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2课时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
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元素的性质和实验现象,引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元素的性质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规律吗?2.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思考,尝试回答上述问题,并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答案。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可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告诉学生本节课将会研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环节二1.讲解原子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PPT等工具,讲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电子排布规律等内容,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3.讲解元素周期表。
教师可以通过PPT等工具,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分类等内容,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三)环节三1.实验探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同一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2.讨论总结。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同一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并让学生在黑板上呈现自己的结论。
3.展示汇报。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内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并进行汇报和讨论。
四)环节四1.巩固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测验、练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2.拓展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知识,了解更多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和它们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3.课堂总结。
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以及它们的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2)讨论同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以及同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表格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同族元素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氢元素的结构和性质。
教师引导:[任务2]氢元素的性质及应用。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能画出1~20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通过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认识化学科学对人类的贡献,激发研究化学科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学过程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常用A表示。
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关系:①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②原子: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③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④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典型例题】某种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为272。
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Z)与中子数(N)的关系是()。
A.Z>NB.Z<NC.Z=ND.不能肯定了解了原子的构成之后,我们来看看原子的表示方法,那请同学们【思考】这个符号中各个字母的含义?学生独立思考:A表示质量数,m±表示微粒所带电荷数,n表示原子个数,±c表示元素化合价。
【师】电子能量不同,那么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如何排布的呢?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概念: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
把不同的区域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分别用n=1,2,3,4,5,6,7或K、L、M、N、O、P、Q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高。
【思考·讨论】P9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一般总是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填满之后再填充下一层。
(3)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板书设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一、原子结构1、原子模型的发展2、原子的构成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化学】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讨论、活动探究等活动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高低顺序,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认识基态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18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通过交流研讨、练习巩固等活动,达成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书写1—18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目标。
3.通过探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达成体会微观世界的有序性与规律性、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习化学兴趣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1.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2.电子排布式与轨道表达式◆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联想】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有哪些(必修)?【展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通过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你已经建立起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排布的概念。
请回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以下问题:①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第三、四、五层呢?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上节课所学的原子轨道有什么关系?【讲解】①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①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①核外电子在距核由近到远,能量由低到高的电子层上依次排列。
基态原子:所有原子轨道中的电子还没有发生跃迁的原子,此时整个原子能量处于最低。
二、讲授新课课堂活动1:讨论基态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认识能量最低原理。
【提问】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请根据必修所学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及原子轨道知识,讨论氢原子核外这一个电子的排布情况,并思考讨论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应遵循什么原则?【讲解】观察元素周期表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核外电子在距核由近到远,能量由低到高的电子层上依次排列”的规律可知,当电子排满第一层的ls轨道后,即开始排布第二层的2s和2p轨道,所以核外电子在排布时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电子层。
必修第一册化学人教版: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教案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4.2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分区。
(2)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
自主引导探究,分析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归纳、比较。
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位、构、性”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科学创造品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
2.教学难点:“位、构、性”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律
1、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1)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2)非金属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
3、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
2. 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特点。
3. 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和性质。
4.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电子云等。
2.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周期、族、主族、副族、0族等。
3.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元素周期表的扩大、周期表的更新等。
4. 元素的位置和性质:周期表中的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元素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特点,元素的位置和性质。
2. 难点: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直观展示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2. 利用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电子云2.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特点3. 第三课时:元素的位置和性质(主族元素)4. 第四课时:元素的位置和性质(副族元素和0族元素)5. 第五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实例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完成作业和课堂练习的质量,以检验他们对于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解程度。
3. 单元测试:设计一份包含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单元测试,以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以便进行必要的调整。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和图片展示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增强学生的理解。
2. 实物模型:使用原子模型和元素周期表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
3. 在线资源:推荐学生访问可靠的在线资源,如教育网站和科学期刊,以获取更多信息。
2021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第2课时 原始周期表
1.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 (1)元素周期表中过渡元素左侧第ⅠA、ⅡA族:同主族相邻两元素 中,Z(下)=Z(上)+上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目。 (2)元素周期表中过渡元素右侧第ⅢA~ⅦA族:同主族相邻两元素 中,Z(下)=Z(上)+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目。 2.利用稀有气体元素确定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 原子序数-最邻近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ΔZ。
价。
END
感谢观看 下节课再会
3.编排原则 (1)把 电子层数目 相同的元素,按 原子序数
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2)把不同横行中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的元素,按 电子层数 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
纵列。
4.周期和族
(1)周期表中有
个横行、
个纵列。每一横行称为一
个
,每一个纵列叫作一个
(8、9、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第
Ⅷ族)。
(2)元素周期表7中的周期有 18 和
2.每一族的族序数都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吗? 【答案】不一定;主族和ⅠB、ⅡB族的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其他副族和0族的不相等。
3.同一主族相邻两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的数值可能是多少? 【答案】 2、8、18、32。
4.同一周期第ⅡA族、第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的数值可能是多少? 【答案】 1、11、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邻周期的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其原子序数之差都相同 B.同周期的第ⅡA族元素与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都相同 C . 第 二 周 期 有 两C种 金 属 元 素 D.原子序数为奇数,族序数一定为奇数
【解析】 由于相邻周期所容纳的元素数目不一定相同,因此相邻周期的同一主族的两种元 素,其原子序数之差不一定相同,A项错误;同周期的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可相 差1、11或25,B项错误;第Ⅷ族中元素的原子序数既有奇数也有偶数,D项错误。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新课标)】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大单元-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一单元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间的关系。
3.能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随着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逐渐深入,元素之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逐渐被一些科学家发现。
1829年,德国的德贝赖纳在研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时,发现有几个相似的元素组:①锂、钠、钾;②钙、锶、钡;③氯、溴、碘;④硫、硒、碲;⑤锰、铬、铁。
19世纪60年代,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和德国化学家迈尔等分别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将元素进行分类排队,发现元素性质随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门捷列夫发现了自然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规律——元素周期律,并于1869年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表到底是按照什么标准制定的?它的价值何在?【任务六】元素周期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任务七】比较元素性质强弱的依据【任务八】元素周期表的制定依据和结构【任务六】元素周期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1.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活动设计】问题1:什么是原子序数?它与核电荷数、质子数有何关系?问题2:前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何规人们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作。
核电荷数= = 。
学习目标情境导入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律?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依据事实,总结归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训练其总结归纳能力,形成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并为下一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2.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活动设计】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元素主要化合价: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一般情况下):1.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层多径大)。
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精选5篇)
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及反应规律,是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要求为:“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具体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核素、以碱金属和卤素为例了解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
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二、学情分析原子结构在义教学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对于元素周期表学生也是不陌生的。
因此本节应在义教学习的基础上对原子结构进行拓展、深入,对原子结构的学习能更好的体会模型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鼓励学生多运用模型法进行学习和认识世界。
通过大量事实了解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巩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体会周期表的归纳和预测的作用。
因此分析学生的障碍点: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2.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结合上述学生的障碍点和发展点,需要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符合其认知发展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目标1.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生能够理解原子的基本构成(质子、中子、电子)及其数量关系,并能从宏观元素性质推断其微观原子结构特征。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构建原子结构模型,学生能够运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排布等概念,解释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建立元素周期律的初步认知。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周期表信息,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4.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认识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科学及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及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能级跃迁与电子层、能级的概念。
•元素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
四、教学资源•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原子结构模型动画、元素周期表演示图)。
•实验视频或实物演示(如钠、镁、铝金属性对比实验)。
•互联网资源(科学史话、最新研究成果链接)。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原子结构和周期表。
•小组讨论,围绕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进行合作探究。
•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梯度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概念。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元素性质变化实例,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引入:展示一张色彩斑斓的元素周期表图片,提问:“这张表为何如此重要?它背后的秘密是什么?”激发学生好奇心。
•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原子结构发现的科学史视频,简述从道尔顿的原子论到现代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教学•原子的基本构成:•讲解质子、中子、电子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电荷数=质子数=核电荷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4.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 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课程标准解读》认识原子结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目标】1、知道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2、能够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常见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知道元素、核素、质量数、同位素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原子的表示方法、质量数及原子结构1、原子的表示方法:XA Z表示方法:X AZX AZ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原子 2、质量数(1)概念: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常用A 表示。
(2)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3)数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符号A Z X ±c m ±n 中各个字母的含义:4、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性质原子⎩⎪⎨⎪⎧原子核⎩⎪⎨⎪⎧质子:相对质量为1,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相对质量为1,不带电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质量很小(可忽略 不计)5、原子和离子中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1)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2)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3)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 【注意】①任何微粒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但质子数与电子数不一定相等 ②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中子③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微粒即可以是 ④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其质子数不一定相同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电子的能量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电子的能量与电子距离原子核的距离有关,大致是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2、电子层(1)概念: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能量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各电子层由内到外电子层数1 2 3 4 5 6 7 字母代号 KLMNOPQ离核远近 由近到远 能量高低由低到高3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Na+Cl-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核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1)能量规律核外电子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即按K →L →M →N ……顺序排列。
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成分以及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分类,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与成分;2.理解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的概念;3.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分类方法;4.学会应用元素周期表查找物质的化学性质和一些常见元素的物理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原子的结构成分和元素周期表的构成方法,教学难点为元素周期表的分类方法和常见元素的物理性质查找。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验观察、演示示范、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1.原子的基本结构与成分(1)实验观察:电子云模型演示教师首先进行电子云模型的实验演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原子的基本结构和成分,激发学生对原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2)原子的基本结构1.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概念。
2.原子核的结构: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核子。
3.电子云的概念。
(3)原子的成分原子中包含的基本粒子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其中质子和中子组成核子,电子围绕核子而运动。
2.原子序数和质量数(1)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的概念原子序数是指原子中质子的数目,质量数是指原子中质子和中子总数。
(2)实验观察: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测定教师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及其应用,深入了解原子核稳定性及放射性衰变规律。
3.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分类方法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电子结构和周期性等规律展开排列的表格,分类方式包括周期性表列和主族。
(2)常见元素的物理性质查找利用元素周期表,学生能够较快地查找常见元素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组态等,了解元素实物特性和化学活性。
4.课后作业1.制作一份个人的元素周期表,包括元素的名称、原子序数、化学符号和电子组态等信息。
2.通过实验或查阅资料,查找一种有趣的元素或元素化合物的相关信息并写成一篇短篇报告。
新课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第1课时)
新课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核素教材分析:本课时是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该课时包括两部分内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首先是在初中学习原子结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结构,尤其是深入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了解质量数和同位素的基本概念。
其次是在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绘制原则,了解族和周期的概念。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原子是由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还没有质量数的概念,对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也没有非常清晰的印象。
同时,学生在初中也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简单概念,但是不清楚元素周期表的编写原则,对于族和周期的分类也不是非常清晰。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原子结构的简单模型,理解元素周期表尤其是短周期元素的编写方式,为今后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微观上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明确宏观上的元素周期表与微观上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之间的关系,理解元素的排列规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原子结构的微观模型,理解门捷列夫利用已知元素的性质推理出元素周表的科学思想。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认识化学知识的规律性,理解化学知识从实验到理论,再由理论推测出实验结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课前准备:学生复习初中有关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引入】在序言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门捷列夫绘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科学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投影】门捷列夫绘制元素周期表的视频。
【过渡】门捷列夫是根据什么对元素进行排列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一、原子结构【投影】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一、原子结构【学生活动】根据初中学习的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请同学们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1节 原子结构 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教案化学教案
【复习回顾】1.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3.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思考回顾,回答问题巩固已学的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并过渡到新课【过渡引导】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就好像一个大型的体育场中一个小蚂蚁,那么核外电子是什么样的呢?在这“广阔”的空间里,电子又是怎样运动的呢?联想并回顾上节课中关于电子的相关信息:1.电子质量小2.电子带负电3.电子运动空间“大”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过渡到新课的引入;由新的问题的提出,给出将要学习的内容,创设一种学习的氛围。
【板书总结】一、电子的特征:1.质量很小2.电子带负电3.运动空间小(如果相对于原子核,则“较大”)4.运动速度快(接近光速)宏观物体电子质量很大很小速度较小很大(接近光速)位移可测位移、能量不可同时测定能量可测轨迹可描述没有确定轨道整理归纳,体会核外电子的特征。
通过PPT展示学生能够感知的宏观物体和微观电子做对比,更深刻的体会核外电子的特征。
【质疑】那核外的电子又是怎样运动的呢?引入核外电子排布的学习【视频】通过视频体会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阅读】课本P6关于核外电子的排布介绍阅读并结合视频体会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培养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的能力【交流研讨】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怎样运动的?根据阅读的内容,小组交流,归纳整理,回答自己的结果。
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后,能够进行整理归纳,并且表述出自己的成果。
【板书总结】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总是尽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里;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4.次外层最多不超过18个电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例如:氧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第ⅥA族
小结
➢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价
熟记:
7周期,三短四长; 18个纵列,16个族。
两主五副一Ⅷ族, 两副五主一0族。
1. 1~20号元素符号、名称、位置(必) 2. 前四周期、七个主族和0族(选)
电子层数 3
3
3
3
3
3
3
3
最外电子 数
1
2
3
4
5
6
7
8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 质子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往右排列; ②将 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③将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 上而下排成纵列,
这样得到的一个表,叫做元素周期表。
元素种类
2短 8周 8期
18 长 18 周 32 期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结合1-20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 期表中1-20号元素的排列,分析一下我们现在 使用的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元素周期表排列的规律
⑴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⑵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⑶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 递+19 增2 8 8的1 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3、推算原子序数为6、13、17的元素在周期 表中的位置。
原子序数 6
周期 第二
13
第三
17
第三
族
IVA IIIA
VIIA
4.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为 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D)
4.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二课时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同周期相邻元素之间的关系(原子序数相差)
ⅡA、ⅢA
二周期
1
三周期
1
四周期
11
五周期
11
六周期
25
七周期
25
3.同主族相邻元素之间的关系(原子序数相差)
同主族相邻元素之间的关系(原子序数相差)
ⅠA、ⅡA
其他族
二三周期
8
三四周期
8
18
四五周期
18
五六周期
18
32
六七周期
32
4.你发现各周期的元素种数有什么规律?
周期序数
一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稀有气体原子序数 2 10
18
36
54
86
118
练习2:推算原子序数为34,53,88, 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哪一个族? 提示 因ⅢB族中含有镧系和锕系元素,元素种类最多。
2.同一周期的第ⅡA族、第ⅢA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多少? 提示 二、三周期时,相差1; 四、五周期时,相差11;六、七周期时,相差25。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本质
质子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中子数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 相同的一类原子 都一定的原子 核素
同种元素组成的 不同单质
范畴 同类原子
原子
原子
பைடு நூலகம்
单质
特性
只有种类 , 没有个数
化学反应中 的最小微粒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 组成元素相同 , 因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性质不同
联系:
2. 已知氟位于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ⅦA族,
画出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那么,这些元素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它们是如何相互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呢?最初,人们是通过分类整理的方法对元素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的。
随着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特别是原子结构的奥秘被揭示,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认识了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通过研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逐步建立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通过第四章学习,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三节,本课是第一节,主要讲述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 3.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内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
本节要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习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课以问题导入,先介绍原子。
第1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2课时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明确宏观上的元素周期表与微观上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之间的关系,理解元素的排列规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理解门捷列夫利用已知元素的性质推理出元素周表的科学思想。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认识化学知识的规律性,理解化学知识从实验到理论,再由理论推测出实验结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列,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这就是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我们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有怎样的结构呢?表中各元素又有怎样的联系呢?二、讲授新课【板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二、元素周期表【讲解】由于在门捷列夫的时代,科学家对于原子的结构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门捷列夫绘制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来排列的,随着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入,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依据也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核电荷数。
【讲解】原子序数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顺序,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讲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方式为: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由左向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向下排成纵列。
【投影】现行的长式元素周期表【讲解】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作为1个周期,每一列作为1个族(第8、9、10三列统称为第Ⅷ族),周期表有7个横行和18个纵列,分成了7个周期和16个族。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讨论,填写下表,并思考周期序数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间的关系。
【讲解】由上得到元素的周期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周期表的前三周期统称为短周期,其余周期统称为长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明确宏观上的元素周期表与微观上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之间的关系,理解元素的排列规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理解门捷列夫利用已知元素的性质推理出元素周表的科学思想。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认识化学知识的规律性,理解化学知识从实验到理论,再由理论推测出实验结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列,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这就是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我们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有怎样的结构呢?表中各元素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二、讲授新课
【板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二、元素周期表
【讲解】由于在门捷列夫的时代,科学家对于原子的结构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门捷列夫绘制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来排列的,随着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入,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依据也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核电荷数。
【讲解】原子序数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顺序,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讲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方式为: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由左向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向下排成纵列。
【投影】现行的长式元素周期表
【讲解】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作为1个周期,每一列作为1个族(第8、9、10三列统称为第Ⅷ族),周期表有7个横行和18个纵列,分成了7个周期和16个族。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讨论,填写下表,并思考周期序数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间的关系。
【讲解】由上得到元素的周期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周期表的前三周期统称为短周期,其余周期统称为长周期。
显然短周期元素就是指前18号元素。
【讲解】周期表中的族有主族和副族之分。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后标A,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副族元素的族序数后标B(第Ⅷ族以外),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有8个电子(He为2个),化学性质不活泼,其化合价定为0,因而叫0族。
【练习】指出S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投影】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格都标有元素的基本信息。
三、学习小结
四、板书设计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二、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横向:七横七周期,三短和四长)
(2)族(纵向:十八纵列十六族,七主七副一Ⅷ一0)
五、达标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对于原子或离子都有如下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
(2)每一周期都是碱金属元素开始,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
(3)第三、四周期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都是18( )
(4)同周期的第ⅡA族元素与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都相同( )
(5)0族、ⅡA族、Ⅷ族中都既有短周期元素,又有长周期元素( )
(6)原子序数之差为2的两种元素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
(7)M2+有两个电子层,则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ⅡA族( )
(8)位于同一主族相邻的甲、乙两种元素,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可能为x+4( )
(9)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
(10)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 )
答案(1)×(2)×(3)×(4)×(5)×(6)×(7)√(8)×(9)√(10)√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8个主族
B.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共16个族
C.短周期元素中可能有副族元素
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在同一族
答案 B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有7个周期,7个主族,故A项错误;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第Ⅷ族,共16个族,故B项正确;短周期元素中不包含副族元素,故C项错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不一定在同一族,如氦、镁、铁等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是2个电子,但它们不在同一族,故D项错误。
3.下列各图若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代表原子序数),其中合理的是( )
答案 D
解析本题要求熟记周期表的结构,知道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具体位置。
解题时可根据稀有气体2号、10号元素应在周期表的最右端和3号元素在周期表的最左端排除A、B、C 三项。
4.短周期元素A、B、C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的4倍,则A、B、C依次是( )
A.Be、Na、Al B.C、Al、P
C.B、Mg、Si D.O、P、Cl
答案 D
解析根据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A是第二周期元素。
设A的原子序数是x,则B和C的原子序数分别为x+7、x+9,则x+7+x+9=4x,解得x=8,因此A、B、C 分别为氧、磷、氯三种元素,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