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防治急性高原病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药物防治急性高原病的研究进展

药物防治急性高原病的研究进展

药物防治急性高原病的研究进展
褚行琦;格日力;马颖才
【期刊名称】《中国急救医学》
【年(卷),期】2003(023)011
【摘要】@@ 急性高原病是人体急进高原暴露低氧环境后产生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及机能紊乱并出现相应的各种临床症状,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
【总页数】2页(P797-798)
【作者】褚行琦;格日力;马颖才
【作者单位】青海省人民医院消化科,810007;青海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青海省人民医院消化科,8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4.3.3
【相关文献】
1.化学药防治急性高原病研究进展 [J], 周吉银;周世文;张乐
2.急性高原病防治相关装备研究进展 [J], 范斌;樊毫军;侯世科
3.基于生物信息学途径挖掘防治急性高原病的潜在药物 [J], 施冰;崔庆华;冯振龙;李俊峡
4.化学药物防治急性高原病的研究进展 [J], 段坤坤(综述);陈倩;王洁;朵德龙;王亚峰(审校)
5.急性高原病药物防治研究进展 [J], 李广策;董培;王鲁君;田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原适应不全症疾病研究报告

高原适应不全症疾病研究报告

高原适应不全症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高山病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心脑血管,急诊科,呼吸内科病症体征:呼吸困难,头痛,失眠,食欲减退,心动过速疾病介绍:海拔在3000M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其特点为气压低,氧分压也相应降低,易导致人体缺氧,高原建设者,边防战士,登山运动员等如未采取预防措施,可引起高原病(HIGH ALTITUDE SICKNESS)或高原适应不全症,又称高山病(MOUNTAIN SICKNESS)症状体征:高原病多发生于初登山时,特别在最初几天内,称为急性反应。

凡高原反应持续3个月以上不消退者称为慢性反应。

国外学者划分高原病为五类综合征:急性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视网膜出血和慢性高原病。

我国学者划分高原病为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两大类。

一、急性高原病1、急性高原反应短时间内进入3000M以上高原,或高原地区居民在平原生活一段时间后重返高原时,均可产生反应,有头痛、头昏、心悸、气短。

重者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和胸闷。

检查有口唇轻度发绀及面部浮肿等。

急性高原反应多发生在登山后24小时内,一般在1~2周内即能适应,症状自行消失。

症状重者可对症治疗,采用乙酰唑胺剂量0.25G口服,每日2~4次,上山前2天起服至登高原后3天。

该药起利尿作用,可降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及其严重程度,并可减轻睡眠时的缺氧状况。

乙酰唑胺可提高动脉氧浓度及改善动脉血的氧合作用,防止进一步损伤肺部气体交换;还可减少蛋白尿和周围水肿等。

泼尼松5~10MG,每日2次口服,上山后用3天有利于减轻症状。

此外尚可用适量镇静剂、各种维生素以及氨茶碱等。

2、高原肺水肿发病率约为3%。

在急性高原反应的基础上,当海拔达4000M以上则发病,但也可在2500M快速登山者中发病。

所以有在登山后3~48小时急速发病,也有迟至3~10天才发病者。

症状如头痛、胸闷、咳嗽、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个别严重者可有少尿、咯多量血性泡沫痰、甚至神志不清。

旅行医药——高原反应的药物防治

旅行医药——高原反应的药物防治

旅行医药——高原反应的药物防治
潘俊平;游一中
【期刊名称】《药学与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3(21)5
【摘要】高原反应是人类进入高海拔地区后,因为以缺氧为主的一系列气候特点而引发的适应不全症状.本文主要从强光照射的损伤和缺氧损伤的药物预防与治疗,来阐述如何正确处理旅行者的高原反应.前往高海拔地区的旅行者在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下,通过做好强光照射防护,提前预防用药,适当下降高度,携带必备药品如散利痛、胃复安、硝苯地平等,以减轻不适,促进安全、健康旅行,增加旅途的愉快感.
【总页数】4页(P580-583)
【作者】潘俊平;游一中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常州213000;江苏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常州2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3
【相关文献】
1.高原反应的药物预防与治疗 [J], 黄海涛
2.6种药物对部队进入海拔5200m急性高原反应预防效果的对比观察 [J], 张西洲;杨海军;哈振德;崔建华;马勇;张芳;柳军;谢印芝
3.传统医药在急性高原反应防治中的作用 [J], 罗勇军;周其全;后显华
4.穴位埋线疗法结合中医药治疗高原反应的临床体会 [J], 王晓霞
5.抗高原反应的药物研究进展 [J], 洪丽;申宝德;王镜;袁海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景天苷防治急性高原病的作用及机制

红景天苷防治急性高原病的作用及机制

红景天苷防治急性高原病的作用及机制
唐若愚;屈莺歌;许洪涛;阎澜;颜天华;姜远英;曹永兵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年(卷),期】2015(50)7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高原缺氧条件引起细胞内活性氧增多,以及膜脂质过氧化,是引起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并促进细胞凋亡,引起急性高原病的主要因素。

因此,本文以活性氧为线索,系统介绍了红景天苷通过清除活性氧,缓解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增殖分化等逆转急性高原病的分子药理机制,为理解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机制,并为研发红景天苷防治高原病提供实验依据。

【总页数】6页(P822-827)
【关键词】急性高原病;发病机制;活性氧;红景天苷;分子药理机制
【作者】唐若愚;屈莺歌;许洪涛;阎澜;颜天华;姜远英;曹永兵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生理教研室;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新药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6
【相关文献】
1.红景天、红景天苷对小鼠骨骼肌质量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J], 于亮;周越;陈晓萍
2.黄芩苷与红景天胶囊对急性高原病预防作用比较 [J], 段炜;孙书红;惠增骞;高钊;胡建库;金峰;陈虹
3.红景天苷的神经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张明发;沈雅琴
4.红景天苷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J], 栾雪;延光海;李海波;张波;张巍;黄园园
5.基于TXNIP/NLRP3信号通路探讨红景天苷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机制[J], 钟旭;唐国强;刘迁;黄政;许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以及人体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以及人体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以及人体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的研究进展年永琼;辛元尧;周雪姣;李向阳【摘要】目的对近年来高原低氧影响人体生理以及药代动力学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能够为临床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和个性化用药做出合理指导.方法查阅国内外41篇相关文献,从人体生理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两个方面,总结低氧环境对机体造成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高原具有低氧、低气压、高寒、强辐射、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其中因高原低氧引起的缺氧对人体造成了生理压力. 大部分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参数变化主要表现为清除率( CL)显著降低,半衰期( t1/2 )和平均驻留时间( MRT)显著延长,表观分布容积( Vd )在急性缺氧组中减小.高原诱导的低压缺氧会导致细胞中氧浓度异常,影响身体的药物代谢能力和药代动力学( PK)特征.【期刊名称】《药学研究》【年(卷),期】2018(037)006【总页数】6页(P346-351)【关键词】高原;低氧;人体机能;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作者】年永琼;辛元尧;周雪姣;李向阳【作者单位】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青海西宁810016;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青海西宁810016;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青海西宁810016;青海大学医学院,青海西宁8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1根据人体在高原环境出现的生理反应,国际上将高原划分为中度海拔(1 500~2 500 m)、高海拔(2 500~4 500 m)、特高海拔(4 500~5 500 m)、极高海拔(5 500~8 840 m)4个海拔高度,随着海拔的上升,机体出现的反应会越强烈。

通常,把海拔3 000 m以上的高原称为“医学高原”。

青藏高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功能,成为植物多样性和特有种群的主要中心,这些独有的特点为环境的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1]。

高原具有低氧、低气压、高寒、强辐射、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其中因高原低氧引起的缺氧对人体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压力。

地塞米松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山病

地塞米松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山病

地塞米松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山病
张玉勤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1989(000)012
【摘要】美国研究人员希望通过一项实地研究来确定地塞米松(deaxmeth asone)预防和控制急性高山病的效应。

预防试验:将51名受试者用直升飞机在1小时内从海平面地区运送到4400米海拨的Denali。

15名受试者按随机、双盲形式分为安慰剂组和药物治疗组。

从起飞前1小时开始每隔6小时给8名对照者服用安尉剂并给7名治疗者口服2mg地塞米松。

在5小时内,安慰剂组全体人员和治疗组中的5人患急性高山病,在试验前12小时,病情逐渐加重。

试验结果表明,每隔6小时服用4mg地塞米松不能预防由快速运送到高海拔地区引起的急性高山病。

【总页数】1页(P556-556)
【作者】张玉勤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急性低氧暴露下运动模拟急性高山病发生中血清ACE活性、AngⅡ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研究 [J], 周文婷;胡扬
2.外训军人个性、认知、心理健康与急性高山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J], 乔昆;张鹏
3.超重可能是急性高山病的危险因素:一项Meta分析 [J], 熊娟;鹿辉;王荣;贾正平
4.急性高山病防治研究进展 [J], 熊娟;鹿辉;王荣;贾正平
5.醋唑磺胺预防和治疗高山病作用 [J], 毛节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原反应的机理及应对措施

高原反应的机理及应对措施

高原反应的机理及应对措施摘要: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特发病,是由于人体对高原低压性缺氧不适导致机体病理生理上一系列改变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总称,是人们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生活的主要障碍。

本文将就高原反应的发生机理和症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高原反应、缺氧、预防正文:高海拔地区具有低气压、低氧、高紫外线辐射等独特的气候特点。

人到了这样的环境,机体会出现许多反应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高原反应是机体对高原环境的一种应激性反应,是机体的各种功能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过程中所呈现的临床症状,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

若处理不当,可能诱发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危及生命。

高原反应的症状表反应症状体表特征反应程度头昏、心慌、气促、流鼻血、心率加深、轻微乏力呼吸加深头痛、食欲减退、倦怠、血压轻度异常、呼吸加快轻度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胸颜面或四肢水肿、血压异常中度闷痛、失眠眼花、嗜睡、眩晕、手口唇紫绀、呼吸困难、血压重度足麻木、抽搐异常显著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高原缺氧,人们生活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大气压是760mm汞柱,空气中的氧含量是20.95%,随着地势的增高,空气越稀薄,气压就越低,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肺泡的气体,动脉血液和组织氧气的分压也相应降低。

但是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含量仍然不变,为使血液中维持人体所需的含氧量,必须增加红血球的含量,但人体自动增加红血球的含量需要几天的时间,因此,在刚进入高原时,会因为高度突然增高,人体来不及适应,而产生体氧气供应不足的现象。

初上高原的人在海拔3 000 m以下高度时,多数不的会出现缺氧症状。

少数人是因体质较差或是易感人群,可出现缺氧症状;在海拔3 000 m以上高度时,就会发生轻度缺氧症状;在海拔4 000-5 000 m的高度时,会出现明显的缺氧症状。

缺氧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及相关症状如下1、呼吸系统轻度缺氧时,仅表现为呼吸深度增加。

麦冬皂苷D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急进高原导致的高原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麦冬皂苷D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急进高原导致的高原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麦冬皂苷D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急进高原导致的高原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宇光,高月,阮盼盼
申请号:CN202111583588.4
申请日:20211222
公开号:CN114224902A
公开日:
202203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麦冬皂苷D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急进高原导致的高原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属于化学制药技术领域。

为了进一步开发麦冬皂苷D的新用途,本发明通过实验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境,采用麦冬皂苷D对低压低氧环境下和低压低氧运动环境下的实验大鼠进行处理,证实麦冬皂苷D可减轻低压低氧及运动条件下大鼠心肌组织的炎性浸润程度,及该条件下大鼠心肌酶谱(AST、LDH、CK、
CK‑MB)、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MYO)及乳酸的含量;提高低压低氧及运动条件下大鼠心肌组织的抗氧化酶SOD的活力;降低心肌组织MDA的含量,进而证实麦冬皂苷D能够应用于急性高原导致的高原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地址:100850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邓宇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急进高原后心肺脑损伤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进展

急进高原后心肺脑损伤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进展

急进高原后心肺脑损伤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进展崔欢欢\刘燕青1,马福才2,张德平2,张琳琳2,侯世科\樊毫军、刘子泉,I.天津大学灾难医学研究院,天津300372:2.西藏治K第二人民医院,西藏拉萨8500002摘要:急进高原是指由低海拔地区快速进入海拔2 5U U m以上的高原地区常会引起人体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受损,影响身体健康,甚至成脉生命因此对急性缺氧引起的心、肺、脑损伤发病机制和防治进行研究,有助于解决急进高原导致的高原病现分别对急进高原缺氧引起的心、肺、脑的疾病发病机制及抗缺氧药物和装备等防治策略进行综述,从而为进一步探索缺氧损伤发病机制以及研制有效的抗缺氧新药奠定理论基础关键词:急进高原;发病机制;抗缺氧药物;高原装备中图分类号:R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966(2021)05-0572-04痛迹j ^ ^2021 *1-5 J) ^16 #-^5)t/j Cliin J Km.-rj:H,;u^|),.a-i,T M.-.I. Ma^ 2021. Vul. 16 No.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W幅员辽阔,高原地区的总面积约为310万平方 千米,约占领土总面积的三分之•,有近6 000万人居住 在高原地区,属于全世界高原面积最大且在高原地区居 住人口最多的闽家1"。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以及部队执 行任务的要求,世居平原地区的人群乘坐飞机等交通丨: 具急进高原的情况愈发频繁,急性高原反应愈发常见 急性高原反应是由于高原低气压、缺氧导致人体的急性 病理、生理反应,常常会引起人体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受 损|21。

急性高原反应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三种形式:急性高 山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局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和尚原肺水肿 (liigh altitmle pulmonary edema,HAPE)|3|:急进局原者发病率高,起病 急,病情发展快,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生命危险,因此r 解急进高原缺氧引起的心、肺、脑的疾病发病机制及抗缺 氧药物和装备等防治策略有重要意义1急性缺氧损伤的表现及其发病机制缺氧是造成急性高原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高原缺氧损伤的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

高原缺氧损伤的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

高原缺氧损伤的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发表时间:2009-06-11T09:40:12.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2月第4期供稿作者:贾晓宁罗景慧[导读] 有效清除自由基、抗组织缺血、提高机体耐受力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高原病的发生与发展。

高原缺氧损伤的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贾晓宁1 罗景慧2(1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0024)(2广东省广州市南方医院药学部广东广州 510515)【中图分类号】R852.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4-0043-02【摘要】有效清除自由基、抗组织缺血、提高机体耐受力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高原病的发生与发展。

【关键词】中药有效成分高原缺氧全球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的特殊环境,除了对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代谢等产生广泛影响以外,还会引起一种特殊类型的疾病——高原病。

我国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占我国国土面积 1/6,特别是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 米,是世界上高原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居住人口最多的国家,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有相当数量驻军在高原高寒山地,加之近年来旅游业的兴起,高原旅游日益旺盛,急进高原发生高原病和致命性疾病如高原肺水肿的情况屡见不鲜,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移居性人群高原病的发病率可高达60%-100%,如果救治不及时,急性重症高原病有很高的死亡率,病死率为37%,对社会生产力和部队战斗力的影响十分严重。

因此,高原病成了高原部队、高原居民、高原游客及高原训练的运动员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研究和防治高原病的任务十分繁重。

高原病的研究与防治对于保持部队战斗力和保障力、减少非战斗性减员、保证训练和作战的顺利进行、高原居民劳动生产力的保持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研究表明,当人急进高原时,会发生急性缺氧反应,身体所有器官、组织、细胞处于缺氧应激状态,机体会因此而发生一系列生理、脏器功能、内分泌以及组织形态学方面的代偿性变化,这些变化的目的在于提高机体氧供量、减少机体耗氧或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而维持机体基本生理氧需要。

急性高原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急性高原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急性高原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杨燕;马慧萍;张汝学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0(016)017
【摘要】急性高原病是人由平原进驻高原时最常发生的问题,高原的低氧环境无法改变,但通过寻找提高氧利用效率的抗缺氧药物,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是一条有
效的途径.中药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在抗缺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具有不良反应少、应用历史悠久等特点.现对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机制及红景天抗高原反应作用机制
进行综述,从而为研制有效的抗缺氧新药奠定理论基础.
【总页数】3页(P2561-2563)
【作者】杨燕;马慧萍;张汝学
【作者单位】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药剂科,兰州,730050;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兰州,73007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药剂科,兰州,73005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药剂科,
兰州,730050;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4.3
【相关文献】
1.急性高原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刘春伟;邢海龙;李宗斌;陈韵岱
2.高原地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急性高原病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 [J], 张世范;张德海;高炜;刘惠萍;朱运奎;刘传兰;陆文胜
3.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机制 [J], 吕永达;孙苑
4.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机制 [J], 吕永达;孙苑
5.化学药物防治急性高原病的研究进展 [J], 段坤坤(综述);陈倩;王洁;朵德龙;王亚峰(审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医药防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研究进展*

藏医药防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研究进展*

藏医药防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研究进展*黄宇;降拥四郎;赖先荣;德洛;邝婷婷;张静;王毓杰;伍文彬;张艺【摘要】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已成为严重威胁高原人群健康的主要常见慢性疾病之一。

在藏医药经典古籍《四部医典》中记载有该病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具有疗效明确、副作用小等独特优势。

本文对藏医药防治HAPC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优势和现代创新研究做了分析,并针对目前藏医药治疗HAPC临床有效性规范化不足、藏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不清楚等问题,提出在继承藏医药理论基础上,以临床疗效为根本,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加强藏医药治疗HAPC古籍文献整理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规范临床治疗标准和用药方案,以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现代研究手段,进一步研究藏医药治疗HAPC的科学内涵。

%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 (HAPC) had become one of the main common chronic diseases, which had seriously threatened the health of Plateau people. In the Tibetan medicine classic bookSi-Bu Yi-Dian, there were recordings on HAPC treatment methods and medications, which had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identified therapeutic effect with little side effe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ibetan medicin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APC from aspects such as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clinical treatment advantages and modern innovation study. Questions were also raised on lacking of standardization on HAPC clinical effectiveness, as well as Tibetan medicine compound material basis and action mechanisms were unclear. It was proposed that based on the inheritance of Tibetan medicine theoretical basis and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the Tibetan medicine original thinking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of ancient literature collection in HAPC treatment and data mining in medication experience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standards and medication plan should be standardized. Methods of systems biology, such as metabolomics, can be used in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HAPC treatment by Tibetan medicine.【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1042-1046)【关键词】藏医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继承与创新;系统生物学【作者】黄宇;降拥四郎;赖先荣;德洛;邝婷婷;张静;王毓杰;伍文彬;张艺【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 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 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 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 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 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 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 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 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6111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91.4青藏高原系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占我国国土面积近1/4,包括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区。

抗高原反应药物研究概况_李鑫

抗高原反应药物研究概况_李鑫

113第15卷 第3期 2013 年 3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5 No. 3 Mar .,2013正常人进入高原后,会因为高原低压低氧的环境而导致缺氧。

短时间内,机体处于低压低氧高纬度环境(3000 m 以上地区)会发生头痛、头晕及心悸等临床症状,一般称为高原反应或急性高原反应。

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机体缺氧,对高原反应的防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2]。

目前由于防治效果或经济成本等原因,适宜推广应用的药物产品较少[3]。

研究与开发高效、经济及适用性强的抗高原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抗高原反应药物分类目前,抗高原反应药物主要分为中草药、藏药、西药和中西药结合药物等。

国内研究和使用的预防高原病、提高机体抗缺氧耐力的药物有许多,大多以中草药为主。

近年来,中药和藏药对于急性高原病的防治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其大多由天然植物组成,有着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和经济实用等优势。

1.1 中草药1.1.1 红景天 有效成分是红景天苷,可通过增加血糖、肝糖元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双面调节起作用[4]。

红景天能增加供氧能力,其部分原因是由于含一种叫毛柳苷的成分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5]。

研究表明红景天具抗疲劳、抗寒冷和增强免疫等作用,对人体有较高的安全性[6-7]。

1.1.2 复方丹参滴丸 它能降低体内磷酸酶系统的活力,稳定组织中ATP 含量,防止ATP 及糖元的过度分解,提高高能物质浓度。

该药物还能降低肺动脉压,减弱乳酸堆积造成的脑血管扩张和血流量增加,保持毛细血管的正常通透性,从而起到抗缺氧作用[8]。

1.1.3 异叶青兰 是高原特有的野生植物,喜阴,一年生唇形科草本植物,资源丰富,有效成分为青兰挥发油。

它主要通过调节能量代谢来减轻机体的缺氧程度。

研究证明,异叶青兰能减少人急性高山病的发生率及减轻高山反应症状。

1.1.4 枸杞 枸杞的有效成分是枸杞多糖,具有降低血压、抑制心脏、兴奋肠道等拟胆碱样作用[9]。

几种药物对高原脱适应者自由基代谢的阻碍

几种药物对高原脱适应者自由基代谢的阻碍

几种药物对高原脱适应者自由基代谢的阻碍王引虎崔建华张西洲【关键词】高原病【摘要】目的探讨银杏叶片、复方红景天、复方党参和刺五加片对高原脱适应者自由基代谢的阻碍。

方式将驻守海拔5170m 1年的健康青年57人于返回平原前5天随机分为5组,别离口服银杏叶片(12人)、复方红景天(12人)、刺五加(11人)、复方党参(11人)和安慰剂(11人),返回平原后第7天停药。

停药后早晨采空肚静脉血,检测血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的浓度。

结果复方红景天组、复方党参组及银杏叶片组较安慰剂组SOD、NO、NOS均增高,MDA降低(P<或P<)。

刺五加组较银杏叶片组SOD降低,不同有显著性(P<);较复方红景天组和复方党参组MDA增高,NO、NOS降低,不同有显著性(P<)。

其余无统计学意义(P>)。

结论银杏叶片、复方红景天和复方党参均具有减轻高原脱适应者机体脂质过氧化、降低再供氧损伤的功效。

药物预防和医治高原脱适应方式简便,适合在基层高原军队和其他人群中推行应用。

【关键词】高原病;化学预防;自由基The effects of several different medicines on free radical metabolism of de-adaptation to high altitude【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ingkgo biloba,Rhodiola,Ciwujia Pian,Compound Dangshen on free radical metabolism of de-adaptation to high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5 days before they returned plain,57 youths defended at 5170m for one year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12 persons in Gingkgo biloba group,12 persons in Rhodiola group,11 persons in Ciwujia group,11 persons in Compound Dangshen group and 11 persons in placebo groups take Gingkgo biloba,Rhodiola,Ciwujia Pian,Compound Dangshen and placebo until arrived for 1 ,SOD,NO and it is synthase(NOS) were measured after they quit the SOD,NO,NOS were increased in Rhodiola and Compound Dangshen group,MDA were reduced when compared with placebo group (P< or P<).SOD were reduced significant in Ciwujia group compared with Gingkgo biloba group(P<),MDA increased and NO,NOS were reduced in Ciwujia group compared with Rhodiola and Compound Dangshen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ly(P<).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other groups (P>).Conclusion Gingkgo biloba,Rhodiola and Compound Dangshen can alleviate lipidoveroxidation,reduce re-oxygen-supply prevent and cure de-adaptation to high altitude is convenient,it fit to applicata at military basic units and other crowds.【Key words】 altitude sickness; chemoprevention;free radicals人体进入高原,在长时刻低氧环境的适应进程中,机体各系统将发生功能或结构改变以适应高原低氧环境。

急性高原病论文

急性高原病论文

浅谈急性高原病【中图分类号】r5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395-011概述急性高原病(acute altitude sickness)是人体急进暴露于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

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

2 分型随着高山旅游业及高原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原人进入高原,这对如何积极有效地防治急性高原病提出了重要课题。

目前,关于急性高原病的命名和分型,国内外基本趋于统一。

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国际高原病专业会议将其分为轻、中和重型急性高原病。

轻型(i 度):虽有症状但能正常活动,可以继续登山;中型(ⅱ度):有严重症状,活动能力下降,不能继续登山,需要卧床休息;重型(ⅲ度):病情进行性发展,并出现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要急救并护送平原或低海拔处。

3 症状体征3.1 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

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为前额和双颞部跳痛,夜间或早晨起床时疼痛加重。

肺通气增加如用口呼吸,轻度活动等可使头痛减轻。

头痛严重时可能有视力障碍,但眼底检查正常。

另外,失眠,多梦,耳鸣,眩晕,精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等神经系统的症状也常发生。

胃肠道的症状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严重者有恶心,呕吐,甚至腹痛。

呼吸加深加快,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常为劳力性,若静息时出现呼吸困难,是高原肺水肿的先兆。

个别人夜间出现周期性呼吸,频繁性惊醒。

3.2 体征急性高原病无特殊体征。

通常可口唇、指趾甲床发绀。

心率可速可缓,但多数作者报告,有心跳加快或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并偶尔有期前收缩。

singh 检查了1975 名患有急性高山病者,发现有2/3 的人心动过缓。

血压可正常,但也会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或高血压。

心尖区可闻及ⅰ-ⅱ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或亢进。

偶在一侧肺部闻及局限性的干啰音,这可能由肺血管收缩所致,但呼吸音清晰无湿性啰音。

急性高原病的防治进展

急性高原病的防治进展

综述与进展急性高原病的防治进展杨淑琴,郑洲,唐燕,罗雪 (联勤保障部队峨眉康复疗养中心疗养五科,四川峨眉山 615000)摘要:急性高原病是人由平原进入高原(海拔3000 m以上)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而发生的一系列急性缺氧表现,比如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等。

随着人们对进入高原地区的需求日益增加,急性高原病发生率明显提升,其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为了进一步阐述急性高原病的机制以及防治方法,文章分析了前人的报道资料。

关键词:急性高原病;发病机制;防治原则;综述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是高原地区独有的疾病,是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在未适应高海拔情况下进入3000m以上的高原之后出现的表现,临床症状包括头痛、头晕、食欲缺乏、呕吐以及情绪不安等[1]。

AMS的发生会严重影响人们在高海拔地区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如果情况严重甚至会引发高原脑水肿以及高原肺水肿,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需要重视AMS的发病情况,并研究合适的防治方法。

1 AMS的发病机制(1)与呼吸系统相关性。

海拔上升,气压下降,氧分压也会随之下降。

氧分压如果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以及动脉血氧的含量也会显著下降,导致机体各器官供氧不足而出现低氧血症。

人体的各个器官在缺氧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功能代谢和代偿等障碍。

(2)与循环系统相关性。

高原低压性缺氧会代偿性引起心血管生理反应,比如心排出量增加、血流分布改变以及肺血管收缩等,进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同时局部缺氧还会导致大量乳酸生成,乳酸会刺激血管扩张[2]。

中枢神经系统在缺氧的情况下也会表现出明显的血管生成反应。

(3)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性。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所有器官中耗氧量最高的,在低氧状况下最为敏感。

机体在处于氧气稀薄的状况之下,脑细胞会出现肿胀、变性以及坏死,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障碍。

高原脑水肿的主要发生原因是缺氧引起多种神经介质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脑血流量增加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后出现了脑水肿[3]。

预防和治疗高原病药物临床用药参考

预防和治疗高原病药物临床用药参考

预防和治疗高原病药物临床用药参考马骏;樊鹏程;张强;马慧萍;王荣;贾正平【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年(卷),期】2013(031)004【摘要】本文针对乙酰唑胺、地塞米松、硝苯地平、西地那非和沙美特罗5种药物,在治疗急性高原病、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及伴随其他疾病情况下的高原病,就如何选择和使用这些药物进行综述.讨论了正常的给药剂量,当病人患有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其他疾病以及存在药物相互作用情况下,就如何选择用药和剂量调整进行阐述.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充分考虑,医生在救治病人时可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和治疗成功率,使病人安全愉快地在高原旅行.【总页数】5页(P246-250)【作者】马骏;樊鹏程;张强;马慧萍;王荣;贾正平【作者单位】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药剂科,甘肃兰州73005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药剂科,甘肃兰州73005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药剂科,甘肃兰州73005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药剂科,甘肃兰州73005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药剂科,甘肃兰州73005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药剂科,甘肃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8【相关文献】1.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及预防和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J], 李卫;钟洪兰;温秀珍;黄华英2.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及其预防和治疗 [J], 龙云江;高凤鸣;王红彬3.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提升药物治疗水平--吴永佩教授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J], 李晓梅;崔怀志4.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临床应用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分析及对临床用药的参考研究 [J], 刘文文;李丽5.如何驾驭抗血小板药物这柄“双刃剑”——谈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 [J], 贾卫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周吉银(1979一),男,浙江永嘉人,主管药师,博士, 从事中药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工作。电话:023—6875531l。E—mail: 小aujiyin@gInail.com。 [通讯作者]周世文(1956一),男,教授,主任药师。电话:023—
6875531 l,E-mail:zhoushiwen2007@yahoo.com。
肺动脉压及肺血管阻力显著下降,心排血量及动脉血血氧饱和 度、动脉血氧分压、氧输送、氧消耗、氧摄取率显著升高;而心 率、肺动脉楔压、平均体动脉压、pH值、HC03-、动脉二氧化碳分 压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孔“o。可见硝苯地平可明显降低急进高 原现场幼猪的肺动脉压,提高心排血量和动脉血氧饱和度、血 氧饱和度,从而增强组织的氧输送和氧消耗,改善组织因缺氧 引起的氧代谢障碍,有利于急性缺氧的治疗。 在高原居住青年长期服用硝苯地平可防治高原性肺动脉高 压¨引。高原肺水肿患者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鼻饲管吸氧、静脉 注射呋塞米、氨茶碱和地塞米松等药物,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首次舌下含服硝苯地平20 mg,以后每8 h口服10 mg,直至康复。 实验组肺部湿性哕音和X线胸片阴影消失时间比对照组分别缩 短0.9和1.4 d,病程缩短3.2 du6’。高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 者口服硝苯地平表明,硝苯地平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治疗高 原肺水肿的作用肯定,效果明显m J。高原人体试验表明,钙离子 阻滞药硝苯地平是治疗高原肺水肿的有效药物。 1.8波生坦在许多临床研究中发现波生坦能够降低肺动脉 压u引,但研究只偏重于治疗,而忽略预防,特别是对低氧损伤的 预防。波生坦组大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内皮素1与低氧 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平均肺动脉压、左右心室比重均 显著低于低氧对照组H91。波生坦可显著预防低氧性肺动脉压 的升高,缓解低氧对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损伤,但不 能抑制红细胞的过度增生。 1.9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苯丙胺是一种抗抑郁 药,能提高机体对缺氧的抵抗力,减少在缺氧时迅速发生的疲 劳现象,并能抑制缺氧初期收缩压升高和以后的血压下降。苯 丙胺与维生素C合用对缺氧的视觉有改善作用,但增加了机体 氧的消耗,降低机体对缺氧的耐力Ⅲ】。吗啡可解除肺水肿患者 的忧虑不安,保持镇静,减少心脏负荷,有利于消除肺水肿。 1.10主要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普萘洛尔有拮抗儿茶酚 胺的作用和减少心肌耗氧,因此可增强心肌缺氧的耐受力。利 血平有抗缺氧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降低机体的基础代谢。心舒 宁和冠心舒都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唧1。 1.11其他类脒基硫脲(商品名:古基明)是前苏联发现最有 效的抗缺氧药物啪J。18B.甘草次酸钠使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 延长,小鼠的整体耗氧量降低。维生素B。,可增强动物对低氧
万方数据
医药导报2009年11月第28卷第ll期
~,是因急性缺氧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肺血流量增加,血管收缩 不平衡,结果收缩较弱的区域出现激流,造成周围组织水肿而 形成的。一氧化氮(NO)是一种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因子,对 救治高原肺水肿已取得了肯定的疗效。通过雾化吸入NO前体 左旋精氨酸来调节内源性NO的合成和释放,比直接吸入NO 安全且无不良反应。高原肺水肿患者用NO和左旋精氨酸治疗 后较治愈前血液黏度、血浆黏度、还黏度、红细胞聚集系数和血 栓形成系数均显著降低,而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 胞变形系数差异无显著性,两者各指标比较均差异无显著 性Ll…。因此,左旋精氨酸治疗高原肺水肿有效,通过提高NO 水平而改善血液循环,且经济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1.7钙离子通道阻滞药 急进高原现场幼猪应用硝苯地平后
[收稿日期]2009-02-25 【基金项目] [修回日期]2009-04.13
血流比例及提高血液饱和度十分有利。呋塞米预防急性缺氧 动物吸氧后再缺氧损伤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利尿作用使患者体 内过多的液体排出体外,造成循环血最减少,间接地使患者的 肺动脉高压下降。呋塞米、氨茶碱均可预防缺氧动物再缺氧损 伤¨01,空运高原幼猪在应用氨茶碱前机体处于缺氧状态,而应 用氨茶碱后幼猪机体的缺氧得到显著的改善¨“o 1.6左旋精氨酸 高原肺水肿是严重的急性高原病哑型之
急性高原病是人体急进高原暴露低氧环境后产生的病理 生理学变化和机能紊乱并出现相应的各种临床症状,是一种高 原特有的缺氧性常见疾病,发病急、进程快,在未采取预防和控 制措施的情况下,发病率一般为30%~90%,死亡率约为l%。 随着高原旅游业、登山运动以及高原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越 来越多的平原人进入高原,若未采取预防措施,可引起急性高 原病。药物预防急性高原病简便易行,对短期进入高原地区人 群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笔者在本文就急性高原病的化学 药防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单昧化学药

m高原后的血氧饱和度水平,说明其对初进高原人群更快
地习服环境、预防高原反应、降低急性高原病的发生有一定作 用p。。乙酰唑胺均能明显提高居住海拔5
380
m青年睡眠血氧
饱和度,在改善血氧饱和度8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问的百分比 方面乙酰唑胺有优于红景天复方的趋势,但两种药物合用并无 明确的协同作用【4 J。
・1480・
Herald of Medieine V01.28 No.1 1 November 2009
・药学进展・
化学药防
原病研究进展
周吉银,周世文,张乐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重庆400037)
[摘要】 急性高原病是因高原地区特有的低氧、低压、寒冷等因素引发的疾病,随着高原旅游业和高原经济建设
起功能障碍的口服药物。在高原口服西地那非可降低低氧性 肺动脉高压、改善气体交换和血氧饱和度,提高低氧环境下的 作业效率,同时可防治高原性疾病∞J。国内也有报道西地那非 可提高高原人体作业效率,具有增强机体抗疲劳和抗氧化的能
乙酰唑胺
乙酰唑胺是磺胺衍生的一种碳酸酐酶抑制
力…,可用于防治高原肺动脉高压、高原肺水肿、高原低氧血 症,提高运动能力¨j。 1.4荼碱缓释片 口服茶碱缓释片能减轻急性高原病症状,
・1481-
的耐受性,延长缺氧下动物的存活时问,特别对心肌组织有良 好的作用。6.氨基氡酰胺给小鼠腹腔注射能明显保护小鼠免受 低氧的致死作用啪o。葡萄糖、柠檬酸、维生素C三者被合用到 人体,对防止高原不适应有良好效果。 2化学药复方制剂 2.1高原康胶囊 高原康胶囊的主要成分是氨茶碱、地塞米
松磷酸钠及地西泮,其中氨茶碱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松弛平滑 肌、兴奋心肌和中枢,能通过增加心排血量而增加肾血流量,有 利于利尿,防止水钠潴留;地西泮则镇静安神,降低缺氧引起的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机体的基础代谢,减少耗氧量;地塞 米松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促使糖原异生,保证细胞的能量供应。 高原康胶囊具有明显升高快速进入高原大鼠动脉血氧饱和度 的作用雎“。高原康胶囊不仅对大部队的急进高原急性高原病 的发生有着积极的预防作用,同时对于急性高原病患者病情也 有着积极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提高急进高原部队的高原适应能 力、生存能力和战斗力旧J。认为高原康胶囊可用于大部队急进 高原急性高原病的预防。 高原康胶囊能显著升高快速进入高原者血清NO,降低血 清白介素.1、白介素一6、白介素-8的含量及其发病率,对快速进 入高原者急性高原病的预防起着积极的作用旧1;能显著降低快 速进入高原者的心钠素和内皮素,提高NO和降钙素基因相关 肽,对大批快速进入高原者急性高原病的发生有着积极的预防 作用m’;可显著降低快速进入高原者的血浆醛甾酮、血管紧张 肽II,通过对水负荷调节的影响减少机体的钠水潴留,从而防止 快速进入高原者急性高原病的发生,可用于大批快速进入高原 者急性高原病的预防嗌1;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及抗缺氧效应,能 有效预防急进高原者急性高原病的发生啪1;极显著地改善快速 进入高原者的肺功能,通过提高快速进入高原者的高原适应能 力而显著降低其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有利于急性高原病的预 防m3;通过改善机体缺氧症状,提高人体对高原缺氧的适应 性‘矧。 2.2地塞米松、硝苯地平、氨茶碱三联药物4 500例青藏铁 路建设者,进入高原低气压、低氧环境中,除基础习服外,登高 前准确服用地塞米松、硝苯地平、氨茶碱三联药物用于预防高 原病,可大幅度降低轻型高原病,有效遏制急性重型高原病,提 高建设者的劳动能力旧】。认为三联药物用于预防高原病组方 合理、药品普及,且廉价、易于接受和推广应用。 3展望 高原缺氧易诱发多种高原病,对高原人群的身体健康危害 极大。近年来高原肺水肿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这与西部大开 发后进入高原的建设者和旅游人员增加,工作或旅行日程安排 紧凑,进藏后未得到适当休息有关。通过适当体能适应性锻 炼、高原习服、营养能合剂的补充以及服用适宜抗缺氧药物,均 能不同程度地防治急性高原病。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取 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治疗最佳方案仍是降低肺动脉压,改善 缺氧,利尿,加用激素提高机体应激能力。因此,在以往高原医 学研究的基础上,深入进行高原病药物防治研究,这对于有效 降低急性高原病发病率、保障高原地区军民的健康,进一步促
等的发展,进入高原后发生急性高原病的人数不断增加,利用药物防治急性高原病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该文就化学药及 其复方制荆在防治急性高原病的研究方面作一综述,为急性高原病防治药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药;高原病,急性;防治 [中图分类号】
R28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4-0781(2009)l 1.1 180-03
1.1
1.2地塞米松地塞米松是短期防治急性高原反应的有效药 物,但服用时间不宜超过3 d。地塞米松在上高原之前的48

和高原后的48 h中,每6 h口服4 mg,能明显降低急性高原病 的症状晡J。乙酰唑胺加地塞米松对缓解急性高原反应的效果 优于单用乙酰唑胺。 1.3西地那非 西地那非属磷酸二酯酶抑制药,用于治疗勃
4 300 700~
改善夜间呼吸,降低睡眠紊乱及高原头痛的发生率,但对血氧 饱和度无影响。通过抑制呼吸道平滑肌内磷酸二酯酶,使 cAMP升高,从而直接松弛呼吸道平滑肌;增加心肌收缩力及扩 张外周血管,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抑制肾小管水钠重吸收而产 生利尿作用,还可兴奋中枢。茶碱缓释片不良反应较多,包括 干扰其他药物代谢、头痛、头晕、失眠、恶心、呕吐以及心动过 速、心律紊乱、激动和躁动等。经验表明,个体对茶碱缓释片反 应有差异性,孕妇及儿童应避免使用一1。 1.5氨茶碱和呋塞米氨茶碱属茶碱类药物,临床上主要用 于平喘,除平喘作用外,还有明显的利尿、降低肺动脉压、增强 膈肌功能及黏液清除等作用。其预防急性缺氧动物吸氧后再 缺氧损伤的机制主要是除了直接降低高原肺水肿患者的肺动 脉压之外,也通过利尿作用使患者体内过多的液体排出体外, 同时氨茶碱对血管和气管平滑肌的双重扩张作用是一般血管 扩张药所不及的。氨茶碱对高原肺水肿患者维持一定的通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