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隋唐两代的都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隋灭北周后,在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一带营造新都,隋文帝杨坚命宰相高等总督其事,著名建筑家宇文恺负责规划设计和营造。于开皇二年(582)兴建,开皇三年即迁入新都宫城,定名大兴城。大兴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公里,是现存明清之西安城的7倍。唐建国后,仍以大兴城为都城,改名为长安城,仅作了局部修建和扩充。唐长安城的经济、文化,以及对外贸易往来,较之隋代大有发展。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国际城市之一。唐末天元年(904)朱全忠迫昭宗迁都洛阳,并令拆长安宫室屋木自渭水浮入黄河运往洛阳。隋大兴、唐长安城作为国都320余年,至此全部废毁。
隋大兴唐长安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特别是长安城的形制,不但是中国中世纪城市的典型,也影响了邻近国家都城的形制。因此,对长安城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早在盛唐时期的韦述即著有《两京新记》,将长安城的规划和布局作了较详的叙述。其后北宋宋敏求所著《长安志》中,又作了补充和研究。北宋吕大防又作图刻石以期永垂后世。此图仅残存一部分,是至今保存的隋大兴唐长安城的最古老地图,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南宋的程大昌、赵彦卫等所著的《雍录》和《云麓漫钞》,对长安城也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元代李好文作有《长安志图》。清代学者徐松对长安城作了大量考证研究,著有《唐两京城坊考》。作为大唐帝国都城长安,对当时边疆地区的地方政权的都城建设极有影响,渤海上京龙泉府城(见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的规划,即仿效长安设计。邻国、特别是日本的平城京和平安京,不仅都城的形制和布局效仿长安,而且如太极殿、朱雀门、朱雀街等宫殿、门和街道的名称也是袭用长安城的(见平城京遗址)。因此,日本学者也关心长安城的研究。20世纪初,足立喜六曾对长安城进行了研究,著有《长安史迹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57年对城址进行了初步勘探;1957年以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隋大兴唐长安城进行了全面勘查和部分发掘。从而对城址的平面布局、坊市的形制、宫殿的分布及其建筑基部的结构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通过勘测所得的有关都城布局上的许多关键性的数值,为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了科学的基础。
隋大兴唐长安城是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等构成。宫城和皇城位于外郭城北部的中央,各坊分布在宫城、皇城的左右和皇城以南,东西两市分别在皇城的东南和西南,东西对称。整个都城规划整齐,布局严密,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
[唐长安城平面复原图]
外郭城又名罗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长8651.7米,周长36.7公里。城墙遗迹保存在地面上的,仅北城玄武门附近和南城安化门处尚各有一小段,残高仅1~2米。其余则仅存城基部分。城墙全用版筑夯土,仅在城门处内外表面砌砖壁。墙宽一般在12米左右,有的仅存3~5米。据记载外郭城高一丈八尺(约5米多)。城墙外侧有与城墙平行的城壕。
外郭城每面3个城门,除北面的芳林门(隋称华林门)、景耀门、光化门和西边的开远门已被现代建筑所压或破坏外,其他各门址均已探查清楚。城门的形制除明德门是5个门道外,其余各门都是3个门道。明德门是南面正门,北对皇城的朱雀门和宫城的承天门,位于长安城的中轴线上,规模宏大壮观。经发掘实测,门址东西长55.5米,南北进17.5米。门墩为版筑夯土,表面砌砖壁。门道宽均5米。(见彩图[陕西西安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宫城南连皇城,北接禁苑。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492.1米,东西宽2820.3米,周长8.6公里多。宫城南面正门隋名广阳门,唐改为承天门,北面为玄武门。承天门遗址东西残长41.7米,进深19米,3个门道,门基铺石条或石板,这是其他门址所未有的设置。宫城的
中部为太极宫(隋名大兴宫), 正殿名太极殿(隋称大兴殿),是皇帝的正衙,位于宫殿区的南部,与承天门南北相对。宫城东部为太子居住的"东宫"。据记载东宫分中、西、东3部分,依此复原东宫宽度应是830余米。宫城西部是掖庭宫,为宫女居处,东西宽702.5米。据记载掖庭宫之北有太仓,南有内侍省。
皇城亦名子城,位于宫城之南,北与宫城相接,中隔横街,无北墙。东西两墙与宫城的东西墙相接。平面亦为规整的长方形,南北长1843.6米,东西宽与宫城同,周长9.2公里。皇城南面3门,西面2门,南面正中的朱雀门是正门,北对宫城的承天门,南为朱雀大街直通外郭城明德门。东面2门虽未探得,但据西城2门的位置可以确定。皇城内的街道除北面横街之外,只探得安上门内的南北大街,街宽94米,两侧均有3米宽的排水沟。据文献记载,皇城内有东西向街道7条,南北向街5条"皆广百步"。各街之间设置中央衙署及其附属机构。
街道外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11条,东西向大街14条,其中通南面3门及东西6门的6条街,是主干大街。6条街除南面通延兴门和延平门的东西大街宽55米外,其余5条街宽皆百米以上,特别是明德门内的南北大街──朱雀街宽达150~155米,是现今北京天安门前东、西长安街宽的2倍,这样宏伟的大街在古今世界都城中,是绝无仅有的。其他不通城门的各街宽在35~65米之间;顺城街宽为20~25米。各街路面均起拱,两侧建有宽2.5米左右的排水沟,惟朱雀大街两侧沟宽3.3米,深2.1米。
坊是长安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上述南北11条和东西14条的街道,纵横交错,将城内划为110个坊(隋炀帝时称里),其中城东南隅1坊被划入芙蓉园内。各坊面积不一,朱雀大街两侧的4列坊最小,南北长500~590米,东西宽550~700米;在上述4列坊之外至顺城街的6列坊,南北长同前,东西宽1020~1125米;皇城两侧的6列坊最大,南北长660~838米,东西宽1020~1125米。坊四周都筑有坊墙,墙基宽2.5~3米。除朱雀大街两侧的4列坊只开东西2门、设东西向的一条横街外,其余均是四面开门,中设十字街,街宽皆15米左右。十字街将一坊划分为4区,据在永宁坊东部的发掘所知,在坊的东北一区内还设十字形小巷,巷道残宽近3米。可能每个区都有十字巷,则一坊即为16个小区,出入交通比较方便。这些坊内分布着居民住宅、官衙、寺观等。坊门早开晚闭,并设兵看守,宵禁后禁止开门出入,以便于控制和管理。
近年来在各坊中常发现隋唐时期的遗物,如在启夏门内昌乐坊中出土隋开皇四年(584)董钦造鎏金铜佛1铺;在平康坊发现唐大中十一年(857)鎏金茶托7个;在兴化坊发现窖藏1处,其中有造型工艺极为精致的金银器多件。
[隋开皇四年鎏金铜造像]
佛寺和道观几乎遍布长安各坊。如西南隅的总持寺和庄严寺各占1坊之地,朱雀街左右的兴善寺和玄都观分别占靖善坊和崇业坊的全坊,其建筑均极豪华、壮丽。慈恩寺占进昌坊的一半,有十余个院,房屋多达1987间,僧人有300之多。慈恩寺著名的大雁塔(见慈恩寺塔),至今犹为游览胜地。荐福寺占开化、安仁两坊之地,寺在路北的开化坊内,塔在路南的安仁坊内,当时称为别院,即今之小雁塔(见荐福寺塔)。著名的密宗道场青龙寺,在东城延兴门里街北的新昌坊内,有塔、殿等遗址多座(见青龙寺遗址)。(见彩图[陕西西安唐青龙寺3号殿遗址])
东市、西市是长安城两个商业区。东市隋称都会市,西市隋称利人市。经过勘查、发掘,已究明其形制和布局,平面均呈长方形,四周有版筑夯土墙,每个市的面积占两坊之地。西市的范围,实测南北长1031米,东西宽927米。市的北、东两面围墙的基址宽4米许。围墙内有沿墙街道,宽皆14米。市内有宽16米的南北和东西向平行街道各两条,各街两端开门。4条街交叉呈井字形,将市内划分为9区,每区都四面临街,店铺临街而设。已发掘的店铺面阔4~10米不等。从出土遗物判断,有饮食店、珠宝店和手工业作坊等。可证当时的商业相当繁荣,所以西市素有"金市"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