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
门诊医生常见肝胆胰脾疾病诊断与治疗
门诊医生常见肝胆胰脾疾病诊断与治疗门诊医生常见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肝胆胰脾是人体重要的消化系统器官,其正常功能对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的污染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导致肝胆胰脾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本文将重点介绍门诊医生在常见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注意事项。
一、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肝炎的诊断与治疗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在门诊诊治乙型肝炎时,医生必须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疫苗接种情况、乙肝病毒感染史以及可能的高危行为等。
除此之外,还需进行肝功能检查、病毒学检测等,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因。
治疗方面,可根据病情给予抗病毒治疗、护肝保肝等综合措施。
2. 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脂肪肝是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主要由于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引起。
门诊医生在诊断脂肪肝时,通常通过听诊、触诊等体格检查,结合肝功能检查、超声检查等辅助检查手段来明确诊断。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控制体重、药物治疗等。
二、胆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胆囊炎是胆囊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类型有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门诊医生在诊断急性胆囊炎时,常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结果初步判断,辅以常规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确诊。
治疗方面,早期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如休息、液体饮食、抗生素治疗等。
慢性胆囊炎则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胆囊切除手术等治疗手段。
2. 胆结石的诊断与治疗胆结石是指胆囊中形成结石或胆管中有结石堵塞等情况。
门诊医生在诊断胆结石时,常需进行胆囊B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检查。
针对无症状的胆结石,可以选择观察治疗;而对于症状明显或复发性胆管结石患者,常需要手术治疗。
三、胰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胰腺炎是指胰腺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有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
门诊医生在诊断急性胰腺炎时,常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等检查来辅助诊断。
肝胆胰脾疾病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肝胆胰脾疾病的早期识别与治疗一、肝胆胰脾疾病的早期识别肝胆胰脾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系统器官,它们的功能受损会导致各种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早期识别和治疗肝胆胰脾疾病对于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1. 肝脏疾病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对于物质代谢、解毒和能量储存等功能至关重要。
然而,在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酒过量和高脂饮食)以及长期药物使用的情况下,肝脏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常见的肝脏疾病包括脂肪肝、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
早期识别这些肝脏问题可以通过一些体征和常规检查来完成。
例如,黄疸、恶心、食欲减退和上腹部不适可能是某些肝脏问题的先兆。
此外,血液检测中异常指标(如ALT和AST)也可能是潜在问题的警示信号。
2. 胆囊疾病胆囊是消化系统中一个小而重要的器官,它用于储存胆汁,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释放出来。
然而,由于饮食不当和胆道结石等原因,胆囊容易受到感染和发生结石等问题。
早期识别胆囊疾病需要注意一些典型的症状,例如上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和呕吐等。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结石或其他异常情况。
二、肝胆胰脾疾病的治疗一旦肝胆胰脾问题被正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1. 肝脏治疗对于轻度的肝脏问题(如脂肪肝),改变生活方式通常是首选。
这包括减少饮酒量、改善饮食习惯以及增加运动等。
对于更严重的肝脏问题(如肝硬化),药物治疗和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氧化剂和抗病毒药物等,旨在减轻炎症和保护肝细胞。
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解决的问题,肝移植可能是最后的选择。
2. 胆囊治疗对于胆囊结石引起的问题,如果没有明显症状,观察和改变饮食习惯可能足以缓解。
然而,在出现剧烈胃腹部疼痛或其他较严重问题时,胆囊切除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胆囊切除手术可以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或微创腔镜技术。
后者具有更小的创伤和更快的康复时间。
3. 胰腺与脾脏治疗由于胰腺和脾脏问题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对于一些胰腺和脾脏肿块、损伤或感染等情况,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肝胆病学医学教学设计: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心理支持策略制定
1 2 3
焦虑与抑郁情绪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制 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如倾听、安慰、鼓励 等。
应对压力与困难的心理辅导
教育患者如何积极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压力与困难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 。
放松训练与心理调适技巧
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 松弛等,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
黄疸
皮肤、巩膜等组织黄染,是肝脏疾病的重要体 征之一。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
肝功能检查
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 转氨酶等指标,反映肝
细胞损伤程度。
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如乙肝表面抗原、抗体 等,用于诊断病毒性肝
炎。
肿瘤标志物检测
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 等,辅助诊断肝脏肿瘤
。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应用
B超检查
肝胆病学医学教学设计:肝脏疾病的诊
$number {01} 汇报人:XX
2024-01-19
断与治疗
目录
• 肝脏疾病概述与流行病学 • 肝脏疾病诊断方法与技术 • 肝脏疾病治疗方法与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肝脏疾病概述与流行病学
存在问题和挑战分析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
01
尽管教学内容丰富,但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病例方面仍有
欠缺。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02
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
培养。
教学资源有限
03
受限于时间和教学资源,一些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未能充分
肝胆专业知识
肝胆专业知识一、胆囊和肝的基本概念1.胆囊:胆囊是人体内重要的器官之一,位于肝脏下面和右上肋下方。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胆汁是由肝脏分泌,并通过胆囊集中储存。
胆囊在食物摄入后,通过肠道的激素信号,收缩排空胆汁,帮助消化。
2.肝脏: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位于腹腔的右上方。
肝脏有着多种重要功能,包括代谢、产生蛋白质、分解废物和药物、储存能量等。
肝脏还是人体内的解毒中心,可以将有毒物质转化为可排出体外的无毒物质。
二、肝胆疾病的常见症状1.胆囊疾病:胆囊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胆绞痛、黄疸、发热、恶心、呕吐等。
胆绞痛通常发生在饮食过油腻食物后,是由于胆囊排空不畅引起胆囊收缩。
黄疸是由于胆汁排泄不畅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而引起的。
2.肝病症状:肝病症状常常包括乏力、食欲下降、黄疸、腹水、腹胀等。
乏力和食欲下降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的代谢能力下降。
黄疸和腹水是由于肝脏合成胆红素和蛋白质的功能受损引起的。
三、肝胆疾病的常见类型1.胆囊疾病:胆囊炎是指由于胆囊内胆汁排泄不畅导致的炎症,主要症状为胆绞痛和发热。
胆囊结石是指由于胆囊内胆固醇、胆色素结晶形成的结石,可以引起胆囊梗阻和胆绞痛。
胆囊息肉是指在胆囊黏膜上形成的息肉,通常是良性的,但也可能引起胆囊炎。
2.肝病:肝炎是指肝脏受到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主要症状为乏力、黄疸和食欲下降。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堆积导致肝脏功能受损,通常是由于饮食和代谢异常引起的。
肝硬化是指由于肝脏长期受损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引起肝功能受损和腹水积聚。
四、肝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诊断:肝胆疾病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可以清晰显示胆囊和肝脏的病变。
血清学检查包括肝功能、肝炎病毒抗体、胆红素等指标。
2.治疗:肝胆疾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抗感染药物、止痛药等。
手术治疗包括胆囊切除术、肝移植术等。
中医内科学如何诊治肝胆系统疾病的症状
中医内科学如何诊治肝胆系统疾病的症状中医内科学对于诊治肝胆系统疾病的症状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肝胆系统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包括胆囊炎、胆结石、肝炎、肝硬化等,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从整体观念出发,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质、情志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肝胆互为表里,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胆附于肝,贮藏和排泄胆汁。
当肝胆功能失调时,就容易出现各种疾病症状。
常见的肝胆系统疾病症状包括胁痛、黄疸、口苦、眩晕等。
对于胁痛,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有肝郁气滞、瘀血阻络、肝胆湿热等。
肝郁气滞型胁痛,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所致,表现为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常伴有胸闷、嗳气等症状。
治疗上以疏肝理气为主,常用方剂如柴胡疏肝散。
瘀血阻络型胁痛,多因久病入络,瘀血停滞所致,表现为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尤甚,舌质紫暗。
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常用方剂如血府逐瘀汤。
肝胆湿热型胁痛,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蕴结肝胆所致,表现为胁肋胀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
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常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
黄疸也是肝胆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中医将黄疸分为阳黄和阴黄两大类。
阳黄多因湿热蕴蒸所致,表现为黄色鲜明如橘色,伴有发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症状。
治疗以清热利湿、通腑退黄为主,常用方剂如茵陈蒿汤。
阴黄多因寒湿阻遏所致,表现为黄色晦暗如烟熏,伴有脘腹痞满、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
治疗以温中化湿、健脾和胃为主,常用方剂如茵陈术附汤。
口苦这一症状,在肝胆系统疾病中也较为常见。
中医认为,口苦多由肝胆郁热或肝胆湿热所致。
肝郁化火者,常伴有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头晕头痛等症状,治疗以清肝泻火为主,常用方剂如丹栀逍遥散。
肝胆湿热者,除口苦外,还常伴有口中黏腻、舌苔黄腻等症状,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方剂如龙胆泻肝汤加减。
中医药在肝胆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肝胆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肝胆系统疾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肝胆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药在肝胆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实证研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一、中医药在肝胆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中医药的整体观念中医药治疗肝胆系统疾病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观念,即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和协调。
中医药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方面的平衡,来维护肝胆系统的正常功能。
2. 中医药的病因病机观念中医药对肝胆系统疾病的治疗还注重病因病机观念,即通过辨证论治的方式,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机,采用相应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进行干预。
比如在治疗肝炎时,中医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面的药物进行治疗。
3. 中医药的药物应用中医药在肝胆系统疾病治疗中有丰富的药物资源。
常用的中草药有黄芩、柴胡、山楂等,它们具有抗炎、抗病毒等多种功效,适用于治疗肝胆系统炎症和感染。
同时,中医药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来改善肝胆系统的功能。
二、中医药在肝胆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实证研究1. 中药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进展有研究表明,某些中药可以减轻慢性肝病患者的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
比如乌梅、山楂等中药对于慢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以降低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等指标。
2. 中医药对胆结石的治疗胆结石是肝胆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药在胆结石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研究进展。
比如柴胡、枳实等中药可以通过促进胆汁分泌和胆道收缩来帮助胆结石的排出。
此外,中医药的中药汤剂和药物组方对胆结石的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三、中医药在肝胆系统疾病治疗中的未来发展方向1. 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结合是未来中医药在肝胆系统疾病治疗中的重要趋势。
中医药可以借鉴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加强对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提高中医药在肝胆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肝胆外科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及诊断培训学习ppt
伴恶性、呕吐 寒战、高热:39°C以上
病情发展可出现低血压和神志改变 严重者可短期死亡
第十二页,共四十二页。
急性重症胆管炎
临 床表现 (Lin)
全身情况: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嗜睡,呼吸急促
T 39 ℃↑、心率增快
血压(Ya)下降、尿少
腹部体征:明显压痛、肌紧张 肝脏肿大,压痛和肝区叩击痛
• 大多数头孢2代和氨基糖苷类的胆汁浓度低于血清 浓度,不理想
• 急性胆道感染: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广谱青霉素。添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联用其他抗生素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二页。
治疗
肝胆外科感染的用(Yong)药方案
肝胆系统中、重度感染,推荐选用下列经验治疗方案(均 (Jun)经静脉给药): 方案1(广谱青霉素): • 哌拉西林(2~4 g,1/8 h)加甲硝唑(1 g,1/12 h) •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3.2 g,1/6 h) • 氨苄西林/舒巴坦(3 g,1/6 h) • 氨苄西林(2 g,1/6 h)加阿米卡星(0.6~0.8 g,1/24 h) 加甲硝唑(1 g,1/12 h)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1/6 h)
• 近年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感染率增加 • 混合感染率增加,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 厌氧菌感染率:差异很大,15%~90%,与病情有关
第七页,共四十二页。
胆道细菌感(Gan)染
胆道系统感染病原菌
• 厌氧菌不单独引起感染,与需氧菌共存
• 病情越复杂,混合感染越多,急性胆管炎多见
• 厌氧菌感染多见于曾接(Jie)受过胆道手术或其他操作的 患者
应选对G-肠道杆菌有较强活性、细菌耐药 性较少的广(Guang)谱抗生素
对重度感染和复杂病例,应联合用药覆盖 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
肝胆疾病病理生理学
肝胆疾病病理生理学肝胆疾病是指涉及肝脏和胆道系统的各种疾病,其病理生理学在临床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肝胆疾病病理生理学为题,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肝胆系统的解剖结构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位于右上腹腔。
它由小叶单位组成,每个小叶都由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肝细胞组成。
胆道系统包括:肝细胞产生的胆汁经肝细胞内小胆管和小叶间胆管汇集成大胆管,与胆囊相连的胆囊管和最终通向十二指肠的胆总管。
二、肝胆疾病的分类肝胆疾病可以根据其起源、病因和病变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肝胆疾病包括:1. 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
2. 肝硬化:是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等疾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的进行性破坏。
3. 胆囊疾病:包括胆囊炎、胆结石等。
4. 胆管疾病:包括胆道结石、胆道炎症等。
三、肝胆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不同的肝胆疾病在组织学和功能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1. 肝细胞损伤和坏死:在肝炎和其他疾病中,肝细胞受到炎症因子、病毒感染或药物损伤等的影响,导致细胞损伤和坏死。
2.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肝脏持续进行纤维化反应,即肝纤维化。
当纤维组织沉积和增生过多时,会出现肝硬化,从而导致肝脏功能衰竭。
3. 胆汁淤积和胆结石形成:胆汁淤积是胆道梗阻、胆管炎症或肝细胞功能障碍等引起。
胆结石形成是由于胆汁中的胆固醇、胆红素或胆盐沉积在胆囊或胆管中形成结石。
四、肝胆疾病的临床表现肝胆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其病理生理学变化密切相关。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1. 乏力和体力下降:由于肝脏功能衰竭或炎症反应导致全身症状。
2. 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和胆汁排泄障碍引起。
3. 脾肿大:由于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和脾脏充血。
4. 腹水:由于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使体液潴留在腹腔中。
5. 胆石症状:包括胆绞痛、黄疸等。
五、肝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根据肝胆疾病的表现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可以进行综合诊断。
肝胆外科课件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肝癌的外科治疗原则与手术 方式
肝癌的外科治疗原则是在彻 底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 保留正常肝组织。手术方式 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 肝切除术根据肿瘤的大小和 位置选择切除范围,肝移植 术适用于早期肝癌患者。
肝癌的辅助治疗与预后
详细描述
肝癌的辅助治疗包括化疗、 放疗、免疫治疗和中医治疗 等。肝癌的预后与肿瘤分期 、肝功能状态、治疗方案等 多种因素相关。早期肝癌患 者经过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晚期患者预后较差。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波 动过大对肝胆造成不良影响。
定期复查
对于已经患有肝胆疾病的患者,定期 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肝胆疾病患者的饮食调理
控制脂肪摄入
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
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肥 肉等。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益于 肝胆健康。
控制糖分摄入
避免过度饮酒
肝胆手术的基本操作
01
02
03
麻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麻醉方式,确保手 术过程中的安全。
手术切口
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 切口位置和大小,以方便 手术操作。
手术操作
按照预定的手术计划进行 操作,包括分离、切除、 缝合等步骤。
肝胆手术的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血液检查也是重要的辅 助诊断手段,可以检测 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等
指标。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 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判断,确诊肝
胆疾病。
肝胆疾病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肝病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 振、黄疸、肝区疼痛等。
中医诊断学问中的肝胆系统疾病与中医诊断技术研究
实验室检查方法(肝功能、免疫学等)
肝功能检查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 评估肝脏的合成、代谢、解毒等 功能状态。
免疫学检查
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自身免疫 性肝病相关抗体等,用于诊断病 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肿瘤标志物检查
检测血清中的甲胎蛋白、癌胚抗 原等肿瘤标志物,辅助诊断肝癌 等恶性肿瘤。
02
中医对肝胆系统疾病认识
中医理论体系下的肝胆概念
肝主疏泄
肝具有疏泄功能,能够调节人体气机,维持 气血运行畅通。
肝藏血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对人体各 部位的血液供应起到重要作用。
胆主决断
胆具有决断功能,能够影响人的精神和情绪 活动。
肝胆相表里
肝胆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关,肝病常影响 胆,胆病也常波及肝。
04
中医诊断技术在肝胆系统疾病中 应用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
观察患者面色、舌苔、舌质等,判断病情轻重和 病邪性质。
问诊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治疗经过等,了解病 情全貌和辨证依据。
ABCD
闻诊
听患者语音、呼吸、咳嗽等声音,以及嗅出患者 口气、体气等异味,判断病位和病因。
切诊
通过脉诊和触诊,了解患者脉象、腹部肿块、压 痛等情况,判断病机和证候类型。
为了提高中医诊断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未来将加强对客观化指标的研究与应用, 如生物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
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创新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加强
未来中医肝胆系统疾病诊疗将更加注重中 西医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综合诊疗 模式,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中医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未来 将加强与国际医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 动中医诊断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肝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教学设计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减少对肝脏的损害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 发现和治疗肝胆疾病
保健知识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避免高脂肪、 高糖、高盐的食物
保持适当的运动, 增强体质,提高 免疫力
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作息 时间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疗 肝胆疾病
患者自我管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 酒等
肝胆疾病诊断和 治疗的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肝 胆 疾 病 概 述
03 肝 胆 疾 病 的 诊 断 方 法 04 肝 胆 疾 病 的 治 疗 方 法
05
肝胆疾病的预防与保 健
06 教 学 设 计 案 例 分 析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肝胆疾病概述
肝胆系统的生理功能
介入治疗:通过介入手段进行 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微波
消融等
个体化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 性别、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 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 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 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05
肝胆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避免高脂肪、高糖、
高盐的食物
适量运动,保持良 好的体重和体脂率
磷脂酰胆碱等
非药物治疗
饮食控制:调整饮食 结构,避免高脂肪、
高胆固醇食物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 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运动锻炼:适当增加 运动量,提高身体素
质
健康教育:提高健康 意识,养成良好的生
活习惯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 除病变部位, 恢复肝胆功能
手术方式:开 放手术、腹腔 镜手术、机器 人辅助手术等
中医如何从望闻问切辨证肝胆疾病
中医如何从望闻问切辨证肝胆疾病中医诊断疾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通过这四种方法,可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从而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辨证论治。
对于肝胆疾病,中医同样可以运用望闻问切来进行诊断和辨证。
望诊,是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等外在表现来诊断疾病。
对于肝胆疾病患者,首先可以观察其面色。
如果患者面色发青,尤其是眼周和鼻梁处发青,中医认为这可能与肝胆的气血不畅有关。
因为青色主肝病,肝胆疏泄失常,气血瘀滞,就容易在面部表现出青色。
再者,观察患者的眼睛。
眼睛与肝胆关系密切,若患者眼睛发黄,多是肝胆湿热或肝胆瘀阻,导致胆汁外溢而出现黄疸。
眼睛干涩、视物模糊,可能是肝血不足,不能濡养眼睛。
此外,还可以观察患者的体态。
比如,患者身体消瘦,尤其是腹部肌肉松弛无力,可能提示肝胆的功能失常,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导致营养吸收不良。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听患者说话的声音,如果声音高亢有力,多属实证、热证;声音低微无力,则多为虚证。
肝胆疾病患者,若情绪激动时声音高亢,容易发怒,可能是肝郁气滞化火。
嗅患者的口气,如果口中有酸腐气味,可能是肝胆湿热,影响了脾胃的消化功能,导致食物积滞,产生异味。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对于怀疑有肝胆疾病的患者,要询问其是否有胁肋部的胀痛或刺痛。
因为胁肋部是肝胆经脉循行的部位,肝胆有病,常常会在此处出现疼痛。
还要问患者的饮食情况,比如是否厌恶油腻食物。
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分泌不足,就会影响对油腻食物的消化,从而出现厌油的症状。
另外,要询问患者的情绪和睡眠状况。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如果患者经常情绪抑郁、烦躁易怒,或者出现失眠多梦,可能是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扰乱心神。
同时,也要询问患者的大小便情况。
大便稀溏或干结,小便黄赤或清长,都能反映出肝胆的功能状态。
切诊,主要是指切脉和按诊。
切脉时,肝胆疾病患者常见的脉象有弦脉。
弦脉就像按在琴弦上一样,端直而长,挺然指下。
肝胆系统疾病鉴别诊断(全部)
肝胆系统疾病鉴别诊断(全部)肝胆系统疾病鉴别诊断(全部)肝胆系统疾病是指影响肝脏和胆囊功能的疾病,包括多种类型的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胆囊结石等。
正确的鉴别诊断对于治疗和管理这些疾病至关重要。
以下是肝胆系统疾病的一些常见鉴别诊断:1. 肝炎:肝炎是肝脏发炎的一种疾病。
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等。
鉴别诊断肝炎时,需要考虑病史、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检查结果等。
2. 肝硬化:肝硬化是指肝脏慢性进行性纤维化和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肝功能受损的疾病。
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包括长期酒精滥用、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鉴别诊断肝硬化时,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肝超声和肝组织活检等。
3. 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指形成于胆囊内的结石。
胆囊结石的症状可以包括上腹痛、恶心、呕吐和黄疸等。
鉴别诊断胆囊结石时,可以通过超声检查和胆囊功能检查等来确定诊断。
4. 肝癌: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
肝癌的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痛、乏力、体重减轻和黄疸等。
鉴别诊断肝癌时,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和MRI)和肝癌标志物检测等。
5. 胆管结石:胆管结石是指形成于胆管内的结石。
胆管结石的典型症状是右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和黄疸等。
鉴别诊断胆管结石时,可以通过超声检查、胆管造影和内镜检查等进行诊断。
以上是肝胆系统疾病的常见鉴别诊断,具体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辅助检查等综合评估。
及时确诊可以帮助医生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肝胆系统疾病诊断与药物治疗
治疗
甘草酸二铵 作用机理: 在化学结构上与醛固酮的类固醇环相似,可阻碍可的松
与醛固酮的灭活,从而发挥类固醇样作用,有较强的抗 炎、保护肝细胞膜与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常用剂量: 口服:每次150mg,每日3次 静脉:每日150mg
治疗
多烯磷脂酰胆碱 作用机理: 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促进肝细胞膜再生;增加磷脂依赖
他汀类降脂药、抗氧化和抗炎制剂等
胆石症 Cholelithiasis
胆道系统解剖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管、肝外胆管、胆囊及Oddi括约肌等 胆囊三角是由胆囊管、肝总管、肝脏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胆道系统生理
分泌、贮存、浓缩与输送胆汁
胆石症定义
胆石症是指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
胆石症分型
胆囊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
宋志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药物性肝病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
定义
药物性肝病是指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后,由药物本身或其 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伤 发病率逐年上升,年发病率1-10/10万人 临床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损伤,可进展为肝硬化,
甚至肝癌
分类
分类
肝细胞性损伤
急性 胆汁淤积性损伤
混合性损伤
亚急性
慢性肝炎
脂肪变性 肝实质损伤
磷脂沉积症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胆汁淤积 慢性
肝内胆汁淤积 胆管硬化
肝静脉血栓
血管病变
静脉闭塞性疾病 紫癜性肝病
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
肿瘤
相关药物举例 氟烷、对乙酰氨基酚、四环素 同化激素、甾体类避孕药、氯霉素、红霉素酯 异烟肼、环氟拉嗪 辛可芬、异烟肼、甲基多巴 甲基多巴、磺胺药、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 丙基戊酸 胺碘酮、己烷雌酚胺 甲氨蝶呤 有机砷、氯丙嗪 氟去氧尿苷、福尔马林 甾体类避孕药 吡咯双烷生物碱、乌拉坦 同化激素、甾体类避孕药 化疗药、免疫抑制剂、无机砷 甾体类避孕药
中医辨证论治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依据
中医四诊合参,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舌 脉象,辨证为肝火上炎型胆结石。
治疗方法
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同时配合耳穴 压豆、中药贴敷等外治法。
治疗原则
清肝泻火,利胆排石。
案例三:肝肾阴虚型肝硬化患者康复历程回顾
治疗原则
诊断依据
中医四诊合参,结合患者症状、 体征及舌脉象,辨证为肝肾阴虚 型肝硬化。
感谢您的观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 系统疾病的趋势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治 疗肝胆系统疾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 势,中医辨证论治将与西医治疗手段 更好地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推 广与应用
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个性化治 疗方案将在肝胆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得 到更广泛的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将更 加注重个体差异和精准施治。
肝脏、缓解肝区不适。
常用中药及方剂介绍
1 2
柴胡疏肝散
由柴胡、枳壳、芍药、甘草等药物组成,主治肝 气郁结所致的胁痛、胸闷、月经不调等症状。
龙胆泻肝汤
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等药物组成,主治 肝胆实火所致的头痛目赤、口苦胁痛等症状。
3
一贯煎
由生地黄、沙参、麦冬、当归等药物组成,主治 肝肾阴虚所致的胁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症 状。
03
肝癌
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 明显,晚期可出现肝区疼痛、消瘦等 症状。
05
04
胆囊炎
胆囊的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右上腹疼 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长期饮酒
酒精对肝脏有直接毒性作用, 可引起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 疾病。
不良饮食习惯
高脂饮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 食习惯可增加肝胆系统疾病的 风险。
医学进修报告学习肝胆外科的肝胆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
医学进修报告学习肝胆外科的肝胆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医学进修报告:学习肝胆外科的肝胆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随着医学科技的日新月异,肝胆外科在诊断与治疗肝胆系统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报告将着重介绍肝胆外科的研究领域、常见病症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
一、肝胆外科的研究领域肝胆外科是一个专门研究治疗肝脏和胆囊的疾病的学科,涉及范围广泛。
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肝癌研究:肝癌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癌症之一,肝胆外科学家通过研究肝癌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2. 胆结石研究: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肝胆外科专家通过研究胆结石的病因、症状和手术治疗等方面,不断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3. 肝移植研究:肝移植是治疗晚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肝胆外科学家通过研究肝移植的适应症、手术技术和抗排斥反应等,提高移植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肝胆系统疾病的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基础,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诊断方法:1. 影像学检查: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波、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等。
通过这些方法,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肝胆系统的结构和病变,进一步确诊疾病。
2.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常规的诊断手段,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等,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肝胆系统问题。
3. 细胞学检查:通过细针穿刺肝组织或胆管内镜检查,可以获得肝胆系统细胞的形态学信息,帮助确定诊断。
三、肝胆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的肝胆系统疾病,治疗方案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对于某些肝胆系统疾病,如慢性肝炎、胆结石等,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减轻症状和控制疾病进展。
2.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肝胆系统疾病,如肝癌、胆囊结石等,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手术风险大大降低。
3. 肝移植:对于晚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解析肝胆系统疾病的常见诊疗原则
解析肝胆系统疾病的常见诊疗原则一、肝胆系统疾病的常见疾病类型肝胆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多项重要生理功能,包括合成、代谢和排泄。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肝胆系统疾病发生率增加。
1. 肝脏炎症肝脏炎症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这些类型的肝脏炎症可以导致轻度至重度的肝脏受损,甚至引起严重的后果,如肝硬化和肝癌。
2. 肝囊肿肝囊肿是指在肝脏内形成液体或半固体物质的囊袋,可以分为单发囊肿和多发囊肿。
多发性囊性损伤会使整个器官积水,并扩大其大小。
虽然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但有时会引起腹胀、慢性上腹部不适和压迫症。
3. 肝癌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极高的致死率。
患者往往在晚期才发现,因为早期肝癌通常无明显症状。
肝硬化、乙型和丙型肝炎等慢性肝脏疾病是导致大部分肝癌的主要原因。
4. 胆结石胆结石是胆囊或胆总管中形成的固体物质。
它由胆汁中过多的胆固醇所引起,也可能与胆汁淤积和感染有关。
当结石阻塞胆道时,会出现腹部剧烈疼痛、黄疸和发热等相关症状。
5. 脂肪肝脂肪肝是由于脂肪在肝脏内积聚而引起的一系列代谢紊乱性异常。
其主要原因包括过度饮食、缺乏运动以及代谢性综合征等。
逐渐累积的脂肪可致使正常的肝细胞受损,甚至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二、肝胆系统疾病的常见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和体征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以及进行体格检查,有助于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肝胆系统问题。
例如,黄疸可能提示肝脏问题,而上腹部触诊能发现肿块或压痛。
2. 化验检查血液化验是常见的诊断手段之一。
具体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凝血功能指标和甲胎蛋白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乙型和丙型肝炎等相关特殊血清学检测。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提供较为直观的结果来帮助鉴别肝胆系统异常。
包括超声波、MRI和CT扫描等多种技术。
医生在肝胆胰脾疾病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医生在肝胆胰脾疾病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肝胆胰脾疾病是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对于这类疾病的准确诊断和科学治疗,医生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医生在肝胆胰脾疾病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1. 详细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医生应该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病程、症状、饮食习惯、个人生活方式等,以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
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体征,如黄疸、肝脾肿大等。
2. 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通过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来评估肝胆胰脾功能的异常程度。
这些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胆固醇、胰腺酶和癌胚抗原测定等。
3. 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使用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各种影像学技术对肝胆胰脾进行检查。
这些检查能提供疾病的具体信息,如肿瘤、结石、炎症等。
4. 肝穿刺活检:在一些可疑的肝病病例中,医生可能需要进行肝穿刺活检,以获得病理确诊。
二、肝胆胰脾疾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1)肝疾病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肝病,医生可能会采用抗病毒药物、抗代谢药物、激素等进行治疗。
例如,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降低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
(2)胆疾病治疗:医生可以根据疾病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在胆结石患者中,药物溶石治疗或胆道镜下取石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去除结石。
(3)胰腺疾病治疗:对于胰腺炎或胰腺癌患者,医生可能会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行手术治疗,如胰腺切除术。
2. 手术治疗:(1)肝脏手术:肝脏手术包括肝癌切除术、肝移植等。
对于一些恶性肿瘤或肝硬化等疾病,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胆道手术:胆囊切除术和胆管探查术是最常见的胆道手术。
这些手术可用于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的治疗。
(3)胰腺手术:胰腺手术通常用于胰腺癌、胰腺囊肿等疾病的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尾部切除术等。
3. 射频消融术和介入治疗:(1)肝癌射频消融术:医生可以使用射频消融术来治疗早期肝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剂量:
口服:每次500-1000mg,每日2次 静脉:每日500-1000mg
知识要点
根据发病机制分为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 临床分型:急性、亚急性、慢性 急性药物性肝病最常见,分为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混合性、
亚临床性
诊断要点:用药史,肝细胞损害和胆汁淤积,停药后肝损害减轻 诊断困难时,可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国际标准 最主要治疗措施是立即停用有关药物,同时予对症支持治疗
口服:每次456mg,每日3次 静脉:每日465-930mg
治疗
熊去氧胆酸 作用机理: 增加胆汁分泌,抑制胆固醇在肠道内的重吸收和降低胆 固醇向胆汁中的分泌,从而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
常用剂量:
口服:每次250mg,每日3次
治疗
腺苷蛋氨酸 作用机理: 是人体普遍存在的活性分子,作为甲基供体参与体内重 要的生化反应,在肝内有助于防止胆汁淤积
造血系统损伤: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溶血性贫血
其他脏器损伤
临床表现
亚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亚急性肝坏死综合征的特点是严 重的进行性肝损害,伴深度黄疸和肝硬化表现 慢性药物性肝病:包括肝实质损伤、胆汁淤积、血管病 变、肿瘤、肉芽肿性病变和间质病变等
诊断
明确的用药史(用药后发病)
临床表现
原发疾病的表现 肥胖 糖耐量异常/T2DM 高血压 血脂异常 微量白蛋白尿 高尿酸血症/痛风
辅助检查
人体学指标
身高、体重、腰围、血压
肝功能、HBV、HCV 、血糖、血脂、尿酸、24小时尿蛋白 影像学检查:首选B超 肝活检
临床诊断
1.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g,女性每周<70g 2. 除外病毒性、药物性、全胃肠外营养等可致脂肪肝的疾病 3. 肝脏影象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象学诊断标准 4. 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肝酶持续异常 5. 肝脏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6. 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 压等代谢综合征 具备上述第1-2项和第3及第4项中任一项可能为NAFLD 具备上述第1项+第2项+第5项者可确诊为NAFLD
他汀类降脂药、抗氧化和抗炎制剂等
胆石症 Cholelithiasis
胆道统解剖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管、肝外胆管、胆囊及Oddi括约肌等 胆囊三角是由胆囊管、肝总管、肝脏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胆道系统生理
分泌、贮存、浓缩与输送胆汁
胆石症定义
胆石症是指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
胆石症分型
胆囊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肝窦内皮细胞受损,可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
临床表现
急性药物性肝病
急性肝细胞性损伤
病理表现为坏死、脂肪变或两者均有
生化表现为ALT和AST升高(8-200倍ULN),ALP轻度
升高(低于3倍ULN),胆固醇正常或降低
临床表现为乏力、全身不适、恶心和黄疸,严重者表现 为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深度黄疸、出血倾向、腹水、 昏迷等)
肝细胞型 ALT峰值与ALT正常上限 之间差值 高度提示 提示 2. 病 程 停药后 可疑 无结论 与药物作 用相反 药物仍 在使用 无结论 8天内降低>50% 30天内降低≥50% 在30天后不适用 没有相关资料或在30天后 下降≥50% 胆汁淤积或混合型 ALP或TB峰值与正常上限 之间差值 不适用 180天内下降≥50% 180天内下降<50% 不变、上升或没有资料 +3 +2 +1 0 评价
胆囊结石
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结石
胆汁淤积为主者: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等 糖皮质激素:谨慎用于有明显过敏特异质征象或肝内胆汁
淤积者
治疗
还原型谷胱甘肽
作用机理:
通过巯基与体内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结合,对抗氧化剂对 巯基的破坏,保护细胞中含巯基的蛋白和酶 常用剂量: 口服:每次400mg,每日3次 静脉:每日1200-1800mg
甚至肝癌
分类
分类 肝细胞性损伤 急性 胆汁淤积性损伤 混合性损伤 相关药物举例 氟烷、对乙酰氨基酚、四环素 同化激素、甾体类避孕药、氯霉素、红霉素酯 异烟肼、环氟拉嗪
亚急性
慢性肝炎 肝实质损伤 脂肪变性 磷脂沉积症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慢性 胆汁淤积
辛可芬、异烟肼、甲基多巴
甲基多巴、磺胺药、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 丙基戊酸 胺碘酮、己烷雌酚胺 甲氨蝶呤
非酒精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定义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
伤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
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分型
临床分型 单纯性脂肪肝(Simple Fatty Liver)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0
-1 -2
有证据支持伴随药物致肝损伤(如再用药反应等)
-3
诊断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
肝细胞型 胆汁淤积或混合型 评价
5. 除 外 其 他 原 因
(1)近期有HAV感染(抗HAV-IgM)、HBV感染(抗HBc-IgM)或HCV 感染(抗HCV);有非甲非乙肝炎感染背景的证据;胆道梗阻(B超); 酗酒(AST/ALT≥2);近期有急性高血压史(特别有重要的心脏疾病)。 (2)重要疾病并发症:临床和/或实验室提示CMV、EBV或疱疹病毒感染。
最后判断:>8 非常可能;6-8 很可能;3-5 可能;1-2 不像;≤0 无关
治疗
最主要措施:立即停用有关药物和可疑药物 对症支持治疗 严密监测肝功能,及时发现肝衰竭征象
治疗
非特异解毒剂:还原型谷胱甘肽、N-乙酰半胱氨酸、水飞 蓟宾制剂等
肝细胞损伤为主者:甘草酸制剂、多不饱和卵磷脂制剂等
阳性
7. 可疑 再 用 阴性 药 反 未做或不 应 可判断
单用该药ALT升高≥2ULN 再用同样药ALT升高≥2ULN
再用同样药ALT升高 仍在正常范围 其他状况
单用该药ALP或TB升高≥2ULN 再用同样药ALP或TB升高≥2ULN
再用同样药ALP或TB升高 仍在正常范围 其他状况
+3 +1
-2 0
肝内胆汁淤积
胆管硬化 肝静脉血栓 静脉闭塞性疾病 紫癜性肝病
有机砷、氯丙嗪
氟去氧尿苷、福尔马林 甾体类避孕药 吡咯双烷生物碱、乌拉坦 同化激素、甾体类避孕药
血管病变
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
肿瘤
化疗药、免疫抑制剂、无机砷
甾体类避孕药
发病机制
可预测性: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所致,毒性与剂量成正 比,自暴露于药物到出现肝损伤之间潜伏期通常较短, 诊断相对容易 不可预测性:大多数药物肝损伤为不可预测性,与剂量 无关,潜伏期不定,诊断较为困难
治疗
药物治疗 (3)抗氧化及抗炎治疗 维生素E或维生素C 还原型谷光甘肽等 熊去氧胆酸 针对TNF-α的药物 益生元和益生菌
知识要点
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 可导致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等 与肥胖症、高脂血症、2 型糖尿病等密切相关 腹部超声为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控制饮食、减体重、防治相关疾病是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罗格列酮)、
所有原因,包括(1)和(2)完全排除 (1)中5个原因排除 (1)中4个原因排除 (1)中少于4个原因被排除 非药物原因高度可能性 +2 +1 0 -2 -3
诊断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
肝细胞型 胆汁淤积或混合型 药物反应在产品介绍中已标明 6. 药物既往肝 损伤的报道 曾有报道但未标明 未报道过有反应 评价 +2 +1 0
α活性
治疗
药物治疗
(2)他汀类降脂药物
不明原因转氨酶持续升高和NAFLD患者可安全应用
他汀所致孤立性无症状转氨酶轻度升高(< 120U/L) 无需停用
合 并 慢 性 活 动 性 肝 炎 以 及 不 明 原 因 转 氨 酶 升 高 和 NAFLD的高脂血症患者亦可在保肝药物基础上应用常 规剂量
治疗
甘草酸二铵 作用机理: 在化学结构上与醛固酮的类固醇环相似,可阻碍可的松 与醛固酮的灭活,从而发挥类固醇样作用,有较强的抗 炎、保护肝细胞膜与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常用剂量: 口服:每次150mg,每日3次 静脉:每日150mg
治疗
多烯磷脂酰胆碱 作用机理:
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促进肝细胞膜再生;增加磷脂依赖 性酶类的活性;提供能量;分泌入胆汁,改善胆汁中胆固 醇和磷脂的比例,增加胆汁成分的水溶性 常用剂量:
初次治疗 提示 可疑 可疑 5-90天 <5天或 >90天 ≤15天 后续治疗 1-15天 >15天 ≤15天
无法计算服药至发病时间
初次治疗 5-90天 <5天或 >90天 ≤30天 后续治疗 1-90天 >90天 ≤30天
无法评价
从服药 开始 从停药 开始
+2 +1 +1
诊断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
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
宋志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药物性肝病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
定义
药物性肝病是指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后,由药物本身或其 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伤
发病率逐年上升,年发病率1-10/10万人 临床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损伤,可进展为肝硬化,
30天后下降<50%或再升高
所有情况
不适用
所有情况
-2
0
诊断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