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舒缩障碍 其中主要是血管迷走性晕厥及直立性低血压所致的晕厥

合集下载

血管迷走性晕厥详解课件

血管迷走性晕厥详解课件
厥。
诱因
情绪激动
情绪激动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 ,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但 同时也可能引起自主神经功能障
碍,导致血压下降和晕厥。
长时间站立
长时间站立会使下肢静脉淤血,回 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压 下降,诱发晕厥。
疼痛刺激
疼痛刺激可引起人体应激反应,导 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血压下降。
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血管迷走性晕厥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大约占所有晕厥病 例的30%左右。
发病率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比男 性更常见。此外,一些特定的人群,如青少年和老年人,以 及身体虚弱或长期卧床的人,更容易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
02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因及诱 因
病因
症状
患者在发病前通常会出现持续的强烈恐惧、焦虑、疼痛等情绪或躯体刺激,随 后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最终导致晕厥。
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
病因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自主神经调节障碍、血容量不足、疼痛 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理生理机制
当受到强烈的情绪或躯体刺激时,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血管收缩和 心动过速,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血管舒张和心动过缓。这种交感和副 交感神经的失衡导致血压下降和脑灌注不足,引发晕厥。
发现新的药物治疗靶点, 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 提供新的可能。
预防措施研究
研究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 发生的措施,如生活方式 调整、药物干预等。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深入探索病因
进一步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因,为预防和治 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作,共 同推进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

晕厥的临床鉴别诊断

晕厥的临床鉴别诊断

晕厥的临床鉴别诊断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

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很少有后遗症。

晕厥的病因及分类:1.反射性晕厥:多由于血管舒缩障碍导致。

1.1 血管迷走性晕厥(单纯性晕厥):发病机制:由于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血管床扩张及心动过缓,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病例特点:发作常常有明显的诱因(如疼痛,情绪紧张,恐惧,轻微出血,各种穿刺及小手术等)。

起病前可有短暂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等先兆症状,持续数分钟继而突然意识丧失,常伴有血压下降,脉搏微弱,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可自然苏醒,无后遗症。

鉴别要点:询问发病是否有诱因,以及发作前是否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1.2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病例特点:表现为在体位骤变,主要由卧位或蹲位突然站起时发生的晕厥。

鉴别要点:注意晕厥发作是否与体位改变有关。

1.3颈动脉窦综合征发病机制:由于颈动脉窦附近病变,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致脑供血不足。

病例特点:刺激颈动脉窦可出现心脏抑制或单纯的血压降低等引起晕厥。

可表现为发作性晕厥或伴有抽搐。

常见的诱因有用手压迫颈动脉窦、突然转头、衣领过紧等。

1.4排尿性晕厥病例特点:多见于青年男性,在排尿中或排尿结束时发作,持续1-2min,自行苏醒,无后遗症。

1.5咳嗽性晕厥病例特点:见于患慢性肺部疾病者,剧烈咳嗽后发生。

1.6吞咽性晕厥发病机制:由吞咽动作引起的晕厥。

在吞咽时食团依次通过口腔、咽和食管3个部位。

支配这些部位的神经有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进展2024(全文)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进展2024(全文)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进展2024(全文)摘要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儿童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的类型,是一种功能性心血管疾病,很少威胁生命,但反复晕厥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部分患儿甚至出现躯体意外伤害,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根据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中的阳性反应类型VVS可进一步分为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以及混合型,其中以混合型和血管抑制型为主。

该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儿童VVS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晕厥在儿科急诊就诊量中占1%~2%,是儿童时期常见急症之一,国内报道在5~18岁儿童和青少年中有20%~30%至少经历过1次晕厥,反复晕厥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心理健康,也会降低其学习生活质量[1]。

儿童晕厥常见的病因有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NMS)、心源性晕厥、不明原因晕厥等,其中NMS最常见,占70%~80%[2]。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在NMS中最为常见。

VVS 是由于在一定诱因刺激下出现周围血管扩张,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发生一过性意识丧失和肌张力不能维持随即晕倒。

根据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中的阳性反应类型VVS可进一步分为3种类型:(1)血管抑制型(vasoinhibitory type,VI);(2)心脏抑制型(cardioinhibitory type,CI);(3)混合型(mixed type,M)[3,4]。

对VVS 及时诊断及精准的治疗尤其重要,现就国内外对VVS患儿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1 儿童VVS的诊断1.1 儿童晕厥的诊断流程根据《儿童晕厥诊断指南(2016年修订版)》[5],儿童晕厥的诊断流程如下:首先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其次行卧立位血压及心电图监测,行血常规、心肌酶谱、电解质、血糖等血化验检查,行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视频脑电图或头颅MRI等检查排除心源性、神经源性等原因导致的晕厥,最后经HUTT进一步诊断分型。

晕厥的鉴别诊断

晕厥的鉴别诊断

晕厥( 昏厥 )一.几个概念眩晕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时所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晕厥是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障碍,是由于大脑一时性广泛供血不足所致.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二. 眩晕1. 旋转性眩晕或真性眩晕:病人感到周围景物向一定反向转动或自身的天旋地转;2. 眩晕:病人只有头昏、头重脚轻感而无旋转感统称眩晕。

眩晕常伴以客观的平衡障碍,如姿势不稳或躯体向一侧倾跌.眩晕与晕厥的主要区别是眩晕通常无意识障碍,但极为剧烈的眩晕发作偶有瞬感间意识丧失.三. 昏迷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多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 ( 意识、感觉和运动 )受损所引起.意识障碍可有不同程度的表现:1.嗜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作出各种反应,但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2.意识模糊: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3. 昏睡: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被唤醒,虽在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4.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5.昏迷在程度上分为轻度昏迷、中度昏迷和深度昏迷三个阶段:①.轻度昏迷:也称浅昏迷,病人无自主运动,对声、光等刺激无反应,强烈的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呻吟和下肢的防御反应.浅反射( 吞咽、角膜等 )存在. ②.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于剧烈刺激或可出现防御反应,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③.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昏迷与晕厥的鉴别要点是昏迷意识丧失时间较长,不易迅速逆转.四. 晕厥晕厥的病因大致分为四类:①血管舒缩障碍:主要是血管抑制性晕厥以及直立性低血压所致的晕厥②心脏病③血管疾病④血液成分异常此四类晕厥中以血管抑制性晕厥最为常见,而心律失常所致的晕厥最为严重.❤血管舒缩障碍性晕厥血管舒缩障碍所致的晕厥有:(一) 血管抑制性晕厥(二) 直立性低血压(三) 颈动脉窦综合征(四) 排尿性晕厥(五)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六) 舌咽神经痛所致的晕厥(七) 咳嗽晕厥Ⅰ、血管抑制性晕厥又称单纯性晕厥.诊断要点:晕厥发作多有明显诱因,晕厥前有短暂的前驱症状;晕厥最常发生于直立位或坐位;晕厥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而微弱,面色苍白持续至晕厥后期;恢复较快,无明显后遗症; 多发生于体弱的年轻女性;发生血管抑制性晕厥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各种刺激 ( 疼痛、情绪紧张、恐惧、轻微出血等,在天气闷热、空气污浊、疲劳、空腹、失眠及妊娠等情况更易发生 ) 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身体血管床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脑血流量减少所致Ⅱ、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所致的晕厥发生于病人采取直立位或持久站立时.1.生理性障碍长期站立的年轻人,孕妇及长期卧床的人骤然起立时.原因是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低,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引起心输出量减少,收缩压下降,导致脑一时性供血不足所至.2,药物作用及交感神经截除术后氯丙嗪、胍乙啶、左旋多巴等药物或交感神经截除术后均可发生晕厥.可能是站立时血液循环的反射性调节发生障碍;干扰了在直立位置时维持正常血压与心输出量的交感性反应.3.某些全身性疾病多发性神经炎、高位脊髓损害、脊髓麻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脑动脉硬化、急性传染病恢复期、慢性营养不良、血噗啉病等.4.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男多于女.晕厥仅发生于直立体位而无其他诱因,前驱症状不明显,只有血压改变而心率变化不大,同时有阳痿、无汗症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性疾病.Ⅲ、颈动脉窦综合征由各种压迫颈动脉窦的动作如颈部突然转动,衣领过紧等均可诱发晕厥或伴有抽搐发作.正常情况下,颈动脉窦兴奋时,通过舌咽神经第一支至延髓循环中枢,使迷走神经兴奋,发生心率减慢 ( 5 次/分以下 )和血压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 10 mmHg 以下 );或兴奋从延髓扩散至大脑使血管收缩,借此调节躯体的血液循环. 颈动脉窦过敏时可引起晕厥发作.颈动脉窦过敏的原因常见是局部动脉硬化,其他如动脉炎、颈动脉窦周围的病变如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肿瘤、疤痕颈动脉窦综合征分三型:1.迷走型心率减慢 > 6 次/分,可用阿托品防止发作2.减压型收缩压或舒张压下降 > 10 mmHg。

晕厥,这九大常见病因你知道吗

晕厥,这九大常见病因你知道吗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402020年 第30期晕厥,这九大常见病因你知道吗?刘 怡四川省南部县人民医院 四川南部 637300晕厥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是因为一过性全脑血液低灌注引发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具有一过性、自限性以及发生迅速等特点,晕厥发生后身体能够完全恢复症状。

晕厥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且机制还比较复杂,本文就常见的九大原因进行介绍。

一、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具有极高的发生率,是引发晕厥的常见原因,具体是因为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而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使得致心率减慢,以及外周血容量减少,进而导致心输出量也随之下降,一旦患者处于站立体位时,极易因为大脑血供不足,从而发生晕厥。

晕厥后可让患者平躺,或者抬高其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从而帮助患者恢复意识。

血管迷走性晕厥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分别是:(1)多发生于在年轻人群中见,患者通常没有心脏病史;(2)晕厥发生后患者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具体持续时间为30秒至2分钟,在此期间可会有短暂的肌阵挛出现。

(3)多是因为长时间的站立,或者或情绪过度紧张引发晕厥的发生;(4)这种类型的晕厥发生后患者会有心动过缓、恶心、脸色苍白等临床表现。

二、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包括两种,分别是心律失常性晕厥和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是导致晕厥发生的第二大原因,也是危险性最高、预后最差的晕厥类型。

1、心律失常性晕厥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源性晕厥发生的常见原因,心律失常会使得血流动力学出现障碍,使得心输出量和脑血流大幅度的减少,进而引发晕厥的发生,具体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就是窦房结发生了自主功能异常,或者窦房传导异常,因为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会引发长间歇进而可能会导致晕厥的出现。

(2)房室传导阻滞,和晕厥相关的是房室传导阻滞中的莫氏Ⅱ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在房室传导阻滞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心脏节律主要依赖的是低位起搏点,由于这些起搏点的起搏的时间相对比较晚,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晕厥。

晕厥的保健名词解释

晕厥的保健名词解释

晕厥的保健名词解释晕厥,也被称为失去知觉、昏倒或晕眩,是指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大脑功能暂时中断而产生的短暂意识丧失。

晕厥虽然通常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但它可能是其他潜在健康问题的早期警示信号。

了解晕厥的保健名词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及预防这一现象的发生。

1.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血管迷走性晕厥也被称为神经介导性晕厥,是晕厥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这种类型的晕厥是由于血压骤降和心率减慢所引起的。

触发因素通常包括情绪激动、疼痛、长时间站立、穿紧身衣物等。

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保健,建议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适当的休息和饮食习惯。

2. 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直立性低血压是指在从坐位或躺位突然站立时,血压急剧下降导致晕厥发生。

这种类型的晕厥多发生在老年人、长时间卧床患者、血压药物使用者以及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中。

为了保健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建议缓慢起身、避免过度饮酒、保持水分摄入以及进行适当的体位锻炼。

3. 心脏性晕厥(Cardiac Syncope)心脏性晕厥是由于心脏疾病引起的意识丧失。

这种类型的晕厥可能是由于心脏节律异常、心脏阻塞或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的。

心脏性晕厥需要及时就医,并根据具体的病因进行治疗。

保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定期体检以及生活中避免高风险行为,如吸烟、过度饮酒等,都可以帮助预防心脏性晕厥的发生。

4. 痉挛性晕厥(Spasmodic Syncope)痉挛性晕厥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晕厥类型,它由于颈动脉窦过敏引起的。

颈动脉窦是位于颈部的一个血压感受器,当在特定位置刺激时,会导致血压突然下降从而引发晕厥。

对于痉挛性晕厥的保健,建议避免颈动脉窦刺激的动作,例如莫名其妙地按压颈部或佩戴颈部紧身饰品。

总结起来,晕厥是一种常见但可能隐藏着其他健康问题的症状。

了解晕厥的保健名词及其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血管迷走性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低血糖、急性缺血等晕厥疾病发病机制、疾病特点及诊断标准

血管迷走性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低血糖、急性缺血等晕厥疾病发病机制、疾病特点及诊断标准

血管迷走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心律失常性晕厥、情境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脑源性晕厥、颈动脉过敏综合征、低血糖、急性缺血等晕厥疾病发病机制、疾病特点及诊断标准晕厥是指一过性全脑血液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特点为发生迅速、一过性、自限性并能够完全恢复。

晕厥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临床上导致晕厥的病因很多,机制较为复杂,下面对其常见的病因进行介绍。

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晕厥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而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导致心率减慢和外周血容量下降,心输出量下降,当患者处于直立位时,大脑缺乏足够血供,导致患者意识丧失。

晕厥后身体平卧或下肢相对抬高,可使回心血量增加,意识恢复。

直立倾斜试验可以诱发晕厥发作,有助于此类患者的诊断。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常见特点:①在年轻人群中多见,一般无心脏病史;②常由长时间站立或情绪紧张诱发;③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面色苍白、出汗等;④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持续约30-120秒,在此期间可出现短暂的肌阵挛。

心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性晕厥和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为晕厥原因的第二位,是危险性最高、预后较差的一类晕厥。

心律失常性晕厥心律失常是心源性晕厥的最常见原因。

心律失常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输出量和脑血流明显下降。

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心率、心律失常的类型、左心室功能、体位和血管代偿能力。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为窦房结自主功能异常或窦房传导异常。

这种情况下,晕厥是由于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导致长间歇所致。

该病初期可出现疲劳、心悸、肌肉疼痛、轻微性格改变,进一步发展可使语言含糊、判断错误、头晕目眩,甚至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严重时可发生心脏停跳危及生命。

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中的莫氏Ⅱ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与晕厥相关。

这种情况下,心脏节律依赖低位起搏点起搏或逸搏。

这些起搏点开始起搏的时间较晚,因此容易发生晕厥。

另外,这些低位起搏点的频率相对较慢(25-40次/min),心动过缓使复极延长,容易引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迷走性晕厥是什么?

迷走性晕厥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迷走性晕厥是什么?
导语: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新的疾病也出现了。

听见疾病我们的第一反应通常就是害怕,因为疾病给我们人类带来的是死亡,是痛苦,是灾难,它是我们
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新的疾病也出现了。

听见疾病我们的第一反应通常就是害怕,因为疾病给我们人类带来的是死亡,是痛苦,是灾难,它是我们生活中的灰色,是我们不愿碰触的颜色。

今天小编我要说的是迷走性晕厥,它是什么呢?不要着急,小编现在就要说一说了,请往下看。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及心动过缓,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非常普遍的,它常常会复发,尤其是当情绪受到相当压力,极度疲劳、疼痛、恐慌,或置身於人挤、闷热的房间里更容易发作。

由于除心脏外,全身其它部位的血管不受迷走神经支配,近年有些学者认为使用"神经心源性晕厥"可能更为恰当。

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晕厥。

其基本病理生理机制是患儿自主神经系统的代偿性反射受到抑制,而不能对长时间的直立体位保持心血管的代偿反应。

正常人直立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血液聚集在肢体较低的部位,头部和胸部的血液减少,静脉回流减少,使心室充盈及位于心室内的压力感受器失去负荷,向脑干中枢传入冲动减少,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和副交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内科常见急症之晕厥

内科常见急症之晕厥

1.反射性晕厥(血管舒缩障碍性晕厥);血管迷走中枢功能障碍,导致副交感过度兴奋,促使全身血管扩张、心率变慢、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脑灌注不足等。

进一步分类包括下列疾病:(1)单纯性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多见于年轻体弱的女性。

诱因常为恐惧、情绪紧张、疼痛等,持续时间短,一般为数秒至数分钟。

表现为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出汗,意识恢复后可有短暂的乏力、头晕等,无明显后遗症状。

(2)颈动脉窦性晕厥:常见中年以上患者,基础疾病为颈动脉硬化、动脉炎、颈动脉窦周围病变等,在各种压迫颈动脉窦的动作(如颈部突然转动,衣领过紧等)诱发下,出现心率减慢和(或)血压下降,继而出现晕厥。

(3)直立性低血压晕厥(体位性低血压):体位由蹲位、卧位改变为直立位时,血压迅速下降而导致脑血流不足,出现晕厥。

在发作间期测量卧位与直立后血压,若直立后2分钟内收缩压下降30mmHg(1mmHg=0.133kPa)(mmHg=血压),舒张压下降20mmHg以上,对本病的诊断有意义。

(4)排尿性晕厥:多见于青年男性,在夜间起床排尿时发生晕厥,可以反复发作。

(5)咳嗽性晕厥:多见于有慢性气管炎的男性。

剧烈咳嗽时胸腔压力增高,静脉回流受阻,心脏排血量明显减少而致晕厥。

2.心源性晕厥;由于各种心脏的原发病变,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原发性心肌病、心绞痛等,导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脑供血不足,可以出现晕厥。

心跳停止5~10秒多引起头晕和黑朦,心跳停止15秒以上可发生晕厥和抽搐。

患者可有既往心脏病史,发病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

心源性晕厥危险性较大,多需要紧急抢救。

3.脑源性晕厥;有时头颈部大血管病变或其它脑疾病,可以导致晕厥发生。

(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病因为一侧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或高度狭窄,患侧上肢活动时,所需血液由同侧椎动脉反向血流提供,最终导致脑干小脑区的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呕吐甚至晕厥等症状。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和管理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和管理

心电与循环2020年第39卷第1期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VS )由自主神经反射异常引起的心动过缓和(或)周围血管舒张反应所导致[1],以体循环低血压、脑灌注减低而出现意识丧失为特征,多呈自限性,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普通人群中约有35%~40%可能会经历VVS 发作[2]。

经典的VVS 可分为血管抑制型(以直立位血管收缩反应降低导致低血压为主)、心脏抑制型(以心动过缓或心脏收缩能力减弱为主)和混合型(两种机制并存)[3]。

尽管VVS 是一类自限性的疾病,且预后相对较好,但其易复发(复发率25%~35%)[4]、难预测的特性仍可对患者造成损伤,甚至危及生命[5]。

因此,如何对VVS 进行诊断及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VVS 的诊断VVS 具有以下特点:(1)多有明显诱因,如直立位或坐位30s 以上、情绪刺激、疼痛、医疗操作或晕血;(2)典型症状为出汗、皮肤发热、恶心、脸色苍白;(3)发作与低血压和(或)心动过缓有关;(4)意识恢复后常伴疲劳感[6-7]。

诊断主要依靠初始评估和进一步检查,前者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目击者观察,后者主要包括直立倾斜试验和长程心电监测。

1.1病史和体格检查完整、可靠的病史采集有助于确定诊断、发现诱因、评估预后。

询问病史时应重点关注发作情境、有无诱发因素、有无前驱症状、持续时间及发作后的临床表现[4]。

旁观者对晕厥事件及生命体征的观察、晕厥发作时录制的视频对诊断病情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合并症、用药史,有无晕厥或猝死家族史。

血压降低和(或)心动过缓是VVS 的关键体征。

体格检查应包括DOI :10.12124/j.issn.2095-3933.2020.1.2019-3915作者单位: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通信作者:翟正芹,E-mail :zhengqin712@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和管理翟正芹荫专题述评[摘要]血管迷走性晕厥(VVS )属于神经介导性晕厥,是最常见、最难以管理的晕厥类型。

晕厥(faint or syncope)

晕厥(faint or syncope)

⑵左室流出道梗阻:
多数发病于30—40岁,心电图可有异常 的Q波和预激综合征等改变,超声心动图有 确诊价值。 3、心肌疾病: 可在重症心肌炎,心肌缺血及梗死时发生。 重症心肌梗死早期发生晕厥并不少见,晕厥 多发生于心前区疼痛的高峰及缺血阶段,伴 脉搏减慢或消失,意识丧失持续时间稍长, 也可反复发作。心电图检查可诊断急性心肌 梗死或伴随心律失常。
5、咳嗽性晕厥
有一阵剧咳所引起的瞬时意识丧失,多 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喉炎、百日咳等。
心源性晕厥


1、急性心脏排血受阻
⑴严重主动脉பைடு நூலகம்窄:
多出现在劳累或用力之后,晕厥前常有头晕、
头疼、无力、心悸、约半数病例伴发心绞痛及短暂
呼吸困难。晕厥时间一般较长,晕厥后可有明显无
力、呼吸短促及心绞痛。主动脉瓣区有明显的收缩 期喷射性杂音。X线及心电图均可发现左心室肥厚。

3、脑血管阻力增高:
当脑血管有狭窄或痉挛时,脑血管阻力增高,脑血管
正常调节作用丧失,在血压有轻微降低时即可引起脑血供 不足。

4、血液成分异常及脑本身器质性病变或功能紊乱 也可引起晕厥。
血管舒缩障碍性晕厥:








1、单纯性晕厥(又称血管迷走性或血管减压性) 多见,发作前多有诱因如:疼痛、高温、神经紧张、 恐惧、情绪激动、通风不良、空气污浊、疲劳、持续 站立、饥饿以及疾病的后期。 晕厥前期历时较短(约15—30秒)的前驱症状,前 驱症状多为头晕、恶心、苍白、出汗。 晕厥发作期历时约2-3分钟,表现为意识丧失,面 色苍白,四肢软弱无力,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而微弱, 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应注意有无尿失禁,肢体 抽搐、咬破舌头。 晕厥后期症状,可有短暂性的无力或头疼等,一般恢 复较快,无明显后遗症。

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指南

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指南

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指南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syncope,简称VVS)是诸多晕厥中既特殊又常见的一种类型,过去是在排除其它类型晕厥的基础上诊断的,故诊断步骤复杂、费时。

倾斜试验是诊断VVS的一项特殊性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

为了规范化地开展此项检查,综合有关倾斜试验的原理、方法、适应证和评价,特拟定出本项建议。

一、基本原理晕厥是临床的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有多种类型。

由于既往对其机制和诊断不明确,关于晕厥的分类和名词较为混乱。

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晕厥患者中,VVS是常见的一种晕厥类型。

VVS、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和排尿晕厥都属于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和神经介导性晕厥综合征(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 syndrome)。

以往使用的含义不清的神经心源性晕厥(neurocardiogeni syncope)或心源性神经晕厥(cardioneurogenic syncope)二词,目前建议不再使用。

VVS为发作性,平时很少症状,但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刺激似较敏感。

发作时表现为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窦性静止、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黑曚、冷汗、面色苍白、听力减退和肌无力,难以维持自主体位,而出现接近晕厥或意识完全丧失。

一般来说预后良好,患者多能自行缓解,但也可因长时间心搏停止及血压降低,导致心脏猝死而需要心肺复苏。

正常人当体位由平卧转成头高倾斜立位,受重力的影响约有300~800毫升血液积留于腹部及下肢,静脉回流减少,心室充盈血容量快速下降,从而减少了与脑干迷走背核直接相连系的心室后下壁心脏机械受体(或C纤维)的激活,反射性地增加了交感输出,结果心跳加快,周围血管阻力增高。

所以,体位直立的正常反应是心率增快,舒张血压升高,收缩血压轻度升高。

VVS患者在直立体位,初起也是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充盈下降,但是引起心室强烈收缩,造成空排效应,激活心室后下壁C纤维,传递冲动到脑干迷走中枢,拟似血压升高的交感冲动,激发了迷走神经活性加强,反馈性地抑制交感神经,在二者平衡中迷走张力占优势。

急救简答题总结

急救简答题总结
休克的治疗原则:
1、去除原因、诱因
2、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3、纠正微循环障碍
4、增进心脏功能
5、恢复细胞正常代谢
脑的局灶性损伤
1.出血及压迫
2.梗死
3.肿瘤
4.脑脓肿
心悸的病因
一、心脏收缩力增强
二、心律失常
三、心脏神经症
晕厥的病因大致分为四类:
一、血管舒缩障态的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6.诊断不明,忌用强镇静剂、镇痛剂。
7.掌握资料要全面,思路广,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急腹症的病因可分为6大类:
1、功能性紊乱
2、炎症
3、梗阻
4、穿孔
5、出血
6、血运障碍
腹外疾病引起的急性腹痛
胸部疾病:肺炎、心梗、心包炎等。
神经元性疾病:神经根炎、带状泡疹。
(二) 偏头痛
(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晕厥的现场急救处理
(1)平卧体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3)纠正心律失常和低血压。
(4)心源性晕厥应予复苏。
(5)低血容量时补充血容量。
(6)重度贫血时应予输注全血或红细胞。
(7)药源性晕厥应予停药并予拮抗剂。
(8)心理治疗。
(9)针灸。
化验:血型、配血、Hct、HCG
治疗:2—3L Ringer iv, 无效则输血。同型血vs O型血。
一般不用血管活性药、激素、NaHCO3、或持续晶体,必要时手术治疗。
E: 保温
创伤发生机制:
钝性伤:询问是否使用安全带,方向盘变形,撞击方向,车损情况,是否抛出。
简答题:

《诊断学》 第二十四节 晕厥

《诊断学》 第二十四节  晕厥

第二十四节晕厥晕厥(syncope)亦称昏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

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很少有后遗症。

【病因】晕厥病因大致分四类。

1.血管舒缩障碍见于单纯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颈动脉窦综合征、排尿性晕厥、咳嗽性晕厥及疼痛性晕厥等。

2.心源性晕厥见于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排血受阻及心肌缺血性疾病等,如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某些类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等,最严重的为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

3.脑源性晕厥见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偏头痛、无脉症、慢性铅中毒性脑病等。

4.血液成分异常见于低血糖、通气过度综合征、重症贫血及高原晕厥等。

【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1.血管舒缩障碍(1)单纯性晕厥(血管抑制性晕厥):多见于年轻体弱女性,发作常有明显诱因(如疼痛、情绪紧张、恐惧、轻微出血、各种穿刺及小手术等),在天气闷热、空气污浊、疲劳、空腹、失眠及妊娠等情况下更易发生。

晕厥前期有头晕、眩晕、恶心、上腹不适、面色苍白、肢体发软、坐立不安和焦虑等,持续数分钟继而突然意识丧失,常伴有血压下降、脉搏微弱,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可自然苏醒,无后遗症。

发生机制是由于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床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脑供血不足所致。

(2)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在体位骤变,主要由卧位或蹲位突然站起时发生晕厥。

可见于:①某些长期站立于固定位置及长期卧床者;②服用某些药物,如氯丙嗪、胍乙啶、亚硝酸盐类等或交感神经切除术后病人;③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神经根炎、脑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恢复期、慢性营养不良等。

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下肢静脉张力低,血液蓄积于下肢(体位性)、周围血管扩张淤血(服用亚硝酸盐药物)或血循环反射调节障碍等因素,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脑供血不足所致。

招收军队飞行学员中41例晕厥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

招收军队飞行学员中41例晕厥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

招收军队飞行学员中41例晕厥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了解招收军队飞行学员体检中出现晕厥的病因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搞好招飞工作和预防晕厥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对1999~2010年5个省市招收军队飞行学员体检中出现晕厥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晕厥以血管迷走性晕厥为主,发生最多是在抽血时出现晕血、晕针。

结论:血管迷走性晕厥为招飞体检中发生晕厥的主要病因,在招飞体检过程中应注意预防。

【关键词】晕厥;招飞体检;军队飞行学员【中图分类号】r 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486- 01我们对1999~2010年招收军队飞行学员体检中发生晕厥的病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所有对象均为地方应届高中毕业学生,均为男性;年龄17~19岁,平均18岁。

地区分布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五省。

1.2 方法本组病例发生晕厥后均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应的辅助检查,明确晕厥诊断,并参照钱惠、郑伟如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等[1~2]对晕厥患者进行病因归类。

2 结果41例晕厥患者中血管功能障碍性晕厥36例(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34例、体位性低血压致晕厥2例),捏鼻鼓气致晕厥2例,低血糖致晕厥2例,癔病性晕厥1例。

晕厥类型以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性为主,占本组患者的87.8%,尤以血管迷走性晕厥多见,占本组患者的82.9%。

3 讨论晕厥是由于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患者因肌张力消失不能维持正常姿势而倒地,一般能够很快完全恢复正常[3],少有后遗症。

病因多种多样,临床上相当常见。

根据病因可分为血管功能障碍性晕厥,心源性晕厥,神经源性晕厥,代谢性疾病导致的晕厥,精神性疾病导致的晕厥。

以血管功能障碍性晕厥最常见,约占各型晕厥总数的90%,平均分布于各年龄组[4],也是本组晕厥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由于招收军队飞行学员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严格,晕厥或晕厥病史则鉴定为不合格,因此对学校推荐预选对象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有一定要求,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和检查发现,本组未发现心源性晕厥和脑源性晕厥等危险因素。

直立型低血压的名词解释

直立型低血压的名词解释

直立型低血压的名词解释直立型低血压,也称为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指的是当一个人从平卧或坐位状态突然站立时,出现血压下降的一种病症。

正常情况下,当我们从坐位或平躺的姿势转为站立姿势时,心脏会迅速调整血管张力和心跳速度,以维持血压的稳定,确保血液正常地供应到全身各个器官。

然而,直立型低血压患者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异常的血压反应,导致血压血流供给不足。

直立型低血压的症状包括头晕、眩晕、视力模糊、乏力、心悸和易于晕倒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常常发生在发作性的情况下,特别是长时间站立或从躺着的姿势突然起立时。

这个疾病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直立型低血压的发病机制有多个,其中最常见的是血管神经调节功能失调和血容量不足。

血管神经调节功能失调是指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在控制血管收缩和扩张中的平衡失调,导致血压不稳定。

这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的疾病、药物的副作用或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

血容量不足是指体液过少而无法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这可能是由于脱水、出血或内分泌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血容量不足还可能与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例如利尿剂等。

要确诊直立型低血压,通常需要测量患者的血压和脉搏,在不同体位下进行转换。

医生还可能进行一些其他检查,如心电图、血液检查和其他神经系统测试等,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的可能性。

针对直立型低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改变、增加摄入咸食、增加水分摄入、减少静脉扩张性药物的使用、改变体位、使用弹力袜等。

这些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增加血容量和改善神经调节功能来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方面,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

常用的药物包括α1受体激动剂、β受体激动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这些药物通过改变血管张力和心脏的收缩能力来增加血压,从而缓解症状。

总之,直立型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其症状独特而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舒缩障碍其中主要是血管迷走性晕厥及直立性低血压所致的晕厥。

较少见的有排尿性晕厥和咳嗽性晕厥等。

血管迷走性晕厥最为常见,约占58.4%,多见于年轻体质较弱的女性,往往有诱因,如疼痛、情绪紧张、恐惧、天气闷热、疲劳、空腹等。

另一特点是往往在站立或坐着时发生,很少发生于卧位。

晕厥发生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而心跳微弱,面色苍白出冷汗,但恢复较快,无明显后遗症。

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发生于患者采取直立位或持久站立时,由于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收缩压下降,导致脑部一时性供血不足所致。

心原性晕厥这一类晕厥最严重,系心脏病时心输出量减少或心脏停搏所致,其原因可由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排血受阻、心肌缺血等引起。

晕厥可在任何体位突然发生,通常为数秒钟至数分钟,可伴有癫痫样抽搐,偶有大小便失禁,面色苍白,心搏与脉搏消失。

一旦发生心原性晕厥,应立即抢救,进行心脏按摩。

脑原性晕厥由于脑血管发生循环障碍,导致一过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最常见的就是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频繁的发作往往预示将发生较严重的脑梗塞。

应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使用阿斯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血液成分异常低晕厥应该如何预防?
如果你感到晕厥即将发生,假设病因是暂时性的血压下降,可采取两种简单方法避免意识丧失。

第一种方法,交叉双腿、压迫腹部肌肉,通过挤压腿部静脉(腿中的静脉血流向心脏)和刺激神经系统以收缩动脉(增高血压)来增加血压。

第二种方法,用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然后将双臂伸直。

喝两杯水虽然不能立即生效,却可能在30到60分钟内防止晕厥,其原因可能是补充了血容量。

类似的建议还有,坐下来将头埋在两腿间,这样会另你好受些。

坐下来能避免晕厥,将头埋在腿间能使大脑获得更多血液。

如果已经发生晕厥,最好让病人平躺在地上。

这样心血管系统就不必对抗重力。

同时将病人身体翻向一侧以免误吸。

晕厥后让人坐着是不对的,因为那样血液就不得不向上流向大脑。

血糖、重度贫血及过度换气综合征也可造成晕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