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经律论三藏的形成过程及其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经、律、论三藏的形成过程及其原因

佛慧“三藏”,这个名词在佛教的诸多名相当中极为常见,稍有佛教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所谓三藏包含了经、律、论三种佛法文献的分类。“藏由能摄故谓攝一切所应知义”,意思就是说,“藏”这个字的意思是:“将一切所应该知道的知识摄受在内。”这可见佛教三藏的体量之大了。那三藏是否一开始就具足呢,还是后来逐渐发展而成的呢?佛教为什么要设立三藏,这三藏的分别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教导呢?下面我们将经、律、论三藏的发展和形成史进行简单介绍,再简述一下佛教设立三藏的九种原因,以此来明晰我们日常学习佛法中所应有的尊重和对三藏来之不易的珍惜的心态。

一、经、律、论形成的历史

早期印度,是没有文字的,就更谈不上记载佛陀亲口宣说的佛法了,所以佛陀说法四十五年,都是以亲自证得的经验,来为大众开示。因为没有经本可读,所以大众听了佛陀的教示之后,只有牢记在心,通过反覆背诵,进而互相授受。直到佛陀涅槃以后,佛教界经由历代帝王的支持,经过四次经典结集,才大致完成和确定了现在我们所常说的三藏。当然到了佛法东流中国以后,经过历代东土祖师的努力,三藏的内容由补充了很多,对此我们暂且不论。我们先来看一下佛教经典在印度经过的四次结集时,经、律、论完备的大概经过。

在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记载,由于阿难尊者是佛陀的诸位弟子当中,跟随佛陀四处弘法的世间最长,记忆力也最强,所以由他在第一次王舍城结集经典时,将佛在世时期所讲的佛法诵出,再由大众印可而成。而律典则是由佛陀十大弟子中被称为持戒第一的优波离尊者诵出的,其真实性与确定性当是无疑。在《西域记》的记载中论典的诵出是由大迦叶尊者完成的。

但是这里不得不提出,对于论典的诵出,还是很有些争议的,根据南传的《善见律》及法藏部的《四分律》,虽说提到了阿毗昙藏(阿毗昙藏是音译,是论藏的意思),但并未说到底由何人诵出。《十诵律》和《大智度论》中都说是阿难诵出阿毗昙藏;《根本有部律》,说大迦叶诵出摩口旦里迦;《阿育王传》卷四也说迦叶诵出摩得勒伽藏;西藏所传Dulva之二Life of Buddhap,也说迦叶自己结集摩窒里迦(Matrika),当然这只是出于有部譬喻师的传说。而现在学者也普遍认为第一次结集未曾出现论典。

但是这里且不论第一次结集是否出有论典,我们先将眼光转至第二次的毗舍离城结集当中,当时佛教已经开始产生不同部派,保守的上座部长老与较为开放的大众部僧团以佛陀的“小小戒可舍”为中心,产生了争论,所以这一次的经典结集,其主要目的是讨论当时争论较大的“十事非法”是否符合佛法的精神,结果以上座部诸位长老的承认告终。也正由此结集,大乘佛教虽然还未正式出现,但发展的环境已经开始形成。同时我们发现,因为此次结集以戒律中的不分问题为主,所以关于论藏的结集与否并未留下相关记载。

第三次的华氏城结集发生在佛陀入灭两百多年间,因阿育王奉佛敬僧,引起多达六万的外道来附佛,并混迹在僧团,破法乱教(即所谓“贼住比丘”),使得僧团七年间无法举行布萨。阿育王为了挽救这一乱象,所以请目犍连子帝须共商对策。于是他们决定摈出邪见、破戒的外道沙门,并遴选精通三藏的千名比丘,以目犍连子帝须为上首,于华氏城举行第三次结集。目犍连子帝须汇整各部派对

佛法的诠释异议,由大众讨论,并加以批判,论决正义,并将之编撰集成《论事》一书。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此次结集,经藏和律藏可说全部结集完成,而论藏也初步形成。由于《论事》主要是针对教法教义不同解释的批判和厘定,成为后来所有“论藏”(梵文abhidharma-pitaka)的渊源,因此被视为一切“论母”(梵matrka,摩呾理迦)的雏型。

第四次结集,发生在西元二世纪贵霜王朝的迦腻色迦王时期。迦腻色迦王信仰佛教后,每天都礼请一位出家人来为他讲解佛法,然而,他发现出家僧众对佛法各有不同的解说,令他感到困惑。因此他向高僧胁尊者提出疑问,表明了自己的困惑。胁尊者回答说:“佛陀灭度这么久了,各宗各派师徒相承,各自严守自家的宗义,也各自宣称自家的解释最好,实在无从判定其间的是非,现在应该重新结集三藏,以正明义理。”迦腻色迦王邀请学德并重的比丘众,共有四百九十九位,以世友尊者为上座,在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一带)举行第四次结集,由胁尊者主持整个会议过程。而经典结集至此,佛法根本典籍毕竟完备。

以上我们大致看出了经、律、论显然并非同一时代的产物,其中较有争议的论藏的诵出和完备明显具有深入研究的必要,这里我们先了解一下情况,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多加留意。

二、成立经、律、论三藏的九个因缘

在《摄大乘论世亲注》当中,给我们标明了成立经、律、论三藏的九个缘由,这九个缘由给了我们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方便我们去了解经、律、论分别对我们生活和修学的主要作用,也对我们日后运用佛法去解决问题有一定借鉴作用。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世亲菩萨给我们说明的九个因缘分别是哪些。

1、为对治疑惑立素怛缆藏

素怛缆藏是音译,翻译成本土的语言就是经藏。在这里,世亲菩萨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成立经藏。简单说来,即是为了解决我们对于事物的疑惑。这一点很好理解,佛陀因为看见众生于苦道轮回,为了使我人可以脱离五趣,所以发大悲心宣说佛法,告诉我们,凡夫对于生命的定义和认识是有错误的,并且指出错误之根源是贪、嗔、痴。

2、为对治二边受用立毗奈耶藏

佛告诉我们,凡夫的认识是有错误的,其错误之特点在于,执着原本就由心显现的事物是真实的,或者也有一类凡夫认为万事万物都天定的。对于这一类忽略了自己能够改善生命品质的能力的众生而言,佛立下了毗奈耶藏。毗奈耶藏的意思就是律藏,佛陀使用律的形式,规定了佛子的行为,使其行为可以不去执着事物,减少执取的机会和环境。这对于佛子的修行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3、为对治自见、取执立阿毗达磨藏

阿毗达摩藏即是指论藏,多是由菩萨或是中、印的祖师们为佛所说的经进行解释,其目的不仅仅是解释经典,更多是为了防止后人“自以为是”地以自己的见解来解释经典。由于佛经当中的很多语言和思想带有时代性和地域性,一旦弘传之后,后人和其他地区的人就会不清楚佛经的真实涵义,从而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佛经的原意。而祖师则通过修正之后,有了亲身体会,便可以用本土的语言和方式,较为准确地表达佛经的深刻涵义。

4、照诸法无倒相故,又能说三学故立素怛缆藏

这一层因缘,相对理解比较抽象,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即是利用佛经中所阐述的道理,去对照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了解到佛所说的道理真实不虚,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