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迷走性晕厥---不容忽视的“危险”!

合集下载

血管迷走性晕厥详解课件

血管迷走性晕厥详解课件
厥。
诱因
情绪激动
情绪激动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 ,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但 同时也可能引起自主神经功能障
碍,导致血压下降和晕厥。
长时间站立
长时间站立会使下肢静脉淤血,回 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压 下降,诱发晕厥。
疼痛刺激
疼痛刺激可引起人体应激反应,导 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血压下降。
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血管迷走性晕厥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大约占所有晕厥病 例的30%左右。
发病率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比男 性更常见。此外,一些特定的人群,如青少年和老年人,以 及身体虚弱或长期卧床的人,更容易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
02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因及诱 因
病因
症状
患者在发病前通常会出现持续的强烈恐惧、焦虑、疼痛等情绪或躯体刺激,随 后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最终导致晕厥。
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
病因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自主神经调节障碍、血容量不足、疼痛 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理生理机制
当受到强烈的情绪或躯体刺激时,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血管收缩和 心动过速,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血管舒张和心动过缓。这种交感和副 交感神经的失衡导致血压下降和脑灌注不足,引发晕厥。
发现新的药物治疗靶点, 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 提供新的可能。
预防措施研究
研究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 发生的措施,如生活方式 调整、药物干预等。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深入探索病因
进一步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因,为预防和治 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作,共 同推进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

血管迷走性晕厥知识讲解

血管迷走性晕厥知识讲解

伴咽喉疼痛或面部疼痛的
神经痛引起的神经介导晕厥
转头或压迫颈动脉窦时发生的
颈动脉窦性晕厥
突然站起时发生的
体位性低血压
服用引起QT延长、心动过缓药物者
药物引起的晕厥
伴复视、头晕、言语含糊的
TIA
发作后有意识模糊、意识丧失时间 >5分钟者
癫痫
频繁发作伴有躯体症状但无心脏疾病者
精神疾病
伴有器质性心脏疾病者
心源性晕厥
syndrom) 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
JACC 1996;28:263-75
HUTT的禁忌征
晕厥伴有临床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左 室流出道梗阻
重度二尖瓣狭窄伴晕厥者。 已知有冠状动脉近端严重狭窄的晕厥患
者。 严重脑血管疾病的晕厥患者。
JACC 1996;28:263-75
HUTT的操作方法(一)
心跳加快,周围血管阻力增高
心率增快,舒张血压升高,收缩血压轻度升高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二)
VS患者体位从平卧变为立位 300~800毫升血液积留于腹部及下肢 静脉回流减少,心室充盈血容量快速下降
心室强烈收缩,发生空排现象 对心室后下壁心脏机械受体(或C纤维)刺激增加,形成类似血压升高的交感冲动
冠状动脉痉挛 高血压危象 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 低血压 窦性停搏 III ° AVB
HUTT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一)
Kenneth M等总结了11个未用药物激发 的HUTT试验的研究结果:
特异性为83-100%,随试验时间的延长特异性 下降(30分钟为94%,40分钟为92%,60分钟 为88%)
HUTT结果判断(一)
阳性标准:
血压下降:收缩压≤80mmHg和/或 舒张压≤50mmHg, 或平均动脉压下降≥25%。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突然站立或
长时间站立后,出现头晕、眩晕、恶心、出汗、面色苍白等症状,
甚至发生晕厥。

对于这种疾病,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首先,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性的治
疗策略。

这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乙酰心苷、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激动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心脏的功能,提高心脏的收缩力
和心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此外,对于一些伴随症状如焦虑、
抑郁等,也可以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比如,在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避免长时间站立,尤其是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

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也对改善血管迷走性晕厥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从而减轻症状。

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
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饮食方面,应该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酒精,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良
好的饮食习惯。

总的来说,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性
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自身的健康,积极
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康复。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
也是重要的一环。
鉴别诊断和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
血管迷走性晕厥需与其他可能导致晕厥的疾病相鉴别,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脑血管疾病等。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排除这些潜在疾病。
注意事项
在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时,应注意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个体差异因素。 同时,对于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应避免过度检查和不必要的治疗,以 免增加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该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晕厥原因,占所有晕厥事件的约60%-80%,且女性比男性更 易受影响。
发病率和危害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率较高, 尤其在年轻女性中更为常见。
该病虽然不会导致严重的器质性 病变,但反复发作会给患者的生 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扰,
如跌倒、受伤等。
此外,由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 作不可预测,患者常常会出现焦 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
发作频率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作频率因人 而异,有的患者可能数周或数月 发作一次,而有的患者可能数年 才发作一次。
持续时间
每次晕厥发作的持续时间通常较 短,几秒钟至几分钟不等,但患 者在发作后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 能完全恢复。
影响因素和触发因素
01
02
03
04
情绪因素
强烈的情绪刺激,如恐惧、疼 痛、紧张等,可能诱发血管迷
THANKS
感谢观看
05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和 管理
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长时间站立、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过 度通气和屏气等行为。
物理疗法
如倾斜训练、下肢肌肉锻炼等,有助于改善血液 循环和自主神经功能。
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等,可帮助患者调整 心理状态,减少晕厥发作。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进展2024(全文)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进展2024(全文)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进展2024(全文)摘要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儿童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的类型,是一种功能性心血管疾病,很少威胁生命,但反复晕厥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部分患儿甚至出现躯体意外伤害,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根据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中的阳性反应类型VVS可进一步分为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以及混合型,其中以混合型和血管抑制型为主。

该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儿童VVS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晕厥在儿科急诊就诊量中占1%~2%,是儿童时期常见急症之一,国内报道在5~18岁儿童和青少年中有20%~30%至少经历过1次晕厥,反复晕厥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心理健康,也会降低其学习生活质量[1]。

儿童晕厥常见的病因有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NMS)、心源性晕厥、不明原因晕厥等,其中NMS最常见,占70%~80%[2]。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在NMS中最为常见。

VVS 是由于在一定诱因刺激下出现周围血管扩张,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发生一过性意识丧失和肌张力不能维持随即晕倒。

根据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中的阳性反应类型VVS可进一步分为3种类型:(1)血管抑制型(vasoinhibitory type,VI);(2)心脏抑制型(cardioinhibitory type,CI);(3)混合型(mixed type,M)[3,4]。

对VVS 及时诊断及精准的治疗尤其重要,现就国内外对VVS患儿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1 儿童VVS的诊断1.1 儿童晕厥的诊断流程根据《儿童晕厥诊断指南(2016年修订版)》[5],儿童晕厥的诊断流程如下:首先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其次行卧立位血压及心电图监测,行血常规、心肌酶谱、电解质、血糖等血化验检查,行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视频脑电图或头颅MRI等检查排除心源性、神经源性等原因导致的晕厥,最后经HUTT进一步诊断分型。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1.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有什么共同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为晕厥的最常见类型,每年美国发生晕厥的患者大约有100万,其中40%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Calkins等强调,虽然血管迷走性(也叫血管减压性)晕厥可临床诊断,但是在该人群中不必要的诊断试验的费用达到了16,000美元。

2.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病理生理是什么?虽然不能充分理解,但是如Foster在1888年提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机制被认为是由于复杂的心动过缓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以维持意识清楚。

今天,用于解释和触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模型是Bezold-Jarisch反射(命名于两位独立工作的生理学家,主要研究心室对容量的反应)。

3.什么是Bezold-Jarisch反射(贝-亚反射或贝-贾反射)?Bezold-Jarisch反射(BJR)是一种神经心源性反射,通过心脏机械感受器激活启动而发生作用。

BJR显示,心室容量减少激活位于心室下后壁的牵张感受器。

心室这种矛盾的伸缩通过神经交通发送冲动到中枢神经系统。

这种交通主要包括迷走神经活动度,导致副交感神经活性的显著增加,最终产生特定个体出现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三联症:血管舒张、心动过缓、意识消失。

当前关于这些机制的最流行理论来自于控制出血或内脏传入神经受到刺激的动物研究。

4.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其他机制有哪些?虽然Bezold-Jarisch反射是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主要机制,但是很多中枢神经系统递质也极可能发挥作用。

这些递质包括5-羟色胺、腺苷和阿片类物质(即麻醉中常给的药物)。

有趣的是,纳洛酮,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也有增强压力反射机制的作用,这表明,阿片类物质可抑制这些压力反射介导的迷走反射。

此外,在情绪紧张阶段(比如麻醉医生在静脉导管植入时静脉穿刺困难时导致),前脑和下丘脑也在BJR中发挥调节作用。

5.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因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特殊生理机制尚未明了,因此,很难鉴别可能存在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患者。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5、及时准确调整补液速度
1、给患者交待试验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
1、试验前必需停服心血管活性 4、心电血压监护仪、除颤仪、电极、电插板、输液泵、输液架
1、生理盐水250ml或500ml+异丙肾上腺素1mg 2、急救药品(阿托品、阿拉明)
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并卧床睡眠 2、如未晕厥可再将患者恢复至平卧10min后相继分别静滴异丙肾上腺素1、3、5ug/min各持续10min后重复上述过程,过程中如未有
病人准备: 2、急救药品(阿托品、阿拉明)
1、让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10min,每5min测量心率和血压,此后将检查床头上升60°~80°,再每5min记录一次心率和血压,如病 人出现恶心、头晕、出汗、面色苍白等晕厥前驱症状,改为每分钟记录一次直至出现阳性反应
3、如有出现突感无力、出汗、头晕眼花、胸闷心悸、面色苍白等晕厥前驱症状时立即平卧休息 3、掌握血管迷走性晕厥病人的健康教育
晕厥为阴性,出现为阳性
是青中年晕厥的最常见原因,占所有晕厥的40%~70%
一夜。 4、了解血管迷走性晕厥及直立倾斜试验的机制
晕厥时症状:面色苍白、出汗、短暂意识丧失、跌倒、血压急剧下降、心率由快减慢 血管迷走性晕厥病人的健康教育
2、试验当天清晨禁食 6、当病人出现阳性反应时要立即扶住患者放平检查床,如出现心率血压不恢复立即抢救
1、血管迷走性晕厥一般不用特殊治疗预后良好 患者发病时常处于坐位或立位
5、氧袋、氧管、输液管、输液延长管、注射器若干、绷带
3、试验当天予测血压脉搏 5、及时准确调整补液速度
1、生理盐水250ml或500ml+异丙肾上腺素1mg 1、掌握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4、予停留安全留置针 2、如未晕厥可再将患者恢复至平卧10min后相继分别静滴异丙肾上腺素1、3、5ug/min各持续10min后重复上述过程,过程中如未有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什么原因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什么原因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什么原因文章目录*一、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什么原因*二、血管迷走性晕厥如何预防*三、血管迷走性晕厥如何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什么原因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及心动过缓,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血管迷走性晕厥如何预防注意适当休息,掌握动静结合,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血管迷走性晕厥如何治疗药物治疗:1.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已经有很多年,可能机制是:降低左室机械感受器的敏感性;阻滞肾上腺素的作用(晕厥前机体出现特征性的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提高,儿茶酚胺释放可以矛盾性增加对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敏感性,激活心脏机械感受器)。

虽然β受体阻滞剂在非对照研究中认为是有效的,但在对照研究中,与安慰剂比没有明显差异。

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对年龄大于42岁的一小部分病人有效。

2.氟氢可的松。

氟氢可的松是人工合成的盐皮质激素,可以促使水钠储留,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外用血管a受体的敏感性。

在非对照研究中,氟氢可的松对减少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是有效的。

一项随机的对照研究证实,氟氢可的松与阿替洛尔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相似。

3.血管收缩药。

在美国,血管收缩药被允许用于治疗体位性低血压,也能用于治疗反复的血管迷走性晕厥。

甲氧胺福林是a1受体激动剂,能收缩血管。

Ward等随机双盲的交叉试验发现,接受甲氧胺福林(5mg/d,分3次服)治疗的患者,与安慰剂组比,晕劂发作频率减少,生活质量提高。

晕厥,这九大常见病因你知道吗

晕厥,这九大常见病因你知道吗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402020年 第30期晕厥,这九大常见病因你知道吗?刘 怡四川省南部县人民医院 四川南部 637300晕厥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是因为一过性全脑血液低灌注引发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具有一过性、自限性以及发生迅速等特点,晕厥发生后身体能够完全恢复症状。

晕厥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且机制还比较复杂,本文就常见的九大原因进行介绍。

一、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具有极高的发生率,是引发晕厥的常见原因,具体是因为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而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使得致心率减慢,以及外周血容量减少,进而导致心输出量也随之下降,一旦患者处于站立体位时,极易因为大脑血供不足,从而发生晕厥。

晕厥后可让患者平躺,或者抬高其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从而帮助患者恢复意识。

血管迷走性晕厥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分别是:(1)多发生于在年轻人群中见,患者通常没有心脏病史;(2)晕厥发生后患者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具体持续时间为30秒至2分钟,在此期间可会有短暂的肌阵挛出现。

(3)多是因为长时间的站立,或者或情绪过度紧张引发晕厥的发生;(4)这种类型的晕厥发生后患者会有心动过缓、恶心、脸色苍白等临床表现。

二、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包括两种,分别是心律失常性晕厥和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是导致晕厥发生的第二大原因,也是危险性最高、预后最差的晕厥类型。

1、心律失常性晕厥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源性晕厥发生的常见原因,心律失常会使得血流动力学出现障碍,使得心输出量和脑血流大幅度的减少,进而引发晕厥的发生,具体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就是窦房结发生了自主功能异常,或者窦房传导异常,因为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会引发长间歇进而可能会导致晕厥的出现。

(2)房室传导阻滞,和晕厥相关的是房室传导阻滞中的莫氏Ⅱ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在房室传导阻滞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心脏节律主要依赖的是低位起搏点,由于这些起搏点的起搏的时间相对比较晚,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及心动过缓,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疾病概述晕厥(syncope)是指突然发作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同时伴有肌张力的降低或消失,持续几秒种至几分钟自行恢复,其实质是脑血流量的暂时减少。

晕厥可由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引起,但临床根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还有许多病人不能找到原因,长久以来称之为"不明原因晕厥"。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S)是小儿时期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的病因,据不完全统计,约有80%晕厥属于此类。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非常普遍的,它常常会复发,尤其是当情绪受到相当压力,极度疲劳、疼痛、恐慌,或置身於人挤、闷热的房间里更容易发作。

由于除心脏外,全身其它部位的血管不受迷走神经支配,近年有些学者认为使用"神经心源性晕厥"可能更为恰当。

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晕厥。

编辑本段发病机理虽然Lewis提出血管迷走性晕厥这一诊断已近70年,但至今人们对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基本病理生理机制是患儿自主神经系统的代偿性反射受到抑制,而不能对长时间的直立体位保持心血管的代偿反应。

正常人直立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血液聚集在肢体较低的部位,头部和胸部的血液减少,静脉回流减少,使心室充盈及位于心室内的压力感受器失去负荷,向脑干中枢传入冲动减少,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通常表现为心率加快,轻微减低收缩压和增加舒张压。

而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儿对长时间的直立体位不能维持代偿性的心血管反应。

晕厥的保健名词解释

晕厥的保健名词解释

晕厥的保健名词解释晕厥,也被称为失去知觉、昏倒或晕眩,是指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大脑功能暂时中断而产生的短暂意识丧失。

晕厥虽然通常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但它可能是其他潜在健康问题的早期警示信号。

了解晕厥的保健名词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及预防这一现象的发生。

1.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血管迷走性晕厥也被称为神经介导性晕厥,是晕厥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这种类型的晕厥是由于血压骤降和心率减慢所引起的。

触发因素通常包括情绪激动、疼痛、长时间站立、穿紧身衣物等。

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保健,建议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适当的休息和饮食习惯。

2. 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直立性低血压是指在从坐位或躺位突然站立时,血压急剧下降导致晕厥发生。

这种类型的晕厥多发生在老年人、长时间卧床患者、血压药物使用者以及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中。

为了保健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建议缓慢起身、避免过度饮酒、保持水分摄入以及进行适当的体位锻炼。

3. 心脏性晕厥(Cardiac Syncope)心脏性晕厥是由于心脏疾病引起的意识丧失。

这种类型的晕厥可能是由于心脏节律异常、心脏阻塞或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的。

心脏性晕厥需要及时就医,并根据具体的病因进行治疗。

保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定期体检以及生活中避免高风险行为,如吸烟、过度饮酒等,都可以帮助预防心脏性晕厥的发生。

4. 痉挛性晕厥(Spasmodic Syncope)痉挛性晕厥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晕厥类型,它由于颈动脉窦过敏引起的。

颈动脉窦是位于颈部的一个血压感受器,当在特定位置刺激时,会导致血压突然下降从而引发晕厥。

对于痉挛性晕厥的保健,建议避免颈动脉窦刺激的动作,例如莫名其妙地按压颈部或佩戴颈部紧身饰品。

总结起来,晕厥是一种常见但可能隐藏着其他健康问题的症状。

了解晕厥的保健名词及其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

・主题综述・血管迷走性晕厥王立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 100044)Va sovaga l SyncopeWANG L i2qun(People’s Hospital of Peking U niversity, B eijing 100044, China)文章编号:100423934(2009)022******* 中图分类号:544.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临床中的最常见晕厥原因,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血管扩张及心率减慢,造成脑部低灌注缺氧而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

VVS发作前有情绪紧张、长时站立等诱因并伴有典型的前驱症状。

VVS是一种预后相对良好的疾病,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发作频繁、症状重者可考虑药物、起搏器或神经消融治疗。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机制;治疗Abstract: Vas ovagal syncope(VVS)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syncope.It refers t o syncope caused by vas odep ress or and cardi oinhi2 biti on,which were mediated by many kinds of vagal reflexes.Typ ical VVS ep is odes are p receded by warning p r odr omes with obvi ous induce2 ments.VVS is a benign disease,generally needn’t s pecial treat m ent but lifestyle instructi on.The patients with frequent ep is odes of VVS maybe need s pecial therapy,such as drugs or pace maker or selective vagal denervati on.Key words: vas ovagal syncope;mechanis m;therapy 晕厥(syncope)是指突然发作的自限性的短暂意识丧失,同时伴有肌张力丧失而不能维持自主体位。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

只有!阿替洛尔---1个月随访---病人受益。
河南省胸科医院
β-受体阻断剂:
阻断高水平儿茶酚胺---降低对心脏机械受体的刺激---消除异常的神经心脏反射。
三、 VVS的临床表现
河南省胸科医院
前驱期---先兆
疲劳、头晕、打哈欠、 恶心、冷汗、面色苍白、 全身无力。
河南省胸科医院
发作期
晕 厥----意识丧失,20—30s。 近似晕厥----苍白、出汗、 胸闷、过度换气、 听力减退、反应迟钝、 继之黑矇。 但无意识丧失。
河南省胸科医院
恢复期
心慌、胸闷、胸痛、气短, 头晕、头痛、肌肉震颤、恶心、 多汗、恐惧感、二便失禁等。
血管迷走性晕厥
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 王枫岭
一、 晕厥的一般概念
河南省胸科医院
晕厥?
各种原因导致的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和身 体失控,既而又自行恢复的一组临床表现。
—-----突然脑灌注不足
与猝死的不同----—“醒过来”
河南省胸科医院
晕厥四大特点

自发的意识丧失 快速性
有先兆
自限性、完全恢复,无神经定位体征。 (与猝死的差别)
河南省胸科医院
相对适应证 : (1)晕厥时伴有搐搦症状的鉴别诊断。 (2)老年人不可解释的反复摔倒-慎重。 (3)晕厥者具有外周神经疾患。 (4)VVS治疗评定。
河南省胸科医院
HUT禁忌症
晕厥伴下列疾病 (1)主动脉瓣狭窄/左室流出道狭窄。 (2)重度二尖瓣狭窄。 (3)冠状动脉近端严重狭窄者。 (4)严重脑血管疾病。
晕厥通常不会产生逆行性遗忘, 定向力和正确行为常迅速恢复。
河南省胸科医院
拔管反射

介入手术后拔除股动脉处鞘管 局部血管加压止血 血管迷走反射--近似晕厥者多 ---保证充足的血容量

血管迷走性晕厥详解

血管迷走性晕厥详解

鉴别 诊断 (jiànbié)
7、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引起晕厥者多为椎基底动脉 TIA,伴有神经系统的其他一些病症,如眩晕,运动 失调和感觉异常等。原因包括脑动脉硬化、炎性疾 患〔例如,巨细胞动脉炎,系统性红班性狼疮〕、 主动脉弓综合症、颅外动脉夹层、心脏疾患导致的 栓塞〔如,风湿性心脏病和左房粘液瘤〕、镰刀细 胞病、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以及颈椎异常或颈 椎关节强直等。大部份病人在晕厥发作时伴有眩晕、 无力、呕吐、视觉障碍等病症。某些安眠镇静剂、 抗抑郁剂对血管运动中枢的直接抑制也可引起晕厥。 晕厥后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者可能为脑血管意 外(yìwài)。从患者的病史、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 果可排除。
辅助检查: 直立倾斜(qīngxié)试验阳性。胸部 X线、超声心动图、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 图检测结果根本正常血管超声检测无异常。
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诊断 依据分析 (zhěnduàn)
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心电图、24小时动态 心电图检测结果根本正常血管超声检测无异常。
血管迷走性晕厥与状态性、颈动脉窦性、神经 痛性、恐高性以及心理障碍性晕厥等均属神经 介导的晕厥,后者泛指由反射机制诱发的晕厥 伴有过度的血管扩张和/或心动过缓。如近年 来多数人认为,神经介导的晕厥皆有共同的病 理生理根底,所不同者在于触发因素〔如,情 绪波动,血容量减少和体位改变等〕、传入和 传出的神经反射弧,以及中枢神经 (zhōngshūshénjīng)系统的处理过程。
第十页பைடு நூலகம்共四十二页。
辅助(fǔzhù)检查分析
按标准化操作直立倾斜试验〔TTT〕中,患者 出现血压下降和〔或〕心率减漫伴晕厥或近似 晕厥者,判断TTT结果为阳性。晕厥是指试验 中突然发生(fāshēng)的短暂意识丧失伴不能 维持自主体位。晕厥之前可伴有或不伴有近似 晕厥的先兆病症。恢复平卧位,意识可在几秒 后自行恢复,5min内应完全恢复正常。近似 晕厥,指试验中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胸闷、 过度换气、继之黑蒙、听力减退、反响迟钝、 但无意识丧失、恢复平卧位后病症立即消失。 如不恢复平卧位,可能很快发生(fāshēng)意 识丧失。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健康教育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健康教育
视频发布:通过医院官网、 社交媒体、视频平台等渠
道发布
个体化教育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采用多种形式,如口头讲解、书面材料、视频演示等 教育内容应包括疾病知识、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 教育过程中,注重与患者的互动和反馈,提高教育效果
06
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患者认知水平的评价
保持充足的睡 眠,避免过度 劳累
保持适当的运 动,增强体质
保持良好的心 态,避免过度 紧张和焦虑
饮食指导
保持均衡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 全谷类、低脂肪 蛋白质等食物
避免高盐、高糖、 高脂肪的食物, 如腌制食品、甜 食、油炸食品等
适量饮水,保持 体内水分平衡
避免饮酒,酒精 可能加重血管迷 走性晕厥的症状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血 管迷走性晕厥的症状、原因 和治疗方法
视频教学:通过视频教学演 示如何进行血管迷走性晕厥
的急救和பைடு நூலகம்理
互动问答:通过互动问答了 解患者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
认识和困惑,并提供解答
视频教育
视频形式:动画、真人演 示、专家讲解等
视频内容:包括疾病知识、 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
视频长度:根据内容需要, 控制在5-10分钟
急救措施: 平躺、抬 高双腿、 保持呼吸 道通畅等
紧急呼叫: 拨打120 或911, 寻求专业 医疗救助
避免危险: 避免独自 活动,避 免驾驶等 危险行为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 心电图、 血压等检 查,了解 身体状况
健康生活 方式:保 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如合理饮 食、适量 运动等
05
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口头教育
面对面交流:与 患者进行面对面 的交流,解答患 者的疑问和困惑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
Gower氏综合征
血管迷走性晕厥即一般常见的晕厥,是由于周围阻力突然而急骤降低,不仅小动脉张力降低,静脉紧张度也下降,周围血管扩张而不伴随心脏搏血量的增加,因此脑血流量减少,从而产生晕厥。

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头昏,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继而晕厥,意识三丧失,血压急骤下降,脉搏常缓慢。

当患者取乎卧位或跌倒后,一般经过数分钟后症状即可自然消失。

本病多发生在女性,情绪紧张焦虑,月经来潮,疼痛、见到出血等刺激后。

一般无特殊治疗,必要时可给予阿托品。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小儿为什么会晕厥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皮层高度抑制而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

常见于年长儿。

小儿发作前先感到全身不适、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出汗,尔后眩晕、肢体发软,突然意识丧失。

晕厥的常见类型是:1. 反射性晕厥。

最为常见,约占各型晕厥的90%。

又可分为单纯性晕厥的体位性低血压。

单纯性晕厥往往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紧张、恐惧、闷热、站立时间过长;或是因各种穿刺、注射、拔牙等引起的。

体位性低血压则发生在由卧位或蹲位突然起立时,或站立时间过长时。

某些药物如冬眠灵、左旋多巴等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2. 心源性晕厥。

如严重的心律不齐、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3. 脑性晕厥。

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无脉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铅中毒性脑病等。

4. 延髓性晕厥。

脑干的血管病变、肿瘤、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高位脊髓灰白质炎等;某些药物如安定剂、镇静剂对血管运动中枢有直接抑制作用。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晕厥是儿童的常见病症,女孩比男孩发病率高,发病的高峰年龄为15 ―19 岁之间。

晕厥病因复杂,可由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VS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许多原因引起。

除此以外,仍有部分患儿其晕厥的原因始终不明。

VVS 是儿童晕厥中最常见的病因, 约占所有晕厥患儿的80% 。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Bezold―Jarish 反射有关。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诊断是临床上颇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主要依赖于( 1 )发病年龄多为年长儿(一般在 5 岁以上);( 2 )晕厥发作前可有某些精神刺激,疼痛刺激或持久站立等诱因;(3 )晕厥发作前部分病人可伴有先兆,如头晕,恶心,多汗等;( 4 )晕厥发作时间短暂,意识丧失,肌张力丧失;( 5 )直立倾斜实验(Head-upright Tilt Test, HUT )阳性;( 6 )除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张,男性,32岁,在外地一家外企上班,因突发晕厥摔倒后导致头部外伤来天坛医院就诊。

患者自7岁始就无明显原因发生过晕厥,自述意识丧失后约2-3分钟可自行恢复,症状2-3年发作一次。

多次就诊,曾行脑电图、头颅CT、核磁以及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一直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

未接受特殊治疗。

此次患者无诱因再次走路时突然出现晕厥发作,意识丧失后摔倒,旁人述头部直接撞击马路面后至头部出血,患者约2分钟后意识恢复,无大小便失禁、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等症状。

送至我院神经外科后行头颅CT检查显示:颅骨骨折,颅内出血。

在神经科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入心内科。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未见异常。

行倾斜试验检查,诱发晕厥前症状,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倾斜试验检查结果阳性。

仍考虑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出院后保持定期来我院晕厥门诊随访。

血管迷走性晕厥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女孩多于男孩,通常表现为立位或坐位起立时突然发生晕厥,起病前可有短暂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等先兆症状,严重者可有10-20秒的先兆。

如能警觉此先兆而及时躺下,可缓解或消失。

初时心跳常加快,血压尚可维持,以后心跳减慢,血压渐下降,收缩压较舒张压下降明显,故脉压差缩小,当收缩压下降至80mmHg时,可出现意识丧失数秒或数分钟,少数病人可伴有尿失
禁,醒后可有乏力、头昏等不适,严重者醒后可有遗忘、精神恍惚、头痛等症状,持续1-2天症状消失。

发作时查体可见血压下降、心跳缓慢、瞳孔扩大等体征。

发作间期常无阳性体征。

可被误诊为癫痫。

高温、通风不良、劳累及各种慢性疾病可诱发本病。

什么原因引起血管迷走性晕厥?
正常人在直立倾斜位时,由于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充盈不足,有效搏出量减少,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的抑制性冲动减弱,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引起心率加快,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此种自主神经代偿性反射受到抑制,不能维持正常的心率和血压,加上直立倾斜位时心室容量减少,交感神经张力增加,特别是在伴有异丙肾上腺素的正性肌力作用时,使充盈不足的心室收缩明显增强,此时,刺激左心室后壁的感受器,激活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冲动传入中枢,引起缩血管中枢抑制,而舒血管中枢兴奋,导致心动过缓和/或血压降低,使脑血流量减少,引起晕厥。

如何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
长期以来,明确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一直是间接、费时而且昂贵的,并且常常没有明确的结果。

直立倾斜试验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检查方法,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其阳性反应为试验中患者由卧位改立位倾斜后发生晕厥伴血压明显下降或心率下降。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有人认为抑制性反射引起的心动过缓是由于迷走神经介导的,
而阻力血管扩张和容量血管收缩引起的低血压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的结果。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预后如何?
大多数应用倾斜试验诊断的晕厥研究显示,随访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死亡率几乎为0%。

这些患者心脏大都正常,无猝死报道。

佛明翰研究显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其中包括直立性低血压和药物引起的晕厥),平均随访17年,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危险性未见增加。

但类似本例患者由晕厥引起的摔伤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应当引起医生和患者的共同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治疗措施预防晕厥的发生。

血管迷走性晕厥如何防治?
治疗的目标是要减少严重晕厥事件发生的频率及减少外伤。

一、宣教和改善生活方式血管迷走性晕厥常由某些因素触发,有些可能只在特定情况下发作。

因此,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工作,尽量避免这些触发因素,尽量停用可以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

一旦发生晕厥前驱症状时,患者要立刻平躺,既可避免外伤也能防止晕厥的发生。

有研究报道反复出现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在前驱症状时,进行手臂和腿部的屈伸运动,有助于防止晕厥发生,这可能与骨骼肌泵作用增加静脉血液回流有关。

增加液体和钠盐的摄入,也可能有助于预防晕厥发生。

有研究发现,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每天至少摄入2L液体和120mmol的钠(约7g盐)可以升高血压,增加血容量,减少晕厥发生的频率。

也有部分临床医生,建议站立训练,类似于“脱
敏”疗法。

让患者每天靠墙站立10~30min,逐渐适应这种体位性容量变化的影响。

二、药物治疗
1.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已经有很多年,可能机制是:降低左室机械感受器的敏感性;阻滞肾上腺素的作用(晕厥前机体出现特征性的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提高,儿茶酚胺释放可以矛盾性增加对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敏感性,激活心脏机械感受器)。

研究证实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对年龄大于42岁的部分病人有效。

2.氟氢可的松氟氢可的松是人工合成的盐皮质激素,可以促使水钠储留,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外用血管a受体的敏感性。

在非对照研究中,氟氢可的松对减少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是有效的。

3.血管收缩药在美国,血管收缩药被允许用于治疗体位性低血压,也能用于治疗反复的血管迷走性晕厥。

甲氧胺福林是a1受体激动剂,能收缩血管,使患者晕厥发作频率减少,生活质量提高。

4.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因为5-羟色胺能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活性,因此,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帕罗西汀可能会减少晕厥的反复发作。

三、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在直立倾斜试验中观察到,大约有1/3的病人在晕厥时有窦性心动过缓或停搏,因此,对于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植入永久性起搏器,防止晕厥发生。

应用频率应答性双腔起搏器比较理想,但由于目前缺乏临床随机试验和充分的证据证实,
因此起搏器不作为首选治疗。

但是有以下这些情况的患者可以考虑安装:没有或者很少有前驱症状;其他治疗无效;晕厥时有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或停搏。

对于这些患者,心脏起搏器可能延长从前驱症状到意识丧失之间的时间,从而让患者能采取措施(例如:平躺)来防止晕厥发生。

四、导管消融治疗左心房迷走神经节丛消融可能成为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是反射性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和迷走神经活性增强共同作用的结果,据研究左心房壁中存在着一些富含迷走神经丛的区域,主要包括左上肺静脉根部与左心房及左心耳交界区、右上肺静脉前部、左下肺静脉底部,在这些区域行高频率刺激可出现心脏迷走神经活性升高表现(如短暂的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等),对这些区域进行消融,可有效阻断神经反射的传出通路,从而阻止心脏抑制及血管抑制反应的发生,防止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作。

左心房迷走神经节丛消融手术方式类似房颤导管射频消融,而房颤射频消融技术已于临床应用多年,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手术并发症低,左心房迷走神经节丛消融给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可能给频繁发作、症状严重的血管迷走性晕厥、经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五、其他治疗还有一些药物如:东莨菪碱、丙吡胺、依那普利、茶碱、麻黄素等也认为有效,但还需进一步证实。

对于那些容易受情绪刺激诱发的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可能有效。

(北京天坛医院心内科陈步星林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