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中国乌鳢的养殖现状
池塘主养乌鳢适宜小户养殖
![池塘主养乌鳢适宜小户养殖](https://img.taocdn.com/s3/m/7a7256c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f.png)
展望
01
进一步推广乌鳢养殖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乌鳢养殖具有 进一步推广的价值。特别是在南方地区,池塘养殖乌鳢可 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和资源优势,提高养殖效益。
02 03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
为了提高乌鳢养殖的成功率和产量,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 指导,特别是针对小户养殖的技术服务。可以通过开展培 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养殖户掌握乌鳢养殖的关键 技术和管理措施。
消毒处理
使用生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或漂白粉等消 毒剂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 ,以杀灭病原菌和有害生 物。
施肥培水
施基肥
在放苗前,根据池塘的水质情况施加 适量的有机肥或化肥,以增加水中的 营养物质,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 。
追肥
在养殖过程中,根据水质的变化情况 及时追肥,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和适宜 的营养成分。
种苗选择
选择标准
详细描述
池塘布局应合理规划,方便日常投喂、观察和管理。可设置投喂区,方便定点 投喂;设置鱼种区,有利于鱼种生长和预防鱼病;设置轮捕区,可实现分批捕 捞,提高整体养殖效益。
02
放养前的准备
消毒清塘
01
02
03
清理淤泥
在冬季或早春将池塘底部 的淤泥进行清理,以减少 病原菌的数量。
晒塘
在清淤后,将池塘暴露在 阳光下进行晒塘,以进一 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
放养密度与生长速度
乌鳢的放养密度应适中,过高的密度会影响生长速度和成活率,而 密度过低则可能导致产量下降。
不同密度下的养殖效果
在适当的密度下,乌鳢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较高,而高密度养殖 可能导致水质恶化、病害增多等问题。
放养时间
放养季节
两种养殖乌鳢技术方法 - -
![两种养殖乌鳢技术方法 - -](https://img.taocdn.com/s3/m/f10097e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6.png)
两种养殖乌鳢技术方法摘要:1、池塘集约化养殖集约化养殖乌鳢在浙江、广东、山东等地推广比较普遍,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亩产可达5000公斤。
池塘要求面积1亩左右,最大不超过1.5亩。
池深2~2.5米,水深1.5~2米,池埂高出水面0.5米以上。
水质要求中性或弱碱性。
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严密的防逃设1、池塘集约化养殖集约化养殖乌鳢在浙江、广东、山东等地推广比较普遍,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亩产可达5000公斤。
池塘要求面积1亩左右,最大不超过1.5亩。
池深2~2.5米,水深1.5~2米,池埂高出水面0.5米以上。
水质要求中性或弱碱性。
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严密的防逃设施,池塘四周用竹篱笆或鱼网围拦。
池塘四周种植水草,宽度0.8~1米,水草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的25%。
池塘清整放养前15~20天,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公斤彻底清池消毒,曝晒1周后进水,进水10天后放养鱼种。
消毒前先用铁齿耙将底泥耙一遍,捕净池塘中原有的乌鳢。
鱼种放养鱼种在10~20厘米之间时进行2~3次分养,保证同批养殖乌鳢规格整齐,每次分养前停喂一天。
鱼种长到20厘米后放入大池养殖成鱼。
当年鱼种6~8月放养,1冬龄鱼种3~4月放养。
水深1.7~1.8米时,每平方米放养鱼种数量:体长6~8厘米,放15尾;体长10~12厘米,放13~14尾;体长14~16厘米,放12尾。
饲料供应不足、水较浅、水质较差、水源供应不方便的池塘,适当降低放养密度。
鱼种放养前用2%~3%的食盐水浸10~15分钟消毒。
饲料投喂饲料可用以野生小杂鱼为主的新鲜动物饲料,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坚持“四定”投喂原则。
一般每天投喂两次,第一次在上午8~9时,第二次在下午4~5时。
小杂鱼、小虾逐步抛投在投饲区内,投饲区用竹竿围成9~16平方米的方框;人工配合饲料要设置食台投喂,食台离池边1米,入水深度20~30厘米。
鱼种放养初期,投喂量为在池乌鳢体重的8%~10%;乌鳢长到150克左右时,投喂量降至在池乌鳢体重的6%;以后按在池乌鳢体重的5%~8%投喂。
2023年乌鳢养殖情况分析报告
![2023年乌鳢养殖情况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145176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9.png)
乌鳢养殖情况分析
乌鳢养殖情况分析
PART
06
The Breeding Benefits of Ophicephalus argus
PART SIX
乌鳢的养殖效益
养殖现状
1.乌鳢养殖情况分析
2.2021年中国乌鳢养殖产量约70%
3.我国乌鳢养殖技术显著提升,人工繁殖和智能设施广泛应用
5. 水质管理:乌鳢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养殖过程中应保持水质的清新、营养和稳定。通常,水的pH值为7-8.5,溶解氧含量为5mg/L以上,氨氮含量为0.1mg/L以下。
PART
04
Feed selection for snakehead
PART FOUR
乌鳢的饲料选择
乌鳢的饲料选择
乌鳢饲料类型及投喂方式分析15050%10020%50干投喂与活体投喂的比较 30%10%
PART
02
Varieties and Habits of Ophicephalus argus
PART TWO
乌鳢的品种与习性
乌鸦的品种
乌鳢养殖现状及前景分析
黑鱼养殖现状分析
中国乌鳢养殖产量占全球近60%10,00060%
乌鳢养殖技术进步,提高生长速度和产量
乌鳢养殖前景广阔
乌鸦鱼的习性
1.乌鳢养殖情况分析
3.中国乌鳢养殖面积超1万公顷,池塘和稻田养殖各占一半此外,据202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乌鳢养殖的总面积已经超过10,000公顷。其中,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的面积分别为6,500公顷和3,500公顷。
乌鳢养殖情况
乌鳢的疾病防治
1.情况120,00060%
2.乌鳢养殖中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应用
小池塘乌鳢一年两季养殖增产更增效
![小池塘乌鳢一年两季养殖增产更增效](https://img.taocdn.com/s3/m/82111e4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1.png)
小池塘乌鳢一年两季养殖增产更增效摘要:乌鳢一年两季养殖是指上半年养殖成鱼,下半年培育鱼种,达到成鱼、鱼种双丰收。
2005年2月至12月,怀远县芡河渔场在芡河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在一口面积为1亩的小池塘进行了乌鳢一年两季高产养殖,取得成功。
现将经验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面积宜小不宜大,一般1乌鳢一年两季养殖是指上半年养殖成鱼,下半年培育鱼种,达到成鱼、鱼种双丰收。
2005年2月至12月,怀远县芡河渔场在芡河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在一口面积为1亩的小池塘进行了乌鳢一年两季高产养殖,取得成功。
现将经验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面积宜小不宜大,一般1亩左右,水深0.8~1.5米(早春0.8米、高温季节1.5米),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
池埂要夯实、无漏洞,埂上用竹篱笆或聚乙烯网片围起高为0.5~1.0米的防逃设施,池内种植占总池面积1/5~1/3的水花生、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一方面净化水质,另一方面给乌鳢提供隐蔽、避暑场所。
二、乌鳢一年两季养殖的生产流程1~2月投放乌鳢鱼种→4~6月加强投饵→6月底起捕销售成鱼→7月10日前投放当年乌鳢夏花→7月中下旬至10月强化培育→11~12月育肥苗种一年底销售鱼种。
三、成鱼养殖技术要点1.鱼种放养放养时间尽量早,不能迟于2月份,早放养可以让鱼种早适应、早摄食。
放养前15天,亩用生石灰80~100千克(干池清塘)全池泼洒,隔天用钉耙翻动塘泥清塘效果更佳。
全部放养人工繁育苗,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同时亩套养80尾、规格200克/尾左右尼罗罗非鱼,可大量繁育幼苗作乌鳢的饵料。
鱼种下塘前用5%食盐浸洗10分钟左右,具体浸洗时间视鱼的反应情况而定,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2.加强饲养提倡早开食,4~6月要强化投饵。
本次试验主要投喂鲜野杂鱼、虾、动物下脚料等。
投喂要坚持"四定"原则,投喂量根据天气、水温、鱼活动等情况而定,每天分两次投喂,上午9∶00~10∶00、下午4∶00~5∶00,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2%~10%。
黑鱼养殖的效益与前景分析
![黑鱼养殖的效益与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c311c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0.png)
创业参考鱼养殖的效益与前景分析黑鱼又叫做乌鳢,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食用可以滋补调养,还能促进伤口愈合,是药用价值较高的鱼类,很多地区都有养殖。
那么黑鱼养殖成本和利润是多少?一、黑鱼养殖效益分析[以667平方米(1亩)养殖面积计算]1.鱼苗成本。
黑鱼苗市场价为1~1.5元/尾,667平方米投放密度在2000~3000尾,因此成本需要3000~4500元。
2.饲料成本。
黑鱼饲料一般是7元/千克,饵料投喂系数在1.3左右,因此饲料成本9~10元/千克,每667平方米的成本跟养殖密度有关。
3.药品成本。
黑鱼由于养殖密度较高,水质经常变化,所以会经常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水、消毒和杀虫,整个养殖过程每千克鱼的用药成本为1元。
4.鱼塘成本。
目前农村池塘租金大概是500元/667平方米,另外加上改造、设置防逃网等,前期鱼塘算下来投入成本在500元以上。
5.其他杂费。
考虑池塘水电、人工等费用,平均每千克黑鱼的杂费成本在0.5~1元,但高密度养殖模式电费成本会增加,所以相比正常的养殖密度,杂费成本也不一样。
综上所述,黑鱼每667平方米的养殖成本在30000~60000元,每667平方米产量为2500~5000千克,养殖利润根据不同的养殖密度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在5000~10000元。
二、黑鱼养殖前景分析从相关市场了解到,近期黑鱼价格基本保持在17~26元/千克。
黑鱼作为一种老少都适合食用的鱼类,市场上的需求量比以前有所增加,近年来黑鱼市场行情逐渐变好,因为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有所转变,开始对高档物品消费增加,尤其是关系到养生这方面。
此外,前些年黑鱼市场行情不好,养殖户没有养黑鱼而是选择其他品种的鱼,所以市场上的黑鱼比较少。
综合来看,黑鱼养殖的前景是不错的,不过要根据市场具体情况来对待,因为各地的需求量不一样,如果要养黑鱼最好做足前期准备工作。
(宇浩)对方的许诺,在签订合同时就应留一手,以防止对方有意违约给自己带来损失;不可求富心切,专门挑选轻而易举能赚大钱的项目,因为越具有诱惑力的项目,往往风险也越大,如若不注意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乌鳢(黑鱼)成鱼养殖:池塘专养
![乌鳢(黑鱼)成鱼养殖:池塘专养](https://img.taocdn.com/s3/m/2c2c94d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e.png)
乌鳢(黑鱼)成鱼养殖:池塘专养由于人们长期把乌鳢作为养殖的害鱼而被杀害,致使养殖乌鳢的有关研究和实践都起步较晚,因而养殖技术还不成熟。
由于人们长期把乌鳢作为养殖的害鱼而被杀害,致使养殖乌鳢的有关研究和实践都起步较晚,因而养殖技术还不成熟。
一些关键性的技术环节都在探讨之中。
下面我们介绍的养殖技术,是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但又急需深入探讨、改进和提高的。
1.池塘条件。
养鳗池、养甲鱼池或一般的养鱼池,都可以作为乌鳢的养成池,不必另设专池。
以养鳗池,特别是室内养鳗池为最佳。
因为养鳗池设备最好,既能控制水温,又能造成微流水环境,水质良好。
池塘养殖面积大小不限,但多以0.5公顷以下为多,以便于管理。
池堤上围设有竹篱笆或尼龙纱xx,高1.5米,防止乌鳢鱼跳出。
池内通常设有进水口、排水口,水源相对丰富,以使在换水(静水养殖)或微流水的情况下,保持池水为11.5米的深度。
注水口由池堤顶端伸入池内,离池堤内壁30厘米左右,池中需有1/5左右的水面被水浮莲之类的漂浮水生植物所覆盖,以便水温较高时起遮阳作用。
放养前照样要清池消毒,放入的水需有较高的溶氧含量,PH 值为中性左右,养殖水温不宜超过30℃。
2.苗种放养。
苗种的规格以3-6厘米为宜,同一池中放养的鱼苗大小应基本一致。
放养密度,在静水池塘可10尾/平方米,在微流水池塘则应适当提高。
养殖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个体大小差异,因此,仍须多次用不同xx目的拉xx进行过筛分级。
分池分养,同时随着鱼的生长,降低放养密度,最后达到23尾/平方米,在池塘数量有限的地方,则可用相应xx目的尼龙xx将池子xx成若干个分隔部分,放养不同规格的乌鳢(即经分级后进行分养)。
3.管理。
(1)投饵。
乌鳢的饵料有活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两类。
作为活饵料投喂的有罗非鱼幼鱼、小杂鱼、小虾、蚯蚓等。
活饵料的大小依乌鳢的大小而定。
体长13.2厘米的乌鳢能吞食体长6.6厘米的小鱼,因此投喂的小鱼虾大小要适当,投喂后要以能看到池中小鱼虾为数不少为准,发现小鱼较少时,即应及时补充,以免造成饵料不足,饥饿的乌鳢会相互残食。
微山湖乌鳢生态养殖
![微山湖乌鳢生态养殖](https://img.taocdn.com/s3/m/847c5e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2.png)
微山湖乌鳢生态养殖摘要:微山湖乌鳢是山东十大渔业品牌之一,近年来,以生态养殖为主的微山湖乌鳢,生产发展迅速,年产量达5万余吨,已形成集苗种生产、饲料运销、生态养殖、市场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微山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鳢之乡”。
乌鳢苗种已被引入全国各地进行养殖,取得良微山湖乌鳢是山东十大渔业品牌之一,近年来,以生态养殖为主的微山湖乌鳢,生产发展迅速,年产量达5万余吨,已形成集苗种生产、饲料运销、生态养殖、市场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微山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鳢之乡”。
乌鳢苗种已被引入全国各地进行养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池塘选择及清整乌鳢养殖池宜小不宜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最大不要超过2亩,小池塘便于生产管理,利于各项生产操作,要求池深2米~2.5米,保持水深1.5米~2米,使池埂高于水面0.5米以上,池底为泥沙质,塘底平坦,淤泥少,池塘进排水口设置牢固的防逃设施。
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并且分离进水渠与排水渠,以免用过的池水直接被抽取利用。
在养殖前12天~15天,干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150公斤,现化现用,均匀泼洒,不能有遗漏,然后曝晒5天,注水后,沿池边移植1.5米~2.0米的水草带,如水花生等,供乌鳢躲避、捕食、栖息并遮荫、调节水质。
鱼种放养采用人工繁殖培育的乌鳢鱼种较好,鱼种要无病无伤、体质健壮、体色鲜艳、鳞片完整,活动正常自如,对外界反应灵敏。
规格在18厘米左右,每亩放养2000尾,同池鱼种要规格均匀一致,切忌大小不均,鱼种下塘前采用3%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10分钟。
为控制水质,可搭配放养规格为200克左右的花白鲢鱼种,每亩放养180尾~200尾,草鱼、鲤鱼每亩各放50尾~80尾。
饵料投喂可以投喂鲜动物饲料,或配合颗粒饲料。
在鲜动物饵料供应充足时,就以野杂鱼、禽畜下脚料等鲜动物饵料为主,在投喂时,要注意饵料的鲜度,避免投喂腐败变质料,按照“四定”投喂原则,确保乌鳢吃饱吃好。
乌鳢养殖效益分析
![乌鳢养殖效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03234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5.png)
乌鳢养殖效益分析
米佳
【期刊名称】《农村新技术》
【年(卷),期】2024()3
【摘要】乌鳢,俗名黑鱼,分类上隶属鳢形目鳢科鳢属。
乌鳢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开展庭院式高密度单养、网箱养殖,也可以专池养殖或与其他鱼类混养。
近年来,乌鳢已成为人工养殖的名优品种之一,是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一、市场前景。
乌鳢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肉味鲜美、营养全面,具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之功效。
病后、产后及手术后食用乌鳢,有生肌补血、加速愈合伤口的作用,也可治疗水肿、湿痹、脚气、痔疮、疥癣等症。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米佳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4
【相关文献】
1.乌鳢养殖效益高
2.不同饲料对乌鳢鱼种生长速度及养殖效益的对比试验
3.两种模式高密度养殖乌鳢的效益比较
4.乌鳢成鱼怎样养殖效益最佳
5.稻田养殖杂交乌鳢实例及综合效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鳢养殖情况分析
![乌鳢养殖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838fb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4.png)
乌鳢养殖情况分析乌鳢是一种肉食性鱼类,是对斑鳢、乌鳢等鳢科鱼类的俗称,也称黑鱼、柴鱼等,被喻为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养殖品种,倍受关注。
在广东,乌鳢养殖已经有10多年历史,今年珠三角地区养殖面积将超过万亩。
一般亩产在4000~6000公斤,有的养殖户甚至超过10000公斤。
论文联盟乌鳢如此高产,除了自身的耐低氧、集群性优势外,还得益于苗种品质改良、人工饲料研发的突破。
使用人工饲料养殖后,彻底解决了水质和高产之间的矛盾,产量得以大幅提升。
采用“造冬棚虾”轮作的养殖模式提高产量。
去年4月投放刚孵出7天左右的乌鳢苗,9月中旬养成公斤/尾规格的商品鱼,亩产超过3500公斤,9月下旬再养一造冬棚虾。
如果采用单造养殖模式,到12月份卖鱼的话,亩产就能超过5000公斤。
按照去年养殖成本元/公斤计算,亩产4000公斤,需投资4万元。
养15亩至少需要50万元投资。
在南海一般每户以4亩池塘养乌鳢,一口塘投入10多万元即可。
高投入带来高效益,近几年乌鳢价格虽有波动,高时18~20元/公斤,低时10~12元/公斤,但总体上还算比较稳定。
苗种、养殖、饲料、销售已经形成产业链,现在广东养殖的乌鳢已经销至全国各地。
目前鳢科鱼类养殖主要为乌鳢、斑鳢及其杂交种三个品种。
斑鳢主要分布两广及港澳地区,俗称“港种”;乌鳢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山东等地,俗称“湖南种”或“山东种”;杂交鱼是以“湖南种”或“山东种”为父本、以“港种”为母本杂交后的子一代。
杂交种乌鳢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起捕率高、肉质味道好外,还可以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这些都是其得以迅速推广的主要原因,现在珠三角乌鳢养殖区99%属于杂交乌鳢。
杂交种乌鳢养殖周期短,4月份放苗,9月份就可以达到上市规格。
乌鳢营养全面、肉嫩味美、骨刺少,其风味和保健功效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在全国各地均有消费习惯。
广东1万多亩的养殖面积,其中仅有20%为本地消费,八成以上都是销往外地。
虽然今年广东养殖面积增加三成,但长江流域乌鳢养殖却减少了至少1万亩。
乌鳢的养殖技术
![乌鳢的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a25934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b.png)
6、投饵
(1)鲜动物饵料 乌鳢成鱼养殖常投喂鲜野杂鱼、小虾为主的动物饲料。淡水中的野杂鱼
有粲鲦鱼、麦穗鱼、鳑鮍鱼、棒花鱼、小鲫鱼等;海洋中的各种野杂鱼、小 带鱼、青(黄)鲇、小鲚鱼、管子鱼等。
也可在养殖池中混养一些素食性、游泳能力差、经济价值低、个体规格 比其小8—10cm的饵料鱼一减小成本。
注意事项: 应用鲜杂鱼投喂时要注意鲜度,尤其热天要做好保鲜工作。 特别是海洋小杂鱼,通过速冻、长途运输运往内地,鲜度保证不了,或
存放保鲜不好,已经开始腐变。结果乌鳢吃了之后,就会引起肠炎和出血病 等。
投小杂鱼时,应注意把带有硬棘的鱼类剔除。 投喂过程中,应做好训食,使远处的鱼集中至饵料台,以提高饵料利用 率。
饵料鱼
(2)商品饲料
参考配方:动物性饲料(血粉、畜禽及水产品下脚料、鱼粉等)50% 植物性饲料(麦麸、玉米粉等)48% 骨粉2%。 饵料系数 3
乌鳢的亩产量近2万斤,是四大家鱼的10倍,每斤售价在12元左右,是四 大家鱼的两倍左右。更重要的是,重庆、四川两地的乌鱼养殖基本为零,每 年至少要从广东、湖北、湖南等地引进2000万斤
2、乌鳢菜式
• 红烧乌鳢
3、池塘选择及准备
• 要求交通便利,取水方便,避风向阳。 • 东西走向,长方形池塘,池深2~2.5,水深1~1.5。 • 底质为泥底。淤泥深10cm左右。 • 放苗前每亩100~150kg生石灰【带水20cm】。 • 进排水处加防逃网。
5、年龄与生长
乌鳢生长速度相当快,但不同地域、不同的环境中,乌鳢与斑鳢的生长 速度不尽相同。
乌鳢当年孵出的鱼苗,年终平均体长可达15厘米,体重50克左右.根据在 太湖采集的标本,各年龄组体长和体重为:1冬龄鱼体长14.2—19.2厘米,体 重115—428克;2冬龄鱼体长24—28厘米,体重350—760克;3冬龄鱼体长32. 厘米,体重605—1000克.
乌鳢的集约化养殖
![乌鳢的集约化养殖](https://img.taocdn.com/s3/m/8d8773f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1.png)
乌鳢的集约化养殖乌鳢俗称黑鱼、斑鱼、墨头鱼等。
目前我国养殖的主要品种有乌鳢、斑鳢及其杂交种。
乌鳢是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产量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经济鱼类,其肉质细腻,肉味鲜美,刺少肉多,生长较快,营养价值很高。
另外,乌鳢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运输方便。
近年来,随着国内养殖业的发展和国外贸易的需要,乌鳢逐渐成为产销两旺的特种养殖品种,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
1.池塘条件池塘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中性或微碱性、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库旁边;池呈长方形,排水、灌水方便,面积2000平方米,水深平均在1.2米以上,最深处可达2米,池底留10厘米厚的淤泥。
2.准备工作①放养前排干池水,整池固坡,清除过多的淤泥,让池塘冻、晒一段时间。
放养前10天,667平方米撒施生石灰100公斤干法消毒。
5天后加注新水。
②4月下旬,在池塘四周浅水区种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水草生长后覆盖面积不超过水体总面积的25%,以供乌鳢隐蔽栖息,并有利于改善水质和高温季节降低水温。
③乌鳢生性活泼,池塘四周用竹篱笆、尼龙网等材料围高50厘米以上,以防鱼跳出池外。
3.苗种的选择和投放①鱼种选择。
选择规格一致、体表光滑、肌肉丰满、无伤无病、游动活泼、争食凶猛的苗种。
②放养时间与规格。
池塘专养乌鳢的鱼种有2种规格:一种是每尾50克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宜在初冬放养入池;另一种是每公斤60尾~200尾的小规格鱼种,是由当年早春繁殖苗经2个月左右培育而成的,宜在6月~7月放养入池。
③放养密度。
每667平方米放养鱼种4000尾~5000尾。
4.饲料投喂乌鳢为肉食性鱼类。
目前,人工养殖乌鳢多数投喂小鱼、小虾、螺、蚌等鲜活饵料。
人工投喂鲜活饵料时,要注意新鲜、洁净,并用6%~8%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15分钟后投喂;投喂量为鱼体重的6%~8%。
每天定时、定量投喂二三次。
如鱼、虾不足,也可投喂其他动物性下脚料(如畜禽内脏),下脚料要新鲜、干净,投喂时要切碎,并进行消毒。
2023年乌鳢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3年乌鳢行业市场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d01d5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5.png)
2023年乌鳢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乌鳢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本报告将对乌鳢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一、乌鳢行业概述乌鳢是淡水鱼类中的一种,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元素,被广泛应用于饮食、药物、保健品等领域。
目前,乌鳢养殖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养殖模式,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
二、乌鳢行业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目前,乌鳢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较小,但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乌鳢被广泛应用于中餐、火锅、干燥制品等市场,消费者对乌鳢产品的需求逐渐增长。
此外,乌鳢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也促使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乌鳢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乌鳢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竞争。
首先,是品牌竞争。
一些知名乌鳢品牌通过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广告宣传推广,占据了市场份额。
其次,是价格竞争。
一些小型乌鳢养殖场通过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程度。
四、乌鳢行业市场机遇与挑战乌鳢行业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挑战。
首先,乌鳢市场需求的增加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乌鳢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鱼类,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次,行业中持续改良乌鳢品种和养殖技术的研究也为乌鳢行业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机遇。
然而,乌鳢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投入产出比偏低、市场竞争激烈等。
五、乌鳢行业市场推广策略为了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乌鳢行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市场推广策略。
首先,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度。
其次,要加强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方式。
此外,乌鳢行业还需要通过加强合作,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六、乌鳢行业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乌鳢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鱼类将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同时,乌鳢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的完善也将为乌鳢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但是,乌鳢行业也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谈乌鳢池塘养殖技术
![谈乌鳢池塘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75a5fc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b.png)
谈乌鳢池塘养殖技术乌鳢,又称美洲鳢、冰鱼,是产于北美洲的一种淡水鱼类,其肉质鲜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在中国也有不少乌鳢的养殖情况。
乌鳢池塘养殖技术是一种常见的乌鳢养殖方式,它能够使养殖者更好地掌控水质环境,促进乌鳢的生长和繁殖。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乌鳢池塘养殖技术的关键要点和运营管理方面的注意事项。
一、乌鳢池塘的选址与建设1. 选址:乌鳢池塘的选址需要选择地势稍高、排水良好的地方,以防止因为长时间积水造成病害。
同时,要避开使用农药或化肥的农田附近,以防止水源污染。
2. 池塘建设:乌鳢池塘可以选择方形或长方形,坡度适中,池塘面积与养殖规模相匹配。
池塘的深度一般在1.5米左右,这样可以保证乌鳢在水中的活动空间。
底土坯要薄、密度适中,便于鱼体的休憩和繁殖。
3. 池塘设施:在池塘中需要建设水泵和过滤设备,以循环过滤水体,保持水质清洁。
同时,还需要安装通风设备和保温设备,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水温条件。
二、乌鳢池塘养殖管理1. 选种:选择健康、体形饱满、无异常症状的乌鳢种苗。
可以通过询问养殖基地或者鱼苗商家来获取优质的种苗。
2. 饲料管理:乌鳢是杂食性鱼类,能够吃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根据乌鳢的需求提供粉状或颗粒饲料,并根据鱼类的生长情况和水质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
3.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是乌鳢池塘养殖的关键。
养殖者需要定期清理池塘中的杂物,并确保水体的流通和循环,可以使用水泵和过滤设备来达到这一目的。
此外,在养殖的初期和结束时,需要进行一次彻底清洁,以保证水质的良好。
4. 疾病防控:乌鳢养殖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疾病问题,如细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等。
在发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饲料、加强清洁、适当投放药物等,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5. 鱼种增殖:乌鳢也有在池塘中繁殖的能力,养殖者可以适当提供合适的繁殖条件,如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为乌鳢安排合适的产卵场所等。
2022年乌鳢养殖规模及趋势分析
![2022年乌鳢养殖规模及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d35dd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f.png)
2022年乌鳢养殖规模及趋势分析2022年乌鳢养殖规模及趋势分析一、乌鳢产业概述乌鳢俗称较多,北方和华东地区称黑鱼、乌鱼;湖北、湖南地区称才鱼;广东、香港地区地区称生鱼;西南地区称乌棒;此外还被叫做斑鱼、财鱼、草鳢、蛇头鱼、文鱼等,是一种颇受欢迎的经济鱼类。
乌鳢历来畅销国内外市场,在东南亚各国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价格昂贵,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在国内市场上,属淡水鱼中较高档的水产品之一。
乌鳢养殖特点二、乌鳢养殖相关标准持续完善2020年11月,安徽省出台乌鳢人工繁育新标准,规定了乌鳢人工繁殖技术的亲鱼池、亲鱼选育、人工繁殖等技术要求,该标准适用于乌鳢人工繁殖,规划了乌鳢整体养殖方式,使乌鳢人工孵化的每个关键环节,都做到可控、可查、可检索、可追溯,为实现乌鳢的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养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乌鳢繁育相关标准变动随着国家水产养殖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未来环保政策的持续严紧,我国普通水产养殖面积基本保持稳定。
在水产品产量增速放缓以及养殖面积稳定的背景下,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已由过去“高速发展”时期进入提质增效的“稳定发展”阶段。
三、乌鳢产业链及成本分析1、乌鳢养殖产业链乌鳢上游主要为乌鳢苗、饲料、防治药物(规模化养殖会出现病害)等,其中乌鳢苗主要以野外捕捞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内整体过度捕捞,整体苗种供给渐趋波动,质量差距较大,饲料是乌鳢养殖主要成本来源,中游主要为乌鳢规模化养殖和散户养殖,规模化养殖须面对较为严重的病害问题,下游主要为鲜食,深加工产品较少,存在较大拓展空间。
乌鳢养殖产业链2、上游乌鳢属于肉食类鱼,整体饲料成本占比较高,超七成。
乌鳢饲料一般是7元/千克,饵料投喂系数在1.3左右,因此饲料成本9~10元/千克,单亩养殖光饲料一项养殖成本可达2.5万元以上,饲料种类来看,国内各地区省市之间差异较大,浙江、山东、辽宁黑鱼养殖主要是投喂冰鲜鱼,广东主要是投喂配合饲料,生长速度比较快,养殖周期短,是国内最主要乌鳢生产省份。
乌鳢“两段法”的高产养殖技术
![乌鳢“两段法”的高产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bc9f75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4.png)
乌鳢“两段法”的高产养殖技术摘要:乌鳢又称乌鱼、黑鱼,经济价值很高,目前售价为15-20元/公斤。
我们采用"二段法"池塘集约化养殖乌鱼,每亩纯收益0.9-1.2万元。
一、建池要求:一般成鱼塘均可养殖,池底最好泥质。
池塘四周用砖、篱笆或塑料网加高0.5米,以防乌鱼逃逸。
池塘水深以1-1.5米为宜,水源要充乌鳢又称乌鱼、黑鱼,经济价值很高,目前售价为15-20元/公斤。
我们采用"二段法"池塘集约化养殖乌鱼,每亩纯收益0.9-1.2万元。
一、建池要求:一般成鱼塘均可养殖,池底最好泥质。
池塘四周用砖、篱笆或塑料网加高0.5米,以防乌鱼逃逸。
池塘水深以1-1.5米为宜,水源要充足,中性或偏碱性,水温不超过30℃。
鱼种池以500-1000平方米,成鱼池2000-4000平方米为宜,最好采用微流水式养殖。
水面1/5种水浮莲或水花生等供乌鱼隐蔽遮阳。
注水孔设在池壁离水面30厘米高处,以防注水时乌鳢逆水而逃。
二、清塘消毒:放养前,先将池水排干,清除部分淤泥,保持泥厚20厘米。
每亩池塘用生石灰100公斤进行干法清塘、消毒。
三、苗种放养:第一阶段强化培育大规格鱼种,在鱼种池进行。
9月上旬,将平均尾重43克的乌鱼苗强化培育,使其在8个月长成150克的大规格乌鱼种,放养密度为每亩7500尾。
第二阶段放养在翌年5月上旬,将第一阶段培育的大规格鱼种放入成鱼池精养,放养密度为每亩450-500尾。
乌鱼苗、种,放养前都要用3-4%的食盐水浸洗10-20分钟。
四、饲料投喂:乌鱼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养殖的成败关键在于饲料投喂。
如饲料不足,互相残食现象严重。
目前饲料来源主要是活饵料(小罗非鱼、小江鱼、麦穗鱼、泥鳅、小虾等)和人工配合饲料。
集约化养殖乌鱼如全部喂活鱼类,成本高,须驯化其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驯化从小开始,方法是:将80%绞碎的小杂鱼肉及20%的面粉或其他粘合剂混合制成颗粒饲料。
开始驯食时,可将此饲料与水蚤混在一起投喂,并逐渐减少水蚤等活饵的数量,直至最后不用水蚤,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中国黑鱼养殖行业报告
![中国黑鱼养殖行业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09dba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6.png)
中国黑鱼养殖行业报告中国黑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黑鱼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扩大。
因此,中国的黑鱼养殖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报告将对中国黑鱼养殖行业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现状、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一、市场现状。
中国黑鱼养殖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淡水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黑鱼产业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区,其中以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等省份的养殖规模最大。
根据中国水产养殖协会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黑鱼养殖总产量达到了160万吨,产值超过了200亿元人民币。
黑鱼成为了中国淡水养殖业中的重要品种之一。
二、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黑鱼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材,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为黑鱼养殖行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中国黑鱼养殖行业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规模化养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养殖经验的积累,黑鱼养殖将趋向规模化、集约化。
大规模养殖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2. 科技创新,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将推动黑鱼养殖行业的发展。
包括养殖环境控制、饲料配方、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品牌建设,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黑鱼养殖企业将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绿色养殖,环保意识的提高将促使黑鱼养殖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减少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三、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推动黑鱼养殖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中国黑鱼养殖行业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1. 养殖环境控制,利用智能化设备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对养殖水质、温度、溶氧量等因素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和养殖效率。
乌鳢的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
![乌鳢的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913f498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5.png)
乌鳢的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
李生武;杨红权
【期刊名称】《中国渔业经济研究》
【年(卷),期】1998(000)005
【摘要】本文简要地综述了我国乌鳢的养殖现状,分析了乌鳢的养殖发展前景。
【总页数】2页(P28,25)
【作者】李生武;杨红权
【作者单位】湖南省水科科学研究所;湖南省水科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43
【相关文献】
1.乌鳢养殖的发展前景 [J], 师玉环
2.海水网箱养殖现状及抗风浪网箱养殖的发展前景 [J], 梁超愉;张汉华;等
3.我国乌鳢Channa argus(Cantor)的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 [J], 李生武;杨红权
4.尚志市龙浠基地冷水鱼养殖与繁育现状及发展前景 [J], 王洪波
5.爱辉区冷水鱼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 [J], 郗明君;李宝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乌鳢的养殖现状
中国的鳢科鱼类共有7个种,它们分别是乌鳢、斑鳢、月鳢、宽额鳢、纹鳢、线鳢和长身鳢。
其中只有乌鳢是一个广布种,分布于全国各大水系,产量也最大,斑鳢、月鳢和宽额鳢仅分布在华南地区,包括台湾省和海南省;而纹鳢、线鳢和长身鳢则相当少见,分布区十分狭窄,仅见于云南省的怒江、澜沧江水系,经济价值小。
人们习惯于将鳢科鱼类通称为乌鱼、乌鳢(北方和华东地区)、财鱼(湖北、湖南)、生鱼(广东、香港地区)、乌棒(西南地区),此外还有斑鱼、孝鱼、蛇头鱼、文鱼等地方名。
乌鳢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无论是湖泊、水库、河川、溪沟、塘堰还是水田、渠道,甚至连一般鱼类难以生存的沼泽、积水潭、洼凼等都能生长、繁衍。
它们的生长速度也比较快,符合“头年鱼种、二年成鱼”的
生产要求。
乌鳢的含肉率高,又无肌间细刺,是老少皆宜的鱼品之一。
据测定,每100克鲜鱼肉中,含蛋白质19.8克、脂肪1.4克、糖1.2克,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
据医籍记载,乌鳢还有去瘀活血、滋补壮阳、收肌生津、怯寒调养等药理作用,在东南亚及我国两广、港澳台地区一向被视作佳肴兼补品,故而身价不凡。
此外,与其他鱼类不同,乌鳢离水后不易死亡,死后肌体也不易腐败变质,所以更便于长途运输与加工。
乌鳢的亩产量近2万斤,是四大家鱼的10倍,每斤售价在12元左右,是四大家鱼的两倍左右。
更重要的是,重庆、四川两地的乌鱼养殖基本为零,每年至少要从广东、湖北、湖南等地引进2000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