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繁育技术
鮰鱼繁育和养殖
2. 孵化方法:卵块要消毒后,放置在孵化篓中。
药物名称 药物浓度(㎎/l) 3 8 100 浸泡时间(秒)
高5 50~60
340~400
第二节 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技术
23~25℃条件下,6~7天孵出鱼苗。刚孵化的仔
鱼约10 ㎐ 。
第二节 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技术
• 一、人工繁殖 (一)亲鱼培育
1. 亲鱼培育池:3~4亩,水深1.5m以上。池 底平坦,最好是硬底质。进排水方便。 2. 亲鱼选择:亲鱼应4龄以上,体重1.5kg以 上,体长30~50cm。 雌雄比例为1:1.1。
第二节 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技术
(二)网箱饲养:斑点叉尾鮰喜集群,集中摄食, 对水质要求高,因此,特别适合网箱饲养。
1. 水域条件:微流水,水质清新,透明度2~5m, 溶氧量6mg/L以上。 2. 网箱要求: 采用聚乙稀双层封闭式网箱,外层 4×4×2.5 米,内层 3.6×3.5×2.5 米,网目大小 应根据投放鱼种的大小来确定。
第十一章 斑点叉尾鮰
第十一章 斑点叉尾鮰
•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又称沟鲶, 原产北美,湖北水产研究所于1984年 自美国引进, 1989年繁育成功,目前, 嘉鱼县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苗种繁育基 地。
• 斑点叉尾鮰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 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好等优点。
第一节 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特性
• 一、外部形态 • 鲶形目叉尾鮰科叉尾鮰属,头较小,吻稍尖,口 亚端位,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 触须4对,具脂鳍,尾鳍分叉较深。幼鱼体两侧有 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成鱼斑点不明显或消失。
斑点叉尾鮰人工养殖技术全集
斑点叉尾鮰人工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鮰也称沟鲶,在我省又被垂钓者称为“猫鱼”,是美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居美国淡水鱼产量首位。
斑点叉尾鮰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刺少,食用方便,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斑点叉尾鮰也是受欢迎的垂钓鱼类。
自1984年引入我国养殖以来,已在全国许多省份养殖,并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
养殖实践表明,斑点叉尾鮰具有食性杂、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易饲养等特点,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较为成功的鱼类养殖品种。
一、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斑点叉尾鮰身体的前部较宽,后部细长,有触须4对。
尾鳍分叉较深。
体表光滑无鳞,背部呈淡灰色,腹部呈白色,身体的两侧有斑点,各鳍的颜色均为深灰色。
2、生活习性斑点叉尾鮰适应水温范围为0℃~38℃,在我省能够自然越冬。
生长适宜水温范围为15℃~34℃,最适宜生长水温范围为24℃~30℃。
斑点叉尾鮰属底层鱼类,多生活在水的底层。
斑点叉尾鮰性情温驯,喜欢集群摄食,容易捕捞。
3、食性斑点叉尾鮰属杂食性鱼类。
在自然条件下,斑点叉尾鮰摄食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有机碎屑、大型藻类等。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投喂配合颗粒饲料养殖效果好。
4、生长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斑点叉尾鮰当年体重可达75~100克,第二年体重可达400~500克,第三年体重可达1000~1500克。
5、繁殖斑点叉尾鮰在我国南方省份3~4龄开始性成熟,在我省则要5龄才开始性成熟,性成熟个体体重1200~3700克。
每公斤体重怀卵量为4000~15000粒。
斑点叉尾鮰适宜产卵水温为24℃~27℃。
斑点叉尾鮰筑巢产卵,雌鱼产完卵后,雄鱼将雌鱼赶走,自已看护鱼卵,用腹鳍搅水增氧,翻动鱼卵,直到孵化出苗能摄食为止。
二、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鮰养殖周期一般为2年,第一年进行鱼种培育,将乌仔或夏花鱼种培育成规格75~100克的鱼种;每二年进行成鱼养殖,将规格75~100克的鱼种养成体重500~750克的商品鱼。
斑点叉尾鮰繁育技术
斑点叉尾鮰繁育技术摘要从池塘条件、亲鱼选择与培育、设置鱼巢、人工催产、收卵孵化及收集鱼苗等方面总结了斑点叉尾鮰繁育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繁育技术;亲鱼选择;人工催产;孵化管理1池塘条件由于亲鱼培育池一般都兼作产卵池用,因此以面积0.2~0.3hm2为宜,最好为东西走向,光照、水源充足,水深1.5~1.8m,池塘保水性好,池底平坦,淤泥少或为硬质底,在放养亲鱼前彻底清塘消毒。
2亲鱼选择与培育最好选择原种或原种的子一代作亲鱼,具有典型种质特征、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龄以上的个体都要作为选留对象[1]。
性成熟前,斑点叉尾鮰的雌雄性别凭肉眼较难鉴别。
性成熟后可以从体形、体色以及生殖器进行鉴别。
雄鱼头部大而宽扁,两侧有外突的肌肉,体色比雌鱼深,呈灰黑色,体形较瘦小,其最宽处仍小于头宽,生殖器肥厚而突起,似乳头状。
而雌鱼的头部较小,体色较浅,呈淡灰色,躯体较肥胖,其最宽处远大于头宽,生殖器椭圆形,微凸,用手将鱼腹向上抬起,可见生殖器有跳动现象。
成熟度好的雌鱼,腹部明显膨大、柔软、卵巢轮廓清晰。
亲鱼放养密度为1 800~2 250尾/hm2;亲鱼年龄为4~5龄,体重1.5~3.5kg;雌雄比为1∶1。
同时搭配鲢、鳙鱼种3 000尾/hm2,以净化池塘水质,但不得投放鲤、鲫等杂食性鱼类。
斑点叉尾鮰亲鱼可常年精养。
以配合饲料为主,且饲料中精蛋白质应达33%~36%,脂肪6%~8%,动植物蛋白比为1.0∶2.5,日投喂2~3次。
投饲率根据水温而定,在水温5~12℃时为亲鱼总体重的1%,12~20℃时则为2%,20~35℃时则为3%~4%。
当然,在生产中要根据亲鱼的实际吃食情况灵活掌握,通常以投喂后0.5~1.0h内吃完为宜。
产卵前30d内应进行强化培育,每5~7d增喂添加了鱼肉浆或禽畜下脚料的饲料,同时要注意改良水质和防治疾病,可采用定位并设多点进行投喂[2]。
3设置鱼巢选择成熟亲鱼按1.0∶1.1的雌雄比例配组,放养600~750组/hm2水面。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
般采用孵化槽。孵化槽长2m~5m,深 35cm~45cm,宽60cm~100cm,控制水 位35cm;采用水车式搅水器,转速28转 /分钟~30转/分钟,使槽内水体波动。 孵化时,将卵块置于12目铝丝网布孵化 篓或塑料孵化篓中,悬挂于孵化槽水 中,篓口高出水面4cm~5cm,每只篓 容纳l 5009左右的卵块。卵块超过5009 时,应分开卵块,以免中间的卵缺氧窒 息死亡。死卵、未受精卵及时剔除,防 止水霉病发生。 孵化水温为22℃~32℃,最适水温 为25℃~30℃,溶解氧6mg/L以上,pH 值为6.5~8.0;采用流水孵化,控制孵 化槽水流量为10L/分钟~15L/分钟,水 泥池为20 L/分钟~25L/分钟。在眼点出 现之前,每天上午要进行消毒一次。将 盛有卵块的孵化篓放入3mg/L高锰酸钾 溶液中浸洗4分钟~5分钟,再用新鲜水 浸洗一下放回孵化槽中继续孵化。 刚孵化出膜的幼苗,在水体的底部 聚集成团,以自身的卵黄为营养,体质 弱嫩,卵黄较大,不能自由游泳,只能 借助水体的流动而上下翻动,约2天~3 天后幼苗快吸收完自身的卵黄后,开始 有一定游动能力,且能够开口,将鱼苗 计数后移至暂养池。 (三)苗种培育
一,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本选择与培育 亲鱼来自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国 家级斑点又尾鲴遗传育种中心,适用繁 殖的亲鱼体长50cm以上,体重2.0kg以 上。亲鱼培育池面积以3亩~6亩,水深 1.5m~1.8m。亲鱼培育一般平均每亩放 养密度为100尾~130尾(250k~300kg 左右),雌雄比例为1:l。经常注水, 保持水质清新。投喂配合饲料等富含蛋 白质的饵料,在亲鱼产卵前2个月,开
(4)日常管理每隔7天~10天洗 刷一次,以防细菌寄生,造成鱼体感 染。另外及时捞出网箱内的病鱼、死鱼 和网箱周围的污物,防止网目堵塞影响 水体交换。经常检查箱体破损情况,每 天都要认真观察、检查网衣有否破损、 滑节,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坚持日常 巡查制度,清除箱内外杂物,发现问
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总结
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总结摘要:斑点叉尾鮰是原产于美国的一个优质淡水养殖品种。
我们于2008年4月从湖北武汉空运引进平均规格4.30 g/尾的苗种,投放到宛川水产综合养殖场高盐碱水体中,经六个月养殖,体重250~500 g/尾,平均规格350 g/尾,增重倍数81.40,饲料系数1.80,成活率达97 %,结果表明,该鱼适宜在我县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1材料与方法1.1鱼种放养选择宛川水产综合养殖场2号和5号池投放苗种,面积分别为0.42 hm2和0.36 hm2。
水深平时保持1.50 m以上,最深可达2 m。
每个池塘配备1.80 KW喷水式增氧机一台。
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100 kg/667 m2彻底清塘消毒,一周后加注清水0.80~1.0 m,施有机肥100~200 kg/667 m2培养浮游生物。
养殖方式为池塘单养,搭配鲢、鳙调节水质。
具体放养密度见下表。
斑点叉尾鮰鱼种放养平均规格为4.30 g/尾,鲢、鳙放养规格为每尾30~50 g。
苗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表无伤,活动能力强,投放时用5 %食盐溶液视鱼耐受程度浸泡消毒5~10 min。
1.2日常生产管理坚持巡塘每天早、中、晚坚持巡塘,观察鱼摄食及活动情况,发现死鱼,及时捞出并认真检查,详细记录好池塘养殖日记。
调节pH值每半个月用50~100 mg/L的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以调节水体的pH值至微碱性,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的生长,利于鱼类的生长和鱼病防治。
适时控制水位早春季节气温升高较快,池塘水位宜浅,控制在0.80~1 m;夏季高温季节,水位应加至2 m以上;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鱼易冻伤,池塘水位应加至最高处以利安全越冬。
加注新水高温季节鱼活动量大,代谢旺盛、水质变化快,需经常加注新水,3~5 d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视水体肥度、水色、水质而定,一般每次加水20~35 cm,维持透明度20~25 cm。
定时开启增氧机通过上下水层的流动,促进水体交流混合,增加底层的溶氧,以分解、散发有毒气体,提前偿还氧债,增氧机的使用方法为:晴天中午开1 h,阴天次日凌晨开,阴雨连绵或水肥需预防浮头在当天后半夜开。
斑点叉尾鮰苗种健康培育关键技术研究
斑点叉尾鮰苗种健康培育关键技术研究摘要: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苗种培育分为三个环节,对苗种培育池塘条件、生态环境因素、营养饵料及投喂方式、放养密度、饲养管理方式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仔鱼流水池暂养适宜面积约为12 m2、放养密度在10 000尾/m2以下,采用浮游动物与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投喂;夏花苗种培育适宜池塘面积1 400~2 533 m2,放养密度45.0尾/m2;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的第一阶段适宜池塘面积约为3 333 m2,放养密度12.00~15.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第二阶段适宜池塘面积约为 6 667 m2,放养密度6.00~6.75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第一阶段适宜网箱面积20~25 m2,放养密度1 0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第二阶段网箱面积以30~33 m2为宜,放养密度5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关键词: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饲养条件;放养密度;成活率;营养饵料Abstract:The key factors, including pool condi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nurtitional diet, feeding, stocking density and management, were studied in three health nursing stages of channel catfish. For temporary culturing of catfish, the suitable flow pool area was 12 m2; stocking density was 10 000 ind./m2; and the proper feeding was zooplankton mixing commercial food with 40% proteins. For larval culturing, the suitable pool area was 1 400~2 533 m2, stocking density at 45.0 ind./m2. For first stage of large size fingerling pool culturing, the suitable pool area was 3 333 m2, stocking density at 12.00~15.00 ind./m2, and feeding commercial food with 36%~38% proteins. For second stage of large size fingerling pool culturing, the suitable pool area was 6 667 m2, stocking density at 6.00~6.75 ind./m2, and feeding commercial food with 36% proteins. For first stage of large size fingerling net cage culturing, the suitable area was 20~25 m2, stocking density at 1 000 ind./m2, and feeding commercial food with 36%~38% proteins. For second stage of large size fingerling net cage culturing, the suitable area was 30~33 m2, stocking density at 500 ind./m2, and feeding commercial food with 36% proteins.Key words:Ictalurus punctatus; feeding conditions; stocking density; survival rate; nutritional diet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鮰科(Ictaluridae),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一种淡水养殖及加工的优质鱼类品种。我国于1984年首次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从美国引进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繁殖技术、营养饵料、饲养技术、鱼片加工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自1987年斑点叉尾鮰在我国首次人工繁殖成功后,已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淡水和咸淡水(盐度8‰以下)中饲养,形成了斑点叉尾鮰苗种繁育至鱼片加工出口的规模化产业,并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斑点叉尾鮰形成产业化生产后,在商品鱼饲养过程中出现了生长率、抗病力及饵料转换率等下降的现象,对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由于斑点叉尾鮰苗种繁殖与培育技术不规范,表现为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仔鱼暂养开食未投喂生物饵料、饵料营养不符合苗种发育的需求、放养密度过大、苗种培育技术操作及管理不规范等,从而导致苗种质量下降。2006~2009年在湖北省嘉鱼县大岩湖国家级斑点叉尾鮰良种场的池塘及黄梅县永安水库、丹江口水库的网箱中进行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试验研究,对苗种培育池塘条件、生态环境因素、营养饵料及投喂方式、放养密度、饲养管理方式等进行研究,为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技术规范的制定以及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鱼苗来源试验鱼苗来源于湖北省嘉鱼县大岩湖国家级斑点叉尾鮰良种场。按种质标准筛选亲鱼进行池塘培育,采取常规培育与春秋强化培育相结合,采用池塘自然产卵与人工孵化收获鱼苗。1.2 仔鱼暂养将刚孵化出膜带卵黄囊的仔鱼在12~18 m2的流水水泥池中进行暂养,要求暂养池池底光滑(铺瓷砖),培育至能摄食浮游动物与配合饵料、体长1.5 cm左右的幼苗,放养密度为10 000、15 000、20 000尾/m2[1-3]。仔鱼期暂养试验池塘条件及鱼苗放养相关参数设置见表1和表2。1.3 夏花苗种池塘培育夏花苗种培育在1 400~5 600 m2的池塘中进行,放养密度为45.0、60.0、67.5、75.0尾/m2,将体长1.5 cm左右的鱼苗培育至体长6.0 cm左右时分池进行池塘或网箱大规格鱼种培育[4,5]。夏花苗种池塘培育试验池塘条件及苗种放养相关参数设置见表3。1.4 池塘培育大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池塘面积为3 200~3 333 m2,放养密度为12.00、15.00、18.00、22.50尾/m2,将体长6.0 cm左右的苗种培育至体长10.0 cm以上的鱼种分池进行第二阶段培育。第二阶段池塘面积为6 467~7 067 m2,放养密度为6.00、6.75、7.50、9.75尾/m2,将体长10.0 cm以上的鱼种培育至体重50 g 以上的大规格越冬鱼种[6,7]。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试验池塘条件及鱼种放养相关参数设置见表4和表5。1.5 网箱培育大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池塘培育的体长6.0 cm左右的苗种进5.0 m×5.0 m×2.5 m、5.0 m×4.0 m×2.5 m两种规格的网箱中进行培育,放养密度为1 000、1 500、2 000尾/m2,将苗种培育至体长10.0 cm以上;第二阶段在6.0 m×5.0 m×3.0 m、6.0 m×5.5 m×3.0 m两种规格的网箱中培育,放养密度为500、600、800尾/m2,将体长10.0 cm以上的苗种培育至体重50 g以上的鱼种。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试验池塘条件及鱼种放养相关参数设置见表6和表7。1.6 饲养管理1.6.1 仔鱼暂养首先将水泥池清洗干净后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然后加水至35 cm,按放养密度10 000、15 000、20 000 尾/m2投放鱼苗,因鱼苗不能受阳光直接照射,水泥池必须用避光物盖好。采用不间断流水,每天排污1次。待鱼苗发育至色素产生并能自由游动时,开始少量多次投喂活体浮游动物和配合饵料,随时观察鱼苗摄食情况及活动状况,定期用消毒剂消毒鱼苗以预防病害。1.6.2 夏花苗种池塘培育首先用生石灰(1 800~2 250 kg/hm2)消毒池塘以清除野杂鱼,然后加水至60~70 cm,施发酵好的有机肥3 000 kg/hm2,待池塘水体中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并达到一定的密度时投放鱼苗。刚投放时鱼苗主要摄食池塘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放养后第三天开始少量多次投喂蛋白质含量40%的微型或破碎的人工配合饵料,并逐步驯化鱼苗集群摄食。当鱼苗能集群摄食时,每3~5 d向池塘中加注新鲜水,以改善水质条件,每10~15 d投预防性药物1次以预防疾病发生。1.6.3 池塘培育大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池塘消毒方法与鱼苗培育相同。苗种入池前用2%~3%的食盐溶液对鱼体进行浸泡消毒,苗种放完后再用二氧化氯对池塘消毒1次。苗种刚入池时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投饵采取少量多次,进一步驯化鱼苗集群摄食;当其能集群摄食时按鱼种体重比例标准进行投饵。第二阶段采用上述方法准备池塘,将体长10.0 cm以上的鱼种培育至体重50 g以上的鱼种。每10~15 d投预防性药物1次以预防疾病发生;鱼苗下塘7 d后每公顷投放体长5.0~6.0 cm的白鲢1 500~2 250尾、花鲢300~375尾,同时每10~15 d加注新鲜水1次,以调控池塘水质。1.6.4 网箱培育大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分两个阶段进行,分别在丹江口水库与黄梅县永安水库开展生产试验。苗种进网箱前用2%~3%的食盐溶液和2 000万U的青霉素溶液对鱼体进行浸泡消毒,进网箱后每天用二氧化氯消毒1次,连续消毒2 d。苗种刚进网箱时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开始采取少量多次投喂以诱导苗种集群摄食,然后再按鱼种体重比例标准投喂;饲养23~26 d、鱼种体长在10.0 cm以上时进行第二阶段的培育,把鱼种培育至体重50 g 以上的越冬鱼种。1.6.5 饵料投喂管理饵料是苗种培育的基础,根据苗种不同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及时调整饵料营养标准。仔鱼暂养时先投喂浮游动物5 d以上,然后逐渐用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投喂,待鱼苗能够摄食配合饵料时进入夏花苗种池塘培育。苗种体长在1.5~6.0 cm用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投喂;体长在6.0~10.0 cm用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投喂;体长在10.0~20.0 cm用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投喂。投喂量根据水温的不同有所差异:水温10~15 ℃时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1.5%;15~20 ℃时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0%~2.5%;20~25 ℃时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0%~3.5%;25~30 ℃时投喂量为鱼体重的 3.5%~4.0%。每天上午8∶00以前、下午6∶00以后各投喂1次。2 结果与分析2.1 斑点叉尾鮰仔鱼暂养刚孵化出膜的斑点叉尾鮰仔鱼卵黄囊较大,不能自由游动,且其喜欢在弱光处集群活动。因此,必须将其在流水池、网箱、暂养框等设施内暂养至能摄食浮游动物和配合饵料时才能在池塘中进行苗种培育,这是整个苗种培育的基础。2006~2009年进行斑点叉尾鮰仔鱼水泥池暂养培育试验,结果见表1和表2。由表1可知,放养密度为10 000尾/m2时,斑点叉尾鮰平均成活率为93.79%,而放养密度为15 000尾/m2时,平均成活率为78.08%,20 000尾/m2时的平均成活率为64.84%。由表2可知,采用浮游动物与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投喂方式鱼苗的平均成活率为91.35%,仅投喂浮游动物的鱼苗平均成活率为71.64%,仅投喂配合饵料的鱼苗平均成活率为77.45%。不投喂饵料完全依靠鱼苗卵黄囊的暂养方式鱼苗平均成活率仅为55.47%。2.2 斑点叉尾鮰夏花苗种池塘培育斑点叉尾鮰夏花苗种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规格鱼种的成活率与质量。夏花苗种培育是将体长1.5 cm左右的仔鱼期暂养鱼苗在池塘中培育成体长6.0 cm左右的苗种,其培育要经过鱼苗器官发育完善、食性转换、生态环境的适应等环节,池塘条件、放养密度、饵料营养及投喂方式等是夏花苗种池塘培育的关键技术要点。2006~2008年进行斑点叉尾鮰夏花苗种池塘培育试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池塘培育夏花苗种的池塘面积在1 400~2 533 m2时,苗种平均成活率高达83.28%,而2 533~5 600 m2的池塘苗种平均成活率为69.79%,比前者低13.49个百分点。苗种培育池放养密度为45.0尾/m2时,苗种平均成活率可达83.83%,而放养密度为60.0~75.0尾/m2时,苗种平均成活率为73.03%,前者平均成活率比后者高10.80个百分点。放养密度为45.0尾/m2时苗种的平均出池规格为6.0 cm,而60.0~75.0尾/m2的放养密度其苗种的平均出池规格为5.1 cm,前者出池规格比后者大0.9 cm。夏花苗种池塘培育以浮游动物与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投喂方式进行,其苗种的平均成活率为78.07%,而以瘦水池塘与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育时,苗种的平均成活率为63.65%,前者平均成活率比后者高14.42个百分点。投喂斑点叉尾鮰专用苗种饵料培育苗种的平均成活率为73.65%,而投喂普通饵料的平均成活率为70.72%,前者平均成活率比后者高2.93个百分点。2.3 斑点叉尾鮰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池塘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的关键技术要点是池塘条件、放养密度、饵料营养、病害防治、鱼种越冬管理等[8]。2006~2008年进行斑点叉尾鮰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试验,结果见表4和表5。由表4和表5可知,第一阶段放养密度为12.00~15.00尾/m2时,斑点叉尾鮰的平均成活率为88.77%,而放养密度为18.00~22.50尾/m2时的平均成活率为72.08%,其平均成活率比前者低16.69个百分点。第二阶段放养密度为6.00~6.75尾/m2时,鱼种平均成活率为87.99%,放养密度为7.50~9.75尾/m2时,鱼种平均成活率为80.11%,前者比后者高7.88个百分点。第一阶段斑点叉尾鮰的平均产量为0.13 kg/m2,第二阶段斑点叉尾鮰的平均产量为0.32 kg/m2。结合鱼种平均产量和成活率进行综合分析可知,体长6.0 cm左右的苗种培育适宜的池塘面积约为3 333 m2,体长10.0 cm以上的鱼种培育适宜的池塘面积约为6 667 m2。2.4 斑点叉尾鮰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2007~2009年斑点叉尾鮰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的试验结果见表6、表7。由表6可知,第一阶段体长6.0 cm的鱼种进箱放养密度为1 000尾/m2时,平均成活率为86.07%,而放养密度为1 500~2 000尾/m2的平均成活率为66.28%,后者平均成活率比前者低19.79个百分点,第一阶段单位面积产量基本维持在8.73 kg/m2以上;第二阶段体长10.0 cm的鱼种进箱放养密度为500尾/m2时,鱼种平均成活率为86.89%,而放养密度为600~800尾/m2时,鱼种平均成活率为71.15%,比前者平均成活率低15.74个百分点,第二阶段单位面积产量基本维持在20.46 kg/m2以上。从表7可以看出,第一阶段体长6.0 cm的鱼种进箱放养密度为1 000尾/m2,鱼种平均成活率为82.80%,平均产量为8.61 kg/m2;第二阶段体长11.5 cm的鱼种进箱放养密度为500尾/m2,平均成活率为86.44%,平均产量为23.59 kg/m2。3 小结与讨论斑点叉尾鮰苗种健康培育是商品鱼饲养的基础,苗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商品鱼的成活率、生长率、抗病力等。斑点叉尾鮰的苗种培育必须经过仔鱼暂养、池塘夏花苗种培育、池塘或网箱大规格鱼种培育等三个培育环节[9,10]。1)仔鱼暂养是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的基础。仔鱼暂养必须在流水水泥池中进行,水泥池面积约为12 m2、放养密度在10 000尾/m2以下为宜,采用投喂浮游动物与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投喂方式苗种成活率较高。2)斑点叉尾鮰夏花苗种培育以池塘面积1 400~2 533 m2、放养密度45.0尾/m2为宜,放养的鱼苗应能主动摄食浮游动物,体长在1.5 cm左右。首先将池塘消毒、施肥以培育浮游动物,当池塘水体中浮游动物达到一定密度时投放鱼苗。放养后第三天开始用饵料诱导鱼苗集群摄食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夏花苗种生长至体长6.0 cm左右时分池进行池塘或网箱大规格鱼种培育。3)大规格鱼种在池塘或网箱中培育均可,其关键技术要点在于必须采用两个阶段培育,并且鱼种在越冬前体重应达50 g以上。池塘大规格鱼种培育的第一阶段适宜池塘面积约为 3 333 m2,放养密度为12.00~15.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苗种生长至体长10.0 cm以上时分池进行第二阶段培育;第二阶段适宜池塘面积约为6 667 m2,放养密度为6.00~6.75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的第一阶段网箱面积以20~25 m2为宜,放养密度为1 0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苗种生长至体长10.0 cm以上时分箱进行第二阶段培育;第二阶段网箱面积以30~33 m2为宜,放养密度为5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4)饵料是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的保障,鱼苗开口饵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主,同时配合投喂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体长1.5~6.0 cm的苗种投喂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为宜,体长6.0~10.0 cm的鱼种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为宜,体长10.0~20.0 cm的鱼种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为宜。参考文献:[1] TUCKER C S. Channel Catfish Culture[M]. California:Elsevier Science Ltd,1985.[2] 蔡焰值. 无公害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技术[J]. 养殖与饲料,2011(9):44-46.[3] DURBOROW R M. Catfish Farming in Kentucky[M].Kentucky:Kentucky State University,2000.[4] 蔡焰值.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M]. 武汉:武汉出版社,1997.[5] DORMAN L. Aquaculture Produce r’s Quick Reference Handbook[M]. Pine Bluff:Cooperative Extension Program University of Arkansas,2002.[6] 蔡焰值,杨德忠,雷晓中,等. 斑点叉尾鮰亲鱼池塘培育关键技术的研究[J]. 水生态学杂志,2011,32(1):145-148.[7] CARTER R R,DUPREE H K, HUNER J V,et al. Third Report to the Fish Farmers: the status of warm water fish farming and progress in fish farming research[M]. Washington:U 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1984.[8] 张桂花,时文山,高世明. 池塘培育大规格斑点叉尾鮰鱼种高产技术[J]. 河南水产,1995(1):27-28.[9] 宋长太,凌祥. 斑点叉尾鮰苗种规模繁育与捕运技术[J]. 齐鲁渔业,2006,23(4):21-22.[10] 梅肖乐,陈焕根,方南娟,等.斑点叉尾鮰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J]. 黑龙江水产,2006(1):17-19.。
沿海池塘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技术
害健康养殖原则 ,药物使用严格遵守 《 Y 0 卜20 N 5 7 0 1无
公 害 食 品 渔 用 药物 使 用 准 则 》 。
1定期 消毒 .
每1  ̄2天进行一次池水消毒,消毒 5 0
主要用漂 白粉 、二氧化氯、三氯异氰脲酸、溴氯海因等 氯制剂类 ,用药量按照标签和说明书使用,不随意加大
1池塘 准备 .
殖 区 , 共8 塘 口。 南 区 四个 塘 口分 别 为 1 2 3 个 、 、 、4
添加剂的使用严格遵守农业部 《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 条例 》进行,不采购 、存放及 号,塘口 均 面积 、6 、8 为20 5 亩,池塘底质为海积沙壤土 。
ll 嗣
I 垦 塑塑 鳖
盐 城 市沿 海滩 涂 资源 得天 独 厚 ,利用 滩涂 同堤 筑 塘
四 、饵 料 投 喂
引入淡水 ,一般 经二三年池塘 中水体盐度 可降至 5 以 下,可开 异育银鲫 、斑 点叉尾鲥养殖 。2 0 -2 0 07 08 年 ,我们在东台沿海利用围堤池塘开展斑点叉尾鲴健康
加 高 全 1 5 18 。 .~ .米
洞一座 ,直径8 厘米 ,每塘在下游排水沟建排水涵一 0
座 ,直 径8 厘米 。进 排 水 系分 开 ,所排 水通 过 排水 沟 入 O
排河,排河 出口在引水 口下游 3 千米处 。上游进水 口安 装2 英 、抽水泵3 ( ,取水量2 4 / 。 4 t 台 套) . 米 秒 二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 引水洗碱 滩涂塘底质盐碱较重 ,池塘放苗前, .
养殖 示范 ,共 20 亩池 塘 平均 单产 60 克/ ,取得 了 00 7千 亩
1饵料质量 .
饵料采用饲料厂生产 的颗粒饵料 ,要
斑点叉尾鮰生物学特性
斑点叉尾鮰生物学特性形态和分类学特征:斑点叉尾鮰俗名河鲶、美洲鲶,在分类学上属于硬骨鱼纲、鲤形总目、鲶形目、鮰科。
广泛分布于北美洲的淡水和咸水水域中,其体形前部较宽肥,后部较细长。
有须4对,胸鳍胸位,腹鳍腹位,有脂鳍,背鳍鳍式 D.3、7。
两侧及背部淡灰色或淡茶青色,腹部乳白色或银白色。
幼鱼体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黑色斑点,成鱼的斑点则逐渐变得不明显或消失。
生活习性斑点叉尾鮰属底层鱼类。
幼鱼阶段活动较弱,喜集群在池水边缘摄食、活动,随鱼体长大逐渐转向水体中下层活动。
斑点叉尾鮰为温水性鱼类,适温范围0-38℃,最适生长温度18-34℃。
正常生长溶氧要求3毫克/升以上,PH值5-8.5之间均可生存,而以6.3-7.5为最适范围,盐度适宜范围为0.2-8.5‰。
食性幼鱼主要摄食个体较小的水生生物,如轮虫、枝角类、水生昆虫等;成鱼则以浮游动物、各种蝇类、摇蚊幼虫、软体动物、大型水生植物、植物种子和小杂鱼为主食。
在人工饲养下,各生长阶段均喜食人工饲料。
斑点叉尾鮰日夜均摄食,且有集群摄食的习性,主要以底层摄食为主,但幼鱼有时也游到水面摄食。
生长斑点叉尾鮰属大型鱼类,最大个体可达20千克以上,当年鱼体长可达13-19.5厘米,2龄鱼可达26-32厘米,3龄鱼为35-45厘米,雄鱼的生长速度快于雌鱼。
生殖斑点叉尾鮰雌雄性比约1:1,其标准性成熟年龄为3龄,体重1-4.5千克,从生产角度讲,亲鱼以4-5龄,体重2.5-3.5千克者为好。
体重4.5千克的亲鱼可产卵约30000粒。
产卵季节在湖北地区为5月底至7月底,广东等南方地区为5月初至7月初,产卵水温为20-30℃,在水温23-25℃,孵化时间约6-7天。
刚孵化的仔鱼体长约10毫米。
编辑本段人工繁殖技术亲鱼培育亲鱼培育池应临近水源、排灌方便、面积3-5亩、水深1.5-1.8米、以东西方向长方形为好。
亲鱼以4-5龄为好,放养比例为1:1;每亩约放养60 -80尾(150-200公斤),同时套养10厘米左右的鲢、鳙鱼种100-200尾/亩,以调节水质。
寒冷地区斑点叉尾鮰规模化高效养殖技术总结
20 0 8年第 4期
夏花引 自I; 新 津鱼种场 ,  ̄ s tI 空运。每年 6月下 旬进 苗 , 规格 一般在 2-25m, . c 放养密 度为 5 0 00-60 0 0尾/ 亩, 另外搭配鲢鳙夏花 70- 0 0尾, 0 10 卣。 1. .3饲育管理 1 1 .1 饲 .3 投 1. 使用饲料 为通威 、 嘉荣等专业饲料厂家 生产 的全价 配合饲料 ,粗蛋 白含量在 3 3 % 。 , 4- 6 夏花入塘后 , 马上开始人工投饲驯化 , 大约 1 0天左右 , 鱼苗便 可集 群上浮取食 。进入正 常饲 养阶段 后使用 自动投饵机投喂 , 日投三次 , 依需 给饵 。七 、 八月份 日投饲率大致在鱼体重 的 3. . , 45 进入九月份 以后 , % 随着水 温的降低 、 按鱼摄 食强度逐步减少投喂次数及投饲量 。至入冬前 , 只要鱼还有摄食活动 , 不停 止投 喂。 就
.
8 . 5之间 , 溶解氧在 5 g m 以上 。除了种好水草 、 投放螺蛳外 , 还得注意做好“ 二调”, 调新 ” 高温季节经 常 既“ :
注换新水 , 1 每 0天一次 , 保持水 质清新 ; 调活” 每隔半 月泼洒生石灰 水一次 , “ : 每立方米水用 生石灰 1 5.2 g起 0, 到澄清水质 , 增加水体 中钙离子含量 的作用 , 使河蟹处 于适 宜的生长环境 之中。 3 定期巡塘 、 每天坚 持早 、 晚巡 塘两次。注意 防逃 、 防盗 、 鼠害 , 防 观察水 质 、 水温 、 水位 的变化 , 查看河蟹 的摄 食及 活动情 况, 及时调整河蟹投饵量 和养殖管理措施 。
11 2水 质 调 控 .3 .
.
掌握夏花入池水深 1 . 0米左 右 , 以后每 5. 7天加入少量新水 , 7月中旬达到并 保持在 1 到 . 7米左右。进入 7 月份后 , 每半月泼洒一 次生石灰水 , 用量为每次每亩 2 k 生石灰 , 0g 保持水质嫩爽 , 溶氧达到 4 / mg L以上 。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巧
在3m g/L以上。 水库网 箱养殖时, 要经常 刷箱, 洗掉
网箱污物及附着藻类 , 使水体充分交换,还要定期查
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一 20 3 一 07
OAA FHY CNN I E 圈 E DS R
箱,发现破损及时修补,以免跑鱼或凶猛鱼类人箱。 必要时还要不断调整网箱,随着水库水位涨落, 把网 箱调节到水探适宜的位置。
四 、 日常管理
1、定期检查。养殖中应操作规范, 定期检查鱼
类生长情况, 认真观察, 分析鱼情,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做好池塘、网箱养殖 日 志,记录每天水温、摄 食、 投喂、 死鱼及病害相关情况,以 利积累经验。 2, 调节水质。池塘养殖时,要经常更换池水, 保持清新的水质, 严防浮头和泛池, 溶氧应经常保持
级放养。 第一级从10am长养到尾重150g, 第二级从 15鲍养到750"1500g, 也可以 直接从50g 的鱼种养至
成鱼。8- 10cm 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为 350--400 尾 / 米
2, 个体 15飞重的鱼种养殖密度为 1 250 尾t 米’ 50。
斑点叉尾蛔性情温驯, 有集群习性, 易于捕捞,随着
2、注盆加工增值。姻鱼肉味鲜美、 营养丰富,
尤其是无肌间肉 刺, 食用加工十分方便、 快捷,可鲜 销, 可加工成鱼片, 可进超市,可上连锁经营,可加 1 成方便食品, 可制作成微波食品。这些对于生活节 奏快的现代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所以一直有着极好 的市场, 尤其是出口 形势比 较乐观。象美国人对i 鱼 m 就情有独钟, 据有关专家估计, 仅美国市场的需求量 每年在 10 万吨以上,而我国国内生产能力目 前只有 10 万吨左右,出Q前景十分广阔。养殖经营者应依 托国内出口加工龙头企业,实现订单式生产。同时,
斑点叉尾鮰鱼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鱼养殖技术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斑点叉尾鮰鱼养殖技术规程一、池塘条件面积据实际情况,水深1.5~2米。
注排水条件好,水量充足,水质好,保水保肥,配备3千瓦叶轮式的增氧机每3亩一台。
二、清塘方法加固塘埂,清除杂物及塘底过厚的淤泥并保存池底淤泥15厘米厚,然后放水5~6厘米可用150公斤/亩的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彻底清塘,有效杀灭病菌、寄生虫及野杂鱼类。
清塘后2~3天每亩施熟化无污染、无有毒物质的有机肥80~100公斤,作为基肥,饲养过程中不用施追肥。
进出水口加设拦污、拦鱼铁丝网。
三、苗种培育斑点叉尾鮰鱼养殖技术中,斑点叉尾鮰的苗种培育池面积以1-2亩为宜。
鱼苗下池前10-15天用生石灰、漂白粉、茶饼等对鱼池进行消毒,然后用猪、牛、人粪将水质培肥,方法同家鱼苗种培育。
待水中出现大量浮游动物时,将卵黄囊消失后2-3天的鱼苗放入肥水池中。
苗种培育宜采用二级饲养法。
一级饲养是将2厘米左右的鱼苗养到10厘米左右;二级饲养是将10厘米左右的鱼种养成30-50克左右的大规格鱼种。
一级饲养亩放2.5-3万尾左右,二级饲养亩放量为7000-8000尾左右,斑点叉尾鮰在苗种阶段不宜采用我国培养家鱼苗种的"稀养速成法",因为斑点叉尾鮰的苗种喜集群觅食,放养过稀不仅水体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训练鱼种的集群摄食能力,降低饲料利用率及鱼苗成活率。
苗种培育一般以单养为主,或在鱼苗下池后15天左右每亩搭配规格为4cm的鲢400-600尾,以维持良好的水质。
斑点叉尾鮰在4.5cm以下时偏重摄食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及无节幼体。
故可采用我国传统的肥水下塘方法进行苗种培育。
4.5cm 后开始转入以人工饲料为主。
10cm到成鱼阶段摄食人工饲料及个体较大的生物,如水、陆生昆虫,大型浮游动物,水蚯蚓,甲壳动物,有机碎屑等。
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技术
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技术简介斑点叉尾鮰(Spotfin Betta)是一种小型热带鱼类,因其鲜艳的体色和独特的叉尾而备受鱼类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斑点叉尾鮰鱼种的基本知识、养殖环境要求及繁殖技术,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成功培育斑点叉尾鮰。
一、基本知识1.斑点叉尾鮰的产地和分布:斑点叉尾鮰原产于东南亚地区,主要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2.斑点叉尾鮰的外观特征:斑点叉尾鮰体长约5-7厘米,体色鲜艳多样,但以金黄色和红色为主,身体上有斑点状的图案。
它们的尾巴呈叉状,非常漂亮。
3.斑点叉尾鮰的性格特点:斑点叉尾鮰属于强壮而好斗的鱼种,雄性鮰鱼之间可能会展开争斗。
因此,在养殖时需要注意分鱼和提供足够的游泳空间。
二、养殖环境要求斑点叉尾鮰鱼种对养殖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以下是常见的养殖环境要点:1.水质要求:斑点叉尾鮰对水质要求较高,水温保持在26-28摄氏度,pH值在6.5-7.5之间,硬度在5-12 dGH。
定期检测水质,并注意对水质进行调节。
2.水族箱设置:选择合适大小的水族箱,建议容积为20-30升。
在水族箱中设置合适的过滤器、加热器和氧气泵,以确保水质保持良好。
3.底床和装饰物:在水族箱底部铺设适当的底床材料,如细沙或石子。
为鱼提供适度的遮蔽和游泳空间,可以添加一些水生植物或人工装饰物。
三、斑点叉尾鮰鱼种的繁殖技术斑点叉尾鮰鱼种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注意事项,以下为繁殖技术的步骤:1.选择优质种鱼:选择健康活泼的雄性和雌性斑点叉尾鮰鱼作为繁殖对象,确保它们没有明显的身体缺陷或疾病。
2.提供适宜的繁殖环境:将雄鱼和雌鱼分别放置在两个大小相当的繁殖箱中,箱中的水质应该符合上述要求。
为了刺激繁殖,可以在箱底铺设一层细石或草丛。
3.繁殖行为观察:等待雌鱼发情,一般可以通过雌鱼肚子变大和尾巴变宽来判断。
在此期间,雄鱼会追逐雌鱼并张开唇,而雌鱼则会游动来引起雄鱼的注意。
4.产卵过程:雌鱼会在适当时候游到草丛或繁殖箱的角落产卵,雄鱼则紧随其后,将精子喷洒到卵上。
叉尾鮰的养殖
中国养殖信息网
鱼类养殖
斑点叉尾鮰养殖
概 述
斑点叉尾鮰养殖 (Ictalurus punctaus),亦称 沟鲶,在 分类学上属鲶形目,鮰科。原产于美洲,主要分布在北 美洲大部分国家,东南亚及西欧部分国家和地区也有分 布。斑点叉尾鮰在美国有较长的养殖历史,是美国池塘、 江河、湖泊、水库和集约化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我国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 该鱼具有生长快、食性广、易繁殖、适应能力强、 肉质上乘等优点。
A、脑垂体4.5~6mg/kg体重, B、绒毛膜促性腺激素900~1000国际单位/kg体重; C、类似物20~25微克/公斤体重;
D、脑垂体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混合使用时为 2.0mg+ 600~700国际单位。雄鱼的注射剂量均减半。
注射常采用一次注射。 注射后的亲鱼要放回原来鱼池或产卵池。一般40~48小 时后可发情产卵 。
在产卵池中放置产卵巢,待亲鱼自然产卵后,将受精 卵收集起来,经过消毒后进行人工孵化。 (1)产卵巢的设置 产卵巢一般采用旧牛奶桶、瓦罐、竹篓、旧橡胶管等,
大小以能容纳一对亲鱼在内活动为宜。产卵巢一端开口,
让亲鱼自由进出,另一端用尼龙布封住,使亲鱼产卵后不 漏卵。
(1)产卵巢的设置
产卵巢一般平放在距离岸边 3~5m 处的池底,开口端 向池中央。 放置产卵巢的数量一般占亲鱼配对数的 20%~30%,
第二节
(一)亲鱼的培育
繁殖技术
亲鱼培育池面积3~4亩为宜,水深1.5m以上。池底平 坦,底部淤泥较少或硬底质。进排水方便。 亲鱼最好4龄以上,个体重1.5kg以上,体长30~50cm。 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雌雄比例为1:1.1。亲鱼放养密度一般为200kg/亩,
斑点叉尾鮰人工繁育
苗 种 培 育 栏目编辑 宋迁红
本文主要对斑点叉尾新品种“江丰 1 号”的 苗种人工孵化及所需的设施进行简单阐述。此鱼 4 龄 性 成 熟 , 繁 殖 季 节 为 5 - 8 月 , 水 温 19~ 30℃,最适温度为 23~25℃。人工放置卵巢,受 精卵(卵径 3 毫米)黏性强,不规则块状,人工定时 取出,在孵化槽中模拟池塘环境进行孵化,在水 温 23~25℃,6~7 天孵出鱼苗。刚孵化的卵黄苗 约 10 毫米,再经过驯化池进行两天左右的驯化 , 可以进行池塘放养育苗。
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技术试验总结
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技术试验总结作者:王治铭张建铭来源:《科学种养》2012年第01期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属鲇形目、鮰科鱼类,俗称沟鲇、美洲鲇、美国鮰鱼,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上乘等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需求量的上升,该鱼的苗种供应量常常满足不了商品鱼养殖的需求,因此,开展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对于深入挖掘该鱼的养殖潜力,促进渔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赣州市章贡区水产试验站通过与赣州市水产研究所良种繁育中心合作,2011年共繁育斑点叉尾鮰苗种68万尾,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达73.33%、94.50%和92.35%。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亲鱼池的选择亲鱼池面积约3500米2,水深1.5~2.0米,水体透明度>40厘米,水中溶解氧>5.0毫克/升,水体pH值为6.0~7.0,池底平坦,淤泥厚度2. 亲鱼的选择与培育①亲鱼的选择。
斑点叉尾鮰在南方省份3~4龄便可性成熟,但年龄过小或过大的亲本产出的卵黏性较弱,卵黄较少,且受精率、孵化率以及鱼苗的成活率都较低。
为保证鱼卵的受精率,本试验选取的亲本年龄为5~6冬龄,体质健壮,人工催产时雌雄严格按1∶1的比例配对。
②亲鱼的培育。
亲鱼培育分4个阶段,要严格把好每个阶段的技术关。
产前培育为每年的3~5月份,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亲鱼的性腺发育和成熟,此阶段需加强饵料投喂和流水刺激,争取尽早、尽量多地摄食;产后培育为6~8月份,此阶段亲鱼产后消耗体力和能量过多,加之气温较高,应勤注水,以调节水温,每天投喂部分新鲜生鲢鱼片,使亲本体力尽快得到恢复;秋季培育为9~11月份,亲鱼的性腺发育进入新的一个时期,亲鱼培育好坏直接影响到下一年性成熟的质量,需注意加强动物性饵料的投喂;冬季培育为12月份至翌年3月,主要原则是管理好水质,当水温略有上升时,可根据天气、水质和亲鱼活动情况适当投喂饲料。
斑点叉尾鮰的苗种繁育技术
斑 点 叉 尾 s 又
肌 肉 , 色较 暗淡 , 灰黑 色 ; 颜 呈 生殖 器官 肥 厚 而 突 起, 似乳头 状 , 殖器 末端 的生殖 孔较 明显 。雌 鱼 生 体 型 较 肥胖 , 部 柔 软而 膨 大 , 部 较 小 , 色呈 腹 头 体 淡 灰 色 ; 殖器 似椭 圆形 , 殖孔 位于 肛 门与泌尿 生 生
人工 孵化 : 斑点 叉 尾 鲴 受精 卵需 要 用 专 门的
孵化 设 备进 行孵 化 。孵 化 设 备 主要 有孵 化 槽 、 孵 化 环道 、 流水 孵 化 池等 。孵 化 设 备 的 基 本要 求 是 创 造均匀 的 流水条 件 , 鱼 卵 得 到 孵 化 所需 的足 使
对 越冬 前 的亲 鱼 , 应采 取精 养强 化培 育 , 以便
1 5 1 8i 、 . - . 以东 西方 向长方 形 为好 。亲鱼 年 龄 n 选择 4 ~5龄 以上 勺好 , 雌雄 比为 l:1 3k . g以 上 的亲 鱼 , h 放养 9 0 0 每 m O ~l2 0尾 , 同时 套养 1 0 c 左 右的 花 、 m 白鲢 鱼种 l5 0 0 0 ~30 0尾 , 以调 节 水质 。
自 19 9 8年 开始 连 续 多年 对 其 繁育 技 术进 行 系统 研究 , 已形成 成 熟 技术 , 在此 加 以介 绍 , 育苗 者 供
参考。
1 繁殖 技 术
1 1 亲 鱼 培 育 .
前 端 是一 圆形 开孔 , 大小 以亲 鱼 能 自由进 出为准 , 底 部 用 网片封 口。当水温 到达 1 8℃ 以上 后 , 池 在 塘 四周距 池 边 3 51 放 置 制 作 的人 工 巢 , 工 ~ I T 人 巢平 放 于 池底 , 口朝 池 中央 , 前 端 用 绳子 系 住 , 其
提高斑点叉尾鮰繁殖“三率”的几个重要技术环节
2015年第1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Nong Min Zhi Fu ZhiYou科研◎水产渔业[中图分类号]S9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1-0290-01鮰笔者通过多年斑点叉尾的繁育实践,认为要想有效提高鮰斑点叉尾的产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的“三率”,除抓好夏秋两季产后的强化培育外,更要抓住越冬、春季培育以及繁殖和孵化等几个值得关注的技术环节。
1越冬保本保质选择在立冬之前,确定好亲鱼越冬塘口,塘口面积4—6亩为宜,在亲鱼入塘前,每亩用50—60千克的生石灰化解全池泼洒进行干塘消毒,消毒3天后,即可注入新水,保持水深1.5米以鮰上。
消毒剂最好不用氯制剂,以防残留,斑点叉尾对其较为敏感。
7天后,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重在1.5千克以上的亲鱼进行投放,雌雄比例1:1即可,亩投放量控制在130—150尾,鱼体总重不超过250千克,同时每亩可套养3—4寸花、白鲢鱼种250—300鮰尾,以调节水质,但禁放鲤、鲫鱼,因斑点叉尾争食能力不及鲤、鲫鱼。
另外,投放前可用聚维酮碘(10%)进行浸浴消毒,时间不超过5分钟,聚维酮碘对无鳞鱼杀菌消毒效果明显。
亲鱼入塘适应3—4天后,当即投喂,冬季除冰封水面外,视其水温,水温在5℃—12℃时,虽然其摄食量有很大降低,也要给予一定的饵料投喂,投饵率可控制在1%以内,以促进保本保质。
2春季提膘复壮无鳞鱼的一个显著特点即是经过越冬后,体重减轻,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一般体重?减轻达20%--30%,因此尽早开食,恢复体力是关键,值得注意的是“雨水”过后,气温、水温逐步回升,亲鱼即主动开始摄食,此时也是亲鱼集中发病的一个高峰,感染病原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和柱状屈桡杆菌等,危害最大的就是亲鱼会患烂鳃、烂尾、水霉、细菌体表感染等疾病,如不及时预防,则有大面积死亡的可能,因为此时的亲鱼体质经一冬的基础代谢消耗,尤其娇弱,生产中发现,死亡的亲鱼都非常消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 点叉 尾鲴 催 产 4 ~ 8 0 4 h届 开始 产 卵 , 集 成块 , 天 卯 每 上 午 的适 当时段 收 集产 卵 桶 内 的卯块 , 卯块 运 送 至 孵化 把
室进 行 孵 化 。 采 用流 水 池 孵化 。 可 用砖 、 泥 制 成长 2 5 水 ~ m、 宽 4 ~ 0 r、 4 e 0 7 e 深 0 m的 水槽 , 位控 制 在 3 e 以 内 。 a 水 5m 因为
胚 胎 的眼 点出现 之 前 ( 卵块 变红 ) 每 天进 行 1次 在 孵化 要 。 过程 中 , 如果 发现变 为 白色 的卯粒 未受精卵 或粘附在 卵块 上 的污 物 。 及 时剔 除 。 要 孵化 用水 必须 清 洁 无污 染 、 无大 型 的 浮 游 动 物和 无 太 多的 有机 质 。 注意 调 节好 9 要 呼化池 的进水 量, 保证 水 源 的溶氧 在 6 / mgL以 上 、H值 68 78 水 温 2 ~ p .~ .、 2
11 同 时搭 配鲢 、 鱼种 30 0尾/m , :。 鳙 0 h 2以净 化 池塘 水 质 , 但 不得 投 放 鲤 、 鲫等 杂食 性 鱼 类 。 点 叉 尾鲴 亲 鱼可 常 年 精 斑 养。 以配合 饲料 为主 , 且饲 料 中精 蛋 白质 应达 3 %~ 6 , 3 3 % 脂
肪 6 8 动 植 物 蛋 白比 为 1 :., %~ %, . 25 日投 喂 2 3次 。 饲 率 0 ~ 投 根 据水 温 而 定 , 在水 温 5 l ℃时 为亲 鱼 总 体 重 的 1 1 ~ ~2 %,2 2 ℃时 则为 2 ,0 3 ℃时 则 为 3 4 当然 , 生产 中要 0 % 2 ~5 %~ %。 在
最好选择 原种或 原种 的子一代 作亲鱼 , 有典型种 质特 具
征 、 质健壮 、 体 生长性 能 良好 的 4龄 以 上 的个体 都要 作 为选 留对 象【O 熟 前 . 点 叉尾 鲴 的 雌雄 性 别凭 肉眼较 难 鉴 1J } 生成 斑
别 。 成 熟后 可 以从 体 形 、 色 以及 生 殖 器进 行 鉴别 。 鱼 性 体 雄 头部 大 而 宽扁 , 两侧 有 外 突 的肌 肉 , 色 比雌 鱼 深 , 体 呈灰 黑
该 流水 池无搅 水装 置 , 以要 适 当增大 水 的流量 。 块运 抵 所 卵 孵化场 所 后 , 一是 需要 平衡 温 差 , 二是 分装 入盛 卯篓 里后 需 先在 含 孔 雀石 绿 6 ~ 5 gL的水 中浸 泡 1~ 5 , 06m / 0 1 s 再在 清 水 中漂 冼 掉药 液 后置 入 孵 化器 中孵 化 , 项常 规 消 毒 工作 在 这
人 工催产 后 的亲鱼 可让其 自然产 卵 体形 较瘦 小 , 其最 宽处 仍小 于头 宽 , 器肥 厚 而突 起 , 生殖
似乳 头状 。 而雌 鱼 的头 部较 小 , 色较 浅 , 体 呈淡 灰色 , 体 较 躯
肥 胖 , 最宽处 远大 于头 宽 , 殖器 椭 圆形 , 凸 , 其 生 微 用手 将 鱼
《 现代 农业科 技}00 第 3 21年 期
动物科 学
斑点叉尾触繁育技术
王升 明 逄 秀梅
( 山东 省 胶 南 市 孙 家 屯水 库 管 理 处 , 东胶 南 2 6 1 ; 胶 南 市广 播 电视 局 ) 山 64 1
摘要
从 池塘条 件 、 亲鱼选择 与培 育、 置 鱼巢 、 工催 产 、 卵孵化 及收 集鱼 苗等 方 面总结 了斑点 叉尾鲴 繁 育技 术 , 设 人 收 以供参 考。
65 g g 重 , C .m / 体 k H G使 用 剂量 为 1 0 ~ 0 I /g体 重 。 0 18 0Uk 2 雌 鱼 分 2次 注射 , 1 占总量 的 1 ~ / , 间隔 1h 雄 鱼 第 次 / 13 2次 4 2。 可 一 次性 注 射 , 剂量 为 雌鱼 的 23或 相 同 , 雌 鱼 注 射第 2 / 在 针 时注 射 。 点叉尾 鲴催 产 后的效 应 时间 一般都 很长 , 斑 经过
¥6 . 9 9 51 9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0 — 7 9 2 1 0 — 3 9 0 0 7 5 3 (0 0)3 0 3 — 1
关 键 词 斑 点 叉 尾 细 ; 育 技 术 ; 鱼 选择 ; 工 催 产 ; 化 管 理 繁 亲 人 孵 中图分 类号
1 池 塘 条 件
腹 向上拾 起 , 见 生 殖器 有 跳动 现 象 。 熟度好 的雌 鱼 , 可 成 腹 部明 显膨 大 、 软 、 巢轮 廓 清晰 。 鱼放 养 密 度 为 180 柔 卵 亲 0 ~
22 0尾/m ; 鱼年 龄 为 4 5龄 , 重 1 ~ . g 雌 雄 比 为 5 h 亲 — 体 . 35 ; 5 k
产 , 以 大大 缩 短群 体 产卵 时间 , 于 集 中孵 化 , 可 便 适应 规 模 化 苗种 生 产[ 成 熟雄 亲 鱼个 体 较 大 , 宽 而扁 平 , 黑 色 , 3 1 。 头 灰
生殖 器肥厚 而 突起 , 乳 头状 ; 亲鱼 个体较 小 , 灰 色 , 似 雌 淡 体
由于 亲 鱼 培 育 池 一 般 都 兼 作 产 卵 池 用 , 此 以 面 积 因
02 03 m 为 宜 , 好 为 东 西 走 向 , 照 、 源 充 足 , 深 .~ . h 最 光 水 水
1 ~ .m, . 18 池塘 保水 性好 , 5 池底 平 坦 , 淤泥 少 或 为硬 质底 , 在 放 养亲鱼 前彻底 清塘 消毒 。
2 亲 鱼 选 择 与 培 育
胖 , 部柔软而膨 大 , 腹 生殖 器 似 椭 圆 形 。 产 药 物 为 P 催 G、 L H A2 HC 其 中 P R — 、 G。 G催产 效 果 最好 , 使 用剂 量 为 45 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