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间带生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大型底栖生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大型底栖生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大型底栖生物检测作业指导书1.调查类型和次数1.1基线调查:按生物季节一年或根据需要适当增减调查次数。

1.2监测性调查:根据各地实情和需要,选择若干固定月份和若干站点定期取样分析。

所选时间和站位应与基线调查时的时间和站位相应。

1.3应急调查:若遇突发事故,倾废、赤潮等,应跟踪监测,并于事故后进行若干次危害评价调查。

2.取样面积、次数和手段2.1沉积物采样:一般使用0.1m2采泥器,每次取3次;在港湾中或无动力设备的小船上,可用0.05m2采泥器,每站取3次,特殊情况下,不少于2次。

2.2拖网取样:应在调查船低速时进行。

可采用低速间歇开车拖网。

每站拖网时间一般为15min;半定量取样,拖网时间10min。

深水拖网,可适当延长时间。

3.样品采集和处理2.1抓斗式采泥器的操作:a)投放:将采泥器活门上的铁链挂在挂钩上,慢慢开动绞车,提升采泥器。

采泥器上升到略超过船舷时,即转动吊杆将其送出舷外,待稳定后慢速下降,入水后再快速下降。

b)提升:开始用慢速,离底后改用快中速,接近水面时,再用慢速。

2.2淘洗及分离标本将采到的沉积物样品移入漩涡分选器筒体中,打开分流器的阀门进水,利用水流通过漩涡发生器搅动样品,浮选出比重轻的生物,比重大的生物连同余渣沉底。

分流器的进水不宜太大,以免较大颗粒的沉积物搅起溢出筒体上方出水口。

从出水口溢出的水体和生物流到套筛,将截留在筛网内的动物按体形大小及软硬程度分别放入盛有海水的器皿中,然后按类别或软硬分别装瓶,并注意勿使小动物遗漏。

采泥器标本一律用5%甲醛溶液固定保存。

4.标本的处理和保存4.1处理:自网中取出标本后,按类群或大小、软硬分别装瓶,避免损坏。

样本量大时,可取其中部分称重,并计算各类群或各种类个体,换算成标本总数量。

保留一定数量个体数,作为生物学等测定,余者经称重后处理掉。

称重和计数结果记入表中。

发现具典型生态意义的标本,应及时拍照并进行有关生物学的观察及测量。

需培养和麻醉的生物,用海水冲洗干净,并尽量减少刺激、损伤。

防水防污检测作业指导书

防水防污检测作业指导书

防水防污检测作业指导书1. 检测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指导防水防污检测工作的进行,确保建筑物或设备具备良好的防水防污性能,从而保护建筑物或设备的长期使用寿命。

2. 检测范围本检测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建筑物、设备等防水防污层的检测工作。

3. 检测准备在进行防水防污检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检测目标:确定需要检测的建筑物或设备的具体部位。

- 准备检测仪器:根据检测目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防水防污检测仪器,如渗漏检测仪、压力测试仪等。

- 制定检测方案:根据检测目标和检测仪器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包括检测的时间、地点、方法等。

4. 检测步骤本次防水防污检测的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清理检测目标表面,确保无杂物和污染物。

2. 检测仪器准备:根据检测方案,将仪器设置好并进行校准。

3. 检测操作:按照检测方案,使用相应的检测仪器进行检测。

注意仪器的使用方式和安全操作规范。

4. 数据记录:将检测结果记录下来,并注明检测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

5. 结果分析: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评估建筑物或设备的防水防污性能。

6. 检测报告:根据检测结果和分析,编写检测报告,并提出相应建议或改进措施。

5. 注意事项- 在进行防水防污检测时,应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的技术水平,熟悉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 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事项,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和确保检测仪器的正常使用,避免发生意外。

- 检测完成后,应将检测仪器进行清洁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使用寿命。

6. 总结防水防污检测是确保建筑物或设备正常使用的重要环节。

通过遵循本作业指导书的指导,可以准确并有效地进行防水防污检测,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保护建筑物或设备的使用寿命。

生物学实验作业指导书

生物学实验作业指导书

生物学实验作业指导书实验名称:生物学实验作业指导书引言:生物学实验是学生掌握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

本实验作业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有效地完成生物学实验作业,并有效地整理和呈现实验数据。

实验目的:本实验作业的目的是:1. 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态度和方法;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3. 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实验内容的理解。

实验设备和材料:1. 显微镜及玻璃切片;2. 显微镜载玻片和盖玻片;3. 标本、显微镜封片剂;4. 酒精灯、试管及试管架;5. 实验手册和实验记录表。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仔细阅读实验手册,了解实验目的和步骤。

- 检查实验设备和材料,确保完整和干净。

- 为实验记录做好准备,准备笔记本和实验记录表。

2. 样本获取与制备:-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样本,可利用新鲜的植物或动物组织。

- 将样本切割成薄片,并用显微镜载玻片将其固定。

- 使用显微镜封片剂将载玻片封入,防止液体溢出。

3. 实验操作:- 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中,调节镜头使样本清晰可见。

- 观察样本细胞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征,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 使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逐渐增加,观察更加细微的结构和细胞内的活动。

- 尽量观察多个样本,以获得更全面的实验数据。

4. 数据整理与分析:- 将观察到的样本特征和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

- 分析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 如有需要,进行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统计。

安全注意事项:1. 在实验操作中要佩戴实验手套和眼部保护设备,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2. 使用酒精灯时需注意火源和防火措施。

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设备和材料归位,并保持实验区域的整洁和安全。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作业指导书的操作实践,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生物学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并能够熟练运用实验设备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同时,学生还能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加深对生物学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作业的完成将有助于学生培养科学实验的态度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水平,并进一步促进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生物作业指导书

生物作业指导书

生物作业指导书一、作业概述本次生物作业主要涉及生态学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对实际生态系统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数据处理与解释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生态学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1. 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要素;2. 掌握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与技巧;3. 学会设计并完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观测实验;4. 针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与解释,得出相应结论。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列出实验所需的各类材料,如测量工具、实验器材等)2. 实验方法:(详细说明实验的步骤与操作过程,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操作注意事项和实验后的数据处理与整理)四、实验步骤与观测要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实验前准备:(说明实验前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如场地选择、生态系统的搭建等)2. 实验过程:(具体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注明观测时间、观察要点等)3. 数据处理与分析:(详细说明如何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如统计数据、绘制图表等,同时解释数据结果的含义与实验原理的关联)五、实验结论与讨论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及其分析结果,学生应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结论,并进行讨论。

重点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1. 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脆弱性;3. 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有无其他可以改进的地方。

六、作业要求1. 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包括标题、引言、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与讨论、结论等部分;2. 实验报告应遵循学术规范,注意格式、语言准确、通顺、文字流畅;3. 注意实验结果的可视化展示,可适当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展示数据,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4.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七、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供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拓展阅读)以上为本次生物作业的指导书内容,请学生根据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与报告撰写,并及时提交完成的实验报告。

作业指导书中学生物实验操作指南

作业指导书中学生物实验操作指南

作业指导书中学生物实验操作指南一、引言学生物实验是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和培养科学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

操作指南是学生做实验的重要参考材料,它提供了必要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本文旨在为作业指导书中学生物实验操作指南提供优化建议,使其更具说服力和逻辑性。

二、操作步骤1.明确实验目的和背景操作指南的第一步应该是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背景。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概述实验目的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列出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接下来,操作指南应列出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清单。

清晰准确地描述每种器材和试剂,并提供数量和规格要求,确保学生能准备齐全。

3.详细描述操作步骤操作指南的核心部分是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

每一步应简洁明了地表达,避免过多的实验细节。

为了保持连贯性和逻辑性,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功能顺序组织步骤。

4.注重实验安全在操作指南中,应注重实验安全。

提醒学生戴上实验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误伤。

同时,警示学生注意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避免接触皮肤、注意酸碱洗涤等。

5.记录实验结果针对实验结果的记录,操作指南应提供相应的要求和格式。

鼓励学生记录准确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并指导他们如何使用图表和图像来展示实验结果。

6.实验注意事项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进行,操作指南还应包含一些实验注意事项。

例如,特定的温度要求、操作时间要求、数据采集要求等。

这些注意事项的存在可以帮助学生避免犯错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7.实验讨论和分析操作指南的最后一部分可以包括实验讨论和分析的内容。

通过简明扼要地分析实验结果,指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与实验目的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三、优化建议为了使作业指导书中学生物实验操作指南更具说服力和逻辑性,参考以下优化建议:1.使用简练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或模糊的词汇。

2.按照实验的时间顺序或功能顺序组织步骤,确保逻辑流畅。

3.在描述操作步骤时,使用第二人称语态,与学生直接交流。

潮间带生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潮间带生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潮间带生物检测作业指导书1.取样站布设a)一句潮带划分,各潮区均应布设有取样站位,通常高潮区布设2站、中潮区布设3站、低潮区布设1~2站;b)岩石岸布站应密切结合生物带的垂直分布,软相滩涂除考虑生物的垂直分布外,应特别注意潮区的交替、沉积物类型的裱花和镶嵌;c)各站间距离视岩岸坡度、滩涂酌定,确定站位后,应设有固定标志,以便今后调查找到原为。

为防标志物遗失,需按站序测量、记录各站间距离;d)岩沼和滩涂水洼地是一种特殊生境,在污染调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应另布站取样。

2.室内标本整理、鉴定和保存2.1标本整理2.1.1核对:按调查地点、断面、站序,将定量和定性标本分开。

依野外记录,核对各站取得的标本瓶数,发现不符,应及时查找2.1.2分离与登记:a)标本分离须按站进行,必要时可按样方分离,以免不同站的标本混入。

若有余渣带回,切勿遗忘将其中标本归入;b)称重时,标本应先置吸水纸上吸干体表固定液。

称重软体和甲壳动物保留其外壳。

c)称重用感量为0.01g的天平。

称重前或后还需计算各种生物的个体数;d)将称重、计数结果填入表中各相应栏目,并注明是湿重、干重。

必要时可考虑称取灰分重;e)依据取样面积,将表中各种数据换算为单位面积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

2.2标本鉴定a)优势种和主要类群的种类应力求鉴定到种,疑难者可请有关专家鉴定或先进行必要的特征描述;b)鉴定时若再发现一瓶中有两种以上生物,应将其分出另编新号,注明标本原出处,并及时更改标签和表格中有关数据;c)种类鉴定结果若与原标签初定种名不符,亦应立即更换标签和更改表中有误种名。

2.3标本保存经鉴定、登记后的标本,应按调查项目编号归类,妥善保存,以备检查和进一步研究。

且应定期检查、添加或更换固定液,以防标本干涸和霉变。

1.资料整理3.1种类名录:将每次采得得所有种类按分类系统一次列出,各种名后表明种名、采集时间、地点、断面、站号及分布潮区。

3.2种类组成表:根据各种名录,以断面或取样站位统计单位,计算各生物类群的种数和比率,表内类群名称可依各地实情增减。

第五章 潮间带生物调查(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第五章 潮间带生物调查(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5.3 采样 5.3.1 采样设备 1 采样器和定量框
泥、沙等底质: 25cm×25cm×30cm。 包括框架和挡板 配套工具是平头铁锨。
岩岸:25cm×25cm的定量框。 计算覆盖面积 配套工具:小铁铲、刮刀和捞网。
2021/1/16
2 漩涡分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置和过筛器 a) 漩涡分选装置 用于生物样品淘洗,配备抽水机; b) 过筛器 不宜漩涡分选,用过筛器。网目1.0mm。
5.3.2 样品采集 1 生物样品采集 a) 滩涂取样用定量框,每站4个8个。 观察表面生物及数量 视底质分层情况确定分层取样
2021/1/16
2021/1/16
b) 岩石岸:用定量框,每站取1个或2个。 可采用10cm×10cm的定量框。 先计数易碎生物, 优势种的覆盖面积。 将框内所有生物刮取净。
2021/1/16
分离、登记
a)按站进行标本分离,若有余渣带回,将标本拣出归入; b) 初步鉴定,以种为单位分装,加入固定液。 c) 按分类系统依次排列、编号,写好标签分投本瓶中; d) 按新编序号分别将定量和定性标本登记于表中。
2021/1/16
称重、计算 a) 定量标本须固定3d以上方可称重, b) 称重时,吸干体表水份。 c) 感量0.01g的电子天平等。计算各种生物的个体数; d) 将称重、计数结果填入表中,并注明湿重、干重; e) 依据取样面积,换算(ind/m2)和 (g/m2)。
2021/1/16
2. 2数量组成与分布 数量组成:夏、冬两季平均生物量为1 365. 09g/m2,
其中藻类为21. 46g/rn2,多毛类3. 34g/m2, 软体动物645. 97g/m2,甲壳动物654. 45g/m2, 平均栖息密度为3 l l0个/m2,

潮间带生物样品采集

潮间带生物样品采集
• 岩石岸取样一般用 25cm*25cm的定量框,每 站取两个样方。
• 定性取样:
• 尽可能将站位附近出现的 动植物种类收集齐全。
生物样品采集
生物样品的淘洗
• 人力操作,费时费力。 为了方便淘洗和减少 样品的搬运,断面应 力求布设于近水源处。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 淘洗后的余渣全部装瓶,加入5%的甲醛固定。 • 为方便标本鉴定,对一些受刺激易引起收缩或自
• 基础(背景)调查应按季节一年调查4次。 • 监测性调查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时间进行调查。
采样工具和设备
• 采泥器、铁锨、定量 框、漩涡分选装置、 筛子及其他外业调查 常用设备(如镊子、 洗瓶、水鞋等)
• 定量取样:
• 滩涂定量采样样方数每站 通常8个,若滩面沉积物、 类型较一致,生物分布较 均用,可取4个样方;
潮间带的划分
断面和取样站的布设
• 断面的布设应选取不被或少被人为破坏、具代表 性的地段布设调查断面;
• 每一调查地点,通常要设主、辅两条断面,若生 境无大差异,可只设一条断面;
• 依据潮间带的划分,各潮区均应布有取样站位。
调查时间
• 潮间带采样受潮汐限制,为获得低潮区样品,须 在大潮期间进行。若断面或站数较多,可在大潮 期间调查低潮带,小潮期间调查高、中潮带。
潮间带生物样品采集
什么是潮间带?

潮间带即间的
海岸,也就是海水涨
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
方开始至潮水退到最
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
• 半日潮
• 高潮带:最高高潮线 至小潮高潮线之间的 地带;
• 中潮带:小潮高潮线 至小潮低潮线之间的 地带;
• 低潮带:小潮低潮线 至最低低潮线之间的 地带
切的种类(如腔肠动物、纽形动物),宜先用水 合氯醛或乌来糖少许进行麻醉后再行固定;某些 多毛类(如沙蚕科、吻沙蚕科),可先用淡水麻 醉,然后用镊子轻夹头部使吻伸出,再加固定液。

水生态监测作业指导书

水生态监测作业指导书

水生态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水生态监测是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进行定期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水体的健康状况,评估水环境的质量,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指导书旨在规范水生态监测的流程和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监测目的与原则1监测目的水生态监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进行定期监测,了解水体的健康状况,评估水环境的质量,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来说, 监测目的包括:(1) 了解水体的基本状况,如水位、水温、流速等;(2)评估水体的化学指标,如溶解氧、PH值、总磷、氨氮等;(3)监测水体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包括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等;(4)预警和预测水体污染及其对生态的影响;(5)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2监测原则水生态监测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监测方法和手段应科学、合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系统性:监测点位和频次应系统规划,覆盖全面,反映水体的整体状况;(3)代表性:监测指标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水体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4)经济性:在保证监测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监测点位与频次1监测点位根据水体的类型、规模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和设置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应覆盖整个水体,并考虑流域的上下游和左右岸。

对于重点区域或污染源附近的水体,应适当增加监测点位。

2监测频次根据监测目的和实际需要,合理确定监测频次。

常规监测可按季度或年度进行,对于特定事件或重点区域可增加临时监测。

在污染事故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监测。

四、采样方法与设备1采样方法根据监测点位的特征和水生生物的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对于水面宽阔、流速较慢的水域,可使用漂浮式采样器或拖网采样器;对于较深的水域或底部沉积物丰富的区域,可使用柱状采样器或抓斗采样器。

对于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的采样,可使用各种浮游生物网和植物采集器。

潮间带生物调查取样(1)

潮间带生物调查取样(1)
游泳动物调查起放网
操作程序
拖网采样
1)放网
在距标准站位位置2~4 nmile时放网,经1h拖网后正好到达标准站位位置或附近。
放网前测定船位,放网时间以曳纲开始受力时为准。
2)拖网
曳网方向朝着标准站位,记录鱼群映象拖网速度的改变情况,要注意周围船只动态和调查船的曳网是否正常等。
3)起网
起网前测定船位,两船的卷网速度要一致,起网时间以起网机开始卷收曳纲的时间为准。如遇严重破网应重新曳网。
e)体盘长
自吻端至胸鳍后基的长度
胸鳍扩大与头相连构成体盘的鳐属、魟属等
(2)体重
a)体重
鱼体的总重量
b)纯体重
除去内脏及体腔内脂肪层的鱼体重量
(3)年龄样品
a)未掌握年轮形成时间的鱼种,周年逐月采集样品每月样品
不同体长组,每体长组10ind~30ind,从网次渔获物中随机取样
b)用年龄介质测定鱼类年龄
4)记录
把每站渔捞要素记录在表。
鱼类生物学测定
(1)长度
a)全长
自吻端至尾鳍末端的长度
如鳎类、犀鳕类等
b)体长
自吻端至尾椎骨末端的长度
石首鱼科、鲷科、鲆科、鲽科等
c)叉长
自吻端至尾叉的长度
马鲛鱼、鲳鱼、鲐鱼等鲱科鱼类及其他尾叉明显的鱼类
d)肛长
自吻端至肛门前缘的长度
尾鳍、尾椎骨不易测量的海鳗、带鱼和鲨鱼等
a) 头足类的雄性个体具有茎化腕
乌贼类的茎化部分为:吸盘骤然变小或消失,茎化腕为左侧第4腕
b) 柔鱼和枪乌贼类的茎化部份为吸盘变为肉突状
柔鱼类的茎化腕多数种类为右侧第4腕。枪乌贼类为左侧第4腕
c)蛸类为右侧第3腕
茎化部分为:在茎化腕的顶部形成端器

海滨生物野外实习指导手册

海滨生物野外实习指导手册

海滨生物野外考察指导(高中生物选修课程资源)周应章名师工作室编第1章海滨自然概述第1节潮间带你如果到海滨去进行生物野外采集活动,首先要了解海滨的自然环境。

海水有周期性涨退现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潮汐现象。

涨潮时,海水达到上限,退潮时,一部分地带就暴露在空气中。

通常我们把涨潮时波浪所达到的最高潮位和退潮时到达的最低潮位间的海Array岸称为潮间带(图1),此地带也称为海滨。

也就是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

潮间带以上,海浪的水滴可以达到的海岸,称为潮上带。

潮间带以下,向下延伸至约30米深的地带,称为亚潮带。

潮间带位于陆海交界处,属典型的两相地带,这里最显著的特点是潮汐规图1 潮间带律性涨落,每天都出现水境和陆境的交替现象。

潮汐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月球与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所造成的。

因为月球比太阳距地球近得多,所以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是产生潮汐的主要动力。

大部分海区每12小时25分海水涨落一次,即一天发生两次涨落潮的变化,且潮汐时间每天往后推迟48~50分钟。

也有少数地区,一天只发生一次涨落潮的变化(如北戴河)。

农历的每月初一(朔)和十五(望)为大潮,此时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落潮所露出潮间带面积也最大。

这是因为月球、太阳、地球运行到一条直线上,引力相加吸引着地球的结果。

相反,农历每月初七、初八与廿二、廿三,即上下弦时,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位置成为直角,引力相互抵消,潮汐最小,露出潮间带的面积也最小,为小潮。

潮汐与航海事业关系密切,所以沿海各地都编制有潮汐表,从表上可以查到当地的潮汐时间,也可以自己去观察或采访当地的渔民。

潮间带是我们进行海洋生物野外考察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去潮间带进行观察与采集,应选择当月大潮前后的五天左右的落潮时间进行,在这期间进行观察和采集最为有利,尤其是要观察、采集低潮区的生物。

第2节 潮区划分潮间带因潮汐的规律性涨落,使海岸的不同部位淹没和露出的时间、温度、盐度、光照和干湿等环境条件有显著差别,而这些条件长期作用的结果,影响到潮间带生物的分布。

检测作业指导书

检测作业指导书

,作业文件ZHJC-CX-2010(第3版)控制状态:受控□非受控□持有人:接受日期:年月日发放编号:福建正海海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批准页本《质量文件》适用于以下机构的质量管理活动:福建正海海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质量文件版号:第2版编写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10:2006)发布日期:2010年月日实施日期:2010年月日控制编号:ZHJCZ-011-2008总页数:页(含封面)编制成员:审核人:批准人:目录油类检测作业指导书 (1)活性硅酸盐检测作业指导书 (3)pH检测作业指导书 (5)浑浊度检测指导 (7)溶解氧检测作业指导书 (9)化学需氧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11)氨检测作业指导书 (13)亚硝酸盐检测作业指导书 (16)硝酸盐检测作业指导书 (18)无机磷检测作业指导书 (21)叶绿素a检测指导 (23)汞检测作业指导书 (25)铜、铅、镉检测作业指导书 (27)锌检测作业指导书 (29)总铬检测作业指导书 (31)砷检测作业指导书 (33)666、DDT检测作业指导书 (35)多氯联苯检测作业指导书 (38)狄试剂检测作业指导书 (40)硫化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42)挥发性酚检测作业指导书 (46)氰化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49)水色检测作业指导书 (53)透明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55)嗅和味检测作业指导书 (56)pH检测作业指导书 (57)悬浮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61)氯化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63)生化需氧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65)总有机碳检测作业指导书 (67)硒检测作业指导书 (69)有机碳检测作业指导书 (72)氧化还原电位检测作业指导书 (74)粪大肠杆菌检测作业指导书 (75)细菌总数检测作业指导书 (77)生物毒性检测作业指导书 (79)鱼类回避检测作业指导书 (82)滤食率检测作业指导书 (84)赤潮毒素检测作业指导书 (87)水准观测作业指导书 (89)潮汐观测作业指导书 (92)海发光观测作业指导书 (94)海冰观测作业指导书 (96)海面有效能见度观测作业指导书 (98)风观测作业指导书 (100)气压观测作业指导书 (101)降水量观测作业指导书 (102)空气温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103)相对湿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104)含水率检测作业指导书 (105)石油烃检测作业指导书 (106)总汞检测作业指导书 (108)大型底栖生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110)潮间带生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112)海浪监测作业指导书 (114)沉积物粒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115)水温监测作业指导书 (116)肉眼可见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117)色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118)电导率检测作业指导书 (119)总硬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120)溶解性总固体检测作业指导书 (122)矿化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123)酸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124)总碱度、重碳酸盐、碳酸盐检测作业指导书 (126)游离二氧化碳检测作业指导书 (129)侵蚀性二氧化碳检测作业指导书 (131)高锰酸钾指数检测作业指导书 (13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检测作业指导书 (135)硫酸盐检测作业指导书 (137)氟化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138)硼检测作业指导书 (139)氨氮检测作业指导书 (140)硝酸盐氮检测作业指导书 (142)总氮检测作业指导书 (143)磷酸盐检测作业指导书 (144)总磷检测作业指导书 (145)总氰化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147)碘化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149)溴化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151)总大肠杆菌检测作业指导书 (153)硅酸检测作业指导书 (155)铁检测作业指导书 (157)锰检测作业指导书 (159)六价铬检测作业指导书 (161)钙检测作业指导书 (163)镁检测作业指导书 (164)钾、钠检测作业指导书 (165)钡检测作业指导书 (166)银检测作业指导书 (167)镍检测作业指导书 (168)铝检测作业指导书 (169)甲醛检测作业指导书 (171)苯胺检测作业指导书 (173)游离氯检测作业指导书 (175)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检测作业指导书 (177)苯、甲苯、乙苯、二甲苯检测作业指导书 (178)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检测作业指导书 (180)烘干残渣及盐分总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182)锶检测作业指导书 (183)叶绿素检测作业指导书 (184)总碱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186)油类检测作业指导书1.试剂及其配制除非另作说明,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自来水加高锰酸钾蒸馏或等效纯水。

生物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

生物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

生物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并提高对生物实验安全性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 实验材料:- 试剂:X溶液、Y溶液、Z溶液等(根据具体实验需求)- 培养基:A培养基、B培养基等(根据具体实验需求)- 实验动物/植物样本等(根据具体实验需求)- 实验器材:试管、培养皿、移液管、显微镜等2. 实验设备:- 离心机- 恒温培养箱- pH计- 显微镜三、实验前准备1. 仔细阅读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了解实验目的和要求。

2. 检查实验设备是否齐全,确保实验器材的完好和洁净。

3. 准备所需的试剂和培养基,确保其质量和浓度符合实验要求。

4. 检查实验动物/植物样本,确保其健康并符合实验要求。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a) 将所需试剂和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配制好。

b) 调节pH值:使用pH计将培养基的pH值调节至所需范围内。

c) 温度控制:将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使其温度达到实验要求。

d) 样本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对实验样本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清洗、消毒等。

2. 实验操作:a) 实验操作步骤一: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b) 实验操作步骤二: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c) 实验操作步骤三: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d) 实验操作步骤四: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实验记录:a) 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包括观察结果、实验条件、实验时间等。

b)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和解释。

五、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需佩戴实验手套、实验眼镜和口罩,确保个人安全。

2. 使用有毒、腐蚀性或易燃的化学试剂时,注意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危险事故发生。

3. 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保持实验环境整洁有序。

六、实验结果和结论根据实验记录和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结果和结论,可以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释。

潮汐观测作业指导书

潮汐观测作业指导书

潮汐观测作业指导书1.观测点的选择观测点应选择在与外海畅通,水流平稳,不易淤积,波浪影响较小的海域;应避开冲刷严重、易坍塌的海岸;在理论最低潮时,水深应大于1m;尽可能利用防波堤、码头、栈桥等海上建筑物。

2.验潮井的设置验潮井是为观测潮汐而专门设置的建筑物。

它的设计,特别是进水管道必须使井内与井外潮位差小于1cm,并具有良好的消波性能。

验潮井的设置应详细记载和归档。

3.水准系统的设置与水准测量3.1水准点的设置观测站应在适当位置设置一个基本水准点和一至两个校核水准点。

基本水准点是观测站永久性的高程控制点。

校核水准点是用于引测和检查水尺零点、读数指针高程的水准点。

基本水准点和校核水准点分别按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的埋设方法埋设,并应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使之不易受到破坏。

水准标石埋设的技术设计、选点、埋设方法和要求按GB12898的规定执行,并详细记载和归档。

3.2水准点的水准测量要求3.2.1基本水准点应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要求与国家水准高程系统连测。

3.2.2校核水准点应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要求与基本水准点连测。

3.2.3基本水准点与校核水准点启用后每年应复测一次; 两年后若没有发现高程变动,基本水准点每隔四年应复测一次,校核水准点每隔二年应复测一次。

3.2.4水准点的测量按GB 1 2 8 9 8 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将各次测量及复测情况详细记载和归档。

3.3潮高基准面的确定3.3.1测站潮高基准面宜采用当地理论最低潮面,简称测站基面。

3.3.2在未确定潮高基准面的测站,可用开始观测时的第一根水尺零点处的水平面或设定的某一水平面临时作为潮高基准面。

在观测一年后,使用所测资料通过推算,确定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作为测站潮高基准面3.3.3测站基面一经确定不应轻易变动,测站基面的高程应记载和归档。

3.3.4 测站基面确定后,测站的潮高资料必须订正到测站基面上。

4.井内、井外水尺的设置4.1要求与安装4.1.1井外水尺最小刻度为1cm,尺长累积误差不大于0.5cm。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 总则2020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 总则2020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总则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的实施方案编制、海上监测用船及安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包括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水质、沉积物、生物质量、生物)、入海河流、直排海污染源及对近岸海域水环境影响、突发环境事件和专题监测。

本标准适用于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水质、沉积物、生物质量、生物)、入海河流、直排海污染源及对近岸海域水环境影响、突发环境事件和专题监测方案制定、工作准备、监测用船及安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7378.3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GB17378.5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6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7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18421海洋生物质量标准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1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168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442.2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HJ442.3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三部分近岸海域水质监测HJ442.4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监测HJ442.5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五部分近岸海域生物质量监测HJ442.6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六部分近岸海域生物监测HJ442.7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七部分入海河流监测HJ442.8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八部分直排海污染源及对近岸海域水环境影响监测HJ442.9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九部分近岸海域应急与专题监测HJ442.10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十部分评价及报告HJ589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630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730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环境测试作业指导书

环境测试作业指导书

环境测试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环境测试是指对特定环境下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进行测量、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环境测试,可以了解环境中各种因素的水平和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指导学生进行环境测试实验,培养其环境测试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环境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习使用常见的环境测试仪器和设备;3. 进行环境测试实验,分析和评估环境因素。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温度计2. 湿度计3. pH计4. 浊度计5. 水样采集瓶6. 水样处理设备7. 标准溶液8. 实验记录表格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检查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完整性和可用性;b.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好各种标准溶液;c. 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包括实验参数、采样时间、采样地点等信息。

2. 温度测试a. 使用温度计测量环境的温度;b. 根据实验记录表格,记录温度值。

3. 湿度测试a. 使用湿度计测量环境的湿度;b. 根据实验记录表格,记录湿度值。

4. pH值测试a. 使用pH计测量水样的pH值;b. 根据实验记录表格,记录pH值。

5. 浊度测试a. 使用浊度计测量水样的浊度;b. 根据实验记录表格,记录浊度值。

6. 水质测试a. 采集水样,并进行预处理;b. 使用相应的设备和试剂,对水样进行水质测试;c. 根据实验记录表格,记录水质测试结果。

7. 数据分析和评估a.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b. 根据实验目的,评估环境的状况和变化趋势;c.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子验结果和结论。

五、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和归还实验器材和设备;3. 实验过程中如有问题或者意外情况,请及时向实验指导教师报告。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在进行环境测试实验时,注意个人防护,如佩戴手套、护目镜等;2. 避免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酸碱溶液等;3. 实验结束后,及时处理废弃物,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置。

底栖生物的分拣

底栖生物的分拣
间30 min1h。
12
3.1.3 船上绞车、吊杆和钢丝绳
钢丝绳 采泥专用绞车,一般使用直径为 6mm8mm 的软钢丝绳。一
般拖网可使用直径为 8mm10mm的软钢丝绳。
3.1.4 底栖动物漩涡分选装置
是一种由筒体、漩涡发生器、分流 器、支架和余渣收集盘组成的淘洗泥 样及分选标本的专用装置
3.1.5 套筛
20
4 样品分析
4.1 样品核对、样品编号和样品登记
每航次结束,应认真核对样品和采样记录是否相符。 调查船返航后,必须及时检查采泥和拖网样品。核对每站样品数量 和标签,若发现标签损坏和不清,应与原始记录核对,并更换标签。
21
4.2 鉴定、计数
a) 用放大镜或在体视显微镜下鉴定种类。种类鉴定要求达总种数的90~ 95%,常见种必须给出种名,并分别按种类计数和称重。
b) 尽可能地收集所采到的所有生物种类,并记录生物量优势种类的重量。 取样结束后,必须仔细清除网衣上的遗留生物,不致将其带入下一站 所采生物之中。
15
• 潮间带取样:
– 潮间带生物采样必须在大潮期间进行; – 根据当地的潮汐水位参数或岸滩生物的垂直分布,
将潮间带划分为高潮区、中潮区和低潮区; – 在高潮区布设2站、中潮区布设3站、低潮区1站或
2站。在滩面较短的潮间带,在高潮区布设1站、 中潮区布设3站、低潮区1站。
16
17
3.3 样品处理
3.3.1 初步分类
a) 将采泥和拖网样品应按类别、个体大小、柔软脆弱和坚硬带刺者分别 装瓶。定量采泥所获样品应全部取回(包括余渣)以供计数;定性拖网所获 样品,当数量大但定名准确的种类,可保留一定数量供生物学等测定,其余 计数和称重后可倾弃。
• 三角拖网:网口大小及网衣结构同阿氏拖网。适合于沿

生物作业指南

生物作业指南

生物作业指南一、实验准备在进行生物实验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收集所需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确保有足够的实验用品,并检查仪器设备是否齐全且正常工作。

其次,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

确保对实验内容有充分的了解。

最后,安排实验时间和实验地点,并通知实验参与者。

二、实验步骤每个生物实验都具有一定的步骤和操作流程。

在进行实验时,必须按照步骤有序进行,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以下是一般实验步骤的示例:1. 准备工作:清洗实验器具、准备实验盘等。

2. 样本处理:按照实验要求,对实验样本进行处理,如染色、离心等。

3. 实验搭建:根据实验的需要,搭建实验装置,如显微镜、电子天平等。

4. 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观察结果、测量数值等。

5.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如混合溶液、培养细胞等。

6.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三、实验安全生物实验涉及到一些化学品和实验器具,所以在进行实验时必须注意实验安全。

以下是一些实验安全的注意事项:1. 佩戴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避免将化学品和生物样本接触到皮肤或眼睛。

2. 注意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确保安全操作。

3. 正确处理废弃物,如化学废液、细胞培养废液等。

4. 在实验室内保持整洁,防止实验材料和化学品的混乱。

四、实验报告每个生物实验都需要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背景。

2. 实验材料和方法:列举所用材料和实验步骤,使读者能够重复实验。

3. 实验结果:将实验数据以表格、图形等形式进行展示,并进行数据分析。

4. 结果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

5. 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回答实验的目的。

6. 参考文献:引用参考文献,注明出处。

五、注意事项在进行生物作业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遵守学校和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保持良好的学术道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间带生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1.取样站布设
a)一句潮带划分,各潮区均应布设有取样站位,通常高潮区布设2站、中潮区布设3站、低潮区布设1~2站;
b)岩石岸布站应密切结合生物带的垂直分布,软相滩涂除考虑生物的垂直分布外,应特别注意潮区的交替、沉积物类型的裱花和镶嵌;
c)各站间距离视岩岸坡度、滩涂酌定,确定站位后,应设有固定标志,以便今后调查找到原为。

为防标志物遗失,需按站序测量、记录各站间距离;
d)岩沼和滩涂水洼地是一种特殊生境,在污染调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应另布站取样。

2.室内标本整理、鉴定和保存
2.1标本整理
2.1.1核对:按调查地点、断面、站序,将定量
和定性标本分开。

依野外记录,核对各站取得的标本瓶数,发现不符,应及时查找
2.1.2分离与登记:
a)标本分离须按站进行,必要时可按样方分离,以免不同站的标本混入。

若有余渣带回,切勿遗忘将其中标本归入;
b)称重时,标本应先置吸水纸上吸干体表固定液。

称重软体和甲壳动物保留其外壳。

c)称重用感量为0.01g的天平。

称重前或后还需计算各种生物的个体数;
d)将称重、计数结果填入表中各相应栏目,并注明是湿重、干重。

必要时可考虑称取灰分重;
e)依据取样面积,将表中各种数据换算为单位
面积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

2.2标本鉴定
a)优势种和主要类群的种类应力求鉴定到种,疑难者可请有关专家鉴定或先进行必要的特征描述;
b)鉴定时若再发现一瓶中有两种以上生物,应将其分出另编新号,注明标本原出处,并及时更改标签和表格中有关数据;
c)种类鉴定结果若与原标签初定种名不符,亦应立即更换标签和更改表中有误种名。

2.3标本保存
经鉴定、登记后的标本,应按调查项目编号归类,妥善保存,以备检查和进一步研究。

且应定期检查、添加或更换固定液,以防标本干涸和霉变。

1.资料整理
3.1种类名录:将每次采得得所有种类按分类系统一次列出,各种名后表明种名、采集时间、地点、断面、站号及分布潮区。

3.2种类组成表:根据各种名录,以断面或取样站位统计单位,计算各生物类群的种数和比率,表内类群名称可依各地实情增减。

岩石岸的统计,藻类按蓝藻、红藻、褐藻、绿藻等门类单独列表。

3.3种类定量分布表:为便于分析各种类时空恩不特点,以种为单位,将其在各断面、各站位、各不同季节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汇总登记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