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疼痛管理的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

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

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目的:探究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指导。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住入院的创伤性骨折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联合疼痛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V AS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疼痛管理后V AS评分级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结果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不断优化护理路径和护理方法,在提高护理管理满意度上值得进一步借鉴,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标签:疼痛管理;创伤骨科;护理管理疼痛是临床上外科手术常见的一种生理反应,当然在创伤骨折患者中也比较常见,且大多数的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达到中重度。

随着临床手术患者在接受麻醉过程后,随着麻醉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消失,随着而来会出现第二次疼痛的高峰,对患者的身心都会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不但会产生术后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同时也会影响手术后的伤口愈合以及手术效果。

因此,通过有效的方法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患者的身心压力,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是创伤性骨折患者护理的研究重点,也是评价疼痛管理满意度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通过探究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指导,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住入院的创伤性骨折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范围37-85岁,平均年龄为(41.38士6.52);观察组患者100例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范围33-79岁,平均年龄为(38.54士7.24),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工作环境、地域差异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骨科无痛病房疼痛管理

骨科无痛病房疼痛管理
解决方案
加强医护人员的疼痛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疼痛管理的重视程度和责任心。建立完善的疼痛管理制 度和流程,明确医护人员在疼痛管理中的职责和要求,确保疼痛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01
总结词
药物治疗是骨科无痛病房疼痛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药 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风险。
02 03
总结词
预防性镇痛、多学科协作
详细描述
针对脊柱手术患者,采用预防性镇痛策略,即在术前和术后早期给予镇痛药物, 以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和强度。同时,多学科协作,包括骨科、麻醉科、护理等 团队共同参与疼痛管理,确保患者得到全面、专业的疼痛治疗。
案例三:骨折患者的疼痛管理
总结词
及时、规范、全程镇痛
详细描述
针对骨折患者,采取及时、规范、全程镇痛的策略,即在患者发生骨折后尽早给予镇痛药物,并按照规范化的镇 痛方案进行治疗。同时,关注患者全程镇痛的需求,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疼痛控制,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 活质量的提高。
疼痛治疗的目标是缓解患者疼痛,提 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 者的疼痛程度、性质和病因选择合适 的药物。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以及心理治疗等。
疼痛预防
预防性疼痛管理可以有效降低 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发生率。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教育、术中 神经保护、术后多模式镇痛等。
预防性疼痛管理需要医护人员、 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参与,建立 良好的沟通机制。
骨科无痛病房疼痛管 理
目录
• 骨科无痛病房概述 • 疼痛管理在骨科无痛病房的核心概念 • 骨科无痛病房的疼痛管理流程 • 骨科无痛病房的疼痛管理工具与技术
目录
• 骨科无痛病房的疼痛管理挑战与解决方案 • 骨科无痛病房的疼痛管理案例研究

骨科疼痛管理及快速康复理念运用

骨科疼痛管理及快速康复理念运用
8分:疼痛持续难忍,全身大汗
9分;剧烈疼痛,不能忍受
10分:最疼痛,痛不欲生
疼痛评估流程
➢ 患者入院8小时内,护士进行首次疼痛评估,每日评估患 者疼痛情况,并在体温单上记录评分。
➢ 疼痛评分≥4分,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止痛措施并记录,实 施镇痛措施后再评估,记录符合要求:静脉15分钟复评, 非消化道途径(如肌注、皮下注射、塞肛等)15分钟复 评,口服给药1小时内复评。
❖ 疼痛可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失眠、血压升高、免疫 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生理、病理和心理的变化。
❖ 疼痛使早期锻炼受阻,功能恢复不满意。 ❖ 疼痛增加卧床并发症,DVT,压疮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
量。 ❖ 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 影响病人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关于疼痛
骨科手术术后疼痛程度
疼痛程度 轻度疼痛
➢ 疼痛评估结果和病情相符,当疼痛评分≤3分,每日评估 1次,疼痛评分≥4分,评估频次q8h,疼痛评分≥7分,评 估频次q4h.
疼痛评估注意事项
➢ 在给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时应注意:
以评估流程为准则,不仅要评估患者静息状 态,而且还应综合评估深呼吸时、咳嗽时、是 下地行走时的疼痛强度,以及康复训练是的疼 痛强度和对睡眠的影响程度等
三、快速康复的理念
ERAS —— 一个崭新的理念
病理生理学的核心原则:减少创伤及应激
术后快速康复
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 以减少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达到快速康复
创伤
合理充分的镇痛药物
激素
手术切口最小化 缓解疼痛 营养物质给予 调节合成代谢/分解代谢
炎症反应
防止低体温 减轻炎症反应(药物)
需要处理 术后疼痛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 ❖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疼 痛只是疾病的症状,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会消 失,所以至今还有众多病人正在忍受着疼痛的折 磨

三级医院骨科复审手术后疼痛评估与管理

三级医院骨科复审手术后疼痛评估与管理

三级医院骨科复审手术后疼痛评估与管理骨科手术是三级医院骨科科室的主要工作之一。

在手术后的康复过程中,疼痛评估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复审手术后的疼痛评估的目的、方法和工具,以及疼痛管理的措施和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疼痛评估的目的疼痛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以便医护人员能够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通过评估,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疼痛缓解,促进患者的康复。

二、疼痛评估的方法与工具1. 问诊法: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特点、疼痛发作的时间和持续时间等信息。

2. 观察法:医护人员可以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体态、关节活动度等,通过观察来判断患者疼痛的程度和局部症状。

3. 临床评分法:常用的疼痛评分工具有VAS评分法、NRS评分法等。

通过患者主观的疼痛评分结果,可以量化疼痛的程度,为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三、疼痛管理的措施与策略1. 药物治疗:- 镇痛药物: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镇痛贴剂等。

- 辅助药物:使用辅助药物如肌肉松弛剂、抗抑郁药物等,以提高疗效。

2. 物理治疗:- 热敷与冷敷:通过热敷或冷敷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肿胀,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 理疗与康复训练:适当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3. 心理支持:- 患者在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供个体化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知。

4. 中医治疗:- 中医疗法如针灸、推拿等能够通过调整气血和促进疏通经络来减轻患者的疼痛。

5. 科学饮食:- 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免疫力和调节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利于恢复和减轻疼痛感。

综上所述,三级医院骨科复审手术后疼痛评估与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正确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医护人员可以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骨科术后疼痛管理新策略【43页】

骨科术后疼痛管理新策略【43页】
术后即刻期 抬高和支撑患肢
在股骨远端和股骨干中段骨折,下肢要置于髋、膝关节均屈曲90°的位置
术后即刻期 抬高和支撑患肢
小腿术后,下肢要置于髋、膝关节均屈曲45° 的位置
术后即刻期 抬高和支撑患肢
膝关节的关节内手术:CPM
术后即刻期 抬高和支撑患肢
任何手术后,要防止压迫、放置不正确的位置和导致畸形 肘关节的内上髁(尺神经)和腓骨小头(腓总神经)必须很好衬垫 髋关节附近的骨折,患肢置于中度的外展位并用衬垫或加上衬垫的夹板维持有马蹄足倾向者,使用U托
术后即刻期 抬高和支撑患肢
在有关节内骨折时,活动要逐渐开始,对伴有韧带损伤的,用夹板限制其活动术后不宜长时间制动,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外固定只在不得已时使用:预防位置不良、确保伤口愈合、处置伴随损伤如要用石膏托或夹板,必须保证位置正确、不能妨碍早期活动与理疗
术后即刻期 预防血栓栓塞 抗菌素
骨科围手术期镇痛的目的
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手术质量的整体评价使患者更早的开展康复训练降低术后并发症
骨科医生对术后疼痛的传统观念
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疼痛评价的主观性“止痛”是针对重度(不可耐受)疼痛的方法所有镇痛方法都有“副作用”不用镇痛药是“最好的”选择
传统术后镇痛方法
术后用药:疼痛不能耐受时给药单一用药 药物依赖 用量增加
术后即刻期 敷料包扎
敷料每天更换推荐用稀释碘或洗必太溶液消毒皮肤开放伤口用平衡液(如乳酸钠林格氏液)湿敷污染伤口用杀菌溶液如Lavasept冲洗这种机械冲洗尤其有效一旦出血或分泌停止,伤口就勿须覆盖如果伤口有防水敷料(如Op-Site Film, Tegaderm)覆盖的话,未拆线就能洗澡或行水疗
术前患者关心的问题
疼痛的定义

拉考沙胺注射液在骨科手术中的术后疼痛管理

拉考沙胺注射液在骨科手术中的术后疼痛管理

拉考沙胺注射液在骨科手术中的术后疼痛管

拉考沙胺(Lacosamide)是一种抗癫痫药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
骨科手术中的术后疼痛管理。

本文将探讨拉考沙胺注射液在骨科手术
中的应用及其术后疼痛管理的效果和安全性。

骨科手术术后疼痛是患者常见的不适感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质量和康复效果。

因此,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至关重要。

拉考沙胺作
为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其镇痛效果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拉考沙
胺通过调节钠通道活性,抑制神经元兴奋性,从而发挥镇痛作用,且
其与传统镇痛药物的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在骨科手术中,拉考沙胺注射液常作为术后镇痛治疗的一部分。


给药方式多为静脉注射,能够迅速达到有效浓度,快速缓解患者术后
疼痛。

临床研究显示,拉考沙胺注射液在骨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此外,拉考沙胺注射液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拉考沙胺在治疗剂量下的不良反应较轻,常见的
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疲乏等,且多数不良反应可自行缓解,不
需要特殊处理。

因此,拉考沙胺注射液在骨科手术中的使用是相对安
全可靠的。

综上所述,拉考沙胺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的镇痛药物,在骨科手术
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疼痛管理效果和较好的安全性,对于改善患者术后
疼痛感、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仍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加速康复外科(eras)——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

加速康复外科(eras)——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

规范化疼痛管理
建立规范的疼痛评估、治 疗和监测流程,确保患者 得到及时、有效的镇痛治 疗。
疼痛控制药物及副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可缓解 轻至中度疼痛,但可能导致胃肠
道不适、出血和过敏反应等。
阿片类镇痛药
如吗啡、芬太尼等,可用于中至 重度疼痛治疗,但可能导致呼吸
抑制、恶心呕吐、成瘾性等。
ERAS理念在骨科的推广应用尚处于初 级阶段,相关临床实践和研究仍需深入
开展。
未来研究应着重探讨ERAS在骨科患者 术后疼痛管理的精细化及个体化方面的 问题,以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疼痛管理
方案。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证实ERAS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加强多学科协作,包括外科、麻醉、护理、康复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以推动ERAS理念 的深入应用。
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医疗费用
ERAS优化了围手术期处理,缩 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缩短住院时间意味着降低了患者 的医疗费用,提高了医疗资源的
利用效率。
通过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和术后 并发症的发生,ERAS还降低了
患者的医疗费用。
CHAPTER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加快康复进程。
ERAS疼痛管理使患者能够更早地开始功能锻炼,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
减少术后并发症
ERAS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 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减少术 后并发症的发生。
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等策 略能够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从而降低镇痛相关并发症的风 险。
ERAS疼痛管理有助于患者更早 地恢复活动,减少长期卧床等 引起的并发症。

品管圈在降低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在降低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在降低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由骨科7名护士、2名医生自愿组成品管圈小组,严格按照品管圈十大步骤确定了圈活动的主题——降低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指数,应用各品管手法找出目前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指数高的真正原因,针对真因拟定对策并运用PDCA进行质量改进。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骨科患者术后平均疼痛指数(2.15±0.73),较开展活动前平均疼痛指数(3.85±0.66)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体圈员的圈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

结论:品管圈管理能够明显降低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指数,有效提高护士参与科室管理的积极性,保障护理质量,提升服务品质。

【关键词】品管圈;骨科患者;疼痛指数【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256-03疼痛是骨科患者术后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创伤、手术、翻身、特殊体位、功能锻炼等均可引发疼痛。

合理、有效的镇痛可减轻或防止疼痛对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响,促进康复进程,改善患者住院体验,提高满意度。

因此,疼痛管理是骨科病房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评定医护服务质量的指标之一[1]。

为了提升医护人员疼痛管理理念,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降低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指数,使其在无痛或尽可能轻的疼痛中获得治疗,更早地开展康复训练,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2]。

我科于2017年1月1日—2017年5月20日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QCC)对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进行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QCC成员共9名,其中男2名,女7名;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3岁;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4人,护士2人;硕士学历2人,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2人。

病区护士长为辅导员,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均参与QCC活动。

骨科术后疼痛管理现状与展望

骨科术后疼痛管理现状与展望

骨科术后疼痛管理现状与展望疼痛是创伤骨科患者术后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疼痛既是组织细胞病理的提示,也是机体保护性防御反应的紧急信号。

剧烈的疼痛可影响患者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出现恶心、呕吐、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症状,对其造成巨大的痛苦[1-2]。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疼痛已成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在临床护理中逐渐受到重视[3]。

有效的疼痛治疗可减少体内儿茶酚胺和其他应激性激素释放,减少并发症,因此,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现将术后疼痛护理进展作如下综述。

1 术后疼痛的定义术后疼痛[4]是伤害性刺激(包括骨科手术)对组织损伤及疾病本身病理改变所发生的一种机体反射性的,复杂的生理反应和感知,依其性质而论属急性疼痛。

骨科术后疼痛多为较强的急性疼痛,此系机体对疾病本身和手术创伤所致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5]。

2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有:(1)血中儿茶酚胺升高,表现为血压升高心动加快,呼吸浅快,恶心,呕吐,出汗等。

(2)致痛和炎性介质的异常释放,使原发病灶的缺血、缺氧和水;又可引起体内激素和酶系统异常,蛋白合成缓慢,组织分解代谢加强,影响术后康复。

(3)疼痛会致情绪强烈反映:痛苦、烦躁、易怒、焦虑、不安。

情绪的不稳定降低疼痛的阈值,更加剧了患者的痛苦。

(4)保护性反射咳嗽,深呼吸障碍,导致肺部并发症。

(5) 引起活动障碍,造成术后恢复延迟[6]。

3 骨科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患者年龄、性别、性格和文化背景均对疼痛评估有影响。

年长者较年幼者耐受疼痛;性格内向者疼痛主诉较少;不同民族、家庭、过去的疼痛经历对评估均会产生影响;文化程度的高低也影响着疼痛评估;情绪紧张、焦虑引起疼痛加重;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疼痛明显[7]。

蒙小燕等[8]报告显示年龄,性别,性格,受教育程度,心理因素,等与创伤无关的因素会影响术后疼痛的程度及表达。

4 骨科术后疼痛的评估疼痛评估是疼痛控制关键的第1步,只有客观,全面地评估和记录疼痛,才能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9],使用可靠有效的评估工具有助于保证疼痛评估的准确性,使结果更客观[10],常见以下方法。

布托啡诺在骨科手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布托啡诺在骨科手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镇痛效果评估
疼痛评分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或数字评分( NRS)等方法,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通过比较用药前后的疼痛评分,可以评价布 托啡诺的镇痛效果。
患者满意度
了解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包括疼痛缓 解程度、舒适度等方面。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是评价布托啡诺镇痛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建议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布托啡诺在骨科手术后疼痛 管理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深入研究布托啡诺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为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依 据。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 探索布托啡诺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方案 ,以优化疼痛管理效果并降低副作用发生 率。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镇痛方案的重要性 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提供心理支持以减轻 焦虑和恐惧情绪。
04
布托啡诺在骨科手术后疼痛管理中 的应用
用药时机和剂量选择
用药时机
布托啡诺通常在骨科手术后立即使用, 以减轻术后疼痛。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 疼痛程度,医生可能会调整用药时机。
VS
剂量选择
布托啡诺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 、疼痛程度以及手术类型进行个性化调整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剂量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展望
随着精准医疗和个体化用药理念的不断深入,未来有望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实现布托啡诺用药的个体化 精准调控。
开发新型阿片类药物或疼痛管理策略,以进一步丰富骨科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总结与结论
总结
布托啡诺在骨科手术后疼痛管理中具有确切 的镇痛效果和相对较少的副作用,但同时也 存在呼吸抑制风险、药物相互作用及成瘾性 等不足。未来需通过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药 物开发,不断优化疼痛管理策略,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疼痛管理是一种关注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系统性护理,其应用价值
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疼痛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病人的疼痛,减轻患者的
不适感及其对身体和恢复的影响,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首先,疼痛管理在术后恢复期间非常重要。

手术后,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和不适,并
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治疗来缓解这种症状。

疼痛管理可以为患者提供定期评估疼痛水平、
使用适当的药物缓解疼痛、并提供必要的物理治疗措施等手段,从而使患者的复原周期缩短。

其次,疼痛管理在康复过程中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许多疾病和手术会导致病人
出现疼痛和不适。

疼痛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并减少诸如恶心、呕吐、上呼吸
道刺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些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最后,疼痛管理可以帮助患者在心理上获得安慰。

疼痛和不适不仅会影响病人的身体,还会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

疼痛管理可以通过适当的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使患者在心理
上获得安慰和安定,并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和恢复的信心。

总之,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康复效率。

因此,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疼痛管理应得到足
够的重视和重要的应用。

多模式疼痛管理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与系统评价

多模式疼痛管理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与系统评价
1 . 4 统计 学 处理 数 据采 用 S P S S 1 7 . 0 统计 学 软件 进 行处
知识 , 对患者 的疼 痛不能正确评估 , 对 疼痛症状 的处 理措施 不正 当 , 因此 , 骨科 患者 护理 中首要解 决的问题是减 轻患者
的疼 痛…。 在 临床护 理 中采用 识别 疼痛 、 正 确评估 疼痛 、 合
患者 2 8 例、 其他骨科患者 1 0 0 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理。 计量 资料采 用 ±s 表示 , 行t 检验 ; 计 数资料 采用 例 f 百 分率 ) 表示 , 行x 检验 。 P < 0 . 0 5 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2 结 果
1 4 3 例。 观察组男 9 2 例, 女5 1 例; 年龄 1 5 — 7 o ( 4 6 . 1 2 ±2 . 2 1 ) 岁。 对 照 组 巾男 1 0 2 例, 女3 1 例; 年龄1 2 - 7 2 ( 4 5 . 3 6 ±3 . 0 5 ) 岁。 两 组 患 在性别 、 年龄、 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 具有
摘要: 选 取我 院 2 0 1 4 年3 月 2 0 1 5 年3 月 收治 的 2 8 6 例 骨 科患 者 。 将 其 随机分 为 观察 组 和对 照组 各 1 4 3 例。 对 照
组给予常规护理 ,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多模式疼痛护理管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护理满意
度。 观 察组 患者疼 痛评分 明显低 于对 照组 , 差异 明显 ( 尸 < 0 . 0 5 ) ; 观察组 患者满 意度 为 9 6 . 5 0 %, 明显高于 对照组 的 7 3 . 4 2 %, 差异明显 f P < 0 . 0 5 ) 。 多模式疼痛管理 在骨科 患者护理 中起到积极 的作用 , 能够有效减轻 患者 的临床症状 , 护理效果 明显 , 患者 的满意度高 。

疼痛护理管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

疼痛护理管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

康教 育 , 使 门诊静 脉采 血患 者能正 确 、 全 面掌握 采 血 相 关知识 , 密 切配 合 , 提 高 检 验 的准 确 性 , 为 医 生 诊 断提供 准确 的依 据 。 因此 , 临床 护 理 人 员应 熟 练 掌 握 静 脉采血 技 巧 , 采 血 前 后安 全 有 效 地 进行 个 体 化 健康宣教, 以 减 轻 患 者 痛 苦 和 采 血 不 良 反 应 的 发
两 组 采 血 不 良反 应 及 满 意 度 比 较 [ 例( %) ]
注: 观 察 组 为实 施 个 体 化 健 康 教 育 的 静 脉 采 血 患 者 ; 对 照 组为实施 常规 健 康教 育 的静 脉 采 血 患者 ; 与对 照 组 比较 ,
P <0. 05

笔者 在长 期 的 门诊 工 作 中发 现 , 对 静 脉采 血 患
力度 , 采 取针 对性 的 教 育方 式 进 行 全 面而 有 效 的健
[ 2 ] 熊柱凤. 临床 静 脉 采 血 不 良反 应 及 其 预 防 与 处 理 [ J ] .
实用临床医学 , 2 0 0 9 , 1 0 ( 9 ) : 1 1 6 .
( 收稿时间 : 2 0 1 6 . 0 8 . 3 1第 2 9 卷 第1 0 期 C l i n i c a l Mi s d i a  ̄ n o s i s & Mi s t h e r a D Q ! . 2 9 , N 0 1 1 Q Q ! Q 丛
表 1 实 施 不 同健 康教 育 方 式 静 脉 采 血
良反应 的发 生 , 提 高患者 满 意度 。 [ 参考 文献 ]
[ 1 ] 李丽 . 提高静脉采血质量 的体会[ J ] . 临 床 合 理 用 药 杂

骨科疼痛管理医护沟通中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的有效运用分析

骨科疼痛管理医护沟通中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的有效运用分析

骨科疼痛管理医护沟通中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的有效运用分析骨科疼痛管理是骨科医疗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骨科疼痛管理中,医护人员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良好的医护沟通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以及有效地进行疼痛管理工作。

而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在骨科疼痛管理中的有效运用,更是提高医护沟通效果的关键。

SBAR是一种临床医疗沟通工具,用于简化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它是指情况(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

而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则是将SBAR模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更加贴近患者的需求和特点。

在骨科疼痛管理中,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的有效运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患者需求、医护沟通、疼痛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不同患者在疼痛感受、病情背景、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传统的通用性SBAR沟通模式难以完全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而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则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更加贴近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疼痛管理工作。

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进行疼痛评估和管理。

在骨科疼痛管理中,疼痛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才能更好地进行疼痛管理工作。

而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加贴近患者的具体情况,更加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类型、位置、持续时间等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疼痛评估和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骨科疼痛管理医护沟通中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的有效运用分析

骨科疼痛管理医护沟通中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的有效运用分析

骨科疼痛管理医护沟通中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的有效运用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在骨科疼痛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在背景介绍中,介绍了骨科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及沟通在其中的作用。

随后,详细解析了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的概念,并分析了在骨科疼痛管理中的沟通需求。

接着通过应用案例分析,展示了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

在讨论部分,探讨了该沟通模式的优势与挑战,并提出了沟通技巧的培训与提升的建议。

结论部分强调了个体化SBAR 沟通模式对骨科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有望为骨科疼痛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沟通模式,提升医护人员的沟通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关键词:骨科疼痛管理、医护沟通、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沟通技巧、优势、挑战、重要性、未来发展、培训、提升。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骨科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它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如骨折、关节炎、脊柱问题等。

骨科疼痛通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专业医护团队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治疗。

在骨科疼痛管理中,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体验。

传统的医护沟通模式存在着信息传递不清晰、沟通效率低下等问题,这导致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疏漏。

为了提高骨科疼痛管理中的沟通质量和效率,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应运而生。

这种沟通模式以患者的个体需求为核心,结合具体病情和治疗方案,帮助医护人员之间更好地协作和交流。

通过对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骨科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势。

也可以挖掘出其存在的挑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沟通技巧培训和提升提供指导和方向。

1.2 研究意义1. 促进团队协作: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可以规范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减少信息传递误差,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互信和理解,提高工作效率。

2. 改善患者体验:通过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医护人员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骨伤科围手术期多模式疼痛管理

骨伤科围手术期多模式疼痛管理

骨伤科围手术期多模式疼痛管理疼痛是第五大生命体征,也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最重要的主诉之一,更是影响骨科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核心问题。

骨伤科围手术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恰当的复位固定技术是有效的干预措施,其目的是恢复原有的解剖结构,缓解疼痛,改善与健康相关的患者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

然而,骨伤科围手术可能与明显的术后疼痛相关。

对于骨伤科围手术期患者应强调进行充分的术后疼痛管理,以改善患者的主观感受并尽量减少疼痛给患者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影响。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许多术前、术中和术后干预措施及管理策略可用于减少和管理创伤骨科患者的术后疼痛。

一、疼痛的定义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

疼痛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最重要的主诉之一,更是影响骨科患者术后康复的核心问题。

疼痛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重构,增加机体氧耗,影响患者的饮食、睡眠及心肺功能恢复。

二、疼痛的分类1、按疼痛持续时间,将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2、按病理生理学机制,将疼痛分为伤害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混合性疼痛。

三、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目的1、缓解手术或创伤所致的急性疼痛;2、减轻手术伤害感受性疼痛;3、抑制炎症性疼痛;4、预防急性疼痛转为慢性疼痛;5、减少手术应激、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四、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原则1、按时给药、定时疼痛评估、实时药物调整围手术期疼痛评估是疼痛管理的基础,可采用数字评价量表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或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VAS为小于4分时可维持用药方案,4~6分时需调整镇痛药物或增加其他镇痛途径。

疼痛评估时应排除感染、血肿、内植物移位等疾病或并发症,明确非切口疼痛后加用弱阿片类药物,避免急性疼痛转为慢性疼痛。

2、术前宣教目的在于缓解患者围手术期的紧张情绪,促使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配合围手术期疼痛的控制。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应激反应及治疗效果观察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应激反应及治疗效果观察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应激反应及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疼痛是急诊创伤骨科患者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应激反应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通过分析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概念与理论支持,以及患者应激反应的产生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本研究还将观察和分析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治疗效果上的表现,以及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应用实践。

总结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康复的意义,展望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方向,以期提高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急诊、创伤骨科、患者、应激反应、治疗效果、观察、分析、理论支持、机制、临床应用、实践、意义总结、未来研究、临床实践、结语1. 引言1.1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应激反应及治疗效果观察的背景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疼痛管理在临床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急诊创伤骨科患者往往需要面对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各种应激反应的产生,甚至影响治疗效果。

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患者的疼痛成为了医护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应激反应及治疗效果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疼痛在这一群体中的重要性,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疼痛在急诊创伤骨科患者中的重要性在急诊创伤骨科患者中,疼痛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由于创伤性骨折、关节脱位等创伤性损伤通常会导致严重的疼痛,患者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受。

疼痛不仅会导致患者的身心受到影响,还可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在急诊环境下,疼痛会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影响其诊疗合作和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患者在疼痛状态下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会对伤情的发展和康复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会导致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探讨疼痛管理模式在骨科无痛病房中的效果研究

探讨疼痛管理模式在骨科无痛病房中的效果研究

探讨疼痛管理模式在骨科无痛病房中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无痛病房当中,疼痛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为提高骨科无痛病房管理有效率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骨科创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200例患者都在骨科无痛病房当中进行治疗,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各组患者分别100例,对照组患者仅仅接受常规病房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无痛病房管理模式进行疼痛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效率。

结果: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后期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护理管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疼痛管理模式在骨科无痛病房当中的应用作用是比较大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疼痛管理模式;骨科;无痛病房;效果;研究【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1-0069-02To explore effect of pain management mode in the orthopaedic painless ward【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mong orthopaedic painless ward, the effect of pain management mode,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improve the orthopedic painless ward management efficiently. Selection methods: in June 2013 to June 2014 in our hospital orthopaedic trauma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200 as the research object, 200 patients in orthopedic treatment of painless war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group patients were 100 cases, control group patients just accept the conventional ward management,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pain manage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management efficiency. Results: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late situation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pain relief and satisfac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nursing management difference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pain management mode in the orthopaedic painless ward effect is bigger,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relieve patients' pain levels, promote patients recover, obvious effect, is worth promoting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Keywords】pain management mode; Bone; Painless ward; The effect; research为了探讨在骨科无痛病房当中,疼痛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本文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骨科创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参与者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骨科创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100例,包括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年龄在19-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岁;观察组患者100例,包括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年龄在20-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岁,两组患者骨折创伤部位主要在胫腓骨、胫骨以及髌骨和足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疼痛管理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疼痛管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治疗依从性,提高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方法:通过2011年10月到2012年0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行择期手术并行疼痛管理干预的患者(≥15岁)224例行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通过对行择期手术的患者行疼痛管理及干预,患者对疼痛治疗方式、对住院期间疼痛管理、对疼痛缓解程度的满意度均达到了80%以上。

结论:无痛管理能够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及治疗依从性,提高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关键词:疼痛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
(2012)06-0024-02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1],以及保护性或病理性反应[2].由疼痛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问题将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临床治疗的满意度。

所以,临床工作中如何有效的控制疼痛,减少其对疾病的不利影响,是临床工作者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疼痛控制理念的转变,生物科学的发展,患者的疼痛得到了明显的控制,尤其是无痛病房的建立和推广,使更多的患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减少了对疼痛的顾虑,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了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我科开展无痛病房项目一年多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对2011年10月到2012年0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行择期手术并行疼痛管理干预的患者(≥15岁)224例。

患者的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47.28岁,不足20岁的28例,占12.5%,超过60岁的53例,占32.66%。

其中,脊柱手术35例,髋关节置换手术18例,四肢骨折手术89例(其中骨折超过2处者7例),内固定取出术(包括脊柱内固定)38例。

所有患者疼痛干预按无痛病房管理规范严格执行,采取口服结合肌肉注射给药,疼痛控制医嘱规范(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三阶梯镇痛)其中使用第二阶梯止痛药物者14例,使用第三阶梯止痛药物者3例,其余病例均为使用第一阶梯止痛药物。

2疼痛管理流程
2.1入院疼痛知识宣教,转变患者的传统观念,进行首次疼痛评估,理解患者病情,核查患者评估方法使用的准确度。

2.2疼痛管理小组护理人员加强日常早中晚查房巡视,将疼痛评估作为一项巡视必查项目,根据具体请况增加疼痛评估频率,住院期间实行全程疼痛监测,并填写疼痛管理记录单。

2.3根据疼痛评分及时予以处理,处理后按疼痛管理要求的时间和频率进行疼痛评估。

2.4将疼痛评估作为交接班时重要内容。

2.5患者出院后将疼痛评估作为随访的一个方面,随访3月以上。

2.6疼痛小组组长及护士长巡查监督疼痛管理执行情况、收集患
者反馈意见及动态改进。

3效果评价方法
3.1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入院时调查的主要项目:文化程度及既往史(使用镇静剂、镇痛药情况、是否有手术史、患者对对疼痛的态度、对待疼痛的心理准备、对疼痛治疗的了解程度、对疼痛治疗的态度、对镇痛治疗的期望。

出院时采用美国疼痛协会制定的“患者对疼痛护理满意度问卷”中对研究患者进行调查[3]。

使用此问卷中的包括患者对疼痛治疗方式的满意度、对住院期间疼痛管理的满意度以及对疼痛缓解程度的满意度,采用 5 级里克特评分法(从完全满意到完全不满意)。

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

问卷调查由未参与无痛护理干预的护理人员实施,研究对象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当场回收问卷。

3.2疼痛评估均使用由面部疼痛表情量表、数字评价量表和主诉疼痛分级法组合成的疼痛评价量表,宣教时分别宣教,后根据使用情况及掌握能力,固定使用其中一种。

记录时记录分值(0-10分):评分1-3分为轻度疼痛;评分4-7分为中度疼痛;评分8-10分为
重度疼痛。

4结果
入院疼痛认知水平,见表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