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 香菱学诗导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20 香菱学诗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0 香菱学诗学案 新人教版

20.香菱学诗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积累文中的诗词文化知识,从香菱学诗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启示。

3.了解香菱为什么对诗如痴对醉,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4.理解《红楼梦》主题思想。

一、走近作者曹雪芹,字 ,号_____________,又号芹圃、___________ 。

祖籍辽阳。

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

后因多次与宫廷斗争有牵连,家道逐渐败落。

曹雪芹晚年流落到北京西郊,生活十分穷困,靠朋友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

他性格豪放,喜欢饮酉,多才多艺,工诗善画。

“诗笔有奇气”.诗风接近唐代寿人李贺。

他有骨气,孤傲不屈,疾恶如仇。

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写作《红楼梦》。

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80回以后也可能有部分残稿,但佚失不传。

今传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二、关于<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

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风、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三、字词积累1.字音仄.声(zè) 应场.( ) 庾.信( ) 蘅.芜苑( ) 三味.( ) 腻.烦( ) 暧.暖( ) 请柬.( ) 胡诌.( ) 颦.( ) 嘟哝.( ) 穿凿.( ) 姊.妹( ) 怔.怔( ) 暖香坞.( )画缯.( ) 鳏.鳏( )2.词义造化:福气;运气。

九年级语文上册20香菱学诗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

九年级语文上册20香菱学诗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

20 香菱学诗【学习目标】:一、读文明白得文章的脉络层次,了解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缘故。

二、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正侧面描述结合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香菱虚心勤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勤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第一学习时刻自主预习案【利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教学本文,采纳泛读,整体感知;精读,明白得文章内容;赏读,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精湛手法;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讨;延读,拓展延伸,开阔视野,提高比较欣赏阅读的能力。

依照素养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信本节课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以诗歌鉴赏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踊跃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1、情景设置法——激发情感,引发爱好2、提问法——慢慢引导,慢慢深切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Ⅰ.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曹雪芹:(1713—1763)(一说为1724-1764)字梦阮,清朝小说家。

名沾,号雪芹、芹圃、芹溪。

祖籍辽阳。

满族。

中国清朝人,一样以为他是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他身世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一职达六十年之久。

后来父亲因事受株连,被革职抄家,家庭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一辈子的辛酸。

他在人一辈子的最后几十年里,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用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身后遗留下《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稿子。

二知识链接1、关于《红楼梦》:《红楼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杂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王、薛、史四大伙儿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

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衰亡的必然趋势。

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风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

《红楼梦》内容丰硕、情节曲折、思想熟悉深刻、艺术手法精湛,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香菱学诗》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香菱学诗》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香菱学诗》导学案第一篇: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香菱学诗》导学案20、香菱学诗学习目标:1、简述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的故事情节。

2、概括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人物神态、细节描写。

3、感悟香菱学诗,谈学习语文的启示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

评价设计:1、通过学生读课文自主总结故事情节,完成目标一的内容,达成率95%。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完成目标二的内容,达成率90%。

3、通过交流合作,完成目标三的内容,达成率95%。

4、通过交流,完成目标四的内容,达成率95%。

学习重难点:学习人物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

但是,“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今天,我们借助文学的力量与一位红楼梦中的女子不期而遇,让我们共同关注《香菱学诗》。

二、预习导学1、文学常识积累:作者:(约1715~1763)名,字,号、代小说家。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它以、、、四大家族为背景,以、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2、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王摩诘应玚颦儿诲人不倦....抠土藕香榭鳏鳏沁芳亭画缯.....3、熟读课文,勾画出文中刻画人物的精彩语句。

三、学习研讨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提示:香菱在哪儿学诗?跟谁学?怎样学?结果如何?)2、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文中是如何描写香菱如痴如醉地学诗的?四、延伸拓展香菱学诗成功的经验对你学习语文有何启发?五、评价样题请你接着“他一下子呆住了……”续写一段话,注意学习借鉴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

六、红楼梦知识链接: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填空1、《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名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小说家。

语文: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

语文: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

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赏析精彩的描写语段,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古典文化的精髓,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操。

一、预习导学【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

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

平日她伺候薛蟠,难得有空。

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

环境的改变激发了香菱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林黛玉。

选文便从这里开始。

【知识链接】2——走近作者: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

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曹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

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富要职,其第一任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60年。

后来曹家势败家亡,曹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

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

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病逝。

《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知识链接】3——相关资料:(1)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两府由盛而衰的过程。

书中成功的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袭人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政治礼教、经济制度及文化发展,可以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2)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摩诘()应玚()墟()里胡诌()暧暧()颦()儿抠()土辋()川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3:第20课 香菱学诗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3:第20课 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教学目标1.了解《香菱学诗》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2.理清《香菱学诗》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3.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导入著名的作家王蒙说“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

《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

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所以你有一瓢浅,就从红楼梦中能够舀出的也就是一瓢,你是一片汪洋,你从红楼梦中感受到的也就是汪洋。

二、品诗导语:今天我套用《百家讲坛》栏目中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的说法,让我们一起去品香菱写的诗,说的话,做的事。

1、品香菱写的第一首诗: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2、品香菱写的第二首诗: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3、品香菱写的第三首诗: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同桌讨论: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怎么样?4、结语: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5、拓展:通过以上香菱写的三首诗比较鉴赏,你有什么收获?特别是对你的写作有何帮助?让学生自己感悟出,写作的第一要义在于感情,而非辞藻的华丽。

三、品人1、介绍香菱身世2、研讨香菱和黛玉的性格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一半的小组分析香菱,另一半的小组分析黛玉。

学习任务:找出课文香菱或黛玉的语句,分析她们的性格特点。

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一位代表,汇报小组学习结果。

四、品文1、探讨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再读课文,思考:香菱学诗为什么会成功?2、反思学过本文以后,你觉得对我们学习有何借鉴?五、结语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品诗、品人、品文,在曹雪芹的带领下体会了怎样写诗,怎样做人,怎样学习。

香菱学诗导学案1

香菱学诗导学案1
3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四)链接生活
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这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作用?
三、学生找疑、讨论释疑:
四、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腻烦()(2)颦儿()(3)缚住()
(3)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
兴兴头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说出下列诗人的名字吗?
(1)陆放翁________(2)李青莲________
(3)老杜________(4)小杜________
(5)王摩诘________(6)陶潜________
香菱学诗导学案
备课:九年级备课组主备:
课时数:3课时授课日期:累计:
教学篇目:20香菱学诗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主要写了香菱苦心写诗获得成功,说明了什么?你觉得香菱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课《香菱学诗》导学案

九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课《香菱学诗》导学案

课文题目:《香菱学诗》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

(2) 、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这里指事物的关键。

(3) 、你真真胡闹!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是成诗,我们的笔墨也不 该传到外头去。

这里指诗文作品。

(4) 、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4、 文学常识填空: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 峰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 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 实。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思考练习5、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香菱跟黛玉学作诗。

6、 本文运用细腻准确 的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人物,试结合具体语句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师学生批注栏: 【赏析】这首诗是 作者视艺术为生 命、追求完美的精 神境界的真实写 照。

表现了作者写 诗时每一个字都要,再三推敲、反 复琢磨,精益求 精,以及他对文字 表达意境的至高追 求。

这首五绝, 是贾岛吟成独行 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 诗。

意思是,这两 句诗苦思了三年才 得以吟出,吟成不 禁双泪长流。

知音 者应知我吟诗之 苦,佳句之难得。

懂得我的诗的人如 不赏识,我将隐迹 故山,以度残年, 再不作诗了。

表现 了诗人艺术劳动的 艰辛、刻苦,也说 明好诗佳句得来不 易。

贾岛这种苦吟 精神,对后世颇有 影响,如方干:才吟五字句,又 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 心”,卢延让:吟 安一个字,捻断数 茎须”,均从贾岛 诗化出。

贾岛是 个刻苦从事诗歌创 作的人,这两句话 说明了他作诗用心 之苦。

不过,由于 他过分注重雕词琢 句,所以虽有某些 技巧,但诗的成就 不大。

知遇,即获加以分析。

语言描写: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香菱学诗》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香菱学诗》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香菱学诗》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学习目标】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2.体会作者对香菱等女性的感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3.品味作品高超的写作技巧与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欣赏能力。

预习形成1注音:阮()庾()鲍()暧()诌()颦()臊()纨()榭()坞()缯()鳏()摩诘( ) 揣摩()蘅芜苑()()()2解释:腻烦:揣摩:诌:穿凿:地灵人杰:自暴自弃:3、补充注释①〔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此说当存疑。

很可能这是就诗境而言,如“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杜甫《秋兴&#8226;其七》),出句为虚境,对句为实境。

如就词性而言,只能是实对实,虚对虚。

②〔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近体诗(律诗和绝句)诗句的平仄既有严格规定,又可以灵活处理。

每句第一、三、五字为平声者可以仄声代,反之亦然;但第二、四、六字必须严守规定,不得随意改变。

③〔断不可学这样的诗〕这是黛玉对陆游那两个诗句的批评。

按:所引陆诗出自《剑南诗集》卷引,原题是《书室明,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8226;其二》,据此可知这是休闲之作,说不上有什么深邃的意境。

古人云: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

黛玉主张先学王维、杜甫、李白的诗,即有“法乎其上”之意;对休闲之作她是瞧不上眼的,所以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会心处不在多〕“多”,当做“远”。

按:此语出自《世说新语&#8226;言语第二》:“简文(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指庄子的处世哲学)也。

’”宝玉说这话的意思是,评论诗文当以个人内心体验为主,不必舍近(个人体验)求远。

〔十四寒〕我国古代的韵书把同韵的字归为一部,每韵用一个字标目,按次排列。

在《佩文韵府》里,“寒”韵的次第排在上平十四位,故称“十四寒”。

下文“十五删”表明“删”韵的次第排在上平十五位。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方法。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学习并运用本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诗歌的情感。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方法。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香菱学诗的心理变化过程。

诗歌鉴赏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香菱学诗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香菱学诗的过程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什么?”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提问:“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如何克服的?”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汇报内容包括:香菱学诗的过程、方法、心理变化等。

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借鉴,完善自己的答案。

4.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进行讲解,重点分析香菱学诗的心理变化过程。

讲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把握诗歌主题、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语言等。

5.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学生展示自己的鉴赏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香菱学诗的心得体会。

2.选取一首诗歌,进行鉴赏练习,下周上课时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12篇)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12篇)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12篇)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香菱的性格。

2.香菱学诗给学生的启示。

教… m.…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二、简介香菱身世。

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三、分析香菱学诗的情节。

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3.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4.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

第三首是: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简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

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四、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

转益多师,不耻下问。

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香菱学诗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第一课时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仄声() 阮() 庾() 鲍()蘅芜苑() 三昧() 暧暧()请柬() 胡诌() 颦()嘟哝() 姊()妹怔怔()暖香坞() 鳏鳏()2.词语解释。

造化:腻烦:揣摩:诌:鳏鳏:穿凿:地灵人杰:自暴自弃:起承转合:3.作者简介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

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后来雪芹贫病交迫,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又殇子,禁不起丧子之痛,此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雪芹病逝,终年虚岁48岁。

曹雪芹生于荣华,中经巨变,历尽沧桑,于世态体味甚深,而又博学通识,才华富赡,胸多波澜,笔无滞碍,才得成此绝世之作。

4.文体链接《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花费了十年心血铸就的一部文学巨著,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

全书规模宏大,精心刻画了400多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礼仪、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5.背景链接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

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

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因而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

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林黛玉出身在一个衰微的封建家庭。

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敢爱敢恨,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

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直率与锋芒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

山东省潍坊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潍坊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教师寄语:著名的作家王蒙说“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

《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

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所以你有一瓢浅,就从红楼梦中能够舀出的也就是一瓢,你是一片汪洋,你从红楼梦中感受到的也就是汪洋。

学习目标: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关于作者曹雪芹(约1724~1764),名露,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

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

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赋要职,其第一任就是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60年。

康熙帝非常信任曹氏父子,他在位期间五次南巡都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到雍正初年,雪芹大约四岁的时候,其父曹撷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过了一年,又被抄家。

待到乾隆继位。

曹满面春女得赦宥,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家道稍稍复兴。

到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曹家再次遭三重大打击,从此这个“百年望族”就一败涂地了。

势败家亡之后,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

住着破房子。

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上活。

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

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那天病逝。

《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2.《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

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风、袭人、香毛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香菱学诗》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共3篇

《香菱学诗》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共3篇

《香菱学诗》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共3篇《香菱学诗》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1《香菱学诗》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近代中国文学史上,曹雪芹的《红楼梦》奠定了自己的位置,而另一位文学巨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作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篇章《鹧鸪天·七十二行》描绘了一个以诗词定婚的故事。

在《儒林外史》中,还有一位女子香菱,她因为热爱诗词而在文化圈中略有名气,在小说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吴敬梓所著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段——《香菱学诗》。

一、课文简介《儒林外史》第十二回,《香菱学诗》这一段,是香菱在戏台上唱出一首诗,惹来了众人的注目,从而赢得了自己一份荣誉。

这段文字以才女香菱为主线,描写了她对诗词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语言优美而生动,描绘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了解小说中的香菱形象,并对其进行分析。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领略文学魅力,理解文学作品与人生哲学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艺术素养,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跨学科的融合。

三、课堂呈现1. 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黄庆桥有关香菱形象的评价:“香菱是一个十分寂寞的人,她内心处处是黑暗和泥沙,是真实而有力的。

她对诗词的热爱是象征与表达,是义无反顾去追求心中美丽的唯一希望。

她的命运是内心的命运、美丽的命运。

香菱不幸福,然而她欣赏幸福。

她追求的是新鲜的词句,她追求的是对诗词的深度把握。

”2. 情感交流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爱好和梦想,或许有些人是音乐,有些人是画画,也有些人特别爱好阅读。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爱好和梦想,同时说说你们的感受和想法。

之后,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有信心和勇气去追求。

3. 课堂朗读让学生听录音朗读整段课文,重点把握语言的优美、神韵品味和内涵价值。

指导学生运用朗读表达、感受诗词,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

4. 阅读讨论① 香菱有哪些积极的个性特点?② 香菱对诗有什么样的热爱和追求?③ 你认为香菱对人生的思考有哪些启示?5. 学生创作请同学们根据香菱学诗的内容,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写出一篇题为《香菱学诗,人生启示》的短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6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6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6篇)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案的钻研。

只有下功夫,刻苦钻研、持之以恒,铢积寸累,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较新6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

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

2.走进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问题: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

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

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

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

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新人教版

20 (《香菱学诗》)【教学目标】1. 了解香菱学诗的过程,探究香菱成功的原因,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 体会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

【学习重点】1. 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知识链接】《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

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

平日她伺候薛蟠,难得有空。

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

环境的改变激发了香菱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林黛玉。

选文便从这里开始。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

1.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腻(n 1)烦应玚(y eng)胡诌(zh OJ)辋(wang)川怔(zh 引g)怔颦(pin)儿2. 理解下面词语的含义。

起承转合:旧时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

起,开端。

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

转,转折,从另一个方面论述主题。

合,结束语。

地灵人杰:山川灵修,人物杰出。

3•作家及作品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祖籍今辽宁。

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后来雪芹贫病交迫,乾隆二十七年又丧子,禁不起丧子之痛,此年除夕雪芹病逝,终年48岁。

曹雪芹博学通识,才华横溢,胸多波澜,笔无滞碍,才得成《红楼梦》这一绝世之作。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总的主题思想是反封建主义,在这个总主题下小说以贾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共写了七百多个人物,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礼仪、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语文初三上人教新资料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

语文初三上人教新资料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

语文初三上人教新课件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教学重难点: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学法指津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浅近,人物形象鲜明,因此本文以自学为主,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合作交流来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欣赏作品塑造人物的高超的方法。

进一步明确鉴赏人物的方法。

资料链接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

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

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

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

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受尽欺辱、折磨。

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

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

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

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九年级语文上册20香菱学诗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20香菱学诗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 香菱学诗一、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赏析出色的描述语段,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古典文化的精华,培育酷爱祖国语言的情操。

(二)预习要点一、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

二、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结构。

(三)达标练习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依照拼音写汉字。

摩诘.()应玚.()墟.()里胡诌.()暧暧.()颦.()儿抠.()土辋.()川二、依照课文内容填空。

香菱听了,()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

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

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3、辨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假设意趣真了,连文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答:(2)、会意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答:(3)、你真真胡闹!且别说那不成诗,即是成诗,咱们的笔墨也...不该传到外头去。

答:(4)、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答:4、文学常识填空: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为线索,描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伙儿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漠的社会现实。

作者(),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朝()。

二、探讨案5、试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本文的要紧内容。

答:6、本文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动作描述塑造人物,试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答:7、本文描述了黛玉的教诗和香菱的学诗,请分析黛玉和香菱的性格特点。

答:8、林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

答:9、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缘故是什么?对咱们有什么启发。

答:【精读精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仍是想诗。

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平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晚上,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香菱学诗导学案20*香菱学诗“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你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对,她说的就是位于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的香菱。

她有着不同寻常的悲惨遭遇,她原本是甄士隐的女儿,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十二三岁时,被薛蟠强买为妾。

本文写的是她趁薛蟠外出,苦志学诗写诗的故事。

瞧,她茶饭不思,如痴如醉,终于苦吟而成,得到众人的肯定。

在她学习的过程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4.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

没有进入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

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通过课前准备获得了很多关于《红楼梦》的信息,请同学们谈谈心目中的《红楼梦》。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仄.声(zè) 阮(ruǎn) 庾(yú) 鲍(bào)蘅芜苑...(héng wú yuàn)三昧.(mèi) 暧暧.(ài) 请柬.(jiǎn) 胡诌.(zhōu) 颦(pín)嘟哝.(nong) 姊.(zǐ)妹怔怔.(zhèng) 暖香坞.(wù) 鳏鳏.(guān)2.词语解释。

造化:福气;运气。

腻烦: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到厌倦。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诌:编造言词。

鳏鳏: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穿凿:非常牵强的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

地灵人杰: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起承转合: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

3.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

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后来雪芹贫病交迫,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壬午又殇子,禁不起丧子之痛,此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雪芹病逝,终年虚岁48岁。

曹雪芹生于荣华,中经巨变,历尽沧桑,于世态体味甚深,而又博学通识,才华富赡,胸多波澜,笔无滞碍,才得成此绝世之作。

4.文体链接。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花费了十年心血铸就的一部文学巨著,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

全书规模宏大,精心刻画了400多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礼仪、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5.背景链接。

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

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

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因而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

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林黛玉出身在一个衰微的封建家庭。

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敢爱敢恨,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

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直率与锋芒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

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泛读课文,整体感知。

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香菱跟黛玉学作诗。

2.自由朗读课文,概述香菱学诗的三个过程。

【交流点拨】拜师:拜黛玉为师,黛玉指导她读诗;论诗:香菱读诗后,与众人谈读诗体会;写诗: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苦心作诗。

(二)深层探究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香菱学诗的专心?【交流点拨】“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2.“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可叹”、“可笑”的内容分别指什么?这句用的是什么描写手法?【交流点拨】“叹”香菱学诗作诗精心投入的精神,“笑”她近乎“痴”、“呆”、“傻”的状态。

用的是侧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

3.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香菱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词语回答)【交流点拨】苦志学诗、精血诚聚4.“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香菱的什么性格特点?【交流点拨】细节描写表现香菱梦中仍痴心于思考诗的状态。

5.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交流点拨】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6.本文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人物,试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交流点拨】(1)运用语言描写: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点拨:作者用语言描写表现香菱读诗已经有所会意,只因以往所读之书有限,一时难以用言辞表达出来罢了。

)(2)运用动作描写: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

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点拨:作者用动作描写写出了香菱立意时反复斟酌之态,真是如醉如痴!)7.从文章中你觉得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交流点拨】聪慧灵秀,悟性极强。

聪明、悟性好,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废寝忘食,锲而不舍。

三、板书设计香菱学诗曹雪芹拜师论诗正面描写香菱读诗品诗“痴迷”写诗改诗侧面烘托四、拓展延伸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红楼梦》的歇后语。

【交流】1.大观园里哭贾母——各有各的伤心事2.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3.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4.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5.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6.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7.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8.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香菱学诗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她的成功经验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启示和帮助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找出文中黛玉教诗的句子。

【交流点拨】讲授要领——“不以词害意”;开列书目——先读王维五言律诗,再读杜甫七言律诗,再次李白七言绝句;指导写作——命题限韵,评论习作,指点门径。

2.黛玉告诉香菱作诗要注意哪三个方面?【交流点拨】(1)要重立意,不以词害意。

(2)要多读,读一流的诗。

(3)重研究讨论,方能长进。

3.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①刻苦好学,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苦学、乐学、善学)。

②她的天资好,有较高的领悟力。

③得到黛玉这个好老师的正确指点。

④环境因素。

4.归纳香菱学诗反映出的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方法。

【交流点拨】(1)正确的态度:乐学:一个诗性女儿对诗性情怀和诗性人格、理想的追求。

善学:认真听讲,按要求去做,注重对所学内容的归纳与消化,注重品读、理解、感悟,注重积累和运用。

苦学:苦心、专心、用心已到痴迷的程度。

要有自信,树立学习的信心;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学习兴趣;转益多师,不耻下问;勤于实践,大胆创作,敢于想象,不怕失败。

(2)正确的方法:首先,要多读。

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

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

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有什么帮助?【交流点拨】要有自信心;要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要多读书;要不耻下问;要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三、板书设计四、拓展延伸文中着墨较多的有三个女性,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说他们的性格吗?【交流】香菱:聪明好学刻苦勤奋,专心致志如痴如醉,志趣高雅矢志不渝,执著追求苦志学诗,成绩斐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黛玉:敢为人师,当仁不让,助人为乐学识渊博,指导有方诲人不倦,乐不疲此和蔼可亲,才华横溢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宝钗:通情达理关爱他人,学识丰富善解人意,闺秀风范……经济法基础必背法条总论:【仲裁】1.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2.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事诉讼管辖】3.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港口作业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行政复议】4.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