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理论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5

《商场现代化》2010年7月(下旬刊)总第618期

现代管理学认为: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作为一个现代企业来讲如何管好人,用好人,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呢?许多管理的实践证明:单靠物质激励不行,单靠精神激励效果也不好。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并以精神激励为主,才是激发职工工作热情的有效方法。

一、物质激励的必要性与局限性

物质激励是物质利益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正确地认识和运用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实行必要的物质激励对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

1. 物质利益原则的重要性

物质利益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正确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有利于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相反,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物质利益原则,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无法提高,造成生产率下降,企业经营管理混乱。分配中就会出现绝对平均主义,这些都会挫伤单位、企业、干部、员工的工作热情,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损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正确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国民经济得以新的发展。

2.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物质激励的必要性

物质激励是物质利益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管理方面的应用,其主要形式包括奖金和奖品等实物激励,使劳动者由于工作的业绩不同,而在物质收入方面有所差异,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科学,体育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们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此,我们对生产、工作、学习、科研方面成绩显著的个人和单位给以必要的奖金、奖品,适当的提级加薪等物质激励,是完全必要的,它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但是,物质激励并不是万能的,它所激发的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是有限度的,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在管理好人的方面都不能单纯依靠物质激励,必须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挖掘员工最大的工作潜能。

二、需要层次理论说明精神激励有强大的激发力量

所谓精神激励,就是运用表扬先进,给予荣誉等办法,包括发给奖章、荣誉证书和授予光荣称号,或者其他各种形式的表扬,以此来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为企业的兴旺而努力工

作,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按其重要程度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人既有物质的需要,也有(安全、社交、尊严、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因此,在满足人们需要方面时,既要有物质的,又要有精神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物质激励法开始出现局限性,多数人主要更在意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需要,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涌现出来的伟大人民教师谭千秋,用自己的双臂作保护,使四个学生获救的英勇献身精神;江苏盐城一位83岁的拾荒老人,将自己拾荒多年积蓄下来的10万元钱捐献给青海玉树地震区,他不为名不为利,连政府颁发的捐赠书都不要,说只想帮助受灾的人,只想留下精神教育下一代。以上事例表明,在人的需要总和中,精神方面的需要不断增加。因此,重视对员工的精神激励,满足职工精神需要,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补偿物质激励的不足。实践证明,满足员工精神上的需要所激发出来的力量强度更大。但是,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下,片面强调精神激励,忽视物质激励仍然是不可取的。

三、合理运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理论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是互为前提与条件,它们之间既不是相互对立的,也不能相互代替。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 物质激励不能代替思想政治工作

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之初,曾一度出现了用物质激励代替一切,淡化精神激励的倾向。这种局面是由两种因素引起的,一是企业领导把物质激励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唯一方法,致使部分员工认为自己与企业的关系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工作上不主动、不进取,长期下去势必造成员工对物质需要的期望值超过了企业生产的发展,请问这样的企业管理还有效益吗?还有就是有的人自己把“金钱万能”奉若神明,为了钱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丧失自己的良心,武汉长江大学的学生救人事件的背后是附近打鱼船上那些人只捞死人不救活人(原因是救活人没有钱赚)的“金钱观”致使三位大学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由此可见,片面强调物质激励,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其教训是惨痛的。许多管理方面的残酷现实提醒我们;如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必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良性发展。要扭转这种倾向,必须在企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2. 发展市场经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扭转“一切向钱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经济工作和

合理运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理论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 刘珍丽 华润雪花啤酒(内江)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自20世纪以来,西方的许多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就开始研究激励机制问题,其激励的形式多样,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同步进行,并以精神激励为主,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实践证明,这是最大限度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物质激励 精神激励 激发热情

116

《商场现代化》2010年7月(下旬刊)总第618期

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它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物质激励的同时,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抓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同时搞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证明,如果放弃了思想政治工作,人们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在这种情况下,单靠物质激励,不仅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甚至会腐蚀员工队伍。由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帮助员工全面认识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帮助所有员工大胆展现自己,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3. 合理运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理论,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20世纪50年代,赫兹伯格发展了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了“需要激励双因素理论”(维持因素和激励因素),也就是说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靠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它要求我们的企业在管理上既要关心职工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关心职工的精神需要,一个企业管理的水平、发展与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程度。华润雪花啤酒集团每年都要评选出一批优秀员工,对这些优秀员工不仅要给予物质上的激励,还要送他们出去旅游,这种特殊形式的表彰既让先进的员工找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促使他们在工作中积极努力,不断进取,同时这些优秀员工在工作中会产生一种带动雪花啤酒集团所有员工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雪花啤酒集团在管理上正是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完美地结合运用,使得雪花啤酒集团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雪花啤酒从2005年到2009年连续5年创全国销量第一,雪花啤酒还是唯一进入全球销量前6名的中国啤酒品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使我们的企业在管理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实行物质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并以精神激励为主的激励原则,对开拓创新、振兴社会主义经济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的同时,适当地给予物质激励,发挥员工最大的工作热情,对不断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富强、民主、文民、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炜:《防止激励机制缺陷的逆向作用》,载《企业管理》,2009(2)

[2]俞文钊:《现代激励理论与运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10

[3]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3[4]何钟秀:《现代管理学概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8.12 [5]文跃然 张兰:《认可激励计划》,载《企业管理》2009(3)

[6]张蔚萍:《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出版社 2004.1

旅游业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社会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展示我国形象的重要窗口,但和酒店、旅行社等企业比起来,旅游景区在规划、开发、管理、营销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目前人们对于旅游景区的关注多集中在景区的开发与规划上,对于景区开发管理人才需求培养研究的探析却极为少见。事实上,一个景区无论其先天优势多么突出,若缺乏专业人才,不能够辅以良好的经营和管理,其生命力和吸引力必然会下降甚至消失。因此从经营管理角度研究探讨旅游景区开发管理人才的培养,对旅游景区的发展、对旅游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景区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的景区管理人才

随着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持续兴旺和国内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景区的发展显示出了勃勃生机,旅游景区已成为继旅游交通、旅行社、旅游饭店后旅游业的又一支柱行业。与此相对应,我国旅游景区所接待的旅游者数量也逐年增多。据统计,2006年国内旅游总人数达13.9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0%;国内旅游总收入为6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7.9% ,入境旅游者人数达1.25亿人次,旅游创汇超过339.49亿美元。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景区业仍然是最充分分享旅游行业景气度的子行业。然而,尽管我国旅游景区数量增加迅速,但旅游者对景区服务接待设施及管理水平的评价却并非尽如人意。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对国内旅游景区(点)服务质量评价“很好”与“好”的占调查总人数的53.2%,入境旅游者对我国景区(点)服务质量评价为4分和5分(总分为5分)的只占调查总人数的56%。可见,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和服务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我国旅游景区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景区人才市场需求潜力很大。不少景区管理人员对现代旅游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知之不多,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偏低;著名旅游景区接待国际旅游者能力偏低,特别是景区管理人员的外语水平不高,制约了国际接待旅游的发展。

此外,目前我国本、专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主要集中在涉外饭店和旅形社两大部门,却往往忽视了发展学生到景区就业。景区吸纳学生就业的现实及潜在空间大而要求也较高,因此,加快我国景区开发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全面拓展旅游专业学生就业渠道的迫切需要。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人才

培养问题探讨

■ 秦炳贞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摘 要]旅游景区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落后于景区对相应人才的需求。因此从经营管理角度研究探讨旅游景区开发管理人才的培养,对旅游景区的发展、对旅游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景区 人才管理 景区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