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及人工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及人工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及人工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及人工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河鲶、美国鮰鱼。

隶属鲶形目,鲶科。

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80年代中期引进我国。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斑点叉尾鮰形体较长,前部较宽肥,后部稍细长。

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

触丝4对,长短各异,口角须宽扁而长。

身体两侧有较明显而不规则的黑白或深褐色斑点,体重超过2.5千克后斑点逐渐消失。

2、生活习性斑点叉尾鮰在天然水体主要栖息于湖泊和河流深水有砂砾、块石底质的底层水中。

其生存温度为0-38℃,生长摄食温度为5-35℃,最适生长温度15-32℃.正常生长要求溶氧3毫克/升以上,当溶氧低于1毫克/升时开始出现浮头。

适应ph6 - 8.9,最适6.8-7.5。

适应盐度范围为0.1‰-8‰。

斑点叉尾鮰属杂食性鱼类,性贪食,喜群食,并喜欢在弱暗光条件下摄食。

在天然水体,幼鱼阶段以摄食水生昆虫为主,成鱼主要摄食低栖动物、小杂鱼、虾类、藻类、水生植物及其种子、有机碎屑等。

人工饲养条件下主要摄食商品饲料。

(二)经济价值斑点叉尾鮰个体大,含肉率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由于它们具有食性杂、生长快、群体产量高、适应性强、易饲养、疾病少等特点,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养殖。

(三)人工养殖斑点叉尾鮰适应性很强,既可单养,又可混养,还可以进行网箱、工厂化集约养殖和家庭式小水体养殖等。

单养可利用一般池塘,全年均可放种,但以春季放种养殖效果最好。

鱼池经清整消毒后,666.6平方米放养20厘米左右鱼种800-1000尾,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年底平均体重可达1千克左右,666.6平方米产750-1000千克。

饲料最好用配合饲料,含粗蛋白25%-28%,也可直接投喂花生麸、豆饼等,每天投喂两次,分别于早晨和傍晚进行。

日饲量在放养初期尾鱼体重的3%-4%,个体达500克后可降为2%-3%。

具体投喂量应根据水温、天气、鱼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斑点叉尾鮰PCR鉴定方法

斑点叉尾鮰PCR鉴定方法

第42卷㊀第3期2023年6月黑龙江水产Northern Chinese FisheriesVol.42No.3June 2023文章编号:1674-2419(2023)03-0178-04作者简介:郑剑(1981-),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物种成分鉴定㊂电子信箱:zhengjian123@㊂斑点叉尾鮰PCR 鉴定方法郑剑,曾宪东,周旋,王柘珉,邹彩娟(武汉海关技术中心,武汉430050)摘㊀㊀要:该试验根据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 )特异保守基因序列,设特异性实时荧光PCR 引物和探针,建立实时荧光PCR 快速鉴定方法,然后进行PCR 反应特异性和灵敏性验证㊂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PCR 检测方法简单㊁快速㊁灵敏度高,检测灵敏度可达到6.07ˑ101copies /μL,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为相关鱼类的肉制品源性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适用于水产加工品贸易中斑点叉尾鮰的物种真伪鉴定,还可广泛应用于以水产检验及食品卫生检测等领域㊂关键词: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 );PCR;成分鉴定中图分类号:S965.1文献标志码:A㊀㊀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全称美国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㊁河鲶㊁美洲鲶,隶属真骨总目(Te-leostei),有鳔首目(Ostariophysi ),鲇形目(Siluri-formes),北美鲶科(Ictaluridae),叉尾鮰属(Ictalu-rus)㊂其因适温范围广㊁生长快㊁抗病能力强㊁饲料转化率高,适于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而且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易于加工,一直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喜欢[1]㊂中国于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并于1987年人工繁殖成功,为发展商品养殖奠定了基础[2]㊂并且随着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完善繁殖和养殖技术,90年代末开始鮰鱼养殖并已经初具规模㊂2000年以后中国斑点叉尾鮰开始出口美国,随着2003年越南鲇鱼被美国定为倾销,美国的斑点叉尾鮰消费市场出现了较大缺口,中国的斑点叉尾鮰产品开始进入美国市场,并且出口量持续增长㊂但从2006年开始,美国对中国的鮰鱼产品实施了贸易壁垒,阿拉巴马州㊁密西西比州㊁路易斯安那州等美国本土鮰鱼主产区先后禁止中国鮰鱼产品入境㊂2007年美国FDA 和FSIS 要求对中国输美斑点叉尾鮰实施DNA 检测及备案[3]㊂自此中国鮰鱼对美出口受到极大限制,出口量大幅下降,回落到5914t,出口美国鮰鱼产品锐减50%以上㊂常规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并不适合斑点叉尾鮰加工产品的鉴定,为进一步提高斑点叉尾鮰鉴定能力,以应对国外贸易壁垒,以及预防和消除商业中的斑点叉尾鮰产品的掺假,该研究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 扩增,建立了斑点叉尾鮰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大大提高了斑点叉尾鮰及其制品的鉴定能力㊂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样品来源该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材料,斑点叉尾鮰㊁革胡子鲶㊁南方大口鲶㊁长丝巨鲇㊁鲤㊁红锦鲤㊁鳝㊁黄颡鱼㊁鳜㊁草鱼㊁鲫均从农贸市场㊁超市和网络平台购买㊂1.1.2主要试剂广谱型基因组DNA 小量纯化试剂盒购自宝生㊃871㊃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42卷㊀第3期2023年6月黑龙江水产Northern Chinese Fisheries研究报告The research report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2ˑTaq PCR Mastermix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㊁KAPA PROBE FAST qPCR Master Mix(2ˑ)Universal购自西格玛奥德里奇(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引物与探针由武汉天一辉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㊂1.1.3仪器设备qubit4.0荧光定量仪(Thermo Fisher,美国); Veriti PCR仪(Thermo Fisher,美国),QuantStudio7 Flex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Thermo Fisher,美国);5417R型高速离心机(Eppendorf,德国)㊂1.2实验方法1.2.1引物设计根据Gen Bank数据库中已公布的斑点叉尾鮰基因序列,使用Clustal X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筛选出种属相关的特异性保守序列,利用Primer3Plus设计特异性PCR引物和探针,引物和探针序列见表1㊂表1㊀引物和探针引物和探针序列(5'~3')扩增大小/bp I.p-F gctcactgctaccaatcgtaagI.p-R atctccctttacctggcaagag816 I.p-yF ccggttgctctgcctagaag118 I.p-yR tcactggagctcatggtgtttcI.p-yP FAM-cctgcgggtacctggtgcacagtttcc-BHQ11.2.2DNA提取所有动物样品参照广谱型基因组DNA小量纯化试剂盒中的操作说明提取DNA,用qubit4.0荧光定量仪检测DNA浓度及纯度㊂提取的DNA置于-20ħ保存㊂1.2.3标准质粒的构建根据Gen Bank数据库中已公布的斑点叉尾鮰基因保守序列,进行PCR扩增,将扩增获得的基因序列克隆至pUC57载体,构建标准重组质pUC57-PI㊂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重组质粒拷贝数:拷贝数(copies/μL)=6.02ˑ1023ˑ[质粒浓度(ng/μL)ˑ10-9/(质粒碱基数ˑ660)]㊂1.2.4PCR方法的建立普通PCR扩增体系和反应条件如下:2ˑTaq PCR Mastermix12.5μL,引物(10μm)各1μL,模板2μL,dd H2O补足至25μL;95ħ预变性5mins,然后35个循环为95ħ变性30s,60ħ退火40s,72ħ延伸45s,最后72ħ延伸5mins㊂实时荧光PCR扩增体系和反应条件如下:KAPA PROBE FAST qPCR Mas-ter Mix(2ˑ)Universal12.5μL,引物(10μm)各1μL,探针0.51μL,模板2μg,dd H2O补足至25μL;95ħ预变性5mins,然后40个循环为95ħ变性10s,60ħ退火40s㊂1.2.5特异性验证为了验证本实验方法的特异性,分别使用斑点叉尾鮰㊁革胡子鲶㊁南方大口鲶㊁长丝巨鲇㊁鲤㊁红锦鲤㊁鳝㊁黄颡鱼㊁鳜㊁草鱼㊁鲫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反应,分析引物的特异性㊂1.2.6灵敏度验证将质粒标准品DNA从起始39.5μg/mL开始进行10倍比稀释,选择8个梯度进行灵敏度实验,以无菌ddH2O为空白对照,进行PCR扩增,分析检测的绝对灵敏度,每个反应设置3个平行㊂2结果与分析2.1特异性分析由图1可知,除斑点叉尾鮰有明显的扩增曲线外,其他物种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所设计引物和探针均具有很好的特异性㊂图1㊀PCR特异性扩增曲线㊃971㊃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42卷㊀第3期2023年6月黑龙江水产Northern Chinese Fisheries研究报告The research report2.2荧光PCR 灵敏性分析随着模板拷贝数的降低,扩增曲线起飞时间逐渐下降,见图2,当应质粒DNA 拷贝数浓度为6.0ˑ101copies /μL 时,仍有明显的扩增曲线出现,表明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可以达到6.0ˑ101copies /μL,相对常规PCR 灵敏度提高了3个数量级,如图3㊂图2㊀实时荧光PCR 敏感试验扩增曲线注:扩增曲线从左到右DNA 含量分别为6.0ˑ108copies /μL ~6.0ˑ101copies /μL㊂图3㊀常规PCR 灵敏度扩增图谱注:1-8DNA 含量分别为6.0ˑ101copies /μL ~6.0ˑ108copies /μL,9为空白对照,M 为100bp ladder marker㊂2.3实时荧光PCR 检测方法的应用对实验室收集以及市场购买的20份样品进行实时荧光PCR 检测,结果显示,实时荧光PCR 检测方法从20份测试样品中检出3份阳性,实时荧光PCR 检测方法与常规PCR 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表明建立的斑点叉尾鮰实时荧光PCR 检测方法准确可靠且更快速㊂图4㊀实时荧光PCR 检测的应用3讨论2003年越南鲇鱼被美国封杀后,曾经借道中国,以中国斑点叉尾鮰的标签转道继续再次进入美国市场,且随着中国出口斑点叉尾鮰数量的急剧增长,对美国本土鮰鱼养殖和加工业形成了巨大的生存压力㊂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美国FDA 在对中国输美斑点叉尾鮰在实施批批扣检的基础上,要求对产品实施DNA 检测,以验证加工原料是否为从美国引进的原种斑点叉尾鮰鱼,以杜绝越南鲇鱼(巴沙鱼)借道中国出口至美国,而美国FSIS 则对斑点叉尾鮰以及其产品进行强制性的DNA 备案,供查验[4]㊂除此以外,市场上龙利鱼㊁巴沙鱼和斑点叉尾鮰均以鱼片的产品形式进行销售,其产品在形态上相互都难以区分,市场上以巴沙鱼冒充斑点叉尾鮰,或以巴沙鱼和斑点叉尾鮰冒充龙利鱼牟取暴利的情况也层出不穷㊂这种违法行为不仅逃避税收,损害国家利益,而且破坏了水产品贸易的公平性,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甚至带来食品安全问题㊂该研究基于斑点叉尾鮰基因组特异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斑点叉尾鮰荧光PCR 源性成分分析检测的方法㊂试验证实,斑点叉尾鮰的引物和探针的特异性良好,荧光PCR 的最低检测量达到6.0ˑ101copies /μL,相对常规PCR 灵敏㊃081㊃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42卷㊀第3期2023年6月黑龙江水产Northern Chinese Fisheries研究报告The research report度提高了3个数量级㊂该方法特异性强㊁灵敏度高,为水产食品企业实现产品质量把控提供了有效方法,为监管部门对水产食品行业进行监督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㊂参考文献:[1]尹恒.2018年湖北省水产品市场综述和2019年市场走势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4):160-161.[2]钟立强,王明华,陈校辉,等.世界斑点叉尾鮰产业近况Ⅱ:中国斑点叉尾鮰产业发展与展望[J].水产养殖, 2018,39(9):7-11.[3]吴湘生.2007年中国输美水产品贸易争端评述[J].内陆水产,2007(10):18-20+44.[4]肖友红.中国鮰鱼产业如何应对美国新政[J].中国水产,2010(7):27-28+56.PCR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Italurus punetausZHENG Jian,ZENG Xiandong,ZHOU Xuan,WANG Zhemin,ZOU Caijuan(Wuhan Customs Technology Center,Wuhan430050,Hubei China)Abstract: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stablish a rapid 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specific conserved gene sequences of Italurus punetaus with specific 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primers and probes,followed by validation of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PCR reac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stablished 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 method is simple,rapid and sensitive,with a sensitivity of 6.07ˑ101copies/μL,which is of great application and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origin of meat products of the relevant fish species.It can also b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aquatic inspection and food hygiene testing.Keywords:Italurus punetaus;PCR;Component identification㊃181㊃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与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与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与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向建国;周进;金宏
【期刊名称】《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4(030)004
【摘要】对11尾斑点叉尾鲴的部分可量可数性状、生长特点、食性等生物学特性以及血细胞数目、肌肉成分和部分微量元素等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鲴的红细胞数为2.16×106个/mm3,白细胞数为6 900个/mm3,鲜肉中粗蛋白含量为15.76%,粗脂肪含量为8.66%,水分含量为74.56%,微量元素中铁为1.76 mg/kg,锌为0.366 mg/kg,鲜样中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比为1.89:0.27:1.61.【总页数】4页(P355-358)
【作者】向建国;周进;金宏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
沙,4101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399
【相关文献】
1.大穗黑麦草生物学性状及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J], 余泽高;沈健
2.光合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与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J], 孙淑荣
3.番茄早疫病菌抗腐霉利突变体的生物学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J], 任璐;韩巨才;刘
慧平
4.抗腐霉利核盘菌生物学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J], 刘永红;刘慧平;李新凤;韩巨才;刘慧芹
5.斑点叉尾鮰源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与生物学特性鉴定 [J], 田浪;温贵兰;张升波;杨佰启;李昌红;徐丽;林汉卿;管国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斑点叉尾鮰的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

斑点叉尾鮰的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

斑点叉尾鮰的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Rafinesque)亦称美洲鲶、沟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鮰科(Ictaluridae),为淡水温水性鱼类.其天然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各州、加拿大南部以及大西洋沿岸的部分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后来被广泛地引种到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现已成为了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和游钓的对象之一,其产量占美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该鱼具有适应范围广、食性杂、适温广、抗病力强、生长快、产量高、饲料易解决、易饲养、肉质鲜嫩、起捕率高、易加工等特点.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引进,1987年人工繁殖成功,现已经成为了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本文在简要介绍其养殖生物学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对其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和进一步推进斑点叉尾鮰无公害产业化生产积累资料.1斑点叉尾鮰的养殖生物学特征1.1生态习性斑点叉尾鮰为大型淡水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欢生活在中等或缓慢流动的清洁水体中,主要栖息于有砂砾、石块的湖泊、河流的底层,较喜有机质丰富的水域.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0-38℃水温范围内均能生存,最适生长温度为18-34℃.正常生长要求溶氧3.0mg/L以上,溶氧低于0.8mg/L时开始浮头.pH值在6.5-8.9间均可生存,以偏碱性为好,适应盐度为0.2-8.5.斑点叉尾鮰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既可单养,又可混养.1.2食性与摄食斑点叉尾鮰天然食性为肉食性,经多年养殖驯化,已转变为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一般的动植物均可进食.在天然水域中,幼鱼主要摄食个体较小的水生生物,如轮虫、枝角类、水生昆虫等;成鱼则以蜉蝣、各种蝇类、摇蚊幼虫、螯虾、甲壳类、绿藻类、软体动物、大型水生植物、植物种子和小杂鱼等为主要食物.在人工饲养下,各生长阶段均可摄食配合饲料,尤其喜食鱼粉、豆饼、玉米、米糠、麦麸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但要求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34%-36%。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c p s a e c l w r ih i h r n p r , n x i t e a k a t a d t e la t i h mi d e p r , mu ce ly r i h u — h p d el e e r n t e fo t a s c t e t a t s l a e s n t e
李 萍 , 金 丽 2匡 刚桥 ,
(. 1西南 大 学 荣 昌 校 区 水 产 系 , 庆 4 2 6 ;. 南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 庆 重 0 4 0 2西 重 40 1) 0 7 5
摘 要 : 过 对 斑 点 叉 尾 细 ( tlmsp n t u ) 通 1a c u u ca s 消化 系统 的 形 态 学 和 组 织 学观 察 . 果 表 明 . t 结 消化 道 分 化
Ab t a t T e t d o t e mo p oo y n h soo f d g si e y tm i ca u u p n tt s h w d t a i ai n ay s r c : h s y n h r h lg a d it lg o ie t s s u y v e n I tl r s u ca u s o e h t t l s me t r t c c n i e f e o h g s wi to g mu ce l y r , so c i t s n n n s h u fc a e s o c u me r n r t o ss d o s p a u t sr n s l a e s t ma h,n e t e a d a u .T e s ra e l y r f mu o s a t h i mb a e
肠 中段 和 肠 后 段 肌 层 厚 度 分 别 约 为 (0 .7 00 m、 4 .0 00 Im、 1 52  ̄ .5) 1 48 - .7) + ( 86  ̄ .3) x ( 3 .9 00 m; 门肌 层 发 肛 达 。 消 化 腺 由肝 脏 、 腺 和 胆 囊组 成 , 腺 属 弥散 型 ; 囊 由浆 膜 层 、 层 和 粘 膜 层 构 成 。 胰 胰 胆 肌

斑点叉尾鮰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鉴定及药敏试验

斑点叉尾鮰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鉴定及药敏试验

斑点叉尾鮰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鉴定及药敏试验作者:张超莫延敬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20年第09期摘要:【目的】明確重庆市万州区某养殖场斑点叉尾鮰暴发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因,为实际生产中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通过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和cpn60基因检测、系统进化分析及动物回归感染试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K-B药敏纸片扩散法进行病原菌药敏试验。

【结果】从患病斑点叉尾鮰的肝脏、肾脏、脾脏和脑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WZ1906),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杆状,两端钝圆;其菌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直径大小为1~2 mm,呈灰白色至浅黄色;有运动性,氧化酶反应、V-P反应、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均呈阳性,能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能水解明胶和七叶灵,产生吲哚。

WZ1906菌株16S rDNA序列和cpn6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均与嗜水气单胞菌相关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其相似性达100%;从基于16S rDNA序列和cpn60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可看出,WZ1906菌株与嗜水气单胞菌聚为一支。

以WZ1906菌株回归感染的斑点叉尾鮰均发病死亡,其体表和鳍条基部出血,肝脏、肾脏和脾脏肿大充血,肠道出血,与自然发病斑点叉尾鮰的症状相似,但未观察到明显的肠套叠症状。

WZ1906菌株对苯唑西林、大观霉素、克拉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及呋喃妥因等28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和头孢噻吩已产生耐药性(不敏感)。

【结论】引起重庆市万州区某养殖场斑点叉尾鮰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可选用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或复方新诺明等水产类常用抗菌药物进行防治。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养护,科学投喂,从根本上预防斑点叉尾鮰肠套叠的发生,降低其防治难度。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嗜水气单胞菌;出血性败血症;肠套叠;16S rDNA序列;cpn60基因中图分类号: S941.4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1191(2020)09-2287-09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of the pathogen of channel catfish manifested as hemorrhagic sepsisZHANG Chao, MO Yan-jing(Chongqing Three Gorges Vocational College, Wanzhou, Chongqing 404155, China)Abstract:【Objective】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clarify the etiology of hemorrhagic sepsis of channel catfish in a farm in Wanzhou, Chongqing,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in production.【Method】The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routine bacterial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ests,16S rDNA sequence and cpn60 gene detection,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animal regression infection test. The K-B drug susceptibility disc diffusion method was used to carry out the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of the pathogen. 【Result】One dominant strain(WZ1906) was isolated from the brain, liver, kidney and spleen of the diseased channel catfish. The isolate was Gram-negative,rod-shaped, both ends were obtuse; the surface of the colony was smooth and moist, with smooth edges, with a diameter of 1-2 mm, off-white to light yellow. The bacteria were motile. Oxidase reaction, V-P reaction and arginine double hydrolase test were positive, the glucose, sucrose,maltose, and lactose could be fermented, gelatin and esculin could be hydrolyzed, indole test was positive. 16S rDNA and cpn60 gene sequencing results had the highest homology withAeromonas hydrophila, up to 100%. It could also be found that the WZ1906 strain and A. hydrophila clustered together from phylogenetic tree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similarity of the 16S rDNA and cpn60 gene sequence. The channel catfish with recurrent infections all fell onset and died. The body surface and the base of the fin rays were congested, the liver and kidneys were enlarged and congested, and the intestinal bleeding. The symptom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diseased channel catfish, but no obvious symptoms of intussusception were observed. The results of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showed that the bacteria were sensitive to 28 drugs such as oxacillin, spectinomycin, clarithromycin, chloramphenicol, tetracycline, norfloxacin,ciprofloxacin, polymyxin, enrofloxa-cin, compound trimethoprim and nitrofurantoin, but not sensitive to penicillin G, ampicillin and cefotaxime. 【Conclusion】The pathogen causing channel catfish hemorrhagic sepsis in a farm in Wanzhou, Chongqing is A. hydrophila. Commonly used aquatic antibiotics such as enrofloxacin, florfenicol and compound trimethoprim can be used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process, the aquaculture water body should be maintained regularly and the fish should be fed scientifically to fundamental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hannel catfish intussusception and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disease prevention.Key words: Ictalurus punctatus; Aeromonas hydrophila; hemorrhagic sepsis; intussusception; 16S rDNA sequence; cpn60 geneFoundation item: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1602201);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Project of Chongqing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KJQN201903506)0 引言【研究意义】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又称沟鲶(Channel catfish),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大型淡水鱼,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鮰科(Ictaluri-dae),因具有适应性广、食性杂、抗病力强、生长快及肉质鲜美等优点,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名特优水产品之一(李林等,2012;严朝晖等,2013)。

斑点叉尾鮰

斑点叉尾鮰

斑点叉尾鮰斑点叉尾鮰百科名片斑点叉尾鮰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又称沟鲶、钳鱼,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

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上乘等优点。

美国叉尾鮰鱼自1985年从美国引进原种进行驯化,于1989年繁育成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嘉鱼县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叉尾鮰鱼种苗繁殖和供应基地。

目录编辑本段斑点叉尾鮰生态特征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Rafinesque)亦称沟鲶(ChannelCatfish),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鮰科(Ictaluridae)鱼类。

斑点叉尾鮰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份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现在基本上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

产地是水质无污染、沙质或石砾底质、流速较快的大中河流。

也能进入咸淡水水域生活。

现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斑点叉尾鮰是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与云斑鮰同时引进的一种鮰科鱼类,经过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证实该种鱼适合我国大部份地区养殖。

生物学特征:一形态特征斑点叉尾鮰体型较长,体前部宽于后部,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皮肤上有明显的侧线孔。

头部上下颌具有深灰色触须4对,其中鼻须1对,颌须1对,颐须2对,长短各异,以颌须为最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鼻须最短。

鳃孔较大,鳃膜不连于峡部,颐部有较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体重大于0.5公斤的个体斑点消失。

具有脂鳍一个,尾鳍分叉较深,各鳍均为深灰色。

体两侧背部淡灰色,腹部乳白色,幼鱼体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成鱼斑点逐步不明显或消失。

二、食性根据对2.3-28.1厘米327尾斑点叉尾鮰的观察和食性分析,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投喂的配合饲料都能摄食,尤其喜食由鱼粉、豆饼、玉米、米糠、麦麸等商品饲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还摄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常见的有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及大型藻类等。

斑点叉尾鮰苗种健康培育关键技术研究

斑点叉尾鮰苗种健康培育关键技术研究

斑点叉尾鮰苗种健康培育关键技术研究摘要: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苗种培育分为三个环节,对苗种培育池塘条件、生态环境因素、营养饵料及投喂方式、放养密度、饲养管理方式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仔鱼流水池暂养适宜面积约为12 m2、放养密度在10 000尾/m2以下,采用浮游动物与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投喂;夏花苗种培育适宜池塘面积1 400~2 533 m2,放养密度45.0尾/m2;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的第一阶段适宜池塘面积约为3 333 m2,放养密度12.00~15.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第二阶段适宜池塘面积约为 6 667 m2,放养密度6.00~6.75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第一阶段适宜网箱面积20~25 m2,放养密度1 0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第二阶段网箱面积以30~33 m2为宜,放养密度5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关键词: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饲养条件;放养密度;成活率;营养饵料Abstract:The key factors, including pool condi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nurtitional diet, feeding, stocking density and management, were studied in three health nursing stages of channel catfish. For temporary culturing of catfish, the suitable flow pool area was 12 m2; stocking density was 10 000 ind./m2; and the proper feeding was zooplankton mixing commercial food with 40% proteins. For larval culturing, the suitable pool area was 1 400~2 533 m2, stocking density at 45.0 ind./m2. For first stage of large size fingerling pool culturing, the suitable pool area was 3 333 m2, stocking density at 12.00~15.00 ind./m2, and feeding commercial food with 36%~38% proteins. For second stage of large size fingerling pool culturing, the suitable pool area was 6 667 m2, stocking density at 6.00~6.75 ind./m2, and feeding commercial food with 36% proteins. For first stage of large size fingerling net cage culturing, the suitable area was 20~25 m2, stocking density at 1 000 ind./m2, and feeding commercial food with 36%~38% proteins. For second stage of large size fingerling net cage culturing, the suitable area was 30~33 m2, stocking density at 500 ind./m2, and feeding commercial food with 36% proteins.Key words:Ictalurus punctatus; feeding conditions; stocking density; survival rate; nutritional diet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鮰科(Ictaluridae),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一种淡水养殖及加工的优质鱼类品种。我国于1984年首次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从美国引进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繁殖技术、营养饵料、饲养技术、鱼片加工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自1987年斑点叉尾鮰在我国首次人工繁殖成功后,已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淡水和咸淡水(盐度8‰以下)中饲养,形成了斑点叉尾鮰苗种繁育至鱼片加工出口的规模化产业,并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斑点叉尾鮰形成产业化生产后,在商品鱼饲养过程中出现了生长率、抗病力及饵料转换率等下降的现象,对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由于斑点叉尾鮰苗种繁殖与培育技术不规范,表现为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仔鱼暂养开食未投喂生物饵料、饵料营养不符合苗种发育的需求、放养密度过大、苗种培育技术操作及管理不规范等,从而导致苗种质量下降。2006~2009年在湖北省嘉鱼县大岩湖国家级斑点叉尾鮰良种场的池塘及黄梅县永安水库、丹江口水库的网箱中进行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试验研究,对苗种培育池塘条件、生态环境因素、营养饵料及投喂方式、放养密度、饲养管理方式等进行研究,为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技术规范的制定以及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鱼苗来源试验鱼苗来源于湖北省嘉鱼县大岩湖国家级斑点叉尾鮰良种场。按种质标准筛选亲鱼进行池塘培育,采取常规培育与春秋强化培育相结合,采用池塘自然产卵与人工孵化收获鱼苗。1.2 仔鱼暂养将刚孵化出膜带卵黄囊的仔鱼在12~18 m2的流水水泥池中进行暂养,要求暂养池池底光滑(铺瓷砖),培育至能摄食浮游动物与配合饵料、体长1.5 cm左右的幼苗,放养密度为10 000、15 000、20 000尾/m2[1-3]。仔鱼期暂养试验池塘条件及鱼苗放养相关参数设置见表1和表2。1.3 夏花苗种池塘培育夏花苗种培育在1 400~5 600 m2的池塘中进行,放养密度为45.0、60.0、67.5、75.0尾/m2,将体长1.5 cm左右的鱼苗培育至体长6.0 cm左右时分池进行池塘或网箱大规格鱼种培育[4,5]。夏花苗种池塘培育试验池塘条件及苗种放养相关参数设置见表3。1.4 池塘培育大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池塘面积为3 200~3 333 m2,放养密度为12.00、15.00、18.00、22.50尾/m2,将体长6.0 cm左右的苗种培育至体长10.0 cm以上的鱼种分池进行第二阶段培育。第二阶段池塘面积为6 467~7 067 m2,放养密度为6.00、6.75、7.50、9.75尾/m2,将体长10.0 cm以上的鱼种培育至体重50 g 以上的大规格越冬鱼种[6,7]。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试验池塘条件及鱼种放养相关参数设置见表4和表5。1.5 网箱培育大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池塘培育的体长6.0 cm左右的苗种进5.0 m×5.0 m×2.5 m、5.0 m×4.0 m×2.5 m两种规格的网箱中进行培育,放养密度为1 000、1 500、2 000尾/m2,将苗种培育至体长10.0 cm以上;第二阶段在6.0 m×5.0 m×3.0 m、6.0 m×5.5 m×3.0 m两种规格的网箱中培育,放养密度为500、600、800尾/m2,将体长10.0 cm以上的苗种培育至体重50 g以上的鱼种。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试验池塘条件及鱼种放养相关参数设置见表6和表7。1.6 饲养管理1.6.1 仔鱼暂养首先将水泥池清洗干净后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然后加水至35 cm,按放养密度10 000、15 000、20 000 尾/m2投放鱼苗,因鱼苗不能受阳光直接照射,水泥池必须用避光物盖好。采用不间断流水,每天排污1次。待鱼苗发育至色素产生并能自由游动时,开始少量多次投喂活体浮游动物和配合饵料,随时观察鱼苗摄食情况及活动状况,定期用消毒剂消毒鱼苗以预防病害。1.6.2 夏花苗种池塘培育首先用生石灰(1 800~2 250 kg/hm2)消毒池塘以清除野杂鱼,然后加水至60~70 cm,施发酵好的有机肥3 000 kg/hm2,待池塘水体中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并达到一定的密度时投放鱼苗。刚投放时鱼苗主要摄食池塘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放养后第三天开始少量多次投喂蛋白质含量40%的微型或破碎的人工配合饵料,并逐步驯化鱼苗集群摄食。当鱼苗能集群摄食时,每3~5 d向池塘中加注新鲜水,以改善水质条件,每10~15 d投预防性药物1次以预防疾病发生。1.6.3 池塘培育大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池塘消毒方法与鱼苗培育相同。苗种入池前用2%~3%的食盐溶液对鱼体进行浸泡消毒,苗种放完后再用二氧化氯对池塘消毒1次。苗种刚入池时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投饵采取少量多次,进一步驯化鱼苗集群摄食;当其能集群摄食时按鱼种体重比例标准进行投饵。第二阶段采用上述方法准备池塘,将体长10.0 cm以上的鱼种培育至体重50 g以上的鱼种。每10~15 d投预防性药物1次以预防疾病发生;鱼苗下塘7 d后每公顷投放体长5.0~6.0 cm的白鲢1 500~2 250尾、花鲢300~375尾,同时每10~15 d加注新鲜水1次,以调控池塘水质。1.6.4 网箱培育大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分两个阶段进行,分别在丹江口水库与黄梅县永安水库开展生产试验。苗种进网箱前用2%~3%的食盐溶液和2 000万U的青霉素溶液对鱼体进行浸泡消毒,进网箱后每天用二氧化氯消毒1次,连续消毒2 d。苗种刚进网箱时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开始采取少量多次投喂以诱导苗种集群摄食,然后再按鱼种体重比例标准投喂;饲养23~26 d、鱼种体长在10.0 cm以上时进行第二阶段的培育,把鱼种培育至体重50 g 以上的越冬鱼种。1.6.5 饵料投喂管理饵料是苗种培育的基础,根据苗种不同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及时调整饵料营养标准。仔鱼暂养时先投喂浮游动物5 d以上,然后逐渐用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投喂,待鱼苗能够摄食配合饵料时进入夏花苗种池塘培育。苗种体长在1.5~6.0 cm用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投喂;体长在6.0~10.0 cm用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投喂;体长在10.0~20.0 cm用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投喂。投喂量根据水温的不同有所差异:水温10~15 ℃时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1.5%;15~20 ℃时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0%~2.5%;20~25 ℃时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0%~3.5%;25~30 ℃时投喂量为鱼体重的 3.5%~4.0%。每天上午8∶00以前、下午6∶00以后各投喂1次。2 结果与分析2.1 斑点叉尾鮰仔鱼暂养刚孵化出膜的斑点叉尾鮰仔鱼卵黄囊较大,不能自由游动,且其喜欢在弱光处集群活动。因此,必须将其在流水池、网箱、暂养框等设施内暂养至能摄食浮游动物和配合饵料时才能在池塘中进行苗种培育,这是整个苗种培育的基础。2006~2009年进行斑点叉尾鮰仔鱼水泥池暂养培育试验,结果见表1和表2。由表1可知,放养密度为10 000尾/m2时,斑点叉尾鮰平均成活率为93.79%,而放养密度为15 000尾/m2时,平均成活率为78.08%,20 000尾/m2时的平均成活率为64.84%。由表2可知,采用浮游动物与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投喂方式鱼苗的平均成活率为91.35%,仅投喂浮游动物的鱼苗平均成活率为71.64%,仅投喂配合饵料的鱼苗平均成活率为77.45%。不投喂饵料完全依靠鱼苗卵黄囊的暂养方式鱼苗平均成活率仅为55.47%。2.2 斑点叉尾鮰夏花苗种池塘培育斑点叉尾鮰夏花苗种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规格鱼种的成活率与质量。夏花苗种培育是将体长1.5 cm左右的仔鱼期暂养鱼苗在池塘中培育成体长6.0 cm左右的苗种,其培育要经过鱼苗器官发育完善、食性转换、生态环境的适应等环节,池塘条件、放养密度、饵料营养及投喂方式等是夏花苗种池塘培育的关键技术要点。2006~2008年进行斑点叉尾鮰夏花苗种池塘培育试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池塘培育夏花苗种的池塘面积在1 400~2 533 m2时,苗种平均成活率高达83.28%,而2 533~5 600 m2的池塘苗种平均成活率为69.79%,比前者低13.49个百分点。苗种培育池放养密度为45.0尾/m2时,苗种平均成活率可达83.83%,而放养密度为60.0~75.0尾/m2时,苗种平均成活率为73.03%,前者平均成活率比后者高10.80个百分点。放养密度为45.0尾/m2时苗种的平均出池规格为6.0 cm,而60.0~75.0尾/m2的放养密度其苗种的平均出池规格为5.1 cm,前者出池规格比后者大0.9 cm。夏花苗种池塘培育以浮游动物与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投喂方式进行,其苗种的平均成活率为78.07%,而以瘦水池塘与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育时,苗种的平均成活率为63.65%,前者平均成活率比后者高14.42个百分点。投喂斑点叉尾鮰专用苗种饵料培育苗种的平均成活率为73.65%,而投喂普通饵料的平均成活率为70.72%,前者平均成活率比后者高2.93个百分点。2.3 斑点叉尾鮰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池塘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的关键技术要点是池塘条件、放养密度、饵料营养、病害防治、鱼种越冬管理等[8]。2006~2008年进行斑点叉尾鮰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试验,结果见表4和表5。由表4和表5可知,第一阶段放养密度为12.00~15.00尾/m2时,斑点叉尾鮰的平均成活率为88.77%,而放养密度为18.00~22.50尾/m2时的平均成活率为72.08%,其平均成活率比前者低16.69个百分点。第二阶段放养密度为6.00~6.75尾/m2时,鱼种平均成活率为87.99%,放养密度为7.50~9.75尾/m2时,鱼种平均成活率为80.11%,前者比后者高7.88个百分点。第一阶段斑点叉尾鮰的平均产量为0.13 kg/m2,第二阶段斑点叉尾鮰的平均产量为0.32 kg/m2。结合鱼种平均产量和成活率进行综合分析可知,体长6.0 cm左右的苗种培育适宜的池塘面积约为3 333 m2,体长10.0 cm以上的鱼种培育适宜的池塘面积约为6 667 m2。2.4 斑点叉尾鮰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2007~2009年斑点叉尾鮰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的试验结果见表6、表7。由表6可知,第一阶段体长6.0 cm的鱼种进箱放养密度为1 000尾/m2时,平均成活率为86.07%,而放养密度为1 500~2 000尾/m2的平均成活率为66.28%,后者平均成活率比前者低19.79个百分点,第一阶段单位面积产量基本维持在8.73 kg/m2以上;第二阶段体长10.0 cm的鱼种进箱放养密度为500尾/m2时,鱼种平均成活率为86.89%,而放养密度为600~800尾/m2时,鱼种平均成活率为71.15%,比前者平均成活率低15.74个百分点,第二阶段单位面积产量基本维持在20.46 kg/m2以上。从表7可以看出,第一阶段体长6.0 cm的鱼种进箱放养密度为1 000尾/m2,鱼种平均成活率为82.80%,平均产量为8.61 kg/m2;第二阶段体长11.5 cm的鱼种进箱放养密度为500尾/m2,平均成活率为86.44%,平均产量为23.59 kg/m2。3 小结与讨论斑点叉尾鮰苗种健康培育是商品鱼饲养的基础,苗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商品鱼的成活率、生长率、抗病力等。斑点叉尾鮰的苗种培育必须经过仔鱼暂养、池塘夏花苗种培育、池塘或网箱大规格鱼种培育等三个培育环节[9,10]。1)仔鱼暂养是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的基础。仔鱼暂养必须在流水水泥池中进行,水泥池面积约为12 m2、放养密度在10 000尾/m2以下为宜,采用投喂浮游动物与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投喂方式苗种成活率较高。2)斑点叉尾鮰夏花苗种培育以池塘面积1 400~2 533 m2、放养密度45.0尾/m2为宜,放养的鱼苗应能主动摄食浮游动物,体长在1.5 cm左右。首先将池塘消毒、施肥以培育浮游动物,当池塘水体中浮游动物达到一定密度时投放鱼苗。放养后第三天开始用饵料诱导鱼苗集群摄食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夏花苗种生长至体长6.0 cm左右时分池进行池塘或网箱大规格鱼种培育。3)大规格鱼种在池塘或网箱中培育均可,其关键技术要点在于必须采用两个阶段培育,并且鱼种在越冬前体重应达50 g以上。池塘大规格鱼种培育的第一阶段适宜池塘面积约为 3 333 m2,放养密度为12.00~15.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苗种生长至体长10.0 cm以上时分池进行第二阶段培育;第二阶段适宜池塘面积约为6 667 m2,放养密度为6.00~6.75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的第一阶段网箱面积以20~25 m2为宜,放养密度为1 0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苗种生长至体长10.0 cm以上时分箱进行第二阶段培育;第二阶段网箱面积以30~33 m2为宜,放养密度为5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4)饵料是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的保障,鱼苗开口饵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主,同时配合投喂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体长1.5~6.0 cm的苗种投喂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为宜,体长6.0~10.0 cm的鱼种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为宜,体长10.0~20.0 cm的鱼种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为宜。参考文献:[1] TUCKER C S. Channel Catfish Culture[M]. California:Elsevier Science Ltd,1985.[2] 蔡焰值. 无公害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技术[J]. 养殖与饲料,2011(9):44-46.[3] DURBOROW R M. Catfish Farming in Kentucky[M].Kentucky:Kentucky State University,2000.[4] 蔡焰值.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M]. 武汉:武汉出版社,1997.[5] DORMAN L. Aquaculture Produce r’s Quick Reference Handbook[M]. Pine Bluff:Cooperative Extension Program University of Arkansas,2002.[6] 蔡焰值,杨德忠,雷晓中,等. 斑点叉尾鮰亲鱼池塘培育关键技术的研究[J]. 水生态学杂志,2011,32(1):145-148.[7] CARTER R R,DUPREE H K, HUNER J V,et al. Third Report to the Fish Farmers: the status of warm water fish farming and progress in fish farming research[M]. Washington:U 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1984.[8] 张桂花,时文山,高世明. 池塘培育大规格斑点叉尾鮰鱼种高产技术[J]. 河南水产,1995(1):27-28.[9] 宋长太,凌祥. 斑点叉尾鮰苗种规模繁育与捕运技术[J]. 齐鲁渔业,2006,23(4):21-22.[10] 梅肖乐,陈焕根,方南娟,等.斑点叉尾鮰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J]. 黑龙江水产,2006(1):17-19.。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Rifinesque)传染性套肠症(Infectious intussusception)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Rifinesque)传染性套肠症(Infectious intussusception)

5月生 ,在 中 国农 业大学 获博士 学位。 现任 四川农业 大学动物科 技学 院 院长 、 教授 、博 士生 导 师。并 担任 中国 动物 病理 学会 常务 理事 ,中 国鱼 病研 究会 委员. 国农 业 部新兽 药评 审委 员会 ,中 委员 ,四J 省水 产学 会 副理事 长 ,四 I l

近年 来在我 国发 生 的一种 斑点叉 尾鲴 的新 型细菌性 传
染病 ,危 害很大 ,已经 连续几 年造成 了大批 的斑点叉尾 鲴 发病死 亡 ,严重地威 胁着斑 点叉尾 鲴养殖 的健康发展 。 目 前初步认 为该病是 由嗜麦芽寡养单胞 菌 ( tn t p o o a Se or h m ns o mat hl lp ia)引起 的斑 点 又尾鲴 的 急性 致死 性传 染病 ,以 o i 发生严 重 的肠 炎 、肠套叠 和脱肛 为特征 ,在 短时间 内即可 引起 大批 的斑点叉尾鲴 死亡 ,我们 称此病 为 “ 斑点叉尾 鲴 传 染 性 套 肠 症 (net u ts set no hn e cts Ifci si us cpi f an l afh o n u o c i I C) 由于该病发病突然 , I ”, C 来势 凶猛 , 传染快 , 呈流行性 , 死亡快 ,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等特点 , 故初期又称其为 “ 斑
汪开毓等 ,20 。斑点叉尾角, ,r p n tts( f eq e) 06 回c ” u cau Rin su 传染性套肠症 (ne t u tsucpin i If i si usset ), co n o
《 现代渔业信息 》杂志 , o2 ,№.,38 V11 . 9 -。 关键词 :斑点叉尾鲴 肠套叠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文稿收到 日期: 0 6 0 — 3 2 0— 62

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与生理生化特性研究_向建国

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与生理生化特性研究_向建国

关 键 词: 斑点叉尾鮰;生物学特性;生化特性;营养成分;微量元素
中图分类号:S965.399
文献标识码:A
A Sdudy on the Biological and Biocheimica Charaerisics of the Ictalurs punctatus
XIANG Jian-guo,ZHUO Jin,JIN Hong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HNAU,Changsha 410128,PRC)
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Ictalurus punctatus including the morphology character,measurable and countable characters,growth character.food composition,the numbers of blood cells and the nutritive composition of the muscl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s of the red blood cell is 2.16×106/mm3 and the white blood cell is 6 900/ mm3 in fresh blood;the crude protein is 15.76%,the crude fat is 8.66%,the moisture is 74.56%.The microelectronics: Fe is 1.76 mg/kg and the Zn is 0.366 mg/kg in muscle;The rate of three kinds of amino acid is Lys? Met? Arg=1.89? 0.27? 1.61.

斑点叉尾鮰ZBTB38的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

斑点叉尾鮰ZBTB38的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

核农学报2024,38(4):0654~0661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斑点叉尾鮰ZBTB38的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张世勇1, 2刘洪岩1, 2钟立强1, 2赵彦华1王明华1, 2陈校辉1, 2, *(1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7;2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江苏南京210014)摘要:为获得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ZBTB38的多克隆抗体,并研究其在性腺中的表达情况,将斑点叉尾鮰zbtb38基因部分序列经密码子优化后连接至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2a(+)-zbtb38,再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诱导表达,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技术进行鉴定。

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制备兔抗斑点叉尾鮰ZBTB38多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抗体效价及其特异性,最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ZBTB38在性腺中的表达情况,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制备的兔抗斑点叉尾鮰ZBTB38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5.12×105),能够特异性识别斑点叉尾鮰性腺组织中表达的ZBTB38蛋白,其中精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卵巢,Western blot与qRT-PCR检测结果较为一致。

综上所述,研究成功制备了斑点叉尾鮰ZBTB38的多克隆抗体,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斑点叉尾鮰zbtb38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锌指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性腺DOI:10.11869/j.issn.1000‑8551.2024.04.0654ZBTB38(又被称为CIBZ、ZNF921或PPP1R171)属于ZBTB蛋白家族(zinc finger and BTB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family),是分子量最大、结构最复杂的蛋白之一,其N端具有1个BTB结构域(Broad-Complex,Tramtrack and Bric a brac domain)(约115个氨基酸),C端一般具有5~10个锌指结构域(zinc finger domain)。

斑点叉尾鮰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要点

斑点叉尾鮰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要点

斑点叉尾鮰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要点
林岗
【期刊名称】《广西水产科技》
【年(卷),期】1997(000)002
【摘要】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tus),又称沟鲶、美洲鲶。

英文名Channel Catfish.属鲶形目,鮰科。

原产美国,1984年引入我国,已在许多省区养殖。

此鱼身体细长,头小而扁平,无鳞,尾鳍分叉,背鳍之后具脂鳍,背部深灰色,腹部乳白色,体侧有黑斑,须4对。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林岗
【作者单位】广西区水产局,南宁5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199
【相关文献】
1.斑点叉尾鮰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 [J], 刘孝华
2.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要点 [J], 蔡宁波;梁刚
3.无公害斑点叉尾鮰养殖生产技术要点 [J], 陆新华;周萍
4.池塘养殖模式下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在斑点叉尾鮰体内及养殖环境中残留消除及迁移行为 [J], 刘崇万; 孟勇; 朱晓华; 李邦平; 夏丽萍; 徐志华; 沈美芳; 陈校辉; 边文冀
5.2012年湖北省十一大主推养殖技术专题讲座(之七) 水库网箱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J], 王勋伟;易翀;马达文;程咸立;汤亚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斑点叉尾鮰池塘工业化养殖技术规程

斑点叉尾鮰池塘工业化养殖技术规程

斑点叉尾鮰池塘工业化养殖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池塘工业化养殖的环境条件、养殖系统组成、鱼种放养、饲料投喂、养殖管理、病害防治、捕捞出池、运输和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斑点叉尾鮰池塘工业化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改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3708饲料卫生标准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0年1号》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0年2号》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无术语和定义。

4环境条件4.1养殖环境池塘建设环境养殖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地)域。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水源充足、交通方便。

4.2池塘条件建设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的池塘,面积以30亩以上为宜,长方形,长宽比1:(2~3),东西朝向,水深在 2.0m以上。

池塘保水性好,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

池塘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水质清新,池塘水体的溶解氧4.5mg/L以上,透明度为35cm~45cm。

5养殖系统组成5.1养殖系统布局应选择靠近交通方便的道路一侧作为养殖系统建设区域。

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布局示意图参见附录A。

5.2水槽规格及池塘占比5.2.1水槽结构水槽建在基坑底部硬质底板中部,呈长方形。

一般每条水槽规格为:长22m~25m,宽3m~5m,深 1.8m~2.0m。

横向走道宽0.6m,纵向走道宽1.2m,为拼装式结构。

水槽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录B。

5.2.2水槽材料槽体以玻璃钢或不锈钢材质为宜,拦鱼网宜采用304不锈钢材料。

304不锈钢材料及其规格参见附录C。

5.2.3池塘占比水槽面积占池塘面积的比例控制在2%~5%。

5.3系统配套设备5.3.1增氧系统配备推水增氧和底部充气增氧。

养殖斑点叉尾

养殖斑点叉尾

养殖斑点叉尾体色变化生物学机制及其与饲料的关系分析叶元土
【期刊名称】《饲料工业》
【年(卷),期】2009(30)6
【摘要】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亦称沟鲶(Channel Catfish),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鲴科(Ictaluridae)鱼类。

斑点叉尾鲴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分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现在基本上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

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也是鱼片加工的主要淡水鱼类之一。

【总页数】4页(P52-55)
【关键词】淡水养殖品种;生物学机制;斑点叉尾鮰;体色变化;斑点叉尾鲴;饲料;淡水
鱼类;大西洋
【作者】叶元土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4;X503.1
【相关文献】
1.饲料中添加二苯乙烯苷对斑点叉尾(鱼回)生长和体色的影响 [J], 张恒;贺国龙;刘
立鹤;王辅臣;张侃;舒友松
2.斑点叉尾(鱼回)养殖技术之一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鱼回)技术 [J],
祝少华;姜建平;潘长春
3.斑点叉尾(鱼回)养殖技术之三小体积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鱼回)技术 [J], 刘广根;廖年根;罗小华;廖娱庆
4.斑点叉尾(鱼回)养殖技术之二高海拔盐碱地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鱼回)技术 [J], 钱续;金海林;李玉孔;刘渊
5.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对斑点叉尾鮰生长、体色、肉色、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J], 耿彬;陈开健;刘祥;魏泽宏;易新文;胡毅;唐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外来户”到“本地鱼”,斑点叉尾鮰的发展之路“一波多折”

从“外来户”到“本地鱼”,斑点叉尾鮰的发展之路“一波多折”

从“外来户”到“本地鱼”,斑点叉尾鮰的发展之路“一波多折”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又称沟鲶、钳鱼,隶属于鲶形目、鮰科、叉尾鮰属。

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骨刺少、肉质鲜美等优点。

1F“一波多折”的发展之路从1984年至今,斑点叉尾鮰经历了“一波多折”的发展壮大之路:1984年-1990年: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

1984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首次从美国3个州(阿肯色、阿拉巴马和密西西比)引进天然水域捞取的斑点叉尾鮰野生苗种,并对其生物学、繁殖与养殖技术进行了本土化研究。

1987年,池塘培育的亲鱼成功繁殖67万尾鱼苗,这些鱼苗被引种至全国15个省(市)的59个科研、生产单位,并开展养殖与培育,繁殖的苗种供应周边,从此开启了我国斑点叉尾鮰繁养之路。

在1990年以前主要是对其进行生物学、繁殖生理学、亲鱼培育与繁殖、鱼苗与鱼种培育、营养与饲料、商品鱼多种方式养殖以及病害防治等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

其中1987年在国内首次成功繁殖150多万尾鱼苗;1987~1988年推广至全国22个省市养殖试验,年产量达到500吨以上,取得了良好的产量与经济效益。

1990年-1998年:主要扩大推广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面积并开展网箱集约化养殖,以及我国再次从美国引进鱼苗(70万尾)扩大亲鱼数量满足鱼苗繁殖量。

但由于当时国内消费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鮰鱼活鲜市场价格从最初130元/kg下降到18元/kg,从而影响到鮰鱼养殖业的扩大发展。

1999年-2006年:一些企业开始涉足加工斑点叉尾鮰鱼片,出口国际市场。

2000年,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中国渔业协会鮰鱼分会开始与美国有关方面商谈出口事宜。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鮰鱼之父”——蔡焰值提供了“斑点叉尾鮰”引进的全套资料,并建议用DNA检测的方式,确认了该鱼是从美国引进的,从而取得了出口权。

叉尾鮰的养殖

叉尾鮰的养殖
斑点叉尾鮰养殖
中国养殖信息网
鱼类养殖
斑点叉尾鮰养殖
概 述
斑点叉尾鮰养殖 (Ictalurus punctaus),亦称 沟鲶,在 分类学上属鲶形目,鮰科。原产于美洲,主要分布在北 美洲大部分国家,东南亚及西欧部分国家和地区也有分 布。斑点叉尾鮰在美国有较长的养殖历史,是美国池塘、 江河、湖泊、水库和集约化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我国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 该鱼具有生长快、食性广、易繁殖、适应能力强、 肉质上乘等优点。
A、脑垂体4.5~6mg/kg体重, B、绒毛膜促性腺激素900~1000国际单位/kg体重; C、类似物20~25微克/公斤体重;
D、脑垂体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混合使用时为 2.0mg+ 600~700国际单位。雄鱼的注射剂量均减半。
注射常采用一次注射。 注射后的亲鱼要放回原来鱼池或产卵池。一般40~48小 时后可发情产卵 。
在产卵池中放置产卵巢,待亲鱼自然产卵后,将受精 卵收集起来,经过消毒后进行人工孵化。 (1)产卵巢的设置 产卵巢一般采用旧牛奶桶、瓦罐、竹篓、旧橡胶管等,
大小以能容纳一对亲鱼在内活动为宜。产卵巢一端开口,
让亲鱼自由进出,另一端用尼龙布封住,使亲鱼产卵后不 漏卵。
(1)产卵巢的设置
产卵巢一般平放在距离岸边 3~5m 处的池底,开口端 向池中央。 放置产卵巢的数量一般占亲鱼配对数的 20%~30%,
第二节
(一)亲鱼的培育
繁殖技术
亲鱼培育池面积3~4亩为宜,水深1.5m以上。池底平 坦,底部淤泥较少或硬底质。进排水方便。 亲鱼最好4龄以上,个体重1.5kg以上,体长30~50cm。 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雌雄比例为1:1.1。亲鱼放养密度一般为200kg/亩,

斑点叉尾鮰骨骼系统解剖观察

斑点叉尾鮰骨骼系统解剖观察

斑点叉尾鮰骨骼系统解剖观察郭永军;白东清;张家全;陈成勋;李东芳;邢克智【摘要】The skeletal system components of Ictalurus punctatu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boiling and the skeletal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By analyzing and dealing with the photoes of the integrated skeletal system and single skeletal system, it is summarized some corresponding skeletal charac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keletal system of Ictalurus punctatus was composed of 269 bones, including 40 bones in the district of neurocranium, 79 bones in the district of pharyngeal cranium, 52 bones in appendicular skeleton and 98 bones in the think, respectively. And there are hard spines.%采用常规煮沸剥离方法分析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骨骼系统的组成,得到了斑点叉尾鮰的完整骨骼标本和单个骨骼标本。

对标本进行摄影、分析、处理,并总结出相应的骨骼特征。

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骨骼系统由269块骨骼组成,其中脑颅区40块、咽颅区79块、附肢骨骼52块、躯干部98块,有鳍棘。

【期刊名称】《天津农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9)004【总页数】6页(P12-17)【关键词】斑点又尾鮰(Ictalurus;punctatus);煮沸剥离法;骨骼系统【作者】郭永军;白东清;张家全;陈成勋;李东芳;邢克智【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农业服务中心,天津300382;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4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亦称美洲鲶、沟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鮰科(horned pouts),为淡水温水性鱼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年
干净袁分段取材袁分别用 月燥怎蚤灶 和 糟葬则灶燥赠 固定 圆源耀猿远 澡袁 于 苑园豫酒精中保存遥 石蜡包埋切片袁 厚为 缘耀远 滋皂袁匀耘 和 酝葬造造燥则赠 三色法进行染色袁 用 晕蚤噪燥灶 显微 镜观察并照相袁 组织学数据采用 陨孕孕 软件测量袁用 耘曾糟藻造 软件计算遥
文章编号院0439原愿114渊圆园10冤04原0929-04
孕则藻造蚤皂蚤灶葬则赠 杂贼怎凿赠 燥灶 酝燥则责澡燥造燥早赠 葬灶凿 匀蚤泽贼燥造燥早赠 燥枣 贼澡藻 阅蚤早藻泽贼蚤增藻 杂赠泽贼藻皂 蚤灶 陨糟贼葬造怎则怎泽 责怎灶糟贼葬贼怎泽
蕴陨 孕蚤灶早员袁允陨晕 蕴蚤圆袁运哉粤晕郧 郧葬灶早原择蚤葬燥员 渊员援阅藻责葬则贼皂藻灶贼 燥枣 云蚤泽澡藻则蚤藻泽袁 砸燥灶早糟澡葬灶早 Compus of 杂燥怎贼澡憎藻泽贼 哉灶蚤增藻则泽蚤贼赠袁悦澡燥灶早择蚤灶早 源园圆源远园袁 悦澡蚤灶葬曰
肠后段与肠中段结构相似遥 粘膜皱褶高度约为 渊员猿愿援圆猿依园援园苑冤滋皂渊表 1冤遥 杯状细胞分布仅少于肠前 段遥 粘膜下层厚度约为渊源猿援猿圆依园援园苑冤滋皂遥 肌层厚度 约渊员猿缘援圆怨依园援园缘冤滋皂遥 纵肌层厚度大于环肌层遥 且均 为平滑肌渊图 员早冤遥 肠后段的肌层最厚袁肠前段的肌 层比肠中段的厚遥 圆援圆援源 肛门 肛门由柱状上皮和杯状细胞组成袁粘 膜下层平均厚度约为 员远园 滋皂袁 皱褶平均高度约为 员园源 滋皂袁肌层发达袁平均厚度约为 员苑苑 滋皂渊图 员澡冤袁 浆膜层是一层很薄的膜袁外膜起保护作用遥 圆援猿 消化腺结构 圆援猿援员 肝胰脏 肝胰脏是该鱼最大的消化腺袁暗红 色袁分左右两叶袁左叶发达遥 其表面覆盖有一层疏松 结缔组织构成的浆膜袁 且这层结缔组织深入肝实 质袁将肝脏分成许多小叶要要 要肝小叶袁这些结缔组 织的分隔在鱼的肝小叶间比较稀少袁肝小叶分界很 不明显袁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结构袁肝脏内含有无 数肝小叶袁 肝小叶中心有一血管是肝静脉的分 支要要 要中央静脉袁以中央静脉为中心袁肝细胞索呈 放射状排列遥 分支连接成网状结构袁网眼间隙为肝 静脉窦袁其间有血细胞向中央静脉中汇集遥 小叶间 动脉管壁厚袁管腔小而规则袁小叶间静脉管腔大而 不规则袁管壁薄遥 小叶间胆管由单层立方上皮或单 层柱状上皮构成袁上皮细胞核大袁圆形袁位于细胞中 央袁胞质着色浅袁管壁平滑肌较丰富遥 肝细胞是多角 形或卵圆形袁细胞核染成红色袁较大袁细胞间分界明 显袁细胞质丰富袁细胞核 员 个渊少数为两个冤袁较大袁 呈圆形或卵圆形袁位于细胞中央或偏于一侧袁核仁 清晰可见 渊图 员蚤冤遥 肝细胞大小约为 员援怨园 滋皂伊员援苑员 滋皂袁核仁染色较深遥 在肝实质中可见胰腺渊图 员躁冤遥 胰腺分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遥 外分泌部由腺泡和排 泄管组成遥 腺泡在切面上呈管状尧泡状袁形状极不规 则袁胰腺细胞呈锥形袁大小约为 员援猿愿 滋皂伊员援缘圆 滋皂袁 细胞核为圆形袁靠近细胞基部袁核仁清晰袁细胞质淡 红色遥
第4期
李 萍等院斑点叉尾鮰渊陨糟贼葬造怎则怎泽 责怎灶糟贼葬贼怎泽冤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a
931 b
c
d
e
f
g
h
i
j
k
葬援消化系统结构曰遭援食道粘膜曰糟援胃横切曰凿援肠前段粘膜曰藻援肠中段粘膜袁杯状细胞曰枣援肠中段横切曰早援肠后段横切曰澡援肛门横切曰 蚤援肝脏横切曰躁援肝脏中胰腺横切曰噪援胆囊横切援
肠中段和肠后段肌层厚度分别约为渊员园源援愿苑依园援园苑冤滋皂尧渊源愿援远园依园援园猿冤滋皂尧渊员猿缘援圆怨依园援园缘冤滋皂曰肛门肌层发
达遥 消化腺由肝脏尧胰腺和胆囊组成袁胰腺属弥散型曰胆囊由浆膜层尧肌层和粘膜层构成遥
关键词院组织学曰形态学曰消化道曰消化腺曰斑点叉尾鮰
中图分类号院S965.199
文献标识码院粤
圆 结果与分析
圆援员 解剖结构 斑点叉尾鮰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
部分渊图 员葬冤遥 消化道呈螺旋状盘旋于体腔袁紧紧与 鳔相贴遥 消化道可分为口咽腔尧食道尧胃尧肠尧肛门 缘 个部分遥 鳔管连接处以前的部分为食道袁胃紧连食 道后袁呈膨大的囊状遥 与食道相连接处为胃贲门袁胃 幽门与肠前段相连接遥 肠前段第一个转折到最后一 个转折为肠中段袁肠后段为最后一个转折至肛门的 部分遥 肠管从前到后袁管径逐渐变细遥 后肠末端开口 为肛门遥 消化腺由肝胰脏和胆囊构成袁肝脏暗红色袁 分左右两叶袁左叶发达遥 胆囊位于肝脏背面右下方袁 墨绿色袁胆管和肝脏相连接遥 圆援圆 消化道结构 圆援圆援员 食道 食道粗而短袁位于口咽腔之后遥 由里 向外分为粘膜层尧粘膜下层尧肌层尧浆膜层遥 粘膜层 较薄袁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袁扁平或椭圆形细 胞袁核较大袁圆形或椭圆形袁胞质被染成浅红色袁表 皮中有杯状细胞袁杯状细胞圆形或椭圆形袁中空袁少 见核袁近表层者可见明显开口袁杯状细胞数量较少遥 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的固有膜渊图 员遭冤遥 横 纹肌纤维散布其中遥 肌肉层发达袁内层为纵肌袁外层 为环肌遥 圆援圆援圆 胃 胃发达袁呈野哉冶字形遥 分为贲门尧胃本体 和幽门 猿 部分遥 胃壁结构从内往外由粘膜层尧粘膜 下层尧肌层和浆膜层 源 部分组成遥 胃粘膜层向胃腔 突起形成许多皱褶袁皱褶高度在胃部不同部分差异 较显著遥胃粘膜皱褶高度约为 苑缘 滋皂遥粘膜上皮为典 型的单层柱状上皮袁核呈椭圆形袁位于细胞的基部袁 胞质染为淡红色 渊图 员糟冤遥 柱状上皮细胞高度约为 员园 滋皂遥 胃的上皮细胞凹陷形成胃小凹袁胃小凹内是 胃腺的开口遥 胃腺腺泡圆形或椭圆形遥 胃粘膜下层 较发达袁有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和一些分散的平滑 肌遥 肌肉层特别发达袁内层环肌厚于外层纵肌遥 胃的 各部分分布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遥 圆援圆援猿 肠 肠的粘膜层向肠腔突起形成丰富的皱 褶袁肠前段的粘膜皱褶多且高袁高度约为渊圆园圆援员猿依 园援园缘冤滋皂渊表 1冤遥粘膜上皮多为单层柱状细胞和杯状 细胞渊图 员凿冤遥 柱状细胞排列紧密袁呈高柱状袁核呈椭 圆形袁 位于细胞底部遥 柱状细胞高度约为 渊怨援缘远依
远缘援员员依园援园猿
员猿愿援圆猿依园援园苑
柱状上皮细胞高度 怨援缘远依园援园远
员员援园苑依园援园源
愿援圆苑依园援园远
杯状细胞 圆援远源伊渊员援怨苑依园援园远冤 圆援圆怨伊渊员援苑猿依园援园猿冤 圆援猿苑伊渊员援愿猿依园援园缘冤
圆援 悦燥造造藻早藻 燥枣 蕴蚤枣藻 杂糟蚤藻灶糟藻袁 杂燥怎贼澡憎藻泽贼 哉灶蚤增藻则泽蚤贼赠袁 悦澡燥灶早择蚤灶早 源园园苑员缘袁 悦澡蚤灶葬冤
粤遭泽贼则葬糟贼院 栽澡藻 泽贼怎凿赠 燥灶 贼澡藻 皂燥则责澡燥造燥早赠 葬灶凿 澡蚤泽贼燥造燥早赠 燥枣 凿蚤早藻泽贼蚤增藻 泽赠泽贼藻皂 蚤灶 陨糟贼葬造怎则怎泽 责怎灶糟贼葬贼怎泽 泽澡燥憎藻凿 贼澡葬贼 蚤贼泽 葬造蚤皂藻灶贼葬则赠 贼则葬糟贼 糟燥灶泽蚤泽贼ed 燥枣 藻泽燥责澡葬早怎泽 憎蚤贼澡 泽贼则燥灶早 皂怎泽糟造藻 造葬赠藻则泽袁 泽贼燥皂葬糟澡袁蚤灶贼藻泽贼蚤灶藻 葬灶凿 葬灶怎泽援 栽澡藻 泽怎则枣葬糟藻 造葬赠藻则泽 燥枣 皂怎糟燥怎泽 皂藻皂遭则葬灶藻 燥枣 泽贼燥皂葬糟澡 were 皂燥灶燥造葬赠藻则 糟燥造怎皂灶 糟藻造造泽援 栽澡藻 蚤灶贼藻泽贼蚤灶藻 糟ould 遭藻 凿蚤增蚤凿藻凿 蚤灶贼燥 贼澡藻 枣则燥灶贼 责葬则贼袁 贼澡藻 皂蚤凿凿造藻 责葬则贼 葬灶凿 贼澡藻 遭葬糟噪 责葬则贼袁 皂燥灶燥造葬赠藻则 糟燥造怎皂灶 糟藻造造泽 were 造燥糟葬贼藻凿 燥灶 贼澡藻 泽怎则枣葬糟藻 燥枣 皂怎糟燥怎泽 皂藻皂遭则葬灶藻 燥枣 蚤灶贼藻泽贼蚤灶藻袁 皂怎糟燥怎泽 皂藻皂遭则葬灶藻 枣燥造凿泽 葬灶凿 糟怎责原泽澡葬责藻凿 糟藻造造泽 were 则蚤糟澡 蚤灶 贼澡藻 枣则燥灶贼 责葬则贼袁 灶藻曾贼 蚤灶 贼澡藻 遭葬糟噪 责葬则贼 葬灶凿 贼澡藻 造藻葬泽贼 蚤灶 贼澡藻 皂蚤凿凿造藻 责葬则贼袁 皂怎泽糟造藻 造葬赠藻则泽 蚤灶 贼澡藻 枣则燥灶贼 责葬则贼袁 贼澡藻 皂蚤凿凿造藻 责葬则贼 葬灶凿 贼澡藻 遭葬糟噪 责葬则贼 were 渊员园源援愿苑依园援园苑冤滋皂袁渊源愿援远园依园援园猿冤滋皂袁渊员猿缘援圆怨依园援园缘冤滋皂 蚤灶 贼澡蚤糟噪灶藻泽泽袁 则藻鄄 泽责藻糟贼蚤增藻造赠袁 贼澡藻 皂怎泽糟造藻 燥枣 葬灶怎泽 wa泽 泽贼则燥灶早援 阅蚤早藻泽贼 早造葬灶凿泽 糟燥灶泽蚤泽贼ed 燥枣 造蚤增藻则袁 责葬灶糟则藻葬泽 葬灶凿 早葬造造遭造葬凿凿藻则袁责葬灶糟则藻葬泽 wa泽 泽责葬则泽葬贼藻 贼赠责藻援 郧葬造造遭造葬凿凿藻则 wa泽 糟燥皂责燥泽藻凿 燥枣 泽藻则燥泽葬袁 皂怎泽藻怎造葬则蚤泽 葬灶凿 皂怎糟燥泽葬援 运藻赠 憎燥则凿泽院 h蚤泽贼燥造燥早赠曰 皂燥则责澡燥造燥早赠曰 d蚤早藻泽贼蚤增藻 贼则葬糟贼曰 d蚤早藻泽贼蚤增藻 早造葬灶凿曰 I糟贼葬造怎则怎泽 责怎灶糟贼葬贼怎泽
第 49 卷第 4 期 圆园第10 4年期4 月
湖北农业科学 匀ubei 粤gricultural 杂ciences
灾燥造援 49 No.4 Apr援袁圆园10
斑点叉尾鮰(陨糟贼葬造怎则怎泽 责怎灶糟贼葬贼怎泽)消化系统 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李 萍 员袁金 丽 圆袁匡刚桥 员
渊员援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袁重庆 源园圆源远园曰圆援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袁重庆 源园园苑员缘冤
摘要院通过对斑点叉尾鮰渊陨糟贼葬造怎则怎泽 责怎灶糟贼葬贼怎泽冤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袁结果表明袁消化道分化
为明显的食道尧胃尧肠尧肛门 源 个部分遥食道肌肉层发达曰胃黏膜表层为单层柱状细胞遥肠由前尧中尧后 猿 段
构成袁肠黏膜表面为单层柱状细胞袁肠前段粘膜皱褶和杯状细胞丰富袁肠后段次之袁肠中段最少遥 肠前段尧
园援园远冤滋皂袁略低于肠中段遥 杯状细胞分散地分布在柱 状细胞之间遥 数量较肠中段和肠后段多遥 粘膜下层 平 均 厚 度 约 渊猿愿援源远 依园援园源冤滋皂袁 其 内 分 布 毛 细 血 管 遥 肌层发达袁平均厚度约渊员园源援愿苑依园援园苑冤滋皂袁其中纵肌 层远远厚于环肌层遥
肠中段肠粘膜皱褶高度约为 渊远缘援员员依园援园猿冤滋皂 渊表 1冤遥 粘膜上皮主要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遥 柱状细胞的平均高度约为渊员员援园苑依园援园源冤滋皂袁游离端 有纹状缘遥 杯状细胞数量仅少于肠后段遥 粘膜下层 平均厚度约为渊猿缘援员园依园援园缘冤滋皂遥 肌层平均厚度约为 渊源愿援远园依园援园猿冤滋皂袁为肠道中最薄渊图 员藻袁图 员枣冤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