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曲霉产β-D-呋喃果糖苷酶的固定化

合集下载

糖苷酶及其改造策略研究概况

糖苷酶及其改造策略研究概况

耐 高温 p 一甘露 糖 苷酶 及硫 代 糖苷 酶八 种 常见 糖 苷酶及 其 基 本性 质 ; 综述 近 年对糖 苷酶 改造 、 并 糖
基化 合 物 生物改 性及 糖 苷酶 作 用机 苷 酶 ; 解酶 ; 糖 水 糖苷 酶 改性
’ e e C Pr N s ar n ogre sOn ’ os aas 一 1 s gl yc i1 e and t Odl- at s・at i s ■ 1iS m ・ ‘ 1[ ・On t ・ ‘ ●i fC l ■ r eg e
mos a c n tn o c .The r e r h i c ude tf s i a i g t pi s es a c n l sa-m a os d s nn i a e。Ar b a —gl osda e, 3 uc i s -xy osda e. l i s
B D— lc rnd s , - rcou a o ia e c i t o ia e hg mp rtr 3ma n s aea d — gu uo iae 1 f tfrn sd s , ht r sd s , iht eau e[ 3 u oi e - n o i s n d
H U AN G o -w e H ng i
( ol eo o dS in e S iei ies y Ke a o ao yfr enP oes go h mia C l g f o ce c , hh z Unv ri , yL b r tr e r csi f e c l e F t o Gr n C
中图分 类 号 : Q9 5 . T 2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l0 — 9 7 ( 0 0 0 — 0 1 — 0 08 58 21 )2 0 1 4

柑橘类果汁脱苦技术综述

柑橘类果汁脱苦技术综述

编号食品导论(综述)题目:柑橘类果汁脱苦技术综述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号1010314315学生姓名岳翠益指导教师王海鸥教授佟婷婷助教二〇一四年十二月柑橘类果汁脱苦技术综述柑橘类果汁脱苦技术综述摘要:果汁及果汁饮料已成为人们膳食结构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柚皮苷和类柠檬苦素是柑橘类果汁的主要苦味物质,其存在明显影响了柑橘类果汁的品质[1]。

本文对柑橘类果汁致苦原因和脱苦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柑橘类果汁;柚皮苷;类柠檬苦素;脱苦1前言柑橘类水果包括橘、柑、柚、柠檬、橙等。

柑橘是世界性大宗水果,约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15%。

近年来,中国柑橘发展迅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总产量稳步提升,2008年达2331万t,首次超过巴两成为世界第一大柑橘生产国111。

但是,我国柑橘加工产业还不发达,加工柑橘比例还不到总产量的5%tn。

大量的柑橘只能以鲜果形式消费。

因而柑橘类水果鳞销压力较大。

开展柑橘类水果深加工,一方面可以缓解鲜销的压力,另一方面可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然而,许多柑橘果实及其产品的苦味、加热变味等问题严重限制着柑檑加工幢的发展。

许多柑橘类果汁在长期贮藏和热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令人难以接受的苦味,而鲜食或取汁后及时饮用就没有这种苦味。

这种经加工后呈现强烈苦味的现象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后苦味”或“延迟苦味”(Delayed Bitterness)现象闭。

“后苦味”大大降低了柑橘类果汁的口感,增大了加工生产的难度[1]。

果汁中苦味的保持是产品特有风味必不可少的,但苦味过强就会影响产品的品质和销售,因此对柑橘果汁进行脱苦是必要的,脱苦方法的研究也成为柑橘加工研究者们的重要课题[2]。

2 果汁中的苦味物质引起苦味的物质主要来自两大类不同的植物化学家族:类黄酮(以柚皮苷为主)和类柠檬苦素(以柠檬苦素为主)[3]。

柚皮苷(结构如下图1)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带有强烈的苦味,在水中的苦味阀值为20mg/kg。

日本曲霉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克隆及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日本曲霉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克隆及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收 稿 日期 :0 60 — 9 2 0 —70 .
工业 上一般 以蔗 糖 为原 料 , 利用 微 生 物 呋 喃果 糖 苷酶 (rcou a o iae 生产低 聚果 糖 。能够 产生 fu tf rn s s) d 呋 喃果糖 苷酶 的微 生 物 包 括 细 菌 、 母 和丝 状 真 酵
Ke od : p r i u a o iu ;-reou a o iae e NA; ln ; a c ao cs ee iie yw rs As eg l s p nc spfu tfrn s s ; D l j d c e S ch rmy e rvsa o c
低 聚果糖是 蔗糖 的果糖 基 以 1 2 苷 键连 接 ,糖 1 ~3个果糖基 而形 成的果 糖寡 聚体 , 有独 特 的保 具 健 功 能 , 广 泛 应 用 于 食 品 、 料 和 医 药 工 业 。 被 饲
W ANG — e , QIBi , Li i m n Z HOU imig Hu— n
( .De a t n f Bit c n lg n o d n i e rn 1 p rme t o o e h o o y a d F o E g n e i g, C a g h n t u e o c n lg , Ch n s u 2 5 0, h n s u I si t f Te h o o y t a g h 5 0 1 C i a . c o l fF o ce c n c n lg ,S u h r n te Un v r i ,W u i2 4 2 , hia h n ;2 S h o o d S in e a d Te h o o y o t e n Ya g z i e st o y x 1 1 2 C n )
t n fr d n o a ca o cs crvs e r some it S ch rmy e ee i a W3 31 a i 0 —A. a d - u tfrn s a e e e n pf coua oi s g n wa r d s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带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带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本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2、诗的第一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诗人被贬后的愤懑不平之情。

3、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现实。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典故抒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亲朋好友的无限思念和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5、诗的第二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闻笛赋:怀念故友。

(2)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6、①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并说说该诗句揭示的自然规律(蕴含的生活哲理)?大江之上,沉舟之侧,千帆竞发;自然中,枯树前头,万木争春,一片春色。

这两句诗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暗示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1)大江之上,沉舟之侧,千帆竞发;自然中,枯树前头,万木争春,一片春色。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包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虽身经危难,但仍保持坚定意志的积极乐观、豁达豪迈的胸襟。

(2)这两句诗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暗示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③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

(1)大江之上,沉舟之侧,千帆竞发;自然中,枯树前头,万木争春,一片春色。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包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虽身经危难,但仍保持坚定意志的积极乐观、豁达豪迈的胸襟。

固定化酶反应器的研究与进展

固定化酶反应器的研究与进展

固定化酶反应器的研究与进展班级:姓名:学号:摘要:以生物催化剂进行生物反应的场所为酶反应器。

根据酶催化剂类别的不同,酶反应器可分为游离酶反应器,即均相酶反应器;另一类是应用固定化酶进行的非均相酶反应器,即固定化酶反应器。

游离酶由于稳定性差及不能回收重复利用而在工业应用中受到限制。

酶固定化可以通过提高酶的结构稳定性,实现酶的回收利用而克服上述问题。

然而,酶的固定化过程可能会引起酶构像的变化导致酶活的少量损失。

因此,在固定化过程中,应根据酶的自身特性及其应用目的来选择合适的固定化方法和载体,以尽量减少酶的活力损失。

关键词:固定化酶反应器,固定化酶方法,新型固定化酶反应器1.前言酶作为一种生物大分子催化剂在生物化学领域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

酶具有催化条件温和、高效的区域选择性和化学选择性、应用设备相对简单且易于控制,能源消耗较低、环境污染少等显著优势。

目前,酶己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生产、化工和农业等领域。

酶的固定化技术就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束缚在一定区间内制成仍具有催化活性的酶的衍生物。

该方法有效克服了传统溶液酶方法稳定性差、难以重复利用等缺点。

因此,该技术在医药、生物、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在该项技术的实施过程中,载体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对固定化效率,酶活性的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2.固定化酶的方法根据酶与载体的结合方式不同,可将固定化方法分为五种:包埋法、吸附法、共价连结法和交联法。

2.1包埋法包埋法是通过共价键或者非共价键将酶包裹在凝胶或纤维中的一种方法。

如Shen[1]等采用海藻酸-明胶-氢化钙三元体系包埋β-半乳糖苷酶,不仅有效地防止酶的渗出,同时很好地提高了酶的化学稳定性。

此法的优点就在于可以防止酶渗出,但对大分子底物的应用具有局限性。

2.2 吸附法吸附法是通过载体表面与酶分子间的一些次级键(如氢键、疏水作用)的相互作用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

如Cabrera-Padilla[2]等利用可降解的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吸附固定褶皱酵母假丝脂肪酶(Candida rugosa lipase),结果表明,在50℃条件下,4 h 后,酶活还有94%,同时循环利用次数达到12 次以上。

《酶工程》 课后习题答案

《酶工程》 课后习题答案

① 酶工程:由酶学与化学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微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技术,是工业上有目的地设计一定的反应器和反应条件,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在常温常压下催化化学反应,生产人类所需产品或者服务于其它目的地一门应用技术。

② 比活力: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蛋白质或者 RNA 所拥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③ 酶活力:也称为酶活性,是指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

其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酶催化反应速度愈大,酶活力愈高。

④ 酶活国际单位 : 1961 年国际酶学会议规定:在特定条件(25℃,其它为最适条件 )下,每分钟内能转化1 μmol 底物或者催化1 μmol 产物形成所需要的酶量为 1 个酶活力单位,即为国际单位(IU)。

⑤ 酶反应动力学:指主要研究酶反应速度规律及各种因素对酶反应速度影响的科学。

酶的研究简史如下:(1)不清晰的应用:酿酒、造酱、制饴、治病等。

(2)酶学的产生: 1777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 Spallanzani 的山鹰实验; 1822 年,美国外科医生 Beaumont 研究食物在胃里的消化; 19 世纪 3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获得胃蛋白酶。

1684 年,比利时医生Helment 提出 ferment—引起酿酒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因素(酵素);1833 年,法国化学家 Payen 和Person 用酒精处理麦芽抽提液,得到淀粉酶; 1878 年,德国科学家 K hne 提出 enzyme—从活生物体中分离得到的酶,意思是“在酵母中”(希腊文)。

(3)酶学的迅速发展(理论研究): 1926 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独臂学者”萨姆纳博士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结晶,并证明具有蛋白质的性质;1930 年,美国的生物化学家 Northrop 分离得到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结晶,确立了酶的化学本质。

I.酶工程发展如下:①1894 年,日本的高峰让吉用米曲霉制备淀粉酶,酶技术走向商业化:②1908 年,德国的Rohm 用动物胰脏制得胰蛋白酶,皮革软化及洗涤;③1911 年, Wallerstein 从木瓜中获得木瓜蛋白酶,用于啤酒的澄清;④1949 年,用微生物液体深层培养法进行-淀粉酶的发酵生产,揭开了近代酶工业的序幕;⑤1960 年,法国科学家 Jacob 和 Monod 提出的控制子学说,阐明了酶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通过酶的诱导和解除阻遏,可显著提高酶的产量;⑥1971 年各国科学家开始使用“酶工程”这一位词。

periodical__zgswyyy__zgsw2009__0912pdf__091211

periodical__zgswyyy__zgsw2009__0912pdf__091211

垫嫂笙箜!至塑中国食物与营养FoodandNutn‘tioninChina酶法制备功能性低聚糖的研究进展卡郁蓉,王岁楼(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南京210009)摘要:功能性低聚糖因为保湿性好,不具腐蚀性,能量低并且具有多种良好的生理功能,成为食品工业研究的热点。

本文讨论几种广泛应用在食品、饲料,医药等行业中的功能性低聚糖的酶法制备的最新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酶法制备;功能性低聚糖;低聚异麦茅糖;低聚果糖;低聚乳果糖;乳酮糖功能性低聚糖及糖醇类因为保湿性好,不具腐蚀性,能量低并且具有双歧杆菌增殖、调整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等生理功能,成为食品工业研究的热点,在饮料、乳加工制品、婴幼儿奶粉、发酵乳制品等无糖食品(或低糖食品)需求方面日益增大。

功能性低聚糖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低热量、极难被人体消化,摄人后不会引起血糖、胰岛素的升值,也不会导致肥胖,可用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病人的专用食品。

(2)调节体内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增殖,抑制病原菌的产生,因而具有整肠作用。

(3)功能性低聚糖的代谢特性类似膳食纤维,具有膳食纤维的部分功能,如降低血清胆固醇,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

(4)功能性低聚糖和糖醇不是口腔微生物的作用底物,故长期摄入不会引起牙齿龋变。

功能性低聚糖中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有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乳果糖、乳酮糖等,同时由于生物技术中的酶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酶的应用,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

本文综述这几种低聚糖在酶法制备方面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新进展。

1低聚异麦芽糖…1.1低聚异麦芽糖的性质麦芽糖是两个葡萄糖分子以0【一l,4糖苷键联接起来的双糖,异麦芽糖则是两个葡萄糖分子以0L—l,6糖苷键联接起来的双糖。

由于分子构象不同,为区别于麦芽糖而被称为异麦芽糖。

低聚异麦芽糖理化性质如下任,:(1)甜度为蔗糖的40%~50%,可降低食品甜度改善味质,热能含量仅为蔗糖1/6;(2)粘度与同浓度的蔗糖液接近,易于食品加工,(3)耐热、耐酸;(4)着色性方面,可与蛋白质或氨基酸共热产生美拉德褐变反应;(5)具有良好的保湿陛,水分保持力好;(7)食品加工中最不易发酵,可长期发挥自身的功能和效果;(8)抗龋齿效果甚佳。

黑曲霉产β-呋喃果糖苷酶酶学性质研究

黑曲霉产β-呋喃果糖苷酶酶学性质研究

黑曲霉产β-呋喃果糖苷酶酶学性质研究
马歌丽;张学军;靳丽
【期刊名称】《中国酿造》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对来源于黑曲霉的β-D-呋喃果糖苷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D-呋喃果糖苷酶的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为50℃.在40℃ ~60℃、pH 值5.0~7.0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金属离子对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有影响.Mn2+和Ca2+能明显增强酶活,而Cu2+和Ag+能抑制酶活.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马歌丽;张学军;靳丽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金星啤酒集团,河南,郑州,450000;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成都金星啤酒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11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1.3
【相关文献】
1.黑曲霉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的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J], 张曈;刘晓燕;许家兴;李登超;羊燕燕
2.黑曲霉Ⅲ与绿色木霉Ⅰ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J], 侯
红萍;杨盛
3.黑曲霉HYA4菌株产果胶酶酶学性质研究 [J], 刘国良;遥远
4.耐热黑曲霉3.316产外切葡聚糖苷酶培养基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J], 张海娟;李军;朱凤妹
5.耐热黑曲霉3.316产内切葡聚糖苷酶培养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J], 张海娟;朱凤妹;李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应用综述

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应用综述

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应用曾鸿雁(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摘要:随着工业生物技术和酶工程的不断发展,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酶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本文针对目前酶工程技术之一酶的固定化,对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展望做一综述。

关键词:酶,固定化,技术Immobilization of Enzyme And its Applications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industrial and enzyme engineering , enzyme ar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and the requirements to enzymes also become more and more stringent .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the enzyme immobilization, which is one of the current enzyme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Key words: enzyme, immobilization, technology一、引言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性质的高分子物质,其催化性具有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和作用脚尖温和等特点。

但是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由于实际环境因素,应用酶的过程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①酶的催化效率不高。

人们在使用酶的过程中,往往要求酶的催化效率要足够高,以加快反应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然而实际上很多酶的催化效率不够高而难于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②酶的稳定性较差。

大多数酶稳定性较差,在高温、强酸、强碱和重金属离子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都容易变形失活。

③酶的一次性使用。

酶一般是在溶液中与底物反应,这样酶在反应系统中,与底物和产物混合在一起,反应结束后,即使酶仍有很高的活力,也难于回收利用。

酶在天然甜味剂改性中的应用

酶在天然甜味剂改性中的应用

酶在天然甜味剂改性中的应用余铭;袁唯【摘要】综述了运用酶来改良天然甜味剂蔗糖、甜菊糖、甘草苷等以提高它们的应用性能的方法,并指出了目前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期刊名称】《中国糖料》【年(卷),期】2005(000)004【总页数】3页(P45-47)【关键词】天然甜味剂;酶;改性【作者】余铭;袁唯【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昆明,65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2(3);Q814甜味剂是以赋予食品甜味为目的而加入的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使用非常广泛。

甜味剂分为天然类甜味剂和合成类甜味剂。

合成甜味剂虽有极强的增甜性能,但因为它们往往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而其应用日益受到限制。

天然甜味剂是广大消费者最乐于接受的一类产品。

天然甜味剂对人体无毒、无害,甚至有些产品如糖醇等具有低热量值、可作为双岐杆菌的增殖因子等功能作用。

由于部分天然甜味剂具有高热量值、致龋齿、不良后味等不利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人工改良消除去它们的不利方面,显著提高其甜度,发挥它们优异的增甜特性,提高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价值。

常用的天然甜味剂改性方法有化学改性法和生物技术改性法。

由于化学改性方法工艺复杂、投资成本高和会给产品中引入难以除尽且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杂质等原因,因而在生产上往往采用生物技术改性法,尤其以酶法改性在生产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被用于改性的甜味剂有蔗糖、甜菊糖、甘草苷等[1,5,13,14]。

蔗糖具有口感好,价廉等优点,但由于各种甜味剂的开发利用,蔗糖在当前的甜味剂领域已越来越占不到优势。

但将蔗糖用酶工程方法改良后的产物如异麦芽酮糖,低聚果糖,三氯蔗糖等,其价格优势、风味、甜度、营养功能远在蔗糖之上。

天然的强力甜味剂甜菊糖是从甜叶菊的叶子中提取的含8种成分的双萜糖苷的混合物。

它的各种成分的含量、口感和甜度各不相同。

其中作为理想的甜味成分的甜菊双糖A苷甜度高,甜味特性也与蔗糖相接近,但是含量低。

功能性低聚糖

功能性低聚糖

功能性低聚糖低聚糖(oligosaccharide)或称寡糖。

功能性低聚糖包括水苏糖、棉籽糖、palatinose(帕拉金糖)、乳酮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低聚乳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palatinose和低聚龙胆糖等。

人体肠胃道内没有水解这些低聚糖(除palartinose之外)的酶系统,因此它们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功能性低聚糖因具独特的生理功能而成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基料,业己引起全世界广泛的关注。

目前,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位居前列,己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的低聚糖品种达十几种,1990年的总产值就达4.6亿美元,成为功能食品基料的一大支柱。

在日本,功能性低聚糖替代或部分替代蔗糖而广泛应用在饮料、糖果、糕点、冰淇淋、乳制品及调味料等450多种食品。

己经证实功能性低聚糖的主要生理功能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很难或不被人体消化吸收,所提供的能量值很低或根本没有。

可在低能量食品中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那些喜爱甜品又担心发胖者的要求,还可供糖尿病人、肥胖病人和低血糖病人食用。

2、活化肠道内双歧杆菌并推动其生长产卵。

双歧杆菌就是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其菌数会随年龄的减小而逐渐增加,直到老年人临死前全然消失。

因此,肠道内双歧杆菌数的多少变成了来衡量人体身心健康是否的指标之一。

随着医药科学的突飞发展,广谱和强力的抗菌素广为应用于化疗各种疾病,并使人体肠道内正常的菌群均衡受相同程度的毁坏,存有目的的减少肠道中有益菌的数量变得十分必要。

摄入进功能性低聚糖去使得肠道内双歧杆菌自然细胞分裂变得更切实可行。

3、不会引起牙齿龋变,有利于保持口腔卫生。

龋齿是由于口腔微生物特别是突变链球菌(streptococcusmutans)侵蚀而引起的,功能性低聚糖因不是这些口腔微生物的合适作用底物,因此不会引起牙齿龋变。

4、由于功能性低聚糖不被人体消化吸收,属水溶性膳食纤维,具备膳食纤维的部分生理功能,例如减少血清胆固醇和防治结肠癌等。

酶的固定化技术在聚甘油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酶的固定化技术在聚甘油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酶的固定化技术在聚甘油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作者:闵菊平徐怀义徐昇郝丽娜邵磊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16期酶的固定化技術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游离的酶附着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让酶保持活性且进行反复利用,减少酶的流失、降低酶的使用成本、提高反应效率,较多地应用于聚甘油酯的生产过程中。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都在开展对固定化技术的研究,目前已经实现了固定化酶在食品、医疗、能源和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

然而,现有的固定化技术仍存在适用范围小和成本较高等问题,需要利用新式材料开发更高效且可持续的固定化酶,控制酶反应并增强其可重复使用性,实现更具成本效益的工艺。

聚甘油脂是一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以及欧盟、美国、日本、中国等组织和国家审定批准用作食品添加剂的绿色、安全和多功能性非离子乳化剂。

聚甘油酯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和酶催化法,化学法是主流。

在食品领域,固定化脂肪酶已被广泛应用于脂肪酸酯合成、油脂改性、芳香味酯类化合物以及抗坏血酸酯类抗氧化剂的合成等反应中。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具有特定孔径和表面积的聚丙烯酸树脂颗粒(用于固定脂肪酶);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酶种(TypeⅡ型(L874999)脂肪酶);磷酸盐缓冲溶液(pH控制在5-9);三聚甘油(合成聚甘油酯的原料);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或亚油酸)。

实验前需要先对聚丙烯酸树脂颗粒进行预处理:用95wt%乙醇浸泡4-12h,冲洗至无乙醇气味,然后用2-5wt%盐酸溶液浸泡2-4h,水洗至中性,再用1-2wt%氢氧化钠浸泡2-4h,水洗至中性,最后抽滤去除水分后低温保存备用。

脂肪酶需置于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浸泡1-3h,然后离心取上清液备用。

1.2 酶的固定化方法在去离子水中调节聚丙烯酸树脂颗粒的pH,使其高于脂肪酶的等电点(pI)1.5-2.5个单位。

将经过预处理的聚丙烯酸树脂颗粒置于含有脂肪酶的上清液中,确保树脂颗粒与上清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8-1:4。

酶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酶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酶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陈文伟1 刘晶晶2(1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 2江苏常熟理工学院食品系) 摘 要:酶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效率,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及酶活性可以调控。

本文介绍了酶工程在食品添加剂和功能食品成分开发中的应用。

关键词:酶工程,食品添加剂,功能食品成分Application of Enzyme Engineering in Food IndustryChen Wen w ei1,Liu Jingjing2(The Key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of MOE,Nanchang University;The Food Science Department,Changshu University)Abstract:Enzyme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sing part of modern biotechnologies.As biocatalysts,enzyme is characterized in high catalytic efficiency,high specificity,mild reactive conditions and controllable activity.The applica2 tion of enzyme engineer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additive and functional food com ponents is reviewed in present article.K ey w ords:Enzyme engineering,Food additive,Functional food com ponents 酶工程是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内,利用酶的催化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技术。

米曲霉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米曲霉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米曲霉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唐江涛;覃益民;杨梅;姚评佳;魏远安;唐尹萍【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08(029)006【摘要】β-呋喃果糖苷酶水解蔗糖和低聚果糖,酶法生产高纯度低聚果糖,必须抑制或消除β-呋喃果糖苷酶的水解活性.本研究以工业生产低聚果糖的米曲霉菌株GX0015为研究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GenBank 登录号:EU130944).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进行分析得知:该酶为456个氨基酸组成的亲水性膜外蛋白;功能域分析结果显示:该酶从第52个至第456个氨基酸残基之间序列属于糖苷酶32家族特征序列,并具有糖苷酶32家族酶活性中心的(N/G)DP(C/N)G和RDP保守序列;米曲霉β-呋喃果糖苷酶在进化树上的位置处于酵母菌的转化酶和细菌的六磷酸蔗糖水解酶之间.【总页数】4页(P208-211)【作者】唐江涛;覃益民;杨梅;姚评佳;魏远安;唐尹萍【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牛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4;湖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5;Q811.4【相关文献】1.米曲霉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gnd)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J], 吴晶晶;洪志宏;张卡;陈宏文2.节杆菌10137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克隆及在大肠杆菌表达 [J], 彭端;蓝东明;王永华3.日本曲霉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克隆及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J], 王立梅;齐斌;周惠明4.不同米曲霉降解草甘膦能力及其甘氨酸氧化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J], 李浩;高斌;袁小强;胡明;刘成梅;万茵;付桂明5.米曲霉GX0015蔗糖酶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J], 杨梅;唐江涛;唐尹萍;覃益民;姚评佳;魏远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株产β-果糖苷酶的米曲霉菌株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发明专利]

一株产β-果糖苷酶的米曲霉菌株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株产β-果糖苷酶的米曲霉菌株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肖敏,徐莉,卢丽丽,宋德勇,王冬雪
申请号:CN201410177678.7
申请日:20140429
公开号:CN103937691A
公开日:
2014072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株产β-果糖苷酶的米曲霉菌株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一株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FS4菌株,2014年4月2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9087,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发明还涉及该米曲霉菌株的培养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筛选获得的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FS4菌株培养简单,遗传性质稳定,合成效率高,酶活稳定,可应用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酶法合成levan型低聚果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申请人:山东大学
地址: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南路27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朱家富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内生真菌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固定化及其性质研究

内生真菌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固定化及其性质研究

内生真菌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固定化及其性质研究闫宜江;肖依文;汪涯;吴文婷;常军;何巧璇;朱笃【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7(043)007【摘要】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对内生真菌Chaetomium globosum S108的高选择性β-D-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固定化及部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D-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1.5%、戊二醛1.5%、添加酶量3 500 U、CaCl2浓度2%,交联时间30 min.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固定化后,其最适温度提高5℃,最佳pH值由6.0~6.8拓展为5.2 ~7.6,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明显改善;米氏常数(Km)明显增大,而最大反应初速度(Vmax)明显减小.固定化酶重复操作15次,其相对酶活仍保持71%.【总页数】6页(P49-54)【作者】闫宜江;肖依文;汪涯;吴文婷;常军;何巧璇;朱笃【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HPLC测定苗药半截烂中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 [J], 胡志平;杜江2.心律宁胶囊中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浓度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J], 王淑琴;崔东滨3.刺槐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纯化工艺及抗心肌缺血性损伤作用研究 [J], 徐梅;袁勇;田莉;曹文疆;王新春4.枯草芽孢杆菌JY24菌株产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发酵工艺优化及催化转化 [J], 高书锋;孔利华;雷平;曾发姣;王升平;龚平;周小玲;刘惠知5.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游离脂肪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J], 王路路;张志超;吴诉诉;尚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及低 聚果 糖 的工业 生产 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定 的理 论基 础 。
将果糖 基转 移 到蔗 糖 分 子 的果 糖 残 基 位 置 上 , 成 合 高含量 的 低 聚 果 糖 ] 。根 据 文 献 报 道 [ ] 该 酶 6 , 主要来 源 于黑 曲霉 ( se iu ie) 日本 曲霉 ( s Apr lsngr 、 gl A- priujp n u) 出 芽 短 梗 霉 ( uebs im p l e Usaoi s 、 g c A roai u u- d
lln ) 节杆菌 ( r rb c r p 等 。 uas 、 A t o at ) h es
1 材 料 与方 法
1 1 仪 器 与试剂 .
1 11 仪器 ..
高 效 液 相 色谱 仪 一蒸 发 光 散 射 检 测
器 ( L D —U 0 0 , 海 通 微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ES M 30 ) 上
日本 曲霉产 I 3一D一呋 喃果 糖 苷 酶 的 固定 化
张媛媛 , 聂少平 , 万成 , 明勇 谢
( 南昌大学 食品科 学与技术 国家重点 实验 室, 西 南昌 江 摘 30 4 ) 30 7
要: 采用海藻酸钠包埋法 、 明胶 一海藻酸钠复合包埋 法和戊 二醛 一海藻 酸钠共 价交联法 分别 对 日本 曲霉来源
游 离 酶 在工 业 生 产 中反 应 条件 较 难 控 制 , 易 容 流失 , 固定 化酶 与其 相 比具有 贮存 稳定 性高 、 离 而 分 回收容 易 、 可多次 重 复 使 用 、 作 连 续 可控 、 艺 简 操 工 便 等一 系 列 优 点 。 固定 化 酶 的 研 究 始 于 1 1 卜 90
蛋 白的氨基 酸残基 进 行 化 学 修 饰 , 少 改 变 酶 的结 很
构 , 的催化 活性 得到很 好保 留 , 用 于大 多数 酶 和 酶 适 微 生物 细胞 的 固定 化 。包 埋 材 料 主要 有 琼 脂 糖 、 卡
维素 钠 ( MC 、 拉 胶 , 国医 药 ( 团 ) 海 化 学 C )卡 中 集 上
试 剂公 司 。 1 1 3 菌种 ..
拉胶 、 明胶 、 藻 酸钠 、 海 聚丙 烯 酰 胺 、 维 素等 , 中 纤 其
海藻 酸钠 具有无 毒 、 安全 、 格低 廉 、 价 材料 易得 等 特 点 , 固定 化过 程 中常用 的包 埋材 料之 一 _ 是 l 。 本研 究 采 用 日本 曲霉 ( se iu p ncs 来 Ap r l s a o i ) gl j u
7 ) 日本 ; 糖 ( u ) 为 分 析 纯 , 海 国 药 ; % , 蔗 Sc 均 上 琼
脂 , 售 ; a O , 2P 4 N 4 O , S 4・ 市 N N 3 K H O ,( H )S 4 Mg O 7 : 上海 国药 , 膏 , 藻酸 钠 、 H O, 酵母 海 明胶 、 甲基 纤 羧
X WK一 A空气泵 , 3 天津市华生分析仪 ; Q 20 K 20 E超 声波清洗器 ,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 司; 床 , 摇 上海
智诚 ; 浴锅 , 海 国华 ;A10 水 上 F 14电子 天 平 , 海精 上
天 电子 仪器 厂 。
年, 7 0年代 已在全世界普遍开展 。固定化酶 的制备 方 法有 物理 法和 化学法 两 大类 。物 理方法 包括 物理 吸附法 、 包埋 法等 “ 。其 中包埋 法是 应用 最 广泛 J
中 图 分 类 号 : 84 2 Q 1. 文 献 标 志码 : A
1 3一D 一呋 喃果 糖 苷 酶 ( B—f c frns ae r tuaoi s , uo d
E . . . .6 能 催化 蔗糖 水解 为 葡 萄糖 和 果 糖 , C 3 2 12 ) 并
艺 , 固定 化 B—D一呋 喃果糖 苷 酶 的酶学性 质研 究 为
1 n 制备 的固定化酶酶活 回收率 为 6 .1 , 5mi, 23 % 反应 1 相对 酶活 回收率仍在 8 % 以上 。从实 际生产应用 、 0批 0 固定 化酶酶活 、 固定化酶 的操作稳定性等方 面综合 比较 , 戊二醛 一海 藻酸钠交 联法较佳。
关键词 : 低聚果糖 ; B—D一呋 喃果糖苷 酶 ; 固定化 ; 藻酸钠 ; 海 明胶 ; 戊二醛
() 种: 1菌 日本 曲霉 , 实验 室保 藏 。 ( ) D 培 养 基 : a O , 2 P 41g Mg 2P A N N 3 g K H O , - 3
的 B—D一呋喃果糖苷 酶进 行固定化研究 。实验结 果发 现 : 当海 藻酸钠 溶 液浓度 为 3g 10mL 游离 酶液 酶活 为 / 0 ,
8 0U m C C 溶液浓度为 1g 10mL 固定化 时间为 2 n 制备 的固定 化酶酶 活回收率 为 5 .2 ; 0 / L,a 1 / 0 , 0mi, 4 3 % 添加浓度 为 3r 10m ' L明胶进行 复合 包埋 后 , 固定化酶酶活 回收率达 到 6 .3 ; 0 3g 10 m e0 其 9 2 % 与 . /0 L戊二 醛进行共 价交联
的一种 固定 化方 法 , 法反 应条件 温 和 , 需要 对酶 该 不
1 12 试 剂 ..
乙腈 ( 谱 纯 ) 上 海 国 药 ; 纯 水 ; 色 , 超
低 聚果糖 标 品 : 果 三 糖 ( F 纯 度 9 . % ) 蔗果 蔗 G 2, 98 、
四糖 ( F , 度 9 . % ) 蔗果 五糖 ( F 纯 度 8 . G 3纯 98 、 G 4, 6
第3 4卷第 3期 21 0 0年 6月
南昌大学学报 ( 理科版 )
Junl f ac agU i ri ( a r cec ) ora o nhn nv s y N t a Sine N e t ul
V 13 . o . 4 No 3
Jn 2 1 u .0O
文 章 编 号 :0 6一 44 2 1 )3—04 0 10 o 6 (0 0 0 2 3—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