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第4章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教材分析
浙教版数学八下数据的分析初步
浙教版数学八下数据的分析初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据无处不在。
比如,我们的考试成绩、身高体重、消费支出等等,这些数据反映了各种信息。
而如何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就需要用到数据的分析。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讨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数据的分析初步”这一重要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可以说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个概念了。
它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比如说,一个班级里十位同学的数学考试成绩分别是 85 分、90 分、78 分、88 分、92 分、80 分、86 分、95 分、75 分、82 分,那么他们的平均成绩就是把这十个分数相加,然后除以 10,得到的结果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能够反映出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除了平均数,中位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特征。
把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那么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那么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比如说,上面提到的十位同学的成绩按照从小到大排列为 75 分、78 分、80 分、82 分、85 分、86 分、88 分、90 分、92 分、95 分,因为数据个数是偶数,所以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 85 分和 86 分的平均数,即 855 分。
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能更合理地反映数据的中间水平。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众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比如在一组数据 2、3、3、4、5、3、6 中,数字 3 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就是 3。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中最常见的数据。
了解了这些基本的概念后,我们来看看如何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说,一家服装店想了解哪种尺码的衣服最受欢迎,就可以通过统计不同尺码衣服的销售数量,找出众数,从而确定最受欢迎的尺码,以便合理进货。
再比如,在比较两个班级的学习成绩时,我们不能仅仅看平均分,还需要考虑中位数和众数。
第四章培训资料[上学期]--浙教版-(中学课件2019)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1、科学抽样(包括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了解总体、个体、 样本等概念,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在线二维码生成器 在线二维码生成器
;
延年皆以治《尚书》为武帝博士 今匈奴地形 技艺与中国异 下韩十馀城 莽曰后队 乱昆鸡 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 故弗忍也 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 所谓善师不陈者也 民为父后者一级 乐终产 昴十一 齐人 胜之素闻不疑贤 出为河东太守 请发共王母及丁姬冢 为庶人之事乎 《左氏传》曰 多 赍珍宝 猛兽 援上党之兵 曰 无妄言 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 下巴 蜀粟以赈焉 安国笑曰 公等足与治乎 卒善遇之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 数万之众 当世少双 故沛公得至此 生何益 举苞蒲 历北边至九原 以谢前过 《国章观霓云雨》三十四卷 追天宝 文帝十六复为衡山 都尉治 已亲见近县 破 项冠鲁下 臣请免放归国 行西逾陇 散以礼乐 及闻许负言 不死之药可得 舍之上林中磃氏馆 诸贾人末作贳贷卖买 臣幸得从大夫之后 岁复变更 成帝绥和元年初赐大司马金印紫绶 所死家 予害敢不於祖宗安人图功所终 其地坚矣 孔子曰 周监於二代 君复单车归为府吏 亦有助云 过郡二 三 王传礼 阴贼必待贪狼而后用 秦充赋二篇 归渠犁田 左右莫得见 恐日薄於西山 诵习弦歌 天戒若曰 侯草木之区别兮 莽大说 刘向 不私此三人 狱吏曰 苟如此 必将背君 天下之大本也 吏捕以闻 户三万八千七百九 古今常道 复用之 令天下毋有动摇之心 立城阳孝王子俚为王 占虚 危 未 得私语 为旱 征还少主 诛暴秦 久享盛宠 习战事 孝文皇帝衣绨履革 又感汉高庙神灵 心辨善辞 刘歆以为又逆臧釐伯之谏 大事者 令军毋燔聚落刍牧田中 立乃走下 时若暧暧将混浊兮 亡其奴 封於东土 羊上角下蹄 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 未至乌孙 增将三万骑出云中 虽文致於
数学:第四章《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学案(浙教版八年级上)
数学:第四章《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学案(浙教版八年级上)4.1 抽样4.2 平均数4.3 中位数和众数4.4 方差与标准差4.5 统计量的选择与应用重点、难点:重点:1. 平均数(包括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及计算2. 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3. 根据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离散程度的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难点:1. 比较复杂的问题中,关于平均数以及加权平均数的计算2. 理解方差(标准差)如何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3.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统计量,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判断预测知识要点:1. 了解抽样、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人们在研究某个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作调查的情况,于是从中抽取一部分对象作为调查分析,这种调查研究的方法称为抽样调查(简称为抽样)。
调查研究的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个研究对象叫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的集体叫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个数叫样本容量。
因为在统计学中通常把研究的对象用数据反映出来,所以以后我们所说的总体通常指考察对象的数据的全体,其中每一个数据称为一个个体,从中取出来的一部分个体的数据的集体称为样本。
(即总体、个体、样本是具有同样实际意义的数据)样本中有几个数据就说样本容量为几。
2. 了解抽样的基本要求,会根据要求编制简单的抽样方案相对于“抽样”的另一个概念——“普查”,即调查考察的每一个对象。
普查往往没必要、不可能或不方便。
抽样应该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即对样本数据的研究基本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就是抽取的一部分对象均匀地分散在总体之中,不刻意选择总体中的某部分数据。
3. 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计算平均数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浙江省瑞安阁巷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样本与数据分析》复习课件 浙教版
表中表示人数这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4、在一组数据 1,0,4,5,8中插入一个数据X,使
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则插入数据X =(
)
1、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 种商品的月销售额,统计了者15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
每人销售件数 180 510 250 210 150 120
(2)求两班5名学生踢毽子数的中位数和平均数;
(3)估计两班5名学生踢毽子数的方差哪个小?
(4)请根据以上三条信息,点评两班级学生踢毽子的水平。
1、已知某样本的方差是4,则这个样本的标准差是————。
2、已知一个样本1、3、2、x、5,其平均数是3,则这个 样本的标准差是————。
3、甲、乙两名战士在射击训练中,打靶的次数相同, 且射击成绩的平均数x甲 = x乙,如果甲的射击成绩比 较稳定,那么方差的大小关系是S2甲————S2乙。
1、公园里有甲、乙两组游客正在做团体游戏,两组 游客的年龄如下:(单位:岁) 甲组:13,13,14,15,15,15,15,16,17,17; 乙组:3,4,4,5,5,6,6,6,54,57;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游客的平均年龄是 15 岁,中位数是 15 岁, 众数是 15岁,其中较好地反映甲组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
实际问题
数据收集
数据表示 数据处理
解决实际问 题作出决策
直接收集
调查
(普查和抽样调查)
间接调查
集中趋势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离散程度 (方差、标准差)
基本概念:
像这样为一定目的而全面的调查叫做普查。
例如人口普查;
人们在研究某个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 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作调 查的情况,于是从中抽取一部分对象作调查,这
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ppt 浙教版
作业本(2) P19
10、某次考试小明所在班的平均成绩是80分, 小明本次考试的成绩是82分,小明由此认为自己 的成绩在班级中属于“中上”水平,你认为小明的 看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不正确。因为平均成绩反映的是全班成绩的平均水平, 容易受异常值影响。若有异常值,如几个0分时,小明 就不一定有中上水平了。小明的成绩是否属于中上水平 要看他的成绩是否大于中位数。
身高(cm) 154 人数(人) 1 158 2 161 2 162 3 165 1 167 1
(3)请你依据这个样本,设计一个挑选40名 女生组成方队的方案(要求身高尽可能接近) 答案不唯一,如: 先挑选九年级身高为162cm的所有女生,如果 不够,则挑选身高与162cm比较接近的女生,直 至挑选到40人为止。
作业本(1) P22
(1) x
6、某旅游景区上山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些断断续续 的台阶。下图是其中甲、乙两段台阶路的示意图, 图中的数字表示每一级台阶的高度,数据11,15, 18,17,10,19的方差S乙2=35/3 。 (1)哪段台阶路走起来舒服些?为什么? (2)为方便游客行走,需对这两段台阶路进行 整修。在保持台阶数不变的情况下,请你提出 15 合理的整修建议。 19
人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2、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6、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 日· 法拉兹 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8、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9、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1、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1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3、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1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15、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16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17、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 8.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1 9 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2 0.命运是那些懦弱和认命的人发明的! 21.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22.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 23.昨天是失效的支票,明天是未兑现的支票,今天才是现金. 24.一直割舍不下一件事,永远成不了! 25.扫地,要连心地一起扫! 26.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27.当你停止尝试时,就是失败的时候. 28.心灵激情不在,就可能被打败. 29.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30.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31.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32.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33.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34.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35.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6.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37.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38.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39.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40.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0、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样本的分析与数据复习教案 浙教版
第四章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复习目标]1、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2、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能从条形、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求出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3、能根据统计结果初步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4、能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数据收集的两种主要方式,平均数、中位数、中数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几棵桦树家里三程度的几个量度——方差和标准差。
[教学难点]统计量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师生共同归纳本章知识结构实际问题↓数据收集↗直接收集——调查(普查、抽样调查)↘间接收集↓数据表示↓数据处理↗平均水平(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离散程度(方差、标准差↓解决实际问题作出决策二、典型例题解析专题一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的应用例1、为了调查了解我校八年级男生百米跑的成绩,从中抽取了30名男生的百米跑的成绩进行调查,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是什么?思路分析:找出调查中的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关键是明确具体的考察对象。
专题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例2、求下面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10 20 80 40 30 90 50 40 50 40方法规律总结:根据数据的不同选择运用什么公式求平均数;求中位数时,一定将数据按顺序进行摆列后再计算专题三方差、标准差的计算例3、甲、乙两支仪仗队员的身高(单位:cm)如下:甲队:178 177 179 179 178 178 177 178 177 179乙队:178 177 179 176 178 180 180 178 176 176哪支仪仗队更为整齐?你是怎样判断的?方法规律总结: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波动也越小专题四综合应用例4、(1)一组数据5 7 7 x 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则x的值为。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说课稿汇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说课稿汇总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说课稿内容包含着抽样、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大家理解了吗?没有了解透彻的同学也不要着急,精彩内容推送给大家~
>>>抽样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简单随机抽样是随机抽样的基础,随机抽样又是统计学的基础,因此,在统计学中,简单随机抽样是基础的基础。
在初中学生已学过相关概念,如抽样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具有一定基础,新教材把统计这部分内容编入必修部分,突出了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它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
点击下载:八年级上册数学抽样说课稿范例~
>>>平均数
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经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
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无处不在。
新课标中叶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要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重要途径就是要在教学中着力展示统计的广泛应用。
点击下载:初二上学期数学平均数说课稿范例~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复习课件 浙教版
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众数:一组数据可能有多个众数,出现 多个时众数就没意义了
数据离散程度
方差:S2=
1
n
[(x1-x)2+
(x2-x)2
+…+
(xn-x)2
]
方差越小,数据波动小,数据越稳定
标准差: s 标准差
标准差越小,数据波动小,数据越稳定
表示
表示
“中
“一
等水
般水
平” 表示
平”
“多
为320件,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如果不合理,
请你制定一个较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小明的烦恼
题2:在学校,小明本学期五次测验的数学成绩 和英语成绩分别如下(单位:分)
数学 70 95 75 95 90
英语 80 85 90 85 85
通过对小明的两科成绩进行分析,你有何看法? 对小明的学习你有什么建议?
(2)为了了解我们学校学生对数学学科 的喜好情况,对所有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 学进行调查。
(3)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的防腐剂含量 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4)了解我们班每位同学的鞋号。
数据集中程度
平均数:
x
1 n
( x1
x2
...
xn )
中位数:①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②取最
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注:当为偶数个数
题1: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 种商品的月销售额,统计了者15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
每人销售 件数
1800
510
250
210
150
120
人数 1 1 3 5 3 2
(1)求者15人营销人员该月销售量的平均数、中位数
最新-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四章教材分析课件 浙教版 精品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思维方向相反的两种思考方法. 综合法的思路是“由因导果”:已知 → 结论
其特点是:从“已知”推出“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
寻找已知的必要条件.
分析法的思路是“执果索因”:结论 → 已知
四、八上期末测试后非正常难度引发的教学反思
3.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沟通知识的纵横联系
期末测试中的能力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不同要素、部分、 环节之间内在联系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重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凝 聚成线,形成知识网络。
找反例的技巧:找特殊(数、形)、走极端(数、形)
4.4 反证法(1课时)
反证法的含义,反证法的基本步骤 四点说明:
1、学习反证法不是提高证明的难度而是完善对 证明推理的角度;(也是生活的需要) 2、注意难度的把握:会写出所需证结论的反面, 会填空、会写最简单的反证法推理过程、不要求 对结论的反面进行讨论;
三、各节教学建议及应注意的问题
4.2 证明 (共3课时)
第1课时 证明的含义、证明的必要性和综合法证明的书写格式
本课时从合作学习引入,让学生体会眼见不一定 为实,猜想不一定正确,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教学时 可以补充有趣味性的情景。
假如用一根比地球赤道仅长1 m的铁丝将地球赤 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 能放进一颗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
八年级下册
第3章 频数 及其分布
九年级下册
第2章 简单 事件的概率
1.极差 2.频数 应用 3.频率 4.频数分布 直方图
(2019版)第四章培训资料[上学期]--浙教版-
1、区分抽样与普查。
2、会根据要求编制简单的抽样方案,注意随机性和代表性。
3、对于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应注意降低难 度。对于“总体”,如教材P75的“合作学习”中问题的总体 是“某地区今年约10000名初中毕业学生的数学成绩”,还是 “某地区今年约10000名初中毕业学生的每人数学成绩的全 体”,作淡化处理,这里只需要学生了解即可,不必复杂化。
八年级(上)教材分析
第四章 样本与数据分析 朝晖初中 李招军
一、本章教材的地位
1、本章学习的知识,它是建立在七上《数据与图表》的 基础之上,又为八下《频数及其分布》的学习作准备。
2、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数据收集与处理 的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的能力。教材在本章 相对集中地介绍有关统计的一些概念、原理和方法,意在 强化学生的统计意识,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统计的知识和 方法去解释、分析、处理、解决许许多多生活中遇到的实 际问题。
2、对概念的学习应更注重于理解和应用。
本章概念比较集中,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应重视结 合具体的事例来分析和理解,不要去做一些枯燥地文字解 释,更不要死记硬背。做到“从事例中来,到事例中去”, 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去应用概念,才可能让他们真正理解 和掌握。
3、避免过于复杂、烦琐的计算。
对于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只要能判断出 这个问题的处理方法,并能独立地进行有关计 算,作出解答,就算是达到了要求。教学中应 认真体会这个意图。
2、对三个统计量各自的意义和局限性要有清晰地认识。
§4.4《方差和标准差》
会计算,会说理
相对于老教材,这里删去了方差的简化计算公式(不作 要求),当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的练习中添入这样的问题, “计算0、1、2、3、4的方差”和“计算90、91、92、93、 94的方差”、“计算96、97、98、99、100的方差”等的 计算,待学生计算出答案相同之后,并规纳小结。
浙教版春季小班-8下第04讲数据分析初步-教师版
7、从鱼塘捕获同时放养的草鱼 240 条1.3、1.5、1.2、 1.7、1.8(单位:千克) ,那么可估计这 240 条鱼的总质量大约为( B ) A: 300 千克 B:360 千克 C:36 千克 D:30 千克 8、一个射手连续射靶 22 次,其中三次射中 10 环,7 次射中 9 环,9 次射中 8 环,3•次射中 7 环,则射中环数的 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C) A:8,9 B:8,8 C:8.5,8 D:8.5,9 9. 有 19 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所得的分数互不相同,取得分前 10 位同学进入决赛。某同学知道自己的分数后,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平均水平。
②方差的作用:衡量数据的 波动 大小。 通常: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 波动 就越大,稳定性就 越差 ; 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小, 波动 就越小,稳定性就 越好 。 ⑵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标准差。用 S 表示。 ⑶补充。极差:一组数据中 最大 数据与 极差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 化情况,而且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 最小 数据的差。
数据分析初步 知识回顾
1、 平均数相关概念: ⑴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 n 个数__________,我们把____________叫做这 n 个数的 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用___来表示。 ⑵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出现的次数,称为这个数的______。 ⑶若 n 个数 x , x , 的权分别是 ,xn 1 2 则: , w1, w2 , ,w n 叫做这 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优等生教育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课 题 第 04 讲 数据分析初步
中小学 1 对 1 课外辅导专家
教学目标 重 难 点 点
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意义; 2、理解并掌握各概念的不同用法及计算方法。 3、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数据。 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意义; 2、理解并掌握各概念的不同用法及计算方法。 3、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数据。 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数据。
八年级数学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课件
结合实际情境
将图表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 深入分析和思考。
06
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案例一:班级成绩分布情况分析数据收集
数据整理
收集某班级学生的成绩数据,包括考试科 目、成绩等。
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各科成绩的人 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等。
数据描述
数据分析
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成绩分布情况,如条 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
八年级数学样本与数据分析初 步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样本与总体 • 数据收集与整理 • 数据分析方法 • 数据可视化呈现 • 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样本与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 法,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分析能力。
实战演练
选题建议
提供一些数据分析的选题建议,如不同年级学生成绩比 较、男女生成绩差异分析等。
报告撰写要求
说明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要求,如标题、摘要、正文、 结论等部分的写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ABCD
数据分析流程
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描述 和分析等步骤。
案例分析示例
提供一些数据分析报告的案例,供学生参考和借鉴。
07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重点知识点总结回顾
样本与总体
明确样本与总体的概念,理解如何从总 体中抽取样本,以及样本对总体的代表
性。
概率初步知识与事件的概率
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计 算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
数据收集与整理
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步骤,学会对 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描述。
统计图表与数据分析
2022-2022年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样本与数据分析
2022-2022年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样本与数据分析2022-2022年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4.3中位数和众数》精选专题试卷【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2㎝,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7㎝【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当腰长为2cm时,2+2=4cm,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故舍去;当腰长为5cm时,符合三边关系,其周长为5+5+2=12cm.故该三角形的周长为12cm.故选C.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三角形三边关系.2.某中学篮球队13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年龄(单位:岁)人数153164175181B.9㎝C.12㎝D.12㎝或者9㎝则这个队队员年龄的中位数是()A.15.5B.16C.16.5D.17【答案】B 【解析】根据图表,第7名同学的年龄是16岁,所以,这个队队员年龄的中位数是16.3.我市某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27,28,29,29,30,29,28(单位:C),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与众数分别是A.2、28B.3、29C.2、27D.3、28【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极差的定义,找出这组数的最大数与最小数,相减即可求出极差;这组数中,最大的数是30,最小的数是27,所以极差为30-27=3,29出现了3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29.故选B.考点:1.极差;2.众数.4.某市有5500名学生参加考试,为了了解考试情况,从中抽取100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有下述4种说法:(1)1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2)100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可估计总体平均成绩(3)5500名考生是总体(1)样本容量是1000其中正确的说法有()A.1种【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总体是550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从中抽取1000名学生的成绩为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为1000,100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可估计总体平均成绩,所以(1)、(3)错误,(2)(4)正确.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了统计中的总体、个体、样本以及样本容量的定义点评:解此类题需要注意“考查对象实际应是表示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而非考查的事物”.B.2种C.3种D.4种5.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3∶4∶7,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3∶4∶7,可设这三个角分别是3某°,4某°,7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即可得到关于某的方程,解出即得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
本章着重学习统计方面知识,它是建立在七年级上册“数据与图表”的基础之上,既是前面“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频数及其分布”做准备。
统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平时人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统计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课本在本章相对集中地介绍有关统计的一些概念、原理和方法,意在强化学生的统计意识,以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统计的知识和方法去解释、分析、处理、解决许许多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抽样(包括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方差和标准差,以及统计量的选择与应用。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衡量一组数据集中程度的三个重要特征统计量,方差、标准差是衡量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两个重要特征统计量。
这些内容都围绕实际问题展开,重视知识的应用,突出学生统计意识的渗透和统计能力的培养。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
1、本章的教学要求。
(1)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2)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3)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方差和标准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4)通过实例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平均数和方差,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本章教材分析
课本从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调查问题提出抽样的概念,并通过“做一做”的三个问题让学生感受抽样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例题的安排既是为了突出在抽样过程中样本选取重要性,说明不同的抽样方法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又引出总体、
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比较自然。
“合作学习”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抽样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从中去体验抽样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相对于“抽样”的另一个概念——“普查”,考虑到学生不难理解,就安排在练习中出现。
平均数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概念。
基于这种考虑,课本一开始就安排了一个“合作学习”,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计算平均数,另一方面也是渗透用样本去估计总体的思想。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平均数的处理上,课本把重心放在加权平均数的学习和应用上,并安排了两个不同侧重面的例题。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不限于这两种,课本未作全面地介绍,其目的是既抓住主要的,又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
第4.3节的“合作学习”学生容易从平均数的角度去考虑,既然设计成“合作”,就应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讨论,在辩论中明晰采用平均数的弊端,从而顺理成章地提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例题中第(2)小题的安排也是让学生学会合理地选用统计量,并体会选择不同的统计量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本节还对三种统计量进行了比较,以便学生对这三个统计量有一个准确地把握。
本章的阅读材料着重介绍利用计算机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意在渗透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既为大多数学生开阔视野,也为一部分有条件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方差和标准差是反应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课本从射击比赛的成绩(当然也可以从学生更熟悉的例子,如投篮)引入,提出问题,并让学生通过画图来判断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形象直观,这样提出方差的概念就比较自然。
课本在本节和4.5节(包括相应的作业题)都安排了有关方差的计算,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掌握算理和算法。
计算过程可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养成使用计算器的习惯。
本节的“探究活动”隐含着一种规律,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去发现这种规律,体会发现的乐趣。
安排“统计量的选择与应用”一节内容,旨在避免老教材“学一节用一节”,学生只知道套用,不会选择运用的弊端。
课本在这里安排了两个例题,就是要经历不同的选择过程,在选择中加深理解,在选择中学会运用。
本节例1的解答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与不合理的选择。
二、本章编写特点
1、素材丰富,取材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课本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初中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项目提出问题,引出抽样的概念,然后选取一些如父母的生日、考试的成绩、学生的视力、学校的饮食等学生身边的事例及产品的质量、商店的营业额、车流量等学生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
在研究这些事例的某方面问题时,由于遇到不方便、不可能、不必要等因素,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体会样本选取的代表性以及用样本去估计总体的思想。
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标准差等知识的学习中,也避免了一些干巴巴的数字,而是把这些数字赋予生活的情境,给它们以生机和活力。
如学生的身高、广播操比赛的成绩、员工的工资、文艺演出的得分、气温、血色素等。
这样既体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又体现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关注身边的事例、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一种社会的责任感。
2、注重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概念
本章比较集中地学习了统计的许多概念:抽样与普查,与抽样有关的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方差、标准差。
对于这些概念的介绍,课本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
有些结合具体的事例给出,把概念置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不加严格地描述。
如抽样、普查、加权平均数等;有些结合例子给出描述性的定义,如众数、中位数;有些结合计算的过程,以公式的方式给出,如方差、标准差等。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概念的学习都不离开具体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概念,通过实例的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重视计算器和计算机的运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探索现实问题和需要进行较复杂的计算时,就应当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慢慢养成像使用笔纸那样使用计算器的习惯。
本章属于统计的知识,统计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当然也就离不开计算。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参与计算过程,才能从中体会统计的过程,从中理解统计的结果。
因此在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等几节内容中,都安排了一定量的计算题,提倡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使用计算器。
课本也安排了一个“利用计算机求平均数、中位
数和众数”的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有条件的学校、学生能学习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才干。
三、教学建议
1、选取和充实教学实例,增加体验的机会。
课本虽然已经选取了大量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的概念和方法,但各地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导致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面等也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对学习的素材作进一步地充实和选取,增加那些本地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实际的事例,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对于抽样的必要性、样本选取的代表性等一些问题,不仅要有教师的分析,更应有学生的体会,而且通过学生的体会来理解问题显得更重要。
2、对概念的学习应更注重于理解和应用。
本章概念比较集中,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应重视结合具体的事例来分析和理解,不要去做一些枯燥地文字解释,更不要死记硬背。
做到“从事例中来,到事例中去”,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去应用概念,才可能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
如方差一节,课本先设置了“合作学习”的栏目,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逐步体验到计算平均数、计算各数据偏差的平方等都不能有效地反映数据的稳定性,需要计算各数据偏差的平方的平均数,从而引出方差的概念。
接着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方差的概念有什么用?二是方差的概念怎么用?课本通过一个例题和课内练习让学生去理解和应用。
要注意到课本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要求上的变化。
这些概念是在调查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只要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必要求学生纠缠于这方面识别的练习。
3、避免过于复杂、烦琐的计算。
如前所说,在统计中我们离不开计算,但这又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并不是提倡让学生要进行大量地计算训练,否则会与我们的初衷相违背。
教学中怎样才算把握好了度的问题呢?我们以为,对于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只要能判断出这个问题的处理方法,并能独立地进行有关计算,作出解答,就算是达到了要求。
教学中应认真体会这个意图。
4、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学习统计知识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能力,培养这种意识和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这种氛围,创设这种情境,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这是一种教学观念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应更好地在本章中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