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特点分析_发展变化中的在华日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的数据显示 ,亚洲国家和地区平均劳动力成本在产品中所 占的比例为 4% , 而中国则为 3. 5% 。这说明尽管中国的劳 动力成本在快速上涨 ,但从亚洲的整体水平上来看依然处于 较低的位置 ,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日本以及韩国 、新加坡 等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 , 而且也低于整个亚洲的平均水平 ; 另外也要参考人工成本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 以及人工 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 。就目前来看 ,中国工人工资上 涨并未明显影响外资来华的势头 , 然而这也同时表明 , 廉价 劳动力在 未 来 将 不 会 成 为 决 定 外 企 来 华 投 资 的 最 重 要 的 原因 。
108 经济理论研究
对外贸易
商事 、M a raben i等多样化经营的跨国大公司更是将业务拓展 到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 。
对第三产业的投资目前正在成为对华投资的热点 , 而日 本企业在这一点上并不落后 , 但是因为政策原因 , 日本企业 在金融 、电信等项目上的投资受到限制 , 目前在华投资的日 本银行只有寥寥几家 ,电信邮政行业也只有从事通信设备制 造业的公司进行投资 。另外在保险以及运输等领域日企对 华投资仍为空白 。
明显 。
日本对中国行业投资结构 单位 :百万美元
1990年
1993年
金额 构成比 ( % ) 金额 构成比 ( % )
制造业
160. 98
46
1852. 6
72
非制造业
185. 30
53
608. 4
Fra Baidu bibliotek
24
分公司
2. 73
1
104. 2
4
合计
349. 01
104. 2
资料来源 :《日本海外贸易振兴会白皮书投资篇 》
对外贸易
近期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特点分析
———发展变化中的在华日企
安 娜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300200)
摘要 :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历史由来已久 ,虽然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后 ,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数额上有所回落 , 但在对华投资国别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 。本文主要从投资原因 、投资行业和地域等方面分析了近几年日企对华直接 投资的现状及特点 ,并预测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趋势 。 关键词 :投资目的 ; 投资地域 ; 投资行业
增加对技术研发部门的投入 ,主要体现在家电领域 。许 多大型日本家电企业纷纷在北京 、上海 、苏州等技术水平较 高的城市设立研究所 ,进行电视 、数码相机 、空调 、洗衣机 、冰 箱等电器的研究开发工作 。比如日本著名空调企业大金公 司宣布未来几年内将投资一亿日元与清华大学共同开发空 调器的节能 、适度控制和材料的关键技术 ; 日企在制药 、通 讯 、电子等高科技领域的投资也有所增加 ———与中国企业共 同开发研制新型产品显然已成为日企在华投资的新选择 。
4. 其他原因 除以上原因之外 ,日本企业选择中国作为其直接投资的 东道国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 , 比如在汽车行业 , 一些欧美 国家对日本产汽车有着高额税费限制 ,但对中国产汽车可能 没有这样的限制 ,那么日本汽车且也就可以用中国作为跳板 达到打开西方市场的目的 。另外有的为了避免国际贸易中 的竞争压力 ,将其转嫁到中方身上 , 或是知名跨国公司将中 国作为其国际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等等 , 种种理由不一而 足 。总而言之 ,虽然日本国内一直有着对企业在华投资引起 国内产业空洞化的言论 ,虽然日本政府对于中国经济快速发 展不乏忌惮故而用种种方式阻拦日资企业在华建厂生产 , 虽 然两国政治逐渐冷淡拖了经济交流的后腿 ,然而日本企业仍 然坚持自己的国际发展战略 ,从容地开展着在中国的生产和 销售 ,同时也推动着两国经济的发展 。 二 、投资地域 日本在中国的投资地区在 90 年代主要以沿海地区为 主 ,据日本《对中国投资企业一览 》统计 , 90 年代日本向 11 个沿海省市的投资占其总投资的 75. 9% , 甚至比美国更集 中 ;另外一个特点是 ,多样化日资企业投资较集中于上海 、天 津等大城市 ,汽车及其零部件的生产也较集中于北方 , 而电 子电器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则较集中于南方 。近些 年日企的投资地域方向逐渐向中西部转移 ,这是由于中国政 府开发西部的新战略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的政策 , 使得日本 也开始重视对中西部的投资 。不过目前在投资比重中占大 部分的仍然是对东北 、华北以及沿海地区 , 尤其是长江三角 区地区 ,因其“工作效率比较高 、服务意识强 、工业园区的建 设比较好 ”的优点备受日企青睐 , 而且由于该地区经济高速 发展 ,收入水平高 , 市场大 , 逐渐成为高新技术和 IT 产业快 速发展的巨大市场 , 被日本企业界称为“硅谷三角洲 ”。在 上海和江苏地区 ,日本已占据第一投资国地位 ; 根据日方统 计 ,日企对长三角地区的投资甚至占到日 本对 华 投 资 的 40%以上 。 另外与其他国家相比 ,日本对渤海湾地区显然更重视了 一些 ,据《2004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 》统计 , 全球 500大跨国 公司在天津开发区投资的 78 个项目中 , 日本公司数量占了 一半 ,虽然在投资数额上仍逊于美韩两国 , 但是从长远的发
用三菱商事中国总代表助理小山雅久的话来说 ,“真正 的对华投资现在刚刚开始 。”
一 、投资目的 1. 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 按照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在日本国内趋于向外 直接投资的产业 ,即趋于比较劣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 也就 是边际性产业 。因而这些产业选择投资的东道国也就自然 会倾向于选择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国家 。一直以来中国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都是吸引各国来华投资的主要原因 , 同样这也是日本企业来华投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劳动 力成本低廉之外 ,在中国许多原材料以及零部件等劳动密集 型产品也维持着较低的价格 ,因此以往单纯在中国进行产品 组装的企业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开始利用中国的上游产业 进行生产 ,实现产品部件的本地化 。 但以劳动成本来比较 ,近两年中国工人的工资在同等劳 动强度下已经高于越南和印度 ,然而不能因此简单的判定中 国已失去了这一最为明显的比较优势 。日本通商白皮书发
而在对华投资另外一门行业 ———汽车产业中 , 则主要体 现了投资规模扩大 、产业配套完善的特点 。以丰田汽车为 例 , 2002年 8月日本丰田公司与中国一起签署合作协议 , 双 方在中国进行全面合作 ; 继同年 10 月天津汽车夏利公司投 产后 ,丰田汽车计划在天津开发区成立天津丰田公司 , 二期 投资规模为 3亿美元 。新工厂 2005 年投产后 , 产能可由目 前的 5 万台 /年提高到 2008 年的 15 - 20 万台 /年 。为保证 零部件供应 ,丰田汽车计划在天津 、沈阳 、上海 、广州设立配 送中心 。其控股运输公司 ———丰藤海运公司计划进军中国 物流市场 ,总揽母公司对华出口的整车及零部件运输外 , 拟 成立合资公司开展滚装船买卖及中国境内的多式联运业务 , 实现供应 - 生产 - 销售 - 运输一体化 。
2. 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 决定日企对华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除了劳动力比较优 势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动机 ”———这一特 点尤其体现在 90年代以后 。这是因为之前由于中国采取鼓 励出口 、限制内销的政策 , 在 90 年代之前 , 大部分日企都采 取了比较现实的阶段性投资战略 ,普遍以建立出口加工基地 为主 ,产品主要返销日本或第三国市场 , 因此日资企业的出 口比例也普遍比较高 。而 90年代之后中国外资政策有所变 化 ,随着经济发展及生产收入水平提高 , 中国的消费市场也 在急剧扩大中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日本国内经济萧条 , 消费 市场一再萎缩 ,大批日资企业为了满足市场来到中国投资 , 同时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 、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来生产能够 贴近中国市场的产品 。许多目前已经在中国投资的日本厂 商表示中国顾客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销售对象 。 3. 中国国内投资环境的改善 近些年中国的政治环境一直比较稳定 ,经济发展速度也 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 ,投资环境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由日 本国际协力银行开发金融研究所进行的《关于我国制造业企 业海外业务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3年度海外直接投 资调查征询结果 (第 15次 ) 》( 2003年 11月 )显示 ,有关中国 业务的评价由于生产设备正式投入运转 ,收益满意程度和销 售额满意程度均大幅度改善 。以未来市场的成长趋势和廉 价的劳动力以及零部件原材料等为理由 , 在调查对象企业 (已经在海外拥有三家以上现地法人的制造业企业 ) 中 , 93%的企业将中国列为中期 (调查年后 3 年左右 )有望拓展
经济理论研究 107
对外贸易
业务的对象国家 , 而且其中 70. 8%已经在中国拥有具体的 业务计划 。
而且尽管 2005年 7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2005年度 通商白皮书 》提出在中国投资风险过大 , 指出中国国内仍然 存在着一些现阶段不能解决的社会环境问题等等 , 大部分的 日本企业却并没有撤离中国或者减少在中国投资的打算 , 还 有不少企业仍然计划继续追加和扩大在中国的投资规模 。 甚至于在这之后日本《读卖新闻 》发表的对日本 100家主要 大型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 ,尽管经济产业省提醒企业要 注意分散投资风险 ,但日本主要大企业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对 华投资欲望 ,有 57%的日本大企业明确表示要扩大和维持 对中国的投资 。其中 , 有 21%的企业表示要扩大在中国的 投资 ,有 36%的企业表示要维持现在的投资规模 , 没有一家 企业打算缩小投资规模或者要撤出中国市场 。
应当说在日本经济从长期危机中走出来之后 , 日本企业 才真正有了投资的力量 。据报道 , 2004 财政年度日本企业 倒闭数量较上一年度减少 15. 9% , 债务总额减少 34. 1% , 降 至 13年来最低水平 ;而日本大银行重新焕发活力也解除了 日本企业在华投资的后顾之忧 ———可以说 ,日本企业已经获 得了足够的财力支撑 。2000 年后 , 日企对华投资进入第三 个阶段 ,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汽车 、重型机械设备等日本 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始投资中国 ; 对比前两个阶段 , 近年来 日企对华直接投资无论在投资方向还是企业类别等方面 , 都 有着不同以往的新特点 。
2. 非制造业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领域进一步开放 , 近年日 本企业也开始试验性的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资 ———如批发 业 、物流业 、咨询 、工业区开发等等领域正成为热点 。 2003 年以来 ,住友商事 、住友仓库 、三井物产等综合商社相继在华 设立了控股物流企业 , 拟在主要省市设立配送中心 , 构筑覆 盖全国的物流网络体系 ,为其在华生产工厂及外资企业提供 现代物流服务 。栗田工业 、荏原公司等日本著名环保企业在 上海和青岛成立了水处理设置和垃圾焚烧炉生产工厂 ;三菱
如果把日企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 是在中日邦交正常化 , 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 , 大致从 1972至 1990年前后 , 这个阶段以组装为特点 , 投资 集中在日用家电产业 ,投资数量和金额较少 , 且较为零散 ;第 二阶段是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 , 在这个阶段日本企业开始将 零部件厂家带到中国 , 在中国从事生产 , 这个时期由于日本 国内泡沫经济崩溃的影响 , 虽然投资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增 长 ,但是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说并没有明显的发展 。
1996年 金额 构成比 ( % )
3480. 2
78
889. 8
20
103. 4
2
4473. 4
与以往单纯的零件组装或原材料简单加工的方式相比 , 近些年日本制造业逐渐将技术研发 、零部件配送的程序转移 到中国进行 ,一方面提高了东道国与外资企业技术衔接的紧 密程度 ,另一方面完善了企业的生产配送体系 , 使得产业本 土化更为完全 。
展看却是后劲十足 。而随着中央对渤海湾地区的发展战略
的改变 ,可以想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日本公司会在这一地 区有更多的投入 。
三 、投资行业
1. 制造业
无论从投资项目还是投资金额来讲 ,日企对制造业部门
的直接投资远远超过对非制造业部门的投资 ,这个特征在日
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第二阶段也就 是 上 世 纪 90 年代 尤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