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古诗文阅读之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三堂①东湖作韦庄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景动新桥横蝃蝀②;岸铺芳草睡鵁鶄③..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注①三堂;唐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刺史宅中庭园名..②蝃蝀dì dōng;彩虹的别称..③鵁鶄jiāo jīng;即鹭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句从满塘秋水入题;描绘东湖碧绿清澈的湖水;从侧面写出东湖之美..B.第二句写开放在湖面的十亩菱花;平展在如明镜般透明的水中;别具特色..C.颔联写横跨水上如彩虹的新桥和湖岸边芳草上静静睡着的鹭鸶;相互照应..D.颈联写了月亮在明净的湖底投下影子;湖边山峰的倒影如朵朵盛开的莲花..E.作者移步换景;将湖水、月光、芳草等景物次第展开;构成了迷人的画卷..2.赏析本诗尾联的精妙之处..6分答案1. A、E 共5分;答出A、E中任意一个得2分;答出两个得满分2.1运用设问..一问一答;发人深省..答以动衬静、多角度描写等酌情给分2连用“黄昏”“烟雨”“蛙声”三个意象;从视听两个角度描写了最添兴致的景物..3强化作者对眼下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冬末同友人泛潇湘杜苟鹤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岁吟兴是潇湘..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B.首联就题起句;自问自答;点明创作目的;“残腊”即题中“冬末”..C.颔联紧承第一联.从买鱼、饮酒等生活细节具体展现泛舟潇湘之乐..D.作者在尾联表示要采江山之美以入新诗;使得新作传诵到都城长安..E.全诗通篇写景;却将诗人内心情感表现得真切丰满;极具艺术魅力..2.颈联写“猿”“雁”;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案1.BEB项“创作目的”错误;“最多吟兴是潇湘”是冬末泛舟的缘起;而不是作者的创作目的..E项“全诗通篇写景”错误;首联中的“好”力抒情;尾联也不是写景..2.示例一:读出愁..①作者描摹江山风物之美;意在得到朝廷的赏识与任用..②夜深猿啼悲凉;春近鸿雁高飞;恬淡愉快的表象下透露出诗人壮志难酬、无奈落寞之情..示例二:读出喜..①作者泛舟潇湘;江山风物的美丽令人陶醉;诗句传诵的想象激起壮志..②凄凉猿啼;因内心的愉悦而不再悲凉;大雁因春近而辞别衡阳;返回故地;更让人欣喜..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过郑山人所居唐·刘长卿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送陈靖中舍①归武陵宋·王安石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注释:①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后以太子中舍的身份致仕..1.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刘诗中“春山犬吠武陵源”一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写出了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B.刘诗中第三四句中“无行”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地人迹罕至;也表现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C.刘诗全诗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清新;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D.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流逝;也暗示友人逆势而行;自有追求.. E.王诗全诗为虚写设想;语言质朴平易;蕴含哲理;情感真切;饱含对朋友的真挚祝福..2.两首诗中都有“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6分答案1. CE C项刘诗的诗歌风格淡雅沉郁不准确..E项王诗一二句为实写;三四句为虚写.. 2.答:一相同点:①两诗中的“武陵”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桃花”既点明了时令为春季也说明两诗主人公所居所归之处均是优美安谧的世外桃源..2分②两诗均借“武陵”和“桃花”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清高自适人格的肯定与赞美..2分二不同点:刘诗通过描写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人迹罕至;来表现对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的欣赏..王诗则在送别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保持独立人格寄望与期许..友人到武陵时也许桃花已谢;但是一个不会为花而迷的人;自然也不会迷乱于尘世之中..2分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三堂①东湖作韦庄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景动新桥横蝃蝀②;岸铺芳草睡鵁鶄③..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注①三堂;唐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刺史宅中庭园名..②蝃蝀dì dōng;彩虹的别称..③鵁鶄jiāo jīng;即鹭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句从满塘秋水入题;描绘东湖碧绿清澈的湖水;从侧面写出东湖之美..B.第二句写开放在湖面的十亩菱花;平展在如明镜般透明的水中;别具特色..C.颔联写横跨水上如彩虹的新桥和湖岸边芳草上静静睡着的鹭鸶;相互照应..D.颈联写了月亮在明净的湖底投下影子;湖边山峰的倒影如朵朵盛开的莲花..E.作者移步换景;将湖水、月光、芳草等景物次第展开;构成了迷人的画卷..2.赏析本诗尾联的精妙之处..6分答案14. A、E 共5分;答出A、E中任意一个得2分;答出两个得满分15.1运用设问..一问一答;发人深省..答以动衬静、多角度描写等酌情给分2连用“黄昏”“烟雨”“蛙声”三个意象;从视听两个角度描写了最添兴致的景物..3强化作者对眼下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 ~15题..江楼①陆游急雨洗残瘴②;江边闲倚楼..日依平野没;水带断槎③流..捣纸荒村晚;呼牛古巷秋..腐儒忧国意;此际入搔头..注①淳熙三年陆游被言官诬为“燕饮颓放”而遭免职;此诗作于第二年他自眉州回成都之后..②残瘴:残余的湿热之气..③槎:木筏..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句中的“洗”字突出雨势之大;该句写急雨一扫残存的湿热之气;点明了当时的天气特征.. B.次句写诗人的活动;诗人登上江边的楼阁;闲倚栏杆;凭高远眺;其中“倚楼”点了诗题.. C.首联中的“闲”字不仅写出出了诗人此时投闲置散的境遇;而且引出下面两联的写景.. D.颔联通过视觉描写;由近及远为读者展现了一种清旷寂寥的意境;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吻合.. E.颈联将乡野生活写得生动有味;表现了农民生活的悠闲与安定;从中隐约可见诗人的归隐之意..2.该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答案1.答案DE D.“由近及远”说法错误;应是由远及近..E.“从中隐约可见诗人的归隐之意”分析有误;诗人只是暂时沉浸于荒寒野逸的意境中;很快便又从中醒悟过来;这从尾联可以看出来..2.答案①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国爱国之情..从尾联中的“忧围”可以看出;站在汀楼上;而对闲逸的景物;诗人难掩内心深处对国家的忧虑与热爱之情..3分②不被现实理解、报国无门的无奈与苦闷..满怀一腔报国热血、忧国之念的诗人;却受人诬陷;落得罢官赋闲的结局;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他自称是“腐儒”;自嘲之意甚为明显;并以“搔头”之举出之;形象地写出诗人愁思难解之态..3分意思对即可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宴西楼①陆游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万里因循②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烛光低映珠鞴③丽;酒晕徐添玉颊红..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④上月方中..注①陆游因为主张抗金;不合当权者口味而被一迁再迁;赶到川蜀;这首诗即写于此时..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又蜀中名胜记谓“转运司园亦称西园;园中有西楼”..②因循:随意、轻率、怠惰..③珠鞴bèi: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④摩诃池:摩诃池即污池;在锦城西..为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是得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歌首句紧扣题目;从宴饮的场所——西楼着笔..先以“豪雄”二字虚点一笔;引出次句对昔日奢华的着意渲染..B.第二句中“锦绣笙箫”描绘了豪华壮美、歌管竞逐的景象;暗藏题内“宴”字;“在半空”则突出了西楼耸立天半的形象..C.“烛光低映珠鞴丽;酒晕徐添玉颊红”两句;不仅描绘了宴饮之上歌女的俏丽;而且写出了诗人酣畅淋漓的痛饮之态..D.颈联续写西楼宴饮;意境温馨旖旎;表现诗人醉宴西楼;置身衣香鬓影之中;透露出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悲凉颓废情绪..E.诗歌尾联以景作结;描写宴罢归途;描绘了夜凉迎面;摩诃池上;明月方中的景象;对此佳景;诗人更生赏爱之情..2.古人评此诗颔联“语轻而感深”;你认为此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答案1.ACA.“对昔日奢华”错;次句也是眼前的实写..C.“写出了诗人酣畅淋漓的痛饮之态”错;应该是“写出了宴饮场面的热闹”..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2.①时日蹉跎;光阴虚度;年华老去的感慨..②万里作客、久离家乡的愁苦..③一事无成、壮志末酬的无可奈何的悲凉..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酌情给分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晚秋登城北门①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限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咸都..罾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古粱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都在汉中;诗人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句交代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描写了他身在军旅中的生活;间接表现出对国家的担忧..B;第二句中“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卷地”写风势猛烈..时值深秋;四野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 C.第三句写诗人登楼远望;见到散关那边的缕缕烽烟;说明边境正发生紧急情况;国家并不安宁..D.最后一联中的“横槊赋诗”也见于苏轼的赤壁赋中;都表现了曹孟德英武不凡的儒将形象.. E.本诗写登楼所见所想;描写与抒情结合;语言形象;对仗工整;家国之思、赤子之情跃然纸上.. 2.清人评析此诗时说:“一篇之中;‘愁’而已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句诗评.. 6分答案1.AD解析A;描写了他日常闲散的生活;表现出对国家担忧的说法显得牵强..D;本诗表现的是自己军旅生涯的英武形象答对一项 2 分;答对两项 5 分;答三项及以上不给分2.愁是诗歌的诗眼..1 分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愁自身与秋景;并奠定全诗感情基调;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两联愁家国不安;③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家国身世之愁悠长..1 点 l 分;2 点 3 分;3 点 5 分;基本上分析诗句 1 分;点出愁什么 1 分;意思对即可;尺度可稍微松点..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大热五首其一宋戴复古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热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注:戴复古16717- 南宋着名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院..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诗将气候描写与悯农的内容结合起来;前代诗人不乏其例;但将它们和理趣结合;则是戴复古此诗的特点..B.开头两句;把天地比作一座炽热的大窑;把暑热炎蒸比作阳光下的炭火在猛烈燃烧..C.开头两句;比喻形象、贴切;暗用典故..庄子中有“今以天地为大炉”的说法;贾谊鹏鸟赋“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更直接为戴诗所本..D.“烹”字生动地展现出暑热犹如炭火的烹烧;给人以炎威灼人之感;诗人用字精当..E.七八两句写六月农民水田劳动的辛苦;虽然是寻常话;却非有实际体会不能道;与唐人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相媲美;都是本色的语言;而戴诗却比李诗更接近现实生活..2.按开头两句所写的情况;人是不能不“怨炎热”的;但三四两句突转新意;从大处高处者着眼;把“怨”从个人范围中解脱出来..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1.B.EB“阳炭”是炽热的炭火..E戴诗不比李诗更接近现实生活2.答:①三四两句“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此”;指天地这座大窑;人是不能不“怨炎热”的..但承第一联突然转折;突出强调了“炎热”之功:陶镕万物;使之成长..②五六两句“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进一步发挥“万物此陶镕”这一主旨..暑热;正是庄稼生长结实的重要条件;到了秋天才能收获成熟的谷物..③七八两句“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因“百谷秋”而联想到农夫六月水田劳动的辛苦;转出另一层新意;炎炎夏日;农夫辛苦地除草、耕田;我们没有什么理由“怨炎热”..表达了作者对农夫的同情..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江城子·东武雪中送客①苏轼相从不觉又初寒..对樽前;惜流年..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雪意留君君不住;从此去;少清欢..转头山②上转头看..路漫漫;玉花翻宽;何处是超然③知道故人相念否;携翠袖;倚朱栏..注①东武;密州今山东诸城..客指章传;苏轼在密州时;与其多有唱和..②转头山;在诸城县南..③超然;指超然台;苏轼在密州所修..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相从不觉又初寒..对樽前;惜流年”既包含着对往昔的留恋;又有离别的伤感..B.“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突出了环境的寒冷;渲染了伤感的氛围;情与景交融..C.“离亭”就是驿亭;它和南浦、灞桥、朱雀桥等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离别..D.“雪意留君”是说天降大雪;有意留君;雪尚如此;那么作者留客之意更不待言..E.“玉花”“银海”“翠袖”都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比喻雪花、飞雪和歌女..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简析这首词的下阕..6分答案1.C 2分E3分;解析:“朱雀桥”错;“翠袖”是借代..2.解析:①下阕前五句虚写..从对方写起;设想客行未远;而思念之情已生;回看别离之地..②下阕最后三句实写..从自己写起;询问对方是否知道自己对他的思念;然后刻画自己伫立离亭;倚栏远眺的形象..虚实结合;尽抒离愁别苦..10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居庸关谢榛控海幽燕地;弯弓豪侠儿..秋山牧马处;朔塞用兵时..岭断云飞迥;关长鸟度迟..当朝有魏尚;复此驻旌旗..注居庸关;又名蓟门关;是长城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今北京西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歌首联从大处落笔;从总体上描绘出居庸关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B.颔联回顾居庸关一带征战不断的历史;每逢秋高马肥;北方部族就会入侵..C.“魏尚”是汉文帝时云中太守;他爱护士卒;治军有方;令匈奴不敢进犯..D.尾联运用典故;借对魏尚的怀念;表达了对当时缺乏名将镇守边魁的感慨..E.诗歌在对边塞风光的描写中融入自己独特感受及对边防的关切;浑然天成..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答案1.BDB.颔联是描写居庸关一带的景色;既概括了秦汉以来千年征战史;又反映明代北方边患的严重..D.“表达了对当时缺乏名将镇守边疆的感慨”不恰当..诗人为当朝有魏尚一样的将军镇守居庸关而欣慰..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多答不给分2.①写景精工;动静结合:活动的“云”“鸟”;静止的“岭”“关”;愈加显示出“云”“鸟”的活泼灵动;“岭”“关”的高峻挺拔..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描绘居庸关一带气势宏伟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震撼与喜悦之情..③对仗工整;用语精当:如“断”形象地刻画出山岭的险峻、高耸;“长”传神地表现出长关的绵延不断..每点2分..从描写、情感、语言三方面立意;其他符合诗意、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念奴娇·春雪咏兰明·陈子龙①问天何意;到春深..干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②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③..当日九畹④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⑤..洛滨江上;寻芳重惜佳节..注释:①陈子龙;反清复明志士;后兵败投水殉国..本词作于明亡之后..②解佩与凌波:典故;这里均指美女..③鴂:指杜鹃..④九畹:典故;指兰花..⑤金跳脱:手镯类饰品..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两项是5分A.本词一首咏物词..作者采用楚辞美人香草的比兴、象征手法;慷慨激昂;直抒胸臆;充分表现了词人爱国主义情怀..B.“到春深”该是东风化雨、莺飞草长的时节;但天意反常;竟是”千里龙山飞雪”;在抒发愤懑之情的同时;也奠定全词感情基调..C.“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词意至此一转;兰草并未灭绝;身处深山幽谷中仍有它嫣然笑容;口吻中不无自豪之意..D.“数茎清露“则写兰草的其体形象;如同特写镜头:兰草茎叶上清露如珠;晶莹妩媚..这是比喻仁人志士当年忠贞的美德..E.“王腕香销”一句;写出兰花从回忆中醒来;面向现实;发现美人不在..这表明兰花欲远离美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去追寻幸福..2.古典诗歌中有“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本词“兰花美人”也体现出比兴寄托的特点..请简要分析本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黄河罗隐①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②;仙人占斗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注:①罗隐:晚唐诗人;十多次科举考试不第;史称“十上不第”..②高祖誓功衣带小: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此诗借事寓意;首句以“阿胶”为喻;生动描绘了读书人蜂拥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景..B.“银汉”;即银河;在这里被用来指代皇室和朝廷;“昆仑”同“银汉”一样;也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C.“高祖誓功衣带小”;借用汉高祖封功的典故;意在表达功臣的爵位永远不会失去..D.“仙人占斗客槎轻”;“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这句足说封建贵族霸占了爵位;读书人人仕的希望将永远渺茫..E.全诗句句紧扣黄河;又句句别有所指;言辞激切;表达了作者对科举的绝望与怀才不遇的激愤..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借“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的..6分答案1.A、DA、首句是说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全部倒进去;也无法改变黄河的混浊;暗示官场亦如此..D、“读书人入仕的希望永远渺茫”错;原意是考试求官的人只要经把持朝政的封建贵族的援引;自然飘飘直上;不须费力了..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2.首联:借黄河的水无法澄清;来暗示当时科举考试的虚伪;揭露官场和黄河一样混浊;颔联:表面说黄河通天是因河道曲折;实际指想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必须使用不正当的手段;科举之初就混浊不堪;颈联:用典;指出封建贵族世代霸占朝廷爵禄;求官之人一经援引很容易平步青云;尾联:借“黄河千年一清”;没人能等到;揶揄朝廷和科举的黑暗也是改变不了的..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佑之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钟鼎”代指官场;“山林”代指民间;上阕首句表现作者对自己仕途有顺有逆产生梦幻般的感觉..B.上阕后两句作者是在规劝好友佑之即使仕途遇到了挫折;如果有了好心态;生活依然可以充满诗意..C.下阕前两句是回忆二人当年风雨夜对床无拘无束知音畅谈魄快乐时光;温馨中含有几多惬意自在..D.下阕最后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偶修辞格;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和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E.下阕写送别;虚实结合;先虚写往日二人相聚时的场景;后实写二人分别时眼前景色的秀丽美好..2.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没有传统送别诗的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答案1.A、FA.上阕首句并不是表现作者对自己仕途有顺有逆产生出梦幻般的感觉;而是劝慰朋友看淡仕途中的顺与逆;生活中的荣与辱;这些都如梦一样的虚幻;没有必要为此伤脑筋费心思..E.下阕全都是虚写;结尾两句是想象朋友离别后的情景:秀美的山水将陪伴着友人;可以消解旅途的孤独寂寞;非分别时景物实写..2.①上阕劝慰祜之要看淡仕途顺逆;名利荣辱;而能秋饮美酒;夜吟佳句;人生态度淡泊旷达;不凶失意而哀伤..②下阕前两句回忆往事;往日小窗风雨、对床夜谈的温馨和深情冲淡了今日的离愁;感情真挚却又不流于感伤;洒脱自然..③最后三句写祜之虽独自上路;但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不会因旅途孤独寂寞而哀伤..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巫山高皇甫冉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首联说那巫峡在古代巴国的东边;高高的似在半空之中;点明巫峡的方位;描绘其高耸云霄的状貌..。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
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
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2021/3/7
CHENLI
10
11.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 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 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2021/3/7
CHENLI
3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
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
2021/3/7
CHENLI
9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 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 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11
12.从军行(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 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 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 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 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024高考分类训练:名校模考古诗词鉴赏精编(附答案解析)
2024高考分类训练:名校模考古诗词鉴赏精编(附答案解析)1.(2024年2月湘豫名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园中归戏作①陆游醉里来寻涧上花,已飘残雪散余霞。
曲生②也解欺人老,风伯无端妒物华。
不恨童心伴蜂蝶,但愁病眼厌风沙。
归来隐几东窗下,一卷黄庭③送日斜。
【注】①此诗写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春,诗人时年63岁,在严州任上。
②曲生;酒的别称。
③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的经典著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次句看似写雪飘霞散的自然环境,实则是表明涧上花凋残的景象。
B.颔联中“欺”和“妒”运用了拟人手法,风“妒”物华暗示出花凋残的原因C.颈联指出诗人是与儿童一起出行寻花,看到有蜂蝶相伴,感到不遗憾。
D.尾联写诗人游园归家后,伴着夕阳,在东窗下几案边阅读《黄庭经》。
【答案】C【解析】C项“诗人是与儿童一起出行寻花”理解错误,应该是诗人有与蜂蝶相伴的童心。
(2)有人说,此诗虽题为“戏作”,却反映了希望与现实的矛盾。
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诗人希望在春天看到美丽的涧上花,但花此时已被风吹得凋残。
②诗人出行赏景过程中,因年老不胜酒力,且在患有眼疾的情况下遭遇风沙,难以继续出行。
③诗人美好的希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回到家中读道家经典自慰。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言三首(其一)陆游济剧人才易,扶颠力量难。
为谋须远大,守节要坚完。
气与秋天杳,胸吞梦泽宽。
方知至危地,自有泰山安。
【注】①本诗作于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诗人已七十七岁,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
②济剧:治理繁杂的事务。
剧,纷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寓言”指有所寄托的话,诗人虽年迈仍不忘国事,希望有人扶持艰危。
B.首联运用对比手法,指出担负繁重事务相对较易,国救颠危国运最是艰难。
C.颔联中,诗人分别从才、德两个方面展开议论,对心中的人才提出了要求。
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真题专项训练专题17古诗词赏析与小古文阅读(有解析)
专题17 古诗词赏析与小古文阅读诗词赏析一、(2023·四川成都)忆古诗《竹石》,完成要求。
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_______。
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
1.给诗中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的括号里用“✓”标示。
青(qīn qīng)松(sōng shōng)磨(mó mò)劲(jìn jìng)2.填写诗中所缺诗句,再说说“最后两个诗句”的意思。
3.诗人郑燮的人生经历有什么特点?读此诗可感受到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二、(2023·河南平顶山)阅读古诗,完成习题。
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钓。
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
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
1.将两首古诗补充完整。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如雪”既从视觉上写出了沙漠在月下的颜色,又从触觉上写出了夜间寒冷的感觉,让人似乎看到了空旷荒凉的大漠在明亮皎洁的月光下,闪着如雪的寒光。
B.《蝉》这首诗前两句写了蝉的外形、食性以及蝉声的传播,暗喻人的品格高尚。
C.在阅读《马诗》时,前两句语速可以适当放缓,以读出大漠月夜的荒凉、冷寂之感;后两句语速可相对加快一些,表现诗人的急切和向往之情。
D.这两首诗,一个写马,一个写蝉,风马牛不相及也,但是它们的后两句都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的志向。
3.根据上面两首诗,填写下面的表格。
古诗表达的志向或品格表达方法上的共同点《马诗》①③《蝉》②4.上面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共同的写作手法,运用了这种手法的诗句还有哪些?请你先写事物,再写诗句。
______;______。
三、(2023·山西长治)古诗文脍炙人口。
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的试题。
1.明其意·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训练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训练中考古诗鉴赏专题训练1( ( 古诗鉴赏专题) )1. 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答案:(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2 分。
意思符合即可)(2)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3 分。
白诗分析 1 分,曾诗分析 2 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 春日(宋)晃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释】① 阴阴:草木阴阴。
② 趁:追逐。
15.这首诗通过描绘、细雨翻萍、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
(2 分)16 .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答案:15.小溪阴阴鹅鸭戏水(意思对即可)16 . (共 2 分)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
(意思相近即可)3.晓过鸳湖查慎行①晓风催我挂忱符,绿涨春芜⑵岸欲平。
长水塘⑶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④城。
[注释]①查慎行(1650-1727),海宁人。
鸳湖:嘉兴南湖。
②芜:丛生的草。
⑧长水搪: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道,通南湖。
④秀州:即嘉兴。
15,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2 分)16,历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妙?请写出你的理由。
(2分)答案:15,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
16,“香”、“过”,写出了菜花之茂盛,香气之浓郁。
(或“莱花”,用最寻常的莱花写出了诗人朴实的内心。
)4. 送客诗严维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
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注释:严维:唐代诗人,浙江绍兴人,年轻时曾在金华安正书院习文。
课内外古诗词鉴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 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 孤寂情绪。
浙江考情搜索 浙江三年中考 考点各个击破 基础知识备查 考题跟踪训练 浙江名师预测
按ESC退出
浙江考情搜索 浙江三年中考 考点各个击破 基础知识备查 考题跟踪训练 浙江名师预测
按本内容和思想感情
(一)提炼诗歌的基本内容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按ESC退出
5.(2010·嘉兴)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后面问题。(4 分)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梨花哪些特点?(2 分) 写出了梨花颜色雪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的特点。 (2)第三、四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流露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的思想感情。 解析:(1)从“花满城”和“一枝雪”可以看出梨花的特点。(2)从第三句的“惆怅”可以看 出诗人对美景和人生的感悟。
浙江考情搜索 浙江三年中考 考点各个击破 基础知识备查 考题跟踪训练 浙江名师预测
按ESC退出
赏析诗歌语言的方法: (1)诗词的语言具有精练性、生动性、准确性、形象性的特点。具体到某一首诗词,其 语言风格不外乎以下几种:朴素、绮丽、清新、沉郁、豪放、活泼、直白、含蓄、婉约、恬 淡等。 (2)诗词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锤炼字词;二是佳句赏析。在锤炼字词时应 重点关注动词、修饰词、叠词、表色彩的词。佳句赏析应着眼于诗句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独 特意境,有时也要分析其语言技巧。 (3)在鉴赏语言特色时应注意:一首诗或一首词的语言要么活泼,要么沉郁;要么直白, 要么含蓄;要么豪放,要么婉约;要么朴素清新,要么华美绮丽……不可能同时具备相反相 对的两个方面的特点。
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含答案解析)(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5.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客发笤溪①叶燮②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
②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3分)(2)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三)(6分)5.(6分)(1)诗句运mT比喻、顶针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绵长。
(2)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
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竞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
㈢古代诗歌鉴赏(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
(6分,每小题各3分)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这是一首和诗。
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8.(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江南春天风光?请简要分析。
(3分)(2)开头两句整理是如何表现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的?(3分)8.(1)答案:描写了江南早春风光:云蒸霞蔚,梅柳摇曳,春水荡漾,春和景明,黄莺啼唱,一池浮萍生机盎然,凸显出江南春天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特征。
(评分要点:分析意象2分,指出特征1分。
)(2)答案:整理用“独有”“偏惊”生动地表现了自己虽面对江南美丽春色,却因别家离乡、在外做官,对异乡的新春物候变化反而感到惊心的矛盾心情。
(评分要点:紧扣“独有”“偏惊”作分析2分,指出游宦他乡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7━8题。
山歌无名氏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
【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早晴至报恩山寺文与可山石??磴①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1)钱钟书在《宋诗评论》中评价文与可“在诗里描摹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创造了以画写诗的手法,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分析时,要紧扣“以画写诗”的题干提示,抓住具体的意象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体现了诗人闲适、恬淡和喜悦的心情,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阐述。
【答案】(1)两联的景色描写由远及近,动静相生,形色相映,很有画面感。
颔联描绘出一幅烟开远水,日照高林,鸥落雉飞的动态画面。
颈联描绘的则是一幅大麦满园、蚕卧桑叶的静态画面。
(2)本首诗表现诗人闲适、恬淡、喜悦的心情。
首联诗人清晨沿着山路拂松穿竹,露水打湿了衣裳。
颔联和颈联写太阳升起后诗人所见的清新明丽的山林乡村景色。
尾联写在村庄的晚景中,诗人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
这些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山寺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恬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沈石田落花诗[明]唐寅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1)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20套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与答案(一)
20套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与答案(一)1.阅读上面诗歌,完成(1)~(2)题。
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借暮鸦乱飞的描写,衬托今日梁园的颓败。
B.第二句中“三两家”是虚写,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梁园的萧条。
C.第三句用拟人手法,写园中树木与主人的亲密关系。
D.尾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恢复梁园昔日繁盛的愿望。
E.这首吊古诗作,主旨是抒发诗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
答:[][](CDC.第三句应是写园中树木不管人事。
D.尾句应是写树木春来依旧开花,含蓄表达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2)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
(诗人将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前两句“暮”“乱”和“萧条”等词语透露着诗人的伤感;后两句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无知花树偏在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之景象,极为含蓄地表达了沉痛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完成题目。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此诗的意境特征。
(诗歌通过“幽草”“黄鹂”“涧边”“深树”“春潮”“野渡”“春雨”“小舟”等自然形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暮春图画,流露出诗人身在其中独有的一种喜悦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你同意王国维的观点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意,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一“闹”字描写花满枝头吐花喷焰的景象,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春意盎然的景象跃然纸上。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注]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范成大(1126-1193),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请试作分析。
答:(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1)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
“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
(2)相同点: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眉峰碧无名氏蹙破眉峰碧。
纤手还重执。
镇日①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②!薄暮投村驿。
风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注]①镇日:整天,从早到晚。
②只:孤独的。
(1)“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既形象,又充满情感。
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2)请简要分析柳永的《雨霖铃》与这首词的异曲同工之处。
答:答案:(1)“窗外芭蕉”和“窗里人”本无联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窗里人通过联想把芭蕉和自己联系在一起,与后句的雨水“心头”“滴”组合在一起。
“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在丰富形象的基础上,表达出了非常强烈的感情。
具体说就是:雨水滴在叶上,也滴在心头。
可更进一步理解为,愁绪像雨水滴在叶上一样不住地涌上心头。
作者用具体可感的雨水,将心中不断涌起的愁绪十分生动、形象、强烈地表现了出来。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17 古诗词赏析(原卷版)
此类诗歌鉴赏题,重在挖掘诗歌的主题,要求学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认识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某一主题,即阐述的某一哲理,抒发的某一感情。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3.手法鉴赏,悟出诗歌技巧。
诗歌的创作手法是诗歌体裁较为独特的特征。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创作手法的认知理解。这要求学生要明确常见的衬托与对比、联想和想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活用典故等创作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并能鉴赏其表达作用。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
2.【2019届中考湖南衡阳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___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题集》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题集》中考试题——诗词鉴赏题集1.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D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赏析填空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3.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女唱黄鸡。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一 )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 -句里写了哪些景物 ?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 ,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 )阅读下面的宋词 ,完成1 -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 )请简要赏析上片 "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 ,完成1 -2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 ,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 ,他树起了 "自是一家〞的旗帜 ,提高了词品 ,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 "聊〞一 "狂〞两字 ,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 ,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 "卷〞字 ,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 ,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 ,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 ,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 ,说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 ,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 ,凸显了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四 )阅读诗歌 ,完成1一3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以下诗歌 ,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A.<龟虽寿>(曹操)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C.<竹里馆>(|王维)D.<月下独酌>(李白)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五 )诗歌鉴赏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 ,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 ,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 ,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 ,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 ,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奉献 ,却不为当朝重用 ,屡遭迁废 ,仕路坎坷 .1.词中 "百种千般巧〞的 "巧〞表现在哪里 ?2.你认为词人借 "天公〞与 "花事〞的关系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 )阅读下面一首|词 ,完成9 -10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 ,以一个 " 〞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结句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 )阅读下面的宋词 ,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 ) "了却〞 "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2 )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完成 (1 ) (2 )两小题 .金陵三迁有感①宋·梁栋憔悴城南短李绅②,多情乌帽染黄尘 .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 .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 .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 ,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 (今江苏南京 )屡遭贬官 ,有感而作 .②李绅:中唐诗人 ,身材短小 ,秉性性刚直 ,忠于朝廷 .诗在人此处以李绅自比 .(1 )五六两句中的 "唤酒〞 "愁人〞与开头两句中的 "憔悴〞 "多情〞相照应 ,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2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 ,请作赏析 .(九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 ,答复1~3题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____ (人名 ) .2.以下各句中 ,与 "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 ,天涯假设比邻 .D.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 ((十 )阅读下面一首|诗 ,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认为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 ?请作简要赏析 .(十一 )古诗词赏析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这首|词中 " 〞一词照应小序中的 "欢饮达旦〞 .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 ,词人问天 ,问月 ,归根到底是问 .2. 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缘由 .B.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一句 , "转〞 "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 ,暗示夜已深 .C.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 ,词中指嫦娥 ,也就是代指明月 .D. 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十二 )阅读下面的古诗 ,完成1 -2题 .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 ,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 .2.细读全诗 ,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 .(十三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 ,答复1~2题 .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①,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期:期望,预料1. 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 ,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 ,第|一首|:;第二首|: .2.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李清照:(十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题目为 "春望〞 ,请细读一、二两联 ,说说杜甫望见了哪些景象 ?这是一种什么抒情手法 ?.2.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一句中 "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五 )阅读下面古诗 ,完成第后面的问题 .春泛假设耶溪①唐·綦毋潜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② .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③ ,愿为持竿叟 .【注释】①假设耶溪 ,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作者綦( qí)毋潜 ,江西赣州人 ,其诗喜写山林 ,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 ②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 ③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1.以下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 "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 , "花〞字切合诗题中的 "春〞 .C.诗句 "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 "愿为持竿叟〞说明作者热爱假设耶溪的山水 ,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诗句 "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 "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 ,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 "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 ,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 "泛〞字进行景物描写 ,移步换景 ,富有动势 .D.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 ,语言清新自然 ,浑然天成 ,表达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答案:专题十一(一 )1. 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 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二)此词写于1182年,作者被免官闲居信州后,在博山寺旁筑"稼轩书屋〞,时常往来于信州到博山的路上 .(1 )上句"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气氛 .(2 )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波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辛酸之情跃然纸上 .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己的满头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 .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河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 .(三 )1. 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 .下阕写|报国情 .(意同即可)2. C(四 )1、B2、例如:比喻 .用 "浮云〞比喻漂泊不定 , "流水〞比喻时光消逝 ,生动形象 .(或者:比照 .用 "一别〞的短暂与 "十年〞的漫长相对 ,突出了人世的沧桑 ,言简义丰 .3、例如:尾联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 ,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言之成理即可 ,(五 )1.答案: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 ,轻盈有致.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 ,却猩红如燃 ,鲜艳娇美 .意思对即可 .2.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 ,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 .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意思对即可 .六 )1.边塞秋景异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 ,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 ,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 (答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即可)(七 ) (1 )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2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 ,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八 ) (1 )诗人因关心南宋末年动乱时局而多愁善感 ,忧心如焚 ,感情十分沉痛 .(2 )这两句诗借景抒情 ,以 "蜂蝶黄花老〞写出秋色愁人 ,转而写在 "明月〞照临下 , "园林〞的景色充满春意 ,透露生机 ,从而形成比照 ,说明作者身处逆境仍然满怀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 .(九 )1.马致远 2.C 3、例如: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气氛;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 ,浑然一体 . (言之成理即可 )(十 )1.忧围伤时、念家悲己 (意思对即可 )2.例如一: "破〞字用得好 .一个 "破〞字 ,写出了国都沦陷 ,城池残破的景象 ,使人触目惊心 . 例如二: "深〞字用得好 .一个 "深〞字 ,写出了乱草遍地 ,林木苍苍的景象 ,令人满目凄然 .(十一 )1.无眠人生 2. D(十二 )1.例如: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 ,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 ,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 .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 ,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青松 . (任选一句作答 ,意思对即可 )2.诗人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的宁静生话 . (十三 )1. 遗憾 ,惋惜;赞扬 ,肯定2. 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 ,即胜败乃兵家常事 ,有时要忍辱负重 ,重整旗鼓 ,或能转败为胜 ,东山再起 . (意近即可 )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 ,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十四 )1. 京城的荒凉和春天的绚丽景象 .2. 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十五 )1.C2.D。
高中语文精品练习:古诗词鉴赏专题拓展训练
古诗词鉴赏拓展训练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①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捉②银胡辕,汉箭朝飞金仆姑③。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檐(chān):短衣。
②娖(chuò):整理。
③金仆姑:箭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前两句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场面,气势宏大,豪情壮志溢于笔端。
B.“燕兵夜娖银胡”,写金兵晚上整理箭筒的情形,正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
C.上片“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出战争场面声势浩大,富有感染力。
D.下片“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一方面感叹青春不再,另一方面也感慨壮志未酬。
16.清代陈廷焯评“‘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哀而壮”,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2)答案:15.B(“正面说明”错误,应为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16.①“万字平戎策”指洋洋万言的复国方略,与上片中词人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相照应,豪迈壮阔之情溢于言表。
②“换得东家种树书”指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只得向东邻换书学习栽树种草,写出了青春不再、壮志未酬的叹息,流露出浓浓的哀伤。
(6分。
每个要点3分,意思对即可)(唐)杜牧《赠别二首》赠别二首·其一(唐)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唐代诗人杜牧在其诗篇《赠别》中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这里的“豆蔻”是指()A.十三四岁B.十五岁C.十六七岁D.十八岁2.第二首诗首句“多情却似总无情”,被人赞为“无理而情深”,结合诗句诗谈谈你的理解。
(5 分)1.A2.明明多情,却说“总无情”,视为无理。
专题03 古诗词鉴赏(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北京专用)
专题03 古诗词鉴赏(原卷版)【2022春·北京·七年级北师大实验中学校考期中】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对下列诗句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木兰远行万里,像飞一样地越过关塞山岭,表现了木兰急切归乡的心情。
B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出边塞军营生活的艰苦。
C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了战争的旷日持久和战斗的激烈悲壮。
D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表现出同伍士兵的诧异和惊叹,侧面衬托了木兰从军时的谨慎和机敏。
2.《木兰诗》中,木兰功成身退,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偶书》(其一)写诗人年老回乡的感慨和见闻。
同样是久别归乡,木兰和贺知章的情感是不同的,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回乡偶书(其一)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2022春·北京平谷·七年级统考期中】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 .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 .“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专题10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学生版
专题10:古诗词鉴赏(原卷版)【一、2023-2024学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首联以对偶写自己泛舟于绿水上、青山前,“客路”点明作者人在旅途的境况。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船上所见景色。
“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为颈联“江春”作了铺垫。
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强调美好事物的消逝,有一种无奈和惆怅蕴含其中。
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尾联诗人自问自答,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
2. “校园诗词大会”中,“文字线索题”的环节扣人心弦。
而在比赛的筹备过程中,命制试题的同学也颇费心思。
下面这道文字线索题设定的答案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该题已有三条线索,请你编写最后一条线索,能让答题者锁定答案。
(1)这两句出自唐代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是诗人在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又名《江南意》。
(2)诗人于唐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前人说他“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
(3)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指出,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习近平主席曾引用它形容中国和巴西未来发展的前景。
最后一条线索:____________【二、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阅读《观沧海》和《望洞庭》,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 《观沧海》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志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6:古代诗文阅读之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6古代诗文阅读之古诗词鉴赏(含答案)江苏卷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名余曰正则兮,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3)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4)树林阴翳,__________________,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5)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6)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7)道之以德,__________________,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8)盖文章,经国之大业,__________________。
(曹丕《典论·论文》)全国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诗词鉴赏(有答案)
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统编版)诗词鉴赏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1.(2023秋环翠区期末)古诗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半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惊鹊”“鸣蝉”“蛙声”描绘了怎样的夏夜风光?反映了夜行人怎样的心情?2.(2023秋石城县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一)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从格式可以看出,以上两则内容体裁不同,《宿建德江》是一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
(2)两则内容都写到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
《宿建德江》表达了的情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的情感。
3.(2023秋上犹县期末)阅读诗歌《春日》,完成问题。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下列对“胜日寻芳泗水滨”一句中“胜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当天。
B.盛大的日子。
C.风和日丽的日子。
D.胜利的日子。
(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第一句交代了时间、天气、事件和地点。
B.“无边光景”写春日风光无边无际,诗人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富有哲理,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万紫千红”,春风则比喻儒学的丰富多彩。
D.这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的哲理诗。
形象鲜明,描写自然,读了只觉得春光满眼,完全把春日踏青和追慕孔道融合在一起,可见构思之巧妙。
4.(2023秋芝罘区期末)阅读。
登乐游原①李商隐向晚意不适②,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①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
(5分)(08年中考)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
试谈谈你的看法。
(2分)【参考答案】“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
请作简要赏析。
(3分)【参考答案】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
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
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09年中考)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参考答案】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2分。
意思符合即可)(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参考答案】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3分。
白诗分析1分,曾诗分析2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10年中考)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宋·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参考答案】枝叶繁茂,新叶翠微;含苞未放。
(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做赏析。
【参考答案】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作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沉稳。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11年中考)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参考答案】“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
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
2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12年中考)送人之松江宋·俞桂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袂:袖子。
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参考答案】秋季冬季(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参考答案】前诗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别时沉重、悲伤的情绪;后诗通过劝慰朋友天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
(意思符合即可)三考题解析题目朝代作者格律类别内容08年中考早梅唐张谓七言绝句咏物诗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09年中考城南宋曾巩七言绝句写景诗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0年中考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宋元好问七言绝句咏物诗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1年中考春山夜月唐于良史五言律诗写景诗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2年中考送人之松江别董大宋唐俞桂高适七言绝句七言绝句送别诗送别诗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解析:从近5年的中考选题来看,古诗词鉴赏只选择了古诗,没有选择古代词曲,朝代锁定在唐、宋,作者多是学生不很熟悉的,所选的6位诗人都没有在课本(人教版)中出现过,其中《别董大》是小学课本中的,形式上主要是七绝,只有11年考到了五律,题材上选的主要是写景咏物诗,12年考到了送别诗,内容上看是在渐渐加多。
四复习方略我们的复习对策可以从这几个方向来把握:1古诗是主体,古代词曲不要过多涉及;2以唐、宋的非著名诗人为主,超一流作家可以忽略;3七绝、七律等格律诗是重点,五绝、五律基本不涉及;4写景咏物是必考点,或者直接考该类型的诗,或者在题中考到景物的特点及作用,还要关注送别、感怀、咏史等类诗歌;5诗歌内容越来越长,并出现了比较鉴赏题型,这是一个新题型,从2006年开始杭州中考设置古诗词鉴赏题以来,这是第一次出现的题型,所以请大家要密切关注。
五考题类型归纳与解题公式说明1景物题:景物题= 题目关键词+ 原诗关键词+ 概括特点+ 手法08年(1)题不恰当、呈朵状白玉条梅开旺盛,压满枝头呼应“迥”,站在远处09年(1)题雨、特点满、高下雨量大,雨势猛衬托10年(1)题树、特点新、重重、数点枝繁叶茂,新叶翠微,含苞未放运用叠词、数量词12年(1)题季节西风北风、雪秋季冬季解题公式景物=关键词+特点+手法公式说明 1 关键词包括题目和原诗两部分,题目的关键词是导向,原诗的关键词是根本;2 概括特点通常用两个词,从不同角度来概括,并且要以原诗关键词为本;3 手法上包括修辞、描写、呼应、叠词等,这一点不是每次都能考到。
【定点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习题。
(5分)春行即兴唐·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一、二句写出了当时环境怎样的特点?(2分)【参考答案】荒草茂盛,溪流寂寥。
(2分)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习题。
(5分)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分)【参考答案】长而轻柔,颜色浅黄,清新而惹人喜爱。
(2分)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习题。
明发房溪(宋)杨万里山路婷婷小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多情也恨无人赏,故遣低枝拂面来。
(1)第一、二句写出了路边梅花的什么特点?(2分)【参考答案】第一、二两句写出了小树梅美好而寂寞的特点。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习题。
暮热游荷池上 (其三)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秾①,披襟拦得②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注释]①秾:草木茂盛。
•②拦得:挡住,承受。
(1)一、二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草木茂盛,微风轻拂,荷香浮动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习题。
(5分)看叶宋·罗与之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1)第一句描绘了春天怎样的景物特点?(2分)【参考答案】百花凋零,芳草枯萎,春光不再【配套作业】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习题。
(5分)木芙蓉南宋•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1)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木芙蓉”怎样的特点?(2分)【参考答案】木芙蓉不畏艰难,用心开花的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习题。
(5分)山中雪郑燮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参考答案】清晨,雨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天气寒冷的景色。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习题。
(5分)江上宋·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江上怎样的特点?(2分)【参考答案】拟人。
含雨的暮云低垂并缓慢移动。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习题。
(5分)送魏二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江风引雨入舟凉”中的“凉”字写出了当时怎样的情景特点?(2分)【参考答案】“凉”字既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也写出了别离的伤感和凄凉。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习题(5分)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⑴“自小刺头深草里”中的“刺”表现出小松怎样的特点?(2分)【参考答案】不同凡俗、自强不息、不畏困苦、奋发向上的品质2赏析题:赏析题= 手法+ 内容+ 用意08年(2)题烘托“先”“未”来烘托“早”“不知”对应远望,“疑”对应迷离,“先发”对应迎风怒放发现的惊喜,早梅凌寒如玉的风姿10年(2)题对比“爱惜”“莫轻”“且”“闹”注重蕴积,保持沉稳轻浮,炫耀11年(1)题照应“兴”兴致不分远近,离去依依惜别沈醉于美景,依依惜别11年(2)题动作描写,情景交融“在手”对应水月合一,写泉水清澈;“满衣”花香衣香浑然一体“掬”“弄”表现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解题公式赏析=手法+内容+用意公式说明1手法包括修辞、描写、情景、虚实、动静、感官等;2内容主抓原诗关键词,此外,还要关注题目、作者生平及注释;3用意主要是诗人的思想感情、抒怀言志,引起读者感受等。
【定点训练】1.《新柳》“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请赏析。
(3分)【参考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引”字描绘出微风吹动,柳枝轻扬,水上水下连成一片的优美画面,富有情趣地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
(3分)2.《明发房溪》诗的三、四两句将梅花人格化了,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山梅寂寞开无主,多么希望有人欣赏啊!于是,她故意压枝条拂人脸面。
这样,一个多情而又无人赏的幽谷佳人形象便展现出来。
诗人借山梅表达自己能在官场发挥才干的希望。
3.《暮热游荷池上 (其三)》第三、四句生动形象,请作具体赏析。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用小荷的情来表现诗人自己的情。
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之热,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
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的是热,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
4.《看叶》这首诗歌含蓄而富有哲理,请就此作赏析。
(3分)【参考答案】繁花似锦却容易凋谢,而绿叶繁茂活力长存,诗歌借景寓理(1分),表达了美丽如花的事物往往短暂,平凡如叶的生命却更为长久的哲理(2分)。
(或者答“与其追求显赫荣华的人生,不如享有平淡而长久的人生)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