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导性晕厥

合集下载

晕厥的原因及预防急救措施ppt课件

晕厥的原因及预防急救措施ppt课件

孕妇
• 总结词:孕妇由于身体负担加重,容易发生体位 性低血压等引起的晕厥,需谨慎处理。
孕妇
预防措施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时改变体位。
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能量供给。
孕妇
•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血压等指标。
孕妇
急救措施
孕妇如出现晕厥,应立即平躺,抬高双腿。
如症状持续不缓解,及时就医检查。
运动员
• 总结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由于体能 消耗过大、脱水等原因易发生晕厥,需及 时处理。
运动员
预防措施 合理安排训练计划,避免过度疲劳。 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运动员
• 在训练和比赛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
运动员
01
急救措施
02
如运动员出现晕厥,应立即平躺休息,补充水分。
避免长时间站立
总结词
长时间站立会增加晕厥的风险,应尽量 避免。
VS
详细描述
长时间站立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 ,引发体位性低血压,从而导致晕厥。在 工作或生活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 姿势,可以适时走动或进行腿部活动。
管理慢性疾病
总结词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应积极治疗和管理,以降 低晕厥的风险。
详细描述
心源性晕厥
由于心脏问题引发的晕厥。
心源性晕厥通常由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心脏瓣膜疾病引起。这些情况可能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引发脑部供血不足而晕 厥。
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
由于长时间站立或体位改变引发的 晕厥。
当人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如果 血压调节机制不能及时适应体位变化 ,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引发脑部供血 不足而晕厥。
02
晕厥通常在数秒到数分钟内恢复 ,但可能导致摔倒、受伤或意外 事故。

神经介导性晕厥36例临床分析

神经介导性晕厥36例临床分析
1 临床 资 料
晕厥 是较常见 的临床综合 征 。其 中心 源性 晕厥 、 脑源性 晕 厥 以及贫 血 、 血糖等疾 病引起 的晕厥 有 明确 的病 因 。而 神经 低 介导性 晕厥见于 正 常人 。发 病 年 龄 以青 、 中年 居 多 , 中 与恐 其 惧 有关 的以年轻 体 弱女 性 多见 。探 讨 此类 晕 厥 的发 生 机制 与 神经反射有 关 , 是某些触 发因素 引起 调节 血压 和心 率 的反射 弧 功 能障碍 , 反射性 引起交感 神经 张力 下降 或伴 有一 定程 度 的迷 走神 经张力 升高 , 而导 致 血 管扩 张 血压 下 降 , 脑 突然 缺 血 从 大 所致 。对 于一 家族 中多人 发病 是 否 与其 自主神 经 功 能不 全 有 遗传倾 向还有 待 于研 究 。本症 的诊 断 不 难 , 据 发作性 晕 厥 , 依 结合 辅助检 查除外 其 它 病 因 以及发 作 后无 后遗 症 的特点 即 可 作 出诊断 。对于既往 发生过晕 厥 的病人 应 尽量 减少诱 因 , 如起 床不 要过快 , 睡前 不要 过 多饮 水 或 吃西 瓜 避 免憋 尿 , 入 不去 通 风较 差的集体 浴室洗 澡 , 免过 劳 及精 神 紧张等 。对 于发生 晕 避 厥 的病人最好 在出现 先兆症状 时采 取 自我保 护 措施 , 以立 即躺 下为 宜 , 卧位时脑 供 血得 到 改善 症状 缓 解 , 时也 避 免 了 由于 同 晕厥 发作引起 的摔伤 。
参 考 文 献
1 任 自文 . 斜 试 验 的 应 用 及 评 价 . 国实 用 内 科 杂 ,0 l2 ( ) 倾 中 20 ;15 :
271.
1 1 一般 资料 : . 本组 男性 1 4例 , 女性 2 2例 。年龄 1 4~5 岁 , 1 平均 年 龄 3 1岁 。 1 4~ 1 8岁 1 5例 ( 2 , 9~4 4 %) 1 0岁 1 4例 (9 ,1岁以 上 7例 ( 9 。其 中 1 3 %)4 1 %) 6例 发生 2次 以上 的 晕 厥, 最多一 例曾发 生 5次 晕 厥 。本 组 中有 一家 族 姐 、 及 其 子 弟 女 中有 4 发病 。晕厥 发生 在起 床后不 久倾倒在 家 中的 1 人 3例 , 发 生在工作单 位 8例 , 医院 4例 , 浴室 3 。 在 在 例 12 起病诱 因 : . 多数病人 有 明确 的诱 因 。本组 由于疲 劳 、 神 精 紧张发病 的 8例 , 到流血或 注射 恐惧 的 6例 , 种疼 痛 5例 , 见 各 憋 尿 4例 , 在集体 浴室 淋浴空气 憋闷 3 , 它诱 因不明确或说 例 其

晕厥诊断与治疗

晕厥诊断与治疗

添加标题
直立位舌下硝酸甘油喷雾剂固定剂量为400μg;
添加标题
试验终点为诱发晕厥或完成试验过程包括药物诱发,出现晕厥发作为试验阳性。
倾斜试验阳性反应的分类
1型 混合型 晕厥时心率减慢但心室率不低于40bpm或低于40bpm的时间短于10秒伴有或不伴有时间短于3秒的心脏停搏,心率减慢之前出现血压下降。
பைடு நூலகம்
存在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 劳力中或仰卧时 之前有心悸或伴有胸痛 心脏猝死家族史
心脏性晕厥:
01
在上肢锻炼时出现 双上肢的血压和脉搏不同
窃血综合征:
02
ATP试验
倾斜试验引起晕厥的触发因素可能是内源性腺苷的释放。静脉注射腺苷和三磷酸腺苷(ATP)可用于不明原因晕厥的检查。对怀疑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通过强烈抑制房室结传导起到纯受体刺激作用,引起房室阻滞导致心室停搏,这可能是自发性晕厥的原因。ATP通过对腺苷快速分解和腺苷对嘌呤受体的继发作用发挥作用。ATP和腺苷在人类作用相似。 由于ATP可能引起气管痉挛,哮喘患者禁用;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窃血,严重冠心病患者亦禁用。
晕厥诊断与治疗
01.
晕厥的概念
晕厥是一种症状,为短暂的、自限性的意识丧失,常常导致晕倒。晕厥的发生机制是短暂脑缺血,发生较快,随即自动完全恢复。 典型的晕厥发作是短暂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意识完全丧失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秒。个别晕厥发作时间较长可达数分钟,应与其他原因造成的意识丧失相鉴别。
晕厥诊断流程
晕厥病因的临床特征
神经介导性晕厥: 无心脏疾病 晕厥病史 不愉快的视觉、听觉、气味刺激或疼痛之后 长时间站立、或处于拥挤、闷热环境中 伴有恶心,呕吐 在进餐过程中或进餐后 发生于头部旋转,颈动脉窦压迫(如肿瘤、剃须,衣领过紧) 劳力后

晕厥的诊断与治疗

晕厥的诊断与治疗

药物引起的直立性低血压
利尿剂、吩噻嗪类药物、抗抑郁药泻、呕吐等。
晕厥分类
心源性晕厥 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药物导致的心
动过缓和心动过速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长QT综合征) 器质性疾病
晕厥分类
1. 心律失常 ① 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与停搏,病窦综合征,心脏传 导阻滞等 ② 快速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 等 ③ 长QT综合征 2. 器质性心脏病 ① 急性心排出量受阻 左室流出道受阻:主动脉瓣狭窄,左房粘液瘤,活瓣样血栓 形成等 右室流出道受阻:肺动脉瓣狭窄,原发肺动脉高压,肺栓塞 等 ② 心肌病变和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Fallot四联症 等
晕厥的诊断与治疗
晕厥定义 晕厥机制 晕厥分类 晕厥诊断 诊断试验 晕厥治疗
流行病学
在美国每年影响超过1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 超过50万,占住院患者的1%-6% ,急诊 患者的3%。10-30岁和70岁以上为两个发病 高峰。前一高峰以血管迷走性为主,后一高峰 与器质性疾病和自主神经功能相关。 晕厥的病因研究显示,神经介导性晕厥占所有 病例的24%,体位性低血压占11 %,心律失 常占14 %,器质性心肺疾病占4 %,精神疾病 诱发的类似晕厥可占12%,原因不明的晕厥占 34%。血管迷走性占第一位,心源性晕厥占第 二位。
晕厥治疗
物理抗压法
厥者的血压
交叉腿或握力训练能显著升高先兆晕 逐渐延长站立时间可减少晕厥发作
倾斜训练 米多君
α -受体激动剂降低晕厥的发生率,对排 尿有影响,老年男性慎用,偶有晕厥者不推荐长期应 用。机制:因反射性晕厥的患者周围血管不能适时适 度收缩。
β -受体阻滞剂
负性肌力作用降低静脉回流量突 然减少时压力感受器的活性,但目前未证实,不主张 用

神经介导性晕厥

神经介导性晕厥

神经介导性晕厥岳阳;姜树军【摘要】Syncope usually includes 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syncope, cardiogenic syncope, and cerebrovascular syncope. Among them, 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 is the most common one, including vasovagal syncope, situational syncope, carotid sinus syncope, carotid sinus syncope, and psychiatric syncope.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ed the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晕厥包括神经介导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及不明原因的晕厥.其中神经介导性晕厥是最常见的晕厥,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情景性晕厥、颈动脉窦晕厥和精神性晕厥.本文阐述了神经介导性晕厥发病机制及其治疗,对神经介导性晕厥有更深入的了解.【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年(卷),期】2013(012)002【总页数】4页(P157-160)【关键词】神经介导性晕厥;类型;治疗【作者】岳阳;姜树军【作者单位】海军总医院干部神经内科,北京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晕厥是指脑灌注不足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伴姿势紧张丧失和虚脱[1]。

能自行恢复,不遗留神经损伤[2]。

晕厥通常由全脑血流障碍引起,偶尔由大脑半球或脑干局部缺血引起[3]。

大多数学者将晕厥分为五大类型:(1)神经介导的晕厥(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2)直立性低血压晕厥(orthostatic hypotension);(3)心源性晕厥(cardiogenic syncope);(4)脑血管性晕厥(cerebrovascular syncope);(5)不明原因的晕厥[3]。

晕厥的名词解释医学

晕厥的名词解释医学

晕厥的名词解释医学晕厥,也被称为失去知觉和昏厥,是一种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通常伴随着突然倒地和肌肉紧张。

这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代谢异常等。

本文将从医学角度对晕厥进行名词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症状的本质。

一、晕厥的定义与症状晕厥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的意识丧失,持续时间一般在几秒钟至几分钟不等。

晕厥患者在发作时通常会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恶心、眼花等前兆症状,随后视力变模糊或完全丧失、听力减弱或完全丧失、肌肉变得紧张等。

晕厥发作往往发生在坐立位,但有时也可发生在运动或站立尤其是长时间站立时。

二、晕厥的种类和原因晕厥可分为多种类型,其原因也各不相同。

常见的晕厥类型包括神经介导性晕厥、心脏性晕厥、姿势性低血压和代谢性晕厥。

神经介导性晕厥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被称为血管舒张性晕厥。

它由于血压突然下降或血容量减少而引起,常见于长时间站立、站起或情绪激动时。

心脏性晕厥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或心脏节律紊乱等心脏问题引起的。

这种类型的晕厥通常在剧烈运动、紧张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时发生。

姿势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改变时(例如从躺平位或坐位迅速站起)引起的一种晕厥状况。

这是由于立即改变体位引起血液在体内的重新分配而导致的。

代谢性晕厥是由于代谢异常(如低血糖、低氧血症)引起的晕厥。

这种类型的晕厥往往与患者本身的疾病有关,如糖尿病或呼吸系统疾病等。

三、晕厥的诊断方法针对晕厥症状的广泛性,医生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此外,一些辅助性检查也有助于对晕厥进行进一步的诊断,例如进行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及血液和尿液检查等。

四、晕厥的治疗与预防治疗和预防晕厥的方法针对性强,取决于晕厥的具体类型和根本原因。

对于神经介导性晕厥,建议患者在发作前改变体位、定期运动、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和避免过度疲劳。

对于心脏性晕厥,治疗主要包括控制心脏病的症状和原因,例如药物治疗、手术或心脏起搏器等。

晕厥的鉴别诊断课件

晕厥的鉴别诊断课件

饮食
健康的饮食习惯有益于心血管和 神经系统健康,也可以预防晕厥 的发生。
减少压力
采用放松的方式缓解情绪和压力, 有益于预防神经介
促进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因素包括: 情绪激动、热、疲劳、站立等。 神经介导性晕厥一般轻微,对患 者可逆。
循环性晕厥通常与心脏、血管系 统异常有关。可能的原因包括低 血压、心律失常和心脏瓣膜疾病 等。
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脏无法将足 够的血供给大脑而导致的晕厥, 如心肌病变、心力衰竭等。
根据晕厥病因的不同,治疗策略也略有不同。常见措施包括保持足够的水分、避免暴晒、补充适当的水分和氧 气、调整药物和饮食等。对于严重的晕厥,可以采取使用药物、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等措施。
保持水分
在热天气或锻炼后补充水分可以减少晕厥风险。
药物干预
常用药物包括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替代激素和 水盐平衡调节剂等。
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
适用于严重且反复发作的晕厥患者。
注意预防
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过度节食等引起的晕 厥。
晕厥的预防措施和生活建议
晕厥的预防措施可以从生活方式调整和日常饮食着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可以帮助预防神经介导性晕厥, 而保持合理的饮食和药物治疗可以帮助预防循环性晕厥。
运动
适量的锻炼对预防晕厥有益,可 以增强体力和体质。
神经系统疾病
如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神经依赖性晕厥等。
代谢障碍
如低血糖、高血糖、甲状腺功能障碍等。
药物副作用
抗高血压药、利尿剂等药物易引起晕厥症状。
晕厥的临床表现和分类
晕厥的症状包括心跳加速、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汗流浃背等。临床上将晕厥分为三个类型:血管性、神经介导 性和心源性晕厥。

晕厥的保健名词解释

晕厥的保健名词解释

晕厥的保健名词解释晕厥,也被称为失去知觉、昏倒或晕眩,是指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大脑功能暂时中断而产生的短暂意识丧失。

晕厥虽然通常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但它可能是其他潜在健康问题的早期警示信号。

了解晕厥的保健名词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及预防这一现象的发生。

1.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血管迷走性晕厥也被称为神经介导性晕厥,是晕厥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这种类型的晕厥是由于血压骤降和心率减慢所引起的。

触发因素通常包括情绪激动、疼痛、长时间站立、穿紧身衣物等。

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保健,建议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适当的休息和饮食习惯。

2. 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直立性低血压是指在从坐位或躺位突然站立时,血压急剧下降导致晕厥发生。

这种类型的晕厥多发生在老年人、长时间卧床患者、血压药物使用者以及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中。

为了保健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建议缓慢起身、避免过度饮酒、保持水分摄入以及进行适当的体位锻炼。

3. 心脏性晕厥(Cardiac Syncope)心脏性晕厥是由于心脏疾病引起的意识丧失。

这种类型的晕厥可能是由于心脏节律异常、心脏阻塞或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的。

心脏性晕厥需要及时就医,并根据具体的病因进行治疗。

保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定期体检以及生活中避免高风险行为,如吸烟、过度饮酒等,都可以帮助预防心脏性晕厥的发生。

4. 痉挛性晕厥(Spasmodic Syncope)痉挛性晕厥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晕厥类型,它由于颈动脉窦过敏引起的。

颈动脉窦是位于颈部的一个血压感受器,当在特定位置刺激时,会导致血压突然下降从而引发晕厥。

对于痉挛性晕厥的保健,建议避免颈动脉窦刺激的动作,例如莫名其妙地按压颈部或佩戴颈部紧身饰品。

总结起来,晕厥是一种常见但可能隐藏着其他健康问题的症状。

了解晕厥的保健名词及其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晕厥病因与预防

晕厥病因与预防

晕厥病因与预防定义:晕厥(syncope)是指各种缘故导致的忽然、短暂的意识丧失和躯体失控,既而又自行恢复的一组临床表现。

典型的晕厥发作时刻短暂,意识丧失时刻非常少超过20-30秒。

部分晕厥发作之前浮现头晕、耳鸣、出汗、眼力含糊、面XXX苍白、全身别适等前驱症状,此期称为前驱期。

发作之后浮现疲惫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称之为恢复期。

所以,晕厥的整个过程也许持续数分钟或更长。

晕厥通常不可能产生逆行性遗忘,且定向力和正确行为常迅速恢复。

晕厥应与癫痫发作、睡眠障碍、意外事故、精神病等真正的引起意识丧失的疾病相鉴不。

缘故及预防1.神经介导性晕厥综合征: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是一种神经反射性晕厥,系由多种因素触发别同类型的神经反射,引起身边血管扩张、低血压与心动过缓所致的自限性晕厥发作。

这种最为常见,多发于年轻人,往往发作时有固定的诱因,如排尿、咳嗽、疼痛、情绪紧张、恐怖、天气闷热、剧烈运动、空腹等。

晕厥有时发作前无任何症状,会非常快恢复,无后遗症,有时会浮现血压和/或心率减慢,这种晕厥通常在大夫的指导下,大部分人经过特别锻炼能够治愈,少数需要用药物或心脏起搏器治疗。

其发生机制为忽然的迷走神经神经活性增强引起心率显著减慢、忽然的交感神经活性落低或消逝引起血管显著扩张。

典型的晕厥发作时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面XXX苍白,肢体软瘫。

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时,可表现为血压下落和/或缓慢型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甚至心脏停搏)。

血管神经性晕厥也叫血管迷走性晕厥,诱因非常多,如在原地静站过久,长时刻处于闷热的环境中,过度疲劳,过度饥荒,剧烈疼痛,过强的精神刺激,恐怖,焦虑,等,反射性的引起心脏和全身小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血压骤落,脑供血临时减少而晕厥。

患者倒地后脑供血非常快好转,神志恢复正常。

容易发生血管神经性晕厥的人,平常应加强体能和意志锻炼,防止过劳、过饿、过于高兴等颈动脉窦性晕厥颈动脉窦性晕厥也叫颈动脉窦过敏症或颈动脉窦综合征。

晕厥的临床名词解释

晕厥的临床名词解释

晕厥的临床名词解释
1. 短暂性意识丧失(Syncope):指突然发生的、短暂的、自限性的意识丧失状态,通常由于脑部血流量减少或心脏输出量减少引起。

2. 神经介导晕厥(Neurally-mediated syncope):指由于神经系统异常反应引起的晕厥,包括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和情境性晕厥等。

3. 心源性晕厥(Cardiogenic syncope):指由于心脏病变引起的晕厥,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4. 血管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介导性晕厥,通常由于情绪激动、疼痛、长时间站立等因素引起。

5. 过度换气综合征(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指因呼吸过快或过深而导致的一系列身体反应,包括头昏、眩晕、胸闷等。

6. 窒息性晕厥(Choking syncope):指由于窒息引起的意识丧失状态,如误吸食物或异物等。

7. 药物性晕厥(Drug-induced syncope):指由于药物副作用引起的晕厥,如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8. 血容量不足(Hypovolemia):指体内血容量不足,如失血、脱水等因素引起的晕厥。

9. 代谢性晕厥(Metabolic syncope):指由于代谢异常引起的晕厥,如低血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10.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晕厥,如脑出血、脑肿瘤等。

晕厥鉴别诊断

晕厥鉴别诊断

晕厥鉴别诊断引言晕厥(Syncop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指突然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全身肌肉松弛、面色苍白等症状,通常持续时间短暂,自行恢复。

晕厥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血压下降、心脏停搏、脑血流供应不足等因素有关。

但是,对于晕厥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原因导致晕厥的情况下,治疗和预后差异很大。

一、晕厥的病因分类晕厥的临床病因可分为三类:神经反射性晕厥、血管性晕厥和心源性晕厥。

1. 神经反射性晕厥神经反射性晕厥又称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指由于外源性或内源性刺激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心动过缓或血压下降而引发的晕厥。

常见的神经反射性晕厥包括血样晕厥、站立性低血压和咳嗽性晕厥等。

2. 血管性晕厥血管性晕厥是指由于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引起的晕厥。

其中,血管神经性晕厥是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血管张力破坏,导致血管舒张,进而引起血压下降和晕厥。

3. 心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晕厥。

这类晕厥通常与心律失常或心脏结构异常有关,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室颤动等。

二、晕厥鉴别诊断的关键点1. 病史采集对于晕厥患者,详细的病史采集非常重要。

病史中应包括晕厥发生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触发因素等。

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家族史、药物史和既往病史等因素。

2. 体格检查通过仔细的体格检查,可以发现晕厥的一些特征性体征,如心脏杂音、神经系统异常等。

检查时应重点关注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3.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晕厥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心电图能够监测心脏的电活动,对于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筛查出一些心源性晕厥的病因。

4. 血压监测血压监测可以帮助诊断血管性晕厥,特别是血管迷走性晕厥和血管神经性晕厥。

通过长时间的血压监测,可以发现血压的波动情况,进而判断晕厥的病因。

5. 血液检查某些血液指标的异常也可能导致晕厥。

例如,低血糖、贫血等情况都可能引起晕厥发作。

因此,在晕厥鉴别诊断中,血液检查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晕厥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晕厥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晕厥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神经系统介导的反射性晕厥: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颈动脉窦性、咳嗽性、排尿性、吞咽性等,仔细询问多有明显诱因,如环境拥挤闷热、颈部运动、排尿、咳嗽、长时间站立、疼痛等生理或心理刺激等,迷走神经功能亢进引起心率减慢或同时具有血压降低,发作时面色苍白,出冷汗,可合并有心悸等表现。

2.心律失常晕厥:分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快速性心律失常,前者如严重窦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后者如室速、房颤经旁路前传等,患者多先出现心悸,其后再发生晕厥,甚至部分患者可感受到心率是快还是慢,晕厥持续时间多短暂,常为一过性。

3.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前两者体检时可闻及杂音,影像学对诊断意义重大。

4.脑血管、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所致晕厥:脑出血、脑梗塞、TIA、癫痫等均可出现晕厥,许多器质性脑病可由CT或MRI诊断。

此外如癔病等也可出现晕厥,但须谨慎除外器质性原因。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晕厥: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如体位性低血压、直立型心动过速综合征、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等6.其他:如低血糖等晕厥的诊断在很多时候比较困难,因为晕厥病因繁多,而症状发生时常无旁观者在场,导致发作时详情无法了解。

但如通过仔细问诊及查体,部分晕厥可获得较有针对性的疑似诊断或至少可排除部分诊断,为进一步检查提供方向。

而如有旁观者在场并可提供晕厥发生时的情况,无疑对诊断是极为有利的。

该患者无神经反射性晕厥的诱因(甚至有一次是发生于睡眠中)及表现;晕厥发生前无心律失常症状(虽然仅凭这一点并不能完全除外心律失常所致)且持续时间较长,查体无杂音不支持心源性晕厥;除晕厥外无任何支持肺栓塞的症状、体征,亦无栓塞高危因素,因此也不支持。

该患者晕厥发作前无先兆,无任何症状,发作时表现为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双目上翻、面色青紫、口吐白沫、舌咬伤等,均似癫痫发作,从上述表现,我们首先考虑为癫痫。

癫痫可由多种原因所致,首先为原发性,无明确的器质性病因,但患者50余岁才首次出现症状,难以用原发性解释;其次为继发于脑血管疾病、外伤、肿瘤等,患者无头部外伤史,曾行脑CT 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至少可除外实体性肿瘤、出血等,由于CT检查在症状发生的24小时之内,因此梗塞不能完全除外,但患者无明确神经系统体征,至少应该没有大的梗塞灶。

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

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

三、直立倾斜试验
试验前准备工作: 1、场地:环境安静,光线稍暗,室温20-24℃ 2、仪器设备及抢救药品:硝酸甘油、肾上腺素、阿托品、 吸氧设备、心电监护仪、除颤仪 3、技术人员:监测医师及护士 4、患者准备:禁食禁水4小时,停用心血管活性药5个半 衰期以上,停用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饮食如咖啡等
三、直立倾斜试验
四、治疗——药物治疗
2、α 受体激动剂:盐酸米多君
作用:选择性外周血管α 受体激动,外周血管张力增加,
减少静脉淤血,升高血压 剂量:初始剂量2.5mg/次,1天1次,早晨或中午服用,避 免夜间服用 副作用:心血管系统(高血压);排尿异常(尿频、尿急、 排尿困难);消化道(恶心、腹痛、腹胀);神经系统 (感觉异常、失眠);其他(皮肤瘙痒、皮疹等)
二、实验室辅助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空腹血糖、血钾、血钠、血钙、心肌 酶等; 2、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及动态 心电图、脑电图、直立倾斜试验等
三、直立倾斜试验
作用: 通过体位变化或药物作用诱发Bezold-Jarisch反射, 模拟或再现晕厥发作现场,为自主、直立倾斜试验
分三型
血管抑制型:血压明显下降、心率无明显下降
心脏抑制型:以心率骤降为主、血压无明显下降
混合型:心率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
三、直立倾斜试验
(2)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平卧位时心率在正常范围
直立试验或直立倾斜试验的 10 min 内心率增加≥ 40 次
/ min 和 ( 或 ) 心率最大值达到以下标准 (6 ~ 12 岁≥ 130 次/min,13~18岁≥125次/min) 收缩压下降<20 mmHg,舒张压下降<10 mmHg

晕厥诊治进展

晕厥诊治进展

晕厥诊治进展晕厥是一种突发、短暂的意识丧失,通常能自行恢复,但其背后的原因却复杂多样。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晕厥的诊治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晕厥的常见原因包括神经介导性晕厥、心源性晕厥以及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等。

神经介导性晕厥,如血管迷走性晕厥,往往是由于情绪紧张、疼痛、长时间站立等因素触发,导致血管扩张和心率减慢。

心源性晕厥则通常由严重的心脏疾病引起,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这是晕厥中最为危险的类型。

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多发生在体位突然改变时,如从卧位或蹲位快速站起,血压调节跟不上动作变化,从而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在诊断方面,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仍然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医生会询问晕厥发生的时间、地点、诱因、前驱症状、意识丧失的持续时间以及恢复后的症状等。

同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心脏听诊等。

心电图是晕厥诊断中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普通心电图可以发现一些明显的心律失常,但对于间歇性发作的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Holter)或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ICM)则更有价值。

这些设备能够长时间监测心电活动,提高捕捉到异常心律的几率。

超声心动图可以帮助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排查心脏器质性病变。

对于怀疑有血管问题的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有助于了解血管情况。

直立倾斜试验对于诊断神经介导性晕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血管迷走性反应。

近年来,一些新的诊断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晕厥的诊断。

例如,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心脏的细微结构和组织特征,对于一些心肌病、心肌炎等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价值。

基因检测在某些遗传性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诊断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治疗方面,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对于神经介导性晕厥,非药物治疗如健康教育、避免诱因(如长时间站立、闷热环境等)、进行物理训练(如直立训练)等是重要的措施。

晕厥的诊断与治疗

晕厥的诊断与治疗

!!!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晕厥病人,直立倾斜试验阳性,血管迷走性晕厥即可诊断。 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晕厥病人,即使试验阳性,在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之前均应充分除外心源性晕厥的可能。 对于仅仅出现心率血压的变化但未诱发晕厥的试验结果,其意义尚不清楚。
颈动脉窦过敏性晕厥
机制:颈动脉窦反射 过敏 临床特点 发病年龄较大,多>50岁 无先兆症状 多发生于立位,头部转动后
神经介导反射性晕厥3
根据临床特征和对治疗的反应
恶性(无前驱症状或者长时间心脏停搏) 复发性(对于某个特定病人反复发作或频繁发作) 难治性(对治疗无反应或反应很小)
根据最终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分类
血管抑制性 心脏抑制性 混合性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如何发生的?
Venous pooling cardiac output blood pressure baro-receptors catacholamine level ventricular contractivity mechanoreceptors dosal vagal nucleus vagal N , sympathetic N vasodilation bradycardia syncope or presyncope
立位生命体征检查
如果3分钟时血压仍有下降,检查过程可以适当延长。
检查方法:平躺5分钟测量血压和心率。取立位每分钟测量1次血压和心率,直至满3分钟(也可以直接在直立3分钟后测量)。
立位生命体征检查结果判定
直立位低血压:指在站立3分钟之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者收缩压下降至低于90mmHg。检查过程中病人可以不伴有明显症状。 直立位心动过速:指直立位5分钟之内心率增加至少28次/分,同时出现不能耐受的症状。直立位心动过速的意义在于该症状往往与神经介导性晕厥相互重叠。

晕厥的诊断治疗

晕厥的诊断治疗
2.直立体位、自主神经异常及药物诱导的晕厥
<1> 特发性体位性晕厥 <2> Shy-Drager综合征(又称多系统萎缩) <3>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4> 药物诱导的体位性晕厥
晕厥病因分类
将晕厥病因按临床发病频率的高低排列如下:
3.原发性心律失常 <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慢-快综合征) <2> 房室传导系统疾病 <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 <4> 心脏植入仪器(起搏器、ICD)功能异常
晕厥物理诊断——神经学检查
传统的神经病学检查手段如脑电图、头颅CT和头 颅MRI在晕厥病人中很少有阳性发现。
Kappor评价了443例晕厥病人,脑电图检查只对2例病人的诊
断有帮助,而脑血管造影也只在另外2例病人中有异常发现。
特殊的神经病学检查应仅限用于那些其它临床表 现提示有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关于诱发药物对倾斜试验的特异性的潜在影响,Natale等报道, 应用小剂量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角度为60度、70度、80度时倾斜试验 的特异性分别为92%、92%、80%。
总之,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在倾斜角度为60-70度, 且没有诱发药物的情况下倾斜试验的特异性为90%左右。在 有诱发药物的情况下,倾斜试验的特异性降低,但不影响 其临床应用。
6. 类似晕厥的各种情况 <1> 过度换气 <2> 低血糖 <3> 低血容量(如阿狄森氏病、嗜铬细胞瘤) <4> 低氧血症
晕厥导致意识丧失的病因分类
晕厥发病率
暈厥是各年龄层的常見病
(有晕厥的患者中) --18岁前有15% --17-26岁的军人有25% --17-46岁的飞行員有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介导性晕厥
神经介导性晕厥,又称反射性晕厥,是临床最常见的晕厥类型,约占所有晕厥病例的35-38%,分布于各个年龄组,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情境性晕厥、颈动脉窦过敏、疼痛性晕厥等多个综合征。

这些类型晕厥的共同特点是都由突然发生的神经反射介导的血管张力和心率变化引起,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一些情况如情绪悲伤晕倒可能源于中枢神经系统。

另外的病例中,心室壁或膀胱、食道、呼吸道、颈动脉窦等器官的感受器激活反射性增加迷走神经而减低交感神经活性。

1 血管迷走性晕厥
又称血管抑制性晕厥,普通晕厥或单纯性晕厥,非常常见,有时正常人中也可出现。

发作是由于某种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影响下视丘,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阻力降低,血管扩张。

早期心输出量可维持正常,但不出现正常情况下随血压下降所预期的心输出量增高。

若迷走神经活动导致明显心动过缓时,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脑灌注减少。

该型晕厥多见于身材偏瘦高,平时不爱运动的体弱青年女性,常为复发性,诱因包括情绪紧张、恐惧、疼痛、疲劳、饥饿、炎热、愤怒、看见血液等引起的精神紧张的任何刺激。

发作突然并常常有与迷走神经有关的短暂先兆症状――恶心,出汗,呵欠,上腹不适,呼吸深快急促,无力,视物模糊,心动过速,瞳孔扩大。

部分先兆期患者若立即坐下或平卧可避免一次发作。

发作期主要表现为跌倒,血压下降(收缩压一般在50-75mmHg),心率下降,脉搏微弱,面色苍白,意识丧失,部分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四肢强直或阵挛性抽动。

症状一般持续数秒钟到1-2分钟,醒后可出现全身无力,头昏,口渴等,也可能继发呕吐和暴发性腹泻。

若发现这类晕厥患者,立即使之平卧,抬高腿部,除去有害的刺激,一般较快即可恢复。

不需药物治疗。

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正常人头向上倾斜60o 只引起轻度收缩压下降和心率上升。

而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在倾斜10-30
分钟后可出现突然的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或二者同时存在。

2 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
颈动脉窦为人体的压力感受器,对血循环的调节起一定作用。

正常人颈动脉窦按摩或加压可使之发出感觉冲动经舌咽神经分支Hering神经传导至延髓,引起两个反应:反射性心率下降(迷走神经型反应)和动脉血压下降但不伴心率下降(抑制型反应),两个反应可共存。

而颈动脉窦过敏者颈动脉窦按摩后反应过强,引起晕厥发作。

这些患者晕厥常在头向一侧转动或衣领过紧,或颈动脉窦附近的病变如肿大的淋巴结、肿瘤、手术疤痕等压迫颈动脉窦时发生。

晕厥发作时无恶心、面色苍白等先兆症状,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数分钟,随即完全恢复。

根据发生形式又可分为三型:
心脏抑制型:发作时出现反射性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或二者同时存在。

这型较多见,占颈动脉窦过敏总数的70%。

阿托品类药物治疗有效。

血管抑制型:发作时出现反射性血压骤降,心率基本维持正常,无房室传导阻滞。

较少见。

应用升压药如肾上腺素或麻黄素治疗有效。

中枢型:多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

发作时心率血压维持正常,只出现短暂性晕厥,是由于一过性脑血管痉挛,常为突然转头或衣领过紧诱发。

阿托品和升压药均无效,可应用镇静剂治疗。

颈动脉窦按摩是诊断颈动脉窦过敏的重要方法。

患者平卧位,头颈呈自然状态,连续检测血压和心电图。

于颈动脉搏动最强处纵向按压或向颈椎方向压迫颈动脉,每次时间不超过15秒。

用力以不阻断颈动脉血流为宜。

两侧分别进行,严禁两侧同时按压。

连续两次刺激至少间隔15秒。

阳性反应以右侧多见。

窦性静止或心房激动不能下行致心室停搏3秒以上诊断心脏抑制型;收缩压下降≥50mmHg,或≥30mmHg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诊断血管抑制型。

颈动脉杂音,脑血管病变,新近心梗患者禁止进行颈动脉窦按摩。

3 情境相关性晕厥
指在一定情境下发生的晕厥,包括下述几类:
咳嗽性晕厥:晕厥发生于一阵咳嗽后,常为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或支气管哮喘患者剧烈咳嗽后突然出现软弱无力和短暂意识丧失,立即恢复,无后遗不适。

是由于阵咳使胸腔压力增高,影响静脉回流,使心排出量降低,血压下降;胸内压增高传至颅内使颅内压升高;咳嗽使血CO2张力下降,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降低引起晕厥。

治疗主要为消除引起咳嗽的原因,抑制咳嗽反射,控制强烈、频繁持久咳嗽。

排尿性晕厥:常见于男性排尿时或排尿后,特别是从卧位起来时和存在前列腺增生。

由于膀胱内压力解除引起突然的血管扩张,静脉回流减少;排尿时屏气动作又可时心排出量降低,诱发晕厥;此外,迷走晕厥介导的心动过缓也是促发因素。

发作时无先兆,突然摔倒,患者往往在醒后才发现自己晕倒在厕所内,有时可因摔倒而发生头外伤甚至致命。

意识丧失多在1-2分钟后恢复,可反复发作。

应当注意的是,有些患者以排尿性晕厥作为中枢节前植物神经功能不全的首发症状。

因此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是必要的。

对这类患者应以预防为主。

起床排尿时不急起站立,排尿过程减慢或蹲位、坐位排尿可避免晕厥发生。

发作时应立即平卧,可用肾上腺素类药物治疗。

如有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可应用阿托品。

排便性晕厥:多见于老年人。

机制与排尿性晕厥类似:排便后腹内压下降,静脉回流减少;屏气动作又可时心排出量降低,引发晕厥。

吞咽性晕厥:常伴有食管、咽喉、纵隔疾病、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等。

患者可因吞咽动作激惹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心率下降,与体位无关,无先兆。

阿托品可制止发作,心脏起搏器可防止发作。

治疗原发疾病很重要。

4 疼痛性晕厥
剧烈的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引起的面部和咽喉部疼痛)可引起晕厥,主要由于剧痛刺激反射性引起血管舒缩中枢抑制,周围血管突然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和脑灌注的减少。

特点是症状发生顺序总是先疼痛后晕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