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验指导-投影

合集下载

投影初中数学试讲教案

投影初中数学试讲教案

投影初中数学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投影的概念,知道投影的性质;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投影的定义及分类;2. 投影的性质;3. 投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投影的概念及分类;2. 投影的性质。

教学难点:1. 投影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 投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投影现象,如日食、月食、手影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共同特点,教师总结并引出投影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投影的定义:在光线的作用下,物体在平面上的影子;2. 讲解投影的分类:正投影和斜投影;3. 讲解投影的性质:a. 投影是一条直线或一个点;b. 投影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但不一定相同;c. 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但不一定相同;d. 投影的方向与光线的方向有关。

三、实例讲解(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实际生活中的投影现象,如建筑物的影子、树木的影子等;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的投影特点,巩固投影的性质。

四、课堂练习(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投影的概念和性质;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投影的概念和性质;2. 提出一些与投影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投影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2. 学生运用投影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交流意识。

儿童活动区投影互动教案

儿童活动区投影互动教案

儿童活动区投影互动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孩子了解投影互动技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 帮助孩子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让孩子了解投影互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互动活动。

3. 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互动活动。

2. 如何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投影仪和互动设备。

2. 互动游戏软件。

3. 教学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向孩子们介绍投影互动技术,并展示一些有趣的互动游戏。

让孩子们感受一下投影互动技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展开。

(1)讲解投影互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让孩子了解投影互动技术是通过投影仪和互动设备实现的,可以在墙壁或地面上呈现出各种图像和游戏,是一种新型的儿童活动方式。

(2)开展互动游戏。

老师利用投影互动设备展示一些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参与其中,体验投影互动技术带来的乐趣。

比如,可以进行数字拼图、动物认知等互动游戏。

(3)引导孩子思考。

在互动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引导孩子思考,比如让他们观察图像中的细节,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教学总结。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投影互动技术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多多参与互动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投影互动技术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互动游戏,表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对互动游戏产生了依赖,需要引导他们多多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节课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孩子思考,让他们在互动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提高。

同时,我还会继续关注投影互动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启发。

平面投影实验实验报告

平面投影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平面投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会运用投影方法进行空间几何图形的绘制和分析;3. 提高空间想象力,培养空间思维和几何素养。

二、实验原理平面投影是一种将三维空间中的物体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方法。

在平面投影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都会发生变化,但它们之间的相对关系保持不变。

常见的平面投影方法有正投影、斜投影、透视投影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三维空间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2. 平面投影纸;3. 铅笔、橡皮、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4. 实验指导书。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并分析三维空间模型,了解其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2.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投影方法(如正投影、斜投影等);3. 将三维空间模型放置在投影纸上,按照投影方法进行投影;4. 用铅笔画出投影后的图形,并标注必要的尺寸和文字说明;5. 检查投影图形是否正确,如发现错误,及时修正;6. 对投影图形进行分析,研究其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投影实验(1)实验结果:绘制出正方体的正投影图形,包括顶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2)分析:通过正投影实验,我们了解到正方体的正投影图形在三个视图中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关系。

同时,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正投影方法绘制其他空间几何图形。

2. 斜投影实验(1)实验结果:绘制出长方体的斜投影图形,包括侧视图和俯视图。

(2)分析:通过斜投影实验,我们了解到长方体的斜投影图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中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关系。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调整投影角度,以获得更清晰的投影图形。

3. 透视投影实验(1)实验结果:绘制出圆柱的透视投影图形,包括主视图和俯视图。

(2)分析:通过透视投影实验,我们了解到圆柱的透视投影图形在主视图和俯视图中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关系。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运用透视投影方法绘制其他具有透视效果的几何图形。

初中投影视图教案

初中投影视图教案

初中投影视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 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其投影。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 学会利用投影来描述和理解现实世界中的物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投影的概念和性质;- 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点;- 利用投影描述和理解物体。

教学难点:- 投影的分类和理解;- 利用投影进行物体描述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 透明塑料尺;- 硬纸板;- 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投影现象,如太阳光下的影子、电影院里的投影等,引导学生关注投影的存在。

2. 提问:什么是投影?投影有哪些种类?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投影的概念:投影是指在光线的作用下,物体在平面上的影子。

2. 讲解投影面的概念:投影面是指投影所在的平面。

3. 讲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 平行投影:光线平行,物体在投影面上的影子也是平行的;- 中心投影:光线从一个点(称为投影中心)发出,物体在投影面上的影子是从中心向外发散的。

4. 讲解正投影的概念:正投影是指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

三、实例讲解(15分钟)1. 利用透明塑料尺和硬纸板,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投影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角度下的投影;2. 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投影特点。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己找一个物体,尝试画出其在不同角度下的投影;2. 让学生尝试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投影现象。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投影的概念和性质;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和练习中的发现,以及如何利用投影描述和理解物体。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画出自己在不同角度下的投影,并写一篇小论文,描述和解释投影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全息投影相关实验报告

全息投影相关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全息投影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 掌握全息投影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全息投影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二、实验原理全息投影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的立体显示技术。

它通过记录物体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将物体以三维形式呈现出来。

实验中,利用激光器产生参考光束和物光束,通过分束镜将参考光束和物光束分别照射到全息干板上,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的全息图像。

再现时,通过激光照射全息干板,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的三维图像。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全息投影实验台2. 激光器3. 分束镜4. 反射镜5. 扩束镜6. 载物台7. 全息干板8. 显影及定影器材9. 被摄物体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全息投影实验台、激光器、分束镜、反射镜、扩束镜、载物台、全息干板等设备连接好。

2. 调整光路,使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通过分束镜分成两束,一束为参考光束,另一束为物光束。

3. 将被摄物体放置在载物台上,调整物光束的照射角度,使物光束照射到被摄物体上。

4. 将全息干板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全息干板的位置,使参考光束和物光束同时照射到全息干板上。

5. 调整激光器的功率和曝光时间,使全息干板上的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6. 完成曝光后,将全息干板放入显影液中,进行显影处理。

7. 显影完成后,将全息干板放入定影液中,进行定影处理。

8. 将定影后的全息干板取出,放置在实验台上。

9. 使用激光照射全息干板,观察全息投影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成功记录了被摄物体的全息图像,并完成了显影和定影处理。

2. 在再现阶段,使用激光照射全息干板,成功再现了被摄物体的三维图像。

3. 通过调整观察角度,可以观察到被摄物体的不同侧面,验证了全息投影技术的立体显示效果。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验证了全息投影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全息投影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了解了全息投影技术的原理和关键技术。

初中数学投影法教案

初中数学投影法教案

初中数学投影法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投影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 能够运用投影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仪器进行投影实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投影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 运用投影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投影法的原理和实际操作。

教学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实物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图片,如建筑物的立面图、产品的三维模型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是如何得到的。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如何产生的吗?是通过什么方法将实物的形状和大小传递出来的呢?二、投影法的概念和原理(10分钟)1. 介绍投影法的概念:投影法是一种将三维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传递到二维平面上的方法。

2. 讲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光线的作用,将三维物体的形状投射到二维平面上,形成物体的影子。

3. 演示投影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投影法的原理。

三、投影法的应用(10分钟)1. 利用投影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建筑物的立面图、产品的三维模型等。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投影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一些有关投影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引导学生反思投影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延伸:-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投影法的理解和应用。

-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探讨投影法在其他学科或领域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演示、练习和总结等环节,向学生介绍了投影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并引导学生运用投影法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位移投影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位移投影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位移投影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投影,理解位移投影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实验器材:倾斜的平面、小球、测量尺、计时器
实验原理:当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其运动可以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分量。

位移投影即为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在平行于斜面方向上的投影。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

将倾斜的平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固定好。

准备一只小球,并确定其起始位置为斜面的顶点。

2. 让小球自由滚动下斜面。

用计时器记录小球从斜面顶点滚到斜面底部的时间。

3. 用测量尺测量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

4. 计算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位移投影。

根据位移投影的计算公式:$Projection = Displacement * cos(\theta)$,其中$\theta$为斜面的倾角。

实验数据记录:
时间(s):______
位移(m):______
位移投影(m):______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投影,并与实际位移进行比较,分析位移投影与斜面倾角和物体位移的关系。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小心操作,以免发生意外。

2. 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准确无误。

3.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斜面的倾角,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延伸:
1. 尝试改变斜面的倾角,观察位移投影随斜面倾角变化的规律。

2. 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和重量的物体进行实验,比较它们在斜面上的位移投影的差异。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位移投影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二 墨卡托投影的绘制-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 墨卡托投影的绘制-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墨卡托投影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掌握墨卡托投影的经纬网形状和变形性质。

2.使学生掌握墨卡托投影的绘制方法。

3.理解墨卡托投影上等角航线和大圆航线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准备
1.软件准备:AutoCAD 或其他绘图软件
2.资料准备:适宜的圆柱投影世界地图
三、实验内容
1.按主比例尺为1:15000万,经纬线网密度为10°,绘制墨卡托投影经纬线网格。

2.转绘大洲轮廓。

3.绘制大圆航线和等角航线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首先计算赤道周长(图上距离,单位按毫米计),并在图纸中央稍下绘制一直线作为赤道,并将赤道等分为36份,过各等分点作垂直于赤道的直线作为经线。

2.按公式计算X 值
)2
45tan(lg 43429.0ϕ+︒=R X
注:R=6371km
在图幅边的两条经线上截取相应的X 值,将相对应的截点连接起来,即为平行于赤道的纬线。

3.根据适宜的圆柱投影世界地图,将大洲轮廓转绘到经纬网内。

4.绘制等角航线与大圆航线。

5.整饰:注记图名、比例尺、大洲名、经纬度和图廓。

五、实验成果及报告
上交墨卡托投影的世界地图一幅及实验报告一份。

实验十五、化学投影实验

实验十五、化学投影实验

实验十五、化学投影实验
【实验目的】
1. 学会使用投影仪进行投影实验的操作技能。

2. 初步学会制作投影实验教具的方法。

3. 学会视频实物展示台(实物投影仪)的使用操作技能。

【实验指导】
1. 查找、阅读用投影技术演示实验的原理、步骤以及与实验内容有关的内容。

2. 设计在投影仪上演示碘的升华、氨分子的运动的实验方案。

3. 设计在投影仪上演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案。

4. 设计用视频展示台演示镁在加热条件下与水反应的实验方案。

5. 由2-3位学生分别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模拟。

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演示实验的目的、演示投影的效果、投影实验演示操作的熟练性、演示技能等对演示实验教学进行评议。

【讨论与研究】
1. 化学实验投影器对实验用器皿有一定的要求吗?为什么?
2. 能用普通试管(或圆柱形容器)直接进行垂直投影实验吗?为什么?
3. 在投影实验中有溶液颜色变化、有气体产生、生成沉淀的反应,影像效果如何?
4. 在中学化学演示实验中,哪些类型的实验设计成投影实验比较合适?
5. 与普通实验比较,投影实验的实验效果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实验小结】
1. 教师小结,布置新的实验教学内容。

2. 结合实验报告重点总结:
1)投影实验对投影教具的要求
2)普通演示实验、投影演示实验、视频实物展示台演示实验的效果与特点
3)投影实验演示教学应注意之处。

影子投影幼儿园教案小班

影子投影幼儿园教案小班

影子投影幼儿园教案小班
教案内容
教学主题
影子投影
教学目标
1.让幼儿认识到影子的来源;
2.培养幼儿观察影子的能力;
3.锻炼幼儿协作与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对影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1.投影机;
2.遮光布;
3.大纸板;
4.剪刀、胶水、颜料和画笔;
5.手影和物品影子的制作。

教学过程
1.自由玩耍:在课堂开始前,给孩子们5-10分钟的自由玩耍时间,放松他们的紧张心情。

2.引入影子主题: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小人和影子,在幼儿的帮助下让小人做出不同的动作,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影子的来源。

3.制作手影:教师给孩子们讲解手影的制作方法,然后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制作,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给大家看,并简单介绍自己的手影。

4.制作物品影子:教师给幼儿发放一些物品(如玩具小车、椅子等),请孩子们将物品放到遮光布前面,让其他孩子观察到物品所投下的影子,再让孩子猜测所投下的影子是哪个物品。

5.团队绘画:教师设计一个场景或者一个主题,要求幼儿们通过团队协作的形式,利用投影仪在大纸板上绘制该场景或主题对应的影子画面。

6.总结:教师带领幼儿们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赞扬。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手影制作、物品影子观察和团队绘画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幼儿们对影子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锻炼了他们的协作和表达能力。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孩子对手影制作困难较大,需要教师进行更详细的演示和指导。

此外,在团队绘画环节,有些孩子的画面表现较差,需要在日常绘画活动中加强绘画技能的训练。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教案《纸杯投影仪》手工制作活动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教案《纸杯投影仪》手工制作活动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教案《纸杯投影仪》手工制作活动1.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纸杯投影仪,让幼儿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实验材料•纸杯•塑料透明薄膜•胶水•记号笔•手电筒或其他光源3. 实验步骤步骤一:制作投影仪灯罩1.取一个纸杯,将其底部切去,获得一个杯口较大的圆筒状杯壳。

2.描绘一个适合杯壳尺寸的圆形模板在透明薄膜上。

3.将透明薄膜按照模板剪裁出一个圆形。

4.将透明薄膜的两端用胶水固定在杯壳的内侧。

步骤二:制作投影屏幕1.选择一个合适的平滑墙面或纸板作为投影屏幕。

2.将投影屏幕固定在墙面上或纸板上。

步骤三:使用纸杯投影仪1.在一个较暗的房间里,将投影屏幕放置在一个合适的位置。

2.通过投影仪的圆筒状杯壳对准投影屏幕,调整位置,确保图像清晰明亮。

3.打开手电筒或其他光源,将其光线对准投影仪的圆筒状杯壳。

4.观察投影仪屏幕上的图像。

4. 实验原理纸杯投影仪利用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工作。

当光线通过杯壳上的透明薄膜进入杯内时,会被薄膜反射,并投射到投影屏幕上形成图像。

由于透明薄膜的曲率和位置的调整,幼儿可以观察到不同大小和亮度的图像。

5. 实验注意事项•必须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以便更好地呈现图像。

•孩子在制作和使用投影仪时,需要得到成人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安全。

•确保投影仪的圆筒状杯壳和透明薄膜的安全和稳定。

6. 实验结果及分析制作好的纸杯投影仪可以将光线投射到投影屏幕上,并形成一个清晰的图像。

孩子们可以通过调整透明薄膜的位置和曲率,观察到形状、大小和亮度不同的图像。

7. 拓展实验可以让孩子们用不同颜色的透明薄膜制作多个投影仪灯罩,观察不同颜色光线在投影屏幕上形成的图像有何不同。

8. 实验总结通过制作纸杯投影仪,幼儿不仅可以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自主调整透明薄膜的位置和杯壳的角度,观察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图像,增加了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高中数学投影教案设计

高中数学投影教案设计

高中数学投影教案设计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投影的概念,掌握投影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投影,掌握投影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正交投影和斜投影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投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相关章节
2. 教具:投影仪、黑板、彩色粉笔、学生尺、投影板
3. 辅助资料:相关练习题、例题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真实物体的投影效果,引导学生探讨投影的概念和应用意义。

2. 讲解:介绍投影的定义、类型,重点讲解正交投影和斜投影的计算方法。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自行计算各种图形的投影。

4. 实践: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投影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5. 检查:教师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并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

6.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巩固知识。

延伸拓展:
1. 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立体图形,通过投影展示图形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利用投影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1. 学生是否理解了投影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在应用投影知识解决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
3. 学生对于立体几何的投影知识是否有较好的掌握能力?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引入、讲解、练习、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投影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延伸拓展和反思,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高中数学投影性质教案

高中数学投影性质教案

高中数学投影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投影的概念及性质;2. 能够运用投影性质解决相关问题;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投影的定义;2. 掌握投影的性质;3. 运用投影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运用投影性质解决复杂问题;2.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

四、教学内容:1. 投影的定义和性质2. 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的投影性质3. 投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道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投影性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介绍投影的定义和相关性质,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框架。

3. 实践: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投影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深度。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方式:1. 教师讲解配合学生独立思考和解题;2. 学生合作讨论和展示解题过程;3. 实践练习和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七、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投影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作业批改和分析,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3. 考试和综合评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2. 多媒体教学工具;3. 实物模型和视觉辅助工具。

九、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保证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同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巧手制作简易3D全息投影仪》(教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巧手制作简易3D全息投影仪》(教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三年级上册《巧手制作简易3D全息投影仪》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引言:本节课是针对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的实践活动,通过制作简易3D全息投影仪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制作3D全息投影仪,并欣赏到全息投影的奇妙效果。

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新奇的科学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

他们喜欢亲自动手制作东西,并且具有一定的想象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3D全息投影的原理,掌握简易3D全息投影仪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实践的热爱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3D全息投影的原理,学会制作简易3D全息投影仪。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a.课件、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b.实验材料:塑料透明文件夹、剪刀、胶带、手机等。

c.实验台和实验道具。

2.学生准备:a.学生携带个人文具。

教学过程:3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具有3D效果的全息投影图像,并引导学生思考:你见过这样神奇的图像吗?它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第二步:学习3D全息投影的原理(10分钟)1.通过课件或实物向学生介绍3D全息投影的原理,包括光的折射、干涉和反射等知识。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全息投影图像能够产生立体感?第三步:制作简易3D全息投影仪(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塑料透明文件夹、剪刀、胶带和手机等。

2.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将塑料透明文件夹剪切成特定形状,制作成简易的全息投影仪。

3.指导学生将手机放置在全息投影仪的特定位置,并打开特定的全息投影图像。

2021-2022学年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教案《纸杯投影仪》手工制作活动【幼儿教案】

2021-2022学年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教案《纸杯投影仪》手工制作活动【幼儿教案】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教案《纸杯投影仪》手工制作活动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想象创新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2.、尝试用多种方法感知光与影子的特征。

3、让幼儿体验自制投影仪做成后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一次性纸杯,手电筒,水彩笔,宽透明胶带。

剪刀或小刀。

活动过程:1.拿起纸杯,将杯子底部去掉。

2.把去掉底部的杯子贴上透明胶带。

3.用水彩笔在胶带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4.对着墙壁用手电筒照射杯子底部的图案,墙壁上就出现影像了哦。

活动反思:为了让幼儿认识光和影子的关系,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材料,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进行直接的指导,而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亲身实践去发现问题,找出其中关系。

另外,在活动中我们并不过分关注幼儿掌握过多的知识,而是注重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以及探索精神的培养。

科学小游戏:纸杯投影仪亲爱的小朋友们,这是普通的纸杯,我们可以用它做什么呢?小小的纸杯不仅可以当杯子喝水,还可以做小手工,变成可爱的小动物等等,今天陈老师要用它来做了一个神奇的物品,想知道是什么吗?快来跟我们一起看看吧!材料准备手电筒、水彩笔、纸杯、美工刀、记号笔、剪刀还有透明胶布步骤分解第一步:将纸杯底部挖空。

第二步:将纸杯底部粘上透明胶布,然后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第三步:打开手机灯光,从一次性纸杯口照向杯底,噔噔噔噔,纸杯投影做好啦!科学原理当手机的手电筒对着纸杯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就只能从纸杯口射出去,这样我们就会在墙上看到一个圆形的光斑。

离得越远,光线射出去的角度越大,我们看到的光斑就越大。

如果在透明胶上画上图案,图案就会随着光斑一起出现,这样我们就在墙上看到图案啦!小朋友们,小小的纸杯可以制作成投影仪,是不是很神奇呢?你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快快和爸爸妈妈一起把你想画的赶紧画出来,用小纸杯一起来制作小投影仪吧!。

物理实验报告全息投影(3篇)

物理实验报告全息投影(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全息投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光学领域中的应用。

2. 掌握全息投影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验证全息投影技术的成像原理,并观察全息图像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全息投影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将三维物体的图像重现出来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物体发出的光与参考光(通常为激光)进行干涉,形成干涉条纹,这些条纹记录了物体的三维信息。

当参考光再次照射到干涉条纹上时,会根据条纹的信息重现出物体的三维图像。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全息投影系统:包括激光器、全息干板、投影仪、白屏等。

2. 激光光源:He-Ne激光器。

3. 全息干板:光学密度较高的感光材料。

4. 物体:实验用的小物体(如小汽车模型、小动物模型等)。

5. 其他辅助工具:尺子、量角器、记录本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全息干板固定在投影仪上,调整投影仪与干板之间的距离,使投影仪能够清晰地投射出物体的图像。

2. 将激光光源与全息干板对准,调整激光光源与干板之间的距离,使激光束能够垂直照射到干板上。

3. 打开激光光源,观察物体图像在干板上的成像情况,调整激光光源与干板之间的距离,使物体图像清晰。

4. 将物体放置在激光光源与干板之间,调整物体与激光光源之间的距离,使物体图像清晰。

5. 将全息干板固定在支架上,调整支架的高度,使全息干板与白屏平行。

6. 打开激光光源,观察全息图像在白屏上的成像情况,调整激光光源与白屏之间的距离,使全息图像清晰。

7.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激光光源与干板之间的距离、物体与激光光源之间的距离、全息干板与白屏之间的距离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全息投影的成像,观察到了物体的三维图像。

2. 实验结果表明,全息投影技术能够清晰地重现物体的三维信息,具有很高的成像质量。

3.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调整激光光源与干板之间的距离、物体与激光光源之间的距离以及全息干板与白屏之间的距离对成像效果有重要影响。

初中物理全息投影实验

初中物理全息投影实验

初中物理全息投影实验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全息投影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在全息技术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描述全息投影的制作过程,了解全息投影与普通投影的区别。

3. 学生能掌握全息投影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其发展前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全息投影实验设备,完成全息图的拍摄和再现。

2.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全息投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全息投影技术进行创新设计,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光学知识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创新精神。

本课程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特点,将全息投影实验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课程目标,使学生在掌握光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1. 光的干涉与衍射原理:依据课本第十五章“光现象”相关内容,讲解干涉、衍射现象及其在全息投影中的应用。

- 干涉现象及其应用- 衍射现象及其应用2. 全息投影基本原理与制作过程:结合课本第十五章“光的全息”一节,详细介绍全息投影的原理、制作过程及特点。

- 全息投影原理- 全息图制作与再现过程- 全息投影与普通投影的区别3. 全息投影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课本内容,介绍全息投影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 全息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全息投影技术的发展前景4. 实践操作:依据课程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全息投影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 全息投影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 完成全息图的拍摄与再现-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分为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小学实物投影教案

小学实物投影教案

小学实物投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实物投影的概念和原理,知道实物投影可以将物体放大、清晰地展示在屏幕上。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物投影的概念和原理2. 实物投影的操作步骤3. 实物投影在教学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物投影的概念、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实物投影的操作技巧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投影幕、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个小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投影仪,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演示:教师讲解实物投影的概念和原理,并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物投影的效果。

3.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操作,将各自的实物模型或图片投影到屏幕上。

4. 应用实践: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物投影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如制作教学课件、展示实物模型等。

5. 总结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心得和应用想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操作实物投影仪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物投影在教学中的应用想法和创新意识。

3.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实物投影的概念和原理,还学会了操作实物投影仪,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原创)家庭实验室:小实验——做手机3D全息投影

(原创)家庭实验室:小实验——做手机3D全息投影

(原创)家庭实验室:⼩实验——做⼿机3D全息投影⼩实验——做⼿机3D全息投影⽇期:2017.10.21 星期六实验⼈:王佳卉实验材料:矿泉⽔瓶、壁纸⼑。

实验⽅法与步骤:1.⽤壁纸⼑将瓶⼦切下瓶⼦前端,并去掉瓶盖。

2.3D投影器就做好了。

科学道理:通过把视频源⽂件反射,视频源⽂件同时有图像的前、后、左、右四个⾯,四个⾯⼀起投影,才会有所谓的“全息特效”。

但是由于反射光线的是透明的物体,也同时能看到后⾯的东西,于是就有了全息投影的效果。

实验反思:⽤玻璃制作的投影器⽴体效果⽐瓶⼦好。

在这⾥,聆听⼀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声!指导教师简介:潘书朋,⼭东省“互联⽹+教师专业发展”⼯程教育科研⽅法专题⼯作坊主持⼈,《校长principal》执⾏总编,北京睿师育⼈教育科技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全国本真教育研究会核⼼成员、先进个⼈,《当代教育家》个性教师,⼭东创新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中学物理教师。

多次获市优质课、⽰范课,地级优质课,曾获市教学能⼿,市教学⼯作先进个⼈,市先进教研组长,⼭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优秀研修组长等荣誉称号。

在《光明⽇报》、《当代教育家》、《中国教师报》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50余篇,《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等多篇论⽂被中国⼈民⼤学复印报刊资料收录,多次为市教学⼯作会议提供经验交流,多次在各地进⾏教育教学的公益讲座。

多年来⼀直致⼒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等奖。

⼊选《星教师》“中学物理化学⽣物年度创新教学设计TOP15”,荣获中国STEM教育协作联盟评选的“⾸届中国最美科学教师专家提名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初中数学投影的教案

初中数学投影的教案

初中数学投影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投影的概念,掌握平行投影的特点。

2. 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投影现象,并运用投影知识进行解释。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投影的概念及平行投影的特点。

2. 生活中的投影现象及运用投影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1. 投影概念的理解。

2. 平行投影特点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一个物体,并将其投影到屏幕上。

2. 引导学生观察投影的特点,提问学生对投影的理解。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介绍投影的概念,解释投影是指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影子。

2. 讲解平行投影的特点,如光线平行、投影均匀等。

3. 通过实例,讲解平行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影子、日晷等。

4.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其他生活中的投影现象。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投影实验。

2. 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投影特点,分析平行投影的规律。

3. 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分析。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投影的概念和平行投影的特点。

2. 提问学生如何运用投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思考投影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物理、艺术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投影仪的演示和课堂练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投影的概念和平行投影的特点。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投影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投影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实验指导五实验5 投影1.实验目的:了解透视图投影原理,利用VC+OpenGL 实现立方体的一点、两点、三点透视图算法。

2.实验内容:(1)理解投影原理; (2)读懂示范代码; (3)增加键盘控制,控制一点透视点产生正方体的移动、旋转效果; (4) 实现两点透图效果。

3.实验原理:本次实验内容为绘制立方体的一点透视图。

透视投影按照主灭点的个数分为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如下图1所示。

其中一点透视情况如图2所示,设z 轴上有一观察点(即视点)V(0,0,d),从V 点出发将物体上的点P( x, y, z)投影到XOY 平面上得到P' (x',y',0),由相似三角形可知一点透视变换矩阵为:图2 一点透视示意图1 立方体的三类透视1000010010000001d ⎛⎫ ⎪ ⎪ ⎪- ⎪ ⎪ ⎪⎝⎭…………………………….(1) 根据以上,可得一点透视变换的步骤如下:(1)将三维形体平移到适当位置lx 、ly 、lz ;(2)令视点在z 轴(0,0,d),利用上述公式(1)进行透视变换;4.实验代码:// Projection.cpp :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console application.//#include "stdafx.h"#include <GL/glut.h>#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struct Matrix{double p[4][4];Matrix operator*(Matrix &);Matrix();//单位矩阵};Matrix::Matrix(){for(long i=0;i<4;i++){for(long j=0;j<4;j++){if(i==j) p[i][j] = 1;else p[i][j] = 0;}}}Matrix Multiply(Matrix& m1, Matrix& m2){Matrix m;for(int i=0;i<4;i++)for(int j=0;j<4;j++)for(int k=0;k<4;k++)m.p[i][j]+=(m1.p[i][k]*m2.p[k][j]);return m;}struct Pt2D {int x, y;Pt2D(){x = 0; y = 0;};Pt2D(int px, int py){x = px; y = py;};};struct Pt3D{ float x, y, z;Pt3D(){x = 0; y = 0; z = 0;};Pt3D(float px, float py, float pz){x = px; y = py; z = pz;};};struct FaceInfo {//第一列为每个面的顶点数;其余列为面的顶点编号int num, idx1, idx2, idx3, idx4;FaceInfo(){num = 0; idx1 = 0; idx2 = 0;idx3 = 0; idx4 = 0;};FaceInfo(int fnum, int fidx1, int fidx2, int fidx3, int fidx4){num = fnum; idx1 = fidx1; idx2 = fidx2;idx3 = fidx3;idx4 = fidx4;};};double lx = 480, ly = 460, lz = 240;double phi = 0;double d = -500;Matrix mT, mR, mP, mTemp, mA;Pt3D boxPt[8];Pt2D boxPt2d[8];FaceInfo fInfo[6];void InitParameter()//初始化参数{mT.p[3][0] = lx; mT.p[3][1] = ly;mT.p[3][2] = lz;mR.p[0][0] = cos(phi); mR.p[0][2] = -sin(phi);mR.p[2][0] = sin(phi); mR.p[2][2] = cos(phi);mP.p[2][2] = 0;mP.p[2][3] = -1/d;mTemp = Multiply(mT, mR);mA = Multiply(mTemp, mP);void Project(Pt3D pt, Pt2D &pt2D)//透视变换{double ptH[4];ptH[0]=pt.x;//ptH[1]=pt.y;ptH[2]=pt.z;ptH[3]=1;double res[4];for(int i=0;i<4;i++)res[i] = 0;for(i=0;i<4;i++)for(int j=0;j<4;j++)res[i]+=(ptH[j]*mA.p[j][i]);pt2D = Pt2D(res[0]/res[3], res[1]/res[3]);}void LineGL(Pt2D pt0, Pt2D pt1){glBegin (GL_LINES);glColor3f (1.0f, 0.0f, 0.0f); glVertex2f (pt0.x,pt0.y);glColor3f (0.0f, 1.0f, 0.0f); glVertex2f (pt1.x,pt1.y);glEnd ();}int GetPtIdx(FaceInfo fInfo, int ptIdx){int idx = 0;switch (ptIdx){case 1:idx = fInfo.idx1;break;case 2:idx = fInfo.idx2;break;case 3:idx = fInfo.idx3;break;case 4:idx = fInfo.idx4;break;default:break;}return idx;}void BoxProject(){int ptIdx;Pt2D pt2D;for(int face=0;face<6;face++){int num=fInfo[face].num;//面的总边数for(int i=0;i<num;i++)//边循环{ptIdx = GetPtIdx(fInfo[face], i);//面的顶点号Project(boxPt[ptIdx], pt2D);boxPt2d[ptIdx] = pt2D;}}}void DrawBox(){int ptIdx[4];for(int face=0;face<4;face++){int num =fInfo[face].num;//面的总顶点数for(int i=0;i<num;i++)//循环{ptIdx[i] = GetPtIdx(fInfo[face], i+1);//面的顶点号}for(int j=0; j<4; j++){int idx0 = ptIdx[j];int idx1 = ((j== 3) ? ptIdx[0]:ptIdx[j+1]);LineGL(boxPt2d[idx0], boxPt2d[idx1]);}}}void myDisplay(){glClear(GL_COLOR_BUFFER_BIT);glColor3f (1.0f, 0.0f, 0.0f);InitParameter();BoxProject();DrawBox();glutSwapBuffers();}void Init(){glClearColor(0.0, 0.0, 0.0, 0.0);glShadeModel(GL_FLAT);printf("Hello Cube!\n");}void Reshape(int w, int h){glViewport(0, 0, (GLsizei) w, (GLsizei) h);glMatrixMode(GL_PROJECTION);glLoadIdentity();gluOrtho2D(0.0, (GLdouble) w, 0.0, (GLdouble) h); }void keyboard(unsigned char key, int x, int y){switch (key){case 'x':break;default:break;}}void ReadPoint()//读入8个顶点坐标{float bl = 200;//box lengthboxPt[0] = Pt3D(-bl/2, -bl/2, -bl/2);boxPt[1] = Pt3D(-bl/2, bl/2, -bl/2);boxPt[2] = Pt3D(-bl/2, bl/2, bl/2);boxPt[3] = Pt3D(-bl/2, -bl/2, bl/2);boxPt[4] = Pt3D(bl/2, -bl/2, -bl/2);boxPt[5] = Pt3D(bl/2, bl/2, -bl/2);boxPt[6] = Pt3D(bl/2, bl/2, bl/2);boxPt[7] = Pt3D(bl/2, -bl/2, bl/2);}void ReadFace()//读入6个面坐标{fInfo[0] = FaceInfo(4, 0, 1, 2, 3);fInfo[1] = FaceInfo(4, 0, 3, 7, 4);fInfo[2] = FaceInfo(4, 4, 5, 6, 7);fInfo[3] = FaceInfo(4, 5, 1, 2, 6);fInfo[4] = FaceInfo(4, 7, 6, 2, 3);fInfo[5] = FaceInfo(4, 4, 5, 1, 0);}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glutInit(&argc, argv);glutInitDisplayMode(GLUT_RGB | GLUT_DOUBLE);glutInitWindowPosition(100, 100);glutInitWindowSize(640, 480);glutCreateWindow("Hello World!");ReadPoint();ReadFace();glutDisplayFunc(myDisplay);glutReshapeFunc(Reshape);glutKeyboardFunc(keyboard);glutMainLoop();return 0;}5. 思考题:请修改上述代码,使之实现两点透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