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资料串讲
全国2017年10月自考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试题课程代码:0088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学前儿童中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发展性异常现象的特殊需要儿童属于(C)A、认知发展障碍儿童B、生理发展障碍儿童C、语言发展障碍儿童D、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2、尽可能早地为特殊需要儿童及其家庭提供适宜的支持和服务,这体现的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是(B)教材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A、早期发现B、早期干预C、融合教育D、整合教育3、以下关于全纳性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A)A、全纳性教育打破了原有的按照残疾分类给特殊儿童贴签的做法B、全纳性教育主张从医学的角度考虑教育计划的制定C、全纳性教育主张让特殊儿童在最受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正常而持续有效”的教育D、全纳性教育与回归主流的含义相同4、学前视觉障碍儿童的主要鉴别方式是(D)A、观察B、询问病史C、游戏测查D、视力检查5、在成长过程中,听觉障碍儿童受其障碍影响最严重的问题是(A)A、语言B、运动C、生活自理D、情绪和社会性6、哮喘儿童发病时的症状不包括(B)A、呼吸困难,呼吸期延长B、四肢不自主地剧烈收缩和颤动C、喘息,脸色发青D、身体大量出汗7、一张图片正着放的时候智力落后儿童能认出上面的图画,图片倒过来就认不出来了,这反应了智力落后儿童(C)A、感知觉速度缓慢,感知的范围狭窄B、在感知过程中分辨能力差,看不出事物之间的差异C、感知觉的恒常性比较差D、感知活动缺少思维和语言的参与8、社会适应行为是一个人在某一具体环境中生存所必需的能力。
幼儿期社会适应行为的表现不包括(D)A、感知觉动作的发育B、人际交流的初步能力C、简单生活自理能力D、阅读和心算的能力9、智力落后儿童的测查和鉴定指标不包括(C)A、年龄指标B、智力指标C、生化指标D、适应行为指标10、造成儿童语言障碍的因素中,压力导致的儿童不良的情绪情感属于(B)A、生理因素B、心理因素C、环境因素D、外部因素11、幼儿把“高(gao)”发成“刀(dao)”,把“抛(pao)”发成“包(bao)”,这属于构音异常中的(A)A、替代B、歪曲C、省略D、添加12、关于幼儿构音障碍的诊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A、构音障碍的诊断不需要收集幼儿个案的基本资料B、有可能需要带幼儿去医疗机构检查听觉器官和构音器官是否有问题C、教师可以自行实施幼儿构音障碍诊断的正式测验D、幼儿构音障碍诊断时,不需要考虑母语和方言的影响13、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还没有获得语言,这属于语言发展异常中的(A)A、语言缺乏B、存在质量差别的语言C、语言发展迟缓D、语言发展中断14、幼儿园教师常用的鉴别孤独症幼儿的方法是(C)A、医学检查B、量表评定C、行为观察D、访谈调查15、一名中班幼儿智商处于正常范围,但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均表现出注意力集中困难,精力过剩,动个不停,容易冲动和兴奋,完成任务有困难。
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自考题库与答案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单项选择题练习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1.学前阶段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指的是学前()A.残疾儿童B.天才儿童C.特殊儿童D.智障儿童2.下面关于学前特殊儿童的解释正确的是( )A.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B.是指学前期不正常的儿童C.是指0-6岁期间心理发展远离常态标准的儿童D.是指学前期出现某种疾病症状的儿童3.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葛拉格将特殊儿童分为五大类:( )A.心智偏异、感觉障碍、沟通异常、行为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B.心智偏异、思维障碍、沟通异常、情感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C.心智偏异、感觉障碍、思维异常、行为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D.心智偏异、反应障碍、沟通异常、行为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4.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把学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区分为几种类型,但其中不包括...()A.生理发展障碍儿童类和语言发展障碍儿童类B.超常儿童类和认知发展障碍儿童类C.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类D.感觉障碍儿童类5.下面有关特殊儿童的陈述中符合新的儿童发展观的是( )A.特殊儿童是身心“不正常”的儿童B.特殊儿童是身心“异常”的儿童C.特殊儿童是身体不健康的儿童D.每一儿童都可能出现发展性的特殊需要6.教育发达国家属于特殊教育服务对象的儿童已达( )A.10%B.15%C.20%D.25%7. 能够充分激励和促进特殊儿童潜能发展的最佳环境被称为( )A.发展性不利环境B.补偿性发展环境C.回归主流环境D.支持性教育环境8.对听力损伤儿童的早期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挖掘残余的听力,学习从多种途径接受信息,习得语言,特殊儿童的这种发展称为()A.发展性不利B.补偿性发展C.回归主流D.支持性教育环境9.超常儿童原本不存在障碍,但是,当他们的需求在学习中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可能出现心理障碍,这是( )A.第二障碍B.补偿性发展C.发展性不利D.支持性教育环境10.对特殊儿童做出回归主流的教育安置有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不包括...()A.物理空间的回归主流B.社会交往活动的回归主流C.全部课程的回归主流D.教学的回归主流11.与回归主流的教育安置不一致的方式是( )A.物理空间的回归主流教育B.社会交往活动的回归主流教育C.教学的回归主流教育D.特殊儿童特别照顾的隔离式教育12.回归主流教育模式中的资源教室模式主要流行于( )A.法国B.德国C.英国D.加拿大13./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特殊教育界兴起的教育运动是( )A.回归主流B.终身教育C.全纳性教育D.全民教育14.下列哪一项不是..现存突出的回归主流教育模式?( )A.资源教室模式B.教育配对模式C.咨询教师模式D.社会交往模式15.全纳性教育用什么概念来代替过去常用的“残疾儿童”和“特殊儿童”的概念?( ) A.特异儿童B.特殊需要儿童C.弱势儿童D.处境不利儿童15. 违背近年来学前特殊教育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B.实行一体化融合教育C.把特殊需要儿童安置到特殊学校D.实行整合教育16.全纳性教育兴起于( )A.20世纪8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0世纪70年代17.全纳性一体化融合教育是指()A.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特殊服务B.将所有的特殊儿童纳入特殊教育的范围C.所有缺陷儿童都应该接受教育D.将正常儿童纳入特殊儿童班级进行教育18.全纳性教育的课程一般由下列哪一项构成()A.一般课程B.个别化教育计划C.体育课程D.一般课程和个别化教育计划19.下面符合特殊儿童教育整合趋向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方向是( )A.整合教育转向分科教育、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式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儿童主体的建构式教学B.分科教育转向整合教育、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式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儿童主体的建构式教学C.整合教育转向分科教育、充分利用多媒体材料、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儿童主体的建构式教学D.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式教育、充分利用多媒体材料、整合教育转向分科教育20.下列哪项违背整合教育观指导下的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改革趋向?()A.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向整合教育B.从开放式教育转向封闭式教育C.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儿童为学习主体D.从课堂教学转向活动教学21. 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内比较常见的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类型是( )A.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认知发展障碍儿童、生理障碍儿童B.生理障碍儿童、心理发展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儿童C.生理障碍儿童、认知发展障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超常儿童D.听力障碍儿童、视力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儿童、超常儿童22.在发展的关键期给予特别的教育,可以利用大脑发育尚未完全定势的条件,帮助他们减轻障碍程度,获得机能的补偿性发展,体现了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 )A.直接效益B.社会效益C.间接效益D.额外效益23.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间接效益,是指这种教育对下列哪一项具有意义()A.特殊需要儿童所在学校B.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C.特殊需要儿童的家庭D.社会24.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指( )A.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B.为身心不健康的学前儿童提供的教育C.面向心理异常的学前儿童的教育D.为身心有缺陷的学前儿童提供的教育25.尽可能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使特殊教育正常化,这就是( )A.特殊教育的综合化趋势B.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C.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D.特殊教育的现代化26有利于预防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措施是( )A.早期教育环境的适宜性B.第二障碍出现后及时干预C.不让儿童出现障碍D.家长注意观察27.由于各种障碍而给儿童发展带来的不利称为()A.发展性不利B.补偿性发展C.回归主流D.支持性教育环境28.哪种教育哲学理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特殊教育的共识与导向?( )A.回归主流 B.隔离式教育C.资源教室模式D.教育配对模式第二章学前生理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29.学前教育机构中生理发展障碍儿童除了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外,还包括部分( )A.弱智儿童B.病弱儿童C.自闭症儿童D.多动症儿童30.造成视觉障碍的一组因素是()A.遗传与先天因素、疾病因素、意外事故B.遗传因素、先天因素、意外事故C.疾病因素、意外事故D.先天因素、遗传因素、不良习惯31.下面哪种不属于...造成视觉障碍的疾病因素?( )A.沙眼B.视网膜脱离C.角膜炎D.辐射性眼外伤3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 )之间为低视力。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资料
1页 名词解释:1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
其特殊的需要包括:特殊的教育场所、特殊的教育方法、受过特殊教育训练的教育者和教学手段等。
2训练中心模式是指在固定的场所内有专职或兼职的特殊教育专业人员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教育的一种模式。
3、多动症也称“多动综合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能集中、活动过多、人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4、病弱儿童也称有健康障碍的儿童,是指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需要特别关照和教育的儿童。
常见的疾病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障碍疾病等。
5、隔离:为了减少或消除儿童的某些不良行为而采取处罚错斯的一种方法。
6、智力超常儿童主要是指智商超过130的儿童或在某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7、游戏治疗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精心为儿童创设一个充分自由、充分尊重及没有任何压力的良好环境,让儿童通过自由的游戏自然地表达情感,将内心存在的问题通过“玩”表露出来,从而建立起新的情感交往模式,有效地提高儿童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兴趣和愿望。
2肢体障碍儿童是指因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的儿童3智力落后儿童是指儿童在发展期内智力状况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伴随有明显的语言与行为障碍。
智力障碍儿童按其智力受限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级。
4早期干预是指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训练活动,它适用于发展偏离(或落后)正常或可能偏离(落后)正常的五六岁以前(主要是3岁以前)的儿童身上,通过这种教育的实施,可望使这部分儿童的智力和能力有所提高,获得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技巧,待他们成长到学龄阶段,可以更好的接受特殊教育或正常儿童的教育。
早期干预的主要理论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美国斯金纳创立的这种理论的基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5情绪行为异常是指儿童长期存在的,能影响自己发展或他人的情绪行为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状态6超常儿童不只是智力和才能的高度发展,而是优异智力创造力及良好的非智力个性特征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故称其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在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涉及学习内容、技能和学习环境7、正强化,正强化是指当一种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出现后及时得到一种强化物,如果这种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的需要,则以后在那种情境或刺激下,这种特定的操作性行为出现的机率会升高问答题1、代币制对某个儿童进行个别矫正该如何进行?(1)明确目标行为。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提纲.
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述一、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概述(一)学前特殊儿童的基本概念1.学前特殊儿童的概念:是指学前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概念的变化:.过去讨论特殊儿童的概念,往往是从简单的“不正常”或者“异常”的角度去考察:(1)从医学的角度评价,出现某些疾病的症状便成为异常,因为这样的人有别于一般正常和健康的人。
(2)从心理学的角度评价,远离常态标准的行为,则被视为一种非正常的变态。
(3)从社会学的角度诗人,当一个人出现无法顺应一定的社会角色或无法建立正当人际关系的问题时,亦将之归为异常之类。
这样的观念在最近这些年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儿童发展观的指导下,人们开始认识到,所谓的个别差异是在儿童发展的群体中彼此间存在着的某一身心特质的上的差异状况○个别差异:是在儿童发展的群体中彼此间存在着的某一身心特质上的差异状况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念及其内涵:概念: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内涵:这个基本概念包含三层含义:(1)是对具有特殊学习需要的个体施以有别于一般教学的教育方式,采用不同的安置形态、教材教法以及辅助器材等,使受教育者能达成最佳的学习效果。
(2)在肯定人的发展存在潜能的前提下,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为不同发展需要的儿童创设有利于他们潜能发展的教育计划,促进各种差异儿童潜能的发展。
(3)在早期为各种不同差异的儿童提供支持性教育环境,使他们在发展的关键期内获得适应其发展需要的良好发展机会。
(二)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1.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葛拉格的分类:(1)心智偏异:包括智能超常和智能低下儿童。
(2)感觉障碍:包括听觉损伤与视觉损伤儿童。
(3)沟通异常:包括学习障碍与语言障碍儿童。
(3)行为异常:包括情绪困扰和社会不适应儿童。
(3)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包括各种生理和心理方面混合障碍儿童。
2.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与分类角度:我国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把学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区分为五种类型:(1)认知发展障碍儿童:主要表现在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两方面。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00883复习资料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00883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近年来学前特殊教育发展趋势的是(把特殊需要儿童安置到特殊学校)。
2.对特殊儿童做出回归主流的教育安置有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不包括(全部课程)。
3.教师在癫痫症儿童发病(过程中应顺其自然,不阻挠其活动)。
4.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0.05-0.3)之间为低视力。
5.(语言)是听力受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影响最严重的问题。
6.“身体病弱儿童”是指(身患慢性疾病和体制非常虚弱)的儿童。
7.智力落后儿童的概念为我们测查和鉴定智力落后儿童提供了三项指标,这些指标不包括(情商)。
8.智力落后儿童的测查与鉴别,要由(专业人员)进行。
9.在智力落后二中的早期干预中,在教育训练内容上应酬认知教育、自理能力培养、沟通能力训练于一体,反映(整合性)原则。
10.(发声)异常是指发音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
11.学习行为理论认为,口吃源于(环境压力)。
12.(心因论)认为儿童孤独症产生于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机能障碍、感觉器官机能失调及生化因素。
13.行为的刻板性和破坏性是儿童(多动症)的一个核心特征。
14.准确地说,家庭不完整、冷漠的家庭关系、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长本身的情绪行为问题是造成儿童(情绪行为障碍)的家庭原因。
15.错误的观点认为,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16.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是(创造)型超常儿童的思维特点。
17.游戏与游戏治疗在活动情绪体验上的区别是(前者是快乐与娱乐,后者是释放问题和放松)。
18.(让儿童尽情发泄自己的情绪及焦虑)不符合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治疗观点。
19.学前教育机构中,语言障碍儿童的教育不应(从普通幼儿教育活动中分离出来)。
20.语言矫治工作贯彻(可行性)原则,就是要考虑教学设备是否能够满足、矫治时间能否保证等。
21.学前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在父母教育方面表现为(过度保护)。
自学考《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学前特殊儿童: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个别差异:在儿童发展的群体中彼此间存在着的某一身心特质上的差异状况。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特儿分类角度:立足于儿童发展的角度,试图将身心特质相近的特殊需要儿童合并介绍。
特儿类别:1.认知发展障碍儿童2.生理发展障碍儿童3.语言发展障碍儿童4.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5.超长儿童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未来中国社会的重要意义:一.直接效益——对特殊儿童成长的意义二.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三.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问:如何有效预防学特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答:早期教育的适宜性,将有利于预防特殊需要儿童第二障碍或第二次障碍的出现。
在学前特殊教育环境中,若特殊需要儿童和家长、教师构成了良好的互动模式,就会对儿童未来发展形成良性的影响,促使儿童的发展朝着比较理想的方向迈进。
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不仅可以帮助障碍儿童克服和减轻由障碍带来的不良后果,而且可以为成长过程中出现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向良好的方向发展的支持性教育环境。
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1.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特殊教育界兴起的教育运动)它要求尽可能地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这标志着当代人特殊教育观念的演变。
2.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人们发现在回归主流的一体化状态下,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双轨制仍然存在。
而全纳性的一体化教育成为为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提供帮助的教育。
整合教育的趋势更多地反映到课程改革过程中。
研究者提出了四个层面的整合课程观念:1.经验的整合2.社会的整合3.知识的整合4.课程的整合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掀起的教育课程改革也涉及了特殊教育,导致了已经或者尚未处于一体化状态的特殊教育机构的课程改革。
这种改革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向将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方式,从传递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自考资料一00883(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自考资料一00883(1)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自考复习材料一一、简答1.学前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一)综合多种感官法;(二)表象指导法;(三)愉快学习法;(四)试误法;(二)家长辅导方案;(三)多曼早期教育法;(四)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方法举例:(1)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2)任务分解法;(3)发展儿童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
8.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测查、鉴定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6.你认为学前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应该包含哪此内容?二、论述题1.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趋势 3.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将如何“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与干预?(五)及时反馈法;(六)实践法;2.学前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原则主要有哪些?(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教育的原则;(二)多重感官协同原则;(三)自然性原则;(四)安全性原则;(五)全面性原则;(六)持久性原则。
3.测量、鉴别听觉障碍儿童的方法主要有哪些?(一)纯音测听法;(二)言语测听法;(三)幼儿和不易测验儿童测验的方法;(1)反射测听法;(2)受激反应测听法;(3)游戏测听法。
4.学前听觉早期干预的观念有哪些?(一)回归主流观念;(二)整合教育观念。
5.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一)个别化原则;(二)量力性原则;(三)整合性原则;(四)反复性原则。
6.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教育遵循的内容包括哪些区域?7.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及训练的计划和方法?(一)波特奇早期教育指导方案;9.超常儿童的才能根据潜能,成就与行为特征可分为哪类?哪三大典型特征?10.学前超常儿童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11.学前特殊儿童语言矫治的原则和方法?(一)指导原则:(1)个别化指导原则;(2)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3)可行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
(二)矫治方法:(1)儿歌故事法;(2)全面交流法;(3)多重刺激法;(4)日常交往法;(5)自然情境法;(6)游戏法。
学前教育专业自考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重点整理资料
学前教育专业自考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重点整理资料学前教育专业自考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一门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重要学科。
在学前教育中,特殊儿童的教育是一项具有特殊性质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特殊儿童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重点整理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方面的资料,为学前教育专业自考学习提供参考。
一、特殊儿童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特殊儿童教育是指为具有身体、智力、情感、语言、行为等方面的特殊困难的儿童提供适应其特殊需求的教育服务。
这些特殊儿童包括智力障碍儿童、听力障碍儿童、视力障碍儿童、肢体障碍儿童、自闭症儿童等。
特殊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每个儿童都有权接受良好的教育,特殊儿童尤其需要得到关注和特殊的教育支持。
通过特殊儿童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展其潜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二、特殊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特殊儿童教育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1. 个别化原则:特殊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存在差异,因此,教育应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教育计划。
2. 多元化原则:特殊儿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需求,教育应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他们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
3. 合作原则:特殊儿童教育需要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他们应该互相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持系统,为特殊儿童的教育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特殊儿童教育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儿童的需求灵活运用。
例如,针对智力障碍儿童可以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感教育法等;针对自闭症儿童可以使用行为疗法、语言训练等。
三、特殊儿童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了保障特殊儿童的教育权益,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在我国,特殊教育法是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法律依据,对特殊儿童的权益和教育提供了明确的规定。
此外,还有一些规划文件和政策文件对特殊儿童教育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和指导。
四、特殊儿童教育中的教师角色和能力要求特殊儿童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1~5章复习资料
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1.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2.个别差异是指在儿童发展的群体中彼此间存在着的某一身心特质上的差异状况。
3.新的儿童发展观重视个别差异:在每一个儿童的发展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发展性的特殊需要。
4.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这个概念使相对于普通教育提出的。
5.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葛拉格将特殊儿童分成五大类:(1)心智偏异——包括智能超常和智能低下儿童;(2)感觉障碍——包括听觉损伤与视觉损伤儿童;(3)沟通异常——包括学习障碍与语言障碍儿童;(4)行为异常——包括情绪困扰和社会不适应儿童;(5)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包括各种生理和心理方面混合障碍儿童。
6.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学前特殊儿童可分为5类:认知发展障碍儿童、生理发展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和超常儿童。
认知发展障碍主要表现在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两方面。
(学习困难又称学习障碍,常指智力发展正常,但在学校学习中有明显的学习困难或缺陷的儿童)生理发展障碍包括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感官、动作和身体健康的问题,学前教育机构中常接触到的生理发展障碍儿童有3种:视觉障碍儿童、听觉障碍儿童和病弱儿童。
(病弱儿童是指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需要特别关照与教育的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是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
(包括:构音异常、发生异常、流畅度异常与语言发展异常)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是行为与社会要求相违背,从而妨碍了个人适应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一类儿童。
主要有:孤独自闭倾向儿童、多动综合问题儿童和社会适应性问题儿童。
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的儿童,包括:智力型、语言型、艺术型、创造型和领导型。
7.较早设计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较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是蒙台梭利。
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复习资料
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复习资料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复习资料学前教育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取得成功。
然而,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学前教育更加重要,因为他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准备学习。
首先,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对于有认知、情感、行为障碍的儿童来说,学前教育可以提供早期干预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展潜能。
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特殊儿童可以接受专业的评估和个性化的教学,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在学前教育中,特殊儿童需要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如自理能力、社交技巧等。
他们还需要接受语言和沟通的训练,以促进他们与他人的交流。
此外,认知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等方面的训练。
这些内容应该根据特殊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复习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特殊儿童巩固已学知识,提供额外的练习和学习机会。
首先,语言和沟通方面的资料非常重要。
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绘本或图片,让特殊儿童通过观察和描述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此外,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听力练习,让他们通过听力理解来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在认知能力方面,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数学练习和逻辑思维题目。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特殊儿童培养注意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还可以提供一些记忆训练的资料,如卡片游戏、记忆卡等,帮助他们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
最后,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提供支持和鼓励。
教师则应该根据特殊儿童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并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9~10章复习资料
学前特殊⼉童教育9~10章复习资料第九章学前特殊⼉童教育中的⾏为矫正1.⾏为问题的特征:持久性的困难、不受普通教育⽅法控制的⾏为、不理会现实、客观困难的存在。
2.问题⾏为的表现:⾏为不⾜、⾏为过度和⾏为不当。
3.学前⼉童⾏为问题产⽣的原因(1)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童缺少学习⼈际交往的机会亲⼦互动时间减少与同龄⼈交往时间少核⼼家庭增多,缺少兄弟姐妹看电视过多,模仿性⾏为增多(2)⽗母教育存在的问题期望值过⾼。
孩⼦始终处于“⾼压”的威胁下和“失败”的氛围之中,引发⼉童的焦虑、退缩或其他不良⾏为。
过多保护。
孩⼦成长的必经阶段与过分保护之间的⽭盾,容易导致⼉童依赖、任性、胆⼩、退缩、⾃我中⼼、蛮横、任性等不良品质。
过度教育。
具体表现在数量上过多,内容上过难、时间上过早。
孩⼦爱玩的天性与过度教育之间的⽭盾——反抗、⼼因性⾏为、顺从、攻击等不良⾏为。
(3)幼⼉园教育不当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落后(理解好P253页中,哪些⽅⾯体现了思想和观念的落后,如轻保重教、培养不越雷池⼀步的乖孩⼦、简单将⾏为问题归结为品德或疾病问题、以教师为中⼼⽽忽视⼉童主体发展能动性、马太效应)教育⽅法⽋妥(理解好P254页中,哪些⽅⾯体现教师⼼理科学知识⽋缺,如极少注意精神/⼼理的健康、极少注意甚⾄完全忽视⼼理卫⽣、更极少想到有意识地培养⼉童的胜任感、⾃信⼼和增强⼉童社会交往能⼒以及对挫折失败的⼼理承受能⼒)?家园教育不⼀致。
(幼⼉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致的⽭盾,导致⼉童产⽣适应上的困难和混乱——攻击、依赖、⾃我中⼼等)4.⾏为矫正的相关理论(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代表⼈物:(俄国)巴浦洛夫原理:⽆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多次配对出现,通过⽆条件反射建⽴条件反射关系,即依靠刺激塑造⾏为。
如果要形成⼉童的某些⾏为,就要给予强化;如果想要制⽌某个⾏为,就不去强化它。
(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代表⼈物:(美国)斯⾦纳原理:动物对环境刺激发⽣多种反应,当某⼀种反应被强化,就会增加这种反应再发⽣的可能性。
【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资料
【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概述1.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对象是学前阶段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是为了各种不同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2.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加以区分:特殊需要儿童的类别主要包括生理发展障碍儿童、智力落后发展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超常儿童等。
3.学前特殊儿童意义:a、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
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b、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
学前特殊儿童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短自已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
C、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4.学前特殊儿童发展趋势:a、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向: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提倡和重视,使得SET出现了突出的“早”之倾向。
世界各国都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
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儿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
b、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方面,要求尽可能地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
二.是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服务。
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资料串讲
2017年-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资料-串讲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资料串讲重点整理资料
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概述
模拟题型
一、单选1、学前特殊教育机构中常见的智力落后儿童一般是轻度弱智的儿童,他们的智商大约是
()
A、IQ30-40
B、IQ50-60
C、IQ70-85
D、IQ85-100
2、在为特殊需要儿童制定个别教育计划时,确定具体目标的步骤是()
A、分析评定
B、制订方案
C、修订方案
D、评估方案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前特殊儿童的意义
2、简述孤独症儿童的特点
三、论述题
1、试述学前正常儿童的类型及其发展特点
2、结合实际谈谈应当如何帮助病弱儿童。
四、应用题
1、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设计一个针对某一特殊需要儿童的个别化教育方案。
2、某中班幼儿近期出现比较明显的行为问题,经常与同伴以生冲突,经了解他的家庭环境有变化,父母正在离婚过程中,请以此个案为例,谈谈采用游戏方法帮助这个幼儿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
2。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重点整理资料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重点整理资料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概述;1.;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4.教育,从封闭式教育到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展障碍儿童、智力落后发展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3.a、;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干预的趋向: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提倡和;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概述1.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4.教育,从封闭式教育到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殊需要的儿童,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是为了各种不同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2.展障碍儿童、智力落后发展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超常儿童等。
3.a、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
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b、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
学前特殊儿童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短自已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
C、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费干预的趋向: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提倡和重视,使得SET出现了突出的“早”之倾向。
世界各国都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
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儿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
b、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方面,要求尽可能地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资料串讲重点整理资料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概述1.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对象是学前阶段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 岁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是为了各种不同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2.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加以区分:特殊需要儿童的类别主要包括生理发展障碍儿童、智力落后发展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超常儿童等。
3.学前特殊儿童意义:a、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
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b、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
学前特殊儿童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短自已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
C、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4.学前特殊儿童发展趋势:a、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向: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提倡和重视,使得SET 出现了突出的“早”之倾向。
世界各国都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
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儿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
b、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方面,要求尽可能地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
二是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服务。
C、整合教育的趋向:摒弃陈旧的单纯训练的特殊教育观念方式,在整合观指导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改革下在进行。
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式教育到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从传递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
这样充分注重给每个学习者满足的完整经验,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5.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 岁儿童。
6.学前特殊儿童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7.识记发展性不利、补偿性发展、支持性教育环境。
8.如何防止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
9.综合应用;试述学前特殊儿童对社会文明进步的意义。
10.识记:早期干预、回归主流、全纳性教育。
11.领会: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作用。
12.简单应用:比较回归主流-体化融合与全纳性一体化融合教育。
13.综合应用:从UET 的整合教育趋向看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方向。
第二章学前生理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1.三类生理发展问题儿童:即视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听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身体疾病儿童的教育。
2.视觉障碍根据诊断标准可分为盲与低视力两种,由遗传与先天原因、疾病、意外事故及外伤等因素造成。
在学前特殊教育机构中存在主要是低视力的儿童。
心理行为特点:视觉上失或减弱,但是听觉和触觉可起到补偿作用,听觉注意力好,但兴趣较为狭窄,机械记忆能力强,想像受视觉障碍的影响很大,语言与形象经常脱离,思维时概念的形象往往不清,性格问题较多,有超自尊现象,动作发展方面,活动能力受到限制。
视觉障碍儿童的鉴别:主要有简易筛查的方法以及视力测查法。
早期干预原则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教育,多感官协同,自然性、安全性、全面性、持久性等原则;特殊教育内容包括感知机能训练,运动能力训练,认知训练、语言训练、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及日常生活技能的培养,特殊教育方法包括综合多种感官法、表象指导法、愉快学习法、试误法及反馈法、实践法等。
3.听觉障碍也称聋,重听,听力损伤,主要指从轻度到尝试的各种听力深度的各种听力残疾,分为聋和重听两类。
持生理学观点的人强调听力损失的可测程度,听力受损达到无法听见某一强度或强度更高的声音称为聋,其他听力受损则为重听,常用表示声音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持教育观点的人经常使用“学语前耳聋”(4岁前)“学语后耳聋”(4岁后)前是指儿童在出生时或者言语发展之前就出现的耳聋,学语后是指自然学会说话和语言之后出现的卫聋。
4.听觉障碍鉴别有纯音测听法、言语测听法以及一些用于幼儿和不易测验儿童的测验方法,如反射测听法、受激反应测听法、游戏测听法以及一些有儿童特点的仪器测试法。
5.听觉障碍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包括a、言语与语言发展。
语言是听力受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影响最严重的问题;听力受损儿童语言障碍明显。
b、认知与思维有听觉障碍学生的思维发展迟滞,在很长时期内无法将感知和思维统一起来,感知活动缺少思维和语言的积极参与,很难利用间接经验,主要借助于个体直接经验,感性知识贫乏肤浅,零乱。
C、社会化发展:听力障碍儿童与教师,同伴的交往较少,容易对别人产生误解,猜疑等,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退缩,自我封闭等。
听力障碍儿童倾向于与同类儿童交往。
6.听觉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早发现,早治疗,早教育。
听觉障碍干预的两个基本观念,一是回归主流观念,二是整合教育观念。
进行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基础,是要做到尽早发现听障问题,尽早佩戴助听器,并注意维护保养和适时更换,进行师资培训。
听觉障碍儿童最大的障碍是与人交流困难,语言训练包含以下内容:听觉训练、发音练习、语言理解与掌握,语言能力评估。
听障儿童适合在小集体中学习,教师要积极利用同伴教学,并要结合使用手语交流法与口语交流法。
还要特别重视教学,教育难度尽可能接近普通学前 E 的水平,为听障儿童日后进入正常学校接受教育做准备。
教师对听障儿童要进行一对一形式的个别辅导,矫治的时间要有所保证。
7.病弱儿童是指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而需要特别照顾与教育的儿童.这类儿童主要指患有以下疾病儿童:心血管疾病.如常见的先天性心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常风的有哮喘,内分泌系统疾病常见的有糖尿病.肾脏疾病,如肾炎.血液疾病,如贫血和血友病,神经障碍疾病,如癫痫等.8.病弱儿童由于长期患有疾病,体质虚弱会因治疗或体力不支而耽误学业,从而影响其学业成绩,由于体弱多病,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精力不支等问题.可能在认知能力发展上略受影响,在个性方面,由于身患疾病. 家长过分保护和迁就,会使儿童过于依赖,缺乏自信. 容易形成孤僻.退缩等不良人格特征.9.脑瘫儿童及其教育干预:脑瘫是一种大脑发育成熟前受到而致的一种神经征候.其主要问题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动作协调困难,多发生在儿童出生时,也可能由于出生后脑伤或传染病所致. 脑瘫儿童的训练包括:运动能力的训练.生活能力的训练.认知能力的训练.语言能力的训练.特殊设施准备及脑瘫儿童的护理等.10.癫痫症儿童及其教育干育:癫痫症是由于脑伤造成的,表现为痉挛和抽搐的发作.主要是由于大脑对神经细胞所释放过多电流无法做出有效的控制而造成的当儿童发病时.会表现出一定的症状,教师应该学会紧急处理的方法.癫痫症的频繁发作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应给予特殊的教育.11.哮喘儿童是由于呼吸道阻塞的痰液,而使得呼吸的现象.造成哮喘的原因是由于过敏反应.情绪波动或活动过度.哮喘儿童不存在智力上的问题,也没有其他的学习和生活困难.但是,由于身体原因,体弱多病,特别是在发病期间,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学习和生活.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应为患者提供一些特殊帮助.第三章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1、智力落后儿童是指儿童在发展期内,智力状况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伴随有明显的语言与行为障碍.2.智力落后儿童按其智力受限的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和极重度四级,能够在普通幼儿园学习与生活的多为轻度和中度智力落后儿童.3.智力落后的出现率是指在特定时间某一人群智力落后的患者所占的比率•根据1 9 9 8年11月我国分布的中国1 —14岁儿童智力低于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我国智力落后儿童的患病率为1 • 0 7%,其中城市为0 .75%,农村为1 .46% ;男性为1 . 13%,女性为1 0 1% .4.智力落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生物原因所造成的智力落后和社会原因所造成的智力落后,学习和掌握智力落后的成因是判断儿童智力落后的重要线索之一.5.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发展遵循正常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但与正常儿童相比,其身心发展开始晚,发展的速度慢,达到的水平低,而且表现出明显的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身体发育的特点,认知特征以及个性特征三个方面.这些特点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因特施教"的重要依据.6.对学前智力落后儿童评估的主要方法有以观察为甚础的评估,作业分析评估,标准化的智力测试,社会适应能力测验.7.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应遵循日期教育.个别化教育以及补偿教育与反复教育等原则,教育内容涉及到智力落后儿童的感知运动能力训练,认知教育.语言训练.及社会认知培养等各个方面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强调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采用任务分析.积极强化,单元教学等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教育.第四章学前语言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一)1、学前儿童语言障碍是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的异常现象。
2、语言障碍的形成一般受生理、心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理因素是指发音器官缺陷或神经异常等。
心理因素是指不良的情绪情感。
环境因素则指环境中缺乏适当的语言刺激,包括刺激不足或刺激不当,社会环境为儿童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机会与条件,因此环境因素也会使得儿童语言出现障碍。
3、语言障碍一般按照儿童的语言障碍分为构音异常、发音异常、流畅度异常与语言发展异常等。
(二)构音异常1、构音异常是指发音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
构音问题是所有语言障碍中出现率最高的一项,占儿童语言障碍的20%。
2、构音异常又可分为六种类型:a.替代音:一个字的韵母或声母被另一个韵母或声母所替代,造成不正确的语言。
b、歪曲音:语言接近正确的发音,但听起来不完全正确。
C、省略音:个别音被省掉,造成不正确的语言。
D、添加音:在正确的语音上有添加的现象。
E、声调错误:指四种声调运用错误。
F、整体性的语音不清:由于唇腭裂或听觉障碍等,儿童咬字不清。
3、构音异常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感知运动因素;如舌头或其他口腔构造异常,动作协调不良等;社会心理因素,如儿童自身情绪及所处环境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