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影像学诊断
常见肝胆胰脾影像诊断
5.肝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
5.肝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
【临床表现】 一般无临床症状。 达到一定大小时,出现腹部肿块。 肝区胀疼不适。 据统计,极少数肿瘤发生破裂导致肝内 或腹腔内出血,此时,死亡率可高达 80 %。
5.肝血管瘤
【病理】 海绵状血管瘤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多发者占 10 %左右。 大小各异,小者为数毫米,大者可达10cm以上, 超过5cm,称为巨大海面状血管瘤。 肿瘤内有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内衬单层 的血 管内皮细胞。血窦内纤维组织不完全间隔,呈 海绵状结构。内充满鲜血。 肿瘤内可以有血栓形成,也可以有钙化。
㈣ 肝脏外伤
⒈病因 肝损伤与平时、战时均可发生。分为: 开放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
㈣ 肝脏外伤
⒉病理 ①被膜下破裂 ②中央性破裂 ③完全性破裂
㈣ 肝脏外伤
3.临床表现 ①有上腹部外伤史 ②上腹部疼痛,腹胀,及全腹疼痛。 ③出血性休克。 临床因受伤方式及程度不同,临床表现轻重 也不同。
㈣ 肝脏外伤
㈡肝血色素沉着症(hemachromatosis)
㈡肝血色素沉着症(hemachromatosis)
⒌诊断与鉴别诊断 该病影像诊断有特征性 诊断较易明 确 特别注意 肝癌 肝硬化与该病并存
㈢肝脂肪浸润 脂肪肝(Fatty Liver)
⒈病因 脂肪肝为肝脏的代谢和功能异常, 由肝内脂肪过度积聚所致
5.肝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
内科-肝病科-放射诊断-肝胆胰
放射安全防护措施
设备安全
确保放射诊断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人员防护
医护人员需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铅 围裙、铅眼镜等,以减少辐射暴露。
患者防护
在检查过程中,尽量缩短患者接受辐 射的时间,并采用适当的屏蔽措施保 护非检查部位。
废弃物处理
对使用过的放射性废弃物进行妥善处 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了解患者病情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
禁食与肠道准备
根据检查要求,患者需禁食一定时间,并进行肠道准备, 如服用泻药或灌肠等。
去除金属物品
患者需去除身上所有金属物品,如首饰、钥匙、硬币等, 以避免干扰检查结果。
检查中注意事项
体位选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检查要求,选择合适的体位进行检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肝穿刺活检
通过穿刺取得肝脏组织进 行病理学检查,明确病变 性质。
放射诊断在肝病科应用
01
02
03
04
明确病变性质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初步判 断肝脏病变的性质,如囊肿、
血管瘤、肝癌等。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放射诊断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 、大小、密度等,评估病情的
严重程度。
指导治疗
根据放射诊断结果,医生可以 制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如手
呼吸配合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呼吸配合,如深呼吸、屏气等,以获得清晰的 影像。
观察患者反应
在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 时处理。
检查后处理事项
图像评估
对获取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估,确保图像清晰、准确。
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腺CT
肝动脉造影(CTA) 肝动脉门脉造影(CTAP) 碘脂造影剂增强CT CT内窥镜
正常腹部平扫
正常腹部平扫
肝动态增强:注入碘剂后20-40s动脉期;
70-90s门脉期;110-120s平衡期。
对比剂:肘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左心室动脉系统-静脉系统
正常肝脏增强:肝静脉层面
目不超过2个,其最大直径之和小于3cm
CT平扫 动脉期
肝Ca
门静脉期
肝右叶原发性肝癌
平扫
增强早期
增强晚期
肝脏病变:原发性肝癌
CT诊断
1 肝脏体积增大变形,或局限性隆起, 肝门变形移位
2 肝内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密度肿块,形 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3 肿块内部密度多数不均匀,中央液化 坏死呈裂隙状更低密度区。少数可均 匀(小肝癌或结节型)
肝脏病变:原发性肝癌
CT诊断
4肿块边界可清楚(此时提示肿瘤为膨胀 性生长并有假包膜形成),也可不清楚 (肿瘤为浸润性生长)
5增强扫描:肿瘤“快进快出(多血供肿瘤)” 动脉期癌灶强化(呈高密度),正常肝组 织不强化(等密度) 静脉期癌灶呈不均匀低密度,内部常见裂 隙状低密度区,正常肝组织强化(高密度)
肝脏病变:肝脓肿(abscess)
概述
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两种,临床表现 及治疗方法上有差异,影像学表现类似。
临床表现:
细菌性:起病急,寒战、高热,右上腹 痛,肝肿大,白细胞增高,
阿米巴性: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发热较 低,有阿米巴痢疾史,肠镜或粪便中找 到阿米巴滋养体
肝脓肿
注意三层结构
肝脏病变:肝脓肿
肝脏病变:原发性肝癌
CT诊断
6 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转移 7 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形成,表现为血管
肝胆胰脾的CT诊断
三、原发性肝癌
病理 肝癌分三型:①巨块型:直径≥5cm;②结节 型:直径<5cm;③弥漫型:结节小,弥漫分布且均匀。
CT表现 (1)平扫:①肝内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型低
密度灶,有分叶,密度不均,大小不等。 ②边缘有一圈透亮带,所谓“晕圈征” ③病灶可单发,也可多发。 ④常同时有肝硬化表现。
增强扫描: 1 动脉期病灶迅速强化,常为不均匀强化, 密度超过肝实质; 2 静脉期病灶密度迅速下降,低于肝实质。 3 延迟期扫描病灶不强化。
③肿块型:表现为与肝实质密度相似的实性软组 织肿块,胆囊腔大部或完全消失,此型多为晚期表现。
④阻塞型:肿瘤侵犯胆囊管造成阻塞,胆囊积液 扩大,肿瘤小常不易发现。
(2)增强扫描:病变可中度强化。
胆囊癌
胆囊癌
胰腺
一、检查前准备:急性胰腺炎禁服造影剂或水。 二、正常表现:在CT图象上,胰腺多呈向前弯曲的带状结构 ,轮廓光滑,可有分叶。密度均匀,CT值略低于肝脏。一般 是胰头最大,到胰体、胰尾逐渐变细。
3 肝内胆管:正常不显示。
4 增强扫描:肝实质和血管明显强化,密度升高。 (1) 目的:增加正常组织与病灶间的密度差,显示等密度或 可疑病灶;帮助鉴别病灶性质;显示肝内血管解剖
(2)方法: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后扫描叫增强扫描肝 动脉期(20-25秒),门静脉期(60秒)肝实质期(2-3 分钟)延迟期(5-7分钟)
转移性肝癌
五、肝血管瘤CT表现
(1)平扫: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
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
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
(2)增强扫描: ①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
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 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
肝胆胰脾影像诊断(pan)
目以及强化情况
CT与MRI诊断
CT检查方法: • 检查前5~6小时禁食; • 扫描前30分钟口服1~2%的泛影葡胺 400~500ml,其目的是使胃和肠管显 影; • 常取仰卧位,层厚和层距为10mm, 扫描完全肝脏; • 先平扫,多需增强扫描。
正常CT表现
原发性肝癌的CT与MRI表现
• 肝内肿块:平扫多为低密度,边缘不清,增强扫描时 肿块边缘较前清晰。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 化程度明显减弱,对比剂呈“快进快出”的特点。MRI表现: T1WI表现为低信号,境界不清,T2WI表现为高信号, 常不均匀,有时肿瘤边缘可见一低信号环的包膜,增 强扫描肝癌信号可明显增强,可低于或高于肝脏实质 信号,边缘较前清晰,其中的坏死和瘢痕区无强化。
第三章 肝、胆、胰、脾
安徽医科大学附院放射学教研室
• 肝、胆、胰、脾位置邻近,关系密切, 不少疾病彼此影响,影象学检查方法是 诊断此类疾病的重要手段,需要合理选 择,互相补充。
• 检查查的目的: • 确定肝脏内占位性病变的有无、位置、
大小与性质; • 鉴别右上腹肿块的来源; • 了解肝脏的结构和其他病变。
肝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
• 平扫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区,境界较清楚,密度 较均匀。
• 肝海绵状血管瘤在“二快一慢”的CT增强扫 描时,早期病灶边缘呈结节样强化,以后随着 时间的延长,强化的范围逐渐向中心扩展,密度 则逐渐降低,最后整个病灶被造影剂填满,病 灶与正常肝脏等密度,这个过程比较长,约 10~20分钟。而肝癌的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 呈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明显减弱,因 为肝癌主要为肝动脉供血。
• CT上肝脏呈密度均匀的实质性软组 织 密 度 影 , CT 值 为 50~60Hu , 高 于 脾脏等;
肝胆胰影像学表现详细、全面
鉴别诊断(与HCC鉴别)
血管瘤与HCC增强方式不同 HCC表现为整个病灶的均匀或不均匀强
化,门脉期信号下降,为低信号或等信号, 极少数为高信号(门脉参与部分供血造 成)。 血管瘤往征从周边开始强化,呈点状, 结节状或环状,强化信号(密度)高于HCC, 与主动脉信号一致,门脉期延迟期始终保 持强化,且强化区域扩大,大部分或全部 填充。 血管瘤无包膜,HCC有包膜.包膜的出 现高度提示HCC。
MRI平扫:
T1WI:稍低信号,呈圆形或椭圆形 T2WI(特征性表现):边缘锐利的极
高信号灶
–大于5cm,由于瘢痕收缩,常呈分叶 状或花瓣状
–高 信 号 中 亦 可 见 低 信 号 区 ( 出 血 、 纤维组织、瘢痕)
MRI增强检查与CT相似
肝右叶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灶,信号均匀,境界清楚,T1WI呈低信 号(a),T2WI呈高信号(b)。对比增强后,动脉期肿块边缘呈结 节样强化(c)。门静脉期,肿块对比增强向中心扩展(d)。延迟 扫描,肿块仍呈高密度,对比剂几乎充满肿块全部(e)。
a.T1WI肝右叶见一类圆形低信号肿块,密度较均匀,境界清楚。b. T2WI病灶呈高信号,相应层面椎体骨质破坏(白箭)。c.动脉期增 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d.门静脉期肿块强化程度迅速下降。e.平 衡期肿块信号仍低于肝实质,且可见假包膜强化(白箭)。
小肝癌
肝癌门脉癌栓
三、转移性肝癌
转移途径: 1. 临近器官肿瘤的直接侵犯 2. 经肝门部淋巴转移 3. 经门静脉转移 4. 经肝动脉转移
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填充,填充 时间与病灶大小有关
CT诊断血管瘤的敏感性准确性与 检查技术密切相关,必须做到 “两快一慢”
–快速注入足量造影剂 –快速扫描 –延迟扫描
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急性胆囊炎
❖ CT表现
1、胆囊明显增大 2、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壁内可见低密度带 3、胆囊床积液 4、胆囊结石 5、少数有胆囊积气 ❖ MRI检查(一般不用) ❖ 超声(首选)
慢性胆囊炎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胆囊及胆道结石 胆道各部位结石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
-胆囊及胆道结石
2、胆囊长径4-5cm、直径<5cm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急性胆囊炎
❖ 临床特征 1、结石嵌顿、梗阻是引起胆囊炎的主要原 因 2、病理: 单纯性—黏膜层充血水肿 化脓性—炎症累及胆囊全部、囊内充满脓液、
浆膜有纤维素渗出 坏疽性--囊内充满脓液囊壁充血坏死穿孔 3、临床多见于45岁以下女性、右上腹痛向 右肩部放射、高热、黄疸
单纯性黏膜层充血水肿化脓性炎症累及胆囊全部囊内充满脓液浆膜有纤维素渗出坏疽性囊内充满脓液囊壁充血坏死穿孔3临床多见于45岁以下女性右上腹痛向右肩部放射高热黄疸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急性胆囊炎ct表现1胆囊明显增大2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壁内可见低密度带3胆囊床积液4胆囊结石5少数有胆囊积气mri检查一般不用超声首选慢性胆囊炎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胆囊及胆道结石胆道各部位结石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胆囊及胆道结石分类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性结石ct表现位置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1高密度结石2略高密度结石3等密度结石4低密度结石5环状分层结石混合性结石胆色素结石胆固醇结石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胆囊及胆道结石mri
USG: (首选)
肝胆管结石伴胆管扩张
胆总管结石(“靶征”、“新月征”)
胆总管结石(靶形征)
MRCP
胆囊癌
临床与病理 影像学表现—CT
三种类型:胆囊壁增厚型,占15~22%
腔内型,占15~23% 肿块型,占41~70% ➢ 胆囊壁不均匀增厚 ➢ 胆囊腔内乳头状结节影,基底部胆囊壁增厚 ➢ 胆囊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 ➢ 增强扫描,肿瘤及其局部胆囊壁常明显强化
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
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肝、胆、胰、脾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为保障人体正常代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增进对肝胆胰脾的认识并为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便利的过程中,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
影像学检查方法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X线平片、CT、MRI、超声、放射性核素等。
X线检查比较简单,可以快速检测异常病灶。
但其局限为检查区域较小,只能识别结构明显的病灶。
CT检查具备灵敏度高,扫描快,检查范围广泛,可以准确鉴定病灶大小和位置,具备高度准确性,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
MRI检查无辐射性,在检测神经系统和软组织病变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中心城市医院的价格较高。
超声检查无辐射性,对肝脏、胆囊、胰腺、脾脏等组织的检查效果也较好,但其缺点是操作者依赖性较强,探头接触面积较小,需要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放射性核素检查一般适用于甲状腺病、骨病、心血管疾病等。
肝脏影像诊断肝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是身体代谢活动的中心之一。
MRI和CT扫描是肝脏影像学诊断的主要方法,这两种检查方法可以检查供血动脉、门脉及肝内胆管的各个部位。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积极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体征信息,帮助尽可能地获得更加准确的肝脏影像,判断病变是否具有恶性特征。
胆囊影像诊断胆囊是一个储存胆汁的器官,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超声检查是目前检测胆囊的最佳方法。
超声检查不仅能够快速显示胆囊内的石头和胆汁淤积,也可以确定胆囊的大小和形态,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胆囊的病变情况。
胆囊癌仅占恶性肿瘤的1-2%;但是所有胆囊结石患者中,70%存在胆囊癌的变化,因此超声检查应该成为每位患者必须进行的检查方法。
胰腺影像诊断胰腺是人体分泌生命必需激素和消化液的重要腺体之一。
常用的胰腺影像学诊断包括X线检查、CT、MRI、超声等。
其中,CT和MRI扫描是最常用的诊断胰腺疾病的影像方法。
对于胰腺的肿瘤、胆管炎、胆囊癌、胃肠癌的淋巴转移瘤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肝胆胰脾正常影像表现
• 口服胆囊造影 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正常X线解剖
肝管 肝总管 胆囊管
胆总管
胆囊
胰管
壶腹
胆囊的MRI
• 低密度,卵圆形,壁 2-3cm • 胆总管0.8-1.0cm宽 • MRI T1WI低信号 • T2WI高信号
胆石症(gall stone) • X线平片可显示阳性结石
口服胆囊造影
(二)CT增强扫描
目的:增大病变与正常组织对比,扩大二者的密度 差,使病变显示更清晰及观察病变的血供情况。
造影剂:离子或非离子型的碘剂 80-100ml,以 2.5~3.0ml/s的流速,用高压注射器进行注射。
常用的造影剂增强方法
• 静脉滴注法
静脉快速注入法 缺点:只能评估一个层面
动态扫描法(dynamic CT) 目前最常用。 于 注 射 后 20-25s 、 50-60s 、 110-120s 进 行 扫 描 , 称 为三期扫描。可获得肝脏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的 CT图像。
肝癌
平扫 静脉期
动脉期
肝癌的MRI
• T1加权像:稍低信号,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 T2加权像:高于正常肝组织 • 巨块型常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出现混杂信号
肝癌的MRI
T1WI
T2WI
转移性肝肿瘤(secordary tumor of the liver) • 多从消化系转移而来 • CT和MRI表现 • 多发、中央低密度影,边缘可环行
疑部位可薄层(5mm,3mm) 肝CT值:40-70Hu 窗位:45-55Hu 窗宽:100-200Hu
(一)CT平扫
• 禁食5-6小时 • 扫描前口服(1%-2%泛影葡胺)饮料500-800ml。 • 7mm层厚,上腹部 • 增强扫描:一般:即刻扫描和延迟扫描
影像学在肝胆胰疾病中的诊断作用
影像学在肝胆胰疾病中的诊断作用影像学是一种基于不同的物理原理,通过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行无创性检查的技术。
在现代医学中,影像学在肝胆胰疾病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超声、CT扫描、MRI以及核医学等方面探讨影像学在肝胆胰疾病中的诊断作用。
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实用的、重要的诊断手段,对于急性和慢性肝胆胰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超声可以直接观察肝胆胰内部的结构,包括肝脏的大小、形态、表面光滑度,胆囊的容积和壁厚,胰腺的大小和形态等。
此外,超声还可以通过血流显像观察肝血流量变化以及胆囊和胆管道的通畅程度。
利用超声可以诊断肝囊肿、胆结石、胆总管结石、肝肿瘤、胰腺炎等疾病。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X射线扫描来获得断层影像的影像学技术。
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内部结构图像,对于肝胆胰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利用CT扫描可以检测肝脏的大小、形态和密度变化,准确诊断肝囊肿、肝脓肿、肝包虫病等。
对于胆囊和胆管道结石的诊断,CT扫描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此外,CT扫描还可以观察胰腺的大小、形态和密度变化,对于胰腺炎、胰腺囊肿等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3. MRI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先进技术。
相比于CT扫描,MRI对于肝胆胰疾病的诊断更加准确。
MRI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对于肝脏、胆囊和胰腺的形态、组织结构、血供情况等进行观察。
MRI扫描可以诊断肝纤维化、肝炎、胆囊结石、胆管癌等。
同时,MRI还具备对软组织和血管的高分辨率成像优势,对于肝胆胰疾病合并血管异常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
4. 核医学核医学是一种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来观察人体生物代谢和功能的影像学技术。
核医学在肝胆胰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肝功能检查中常用的99mTc-脯氨酸酰肝臟再生剂可以评估肝细胞功能,确诊肝功能异常。
其他核医学检查如胆囊排空功能等也可以对胆囊功能进行评估。
影像学在肝胆胰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探索
影像学在肝胆胰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探索肝胆胰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其早期的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在肝胆胰疾病的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索影像学在肝胆胰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影像学技术包括X射线、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等。
这些技术根据其原理和应用领域各有特点,能够提供不同的影像信息以辅助诊断。
一、X射线X射线透视和摄影是一种常见的辅助影像学技术,尤其在肝胆胰疾病的筛查和初步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X射线获得的黑白影像能够显示肝胆胰器官的形态和密度变化,如肿块和钙化灶等。
然而,X射线影像对于柔软组织的显示不够清晰,对于检测早期病灶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CT技术CT技术能够提供横断面的解剖信息,通过不同的切片和重建技术,可以获得有关肝胆胰器官的三维结构和密度参数的详细信息。
CT能够帮助医生发现和评估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浸润范围等。
此外,CT还能够检测或排除病变的远处转移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三、MRI技术MRI技术以其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和多种脉冲序列的多参数信息,成为肝胆胰疾病诊断中常用的影像学技术之一。
MRI能够提供优质的解剖学和功能信息,如动态增强MRI能够提供局部灌注和排泄功能的评价。
此外,MRI还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能力,如肝胆胰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炎症和结石的鉴别等。
四、超声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技术是一种安全、无损伤的影像学方法,尤其在肝胆胰疾病诊断中具有广泛应用。
超声成像可以实时观察器官的形态和血流情况,可供初步诊断和定性鉴别使用。
特别是在导管内超声下引导下肝胆胰内腔操作,提高了肝胆胰疾病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影像学在肝胆胰疾病的诊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X射线、CT、MRI还是超声成像,都各具特点,能够为医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肝细胞肝癌、结肠癌肝转移、肝脓肿、脉管癌栓、胆囊癌、脾血管内皮瘤等肝胆胰疾病CT影像学鉴别诊断
临床肝细胞肝癌、肝内胆管细胞癌、结肠癌肝转移、肝脓肿、脉管癌栓、胆囊癌、胰腺癌、脾血管内皮瘤等肝胆胰疾病CT影像学
鉴别诊断
肝细胞肝癌:平扫呈低密度灶,动脉期快速强化,静脉期造影剂快速退出,延迟期可见假包膜。
肝内胆管细胞癌:动脉期不规则环形强化,边界不清;静脉期及延迟期造影剂缓慢向肿瘤中心渐入的延迟强化。
结肠癌肝转移:肝转移瘤一般在动脉期多发,呈「牛眼征」样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继续为环形强化;通常与肝内胆管癌需要用pet-ct、胃肠镜做鉴别诊断。
肝、胃间质瘤:胃肠比较容易出现间质瘤,肝往往为转移间质瘤;影像学特点是动脉期不均匀强化肿物影,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向周围浸润。
肝脓肿:CT 动脉期环形强化,静脉及延迟期界限不清,伴发热,消炎后好转。
脉管癌栓:肝细胞肝癌容易发生脉管癌栓,ct 平扫显示为沿门脉走形区增宽;动脉期可见门脉走形区内不规则强化影;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低。
胆囊癌: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表现为胆囊增大或萎缩,胆囊壁增厚、壁毛糙、动脉期壁不规则增厚、或可见动脉期不规则强化肿物影。
十二指肠乳头癌:动脉期十二指肠可见不规则强化肿物影,临床表现为低位胆道梗阻、黄疸等表现。
胰腺癌:胰腺是富血供器官、胰腺癌是乏血供肿瘤,因此表现为低信号肿物。
胰腺囊腺瘤:常常表现为壁可见强化的囊性肿物,容易与囊肿混淆。
脾血管内皮瘤:少见,低度恶性,动脉期强化明显,中央低信号区为瘢痕;静脉期强化程度稍减低,但仍然强化。
肝胆胰脾影像学
肝海绵状血管瘤
MRI表现:T1均匀性稍低信号,T2随回波时间 (TE)延长,血管瘤的信号强度递增
T1W
T2W
肝血管瘤 MRI
肝脏血管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
血管造影: 实质其瘤体内出现“血湖”,呈爆玉米 花 状染色,出现早,消失晚,无肿瘤血管和动静 脉短路。
肝脏疾病的CT表现
原发性肝癌
平扫大多数呈低密度,部分可为等密度 或高密度;肿瘤可为单发、多发也可 为巨块形,较大肿瘤中心可坏死呈低 密度,也可发生出血呈高密度。肿瘤 边缘可以不清楚,也可边缘清楚包膜 完整
肝脏MR检查
禁忌证 1.装有心电起搏器者 2.检查部位邻近体内有不能去除的金属植人 物 3.使用带金属的各种抢救用具而不能去除者 4.MRI造影剂有关的禁忌证 并发症 MRI造影剂有关的并发症
肝脏正常MRI表现
横断面解剖同CT 肝实质信号均匀,强度中等,略低于 脾脏和背部肌肉 肝外和肝内静脉信号流孔,显示良好
Extra cellular Imaging
Portal phase
Equilibrium phase
Arterial perfusion Portal systemc Liver veins Liver parenchyma
Presurgical topography information
& vessel assessment
胆石症 – 胆囊阳性结石
胆石症 – 胆管结石
胆石症 – 胆管结石
胆石症 — 胆总管结石
胆石症 – 胆囊、胆管结石
右中上腹钙化影鉴别
胆囊结石
腹腔淋巴结钙化 输尿管结石
胆囊炎
急性:胆囊常不显影 慢性:
1. 胆囊不显影 2. 显影淡、延迟、轮廓不清 3. 收缩功能不良
医学影像专业本科超声诊断学肝胆胰脾(ppt)
第二节 肝脏扫查方法和正常声像图 P201页 肝脏超声扫查方法
操作手法 体位:
平卧位:常用体检,适合于显示左、右各 叶大部分区域,但对右后叶、右后上段、 右膈顶区等处显示不满意。
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用以详 细观察右叶最外区、后区、右肝、肾区、 右膈顶部、右肝PV长支等重要部位。
肝内血管
肝静脉
肝分为LHV、MHV、RHV三支。 通过肝右V单独汇入FV,肝左V和肝
中V分别汇入下腔V,亦可在汇入 前先汇合成 ,然后汇入下腔V 位于隔肌下方约1cm处,称“第二 肝门”。
门静脉
门静脉主要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 成,汇合处在胰颈背侧,由此形成主门脉。
门脉在十二指肠第二段的上部后方斜向右上, 走行于十二指肠韧带中,居胆总管和肝动 脉之后,至第一肝门处分成左右两支进行 肝脏。门静脉右支较短,约1.5cm左右, 也分成两支,即前叶支及后叶支。前叶支 分右前上段支及右前下段支。后叶支分为 右后上段支和右后下段支。
经腹主动脉矢状切面图: 在腹正中线或左正中旁1cm处矢状切,
可显示: ①左肝 LH ② 胃 ST ③胰体头P等结构 除以上四个基本矢状切面以外,如继续
向左,在左胸骨旁线矢状切,可显示: 左肝LH和胃ST部。
肝脏基本横断面
高位肝脏横断面以放射状排列的肝靜脉为特征。 肝左、中、右三支肝静脉汇合于下腔静脉。
一般不容易同时显示肝静脉左、中、右三支肝 V(LHV、MHV、RHV),但易显示LHV、 MHV。 肝中静脉位于肝中裂内,为左肝和右肝的分界。
附加: 肝脏超声切面显像的大致分叶
肝叶名称声像标志和血管关系;左叶和右叶肝中 V分肝为右半肝和左半肝,肝右V和肝左V分流 经其内下腔V窝和胆束窝分隔成为左右叶。右前 叶和右后叶肝右静脉是右肝前叶与后叶的分界 标志。肝中静脉是肝右前叶与左内叶的分界志。 门静脉的右前支和右后支分别流经右肝的前后 叶。左内叶和左外叶肝圆韧带和门静脉左肢的 矢状部是左肝内外叶界标。肝中静脉是肝左内 叶与右前叶的分界标志。门静脉左内支流经左 内叶,门静脉的左外上支和左外下支流经左外 叶。
肝胆胰脾影像诊断
内可见边界不清的低密度区 4.胆道梗阻 5.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鉴别:良性病变多在1cm以内,胆囊癌大多超过 1cm,病变形态特征、对胆囊壁有无浸润 均有助于鉴别诊断
胰腺疾病
一、胰腺癌 相对少见,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女1.7:1,早期 无症状,随病程发展可有腹痛、黄疸、体重明 显下降三大特征,尚有厌食、恶心、呕吐及腹 泻等 胰腺癌90%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约10% 为腺泡细胞癌,80%癌肿发生在胰头部,其余 在体尾部,少数呈弥漫性生长或多灶分布
2.肝内胆管结石:肝内管状、点状、 不规则状高密度影,沿胆管走行分布
(二)胆管癌
乳头状腺癌和粘液性腺癌最多 见,常引起黄疸,好发于肝门区左 右肝管汇合部,约50%
胆管癌CT表现
胆总管癌:1.近端胆管扩张,于梗阻部位扩张的 胆总管突然中断 2.部分病例可见腔内软组织肿 块 3.增强扫描肿块呈轻-中度强化
急性胰腺炎CT表现
平扫:胰腺体积明显增大,多为弥漫性, 亦可局限性,胰腺密度减低,形态 不规则,边缘模糊,与周围脏器分 界不清,肾周筋膜增厚
增强:胰腺均匀强化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胰腺增大更明显,还可见 坏死的更低密度区,亦可见高密度出血灶,同时 炎性渗出更明显,可见胰周积液和腹水,增强水 肿区有强化,坏死区无强化
肝脏疾病
肝血管瘤
最常见的肝内良性肿瘤,占良性的 84%左右,大多为海绵状血管瘤, 极少数为毛细血管瘤及血管内皮瘤。 病变可单、多发 女性多见
肝血管瘤
病理 肿瘤被复结缔组织被膜,与周 围组织分界清楚,由充满血液 的血管囊腔构成,囊腔间有纤 维性间隔,囊腔壁衬以扁平内 皮细胞,肿瘤可发生纤维化、 钙化及血栓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影像学表现】
超声检查: 多为均匀强回声、少数为低回声肿块。
CT表现: 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块影;
多期增强扫描:早期周边开始强化,逐渐向中央
扩
展,并接近同层面内大血管密度;
长时间持续强化,最后与肝实质呈等、或稍高密度,
周边开始强化
巨块型
癌栓
结节型
弥漫型
原发性肝癌超声、CT表现
超声为混杂回声,邻近 血管受压、推挤
平扫
小肝癌: 增强扫描“快进快出”
增强动脉期 门静脉期
MRI表现
平扫:肝癌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肿块( 肿瘤出血、脂肪、坏死 或
囊变可有相应信号表现);DWI可为高信号; 多期增强:采用Gd-DTPA对比剂,同CT “快进快出”、后期见假包膜; 应用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如钆塞酸二钠)多期增强:三期同Gd-DTPA
疾病的鉴别或早期癌灶的检查与诊断 (1)平扫:多种成像序列,用于获得更多的信息 (2)增强:多期增强,使用Gd-DTPA. (3)使用特殊对比剂:2类:超顺磁性氧化铁,被肝内网状内皮系
统的Küpffer细胞吞噬,据此可推断病变内是否有此种细胞。 另一类为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如钆塞酸二钠),被肝细胞摄 取、转运,可用于肝细胞癌检出。
超声:肝萎缩,表面凹凸不平,回声粗糙;脾大、腹水、门静脉增粗。 CT 大小及形状异常:
肝脏 萎缩
少数全肝萎缩 多数尾叶、左叶外侧段增大,右叶萎缩 也有右肝增大,尾叶、左叶萎缩
肝叶比例失调, 肝缘凹凸不平, 肝门、肝裂增宽
肝密度:不均匀(脂肪变,纤维组织增生,硬化结节); 其他异常:脾大、腹水、静脉迂曲扩张等门脉高压征;胆囊异常。
(4)MRI:平扫血管多为流空的无信 号,也有为高信号;MRA或增强扫 描可见血管影。
(三)肝脏的基本病变表现
1、肝脏大小与形态异常:肝增大、肝萎缩、肝变形。 2、肝脏边缘与轮廓异常:肝硬化、肝脏肿瘤。 3、肝脏的弥漫性病变:肝硬化、脂肪肝、肝血色病。
(1)超声:弥漫性不均匀异常回声; (2)CT:全肝弥漫性密度增高或减低;或混杂密度; (3)MR:肝实质弥漫性不均匀混杂信号;同反相位信号差异;T2WI、T1WI弥漫性低信号。
3、肝脓肿(abscess of the liver)
(一)肝脓肿(abscess of the liver)
【临床与病理】 肝组织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细菌或 阿米巴 滋养体
经胆管感染 经血行感染 邻近感染蔓延
肝脏并产生 溶组织酶
肝脏充血、水肿 白细胞浸润
急性期:发热、肝大、疼痛
白细胞崩解 组织液化坏死
4、肝棘球蚴病 (hydatid disease of the liver )
也称肝包虫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肝脏引起的寄生虫病, 流行于牧区。影像学表现为囊性病变,与囊肿不同的是:母囊内 有子囊;囊壁常有钙化,内外囊出现分离可见“双边征”、内囊 破裂可见“水蛇征”或“水上百合征”。 CT或MRI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强化,而单纯囊肿壁不强化
需要,影像检查根据肝内血管分布特点把肝脏划分为若干肝 段。通常以肝右、肝中、肝左静脉作为纵向划分标志,以门 静脉左右支主干作为横向划分标志,如此将肝脏划分为八个 肝段。 4、肝实质: 5、肝血管:
Couinaud根据肝内门静脉干和肝静脉的分布范围,将肝脏分为八段,门静脉分支分布 于肝段内,而肝静脉位于肝段间。具体如下:以肝中静脉所在纵行平面将肝脏分为左 右半肝,以肝左静脉为界将左半肝纵行分为左内与左外叶,而左外叶以门静脉左支为 界水平分为上下两段,以肝右静脉纵向、门静脉右支横向将肝右叶分为上下前后四段, 而肝尾叶为单独的一段,即:S1为尾状叶,S2为左外叶上段,S3为左外叶下段,S4为 左内叶,S5为右前叶下段,S6为右后叶下段,S7为右后叶上段,S8为右前叶上段。
肝包虫囊肿:CT、MR、超声、标本图
5、肝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临床与病理】
病理 由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可有纤维间隔、血栓或钙化; 发病率 占肝良性肿瘤的80%,女>男,30-60岁多见; 症状与临床意义 较大肿瘤可有压迫症状或破裂引起出血。
MRI
肝实质信号:不均匀,T2WI见多发低信号硬化结节;RN和DN灶 在T1WI上信号不定;T2WI多为低信号;
大小、形状的改变及其它异常同CT。
肝硬化CT、MR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早期肝硬化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不能做诊断; 中晚期肝硬化影像学检查都能做出诊断; 30-50%肝硬化合并肝癌; 肝硬化再生结节需与早期肝癌区别,前者为门静 脉供血,因此 动脉期CT扫描再生结节不强化。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 【临床与病理】
指源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中肝细胞癌 (HCC)为80-90%。病理学类型:3型(≧5cm为巨块型、 ﹤5cm的为结节型、 ﹤1cm的为数众多的结节为弥漫型)。另 不超过3cm结节为小肝癌。早期无症状,血甲胎蛋白(AFP)升 高。 肝癌伴随的其他异常:门静脉内癌栓,肝内血性转移,阻塞性黄 疸,肝门及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晚期发生远处器官转移。
1、肝脏位置与形态:
2、肝脏的大小: 3、肝叶、肝段划分: 4、肝实质:超声肝实质均匀一致中等回声;CT为高于脾脏密
度(CT值:55-75HU),其中血管为圆形或管状低密度。多 期增强肝实质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强化开始明显, 于平衡期强化达到高峰;MRI检查,肝实质信号均匀,其信号 在T1WI高于脾脏,T2WI低于脾脏。多期增强特点同CT。
1、肝脏位置与形态:
2、肝脏的大小:
3、肝叶、肝段划分:
4、肝实质:
5、肝血管:肝动脉、门静脉由肝门入肝;肝静脉于第二肝门汇
入下腔静脉。
(1)DSA:不同时相可见肝动脉、门静 脉、肝静脉。
(2)超声:血管腔无回声,血管壁回声 较强。
(3)CT:不同期相可见动脉、门静脉、 肝静脉影;CTA血管全貌。
水肿带
脓腔 “环征”
强化环
CT“环征”
CT平扫 CT增强 多房性强化
CT平扫显示小气泡征
MRI表现 MRI平扫:脓腔(脓):
T1低信号 T2明显高信号 DWI高信号;ADC图低值
脓肿壁: TT12高略于高脓于腔肝,实低质于,肝但实低质于脓腔
MRI增强:脓肿壁环状或多房性强化;邻近肝组
织在动脉期一过性强化。
上三幅肝脏图有何不同,属于什么异常?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CT、MR、超声图 血管病变:门静脉血栓(左图)、门静脉高压(中图)、血色病(右图)
(四)疾病诊断
系统性疾病的肝脏受累而导致的病变(少见) 肝脏本身病变(多见)
1、脂肪肝(fatty liver )
【临床与病理】 肝组织脂肪含量超过5%可致脂肪肝; 依据侵润的范围分弥漫性和局灶性; 病理上为肝细胞内含过量的甘油三酯。
4、肝脏的局灶性病变:具有一定形状,占位效应,异常的回声、密度、信号。 5、肝脏血管异常:可通过超声、DSA、CTA、MRA观察肝动脉、门静脉和
肝静脉的异常。
(1)肝血管位置及走行异常; (2)肝血管增粗迂曲; (3) 肝血管腔异常:狭窄、阻塞或充盈缺损; (4)病理血管:肿瘤血管; (5)静脉早显:影像检查在动脉期可见门静脉或肝静脉提前显影,见于肝动-静脉异常交通。
有的其内可有长时不间强持化续的纤维组织或血栓化成分。
中央扩展
与周围肝实质成等同密度
(体现 “早出晚归”的特点)
肝海绵状血管瘤 CT动态扫描
平扫
增强
增强 后期
肝海绵状血管瘤 CT动态扫描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影像学表现】
MRI表现: 平扫显示肿瘤T1低信号、T2高 信号区,边界清楚;
血管翻转
血管湮没
CT增强扫描
脂
肪
正常对照
肝
男性,35岁。体检发现左肝局灶性低回声病变
还局 是灶 正性 常低 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声 构是 ?病
变 ?
不均匀 脂肪肝
MRI
正常图
同相位T1WI
反相位T1WI
【诊断与鉴别诊断】
弥漫性脂肪肝诊断容易 局灶脂肪肝须与肝肿瘤区别
2、肝硬化(cirrhosis of liver )
肝胆胰影像学诊断
(X线、超声、CT、MRI)
肝脏
(一)检查技术
1、X线平片:很少应用;肝脏血管造影:很少用于诊 断,更多的用 于介入治疗
2、超声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 3、CT检查:主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⑴ 平扫 ⑵ 增强:多期增强;动态增强;CT灌注
(一)检查技术
4、MR检查:一般认为是在超声检查或CT检查之后的检查。用于
90%以上的肝 癌血供丰富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
【影像学表现】
超声:低回声或回声复杂肿块 、 间接征:肝硬化、门脉或 胆
管内癌栓、淋巴结转移等。 CT平扫:低密度肿块、肿块内坏死区、其他伴随异常。 CT多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 动脉供血的肿瘤部分强化,CT值迅速达到峰值; 门脉期 正常肝实质强化密度;肿瘤强化密度迅速; 平衡期 肿瘤强化密度继续 ;与正常强化肝实质对比显著。 多期其增他强的特间征接:异“常快:进静快脉出内”瘤、栓肿、瘤胆假管包侵膜犯在、门转脉移或性平淋衡巴期结强、化 其他器官转移灶。
肝硬化(cirrhosis of liver )
【临床与病理】
病因很多,常见为病毒肝炎、 自身免疫肝、酗酒
早期肝细胞变性、坏死
肝变形、变硬、肝叶萎缩 或增大、门静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