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俞孔坚(主题、方案介绍)·优选.

合集下载

景观大师——俞孔坚资料

景观大师——俞孔坚资料

设计思想
根据总体规划的生命细胞 概念和总体景观规划提出了双 螺旋的概念中央水体是主体双 螺旋结构的区域。强调水生态 环境的营造。配置水生——沼 生——湿生——旱生的植物群 落景观。便捷的步行道网络穿 越其中,使人能够充分利用水 际景观从而实现了人与人人与 自然之间的充分配对和交流, 从而使科技人员具有最佳的创 新意境
-----俞孔坚
大师简介——生平
俞孔坚---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博士生导
师 ,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兼职教授( Visiting Professor),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院长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 计师 。 1963年出生于浙江金华; 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5年; 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 城市设计; 1995-1997年任职于美国SWA集团。 1998—至今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景观设 计师。
道路系统设计
中央水体景观的道路系统设计主要考虑以步行道为主,兼顾临时机动车通行。水体 两侧从南到北用步行道连接,在这两条步行道之间布置两座钢桥加强横向联系。U型 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和中央水体景观中的步行道通过集中绿地中的步行道连接。这样 中央水体景观的道路和全园道路连为一体,形成网状步行系统。主要步行道路宽为3m, 采用花岗岩铺面。


每一个功能体之间以及园区与外界都有用于通道,形成车流、人流、货流和 信息流网络
每个功能区之间以及园区与外界都有隔离的边界,它们既是内与外的界定, 又是联系与交流的界面
思考
• 尊重自然。俞孔坚的设计强调对原有自然生态和植被的尊重,哪怕是 最野的本地草木,也是值得保护和利用的。在爱心广场设计中,同样 有着原始保留的桃林和梨林,所以我认为完全有必要将其保留 • 要使我们系统能正常运行并且内部不发生矛盾,我们应当把握一个先 整体后局部,步步为营的设计步骤,这样我们的系统建立起来才科学 合理 • 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使我们的系统能正确建立我们应当充分理 解设计对象的归属性并且利用这个归属性让我们的设计具有特异性

中国休闲农业专家简介

中国休闲农业专家简介

1. 俞孔坚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

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

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主要项目及奖项:2013年主持设计的“迁安三里河绿道”获2013年ASLA荣誉设计奖。

2012年主持设计的'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荣获ASLA专业组'综合设计类杰出奖'。

这是俞教授的作品第9次获得ASLA年度奖,第二次获得杰出奖。

俞孔坚设计雨水公园:获2012全美景观设计杰出奖2010 主持设计的秦皇岛汤河公园,获2010世界城市滨水设计荣誉奖(Excellence on the Waterfront Project Honor Award),世界滨水中心(The Water Front Center)2010 主持设计的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获2010世界最佳景观奖(World's Best Landscape),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2010 主持设计的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杰出奖(ASLA Design Award of Excellence)2010 主持设计的秦皇岛海滨景观带,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荣誉奖(ASLA Design Honor Award)2010 主持设计的天津桥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综合荣誉奖(ASLA Design Honor Award)2009 主持设计的天津桥园获全球最佳景观奖(World's Best Landscape),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Awards, WAF Awards)2009 主持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获ULI全球杰出奖(ULI Global Awards For Excellence),城市土地研究会(Urban Land Institute)2009 主持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获ULI亚太杰出奖(ULI Excellence Award for the Asian Pacific Region ),城市土地研究会(Urban Land Institute)2009 世界滨水设计杰出奖:环境保护和改善奖(Excellence on the Waterfro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Award),世界滨水中心(The Water Front Center)2008 世界建筑奖(2008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Awards For The Best New Global Design), The Chicago Athenaeum Museum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European Centre for Architecture Art Design and Urban Studies2008 首届国际建筑节优秀奖(Highly Commended, the inaugural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Barcelona, Spain)2008 世界滨水设计最高荣誉奖(Excellence on the Waterfront Top Honor Award)2007 世界青年建筑师奖Ar Award Commended (The Architecture Review),获奖项目丰产的稻田校园:沈阳建筑大学校园2007 世界青年建筑师奖Ar Award Commended (The Architecture Review)2007 世界滨水设计最高荣誉奖(Excellence on the Waterfront Top Honor Award)2007 主持的绿荫里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荣誉奖2006 主持的飘浮的花园-黄岩永宁公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荣誉奖2005 主持的黄岩永宁公园,获中国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5 本人被国务院侨办授予“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2005 主持的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荣誉奖2005 主持的台州“反规划”,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规划荣誉奖2005 本人被北京市人事局授予“第二届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奖”2000年至2004年2004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园,获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金奖”2004 主持的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获国际青年建筑师推荐奖(Ar+d Recommended)2004 主持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获第十届首都规划建筑设计汇报展“城市环境优秀设计方案奖”2004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园,获得“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2003 本人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联合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3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园,获“中国建筑艺术奖--城市环境艺术优秀奖”2003 主持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获“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第八届优秀工程勘察规划设计一等奖”2002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荣誉奖(中国首次获得此奖)2001 主持的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项目,获中国建设部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 王德刚王德刚男职称:教授研究生导师出生年月:1963年12月学历:1980-1984 年山东大学历史系1993 年浙江大学旅游学院(原杭州大学旅游学院)访问学者所属机构:旅游管理出版专著(1)《旅游学概论》,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旅游开发学》,山东大学出版社;(3)《现代旅游区开发与经营管理》,山东大学出版社;(4)《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合著)第一作者,山东大学出版社;(5)《领导干部旅游知识读本》(合著)第一作者,青岛出版社;(6)《迈向21世纪的山东旅游业》(合著)第二作者,山东人民出版社;(7)《21世纪旅游业发展战略与经营管理全书》(合著)第三作者,人民日报出版社;(8)《山东省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主编,齐鲁书社;(9)《经营遗产》,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10)《田园季风——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1)《21世纪旅游专业高等教育系列教材》,总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

湿地及其在高科技园区中营造

湿地及其在高科技园区中营造

湿地及其在高科技园区中营造发表在:中国园林,2001,2:26-28俞孔坚李迪华孟亚凡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 100871(本规划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国际公开竞标中获第一名并中标,主持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首席设计师俞孔坚,主要设计人员张东,李向华,吴本,胡丽娟,高音,赵永侨,陶相勇)摘要:通过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能够为人们提供的服务,总结了人工湿地的特点和应用,提出湿地生态系统建造的意义。

以北京中关村生命高科技园区规划为例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在高科技园区规划中的应用,计算了园区的平均水量平衡。

分析表明,建立湿地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大大节约使用水资源。

Wetland and Its Making in High-tech ParkYu Kongjian Li Dihua Meng YafanBei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Abstract:Beginning with the discussion of wetlands, their ecological servic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an-made wetlands, this paper emphasized the significance in the making of wetlands in landscapes. Using the planning of wetlands in the Life Science Park at Zhongguancun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s calculated the water balance in the park and the possibility and feasibility in making a man-made wetl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aking of a wetland ecosystem will not only have significant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it will also reduce the use of water to create a pleasing waterscape. 关键词:前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项目,位于北京西北郊,一期工程占地130多公顷。

景观设计大师介绍及作品分析

景观设计大师介绍及作品分析
1俞孔坚俞孔坚20121210目录目录俞孔坚生平简介俞孔坚生平简介设计思想探析设计思想探析经典作品分析经典作品分析大师简介大师简介生平生平1987年获得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1995年获得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19951997年任职于美国swa集团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大师简介大师简介主要作品主要作品广东中山岐江公园广东中山岐江公园浙江台州黄岩永宁公园秦皇岛汤河公园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天津桥园上海世博后滩公园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思想探析设计思想探析北林时期北
• 作为学者,俞孔坚明确定义景观设计学的核心和责任:土 地的设计,协调人跟土地的关系;应该放弃小农式园林的 包袱,承担起整个人类生态系统设计的重任。具体包括以 下领域:1.居住社区规划设计。2.城市设计。3.城乡与区 域景观与生态规划。4.自然与文化保护地规划设计。5.旅 游地规划。同时,俞孔坚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进行了反思: 景观设计源于我们的生存艺术,但却长期被上层文化忽略, 使人误以为造园就是景观设计的全部内涵,认为只有精雕 细琢的园林才是古典园林的精髓,忽视了平常人的体验。 于是俞孔坚提出“白话景观”和“大脚美学”的概念,让 景观回归到平常,尊重平常人的生活,重新认识土地。
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 群力湿地公园:将面临消失的湿地转化为雨洪公园,一 方面解决城市雨洪的排放和滞留,同时利用城市雨洪, 恢复湿地系统,营造出具有多种生态服务的城市生态基 础设施。该项目荣获2012ASLA杰出设计奖。
• 设计面临的难题:
• 此湿地系统处于城市中央,已被孤立,怎样才能让其可持 续发展? • 怎样设计才能为城市提供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 最经济可行的办法?

景观园林案例分析俞孔坚

景观园林案例分析俞孔坚

4,水杉方阵——平凡的纪念
水杉是一种非常普通而不 被当地人关注的树种。本 设计通过方格网状分布的 树阵,在一个自然的乡土 植被景观背景之上,将这 种平凡的树按5×5棵种在 一个方台上,给它们一个 纪念性的场所,重显高贵 典雅。树阵或漂于水上、 或落入繁茂的湿生植物之 中、或嵌入草地,无论身 处何地,独特的水杉个性 都会显露无疑。
第五带,堤内密林带,结合地形,由竹林、乌桕、无患子、桂花等乡 土树种,பைடு நூலகம்成密林,分割出堤内和堤外两个体验空间
第六带,内河湿地,由观赏性较好的乡土湿生植物构成,如睡莲、荷 花、菖蒲、千屈菜等
第七带,滨河疏林草地,沿内河两侧分布,给使用者一个观赏内湖湿 地和驻足休憩的边界场所
第八带,公园边界,在公园的西边界和北边界,繁忙的公路给公园环 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为减少干扰,设计了用香樟等树种构成的浓密的 边界林带,使公园有一个安静的环境
4,水杉方阵——平凡的纪念
5,景观盒——最少量的设计
6,延续城市的道路肌理,最便捷地实现公 园的服务功能
对流域的洪水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洪水过程的景 观安全格局,提出通过建立流域的湿地系统,来与 洪水为友,把洪水作为资源而不是敌人
1,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停止河道渠 化工程
设计开展之初,永宁江河道正在进行裁弯取直和 水泥护堤工程,高直生硬的防洪堤及水泥河道已吞 啮了场地1/3的滨江岸线
• 为此三大目标,永宁公园提出了6大景观战略
• 核心思想是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来形成一个自然的、“野” 的底,然后在此基底上,设计体现人文的“图”;基底是大 量的、粗野的,它因为自然过程而存在,并提供自然的服务, 而"图"是最少量的、精致的,它因为人的体验、和对自然服 务的接受而存在。

俞孔坚

俞孔坚




2003 主持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入选全球竞赛仅有的三个优 选方案之一 2003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园,获“中国建筑艺术奖--城市环境艺术 优秀奖” 2003 主持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获“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 设计、第八届优秀工程勘察规划 设计一等奖” 2002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 荣誉奖(中国首次获得此奖) 2002 主持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设计国际竞赛,获优秀奖 2001 主持的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项目,获中国建设部首届“中 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0 主持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国际竞赛一等奖(中标) 2000 主持中关村丰台科技园规划国际竞赛一等奖(中标)
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 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 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 园林职业硕士。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 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 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出版著作15 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 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 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他把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 白话景观, “反规划”理论, 以及“天地-人-神” 和谐的设计理念,赢得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同;俞 孔坚7次被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美国景观设计师 协会邀请作为年会的主旨演讲人;他对破坏生态、 缺乏人文的“城市化妆运动”的批判、他的生态 人文理念,挽救了大地母亲上的一条又条的河流、 一处又一处的文化遗产。 俞孔坚分别被中央组织 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联合授予“留学回 国人员成就奖”,被国务院侨办授予“首届华侨 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景观设计博士俞孔坚:把质朴的田野带入城市

景观设计博士俞孔坚:把质朴的田野带入城市

专业论文景观设计博士俞孔坚:把质朴的田野带入城市作者:俞孔坚发表: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评论]一位哈佛博士的景观设计之路,他把质朴的田野带入城市,给城市带来新的视野和体验。

一个焦点人物的创业之路:他如何实现景观的“白话文运动”;在商界和学界的矛盾之间他如何面对?七年前,当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博士被北京大学隆重请来在学校创建景观设计研究院的时候,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个学科是干什么的。

而报考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从这个系毕业后出路何在?这位哈佛博士就是俞孔坚。

曾涛:俞教授,您现在是这个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系的教授,那我想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个景观设计它究竟是什么。

俞孔坚:我们叫景观设计学院,准确地说是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景观讲的就是,总的来说它是要解决人跟土地的关系,人地关系的协调,所以景观设计学就是协调人跟土地的关系,这叫景观设计学。

实际上就是土地的设计,这个土地和土地上的物体整体的进行设计,这是景观设计。

曾涛:那您学的,现在从事的这个专业,您觉得当年您和林业大学上大学的时候所学的这种园林是有非常大的差异吗?俞孔坚:应该说有很大的差异。

这个差异主要是第一:它的指导思想。

应该说大大拓展了,大大的这个开阔了以前我们的这个园林呀。

风景园林呀更偏向于视觉审美的,但是景观设计学这门学科它是在大工业背景下产生的,而我们的园林传统的园林是在农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它是一个经验学科,而景观设计学它是在大工业社会在一个大的现代学科体系下产生的,所以它是一个现代科学。

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俞孔坚早年学的是传统的中国园林,在这期间他考察了中国的许多地方,成为在景观地理学界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

青年时期的壮游让他对中国人的传统理想景色观有了深刻的认识。

曾涛:您当时就是在得出这个结论,中国人的理想景观是什么样的?俞孔坚:得出来就是:它是一个基于人类进化,所以一方面它基于人类的进化形成了这种对于桃花源式的一种盆地,一种围合结构,一种盆地的一种偏好。

比如说西方的,西方的教堂为什么选在山顶上?你可以看到西方很多的寺庙它都是高高的尖塔,歌德式的建筑,它都在山顶上。

俞孔坚--景观设计大师(三个案例)上课讲义

俞孔坚--景观设计大师(三个案例)上课讲义

Thanks
【天地-人-神】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广东中山岐江公园
(1)中山岐江公园的场 地原是中山著名的粤中 造船厂,特定历史背景 下,几代人艰苦的创业 历程在这里沉淀为真实 而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 (2)表现劳动与创造者 的人文灵光
【天地-人-神】
追求时间的美,工业的美,野草的美,落差错愕的美; 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曾经被忽视而将逝去的文化。
【设计理念】
白话景观
大众性 —重视人的需求
地域性 --重视本土文化
生态性 --顺应自然过程
“反规划”
景观规划途径
把大地当成一个生 命的机体
优先进行不建设区 域的控制
“天地-人-神”
尊重自然 城市设计以人为本 敬畏土地
6 Copyright © 2012 Andy Guo. All rights reserved。
【思考启发】
4.最后。。。
简洁,简洁,简洁!!!
【思考启发】
我的看法: 1.对土地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有好的设计; 2.保护现有生态环境,维护本土资源,因地制宜; 3.服务于人民,明确设计对象,能直观的使大家感受到; 4.有中国特色,有地域特色,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5.少就是多,禁止面子工程,还原真实的环境; 6.师法自然,天下一统
核心思想
用自然的、“野”的底 体现人文的“图”
【浙江黄岩永宁公园】
【浙江黄岩永宁公园】
小结
(1)自然过程的保护和恢复 永宁江水岸恢复自然形态,
形成了一条内河湿地系统; (2)生物过程的保护和促进
大量应用乡土物种进行河 堤的防护,在滨江地带形成了 多样化的生境系统。 (3)人文过程
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富 有特色的休闲环境。

高技术中心设计的场所性_以中关村西区规划方案为例_俞孔坚

高技术中心设计的场所性_以中关村西区规划方案为例_俞孔坚

高技术中心设计的场所性———以中关村西区规划方案为例*俞孔坚【提要】设计的场所性在于揭示场所精神,认同场地的自然与文化现象,与场所的空间结构和秩序对话。

如何使高技术中心的设计具有场所性是一个富有意义和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从解读中关村西区的场所特征着手,探讨如何在总体建筑布局和空间设计上回应场所的特征,特别提出对以三条线(风景线、文脉线、知识线)的回应及以古树点阵为参照座标的建筑与空间布局。

【关键词】场所性;场地设计;高技术中心;科技园;中关村*本方案在中关村西区规划国际竞标中获三等奖(一等奖空缺)。

茫茫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神与灵,这便是现象学派所谓的场所精神(G enius Loci ),这种精神是大自然和文化历史所给定的、人们所必须面对和适应的外在力量。

这种精神蕴含在场所的性格和空间之中,前者是由自然和文化的现象所构成的氛围,是环境的全部,后者是三维空间结构。

要使设计具有场所性,同样需要符合两个方面的基本标准,即认同(Identity )和定位(Q rientation )。

认同即使人类及其活动归属于某一地方,这个地方是一个环境的总体。

通过认同人类拥有外部世界,使人的设计与广阔的世界相联系,并成为世界的一部分。

定位则是对空间的结构和秩序的认知和适应。

一个有意义的地方,必须是具有结构和秩序的。

设计的过程即是解读场所结构和秩序的过程,也是重建结构和秩序的过程。

高技术中心是一种国际化的景观,人们更多地注意如何效仿美国硅谷发展高新技术园区,而往往忽视园区场所精神的显现。

而实际上,知识经济时代比其它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需要尊重人性化的场所、乡土文化和环境的多样性,因而更需要设计的场所性。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设计中关村西区高技术中心,使其具有场所性,便成为一个极富有意义,同时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1 中关村西区的场所特征中关村西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临四环,东以白颐路为界,南为海淀镇南街,西以彩和坊为界,占地0.5km 2,为大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地段。

景观设计行业的先行者--俞孔坚

景观设计行业的先行者--俞孔坚

景观设计行业的先行者--俞孔坚
王南
【期刊名称】《中华建设》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 2005年4月13日,圆明园整治工程环境影响听证会吸引了众多的媒体.在这次听证会上,景观设计师俞孔坚展示了他近几年拍摄的圆明园景观变化的照片:这是1992年4月份我拍的照片,这个地方现在已经完全被毁掉了,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了,植被的群落,乡土的物种烘托了圆明园作为遗址的悲壮、苍凉的气氛,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独特的景观体验.
【总页数】1页(P23)
【作者】王南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景观设计:重建和谐桃源与精神家园——访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 [J], 张如
2.俞孔坚:要摒弃景观设计中的文言文 [J],
3.生存的艺术——从成长经历解读俞孔坚的景观设计 [J], 叶绵源;张颖
4.俞孔坚:景观设计必须是“真善美”的 [J], 俞孔坚
5.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要粗野的有用,还是高雅的无用? [J], 俞孔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景观设计大师及作品分析资料

景观设计大师及作品分析资料

道路系统设计
中央水体景观的道路系统设计主要考虑以步行道为主,兼顾临时机动车通行。水 体两侧从南到北用步行道连接,在这两条步行道之间布置两座钢桥加强横向联系。U 型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和中央水体景观中的步行道通过集中绿地中的步行道连接。这 样中央水体景观的道路和全园道路连为一体,形成网状步行系统。主要步行道路宽为 3m,采用花岗岩铺面。

地形地貌:该场地位于北京平原区上,西北部沙河,清河,温榆河的冲洪积平 原上。地形坡度很小,没有明显的起伏但存在数条1~2m深的水沟。
水文地质:场地以山前冲洪积物沉淀为主,沉淀物主要为颗粒较细的粘性土 层 和颗粒相对较粗的粉土层,砂卵石地层的交互沉积,在勘测深度30m范围内 主要存在3个含水层,即上层滞水层(上层滞水,简称上滞水,是指包气带内 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第一承压含水层和第二承压 含水层(一个完全被水饱和的、夹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

水源

竖向设计

中央水体水源水质要求为“景观娱乐 用水 C 类水质标准,主要水源以园区 东南角的持续的工程排水备用的中水 系统和地表径流。园区东南角抽水泵 站,水质为洁净地下水且水量充足, 可满足补水要求,从水体东南侧注入 水体。另在湖面北端做两处中水预留, 以备条件成熟时利用中水补充水源。 地表径流则通过地形高程变化和水体 周围的生态绿地进入水体中。水体周 围的绿地浇灌则直接从水体中抽取, 经离心泵提升后再流经过滤处理设备 进入灌溉系统。
-----俞孔坚
大师简介——生平
俞孔坚---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博士生导
师 ,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兼职教授( Visiting Professor),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院长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 计师 。 1963年出生于浙江金华; 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5年; 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 城市设计; 1995-1997年任职于美国SWA集团。 1998—至今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景观设 计师。

“天地、人、神的与谐”是人们理想人居

“天地、人、神的与谐”是人们理想人居

理想人居“天地、人、神的和谐”俞孔坚主持人:追求进步,学术倾听,世纪大讲堂问候您!近年来,居住在大城市的人都会明显地意识到,我们的城市进入到了大规模的拆建重整的阶段,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去城市里溜一溜,会发现很多大的景观并不为我们所满意,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不舒服呢,我们说不清,但是专家可以说清楚。

今天我就给大家请到一位年轻的景观设计大师,他就是北京大学的俞孔坚教授。

好,有请俞教授上场。

俞孔坚:您好。

主持人:您好,请坐,您的大手非常有力。

俞孔坚:谢谢。

主持人:好,听说您是一个苦孩子出身,苦大仇深。

俞孔坚:没什么仇,是比较苦。

主持人:那怎么网上有好多的谣传,说您是一个苦孩子。

俞孔坚:那是人家的炒作吧。

主持人:那实际上,您是一个幸福的孩子,童年的时候非常幸福?俞孔坚:也不是幸福,是比较苦。

主持人:怎么个苦法?俞孔坚:怎么说呢,主要是想上学不能上学。

主持人:为什么呢?没有钱?俞孔坚:家庭出身不好。

主持人:那时候还没有摘帽。

俞孔坚:没有摘帽,但是我确实在这段时间,从小学到高中我的读书是非常好,但是一直被拒绝在校门之外,所以我一有这个学习机会,当时邓小平一开放以后,摘掉了地富反坏的帽子,我当时是感觉到这个机会来了,所以说学习特别用功。

主持人:那还是因为小平同志把帽子给您摘掉以后,您才上的林业大学。

俞孔坚:对,应该是这样。

主持人:上林业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俞孔坚:学的是园林,或者叫风景园林。

主持人: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头脑当中有一种现在的您这种景观的理念了吗?俞孔坚:应该说这个理念从我儿童时候就有。

主持人:还是说自己是天才。

俞孔坚:这就是我想讲的,人和土地的关系,不光是我小时候就有,应该是我们几千万年前的祖先就有。

这就是我今天可能会要谈到的。

主持人:怎么我就没有呢?俞孔坚:应该有。

主持人:我顶多是欣赏欣赏盆景。

俞孔坚:不是,我一会儿会给你做一个实验,就发现你也有这样的,任何人都会有这种。

主持人:我等待着您发掘我的天才。

生命细胞、景观格局与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

生命细胞、景观格局与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

生命细胞、景观格局与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俞孔坚;张东
【期刊名称】《建筑学报》
【年(卷),期】2001(000)010
【摘要】本研究从细胞理论中获得启示:大地景观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为例,探讨了高科技园的空间结构和创新网络,强调了生态基质、功能体、流通网络和边界四大空间元素在高科技园规划中的意义,尤其强调了一个可持续生态系统的建立对形成创新环境的重要作用.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俞孔坚;张东
【作者单位】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
【相关文献】
1.产业与空间协同规划实践--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例 [J], 蒋羿
2.生命细胞、景观格局与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 [J], 俞孔坚;张东
3.21世纪:生物新医药真正崛起的时代——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撑起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产业的未来 [J], 郑小红(执行)
4.一个创新网络生命绿树之果——中关村软件园规划设计之设想 [J], 俞孔坚;张东
5.生命的细胞与可持续的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实施方案 [J], 俞孔坚;张东;李向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俞孔坚:景观设计学未来面临三大挑战

俞孔坚:景观设计学未来面临三大挑战

俞孔坚:景观设计学未来面临三大挑战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建设》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认为,城市化、全球化和物质主义的泛滥,迫使景观设计师未来必须面对三大挑战:第一,人类的生存问题。

较之以往,当代世界有更多的人要面对灾害、环境恶化和增加的人口及资源短缺带来的问题。

【总页数】1页(P27-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2
【相关文献】
1.俞孔坚:景观设计学未来面临三大挑战 [J],
2.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二) [J], 洪铁城
3.肿瘤免疫学在未来面临的挑战 [J], 张霞
4.流行病学在未来十年面临的挑战 [J], Gordis L;彭先导
5.中国为保护臭氧层做出突出贡献未来仍面临两大挑战——访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肖学智 [J], 吴昊;刘畅;张敬尧;李鹏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景观大师俞孔坚-岐江公园景观分析

景观大师俞孔坚-岐江公园景观分析
岐江公园位于 中山市区中心 地带, 地带,东临石 岐河, 岐河,西与中 山路毗邻, 山路毗邻,南 依中山大桥, 依中山大桥, 北邻富华酒店, 北邻富华酒店, 东北方向不远 处是孙文西路 文化旅游步行 街和中山公园。 街和中山公园。 岐江公园总体 规划面积11 11公 规划面积11公 顷,其中水面 3.6公顷 公顷, 3.6公顷,建筑 3000平方米。 3000平方米。 平方米
南部自然区 中部服务区 北部公共活动 区
流线
◎该庭院广场的人 流,一部分来自南 侧的入口, 侧的入口,一部分 来自西侧入口, 来自西侧入口,还 有南侧入口。 有南侧入口。以步 行为主, 行为主,公园与城 市没有明显界限。 市没有明显界限。
主要人流线 出入口 次要人流线
分区与轴线 轴线:场地以环绕公园的园
地形设计上: 地形设计上 : 俞孔坚一向主张设计应该
回到。 回到土地, 必须回到土地的全部, 回到 。 回到土地 , 必须回到土地的全部 , 必 须认识到土地是美, 土地是栖居地, 须认识到土地是美 , 土地是栖居地 , 土地是 生命的系统, 生命的系统 , 土地是故事和历史的符号土地 是值得敬畏的神。 是值得敬畏的神 。 所以在他的设计中很少去 大面积改造地形, 大面积改造地形 , 而是顺应地形而设计尽可 能的尊重自然。 能的尊重自然。
公园实景照片
鸟瞰图
构图的原则
1
每一个基质必有一核心板块和外向的 廊道;
2
核心原则:占据所属基质20%时空体系 的板块具有很大的发展势和一定的稳定 势,是核心板块; 聚散原则:对基质进行时空体系划分时, 聚散原则:对基质进行时空体系划分时, %:40% 按60%: %的原则因具有很大的稳定 %: 势和一定的发展势。 势和一定的发展势。

俞孔坚

俞孔坚
他从景观规划的角度建议说,在工程建设中,如城镇建筑活动、道路修筑、水库大坝等修建选择的地点,都应避免给自然带来进一步的伤害,避免人为活动使地质变得更加不稳定,未来规划设计须强调设计遵从自然。地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灾难,但是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也给当地一次新生的机会,人们需要从灾难中学习,将新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生存艺术的四大因素
俞孔坚简要介绍说,这种生存艺术应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
一是相地选址。通过选址在宏观尺度上处理人的活动与自然过程和地形地貌的和谐关系。他说,前科学时代的景观设计学——风水就在如何相地择基方面有特别的关注,诸如城市和村落的选址要避免直接在大山脚下,而应在所谓的“胎息”之地或在大体量山体的余脉和小山包上。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无疑是避免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掩埋危险的安全地带;又如,风水以乳突形的穴位为上佳之地,大抵在平坦之地上的高亢台地,则同样有避免与地震相关的灾难之功能。
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运动风起云涌,哈佛大学成为美国现代主义建筑的学术中心,而此时的景观设计教育仍然陶醉在复古和传统之中。不堪忍受传统的死板和教条,三位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学生:盖瑞特·埃克博(GarrettEckbo)、丹·凯利(DanKiley)和詹姆斯·罗斯(james Rose)“揭竿而起”,与稍早的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先驱、加州花园风格的创始人托马斯·丘奇(ThomasChurch)一起,尝试将现代设计元素引入景观设计,开美国现代主义景观设计之先河。他们不再局限于所谓风格,不再讨论所谓人工几何与自然流线的分野,不再局限于对称和繁琐的装饰,摆脱了千篇一律的教条与规范,而是高举现代主义大旗,提出景观为生活而非观赏的风景,设计为当代人的使用而非满足古代人的审美标准,设计显现场地、植物和材料特征的主张。现代主义运动使美国景观设计焕然一新。

中关村科技生命园

中关村科技生命园

中关村科技生命园
俞孔坚;刘东云;孔祥斌
【期刊名称】《百年建筑》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设计一个创新网络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与设计一个结构完善,生态功能健全,可持续的景观综合体是一致的,正如一个细胞,因其有完善的结构,使其具有卓越的适应能力,新陈代谢能力及自我繁殖功能一样,一个具有完善格局的景观综合体,具有健康的生态过程和有利于人类创新过程的特质。

【总页数】6页(P76-81)
【作者】俞孔坚;刘东云;孔祥斌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北京工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4
【相关文献】
1.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中关村航空科技技园、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奠基 [J], 肖桂华
2.编织科技生命之岛的绿色网络——浅析中关村软件园规划与设计 [J], 井斯顿
3.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丰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关村丰台园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中科园发[2020]23号 [J],
4.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推进特色产业园建设提升分园产业服务能力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科园发[2020]26号 [J],
5.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关村海外人才创业园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科园发[2021]1号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个创新网络生命绿树之果_中关村软件园规划设计之设想

一个创新网络生命绿树之果_中关村软件园规划设计之设想

北京规划建设
#$%&%’( )%*+ ,-.’’%’( / )0’1*23)*%他公建: 沿园区东侧主入口 9) 一线布局, 便于同会展中心、 智能化公 寓区及主入口相联系。 :; : 建筑单元组合简洁而富有个性 除会展中心外,园区建筑的设计 都简洁而富有个性,以钢架结构及玻 璃为材料,以 9; < = 9; < 米为单元,分 为实、 灰、 虚( 院) 三种空间,组合成各 个宜人的办公和休闲场所。重点公建 ( 会展与接待中心)也强调与环境的结 合。住宅则采用现代设计手法。 — 人流、 车流均自成 :; > 交通网络 —— 系统 ( 全区分设东、 西、 南、 北 !)入口: 四个入口, 其中东入口为主入口, 直接 与会展中心及其他公建相联系。在东 南角公寓区单设一处入口。每一半岛 或建筑组团各设一保安岗作为尽端路 入口。 ( 6)车流:主环路加尽端路方式, 形成串珠式结构,主环路的功能是保 证园内车流通畅及与园外的联系。双 向共四车道, 中间设绿化隔离带, 两侧 至少设 67 米绿化带。由主环向各半岛
式树阵夹着两道翠绿色草带, 与整体自 然式绿地系统形成强烈对比, 形成该地 区的景观标志。 这样, 中关村软件园将形成一个由 生态核、廊道及节点构成的生态网络, 犹如一株生命的瓜蔓。 生态核及生态走 廊是一个由水生、沼生、湿生群落构成 的拟自然生态系统,而组团、庭院绿地 及“ 十”字形绿带则为富于时代特色的 景观设计。 — 一个创新 :< 4 功能与布局网络 ——
中关村软件园功能分区图
啡座、 观景台等非正式交流场所。这里 与自然最接近, 这个开放性场所最适于 在半岛内部、 半岛之间的非正式交流。 ( 正式交流中心: 在“ 十” 字防护 6) 林绿带交叉点上,与主入口相对,东西 向布置较大型的公共会议交流和接待 场所。纳西山风景入怀, 拥中心生态绿 洲, 势招九州英才。主体建筑与 “ 十” 字 绿带相穿插, 可形成优美而独特的正式 交流场所。 ( =)智能化公寓区:在园区东南角 形成 “ 园中之园” , 围绕中心绿地内敛式 布置高级公寓, 静谧、 方便至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原总体规划1 生命细胞概念设计一个创新网络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与设计一个结构完善,生态功能健全,可持续的景观综合体是一致的。

正如一个细胞,因其有完善的结构,使其具有卓越的适应能力,新陈代谢能力及自我繁殖功能一样,一个具有完善格局的景观综合体,具有健康的生态过程和有利于人类创新过程的特质。

基于生命细胞的概念和上述构思来源,本规划有以下四大特征:(1)生态基质:一个可持续的湿地系统这一湿地系统犹如生命细胞的细胞液和细胞基质,滋育着园区创新功能体的生长和发育。

湿地的水源有三个:一是汇聚园区地表径流;二是汇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三是在必要情况下少量引灌上庄水库清水。

湿地系统分为两部分:第一,外围生活污水处理湿地:这是一条与污水处理温室相结合的线性湿地走廊,环绕整个园区外围边界。

来自各个功能体的污水。

集中后,引入污水处理温室。

后顺地势沿湿地走廊缓慢绕园一周,使之与湿地植物充分接触和降解,最后排入中部湿地。

第二,中部景观和休闲湿地将雨水和处理后的灰水汇集于中部,形成以景观和休闲为主要功能的湿地系统,湿地走廊枝状延伸八周围的建筑群。

这里生长着荷花、菖蒲、茨菇等丰富多样的植物和多种生物及鸟类,纵横的栈道穿越其间,成为独特的景观和休闲地。

这个湿地系统构成了一个能自我更新的,可持续的生态基质,成为高技术人员创新思维的源泉。

(2)功能体:高效的创新单元功能建筑群如同细胞核及胞间体,有完善的结构,高效运作,富于创新能力。

功能建筑群在总体分布上以园内环路为界,形成内圈和外圈。

内圈建筑呈半岛状延伸入湿地,与中心湿地环境有充分的接触。

它们是科技人员相对集中的研发场所以及各类正式和非正式交流场所(酒吧、茶座等)。

外圈则以外围绿地为环境,借助于东西两侧的公路复道,可向外直接开口,方便货物出入同时避免对内部研发环境的干扰,因而布局货流集中,科技人员相对较少的实验配套设施、动物饲养场地,植物温室,以及大型集中实验室。

(3)流通网络犹如细胞的信息及物质联系的通道,生命科学园的物质流通网络主要包括:车流交通,环路加尽端路,人流:车流完全分开的便捷系统;货流:借助东西外围复道,直接进入实验配套建筑;水流:生命环境的载体,分为两部分:一是污水流,实行管道分流排污,将含有害物的污水单独排放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八城市下水道。

而将部分生活污水排入温室——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再利用作为湿地水源。

二是地表径流通过地形改造,取中部之土,堆于四周,汇雨水于低洼之处,形成中部湿地。

(4)边界内与外的界定,犹如细胞膜,它是园区各功能区之间及其与外界联系与隔离的介面包括园区外围边界地形、密林、及湿地走廊,形成一条视觉上和实际上的隔离边界是生命科学园区的整体形象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形成个相对隔离的技术学者圈;功能体间的边界:半岛本身的结构及尽端东路的交通模式,结合地形和绿地,使各个功能区相对独立。

而通过步行道和非正式交流场所将它们联为一体;内环路两侧边界:通过降低路面和地形改造形成两道绿色屏障,使车行于绿色谷地之中而不骚扰两侧的办公区。

中央水体景观规划设计中央水体景观是生命园科学园区比较完整,也是较大程度上反映原设计的一个部分。

1.场地状况分析现状用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西半壁店村,主要用地为农田,另有少量村庄。

从现状场地的属性来看,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到中央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一是气候条: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降水量550-600mm且降水的季节性变化很大,主要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局部低洼地区容易积水。

空气干燥,年蒸发量也比较大。

二是地形地貌:该场地位于北京平原区上,西北部沙河,清河,温榆河的冲洪积平原上。

地形坡度很小,没有明显的起伏但存在数条1~2m深的水沟。

三是水文地质:场地以山前冲洪积物沉淀为主,沉淀物主要为颗粒较细的粘性土层和颗粒相对较粗的粉土层,砂卵石地层的交互沉积,在勘测深度30m范围内主要存在3个含水层,即上层滞水层,第一承压含水层和第二承压含水层。

2.主要设计思想根据总体规划的生命细胞概念和总体景观规划提出了双螺旋的概念中央水体是主体双螺旋结构的区域。

强调水生态环境的营造。

配置水生——沼生——湿生——旱生的植物群落景观。

便捷的步行道网络穿越其中,使人能够充分利用水际景观从而实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充分配对和交流,从而使科技人员具有最佳的创新意境。

在这个大的原则的指导下,中央水体景观规划设计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设计。

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体系,是动态的平衡系统,有其自身的演替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为无法设计和模拟的。

但是充分考虑场地的生态特征,遵循场地自然的生态过程,并运用合理的生态技术就可以使设计的水体成为一个能自我更新的,可持续的生态基质。

设计过程中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依照场地的自然立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原则,另一个是分步实施,随时调整的原则。

植物的选种以乡土种为主,只做适当的人工干预,以丰富景观色彩,增强季节变化。

突出景观特点。

水质净化机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水体设计的各种生态技术手段,达到有效吸收、沉淀,降解污染物和营养盐份的目的。

以促进水的循环利用。

二是景观美学和人本思想:力图突破传统的园林美学观念,强调景观功能,为人的日常生活而设计,满足人们室外活动和交流对空间和室外家具的要求。

并仔细推敲尺度,比例和材料。

总体景观布局有以下特征:一是延续总体规划中的由园区东南角步行广场直插中央水体的做法,并使其成为一个主要的景观轴线:二是借鉴北京城市中央的北海一中海一南海布局形式,中央水体的景观设计将整个大水体用步行桥分成三个部分,便捷的步行道网络穿越其间,使人能充分享用水际景观三是整个水体由南向北逐步由规整向自然过渡,南水体采用倒三角形式南侧和东北侧按8m模数布置水际种植池,从入口广场出发的斜向轴线在穿越这些种植池时形成很多锐角。

中间水体为过渡区域,北水体则以自然为主,水体周围布置较宽的浅水区种植各种水体植物。

木质栈桥穿越其间再点缀以木建筑。

总体风格以简洁大方为主。

3.水源中央水体水源水质要求为“景观娱乐用水C类水质标准,主要水源以园区东南角的持续的工程排水备用的中水系统和地表径流。

园区东南角抽水泵站,水质为洁净地下水且水量充足,可满足补水要求,从水体东南侧注入水体。

另在湖面北端做两处中水预留,以备条件成熟时利用中水补充水源。

地表径流则通过地形高程变化和水体周围的生态绿地进入水体中。

水体周围的绿地浇灌则直接从水体中抽取,经离心泵提升后再流经过滤处理设备进入灌溉系统。

4.竖向设计中央水体景观竖向设计主要考虑平衡土方将水体开挖的土方尽量合理地分配到道路两侧的地形中去,避免土方外运所造成的庞大工程量-水体开挖最深处2.3m,在处理完湖底后回填到116m.平均水深1.2m(为了避免由于水温上升和表面扰动引起的沉淀物浮起);道路两侧的地形以缓坡为主,平均高度在0.4-2.0m 之间。

考虑到安全性的问题,水体的周围设计了一个宽度不等,水深不超过0.6m的安全台阶。

5.暴雨和防渗处理既然有地表径流进入,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暴雨处理的问题。

本设计中暴雨水处理的措施是湿池法即设计一个永久水池的盆地当没有暴雨的时候,水体内留存定的水量,满足美观的要求;当暴雨量比较大的时候雨水经湿地处理后回灌地下水。

由于地下水位比较低,且场地的水文地质比较差,需要做防渗处理。

在考察诸多防水材料和方式后,最终选择造价低廉、国内外广泛用于垃圾填埋处理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

具体做法是将水体多开挖O.8m机械碾压达到一定强度后直接铺设HDPE材料,再回填0.6m的素土和0.2m 的河卵石(为了便于清淤处理)。

水量平衡表备注序用水量分类规模(m2 用水量(m3/d)6100 251 道路广场浇洒用水2 景观水体蒸发损30700 301失30070 03 景观水体渗漏损失23285 1164 周边绿地灌溉用水5 湖体溢流量14436 未预见用水量21 按最高日用水量15%计7 最高日总用水量19066.道路系统设计中央水体景观的道路系统设计主要考虑以步行道为主,兼顾临时机动车通行。

水体两侧从南到北用步行道连接,在这两条步行道之间布置两座钢桥加强横向联系。

U型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和中央水体景观中的步行道通过集中绿地中的步行道连接。

这样中央水体景观的道路和全园道路连为一体,形成网状步行系统。

主要步行道路宽为3m,采用花岗岩铺面。

7.种植设计根据生命园的具体地理条件并结合北京的气候特点,在水面及近水处选择适生的水生植物,主要为芦苇、水葱、香蒲、大话萱草等;岸边选择耐水湿的乔木,主要是水杉、立柳等,其它乔木有华山松、云杉、银杏、紫穗槐等。

靠水一侧乔木层下不设置灌木层,保持视线的通透。

关于理想与实现生命的细胞是一个高效的系统,它包含了生命机体的所有信息,且能自我新陈代谢,自我繁殖,并与其他细胞协同工作。

它包括:由大量水和养分构成的基质,包括细胞核在内的多个功能体,细胞内部和与外部的联系通道,以及细胞膜。

大地同样是一个生命的机体,景观则是这一生命机体的细胞单元,良好的景观结构和可持续的生态过程是大地机体健康和安全的保障,同时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以创新过程为主要功能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应该成为大地生命机体和中关村地区的一个活细胞,它将具有以下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第一,有个能自我更新,繁育和可持续的生态基质。

它是各个功能体的营养和源泉。

本方案特别提出了湿在构成生命科学园生态基质中的重要意义;第二,有一系列结构完整,高效运作富于创新能力的功能体,它们是高科技活动和创新过程的场所。

第三,每一个功能体之间以及园区与外界都有用于通道,形成车流、人流、货流和信息流网络。

第四,每个功能区之间以及园区与外界都有隔离的边界,它们既是内与外的界定,又是联系与交流的界面。

如果说大地是个生命的机体,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和创新功能是任何一个高科技园追求的目标,3年过去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总体构思在路网和用地布局上基本得到了实现。

但同时也有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主要包括生态可持续的理念没有能够完全贯彻到底,短期效果往往以牺牲长远景观为代价,毫无特色的园林美化设计一度影响了园区,特别是边界景观。

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园区的建设。

中央水体景观在某种程度上较好地实现了原规划的一些生态与审美理想。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失去了许多珍贵的东西,留下了一些遗憾。

作者简介:俞孔坚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刘东云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硕士主要项目:黄岩滨江公园二期景观设计、河南省郑州市中州大道景观规划设计、融科智地C座景观设计。

孔祥斌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主要项目:京杭大运河宿豫段东岸景观设计、北京新奥洋房景观设计、淄博商业街景观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