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详解课件
诱因
情绪激动
情绪激动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 ,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但 同时也可能引起自主神经功能障
碍,导致血压下降和晕厥。
长时间站立
长时间站立会使下肢静脉淤血,回 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压 下降,诱发晕厥。
疼痛刺激
疼痛刺激可引起人体应激反应,导 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血压下降。
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血管迷走性晕厥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大约占所有晕厥病 例的30%左右。
发病率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比男 性更常见。此外,一些特定的人群,如青少年和老年人,以 及身体虚弱或长期卧床的人,更容易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
02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因及诱 因
病因
症状
患者在发病前通常会出现持续的强烈恐惧、焦虑、疼痛等情绪或躯体刺激,随 后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最终导致晕厥。
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
病因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自主神经调节障碍、血容量不足、疼痛 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理生理机制
当受到强烈的情绪或躯体刺激时,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血管收缩和 心动过速,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血管舒张和心动过缓。这种交感和副 交感神经的失衡导致血压下降和脑灌注不足,引发晕厥。
发现新的药物治疗靶点, 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 提供新的可能。
预防措施研究
研究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 发生的措施,如生活方式 调整、药物干预等。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深入探索病因
进一步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因,为预防和治 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作,共 同推进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不容小视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不容小视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不容小视什么是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晕厥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一过性晕倒,发作时间通常很短,持续几秒至几分钟自行恢复。
晕厥可以由许多疾病引起,如神经介导性因素(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情境性晕厥、颈动脉窦性晕厥)、体位性因素、心源性因素等,一般心源性因素引起的晕厥猝死风险比较大,而神经介导性或体位性因素所引起的死亡风险则较低。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血管迷走性晕厥(又称神经心源性晕厥、血管抑制性晕厥)是晕厥中最常见的病因,据不完全统计,约有80%晕厥属于此类。
虽然该病本身并不致命,但突发晕厥带来的危害却不容小觑。
很多患者因此发生严重外伤,留下了永久伤害甚至失去生命。
自主神?调节功能不稳定易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晕厥的发生机制是短暂性脑缺血。
脑组织占人体体重的2%,正常健康个体,每百克脑组织血流量大约为50~60毫升/分,占静息状态下心排出量的12%~15%。
脑血流灌注与系统血压密切相关,任何原因导致脑血流突然中断6~8秒或收缩压突然降至60毫米汞柱以下,脑组织毛细血管内氧浓度降低20%以上,不能维持醒觉状态,即可发生晕厥。
人体心脏血管系统由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系统两大神经系统支配,都属于自主神经。
交感神经能让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迷走神经则恰恰相反。
如果这两大系统功能失衡,若迷走神经兴奋异常增强,会导致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就会脑供血不足,脑部神经产生一过性缺血,造成突发晕厥。
自主神经不受人的意志支配。
其调节水平存在年龄差异。
儿童时期自主神经系统发育处于不断成熟的过程,此时最易受生活方式、心理因素、体位改变、环境等因素影响,引起平衡失调。
因此,血管迷走性晕厥在儿童时期常见。
青少年(尤其是女孩)内分泌功能不够协调,容易产生对自主神经的抑制性变化,使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加,交感传出冲动减弱,使心脏的神经支配由交感优势很快转化为副交感(迷走神经)占优势,起到了功能性去交感作用,使外周血管舒张,血压进一步降低,心率减慢,脑血流减少,导致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突然站立或
长时间站立后,出现头晕、眩晕、恶心、出汗、面色苍白等症状,
甚至发生晕厥。
对于这种疾病,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首先,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性的治
疗策略。
这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乙酰心苷、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激动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心脏的功能,提高心脏的收缩力
和心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此外,对于一些伴随症状如焦虑、
抑郁等,也可以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比如,在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避免长时间站立,尤其是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
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也对改善血管迷走性晕厥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从而减轻症状。
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
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饮食方面,应该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酒精,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良
好的饮食习惯。
总的来说,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性
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通
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自身的健康,积极
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康复。
血管迷走性晕厥
鉴别诊断和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
血管迷走性晕厥需与其他可能导致晕厥的疾病相鉴别,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脑血管疾病等。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排除这些潜在疾病。
注意事项
在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时,应注意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个体差异因素。 同时,对于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应避免过度检查和不必要的治疗,以 免增加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该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晕厥原因,占所有晕厥事件的约60%-80%,且女性比男性更 易受影响。
发病率和危害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率较高, 尤其在年轻女性中更为常见。
该病虽然不会导致严重的器质性 病变,但反复发作会给患者的生 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扰,
如跌倒、受伤等。
此外,由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 作不可预测,患者常常会出现焦 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
发作频率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作频率因人 而异,有的患者可能数周或数月 发作一次,而有的患者可能数年 才发作一次。
持续时间
每次晕厥发作的持续时间通常较 短,几秒钟至几分钟不等,但患 者在发作后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 能完全恢复。
影响因素和触发因素
01
02
03
04
情绪因素
强烈的情绪刺激,如恐惧、疼 痛、紧张等,可能诱发血管迷
THANKS
感谢观看
05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和 管理
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长时间站立、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过 度通气和屏气等行为。
物理疗法
如倾斜训练、下肢肌肉锻炼等,有助于改善血液 循环和自主神经功能。
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等,可帮助患者调整 心理状态,减少晕厥发作。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受到刺激或情绪激动时,会出现血压突然下降,导致头晕、眩晕甚至昏厥的症状。
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管理等方面,以达到控制症状、预防复发的目的。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收缩剂、心血管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
血管收缩剂可以有效提高血压,缓解晕厥症状;心血管药物则可以调节心脏功能,提高心脏的代偿能力;而抗病毒药物则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减轻症状。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频率,避免药物过量或滥用。
其次,非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重要手段。
包括针灸、按摩、气功、瑜伽等中医养生方式,都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减少晕厥发作的次数。
此外,一些物理疗法如理疗、按摩、针灸等也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
最后,生活方式管理也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重要环节。
患者需要注意饮食,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改变体位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心脏的代偿能力,减少晕厥的发作。
综上所述,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需要综合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等多方面的手段。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且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才能达到控制症状、预防复发的目的。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生活。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什么原因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什么原因文章目录*一、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什么原因*二、血管迷走性晕厥如何预防*三、血管迷走性晕厥如何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什么原因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及心动过缓,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血管迷走性晕厥如何预防注意适当休息,掌握动静结合,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血管迷走性晕厥如何治疗药物治疗:1.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已经有很多年,可能机制是:降低左室机械感受器的敏感性;阻滞肾上腺素的作用(晕厥前机体出现特征性的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提高,儿茶酚胺释放可以矛盾性增加对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敏感性,激活心脏机械感受器)。
虽然β受体阻滞剂在非对照研究中认为是有效的,但在对照研究中,与安慰剂比没有明显差异。
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对年龄大于42岁的一小部分病人有效。
2.氟氢可的松。
氟氢可的松是人工合成的盐皮质激素,可以促使水钠储留,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外用血管a受体的敏感性。
在非对照研究中,氟氢可的松对减少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是有效的。
一项随机的对照研究证实,氟氢可的松与阿替洛尔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相似。
3.血管收缩药。
在美国,血管收缩药被允许用于治疗体位性低血压,也能用于治疗反复的血管迷走性晕厥。
甲氧胺福林是a1受体激动剂,能收缩血管。
Ward等随机双盲的交叉试验发现,接受甲氧胺福林(5mg/d,分3次服)治疗的患者,与安慰剂组比,晕劂发作频率减少,生活质量提高。
2023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3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进展(全文)晕厥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突然的暂时性意识丧失,彻底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可以诊断出许多晕厥原因,但对于某些原因不明的晕厥和无显著评估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更广泛的测试。
而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1syncope,VVS)是不明原因性晕厥中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因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相关机制复杂多样,近年来相关研究较多,且诊断治疗仍不十分明确,所以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1 .发病机制1.1 贝-亚反射Jarisch等发现,当左心室的机械感受器激活,触发反射进而导致晕厥。
具体机制为当人体站立时,由于重力的关系静脉回心血量减少,使得血压下降,压力感受器刺激交感神经,作用受体对心脏和血管从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而VSS患者由于回心血量的减少引起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导致心室过度过快的收缩,会兴奋心室后下壁的机械感受器,反馈调节使得交感神经活性减退,迷走神经活性增强,对心脏产生负性作用,使得血压下降,从而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出现头晕、面色苍白等晕厥先兆症状,当血压、心率下降至极点则发生晕厥。
这就是所谓的贝-亚反射,此机制也是最常用来解释WS触发的机制模式。
1.2 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颈动脉窦作用为调节血压和心律。
当人处于直立状态时,静脉回心血量的减少,导致血压的下降,压力感受器感受到此变化时,使心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增多,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增强、心输出量增多,动脉血压回升。
当压力敏感性降低则导致VVS的发生。
Iacovie11o招募了97例患有无法解释的反复性晕厥受试者,让他们仰卧位休息IOmin接受直立倾斜实验,并在20min后用硝酸甘油,连续记录心率和收缩压,有21例患者在使用硝酸甘油前晕倒,37例患者接受直立倾斜实验时并未晕倒,在使用硝酸甘油后才出现晕倒。
这37例患者发生晕厥前的压力反射敏感性值和压力反射有效性指数显著低于无晕厥患者在测试结束时观察到的压力反射敏感性值和压力反射有效性指数,而仅仅接受直立倾斜实验的患者在发生晕厥前的这两个值与其他组在相应倾斜期间观察到的值无明显差异。
血管迷走性晕厥(2)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
01
心电图:显示心动过缓或心律失 常
03
血常规:可能显示贫血或血小板 减少
05
脑部影像学检查:可能显示脑部 缺血性病变
02
血压:血压降低,可能伴有低血 压
04
生化检查:可能显示电解质紊乱, 如低钾血症
06
血管迷走性晕厥相关基因检测: 可能显示相关基因突变
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
01
4
5
日常生活指导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04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 当进行有氧运动。
02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 脱水。
05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焦虑和抑郁。
03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 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06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监测血 压、心率等指标。
心理调适与支持
03
触发因素:情绪激动、疼痛、站立过久等
02
发病机制: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 制,导致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04
发病过程: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导致脑 部供血不足,引起晕厥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反复发作的晕厥,持续时间短,通常在几分钟内恢复,伴有面色苍 白、出汗等症状。
鉴别诊断:需要与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低血糖晕厥等疾病进行鉴别。
检查方法:心电图、脑电图、血压监测等。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生活方式调整 (如避免长时间站立、避免过度劳累等)。
疾病进展及预后
01
02
03
04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型)是一种 常见的晕厥类型, 主要由于血管舒 张和血压下降引 起。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突然晕厥的症状,
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那么,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首先,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
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异丙嗪、丙戊酸钠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减少晕厥的发作。
同时,非药物治疗方面,患者应该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改变体位,有助于减少晕厥的发作。
其次,对于晕厥发作时的急救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患者出现晕厥症状时,
应该立即让患者平卧,抬高双腿,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受伤。
同时,可以给患者服用一些盐水或含糖的饮料,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
如果患者长时间不能醒来,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患者到医院进行治疗。
最后,对于一些严重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例如,对于一些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有助于控制患者的心率,减少晕厥的发作。
对于一些合并心脏瓣膜疾病或者心肌病的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减少晕厥的发作。
总之,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
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手术治疗。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也应该加强自我保健意识,避免诱发晕厥的因素,有助于减少晕厥的发作。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减少他们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血管迷走性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低血糖、急性缺血等晕厥疾病发病机制、疾病特点及诊断标准
血管迷走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心律失常性晕厥、情境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脑源性晕厥、颈动脉过敏综合征、低血糖、急性缺血等晕厥疾病发病机制、疾病特点及诊断标准晕厥是指一过性全脑血液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特点为发生迅速、一过性、自限性并能够完全恢复。
晕厥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临床上导致晕厥的病因很多,机制较为复杂,下面对其常见的病因进行介绍。
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晕厥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而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导致心率减慢和外周血容量下降,心输出量下降,当患者处于直立位时,大脑缺乏足够血供,导致患者意识丧失。
晕厥后身体平卧或下肢相对抬高,可使回心血量增加,意识恢复。
直立倾斜试验可以诱发晕厥发作,有助于此类患者的诊断。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常见特点:①在年轻人群中多见,一般无心脏病史;②常由长时间站立或情绪紧张诱发;③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面色苍白、出汗等;④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持续约30-120秒,在此期间可出现短暂的肌阵挛。
心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性晕厥和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为晕厥原因的第二位,是危险性最高、预后较差的一类晕厥。
心律失常性晕厥心律失常是心源性晕厥的最常见原因。
心律失常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输出量和脑血流明显下降。
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心率、心律失常的类型、左心室功能、体位和血管代偿能力。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为窦房结自主功能异常或窦房传导异常。
这种情况下,晕厥是由于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导致长间歇所致。
该病初期可出现疲劳、心悸、肌肉疼痛、轻微性格改变,进一步发展可使语言含糊、判断错误、头晕目眩,甚至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严重时可发生心脏停跳危及生命。
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中的莫氏Ⅱ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与晕厥相关。
这种情况下,心脏节律依赖低位起搏点起搏或逸搏。
这些起搏点开始起搏的时间较晚,因此容易发生晕厥。
另外,这些低位起搏点的频率相对较慢(25-40次/min),心动过缓使复极延长,容易引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成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研究进展
成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研究进展成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研究进展引言:成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adult vasovagal syncope,AVVS)是一种以血管迷走神经活性亢进为基础引起的晕厥症状。
该疾病发病率较高,严重程度不一,给患者带来了诸多身心困扰。
本文将对成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病因探讨1. 迷走神经功能异常迷走神经是影响心脏和血管系统的主要神经,其异常活性常导致血管扩张和心率降低,进而引起晕厥症状。
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功能异常在AVVS患者中普遍存在,且可能与遗传因素、精神因素、代谢紊乱等相关。
2. 血管张力调节障碍研究表明,AVVS患者的血管张力调节功能异常,血管容量失去正常的调节能力,易出现血管扩张以及血压下降等症状。
研究还发现,某些血管舒张因子的异常释放与AVVS发病密切相关。
二、病理生理研究1. 心电图监测有研究发现,AVVS患者在晕厥前、期间和后均可出现心电图改变。
晕厥前可观察到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心律不齐等迷走神经调节异常表现。
晕厥期间可出现心电图异常,如窦性停搏、心室颤动等。
晕厥后心电图多恢复正常。
2. 体征监测血压、心率和脑电图的监测有助于了解AVVS患者的生理特征及其与晕厥发作的关系。
研究发现,在晕厥前期,AVVS患者常常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和迷走神经抑制,导致血管扩张和心率变慢。
晕厥期间,交感神经及血压、心率的改变与晕厥的发作密切相关。
三、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AVVS患者晕厥前常先出现迷走神经活动增强的自主神经症状,如头晕、乏力、出汗、恶心等。
随后出现晕厥症状,如眩晕、视力模糊、耳鸣等。
据此可进行初步诊断。
2. 诱发试验诱发试验是证实AVVS诊断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试验方法有直立倾斜试验、Valsalva呼吸试验以及药物诱发试验等。
通过观察试验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心率、脑电图等指标变化,可以明确诊断。
四、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指应用药物来控制血管扩张和心率降低的过程,如托吡酯、地尔硫卓等。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治疗方法血管收缩药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另一种方法。
它们可以通过收缩血管来提高血压和血流量,从而减少晕厥发生的可能性。
常用的血管收缩药包括米多君、依普利酮等。
然而,使用血管收缩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可能引起心悸、头痛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心脏起搏器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心脏起搏器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刺激心脏来维持正常的心率和心律,从而减少晕厥的发生。
但是,使用心脏起搏器也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因素,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决定。
总之,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宣教和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等。
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并且坚持治疗,避免晕厥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可用于治疗反复的血管迷走性晕厥。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小型电子设备,能够通过电极刺激心脏,使其保持正常的心律和心率。
一项研究发现,患有反复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在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后,晕厥的发作频率显著降低。
体位训练体位训练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改变身体的姿势,训练患者逐渐适应从床上或椅子上站立的过程,从而减少晕厥的发作。
研究表明,体位训练对于治疗体位性低血压和血管迷走性晕厥都有一定的疗效。
改变饮食惯一些研究表明,改变饮食惯也可以对反复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增加盐的摄入量可以帮助提高血压,从而减少晕厥的发作。
此外,适量饮用咖啡因含量较高的饮料也可以帮助提高血压,减少晕厥的发作。
综上所述,治疗反复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药物治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体位训练和改变饮食惯等。
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健康教育
道发布
个体化教育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采用多种形式,如口头讲解、书面材料、视频演示等 教育内容应包括疾病知识、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 教育过程中,注重与患者的互动和反馈,提高教育效果
06
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患者认知水平的评价
保持充足的睡 眠,避免过度 劳累
保持适当的运 动,增强体质
保持良好的心 态,避免过度 紧张和焦虑
饮食指导
保持均衡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 全谷类、低脂肪 蛋白质等食物
避免高盐、高糖、 高脂肪的食物, 如腌制食品、甜 食、油炸食品等
适量饮水,保持 体内水分平衡
避免饮酒,酒精 可能加重血管迷 走性晕厥的症状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血 管迷走性晕厥的症状、原因 和治疗方法
视频教学:通过视频教学演 示如何进行血管迷走性晕厥
的急救和பைடு நூலகம்理
互动问答:通过互动问答了 解患者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
认识和困惑,并提供解答
视频教育
视频形式:动画、真人演 示、专家讲解等
视频内容:包括疾病知识、 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
视频长度:根据内容需要, 控制在5-10分钟
急救措施: 平躺、抬 高双腿、 保持呼吸 道通畅等
紧急呼叫: 拨打120 或911, 寻求专业 医疗救助
避免危险: 避免独自 活动,避 免驾驶等 危险行为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 心电图、 血压等检 查,了解 身体状况
健康生活 方式:保 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如合理饮 食、适量 运动等
05
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口头教育
面对面交流:与 患者进行面对面 的交流,解答患 者的疑问和困惑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
Gower氏综合征
血管迷走性晕厥即一般常见的晕厥,是由于周围阻力突然而急骤降低,不仅小动脉张力降低,静脉紧张度也下降,周围血管扩张而不伴随心脏搏血量的增加,因此脑血流量减少,从而产生晕厥。
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头昏,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继而晕厥,意识三丧失,血压急骤下降,脉搏常缓慢。
当患者取乎卧位或跌倒后,一般经过数分钟后症状即可自然消失。
本病多发生在女性,情绪紧张焦虑,月经来潮,疼痛、见到出血等刺激后。
一般无特殊治疗,必要时可给予阿托品。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常见的突发性意识丧失疾病,通常由于血压骤降和心率减慢导致。
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方法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途径。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首要选择。
首先,患者在发作前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避免过度劳累等。
此外,对于一些已知的诱发因素,如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保持站立姿势、饮酒过度等,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以减少发作的可能性。
除了非药物治疗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收缩剂、心率调节剂和血容量扩充剂等。
血管收缩剂可以通过收缩血管,提高血压,从而减少晕厥的发作。
心率调节剂可以通过调节心率,减少心率减慢的情况,减少晕厥的发作。
血容量扩充剂可以通过扩充血容量,提高血压,减少晕厥的发作。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控制用药剂量,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除了药物治疗外,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例如,心脏起搏器和脑起搏器等植入式装置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作。
此外,一些非药物疗法,如体位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患者减少晕厥的发作。
总的来说,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方法有多种选择,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一些新的治疗手段。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加强预防措施,以减少晕厥的发作。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能够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急危症诊疗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急危症诊疗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一、相关诊断
(1)血管抑制型主要临床表现是,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致使晕厥发生。
(2)心脏抑制式型心率突然减慢,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
(3)混合型发作时突然晕厥,血压下降,心率变慢。
二、初步处理
通常可使用β受体阻滞药,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及减轻心脏机械感受器受刺激的程度,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另外,对于本病患者,尤其是心脏抑制型晕厥患者,可考虑起搏器治疗。
由于心脏抑制型具有心率在短期内急剧下降的特点,选用具有频率下降感应特点的起搏器,对预防晕厥效果最好。
三、转诊标准
①诊断不明。
②患者晕厥、心率变慢、血压下降。
③无起搏心脏的器械和条件。
④反复发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VS
一、晕厥
► 晕厥:指突然发生的脑供血减少或停止而
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常伴有肌体张力丧 失而不能维持一定体位,通常能自行恢复。 ► 近乎晕厥:指一过性黑朦,机体张力丧失 或降低,但不伴意识丧失。
► 晕厥是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约占内科
急诊病人的1.2 ~ 3%。 ► 大部分晕厥病人的预后良好,但在少数病 人可能是猝死的先兆。
VS的药物治疗(四)
►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
► ► ► ►
机制:抑制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重吸收 突触后5羟色胺受体下调 突触间隙内5-羟色胺浓度增高 机体对5-羟色胺的敏感性下降 氟西汀(Praozac):有效率53% 舍曲林(Zoloft):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有效率50-53% 药物耐受性好,中度有效 付作用:焦虑、失眠、头痛、躁狂、厌食、体重下降、 嗜睡、疲劳及震颤
VS的药物治疗(三)
► 丙吡胺(Disopyramide):
►
► ► ►
作用机制:抗胆碱能作用 负性变力作用 直接的外周血管收缩作用 对ß-受体阻滞剂无效的患者有一定效果,特别是那些 伴有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者 通常不作为一线药物 付作用: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尿潴留、使心衰者 心功能恶化、致尖端扭转性室速
VS的诊断(二)
根据病史、症状:
病史、症状 伴咽喉疼痛或面部疼痛的 考虑的诊断 神经痛引起的神经介导晕厥
转头或压迫颈动脉窦时发生的 突然站起时发生的 服用引起QT延长、心动过缓药物者 伴复视、头晕、言语含糊的
发作后有意识模糊、意识丧失时间 >5分钟者 频繁发作伴有躯体症状但无心脏疾病者 伴有器质性心脏疾病者
► 抗胆碱能药物:
机制:降低迷走张力 ► 东莨菪碱效果不明 ► 普鲁本辛有治疗VS效果,但研究样本小、非随机,因 而是否有效无明确结论 ► 付作用:口干、嗜睡、定向能力减弱、尿潴留等
►
► 其他药物
茶碱:阻断腺苷,效果不明,耐受性差 ► 可乐定: 2-受体激动剂,无明确证据证实其效果 ► ACEI: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仅有一项研 究显示enalapril治疗有效
正常心血管神经反射
平卧改为直立 腹部和下肢积血300-800ml 回心血量减少 中心静脉压、每搏输出量及动脉血压下降 激活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及心、肺) 冲动传入至脑干 交感神经张力升高
心率增快10-15次∕分 舒张压升高5-10mmHg 收缩压无改变或轻度下降
► 多种因素触发
:
情绪紧张、悲伤、饥饿、疲劳、 长时间站立、静脉穿刺、热、 输血、术后 ……
►
起搏治疗:药物治疗失败者
HUTT表现为明显的心脏抑制型
小结
► 晕厥临床常见,VVS比例最大。 ► HUT是诊断VVS的最有效有用的方
法,其他客观检查起排除作用。 ► 治疗以宣教、训练为主,药物为辅, 必要是起搏器应用。
心血管神经反射失 调
VVS的发病机理 ----- 贝—雅反射(Bezold—Jarisch
(VVS)平卧改为直立时 过多的静脉血淤积于下肢 使回心血量较正常人明显减少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心室强烈收缩,造成空排效应 激活心室后下区的机械感受器 使分布该区的C类无髓鞘神经纤维(C-纤维)兴奋 传递冲动至脑干
推荐的治疗方案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详细了解病史(诱因、症状、药物、其他疾病史) 有明确诱因且发作不频繁的患者:教育、增加盐摄入 有应用药物者:去除能使血压降低或容量减少的药物 (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 反复发作者:
一线治疗:增加盐摄入(3g/d),无禁忌征者首选ß-受体阻滞剂 二线治疗:氟氢可的松(0.1mg/d增加到0.1mg/bid) 三线治疗: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四线治疗:甲氧胺福林(2.5mg tid逐渐增加到10mg tid)
► 血管抑制型 ► 混合型
VS的诊断(一)
► 根据病史、症状、体检及心电图检查初步分析
晕厥原因 根据病史、症状:
病史、症状 在突然出现的疼痛、恐惧或见到鲜 血以后发生的 考虑的诊断 VS
长时间站立后发生
无心脏疾病的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 发生的
VS
VS
排尿、咳嗽、吞咽等过程中或完成 后立即发生的
处境性晕厥 (situational syncope)
<65 years n=607
3% 43% 13% 17% 24%
65 years n=684
10%
23% 18%
19%
30%
心源性
血管迷走性
中枢神经系统
未明原因的
其他
► 引起临床晕厥的最常见原因为VVS
二、 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vaga Syncope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 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以及心率减慢, 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低灌注而缺氧,表现为 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 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VS的药物治疗(五)
► -受体激动剂:
机制:增加外周血管阻力 减少静脉容量 ► 甲氧胺福林(Midodrine)用于治疗顽固性VS ► 苯福林、伪麻黄素用于治疗儿童晕厥 ► 利他林治疗VS亦有报道 ► 付作用:高血压、心悸、头痛、尿潴留、多尿、失眠 感觉异常、头皮瘙痒、焦虑等
►
VS的药物治疗(六)
器质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脏结构病变)4(1-8) 心律失常 原因不明 14(4-38) 34(13-41)
上表为1980s的5个临床研究的结果,随着tilt test的推广,发现原因不明者中 的50-66%为VS。 摘自New Engl J Med.2001;343:1856-1862
对心脏科医生的重要性
VS的治疗
► 教育患者避免引起晕厥的因素,如离开拥
挤、过热的环境及避免长时间站立等。 ► 停用或不用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 ► 站立训练,类似于“脱敏”疗法。 ► 药物治疗:反复发生晕厥 晕厥造成外伤 从事高危职业者
VS的药物治疗(一)
► ß-受体阻滞剂:
作用机制:减少心脏机械受体的冲动 阻断循环内高儿茶酚胺的效应 有效率:57-94% 付作用:疲劳、抑郁、心动过缓、冠脉痉挛
颈动脉窦性晕厥 体位性低血压 药物引起的晕厥 TIA
癫痫 精神疾病 心源性晕厥
VS的诊断(三)
► 根据病史和体检可明确45%晕厥的病因 ► EKG、Holter、心超可帮助诊断伴有心脏疾
病的晕厥 ► 头颅CT、MRI、MRA、颈动脉彩超 ► 倾斜试验(tilt table test,TTT;headupright tilt test,HUTT)用于VS诊断
►
VS的药物治疗(七)
► 钠和液体:
► 对于每天钠摄入量<170mmol者有明显效果 ► 相对方便、安全 ► 可用于初次发生VS的患者 ► 无充分证据表明该治疗确实有效
VS的起搏治疗
► 起搏治疗不能消除症状,只能减轻发作的
严重程度,因而只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 下才考虑应用。 ► 适应征:心脏抑制型;POTS
reflex)
“矛盾性”的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减低 迷走神经活性增强
其他因素
1 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 2 血容量减少 3 神经体液因素 :5-羟色胺↑ 一氧化氮↑、 内皮素↑、β -内啡肽↑、 血管加压素、前列环素、 腺苷、类鸦片及抗利尿激素等 4 心理应激(诱因) 5 呼吸机制
VS的分型
► 心脏抑制型
晕厥的原因
原因 神经介导的晕厥 血管迷走性(VS) 处境性(排尿性、咳嗽、运动、疼痛等) 颈动脉窦性 精神疾病(焦虑、抑郁、酗酒等) 18(8-37) 5(1-8) 1(0-4) 2(1-7) 平均发病率(%)
体位性低血压
药物 神经系统疾病(颠痫、TIA等) 心源性
8(4-10)
3(1-7) 10(3-32)
或房室传导阻滞
VS的药物治疗(二)
► 氟氢可的松(Fludrocortisone)
作用机制:1. 增加肾脏对钠的重吸收,从而增 加血容量 2. 增加血管压力感受器对去甲肾 上腺素的敏感性 3. 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 主要用于儿童,有效率47.6-65% 付作用:水肿、抑郁、可能引起高血压, 低钾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