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 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每一次循环都有新内容、新发展。
牛顿:光是 “粒子”。
惠更斯: 光是波。
爱因斯坦:光既 有粒子性,又有 波动性。
光的本性之争
第一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认识是为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因此,改 造世界必须首先认识世界。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 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 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最后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
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 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第一,注重调查研究,透过现象看 本质。
第二,避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 经验主义———“ 经验论” ▪ 教条主义———“ 唯理论”
▪ 唯理论---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 性的重要性。
结绳记事
③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 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首先、由真理的本性所决定 其次、由实践的特点所决定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 文章。当日,新华社转发了这篇文章。12日,
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 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 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具体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具体表现在:正确的理论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2、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主要表现在它们在内容、形式和特点上各不相同。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
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掌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理论上是反对哲学史上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思想武器,在实际工作中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武器。
4、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意义。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就是毛泽东从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角度概括总结出的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掌握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这一规律要求我们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二,这一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5、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6、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是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具体表现在它们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
②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③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掌握真理的绝对性的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视角,分析创业与创新
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视角,分析创业与创新
①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在认识过程中,需要经历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②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说明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认识过程是反复的、无限的,认识和实践做到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不仅是因为它的提出和形成是一个过程,而且是因为它的协调推进也将是一个过程。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而我们对这些事物的认知也是非常重要的。
认识是指我们对事物的了解和理解,它是人类思维的基础,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解读和行为的选择。
那么认识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如何发展的呢?一、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可以理解为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过程。
它可以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层面。
感性认识是指我们通过感官来感知事物的现象和特性,它是对事物表象的直接把握和认识。
而理性认识则是基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和推理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思考,从而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
认识的本质还包括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矛盾统一。
主观性是指认识是一个主体的活动,是从主体的角度对客体进行认识,反映主体的思维和意识活动。
客观性则是指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独立于主体的存在。
认识的本质就是通过主观的认识去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和本质。
二、认识的发展规律认识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它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阶段。
认识的发展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与客观世界接触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
2.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直接感知和把握,它是对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认识。
而理性认识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和推理对事物进行深入分析和抽象概括,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从具体到一般的认识。
认识的过程是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逐渐上升到对一般规律性的认识。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一般规律,并能够将这些规律应用到其他具体事物中去。
4. 从表面现象到本质规律的认识。
认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表面现象到本质规律的深化过程。
通过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我们可以初步认识事物的现象和特性,而通过理性认识,我们可以进一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对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认识
实践观
唯 物 论 / 认 识 论
认识到实践
认识运动的 不断反复和 无限发展
认识 运动 规律
原因(1、2、3)
第五小组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主体 客体 中介
直接现实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物质生产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来源 发展动力 目的 检验真理标准
实践活动 基本结构
实践基本 特征
科学实践观
实践形式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实践
实践在认识中的 决定作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同回答
基本规定性 创造性 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不同回答 能动反映基本特点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中介环节、质的飞跃 实践到认识
3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特征
直接现实性:实践活动要素的客观实在性;客观规律的支配;人 脑存在转变成现实。 自觉能动性: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社会性、历史性,主体活动处在一定社会关 心中,并受历史条件所制约。
4
实践的基本样式
人类实践的具体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资料和生产劳动资料; 基本经济关系;决定社会基本性质和面貌。 社会政治实践: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表现为社会交往王和 政治活动;基于物质生产,并与其变化相适应;方式也是历史地 变化的(阶级社会—阶级斗争)。 科学文化实践:形式多样不同(科学、艺术、教育);非纯粹意 识活动。 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物质生产活动是基础,产生 发生了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两者受物质生产实践的制 约并对其发生能动的反作用。 新形势——虚拟实践:伴随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而产生,实质是 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空间进行的双向对象 化的活动。(特点:交互性、开放性、间接性) 只具有相对独立性,要高度关注,加强引导。
马克思主义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3)实践主体的基本形态 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人类主体
LOGO
100 | | | | | (因文续2你免您兑请相Q您发8由下马使50t12na8本Q共输可费换布百于3关的马 载o08ea7克用库费空次7有入安并评p04w能文K券文评思下度间克 正下_0aR1)装下论档君一喜主载确档论h86e1新载一 >载思价o2s48义券的欢浪而>推*m5p38已年格下 验感基 下主微产edo荐较财证谢本 载dna博生有阅义富高码支原人的值!持,理人财近读,,建概网富可给议论万会微兑将文您换信由档第使本员:评百..用.个度下图,星文载吧库特书立!以权一下,省定载还2方4式会元转交不!版权断人收罗精两大品类搜热免试门试资费3源帮免内助费畅容读 双手奉上,请及时续费哦!
越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只把实践理解为单纯的
生物活动,一种趋利避害、自爱自保的行为,
如费尔巴哈。
LOGO
二、中国传统的知行观
1、知行观的由来
在中国哲学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总是被 表述为知与行的关系,知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 的重要范畴,所谓“知行观”一直贯穿于中国 哲学史的始终。在《左传》和《尚书》里就已 经讨论过,“非知之艰,将在行之”(《左传·昭 公十年》),“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尚 书·说命中》)都是从知行的难易来分析二者的 关系。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 的提纲》中阐明了科学的 实践观。 (Theses On Feuerbach )
LOGO
*
1、马克思认为,人的活动本身应该理解为对象性活动。 即实践是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 化为客观现实的活动,实践创造出属人的客观对象世界, 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人们对滴滴涕的认识和使用
工业发展及其对自然的影响
认识运动总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毛泽东Βιβλιοθήκη 认识 实践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01
02
03
实践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第一次飞跃
从实践到认识
第二次飞跃
从认识到实践
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所以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永远不会最终完成。
添加标题
01
02
03
04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完成第一次飞跃的基本条件
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他找到什么了? 人们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阿基米德 我找到了!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反映,是人类对对象的理解和把握过程。
它是人类思维活动和意识活动的核心内容,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认识的特点1.主观性:认识是人类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主动思维和意识活动,是人类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和把握外部事物的过程。
2.社会性:认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无论是语言、符号、概念还是科学理论,都是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产生和演变的。
3.目的性:人类的认识活动是有目的的,通过认识来掌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实现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4.过程性: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人类在实践中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作用不断推进的。
认识的要素认识的要素主要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指人们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直接感知、观察和描述。
感性认识具有直观性、特殊性和个别性的特点。
它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是理性认识的源泉和依据。
理性认识是在感性基础上进行的思维和推理活动。
它通过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形成抽象概念、法则和理论。
理性认识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特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认识的发展规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和落脚点,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获得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真实认识。
实践有助于人们主动积累和更新认识内容,不断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在实践中,人们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作用,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体系。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两个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起点,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和升华。
感性认识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直接感知、观察和描述,在经验基础上形成对事物的直观印象和具体认识。
但感性认识的局限在于只能揭示事物的现象和特殊情况,无法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深入理解。
理性认识通过概括、分析、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将感性认识所获得的具体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形成抽象概念、规律和理论。
第三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一、实践观二、认识观三、真理观四、价值观一、实践观1.实践的内涵?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
?能动、改造世界、感性、物质活动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实践观认识观?做? ?想?哲学世界2.实践的结构(1)实践的主体?主体: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人与主体:主体是人,人不一定是主体。
?主体能力:自然能力(体能、体力);精神能力(知,情、意)?主体的类型:个人主体(英雄人物)、群体主体(阶级集团)、人类主体(民族、国家、世界)(2)实践的客体?客体: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
?客体与物:客体一定是物,物不一定是客体。
?客体的类型:天然客体与人工客体;自然客体与社会客体;物质性客体与精神性客体等。
(3)实践的中介?中介:工具、手段+ 程序、方法?物质性工具系统:感官延伸、体能放大:眼镜?语言符号工具系统:大脑延伸、智力放大:数学、几何3.实践的特征(1)直接现实性: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 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客观性? 实践的广度、深度等: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 实践的本性:思想变物质、观念变存在——认识活动。
(2)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的、有目的性的活动? 自觉:意识指导的能动性、选择性? 自发:本能驱使的被动性、适应性? 动物活动:(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实践的社会性: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实践的历史性:随历史环境的变化而变化4.实践的形式领域文化形式科学文化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物质生产实践关系人与己(精神)人与人(社会)人与物(自然)成果发明、发现;理论、观念地位升华实政治践制度、规范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主导经济基础虚拟实践(网络实践):虚拟空间中的实践【思考】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例,体悟实践。
?实践的结构:主体、客体、中介??实践的特征:直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二、认识观1.认识的内涵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在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
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飞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易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2、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理论对实践的依赖,除了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正确的理论外,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所掌握,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
二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3、从时间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
如此实践,认识,在实践,在认识,循环
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简述认识的本质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简述认识的本质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认识的本质是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和反映能力,是个体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建立关系的过程。
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官对客观事物直接感受、认识和反映的活动,理性认识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对所获得的认识进行概括、分析、合成和创新的能力。
2. 由表象认识到本质认识的提升:表象认识是人们在初步认识事物时,对事物的外部形态、色彩、运动等表面现象的描述和把握,本质认识则是通过深入分析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
3. 由单向认识到透过矛盾认识:单向认识是人们在初步认识事物时只看到其中的一方面,透过矛盾认识则是通过认识和理解事物内部矛盾性的存在,深入理解客观事物的无限多样性和复杂性。
4. 由原始认识到发展认识:原始认识是人类在生命早期阶段,通过感性认识、直觉和动物本能反应机制对事物进行认知。
发展认识则是在个体在接受教育和社会经验的影响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感知、理解和反思能力,对事物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把握。
综上,认识的本质和认识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较为长久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和反思,以及学习和经验积累不断提高认识能力。
(完整版)马原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教案)
马原复习讲义: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逻辑框架【真题】(2016.34)(1)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视角,分析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5分)答题思路:1、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
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
3、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还体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真题】(2010、34)(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答题思路:上述材料讲述的梅兰芳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其哲学依据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任何人发生错误都是难免的。
此外,上述故事还能体现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的原理;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理。
所以,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二、考点讲解(一)认识与实践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的构成要素(历年无考察):总: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构成要素:1)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2)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3)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即认识关系;其二,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 物感觉、思 反映论 想 认识论
唯心主义先 感觉、思想 先验论 物 验论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 回答
(二)辨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
的不同回答
辨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主体
主体
实践
客体
客体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不不 临登 深高 溪山 ︐︐ 不不 知知 地天 之之 厚高 也也 ︒︔
荀 子
“你要有知 识,你就得参加 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 味道,你就得变 革梨子,亲口尝 一尝。”
• 勾股定理 • 天花与牛痘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正确看待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强调实践是认识的 来源的同时,认为间接经验也是我们获取 知识的主要途径。 •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 关系。 从归根到底或最终源泉的意义上,一切知 识都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直接经验。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认识主体 认识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1)自然性:认识主体是有血有肉的自然物。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认识主体 认识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1)自然性:认识主体是有血有肉的自然物。
(2)社会性:认识主体是社会的存在物。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认识主体 认识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1)自然性:认识主体是有血有肉的自然物。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精神客体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认识中介 认识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 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度和方法。
认识 主体
认识 中介
认识的发展规律
认识的本质:认识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的同一关系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其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认识的发展规律是: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先是感性认识然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完整的认识过程。
一个正确的认识常常不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一次反复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扩展资料:
认识的发生、发展和结束,是在认识意识的指挥下实现的,认识是认识意识的表现形式,认识的过程是认识发生以前确立的认识意向、认识方案、认识路线、认识法则的展现过程。
通过详细地观察认识的过程,就可以发现主体在认识行为发生以前确立的认识目的、认识意向、认识方案和认识路线,发现存在于认识之中的认识意识。
认识意识是思维组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分析处理后产生的,是指挥感知组织主动收集有关客体属性和规定的知识,为思维作好知识准备的意向。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理解,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础。
认识具有客观性、主观性和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理解,因此具有客观性;认识是由人主体进行的思维活动,因此具有主观性;由于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文化水平,因此认识也具有历史性。
二、认识发展规律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说明实践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源泉。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深化对客观世界的理解。
2.感性认识与概念形成感性经验是人们获得知识的第一手材料。
在感性经验基础上,通过概念形成过程将个别经验转化为普遍规律或范畴。
这种过程既包括归纳推理也包括演绎推理。
3.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而实践则是检验理论的有效途径。
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4.认识从表面到深层次的转化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在初步感性认识后,人们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思考,逐步深化对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
5.阶段性与渐进性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两个方面。
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也不同。
但是,在每个历史时期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都是在前一时期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
三、认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主观唯心主义倾向由于主体思维活动具有主观性,因此很容易产生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这种倾向会导致人们忽视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规律。
2.机械唯物主义倾向机械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客观性,但是忽视了物质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这种倾向会导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3.形而上学倾向形而上学强调事物的静止状态,忽视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这种倾向会导致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缺乏历史性和动态性。
四、认识发展的未来趋势1.科技创新推动认识深入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将不断深入。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主体
实践
客体
客体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总
结
认识的本质就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 动反映。 这种规定突出了以下特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 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反映论, 是辩证的能动的反映论。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实践
第一次飞跃
认识
第二次飞跃
实践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人类登上月球的 第一步,1969年
练习
认识的客体到底指的是什么,如:人的主观 精神,人的作品等是不是属于认识的客体。 有这么一道题:认识的客体是指() a、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 b、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 c、已进入认识领域但尚未进入实践领域的事 物 d、进入实践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 物
答案:B
鲸不是鱼类动物
鸟是长羽毛的动物 鸭子长羽毛
鸭子是鸟类动物
理性认识的特点
间接性
水果
鱼
鸟
理性认识的特点
男人
抽象
劳动 语言 思维 意识
社会关 系总和
抽 象 性
女人
人
人
多种具 体的人
友人
男人 女人 张三 李四
众人
舍象
理性认识的特点 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 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 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 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
表象
2、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 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 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三种 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F=GM1M2/R2
我怎么看不见万有引力
理性认识的形式: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认识与实践第二节真理与价值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第二节真理与价值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一)真理及其客观性23、真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4、真理的一元性(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a2+b2=c2a2+b2≠c2确定性、无条件性绝对性近似性、有条件性相对性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1件的局限的。
错误的可能性,而且具备种种条件使这种可能变成现实。
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的前导,批判谬误可以发现真理。
要修正错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真理。
(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门捷列夫预言了类硼、类铝、类硅、类锆4个新元素的存在,预言经过实践得到证实。
(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1)确定性:(2)不确定性:真理的检验也有一个发展过程,是相对的、不确定UFO外星人茫茫宇宙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和不可知论;坚持实践标准相对性,有利于防止思想僵化。
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并且不断解决实践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体认为是有用、有意义的,即有价值的。
2、价值的特点最后,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是客观的。
2、价值的特点(2)(((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2、价值评价的特点(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联系知识性益为转移,具有客观的确定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用于客体,对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
它根据主体的利益和价值需求来评判客体,则总是带有浓厚的情感和意志色彩,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认识,带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和相对性。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3、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四)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
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引言认识是人类进入社会和改造世界的基石,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活动。
通过认识,人们能够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理解、认同和掌握。
本文将探讨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类认识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一、认识的本质1.感知与认知认识的本质可以被归纳为感知与认知两个方面。
感知是指通过感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感知,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认知则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感知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构建起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2.主体性与客观性认识是主体与客观之间的一种主客观关系。
主体性体现为认识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人们通过主动接触、选择和思考,积极地获取和处理外界信息。
客观性则要求认识必须符合客观规律,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来反映客观实在。
3.综合性与发展性认识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融合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直觉和概念、形象和符号等多种元素。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既能够通过感性认识直接感知到事物,又可以通过理性思考加工和推理来形成更抽象、更深刻的认识。
认识也具有发展性,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不断从事实和经验中积累新的认识,并与旧有认识相结合,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二、认识的发展规律1.量变与质变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迈进的过程,它经历着量变到质变的阶段。
量变是指认识在数量上的积累和延伸,即通过对感性和理性认识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使认识范围更广、深度更深。
而质变则是指认识在质量上的突破和飞跃,即通过对事物本质、内在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把握,使认识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和境界。
2.递进与飞跃认识的发展呈现出递进和飞跃的规律。
递进是指认识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通过逐步的发展和完善,逐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飞跃则是指在认识过程中,由于技术、科学和文化的进步,人们有时可以跨越原来认识中的瓶颈,实现对事物认识的突破和跃升。
3.相对和绝对认识的发展既具有相对性,也具有绝对性。
相对性体现在认识是具体对象和具体条件的反映,它受到主体认识能力和客观事物的限制;绝对性则体现在认识是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的反映,它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唯心主义 先验论 从感觉和 思想到物
唯物主义 反映论 从物到感 觉和思想
认识主观自生, 是心灵的创造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认识是主体对客 体的反映映象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 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
论泛指马克思主义以前
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
注 意 : 主 体 不 等 于 主 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体的前知识结构对认识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有伤 风化! 一个 残废!
真 美!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客体
指主体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注意:客体不等于客观
精神客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生而知之” “先知先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
柏拉图: “灵魂回忆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朱熹: “存天理, 灭人欲”
笛卡尔: “天赋观念说”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唯物主义反映论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问题:既然实践出真知,那我们又何必读书呢?
说一说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直接经验: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的知识。 间接经验:从书本和他人那里获得的知识。 间接经验归根到底来源于直接经验。 结论:我们既要发奋读书,又要积极投身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 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对感性材料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真理的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指导
实践
明和断定。 培 根
一个永存不灭的判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推 理
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
合乎逻辑地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帝国主义是反动派 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案例
日本富士通电气公司工人小野,有一次 在路旁发现一张湿淋淋的卫生纸,头脑中一 闪念,便在卫生纸前琢磨、沉思起来。他想 ,天晴时卫生纸都是皱的,而被雨水淋湿后 自动展开了。如果利用这个原理,不就可能 搞出自动控制吗?他不顾同伴们的嘲讽,在 老师的辅导下成功地制成了“救纸型自动控 制器”,并获得了国家的发明专利。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中 介
指把主体和客体联系和沟通起来的中介系统, 包括工具、手段及其操作、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iblioteka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主、客体的关系
实践
主体客体化
主体
手段
客体主体化
客体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 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 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 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 基本规律
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
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恩培多克勒——流射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德谟克利特——影像说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亚里士多德——蜡块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洛克——白板说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严重的缺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 从实践到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感性认识
含义
人们凭借感官直接感 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 形式、外部联系的认识。
感 性 认 识
特点
生动性、直接性、形象性
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感觉、知觉、表象
决定
“知行始终 不相离”
认识
阻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知行相资 以为用”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二)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 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 本质的不同回答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 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的新经验、新材料, 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 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 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 向前进。 --恩格斯 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 唐· 帕尔伯格的名著,《走向丰衣 足食的世界》书中写到“袁隆平 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 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中增长 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 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 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曾经猖獗一时的天花病毒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种牛痘,防天花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舍罕王赏麦
班· 达依尔: 陛下,我只 要……
舍罕国王:当 然可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然而结果怎样呢?按照第一格内放一粒,第二格 内放二粒,第三格内放四粒,……还没有放到二十格, 一袋麦子就已经完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 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样迅速, 很快就可以看出,如果要放到第六十四格,即使拿来 全印度的粮食,国王也兑现不了他对西萨· 班· 达依尔 许下的诺言了,因为按照宰相的要求,需要有 18, 446,744,073,709,551,615颗麦粒。(即1+2+ 22十23十24……十263)。每500,000颗为1蒲式尔(1 蒲式尔约为35.2升),由此看来,国王得给西萨· 班· 达 依尔四万亿蒲式尔才行。这位宰相所要求的竟是全世 界在两千年内所生产的全部小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 二 章
主讲教师:陈素红
湖南理工学院社科部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帕斯卡尔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感觉
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
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反映。
人的五大感官:
眼 耳 鼻 舌 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知觉
苹果
甜滋滋 沉甸甸 香喷喷 红彤彤 静悄悄
是人们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整体形象的反映。
静悄悄 红彤彤
香喷喷 沉甸甸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视频:阿波罗登月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亚里斯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真理检验标准讲话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一 第二 第三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 为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成为理性认识
理 性 认 识
特点
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概念、判断、推理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概 念
是通过对各种感觉材料的抽象和概 括,揭示出事物本质的认识形式。
人
思 想 者
人是具有实践和思维能力的存在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判 断
是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关系的反
映,是对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
理解: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瑞雪兆丰年”、 “泥鳅跳水来风暴”、
“鸡不入笼有大雨”、 1、科学是将帅,实践是士兵。 ——达芬奇
你要有知识, “冬旱夏淋”、 2、智慧是经验的产儿。 —— 达芬奇 你就得参加变革现 “夏热冬寒”等等 实的实践;你要知 3、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 都是劳动人民长期 道梨子的滋味,你 •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在实践中根据经验 就得变革梨子,亲 •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歌 德 而总结出来的。 • ——荀子 口尝一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