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主体文化研究对象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主体文化研究对象和内容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旅游主体是文化的负载者和传播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旅游主体负载着原有文化内涵。前往相异的文化空间中进行旅行和游览,在将原有文化传播到目的地的同时,也将各地的文化和风俗带回并传播回原有文化环境之中。旅游主体并非是简单的搬运工。他在传播文化的过程的同时,在两种或多种文化的比较和熏陶中,创造出新的文化和审美成果。如旅记、旅游诗、摄影作品、绘画等。而最重要的是,旅游主体在游览过程中,在对文化差异的比较中及文化交流的追求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素质,实现对真、善、美的认同。旅游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主、客体文化的划分也必然符合文化的内在关系的划分。文化是人在一定时空阶段中积极展开生命活动的类化物,蕴含着三种主要并系:人与自然的物质转化关系、人与社会行为转化关系、人与自身的自我意识关系、人与自身的意识关系及人与社会行为转化关系中主体人(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行为交往部分,形成了旅游主体文化部分。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关系及人与社会的行为转化关系中因物感生的精神部分就形成了旅游客体文化。本讲我们着重讲述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客体的历史范畴
旅游客体的范畴是什么?是否包括了所有的旅游资源?旅游学界对此看法有很大分歧,争议主要集中在界定旅游资源的范畴上。争议之一是旅游资源是否必须经过人工开发。一种观点的认为旅游资源应是原始的未经开发的自然的物质,这才符合“资源”的定义,即一般指天然的来源。然而目前旅游界已趋向于另一种观点;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成为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事物,成为对旅游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事物。而未经开发的仅能算是“潜在的旅游资源”。争议之二是旅游资源是否纯物质的。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客观存在的实体,如天象、地貌、文物古迹、民族风情等可直接利用的事物,是旅游资源,而故事、传说、宗教教义等非物质的东西不是旅游资源。然而目前旅游学界趋向于另一种观点:物质的东西,如花鸟鱼虫、水光山色、园林建筑等是旅游资源,而附着在这些物质基础上,并依附于这些资源物之上,与物质的旅游资源相辅相成的“精神”事象,也是旅游资源。如苏州寒山寺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尤其得到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东南亚游客的青睐,其吸引力不是寒山寺自身的寺庙和那一口铁钟,而是寒山寺的灵魂,唐代张继留下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人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游客在游览寺庙,凭吊枫桥,抚摸大钟之时,无不在潜心体会张继诗中的意境。从旅游资源范畴的争议中,可以看到人们对旅游客体的范畴,也有一个逐步深化认识的过程;当旅游者的范围局限于少数人时,当旅游者的步履受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的约束和限制时,当旅游者的视野受时代原因束缚时,旅游客体的范畴是狭隘的,人类对它的认识和界定也是片面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随着人类征服自然、了解自身能力的提
高,旅游客体存在着随时代的发展而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的历史过程。
旅游客体的类别
1992年国家颁布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把旅游资源分为2大类6小类。两大类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大类和人文旅游资源大类。2003年国家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18972-2003)把旅游资源分为三个层次: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55种基本类型。8大类包含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与气候景观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和人文活动类。以此为基础,下面具体介绍各类别旅游客体所包含的内容。
1、自然景观;纯粹的旅游客体
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可分为4类和若干基本类型。
地文景观类
水域风光类
生物景观类
天象与气候景观类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使人类把旅游活动的范围扩大到宇宙,嫦娥奔月已由神话而变为现实,人们从坐视宇宙天象而发展到跃跃欲试,现在观测天象也成为旅游活动的一方面。陨石撞击木星,日食和彗星同时出现,吸引了国内外若干科学工作者和旅游者云集漠河。日、月、星体、陨石,都是宇宙提供人类旅游观赏的因素。中秋赏月,四海同庆丰收年。彗星当空,流星赶月,引起人们的多少附会和想象。地球上的陨石坑和陨石残骸,也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观赏人群。现在地球人类已将观测宇宙的目力加长,发出对各大行星的探测器,并安装了阿尔法频谱仪,太空旅游也指日可待。
自然景观是天赋的,无需人类过多的加工改造即可给游客带来美的享受,一个国家有没有、有多少可供游人观赏的自然景观,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沙漠内陆国家,无论作何种努力,也形成不了冰川盛景和威尼斯式的水城。自然景观的美来自自然界本身,“黄山归来不见山”,首先在于黄山固有的如诗画的奇松、飞云、灵泉。怪石。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各种自然景观中潜在的美的因素,就已客观存在。原始时代人类的初民当时还不具备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还在为自身的生存对自然界抱着恐惧的心态。桂林在古代是犯人流放的荒蛮去所,然而,“桂林山水甲天下”所具有的美的质因早已存在。当今天厌倦了都市文化生活的人们重返大自然时,原始的森林、荒无人烟的小三峡、亚马逊密林,对猎奇探险者就产生了诱人的铁力。自然景观中虽有过客骚人留下的一些痕迹,但人类无能力对它进行大范围的加工雕琢,大草原上决不可能人为地矗立起泰山、同
样珠穆朗玛峰不可能人为地变为平川,“沧海桑田”仍只能是大自然的造化,自然景观究其本质是纯粹的旅游客体。
2、人文景观:人造的旅游客体
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是指跨时空的古今人类的生活遗存和行为创造的痕迹,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满足旅游者对文化差异或文化认同的需求。人文景观的主要类型有:遗址遗迹类
建筑与设施类
旅游商品类
人文活动类
将人文景观称之为人造的旅游客体,是指前人留给我们今天旅游开发并利用的,是不同时代的人创建并生活在其中的,是历史性的旅游资源。其创建者、发明者的本意并不一定是为了供后人旅游,如中国北京的明十三陵、埃及的金字塔,是中国的皇帝、埃及的祛老为自己死后灵魂不灭,永享奢华修筑的,但它们一旦形成,其文化内涵便永驻不灭,成为后代人前往凭吊品味、鉴往知新的旅游景观。即使是无形的评议文学和传承于民间的社会风情,也保留着古代的风韵,成为人类的“活化石”。当代人可以根据当代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创造许多人文景观,如服饰、饮食小吃的现代化,宗教寺庙中梵乐和咏经的电子化,仿真的太空旅游,建造的大型游乐场馆等。相对于自然旅游资源的不可移置性而言,某些人文旅游资源是可以移置和复制的。中国式的燕秀园,在1985年英国利物浦国际园林节上获得金奖,它把北京北海公园静心斋沁泉廊和枕峦亭的仿制品有机综合在一起,充满中国皇家园林雍容华贵的气派,各国游人参观者达300万人。同样,美国1955年创建的洛杉玑“迪斯尼乐园”也在世界许多国家落户。中国的上海、广州、烟台、大连等近代作为殖民开放的口岸城市里留存的当年外国建造的许多欧式建筑,也是西方建筑文化的移植。过去人类创造的人文旅游资源的积淀,与今天人类创造的人文旅游资源,一同成为明天人类历史性的人文景观。
旅游客体的结构
旅游客体的结构就是旅游资源的地质地貌、水体、植被、气象、建筑、人文特色等要素的构成比例关系。令人神往的风景点、风景区、旅游区的风格和特征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以中国园林为例,北方之雄,南方之秀;以江河为例,长江、黄河波涛滚滚切割河岸,漓江则清澈宁静倒映群峦。然而,究其本原,主要是各种旅游资源的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的、旅游资源结构要素概言之为山、水、天气、花木、建筑物、人文特色,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排列成多种组合。其中,有六种组合关系起决定景观特色的作用,它们是山水组合,山与植被组合、山与人文特色组合、水与植被组合、水与天象组合和建筑与植被组合。其他的组合关系起着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