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老师您好》教案 教学设计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教案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ab767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a.png)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老师的职业特点,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尊重老师的意识。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感恩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老师您好!》是一首赞美老师的诗歌,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老师辛勤付出的感激之情。
2.2 教学重点: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老师的辛勤工作,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老师的辛勤工作。
3.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尊重老师的意识。
3.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老师的辛勤付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学习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分享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
4.4 情感体验:让学生写一封信给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尊重老师的表现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5.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写给老师的信,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给予鼓励和指导。
5.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老师您好!》这首诗歌的文本,确保文本的准确性。
6.2 教具准备:准备与教学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6.3 教学环境准备: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关爱。
第七章:教学过程7.1 课前热身:通过简单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放松心情,调动课堂气氛。
老师您好第一课时教案
![老师您好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8d357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7.png)
老师您好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尊敬和亲切的语气向老师问好。
2、引导学生了解教师节的由来和意义,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3、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礼仪规范,如鞠躬、微笑等,在向老师问好时能够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老师您好”这一问候语所包含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指导学生正确、自然地说出“老师您好”,并配合恰当的礼仪动作。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老师的辛勤付出,从而真诚地向老师表达敬意。
(2)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主动向老师问好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1)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2)提问学生:听了这首歌,你们想到了什么?2、讲解教师节的知识(7 分钟)(1)通过图片和简短的故事,向学生介绍教师节的由来和意义。
(2)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教师节的事情。
3、讨论老师的辛勤付出(10 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在日常工作中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2)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4、学习向老师问好的礼仪(10 分钟)(1)教师亲自示范向老师问好的正确姿势和表情,包括鞠躬的角度、微笑的程度等。
(2)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不规范的动作。
5、实践练习(15 分钟)(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向老师问好,如在教室门口、校园里等。
(2)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6、总结(5 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向老师问好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真诚地向老师问好。
五、教学延伸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自己的老师或长辈问好,并记录他们的反应。
2、在班级中开展“文明问好小标兵”的评选活动,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教师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向老师问好的礼仪规范。
人音版(2012)小学音乐三年级《老师您好》教案设计
![人音版(2012)小学音乐三年级《老师您好》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f2752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10.png)
人音版(2012)小学音乐三年级《老师您好》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老师您好》是人音版(2012)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7课的内容,这首歌曲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易于学生接受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不仅能够提升音乐素养,更能够培养感恩和尊重师长的美德。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老师您好》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感受歌曲中蕴含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3.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感恩教育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准确演唱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难点:理解歌曲情感,表达歌曲中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能力,但对于情感表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歌曲情感的传达和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唱这首歌曲。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与歌曲主题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2. 示范演唱法:教师先进行示范演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和风格。
3. 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学习成果,提高演唱水平。
4. 情感引导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情感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涵,表达歌曲情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与老师之间的美好回忆,如:“你们最喜欢哪位老师?为什么?”-引出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歌曲——《老师您好》。
”2. 歌曲学习-播放歌曲《老师您好》的录音,让学生整体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绪。
-教师逐句教唱,学生跟唱,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
-分组练习,学生之间互相听唱,互相学习。
-集体合唱,加强歌曲的整体感。
3. 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歌词中蕴含的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讨论如何通过自己的歌声表达出来。
-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音色、音量和表情来演唱,以更好地表达情感。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69be1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3.png)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老师您好》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1. 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 学用1、2、3、5、6、1(高音)为节奏编创旋律。
二、教学目标1. 通过有感情地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
2. 通过编创旋律,掌握简单的旋律发展技法,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 一字四音“啊”的演唱。
2. 倒数第八小节的正确演唱(敬爱的')。
3. 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蕴含的师生关爱的情怀。
4. 旋律编创的音高走向问题。
四、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让同学们说说老师做的感人的事例,从而导入新课课题《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2.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A. 设问:歌曲给你什么感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B. 讨论后,老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三段歌词3. 再听歌曲,让学生说说,歌曲用怎样的声音、力度、速度、旋律表达对老师的尊敬,热爱之情。
4. 学唱歌曲:A. 跟着伴奏学唱歌曲旋律B.代词入曲C.说说歌曲两部分旋律的演唱方法:第一部分:主歌旋律平缓,音区比较低,可用稍慢的声音,稍弱的力度来演唱。
第二部分:副歌的第一句旋律比较高,适合用较强的力度演唱,以表达内心的激动。
最后一句,随着旋律级进下行,力度可以逐步减弱,用以表达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
5. 学用1、2、3、5、6、1(高音)为节奏编创旋律。
老师引导学生学用划旋律线的方法来编创有节奏的旋律。
6. 小结。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音乐教案老师您好
![音乐教案老师您好](https://img.taocdn.com/s3/m/328caee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2.png)
音乐教案老师您好音乐教案教案标题:音乐中的节奏感培养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节奏感,并能够运用节奏感进行音乐表演。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协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节奏感的概念和作用。
2. 基本的音乐节奏元素:拍子、节拍、音符。
3. 节奏感培养的练习方法和活动。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和音乐资源。
2. 音乐乐谱和节奏感培养练习材料。
3. 手鼓、节拍器等乐器。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忆一下他们最喜欢的音乐,问他们喜欢音乐的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中的节奏感是什么,为什么节奏感在音乐中很重要。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介绍节奏感的概念和作用,解释拍子、节拍和音符的含义。
2. 演示如何数拍子和节拍,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动作。
步骤三:节奏感培养练习(20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简单的音乐。
2. 引导学生用手拍打出音乐的节奏感,同时可以使用手鼓或节拍器。
3.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选定的音乐,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跟着拍打节奏。
步骤四:活动延伸(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节奏感培养练习材料,让他们自主练习。
2.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游戏,如“跟着节奏走”、“模仿节奏”等,加强他们的节奏感培养。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回答什么是节奏感,为什么节奏感在音乐中很重要。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练习过程中的体会和困难。
教学扩展:1. 给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让他们尝试感受不同音乐的节奏感。
2.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练习材料,评估他们对节奏感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情况。
教学反思:1. 需要注意学生是否理解了节奏感的概念和作用。
2. 在活动设计上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老师您好》教案设计
![《老师您好》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b3d37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6c.png)
《老师您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老师您好”的含义,懂得尊敬老师的意义。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3. 提高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的能力,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尊敬老师的意义。
2. 学会与老师有效沟通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尊敬老师的内涵。
2. 如何让学生掌握与老师沟通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尊敬老师的具体做法。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案例、图片等。
2. 安排适当的教学场地,便于进行情景模拟和讨论。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等详细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尊敬老师”的思考。
2. 讲授新课:讲解尊敬老师的意义,强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3. 情景模拟:分组让学生模拟尊敬老师的场景,培养学生的尊敬意识。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尊敬老师的具体做法。
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与老师沟通的经验和心得。
6. 总结提升:总结尊敬老师的要点,引导学生树立尊敬老师的观念。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尊敬老师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践行。
七、教学活动:1. 观看教育视频:播放一部关于尊敬老师的宣传片,让学生了解尊敬老师的意义。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尊敬老师的场景。
3. 小组竞赛:开展一个关于尊敬老师的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学生活动:1. 参与情景模拟:积极投入情景模拟活动,表现出尊敬老师的态度。
2. 参与讨论交流: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完成课后作业:认真完成关于尊敬老师的实践作业,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7课老师您好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7课老师您好第三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52339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f.png)
-作业批改: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如歌曲《老师您好》的演唱视频、音乐创作等,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作业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提出改进建议。
-作业展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业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让我有了很多思考。我意识到,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在课前自主探索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歌曲《老师您好》的背景知识了解甚少。这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多的途径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比如通过观看音乐纪录片、听音乐讲座等方式。这样,学生们在接触到新的音乐作品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针对学生的学情,本节课的设计将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对于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教师将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7课老师您好第三课时》的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阅读能力,能够识谱,同时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高、节奏等。此外,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类似的情感表达的歌曲,对于用音乐表达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通过学习歌曲《老师您好》,学生将能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美,培养音乐的审美情趣。同时,通过歌曲的演唱和音乐活动的参与,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能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此外,学生还将通过音乐创作和即兴演奏等活动的实践,提高自己的音乐创作能力,培养自己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老师你好歌曲教学教案模板
![老师你好歌曲教学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b0ab33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e.png)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老师你好》的基本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歌曲旋律的准确演唱。
2. 歌词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难点:1. 歌曲中个别音节的准确发音。
2. 歌曲节奏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歌曲伴奏CD或MP3。
2. 教学课件。
3. 歌词卡片。
4. 音乐教室。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老师你好》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播放歌曲《老师你好》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二、歌曲学习1.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老师你好》,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唱。
2. 教师逐句讲解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
3. 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歌词学习1. 教师发放歌词卡片,让学生分组朗读歌词,互相纠正发音。
2. 学生分组讨论歌词中表达的情感,分享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四、歌曲练习1. 学生跟随歌曲伴奏CD或MP3,进行自主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歌曲《老师你好》的旋律和歌词。
2. 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评价学生的演唱水平。
二、歌曲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可以是绘画、写作等形式。
三、歌曲表演1.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可以加入舞蹈、道具等元素。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表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尊重老师的重要性。
2. 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表示要努力学习,回报老师的教诲。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评价学生的演唱水平。
2. 评估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老师你好》音乐教学设计
![《老师你好》音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7240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2.png)
《老师你好》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老师你好》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歌曲《老师你好》的歌词;2. 学会演唱歌曲《老师你好》;3. 发展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和音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歌曲的词曲学习;2. 歌曲的整体演唱;3. 学生表演的音乐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老师你好》的音频或视频;2. 教师准备歌曲《老师你好》的歌词。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歌曲1. 教师播放歌曲《老师你好》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先听一遍;2. 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这首歌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歌词学习1.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老师你好》的歌词,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每句歌词的含义,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3. 学生分组小组合唱,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步:整体演唱1. 教师带领全班一起演唱歌曲《老师你好》,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整体氛围和情感表达;2. 教师注重演唱技巧,如合理的气息掌控、节奏感、音准等,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3. 教师可以按照歌曲的节奏编排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演唱的同时有更多的肢体表达。
第四步:情感表达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如感恩、敬爱、祝福等;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的方式表达这种情感,可以通过编创舞蹈动作、画面等方式进行展示;3. 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小组展示,互相学习借鉴,共同进步。
五、教学总结1.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2.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3. 教师提出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将歌曲《老师你好》改编为自己创作的歌曲,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2. 学生可以在音乐课上演唱这首歌,向老师表达感谢。
七、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2. 教师评估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演唱的表现;3. 学生给予同伴的评价和建议;4.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7课老师您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7课老师您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bbc82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3.png)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7课老师您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老师您好》第二课时2. 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3. 授课时间:第7课4. 教学时数:45分钟教学内容:1. 学生能熟练演唱歌曲《老师您好》。
2. 学生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3. 学生了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分享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歌曲学唱(1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老师您好》。
b. 学生分小组练习,注意歌曲的节奏、音准。
c. 教师指导学生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3. 歌曲欣赏与分析(10分钟):a. 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b.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4. 创新实践(10分钟):a. 学生分组,用不同的节奏、音调演唱歌曲。
b. 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演唱歌曲《老师您好》。
2. 学生在学唱过程中,表现出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3. 学生了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1. 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唱《老师您好》,感受歌曲的旋律美和节奏感,提升音乐品味。
2. 增强学生音乐表现力,通过分组演唱,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通过学习歌曲背景,了解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进对教师职业的尊重。
4. 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创新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尝试不同演唱方式,激发音乐创作潜能。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三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如简单的节奏、音符识别,以及歌曲的演唱技巧。
他们已经学过一些简单的歌曲,能够理解并跟唱《老师您好》这样的歌曲。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老师您好-人音版(简谱)(2023秋)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老师您好-人音版(简谱)(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05a46fa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0.png)
1.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老师您好》的旋律、节奏及歌词: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线条、节奏型及歌词内容,为演唱打好基础。
-简谱知识的应用:复习五线谱知识,特别是高音、低音谱号的识别及运用,使学生在实际演唱中能正确读取简谱。
-歌曲表达的情感:理解歌曲《老师您好》所传达的尊敬、感激之情,使学生在演唱时能融入情感,提高表现力。
3.培养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4.课堂互动: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5.了解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提升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习《老师您好》,使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他们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老师您好》这首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简谱是我们学习音乐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阅读和演奏音乐。这首歌曲中的简谱包含了一些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旋律和节奏型。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和学唱《老师您好》,来了解如何在实际中运用这些音乐知识。这首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充满深情,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合唱成果,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并启发他们如何通过音乐传达情感。
2.增强音乐表现力:通过合唱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音准、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老师您好教案7篇
![老师您好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37925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d.png)
老师您好教案7篇教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教案的设计应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展进行调整,确保每节课的内容充实,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老师您好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老师您好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知道老师的辛苦,老师爱小朋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向老师表达情感。
2、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理解老师过节和小朋友过六一是一样的重要。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1、一张幼儿园毕业生给老师的贺卡。
2、一张老师送给自己老师的贺卡。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1、引起幼儿谈话兴趣。
老师和小朋友围坐在一起,猜一猜老师手里信封中装的是什么,引起幼儿兴趣。
2、出示贺卡,让幼儿看一看贺卡上的内容,猜猜是送给谁的。
3、介绍教师节。
4、幼儿说一说自己对教师工作的看法,如教师是做什么的?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觉得自己班上的老师有哪方面好,哪方面不太好?5、你知道有几类教师?列举自己知道的不同层次、不同分工的教师。
如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特长教师、家庭教师等。
6、将自己知道的教师用最简单的图画表现出来。
7、每人讲一句最想说的话,制作成磁带,在幼儿园的广播中播放。
活动延伸:1、绘画活动:《老师的微笑》或其他。
2、我为老师做件事:引导幼儿选择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坚持做下去。
3、表演活动:我是小老师。
活动反思: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表现的很活跃,大部分孩子们都知道9月10号是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要跟老师说节日快乐!此次活动中我也设计了许多问题来为目标服务。
如你喜欢你们的老师吗?你喜欢的老师是长什么样子的?你为什么喜欢喜欢你的老师呢?等等。
老师您好教案篇2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对人物外形特征和个性神态的敏锐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用变化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表现人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学生作品,范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学生作品,观察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二、新授:(1)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老师和同学你所熟悉的外貌有明显特征的同学和老师,选择你认为的合适角度去表现他们。
《老师您好》教案设计
![《老师您好》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f9655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14.png)
《老师您好》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老师您好》是一门面向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尊敬老师、感恩老师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和付出,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养成尊敬老师的良好习惯。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第二章:老师的角色与责任2.1 老师的角色讲解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如知识的传授者、引导者、评价者等。
2.2 老师的责任分析老师肩负的责任,如教书育人、关爱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等。
2.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压力和付出,引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理解。
第三章:尊敬老师的表现3.1 尊敬老师的意义3.2 尊敬老师的表现列举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如尊重老师的劳动、礼貌待师、积极发言等。
3.3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尊敬老师的经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四章:培养尊敬老师的情感4.1 认识老师的工作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老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压力。
4.2 感受老师的关爱引导学生回顾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4.3 情感表达鼓励学生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如写感谢信、制作感恩卡片等。
第五章:尊敬老师的实践5.1 制定尊敬老师的行动计划引导学生制定实际行动计划,如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主动请教等。
5.2 尊敬老师的实际行动组织学生进行尊敬老师的实际行动,如为老师分担工作、关心老师的身体健康等。
5.3 总结与反思对尊敬老师的实际行动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尊敬老师的意识和能力。
第六章:案例研究老师的日常挑战6.1 案例介绍引入真实的老师日常工作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难。
6.2 案例分析讨论案例中老师如何应对挑战,分析老师的专业技能和情感智慧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老师您好》优秀教案
![《老师您好》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5649c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4.png)
《老师,您好!》优秀教案《老师,您好!》优秀教案「篇一」老师您好的展示课教案一、导入新课老师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她的谆谆教诲唤起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憧憬;孩子们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正健康成长,他们对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师生情,这是人世间多么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老师,您好!这节课我们就用各种方式来展示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小组准备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师及时指导表演)。
三、小组展示1组展示:为什么说教师的事业是崇高的?从文中找出答案,并感情朗读。
2组展示:为什么说所有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3组展示: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组展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师在人的成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组展示:回忆老师日常工作,谈谈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教育。
6组展示:想对老师说的话,对老师的祝愿。
7组感情朗读全文。
8组展示:学生汇报搜集的具体的名人事例。
9、10组展示自己课下搜集到的赞美老师的诗歌。
11、12组展示自己写的赞美老师的诗歌。
四、教师总结听到同学们饱含深情的朗读,老师又激动又自豪,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教师节不仅是老师们的节日,同事也是同学们的节日,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你们是不是也有很多话想对老师说?请你把自己的心里话都写在这小小的贺卡上吧!《老师,您好!》优秀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整体感知课文,试着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
学习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明确学习目标、重点。
二、布置预习任务1、读第一遍课文,达到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看生字表,生字表上没有的字查工具书,读完课文后,再读生字表。
2、读准下列字、词的音。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e4230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72.png)
信息技术在其中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1.把握备课的重点,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2.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分析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然后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掌握重难点,克服困难;
3.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探究任务和体验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尝试在的学习情境中探索、思考、理解,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使教学目标能更有效地达成。
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
学科
音乐
年级
授课人
所在学校
课程名称
《老师您好》
节选片段名称
பைடு நூலகம்《甜甜的秘密》
全课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我爱米兰》、《飞来的花瓣》以及有感情地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甜甜的秘密》,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
2.通过编创旋律,掌握简单的旋律发展技法,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节选部分目标
3、生填词演唱;
4、生随琴演唱全曲。
同样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载体,比如课件中导入出现橘子图片,图片中出现文字:这个秘密一直珍藏在老师和学生的心里、、、、、、
……
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做情境表演。
生随师做情境表演。
也是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载体,课件出现关于学生偷偷地把橘子放入老师抽屉的场景,让学生看图就可以做情境表演。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手段
环节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今天,有那么多位老师来听我们上课,请听清楚陈老师向你们问好的节奏,请你们用同样的节奏向我和在座的各位老师问好!
问候节奏:
xx0xxx0xx x x-同学们同学们你们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您好》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欣赏《我爱米兰》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能用亲切、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歌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歌曲《我爱米兰》,来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与爱戴,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优良传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能够自然、真挚地演唱、表演歌曲,来抒发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2)通过分析、欣赏歌曲的方式,来感受老师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
3.知识与技能
(1)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了解演唱形式二重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能用亲切、深情的情绪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能够独立的完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演歌曲。
难点:
1.一字四音的“啊”的演唱。
2.准确演唱“X·XX”节奏。
【教学准备】
钢琴、打击乐器、同步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材分析】
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意境优美、感人肺腑的儿童歌曲,它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也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
歌曲为采用降E大调,2/4拍子的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四个乐句的节奏平稳,在舒展的级进中运用了三度、五度跳进,旋律流畅、优美,表达了学生在夜深人静走过老师窗前时充满着
无限的崇敬。
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从“啊”开始,曲调级进上行,起伏较大,把情绪逐渐推向高潮。
最后一句下行级进的曲调感情真挚地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热爱。
《我爱米兰》是一首优美动听的通俗歌曲,曲调清新流畅,情真意切。
它用借喻的手法赞颂了老师为培养下一代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精神。
该歌曲为4/4拍子的单二部曲式。
A 乐段是旋律相似的两个乐句,以较平稳的音调赞颂了老师窗前的米兰花默默向人间播洒花香,用青春装点祖国的高尚品质。
B乐段逐渐推向高潮。
曲调逐渐上行,层层推进,然后逐渐回落,结合歌词写作的笔锋一转,使人恍然大悟,原来是借米兰来赞颂老师。
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赞颂、爱戴和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几月几日吗?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定在这一天吗?一开始,征求教师节要定在哪一天时,曾经选出了两个日子,一个是定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还有一个是定在学生开学的第一天。
最终1984年12月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中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因为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活动。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通过歌曲,感受一下“老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二、课程新授
(一)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1.初次聆听,并思考:
(1)歌曲描述了什么内容?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再次聆听歌曲,并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主要在速度、力度上说一说。
3.学唱歌曲
(1)有感情地齐读歌词。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3)重点练习“3·4| 5 1 |”这一小节的一字四音和“X·XX”的节奏。
4.感情处理
(1)前半部分情感处理。
教师:静静的深夜了,当我们轻轻的走过老师窗前的时候,看到老师在为我们辛苦的批改作业,为了不打扰老师的工作,我们的脚步一定要轻一点,我们在唱前面这一部分时要轻轻的讲述,声音小一点,应该用深情的情绪来演唱。
(2)处理高潮部分,情感加强。
教师:一个“啊”字饱含了对老师多少的深情和爱戴啊,所以这句咱们应该唱得强烈一点,声音和前面部分相比应该大一点。
(3)结束句部分,速度逐步渐慢。
教师:老师每天加班到深夜,是那么的辛苦,为了不打扰老师工作,我们在经过老师的窗前应该把脚步放轻一点,所以结束句咱们应该把速度逐步渐慢。
5.跟随伴奏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以小组为单位,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并展示。
看一看哪个小组编创的好。
(二)欣赏二重唱《我爱米兰》
1.初次聆听,并思考:
(1)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
(2)听完歌曲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教师介绍米兰,并提问:为什么歌词里说“啊米兰,像我们敬爱的老师”?
3.认识二重唱:
二重唱是声乐演唱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声部的歌唱者,各按自己声部的曲调,有秩序的重叠着演唱同一乐曲。
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
重唱除了作为音乐会演出的形式外,常用于歌剧、清唱剧等大型作品。
重唱既可抒发不同人物在同一时刻的共同感情,也可以揭示他们相互之间的感情冲突。
二重唱的种类有同声二重唱(包括:男声二重唱、女声二重)和混声二重唱。
4.再次聆听歌曲,并思考:你觉得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说说理由。
三、拓展延伸
教师:说一说你们在教师节做过哪些让老师感动的事情?
【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家有没有什么知心话想要对老师说?请大家在课间业余时间采访你最尊敬的老师,并把这节课学唱的歌曲唱给他(她)听。
最后,让我们在《我爱米兰》优美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