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直观性原则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合集下载

《教学中直观原则》心得体会

《教学中直观原则》心得体会

《教学中直观原则》心得体会教学中直观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直观、形象,使学生能够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这一原则对于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中直观原则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意识到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物引入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化学中的物质混合与纯净时,我使用化学实验装置和实验物质将混合物和纯净物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亲身体验来理解和区分两者的差异,从而更加直观地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而且能够增加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其次,在语言文字教学中,我也注意运用直观原则,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

例如,在教授英语中的动词时态时,我会选择一些生动的图片和例句来说明不同时态的用法,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到相关的信息,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时态的区别。

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语言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在数学教学中,我也尝试运用直观原则,通过实物模型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授平面几何的三角形时,我会使用三角形模型和黏土等实物来让学生进行操作和触摸,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

同时,我还会使用图表来展示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来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起具体形象和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此外,在实验教学中,我也深刻认识到直观原则的重要性。

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知识应用的重要方式,通过直接观察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我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帮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的真实应用和探索过程。

这种直观的实验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局限性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局限性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局限性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常讨论教学原则,其中有一条被称为直观性原则。

这一原则最初起源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在这部被认为是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教育学著作中,提出了关于教学原则的一个体系,书中列述了29条原则。

其中就包括了后来由凯洛夫正式称之为直观性原则的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基于对感官的作用的重视,基于对感性认识在人的认识中的影响的看重。

所以夸美纽斯提出了“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跟前。

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事物都应该放到听官的跟前。

气味应当放到嗅官的跟前,尝得出和触得着的东西应当分别放到味官和触官的跟前”。

并且他说这是“一条金科玉律”。

一、直观性原则的积极意义直观性原则实际上是明确肯定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地位。

一般来说,许多认识是起始于感性,起始于直观的。

感性材料越丰富,越有利于认识的发展和深化。

直观不只是用眼睛的直接观察,还有用其他感官的直接感知。

因此,直观实际上就意味着直感,直接的感悟。

比直观和直感有更广泛内容的是直觉。

直观、直感都属于直觉,但直觉之中有并非直观、直感的内容,比如说顿悟、灵感。

顿悟、灵感并不直接源于直观。

直觉是直接的觉察,它与逻辑思维相对。

非逻辑的认识活动基本上可归结于直觉。

直观、直感的充分发展有利于直觉的发展。

直觉能力很强的人并不一定需要丰富的感观材料,并不需要看见的东西很多。

他们往往有自己内省的“感观材料”,内省的“形象事物”,依据这些内省的直觉材料就能生成顿悟或灵感。

这些内省的因素又可以称之为广义的感性材料。

直觉能力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宝贵的部分。

甚至,一个人的创造力如何,主要取决于他的直觉能力。

在我们比较了直观、直感、直觉的概念之后,也可以进一步明白,直观是具有基础性作用的。

虽然一个人的创造能力与其直观材料的多少并不是成正比关系的,但是,没有一定的感性知识,这种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人们的内省的感性材料与外观的感性材料并不是完全无关,毕竟,后者的丰富与充实有利于前者的生成和扩展。

费尔巴哈直观原则

费尔巴哈直观原则

费尔巴哈直观原则是德国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提出的一种认识论观点。

费尔巴哈认为,人类的认识过程是通过感官对外部世界的直观感知开始的,这种直观感知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他强调,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无法直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只能通过感官对事物的表象进行感知。

因此,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即从对事物的直观感知开始,逐步深入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费尔巴哈直观原则的核心观点是:人类的认识是从感性开始的,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和整理,逐渐形成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他认为,感性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在感性阶段,人们通过感官对外部世界进行直观感知,形成初步的认识;在理性阶段,人们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和整理,逐步深入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费尔巴哈直观原则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人类认识过程的辩证法特征。

在认识过程中,感性和理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感性为理性提供材料,理性则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和整理,逐步深入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这一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观。

费尔巴哈直观原则还强调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他认为,人类的感性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通过感官对外部世界进行直观感知,形成初步的认识。

同时,实践活动也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途径。

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人们才能真正地接触到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对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

费尔巴哈直观原则对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和发展费尔巴哈直观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他们认为,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更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认识,才能逐步接近事物的本质。

直观性原则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直观性原则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直观性原则对家庭教育的启示首先,直观性原则告诉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要尽量减少复杂性。

家庭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相比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加亲密、个性化。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需要根据孩子的需求和兴趣,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和方法。

直观性原则告诉我们,教育计划应该简洁明了,教育方法应该易于理解和操作。

家长在与孩子进行教育时,应避免复杂的教育计划和方法,让孩子能够快速理解和接受。

其次,直观性原则提醒我们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可视化。

可视化是一种通过图像、图表、动画等形式呈现信息的方式。

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来呈现知识和概念,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例如,家长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孩子更直观地理解。

通过可视化方式教育孩子,不仅能够提高教育效果,也能够增加教育过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再次,直观性原则强调在家庭教育中减少认知负担。

认知负担是指在学习或使用过程中,由于信息过多、复杂度高等原因,导致学习者面临的认知压力增加。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意识到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不能提出过多的要求和任务,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和能力等因素,合理设置学习目标和任务,让孩子能够轻松地完成,并获得成就感。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分解任务、提供清晰的指导等方式,帮助孩子减轻认知负担,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直观性原则还告诉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指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主观情感。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是最重要的用户。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家长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教育方式,例如游戏化学习、角色扮演等,增加孩子的参与度,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家长还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调整教育策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综上所述,直观性原则对家庭教育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认知发展利弊述评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认知发展利弊述评
பைடு நூலகம்
生认知的高层次发展 。
过渡 ,青年认知逐步过渡到逻辑思维 ,成人认知基本
一 、 直观性教学原则 的生理学 、 心理学及 教育学依据
是逻辑思维 。因此 ,中小学教学要求坚持直观性原 则 。2O世纪8O年代以来的脑科学发展 ,证明了右脑的 作用 ,否定了右脑是劣势脑 、沉默脑的观点 ,认为脑
段性 ,还要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因此 ,我们主张根据教学 内容和学生年龄心理特征,有选择地运用教育技术手段 。
[关键词]直观性原则 ;教育技术 ;学生 ;认知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8539一(2014)01—0073—03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 目的、反映教学规律 的跟前 ,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在视官的跟前 ,
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 的基本要求 。它既指教师的 一 切 听得见 的东西都应该放在 昕官 的跟前 ……”②
教 ,也指学生的学 ,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 “如果不能让学生直接观察所学的事物 ,应该用图片
始终。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 或者模型代替。”③后来前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也是
规律性 的认识 ,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 的指导性 坚持直观性原则 。他们认为 ,直观性原则之所 以必
原理和行为准则。17世纪夸美纽斯的教学论便提出 要 ,是 因为首先学生只有在知觉具体事物的基础上 ,
了直观性原则 ,后来的教育学家把直观性原则作 为 才 能形成 观念 和 概念 ,同时直 观也是 学龄 儿 童的年
当代学校教学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常用方法有直 统的讲授式的 “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 的
观演示法 ,就是教师展示各种直观教具、实物或者进 “我要学”,⑤最大限度地贯彻了直观性原则 。

教育学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精品直观性原则精品启发性原则

教育学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精品直观性原则精品启发性原则

教育学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精品直观性原则精品启发性原则教育学中的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些指导性原则,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下将介绍我国中小学教育学中的三个重要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第一,直观性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即能对学生的感官产生直接的、真切的反应。

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的能力较低,对抽象的概念和观念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尽可能运用具体形象、活泼生动、直观易懂的材料来展示知识,以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感受和想象来理解掌握。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展示教具、观察实验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形象,让学生能够通过感官的直观反应来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授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实物模型或图形展示几何形状,在讲解物理知识时,可以利用实验设备进行演示。

通过这样的具体化教学,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二,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强调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走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动力。

为了实现启发性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提问和引导。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探索和自主学习。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启发性教学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在实践中独立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深入思考,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直观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学中的重要教学原则。

浅谈直观性原则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直观性原则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直观性原则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摘要】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知识。

【关键词】直观性;美术教学;语言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知识。

美术鲜明生动的造型和富有情趣的色彩具有直观感人的艺术魅力,更应该运用直观性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减少学习抽象概念的困难,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得到知识的提高。

那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如何运用直观性原则呢?直观的语言、手势。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要求教师除了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以外还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不但要规范,而且要准确、精练;不但要通俗易懂还要形象生动;不但要简洁明快又要合乎逻辑。

比如,在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时,语言要准确,字斟句酌,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悲剧的震撼力,要让他们带着沉重的心情走进二战中的格尔尼卡小镇。

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认真准备,细心推敲,增强课堂教学语言的直观美、意境美,增加课堂教学感染力,引起学生共鸣。

另外手势是人体强有力的表情器官,教师还可以用手势传递心声表达特定含义,比如可以用手势比划事物的大、小、方、圆,用摇头表示否定,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许等等。

得体的语言和手势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强课堂魅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直观的教具。

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教具在美术课堂上是不可缺少的。

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教具会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身心,开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兴趣,直观教具的合理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这样的作文题目很常见。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例文,看看它是怎么审题的。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 1)、教学中应当尽量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学生通过感知形成表象,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学习间接知识做好准备。

( 2)、学生通过感知觉在大脑里形成了表象之后,应当使它们能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巩固,变成比较持久的表象。

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不是永久保留的,而是逐步消退的,因此,学习必须重视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善于组织学生有序地进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反馈信息,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以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学习。

( 3)、教师要加强课堂练习的针对性,适时运用演示、实验等方法,强化学生的操作训练,切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4)、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1、直观教学的主要形式; 2、直观教学的具体要求; 3、直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4、正确处理直观教学与讲授的关系; 5、在电化教学中应如何突出直观; 6、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如何处理直观性教学与抽象性教学的关系; 7、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8、有效地开展直观教学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9、根据直观性原则,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10、从一个角度谈谈你对直观性原则的理解。

11、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更好地贯彻直观性原则。

12、简述影响直观性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3、什么是直观性教学原则? 14、请阐述直观性原则的内涵。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直观性教学原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念,它让学习者不仅能够认识到新知识的内涵,还能理解新知识的内在逻辑,并且能够快速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掌握知识。

直观性教学法通过形象化、拆解化、关联性、联想性等方式,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一、直观性教学原则的概念直观性教学原则是一种以学习者为本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以可直观出现、容易记忆、能正确理解的形式表现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让学习者通过形象化的表象、关联的网络,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融会贯通。

二、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1、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是一种能够让学习者直观感受教学内容的工具,并且对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习者以视觉化、听觉化的方式理解所学知识。

2、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背景知识和掌握的特征,把知识结构融合到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建筑性思维的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

3、注重学生认知过程:教师应当注意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方式,通过探究、研讨等活动,让学生能够认知到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从而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效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三、直观性教学原则的社会效应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拓展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迅速掌握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实际应用,并且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树立完善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更多的关爱。

四、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建议1、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教师应将学生的兴趣特征结合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有趣,更加有效;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实践性,让学生有实际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3、重视学习效果:重视学生的学习质量,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在课上不断做好测评,引导学生有规律地进行复习和学习;4、完善评价体系:每学期完成学习任务给学生根据学习情况掌握自身学习状况,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体系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加有效。

浅论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

浅论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

浅论夸美纽斯的直观性教学原则【摘要】夸美纽斯重视直观教学,他先后从感觉论的基础上与直观教学的意义上进行了论证,得出“直观性原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这一认识。

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夸美纽斯直观性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和教学过程的规律提出的,也是教学经验的概括与总结。

教学原则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

”[1]从这一概念出发,我们不难看出,教学原则在指导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正因如此,世界各国的教育家纷纷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包括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兴趣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其中,被称为“捷克文化巨子之一”、“世界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改革家”的夸美纽斯,为了使教学能够简便、合理、高效,也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教学原则,其中,他非常重视“直观性原则”,并把它奉为教学中的“金科玉律”,其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一、简介夸美纽斯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首先,从感觉论的基础上进行了论证——他从“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2]这一命题出发,把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对外界事物的感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要求“在可能的范围之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

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官的跟前。

一切听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听官的跟前。

”[3]其次,从直观教学的意义上也进行了论证——直观教学有利于把握科学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有利于摆脱对外部权威的盲目依赖,有利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依靠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发展其智慧,使所学的知识易于理解、彻底而巩固。

正因为有以上的论证,夸美纽斯反对单纯的书本教学,强调学习对现实生活有用的知识,这样的学习应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而将文字的学习放在第二位。

同时他要求,教学时不但应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而且在不能进行直接观察的时候,应利用图片或模型代替实物。

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什么是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为学生智力发展、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

直观性原则的起源教学受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识特点制约,直观性原则正是根据这一教学规律提出的。

从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年龄越小,形象思维越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需要一定的直观感性经验作为支持学习的基础。

从学生在教学中的认识特点看,学习内容以间接经验为主,容易犯空洞、脱离实际的毛病,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很难理解,这需要一定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当然直观教学还能够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特别是视听的结合,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深刻的印象,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理解知识,也有利于巩固知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教具种类繁多,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另一类是模像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幻灯片、录像带、多媒体课件、电视和电影片等。

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选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不论使用哪种直观教具都要注意其典型性、代表性,符合教学要求,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

直观教学是手段,它是为帮助学生掌握较抽象的理论、发展思维能力服务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不要直观教学,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不能为直观而直观。

通常如果所学内容是教材的重点或难点,学生又缺少这方面的感性经验,需要通过直观教学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

如果所教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常识或经验不一致,这种常识或经验在学生头脑中又很牢固,需要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突破旧有观念。

2.直观要与讲解结合教学中的直观不是让学生随便“知觉”,而是包括教师的积极启发指导和学生的注意观察、细致思考这两个方面的活动。

因此直观要与讲解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把握事物的特征,获得全面的感性认识,提高观察力和思考力。

结合实例谈谈直观性原则的启发

结合实例谈谈直观性原则的启发

结合实例谈谈直观性原则的启发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直观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根据其基本含义可以发现,直观性原则强调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感官”、“感知”、“感性认识”,这些归根结底都启示我们在教育中应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进行教学。

这也间接证明了直观性原则的依据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过程规律。

在直观性原则贯彻过程中,可以分为三大类别:(1)实物直观: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实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2)模象直观:通过对事物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视频的观察和演示;(3)言语直观: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历史课上教师对历史事件的形象描述、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领会。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直观性教学的优势,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教学工具的选择也是如此。

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恰当的选择直观教具。

第二,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实物直观和模象直挂更为鲜明、完整,但是教学中不能为了直观而直观,教师应利用语言提示,指导学生进行具体观察。

第三,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相比较而言,言语直观不受事件、地点、设备条件的限制,成为经常、广泛使用的一种直观手段。

此外,语言能发挥优势,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实例去激起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想象。

当然,教师在运用直观性教学的过程中,应避免以下几种误区:(1)堂堂不空手。

《教学中直观原则》心得体会

《教学中直观原则》心得体会

《教学中直观原则》心得体会
在教学中,直观原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则。

它指的是通过直观的方式将知识传达给
学生,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容。

而不是通过抽象的概念或理论来传达。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直观原则的重要性。

当我使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首先,直观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通过实际的例子、实地考察或
实验等方式,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和体验知识的内容,从而更加具体地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授生物课时,我会带领学生去实验室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让他们亲眼
看到细胞的组成和功能,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细胞的概念。

其次,直观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相比于枯燥的讲解和抽
象的概念,直观的教学方法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讲授地理课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演示地理环境的变化和地球的运动,通过形象
生动的图像和视频来呈现,这样学生就能更容易地理解和感受地理知识的内容。

总的来说,直观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
续运用直观原则,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直观性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直观性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直观性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直观性原则是教学中非常重要且有效的原则之一。

特别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直观性原则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直观性原则指的是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感知到数学问题的实际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以下将详细介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直观性原则的几个方面。

首先,在初中代数教学中,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代数概念。

代数概念通常是抽象的,初学阶段的学生很难理解其涵义。

通过举例或实物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代数概念具象化,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代数概念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例如,在讲解代数方程时,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计算花费的问题,来说明代数方程的作用和解题方法。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代数方程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直观性原则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几何概念常常与实际的图形或实物联系在一起,通过直观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的内涵和应用。

例如,在讲解平面图形的性质时,可以通过实物模型或者绘制简单的示意图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几何概念,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住定义和公式。

第三,在初中数学应用题的解题中,直观性原则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用题通常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经验联系紧密。

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示解题思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题的过程。

例如,在解决速度问题时,可以通过绘制速度-时间图或者绘制动态示意图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最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直观性原则还可以通过数字游戏和数学实验等方式应用。

数字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并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身实践来感受数学现象,并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原理。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从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学-直观性原则

教育学-直观性原则

教育学-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教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其主要指导思想是,需要将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成富有直观性的形式,使学生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知方式较容易地获取信息并进行理解与记忆。

直观性原则起源于19世纪早期的德国教育学家费希纳赫,在他的著作《教育学原理》中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心灵和身体完善,因此教育活动应该尊重学生和自然,优先考虑学生自身的感性经验和直观感知。

”随后,直观性原则逐渐成为教育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不同方面。

直观性原则所强调的直观性,是指通过各种直观感知方式,帮助学生获得直观的、真实的、可感知的体验,进而建立对教学内容的直观印象,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型,从而加深理解并记忆知识。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媒介与工具,如幻灯片、视频、动画、游戏等技术手段,用视觉和听觉的方式呈现抽象的概念,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记忆。

直观性原则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记忆,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直观性的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课程中来。

此外,直观性的设计也能够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直观性原则的应用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过度追求直观性可能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程序化教学。

其次,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设计需要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记忆所呈现的信息,避免只停留在表面的感性体验,而忽略了深层的认知和理解。

总之,直观性原则是教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都有积极的作用。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都应该充分考虑直观性的要求,尽可能地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可感知的形式,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知识的学习态度。

《教学中直观原则》心得体会

《教学中直观原则》心得体会

《教学中直观原则》心得体会在教学中直观原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直观原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使用具体、形象、生动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和感知。

在我教授数学课程时,我经常使用实物模型、图形、图片等直观教学工具,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方式来感受和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

比如,我使用立体几何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三维几何图形的空间关系;我使用数轴、直尺等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准确,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直观原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导向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我教授科学实验课程时,我经常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进行实验讲解时,我会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和实验方法,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进行实验,我只是在一旁进行指导和提问。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再次,直观原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以情感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我教授文学课程时,我会使用音乐、影像、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来展示文学作品和文学艺术,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意识。

我还会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亲身参与和创造来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喜爱逐渐增加,他们能够更好地领会和欣赏文学的内涵和魅力。

最后,直观原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以问题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在我教授历史课程时,我会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从事实出发,通过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教育学直观性原则

教育学直观性原则

教育学直观性原则在教育学的广袤领域中,直观性原则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知识传递与学生学习的道路。

直观性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直观的手段,如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能够直接感知所学的对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直观性原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以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如同云雾般难以捉摸。

通过直观的呈现,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仿佛触手可及。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起清晰的表象,为后续的抽象思维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授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如果只是单纯地用语言描述,学生可能只能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模糊的概念。

但倘若教师能够带来一颗正在发芽的种子,或者展示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学生就能亲眼看到种子如何破土而出,如何长出叶子,如何开花结果。

这种直观的感受会让他们对植物生长的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记忆也会更加牢固。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使教学更加高效。

它能够帮助教师将复杂的知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减少学生的理解障碍,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直观的教学手段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直观性原则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几何图形的展示、教具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空间概念和数学公式。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的演示能让学生亲眼看到物理现象的发生,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

在语文教学中,图片、视频等可以帮助学生更生动地感受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然而,要有效地运用直观性原则,教师需要精心选择和设计直观的教学材料。

这些材料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准确地反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直观材料和呈现方式。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适宜性,教师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

这些原则不仅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还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和发展机会。

一、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如实物、图片、模型、演示等,让幼儿直接感知事物的形象、特征和性质,从而获得清晰、明确的认识。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直观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也更有助于他们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幼儿认识水果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真实的水果,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这样幼儿就能更加直观地了解水果的外观、颜色、质地、味道等特征。

又如,在教幼儿认识动物时,教师可以播放动物的视频、展示动物的图片或带幼儿去动物园观察,使幼儿对动物有更直接的感受。

二、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要求教学活动要充满趣味,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积极性。

幼儿的好奇心强,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兴趣。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点和喜好,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如游戏、故事、儿歌等。

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玩“数字接龙”“超市购物”等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童话故事、引导幼儿创编儿歌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

三、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思考。

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要通过提问、引导、暗示等方式,启发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会这样?”“你们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由发挥,不拘泥于传统的表现形式,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育学直观性原则

教育学直观性原则

精选课件
15
3、遵循直观性原则必须正确选择直观性教学 手段:
遵循直观性原则可采用的教学手段繁多,
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图片、
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电影
片及CAI课件等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
必须根据机械专业课程性质、教学的任务、
内容和职高生的年龄特征正确选用,不论使
用哪种直观教学手段,都要坚持典型性、代
精选课件
9
❖ 5、从运用直观形象过渡到摆脱具体形象 ❖ 直观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使用直观手
段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逐渐地不借助教具也 能再现有关表象,能摆脱具体形象而进行抽 象思维活动。同时,要避免盲目直观、形式 主义而不讲实效的教学倾向。
精选课件
10
四、直观性原则的方法
❖ 直观演示法
直观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各种直观教具、实物或者 进行示范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 识的方法,是教师将教材内容用实物或教具表演出 来,或做示范性实验,来说明或印证所授知识的一 种教学方法。
师的讲解,学生更能集中注意力,更易 理解直观教学中深层理论,更能激发思 维、解决疑难。
精选课件
7
• 3、重视语言直观 • 在现实教学中,语言直观是一种更简便
宜行的有效方法。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给学生以感性知识,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象, 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但要注意,使用语言 直观要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
精选课件
13
五、直观性原则须注意的问题
❖ 1、遵循直观性原则必须服务于最终的教学目 标:
❖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直观必竟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已,因此,教 师在具体地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遵循直观 性原则、如何遵循直观性原则,都必须紧紧 围绕教学目标,正确地选择。那种为了直观 而直观,为了营造课堂气氛而不顾教学目标 能否达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直观性原则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姓名:朱曦
培训学校: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培训班级:一班
学号:122
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常讨论教学原则,其中有一条被称为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是针对教学中的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间接认识,学生在教学中是以学习前人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的。

这些书本知识的真理性固然毋庸置疑,但它们与学生的生活和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必然是存在相当的差距的,有些甚至是完全陌生的。

由于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距离,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必然地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

直观性原则的意义正在于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本文拟从直观性原则的历史考察及其优越性及直观性原则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加以分析探讨。

关键词:直观性原则历史考察优越性要求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引言 (4)
二.直观性原则的历史考察 (4)
(二)1.荀子 (4)
(二)2.夸美纽斯 (4)
(二)3. 凯洛夫 (5)
三.直观性原则的优越性 (6)
四.直观性原则对教师的要求 (6)
(四)1.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7)
(四)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7)
(四)3.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一.引言
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间接认识,学生在教学中是以学习前人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的。

但这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必然是存在相当的差距的,有些甚至是完全陌生的。

而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过渡到抽象,完全没有感性认识和具体形象做基础和支撑,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纯粹理论知识的。

由于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距离,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必然地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

直观性原则的意义正在于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接知如接枝”,正是这个道理。

本文拟从直观性原则的历史考察及其优越性及直观性原则对教师的实践要求方面加以分析探讨。

二.直观性原则的历史考察
(二)1.荀子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中.抽象说教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但也有类似直观原则所要求的方法和思想。

中国古代一些蒙养教材就有“图文并茂”的特点。

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况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廖”.提出了在学习中不仅要做到闻之更宜见之,才能博而不谬。

但是,明确地把直观性作为教学原则,主要是由于近代朴素唯物论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由资产阶级教育家在改革中世纪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二)2.夸美纽斯
在西方教育史上,一些教育思想家或教育家如伊拉斯谟、莫尔、康帕内拉、拉伯雷等人曾经谈到过直观性原则,但那只是在经验上运用直观,并未给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夸美纽斯第一次以法兰西·培根的感觉论为基础,从理论上对直观性原则作了论证。

这一原则最初起源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在这部被认为是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教育学著作中,提出了关于教学原则的一个体系,书中列述了29条原则。

其中就包括了后来由凯洛夫正式称之为直观性原则的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基于对感官的作用的重视,基于对感性认识在人的认识中的影响的看重。

所以夸美纽斯提出了“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跟前。

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事物都应该放到听官的跟前。

气味应当放到嗅官的跟前,尝得出和触得着的东西应当分别放到味官和触官的跟前”。

并且他说这是“一条金科玉律”。

他认为事物的存在先于认识,认识是存在的反映,直观性的教学可以保证教学来得容易、迅速、彻底。

他认为只有通过学生亲身感觉得来的知识,才是确切的知识:从书本上和教师的讲解得来的知识是不可靠的,不是真实的知识。

(二)3. 凯洛夫
凯洛夫的《教育学》认为,教学原则中首先提出的第一条应该是直观性原则,他认为直观原则在教学的最初阶段上,对那些缺乏直接观察所获得的丰富形象的低年级学生,“更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发达,在应用直观教学原则时,可以“常常应用过去的经验积累起来的那些形象.”也要经
常采用“简明的描绘”的间接的直观教学法。

三.直观性原则的优越性
直观性原则实际上是明确肯定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地位。

一般来说,许多认识是起始于感性,起始于直观的。

感性材料越丰富,越有利于认识的发展和深化。

直观的作用可以说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它对于认识有起动的作用,另一方面直观直感的材料的丰富对于认识也有深化的作用。

把对直观的重视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来对待也就有其积极意义。

有经验的教师,一方面会利用一定的直观材料来启动学生思维,开启一个认识过程;另一方面还会不时地穿插运用直观材料来推动学生认识的发展。

实际上,这条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年轻的、经验较欠缺的教师更加有用。

因为直观性原则对于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也是很有效的。

这一条原则往往可以使一些初登讲台的教师心中多一份底气,只要自觉有效地运用这一原则,就不太可能出现尴尬的场面。

不仅只是充分和有效地运用现有的直观教具,还要不断研制、开发新的直观教具,这已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必要的活动。

当然,不同的课程对于直观教具的需要可能是有差别的,甚至同一课程的不同单元的教学对直观的要求状况也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讲,直观性原则作为作为一条教学原则的积极意义还是应当肯定的。

四.直观性原则对教师的要求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四)1.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学科的不同、教学任务的不同、学生年龄特征的不同,所需要的直观手段也不同。

(四)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一般说,在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比较生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遇到困难和障碍时,才需要运用直观。

为直观而直观,只能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

(四)3.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直观给予学生的是感性经验,而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在运用直观时注意指导,比如通过提问的解释,鼓励学生细致深入地观察,启发学生区分主次轻重,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和本质及原因和结果等。

结语
书本知识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讲授课本知识就是许多认识过程的总和,显然,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形象到抽象,从实证到思维,具体直观地被感知,是首要的。

经过历史的发展及教育家们的研究、修改、补充,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直观性原则能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基础,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而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也应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帮助学生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吴式颖.夕卜国教育史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张梦麟,向世强.直观教学法探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3]于光远,王文琴.试论大学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原则[J].河西学院学报。

2003(06).
[4]陈丽春,陈风梅.缄默知识理论对“直观性教学原则”的新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报,2005(07).
[5]宋祖茂.论直观性原则在高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叮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报,2004(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