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黑鱼)苗种培育技术
乌鳢苗种培育技术总结
.
排 的方 进 行 ,确 保池水 的
“ 肥 、活 、嫩 、 爽 ” , 以 利 于 马 缓 鱼 苗 的生 长 和 成 活 。
绿 肥 作 基 肥 , 培 肥 水 质 。 浮 游 生 物 数 量 达 到 高 峰 鱼 苗 下 : 二。 ’
济 效益 良好 。近 几年 乌鳢 人工 饲养 的越来 越 多 ,苗种供
不应 求 ,但乌鳢 茼种 的培 育较 难 .究其 原因 主要 是乌鳢 .生物 不断繁殖 ,也可适量投喂豆浆 ・ 鱼 苗体质 娇嫩 ,环境 制约 因素较 多,从 而导致 苗种 培育
成 活率 低 ,- - ̄ ' 3 0 % 5 0 %, 高 的 也 不 过 7 0 %。 因
6 . 2 人 工投 饵
经过 l 5 O d 培育 ,乌鳢鱼苗长达2 . 5 c m ̄.
右 时及 时搭设食 台,进 行人工投喂保证食物充足 。
此 ,乌鳢苗种培育要注意 以下要点 。
6 . 3 调 节水质 乌鳢鱼 苗下塘 时 ,池水 不宜 太深 ,一般
I 池塘选择 水源 充足 ,进 排水方 便 ,水质 优 良,溶氧 充足 ,p H
乌鳢还其有强身健体。 补血收敛,利湿去瘀的功效, 病
后 、手 术后食用 ,有 生肌 补血 ,加速伤 口愈合 的作用 , 有较 高的药用 价值 。- - ̄ 6 6 6 . 7 m2 可产 l O 0 o  ̄ 2 0 0 0 k g ,经
6 饲养管理
6 . 1 施 肥育饵 乌鳢鱼苗 放养入池 后 ,开始一星期左 右 主要 以培育池 中事 先培 育好 的小 型浮游动 物 为食 ,乌鳢 苗下池 后即应 向池 中施 加追肥 ,使池 内鱼苗喜 食的饵料
乌鳢
乌鳢养殖技术一、乌鳢仔鱼驯养和苗种培育乌鳢仔鱼食性驯化和苗种培育是人工养殖乌鳢中的一大技术难关。
各地普遍反映“乌鳢要苗容易,育种难”。
苗种发花成活率最高不过50%—60%,一般为20%—30%,甚至更低。
因此,提高乌鳢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是目前乌鳢养殖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关。
1、仔鱼的驯养刚孵化的仔鱼,体质弱,活动能力差,浮于水面或侧卧于水草等附着物上,以自身卵黄为营养源。
随着卵黄囊逐渐被吸收缩小,幼体发育不断完善,其活动能力增强,可自由游动,并开始主动摄食,行混合性营养,此时是乌鳢苗种死亡的高峰期,务必精心驯养。
其驯养方法如下:1) 适时喂食当鱼苗孵出4—5天,卵黄囊消失,开始从外界摄食时,用浮游生物网捞取浮游动物,并经30—40目筛绢过滤(鱼苗孵出2—3天时不必过滤),以其滤液均匀泼洒在孵化池内,若食料不能满足其需要时,则可投喂熟蛋黄、酵母、鱼糜以及全价配合饲料(粉料)等作为补充饲料,让其吃饱吃好,以满足鱼苗的生长需要。
2) 保持水质清新鱼苗脱膜后,大量的卵膜和油状物漂浮在水体中或沉入水底,故应经常保持一定的微流水,以增水体溶氧,排除卵膜及油状物。
3) 注意病害防治乌鳢苗期最易患水霉病,一般以1—2ppm亚甲基蓝或15—20ppm福尔马林全池泼洒一次预防,日常换入的新水应在贮水池中先用25ppm生石灰或氯消毒剂处理,无药害后方可使用,并将池水培育成嫩绿色为好。
鱼苗经8—10天的驯养,体长可达10—15毫米,体色转黄。
随着鱼苗个体增大,密度增加,对饵料、溶解氧等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此时,应及时分池转入苗种培育。
二、鱼种培育1.土池培育苗种1) 鱼苗池要求乌鳢苗种培育池以土池为好,面积一般以0.2—0.4亩为宜,水深0.5—1.0米。
鱼苗放苗前,要清池消毒;先排干池水晒底,再以每亩70公斤生石灰清塘(池水深为7—10厘米),并施足基肥培肥水质,并可施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让鱼苗下池后有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基础饵料。
北方地区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养殖技术郑永山黑鱼的学名为乌鳢,它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名优鱼类,市场销路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均有黑鱼的分布。
目前,黑鱼已在南方省份实现了规模化养殖,但在黑龙江省养殖的规模还比较小,尚处于启步阶段。
一、鱼种培育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2~5亩为宜,池深达到2m即可。
鱼种入池前10d,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
每亩池塘施腐熟发酵的粪肥100~150kg。
池塘注水0.6~0.8m。
2、鱼种放养每亩放养规格2~3cm的夏花鱼种4000~5000尾,放养规格3~4cm的鲢鳙鱼种500~800尾。
3、饲养管理在池塘固定一个3~4m2见方的饵料台(可用筛绢制做)。
饵料台在水面下30~40cm处。
饲料投喂鲜野杂鱼。
投喂前用3%~5%的盐水浸洗饲料鱼消毒10min,再将鲜鱼绞成肉泥,放在饵料台上即可。
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0%左右。
每天喂2次,上、下午各喂一次,每次投喂的量以鱼2h内吃完为宜,否则应减少投喂量。
4、日常管理鱼种入池后要注意调节好水质,一般5~7d加一次新水,每次加水10~20cm,饲养后期如发现水色不佳还应换水。
二、成鱼养殖黑鱼的成鱼养殖可采取池塘主养、池塘套养和大中水面养殖三种方法。
1、池塘主养⑴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2~10亩为宜,面积不宜过大,池塘小有利于生产管理。
池深达到2~3m即可。
池塘注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
在池塘的进排水口设置防逃网。
在鱼池四周池埂上设置高约1m的围网,防止黑鱼逃跑。
在池边浅水处种植水草,种植水草的面积达到池水总面积的20%即可。
鱼种入池前一周,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并注水0.8~1m深。
⑵苗种放养每亩放养规格30~50g的鱼种400~500尾,规格100g 左右的鲢鳙鱼种100~150尾。
⑶饲养管理饲料:既可投喂鲜动物性饲料,也可投喂混合饲料。
鲜动物性饲料可以选择海、淡水小型野杂鱼,也可选择鸡肠子、猪肺子等畜禽下脚料和蚯蚓、蝇蛆等。
乌鳢(黑鱼)成鱼养殖:池塘专养
乌鳢(黑鱼)成鱼养殖:池塘专养由于人们长期把乌鳢作为养殖的害鱼而被杀害,致使养殖乌鳢的有关研究和实践都起步较晚,因而养殖技术还不成熟。
由于人们长期把乌鳢作为养殖的害鱼而被杀害,致使养殖乌鳢的有关研究和实践都起步较晚,因而养殖技术还不成熟。
一些关键性的技术环节都在探讨之中。
下面我们介绍的养殖技术,是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但又急需深入探讨、改进和提高的。
1.池塘条件。
养鳗池、养甲鱼池或一般的养鱼池,都可以作为乌鳢的养成池,不必另设专池。
以养鳗池,特别是室内养鳗池为最佳。
因为养鳗池设备最好,既能控制水温,又能造成微流水环境,水质良好。
池塘养殖面积大小不限,但多以0.5公顷以下为多,以便于管理。
池堤上围设有竹篱笆或尼龙纱xx,高1.5米,防止乌鳢鱼跳出。
池内通常设有进水口、排水口,水源相对丰富,以使在换水(静水养殖)或微流水的情况下,保持池水为11.5米的深度。
注水口由池堤顶端伸入池内,离池堤内壁30厘米左右,池中需有1/5左右的水面被水浮莲之类的漂浮水生植物所覆盖,以便水温较高时起遮阳作用。
放养前照样要清池消毒,放入的水需有较高的溶氧含量,PH 值为中性左右,养殖水温不宜超过30℃。
2.苗种放养。
苗种的规格以3-6厘米为宜,同一池中放养的鱼苗大小应基本一致。
放养密度,在静水池塘可10尾/平方米,在微流水池塘则应适当提高。
养殖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个体大小差异,因此,仍须多次用不同xx目的拉xx进行过筛分级。
分池分养,同时随着鱼的生长,降低放养密度,最后达到23尾/平方米,在池塘数量有限的地方,则可用相应xx目的尼龙xx将池子xx成若干个分隔部分,放养不同规格的乌鳢(即经分级后进行分养)。
3.管理。
(1)投饵。
乌鳢的饵料有活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两类。
作为活饵料投喂的有罗非鱼幼鱼、小杂鱼、小虾、蚯蚓等。
活饵料的大小依乌鳢的大小而定。
体长13.2厘米的乌鳢能吞食体长6.6厘米的小鱼,因此投喂的小鱼虾大小要适当,投喂后要以能看到池中小鱼虾为数不少为准,发现小鱼较少时,即应及时补充,以免造成饵料不足,饥饿的乌鳢会相互残食。
工厂化乌鳢苗种培育技术
《水产养殖》2020年第2期乌鳢俗称黑鱼,又名乌鱼、生鱼、财鱼、蛇鱼、火头鱼、黑鳢头。
乌鳢属鲈形目,鳢科,是鳢科鱼类中分布最广、产量最大的种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目前,在渔业生产中,乌鳢养殖模式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乌鳢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逐渐成熟。
近几年,乌鳢配合饲料研发成功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解决了乌鳢饵料短缺问题,推动了乌鳢产业快速发展。
根据这几年笔者在乌鳢繁育、苗种驯化及养成实践经验,总结工厂化乌鳢苗种培育技术。
1亲鱼培育亲鱼来自自然水域野生乌鳢,放养密度为500kg/667m 2,投喂新鲜的小杂鱼(亲鱼因来自野生乌鳢,未经驯化,不投喂配合饲料,而乌鳢幼苗经驯化后,投喂配合饲料),日投饵量为体质量的2%~3%。
选择符合形态学分类标准、性状明显、发育良好、健康肥满、无伤、无病、体色鲜艳、有光泽的个体做亲鱼。
2产卵孵化场所准备的产卵孵化场所为4m 2左右水泥池,池深1.2m ,水深0.5m ,为防止产卵期间亲鱼跳出产卵池,水深不宜过高,水泥池使用前用浓度为50g/m 3左右的漂白粉(有效氯含量32%左右)进行消毒处理。
水源来自地下20m 左右的井水,井水先经高位池曝晒一周后,再进入产卵孵化池使用。
每个产卵孵化池放入适量的新鲜水花生,作为乌鳢产卵巢。
3催产孵化亲鱼配组前,需要进行1次筛选,筛选时雌鱼要求规格1.0~1.5kg/尾,性腺发育良好,即腹部膨大,生殖孔大而圆,腹部为灰白色或淡黄色的雌鱼,雄鱼要求规格在1.5~2.0kg/尾,性腺发育良好。
当水温达到24℃左右时,进行催产,催产药物及剂量为:每kg雌鱼用鲤、鲫脑垂体2个或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5mg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IU ,用6%生理盐水配制成注射药液,雄鱼减半,采取腹腔一次注射。
把注射后的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放入繁育车间水泥池内,每个水泥池放一组。
催产后,一般3d 左右产卵完成,每尾亲鱼可产卵1~2万粒,孵化率达90%。
4鱼苗培育受精卵经2~3d 左右时间孵化出膜。
黑鱼苗种培育关键技术
黑鱼苗种培育关键技术乌鳢仔鱼刚从卵膜中出来时,个体发育还很不完全,非常娇嫩,管理难度大,具体表现在:①乌鳢苗很容易受波浪、水流等的影响而粘附在纱绢上死亡;②晚间结群栖息容易造成缺氧死亡;③体表无鳞容易受伤感染水霉和遭原虫(车轮虫、小瓜虫、斜管虫等)的侵袭;④死卵、死苗腐败时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和油珠,污染水质环境等。
因此,在网箱中或孵化器中繁育时,当鱼苗摄食活动正常以后,才可将鱼苗更换到大网箱或直接下池培育。
1、鱼苗的开口引食。
乌鳢苗的开口饵料是小型浮游动物(轮虫、小型水蚤等),个体大小控制在200微米以下。
可在鱼苗培育池中提前施肥培养。
若浮游动物量不足时,可用100目的浮游生物网捕得的浮游动物,通过40-60目的纱绢布过滤,滤得的滤液中含有大量小型浮游动物。
在滤液中加入少量土霉素,放置30分钟后投喂,一般1天投喂6次,即4小时一次,以少吃多餐为原则,3-4天后,随着鱼体的生长和活动能力的增强,投喂量逐渐增加和次数减少,直至1天投喂2次。
2、及时驱散集群现象。
特别是出膜后的1-7天,集群现象比较严重,集群会造成局部区域的缺氧,造成死苗。
所以要经常用捞海等工具轻轻地搅动水体驱散苗群,提高成活率。
3、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体的清新。
及时捞除死卵死苗,防止其腐变和溢出油球,产生毒物和油膜;网箱要定期刷洗、排污。
水泥池要定期吸污、排水,最理想的是采取微流水培育。
土池育苗要定时换水和逐渐加大水量。
换入的新水水温和原池水的水温温差不超过2℃,换水量一般控制在60%-70%,二周后可减少到30%-50%,根据水质变化来控制换水的时间和换水量。
4、防病措施。
鱼苗刚出膜时容易被水霉和原生动物(车轮虫、小瓜虫、斜管虫等)所感染,待鱼苗完全出膜后及时清除卵膜,并用15ppm福尔马林全池泼洒1-2次进行预防。
日常换入的新水最好预先在贮水池中用15-25毫克/升生石灰或用氯制剂消毒后,培育成嫩绿色再使用更为理想。
5、及时分养。
乌鳢苗种的科学繁殖技术
本文由平顶山人流医院(/)整理发布随着乌鳢养殖业的发展,乌鳢苗种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单靠捕捞野生苗种来养殖,不仅数量少、供应无保障,而且质量差、规格不整齐。
因此,人工繁育乌鳢苗种已成必然趋势。
搞好乌鳢苗种繁育应严把“四关”:1亲鱼的选留与培育乌鳢亲鱼的选留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结合江河、湖泊冬捕选留;二是池塘培育选留。
选留亲鱼的主要标准是: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重750g以上,2冬龄达性成熟,雌、雄比为1∶1。
乌鳢亲鱼的培育:亲鱼培育池面积为300~400平方米,不宜过大,水深1.2~1.5m,土质池底,池堤设0.8~1m高的尼龙网,以防乌鳢外逃,放养前每亩池塘用生石灰50~60kg清塘消毒。
亲鱼放养:亲鱼数量多,可单养,每100平方米放8~10组,并适量搭养鲢、鳙鱼种,以调解水质。
饵料投喂:喂养亲鱼的主要饵料为小鱼、小虾,当水温达18℃以上,即可投食,当水温在23~27℃时食量大增,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10%~15%(投喂的小鱼、虾要求新鲜,大小适口)。
饲养管理:注意亲鱼产前、产后培育,经常加注微流水,保持水质清新。
另外,亲鱼池中央或四周种植水葫芦或水花生等水生植物,以利于乌鳢隐蔽、吃食和调节水质等。
2人工催产2.1产卵池和鱼巢的准备乌鳢的产卵池以土池为好,不伤亲鱼,面积20~30平方米,水深1.2~1.5m,催产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消除野杂鱼、蛙卵等,并用网围好,防止其他动物进入。
乌鳢有筑巢习性,为此,产卵池可用质地柔软、新鲜无毒的水葫芦、水花生或眼子菜等做成鱼窝,待给亲鱼注射催产药物后放入产卵池内。
2.2催产药物及方法乌鳢的催产药物种类多,在生产实际应用中,常用鲤鱼垂体2粒+HCG1000~1500IU/kg或DOM+HCG1000~1500IU/kg,雄鱼的药物剂量为雌鱼的1/2。
分2次注射,第土次注射量为药剂总量的1/3~1/4,以促进性腺的进一步成熟,15~20小时以后注射第2次。
注射的部位一般为胸鳍基部,体腔注射。
乌鳢鱼种网箱培育要从六方面着手
乌鳢鱼种网箱培育要从六方面着手黑鱼鱼苗长达3厘米已达到夏花规格,应采取大水体装网箱培育鱼种或直接土池培育鱼种,更适合鱼种发育的需要。
在乌鳢工厂化育苗场里,在繁殖季节要连续催产6~7批以上,才能达到培育数百万尾的规模,更需要移入它池培育鱼种。
1.网箱设置:网箱用8~16目的软质夏花网布缝制。
规格在8米*2米*1米为好,2米的宽度有利于两个人面对面的操作。
在一口大池中网箱排列不宜过密,箱与箱之间保留一定的距离,排列整齐;箱底不能搭泥,要离池底有一定的距离;网箱上口最好盖上罩网,防止水鸟捕食鱼苗;网外四周适当种上少量的浮水水草,既可净化水质,又可防止风浪冲击。
2.水质培育:经过排污曝晒消毒后待用的鱼池,约在投苗前一周进水培肥,按每亩施入发酵过的绿肥或厩肥200千克,培养浮游动物,经过4~6天的培育,轮虫、水蚤大量繁殖,这时投苗正好。
鱼苗摄食旺,生长快、排泄也快、水质肥得快,所以追肥要根据水质而定。
3.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投放乌鳢夏花600~700尾,出箱规格约在6~8厘米。
投入的夏花鱼种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分养,做到规格一致,按规格的大小适当调整放养密度。
4.饲料与投喂:夏花鱼种开始时候仍以“死红虫”(浮游动物)挂袋投喂为主,网箱用网片搭一食台,低于水面20厘米,无论挂袋还是散投,都安排在食台上投喂。
投饲量按乌鳢苗重量的16%投喂,大约1万尾3厘米的鱼苗,约投喂1千克的死“红虫”。
这时开始投喂前以某种声音为信号,如敲击面盆、拍手等召集鱼苗前来投喂,作为“信号”,连续进行4~5天就形成条件反射。
以后每次信号发出,鱼苗就集中在食台附近,然后采取陆续将饲料抛投在食台,鱼苗很快形成抢食的局面,这种吃食的场面十分好看。
这样的投喂优点首先是容易形成抢食局面,鱼种生长快,容易控制投喂量,饲料不会浪费,水质不易污染。
当鱼苗长达4厘米以后可以逐步过渡到鱼糜投喂。
5.每天进行刷箱1次:防止污物和寄生藻类的附生,造成封箱,阻止网箱内外水体交换,造成网箱内的水体恶化。
乌鳢苗种培育技术
清 池后 的第 二天就 向池 子注水 , 注
水 深度一 般 6 0 e m,进 入 池 子 的 水 用 6 0
目的尼龙布过滤 ,防止野杂鱼或其他生 物进入池 中。注水后的第二天可以向池
中投 施 腐 熟 后 的有 机 肥 料 ,可 在 鱼 苗 下
的数量根据培育池 的条件 、 饵料 、 肥料质
量和 自已的技术水平来决定 。
( 二) 饲 养 管理
池前 ( 根据水 温而定 ) 5 — 7天每 亩全 池泼
洒 1 5 0 — 3 0 0 k g 。
精养 细喂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
控 制 水 质 和 日常管 理 。
3 . 要 求池埂坚 固、 不漏水 , 其高度超
间了 , 现在养殖 规模 达 1 0 0 0 余亩, 成鱼 产量 3 0 0 0吨左右 ,所需鱼种都是 自养。
根据笔者这几年在少云镇高碑村 和石庙 村乌鳢养殖基地培育乌鳢苗种的实践经
过池水最高水 位 0 . 3 — 0 . 5 m。同时要求池
必须先整理池子 , 曝 晒几 天 后 , 再 用
口饵料二 大问题 。 下池前投 喂蛋黄 , 使鱼 苗饱食后放养 ,实 际是保证鱼苗第一次 吃食 ,其 目的是加强鱼苗下池后觅食 能 力 和提高鱼苗对新环境 的适应能力。
药物 清池 。 只有认 真整池后 , 才能有效发 挥药物清池 的效果 。 否则池子淤泥过多 , 会造成病菌和孢子大量潜伏 ,再好的清
【 E躅
符合 渔业用水标准 , 进排水方便。
l
乌鳢人工育苗及高产养殖技术
2 5 4 8 千 克 ,平 均亩 效 益 1 . 5 4 万 元 。现 将 有 关 技 术
总结如 下 ,供 大家 参考 。
一
、
材 料 与方 法
1 . 人 工 育苗
天 然饵 料 ,采 用 2 0 0目筛 绢 网捞 取 池塘 中培 育 的浮 游 动物 ,再用 1 0 0目筛 网滤 掉大 型 浮游 动物 ,将 滤
从 表 3可 以 看 出 , 在 经 历 2 2 5天 的 饲 养 试 验 后 ,A 、B 、C 三 组 的成 活 率 、收 获 时平 均 体 重 以及 每 箱 的总 产 量 均 随着 密 度 的增 加 而 下 降 ,饵 料 系 数 则 随 着 密 度 的增 加 而 上 升 。养 殖 效 益 与 养 殖 密
重 量 配 药 逐 尾 注 射 ,采 用 两 针 注 射 方 法 , 间 隔
2 . 苗种 培 育 ( 1 ) 夏 花培 育 :池 塘 需要 提 前肥 水 ,根 据 摄 食 情 况 科 学 投 喂 优 质 饵 料 ,主 要 投 喂 海 杂 鱼 。 前 期 ,投 喂打 碎 的鱼 浆 ,每天 投 喂 4 次 ,数 量 根据 鱼 苗 吃料 情 况 逐 步 增 加 。保 证 饵 料 充 足 的 同 时 ,要 严 格 注 意 水 质 ,每 天 检 测 溶 氧 量 、p H值 、 水温 、 氨 氮 等 理 化 指 标 。7月 1 3日开 始 ,夏 花 陆 续 出池
三 、 小 结
( 2 ) 秋 片 培育 :放 养 密 度 每 亩 按 1 万 尾 左 右投
放 。养 殖 过 程 中 , 要 定 期投 喂保 肝 中药 ,饵 料 主
要 是 海 杂 鱼 ,采 取 定 点 、 定 时 、 定量 投 喂 , 同 时 本 试 验 过 程 中 ,我 们 坚 持 四 定 投 饵 ,杜 绝 饲 料 浪 费 ,提 高 饵 料 利 用 率 。加 强 日常 管 理 ,特 别 是 鱼 病 的 预 防 ,有 效 减 少 了病 害 的发 生 。这 些 措 施 有 效 地 降 低 了养 殖 成 本 ,提 高 了经 济 效 益 。养 殖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在 现 有 养 殖 条 件 ,放 养 密 度 为 1 0 0 0  ̄1 5 0 0 尾/ 箱 可 取 得较 好 的 经济 效 益 。只 要 严
乌鳢养殖技术
乌鳢养殖技术乌鳢俗称黑鱼、乌棒、花鱼、斑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畅销国内外市场,价格昂贵,成为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
一、养殖乌鳢优点①乌鳢苗种来源广,早期是从水草丛、河沟中捕捞,目前已发展到工厂化培育等。
②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水质要求低。
③当年可以养成商品鱼。
④每667平方米池塘,水深7.5米,可放养鱼种8000~9000尾,年产量可达4~5吨,利润3万~5万元。
⑤疾病少,成活率高,成鱼便于远距离销售。
二、种苗人工繁殖1.选择亲鱼5月中旬,选择腹部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明显,中央出现凹沟,生殖孔外突、大而粉红色的雌鱼,用控卵器取卵子。
卵粒大小均匀,呈金黄色,光亮饱满。
雄性个体体色紫红色,前脊上有自下而上排列整齐、透明白色的小圆斑,愈多愈白愈好;腹部稍肥大、松软,生殖孔稍放大,微凹,呈三角形,淡粉红色。
雌雄比例1∶1。
雌雄鱼分别在暂养池静养一天,不投喂饵料,有利于产卵。
2.亲鱼催产采取二次注射,第一针采用全剂量的1/3。
隔18~26小时,再将2/3剂量注入雌鱼。
雄鱼在雌鱼注射第二针时一次性注射,剂量减半。
注射部位:体腔注射,采用较细的6号针头,与身体成45度角扎针。
进针深度1厘米。
激素的种类和剂量:鲤、鲫脑垂体,每千克雌鱼4~6粒,雄鱼减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千克雌鱼1600~2400国际单位,雄鱼减半。
3.产卵可在孵化缸、水泥池、土池中进行。
在水温22~23℃时产卵效应时间为27~35小时,水温24~25℃时产卵效应时间为25~30小时,水温26~28℃时产卵效应时间为18~22小时。
乌鳢产卵需在安静和弱光下进行,不能受到惊吓,否则会中止产卵。
产卵后12~14小时集卵。
4.人工孵化网箱孵化(40目,50厘米×100厘米×50厘米),微流水方式,每箱投入1万粒受精卵;孵化池孵化(3米×4米×0.8米),静水方式,每池投放4万粒受精卵;孵化率的高低取决于鱼卵的受精率和水质的清新。
乌鳢鱼种的培育
乌鳢鱼种的培育苗种培育:乌鳢仔鱼出膜初期,体质娇嫩,活动力弱,管理难度大,须先在水泥池中驯养,经过20天左右,体长达3厘米时,再移至池塘中进行培育。
鱼苗孵出后的前4~5天内可不投喂,4~5天后就需要投喂浮游动物的幼体了。
开始时每4小时投喂1次,3~4天后改为1天投喂2次,并逐渐增加投喂量。
可用100~120目的网绢捞取浮游动物,然后再用40目的网绢过滤,滤液投喂初孵的仔鱼,滤渣投喂幼鱼,要让鱼建立定时、定点摄食的条件反射。
动物性饵料不足时,可增投一些蛋黄、豆浆等。
出膜后1~7天,鱼苗有严重集群现象,易使集群小区内的鱼苗缺氧和摄食不均,因此,出现集群时,应搅动水体驱散鱼群。
驯养期间要及时清除池底的污物及卵膜、死鱼等,每天换水1/3左右。
苗种阶段,鱼体易被水霉及原生动物寄生,因此,要事先对鱼池进行严格消毒。
此外,对加注的新水也要提前消毒。
培育池上方须架设塑料大棚,以防阳光直射和暴雨袭击。
驯养期间,还应随着个体的长大和相对密度的提高,进行1~2次分池,以确保较高的成活率,后期可移至网箱中培育。
鱼种培育:培育鱼种的池塘面积宜小,以100~250平方米为宜,池底要平坦、淤泥少,深度为1米,排灌要方便。
放苗前7天左右,用生石灰清塘,每1/15公顷用150千克。
然后,每1/15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200~400千克。
放养时,每1/15公顷放体长3厘米的鱼苗3万~4万尾。
鱼苗下塘时,要保证规格一致,操作要轻,水温差不要超过2℃,最好在晴天无风时进行。
开始时,池中浮游动物较多,但仍需补充饵料。
每天每万尾鱼苗可投喂活的浮游动物0.5~1.0千克,并随鱼体的长大逐渐增加投饵量。
同时,要在池中搭设两米长的食台1个,食台要低于水面20厘米,以便挂袋补充饵料,袋中可装死水蚤、鱼糜。
经过1个月左右,鱼种体长达6厘米以上时可全部投喂鱼糜和配合饲料,其中鱼糜的比例应大于60%。
此后,再经15~20天的养殖,鱼种便可长到10厘米左右。
野生乌鳢苗种驯化养殖技术
YANG ZHI T I A N DI
野生 乌鳢 苗种驯化养殖技 术
驻马 店 市宿 鸭湖 水库 管理 局 方 思宸
宿鸭湖 是亚洲 最大 的人工平原 湖 泊 ,位 于驻 马 店市 东 2 4 k m处 ,属 于 淮河 流域 汝 河水 系。控 制流 域面 积 4 4 9 8 k m2 总 库容 l 6 . 5 6 亿m ,流域处 在亚热 带 向暖温带 的过渡 带 ,多年平 均降雨 量 9 6 2 mm,年注入水量充沛 , 年水 交换 系数 6 . 1 8 。上 游 山峦起伏 ,
8 g ,疗 效明显。
森林茂 盛 ,植被 丰厚 ,为宿 鸭湖提供 了宝贵的营养元素 。 宿 鸭湖水面广阔 , 水质较好 ,达到 国家 Ⅲ类水质 标准 。 年 平均气 温 1 4 . 9  ̄ C,气候 冷暖 适中 , 四季 分 明 ,光照 充足 ,年 日照 时数为 2 1 0 0  ̄ 2 2 0 0 h ,无 霜期 为 2 2 1 d 。浅 滩 区芦苇 、野 草丛 生 ,可养殖 面积 达 1 万h m : ,水深 l  ̄ 4 m, 库岸 线长 ,水位 深浅 适宜 ,水草 丰富 ,饵 料充足 ,是 乌鳢 繁殖 生长的好 地方 ;库区周边 河 道纵 横交 错 ,自然 坑塘 星罗棋 布 ,也 是乌 鳢繁 育生长 的好 场所 。我们经 过 多年 乌鳢 苗种驯化 养殖 ,取得 了很 高 的经 济效 益 ,并加 以推广 ,带动 更多 的养 殖户致富。
,
( 三)乌鳢苗体色变黑后,意味 着乌鳢 苗种 可以单独 捕食 ,种 群将会
散开 ,单独觅食 ,这时乌 鳢鱼就 会食 乌鳢苗种 ,也不 便捕捞 ,而且捕 捞量
小。
水质 ;每 6 6 7 m 放养 3 0 g 鲫鱼 2 0 0 尾, 来清理残饵 。
黑鱼养殖:黑鱼苗的培育技术
黑鱼养殖:黑鱼苗的培育技术黑鱼是乌鳢的俗称,是我国常见的一种食用鱼。
黑鱼肉中含蛋白质、脂肪以及人体所必须的多种元素,有祛风治疳、补脾益气、利水消肿等功效,且骨刺少,肉质鲜嫩。
因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黑鱼具有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等养殖特点,是水产养殖中的首选。
不过,要想成功养殖黑鱼,做好黑鱼苗的培育工作是基础,当引起黑鱼养殖户们的重视。
现将黑鱼苗的培育技术介绍如下:一、黑鱼的繁殖习性1.产卵时间:黑鱼的产卵季节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异,在华南地区为4月中旬至9月中旬,5、6月最盛,中地区为5-7月,以6月较为集中,繁殖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0℃—25℃。
2.性成熟期:黑鱼的性成熟年龄在不同的地区也略有差异,在华南地区通常体长为20厘米以上的1冬令鱼性腺已成熟,而长江流域一带则需要2冬令和体长30厘米左右才能产卵,能在池塘、河沟及水库等水域内自然繁殖,产卵场一般分布在水草茂盛的浅水区。
3.排卵数量:黑鱼的怀卵量、产卵量与亲体个体大小有关,怀卵量通常每公斤体重约为2-3万粒,0.5公斤重斑鳢产卵量一般为0.8-1万粒,个别可达1.1-1.2万粒。
二、黑鱼的人工繁殖1.繁殖设备:黑鱼的繁殖设施是利用四大家鱼繁殖用的设备,产卵池为圆形,直径8米,深1.5米鱼苗孵化设备是抛水式孵化缸,每只缸盛水500千克左右,滤水缸罩为60目,鱼巢是棕片和蚌壳。
2.亲鱼选培:亲鱼尽量选择附近的河沟、湖泊中的天然捕获物,规格80克/尾以上,体形正常,无病无伤,在池塘中培育,水温15℃以上时,投喂少量的小鱼虾、螺蚬肉、豆饼等,并经常巡塘观察,适当加注新水。
3.雌雄鉴别:雌鱼个体明显小于雄鱼,雌鱼具有图形的泌尿孔和杏仁形的生殖孔,成熟时腹部膨大而柔软,生殖孔微红外翻,雄鱼只有一个泄殖孔,亲鱼的雄雄比例为1:1.2配组。
4.催产方法:池塘自然产卵没有注射催产药物,在4月上旬水温达18℃,发现沙塘鳢在池边水体上层游转时,即在池边布设棕片和吊挂大的蚌壳若干,并注水使池水呈微流以刺激亲鱼发情,让其在棕片和蚌壳中自然产卵。
乌鳢“两段法”的高产养殖技术
乌鳢“两段法”的高产养殖技术摘要:乌鳢又称乌鱼、黑鱼,经济价值很高,目前售价为15-20元/公斤。
我们采用"二段法"池塘集约化养殖乌鱼,每亩纯收益0.9-1.2万元。
一、建池要求:一般成鱼塘均可养殖,池底最好泥质。
池塘四周用砖、篱笆或塑料网加高0.5米,以防乌鱼逃逸。
池塘水深以1-1.5米为宜,水源要充乌鳢又称乌鱼、黑鱼,经济价值很高,目前售价为15-20元/公斤。
我们采用"二段法"池塘集约化养殖乌鱼,每亩纯收益0.9-1.2万元。
一、建池要求:一般成鱼塘均可养殖,池底最好泥质。
池塘四周用砖、篱笆或塑料网加高0.5米,以防乌鱼逃逸。
池塘水深以1-1.5米为宜,水源要充足,中性或偏碱性,水温不超过30℃。
鱼种池以500-1000平方米,成鱼池2000-4000平方米为宜,最好采用微流水式养殖。
水面1/5种水浮莲或水花生等供乌鱼隐蔽遮阳。
注水孔设在池壁离水面30厘米高处,以防注水时乌鳢逆水而逃。
二、清塘消毒:放养前,先将池水排干,清除部分淤泥,保持泥厚20厘米。
每亩池塘用生石灰100公斤进行干法清塘、消毒。
三、苗种放养:第一阶段强化培育大规格鱼种,在鱼种池进行。
9月上旬,将平均尾重43克的乌鱼苗强化培育,使其在8个月长成150克的大规格乌鱼种,放养密度为每亩7500尾。
第二阶段放养在翌年5月上旬,将第一阶段培育的大规格鱼种放入成鱼池精养,放养密度为每亩450-500尾。
乌鱼苗、种,放养前都要用3-4%的食盐水浸洗10-20分钟。
四、饲料投喂:乌鱼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养殖的成败关键在于饲料投喂。
如饲料不足,互相残食现象严重。
目前饲料来源主要是活饵料(小罗非鱼、小江鱼、麦穗鱼、泥鳅、小虾等)和人工配合饲料。
集约化养殖乌鱼如全部喂活鱼类,成本高,须驯化其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驯化从小开始,方法是:将80%绞碎的小杂鱼肉及20%的面粉或其他粘合剂混合制成颗粒饲料。
开始驯食时,可将此饲料与水蚤混在一起投喂,并逐渐减少水蚤等活饵的数量,直至最后不用水蚤,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乌鳢苗种培育的清塘流程
乌鳢苗种培育的清塘流程乌鳢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因其肉质细腻,营养价值高,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乌鳢苗种的培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里,将会介绍乌鳢苗种培育的清塘流程,从苗种的选取到出苗之前的各个环节,详细地解释每一步的具体操作。
一、苗种选取苗种选取是整个培育过程的第一步,乌鳢的苗种通常在7-10月份采集,一般选取体长在3-5cm之间、体重在1-3g左右的健康幼鱼作为苗种。
苗种的选择对于后期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苗种的选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健康的苗种不仅长势良好,而且抗病能力强,对于后期的疾病防治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2.体长:一般选取体长在3-5cm之间的苗种,体长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后期的生长发育。
3.体重:体重在1-3g左右的苗种成活率高,且消耗少量的饵料,可以降低后期的成本。
4.成色:选择身体色泽鲜艳、纹理清晰的苗种,代表身体健康。
二、苗池管理苗池管理是乌鳢苗种培育的关键,合理的苗池管理可以提高苗种成活率,促进苗鱼生长发育,极大地促进苗种的生长。
1.苗池选择:选择水质清新、清洁无杂质、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与稳定的生态水域,使苗种能快速适应生态环境。
2.水质管理:定期检测苗池水质,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水质监控要素: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确保水质合适。
3.投喂及观察:采用小颗粒或小颗粒细粉末的专用饲料,每天投喂一次。
苗鱼的摄食率很大,为了控制好喂食量和采食时间,可以在早晚各喂食一次。
4.换水管理:苗种的换水要求严格,每天或隔天都应进行适量的换水。
换水前要将苗鱼移入另一个水源的容器,避免给苗鱼造成惊吓和伤害。
5.疾病防治:苗种的疾病掌握和防治非常重要,一旦发现疫情及时排查,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
如苗种出现疫情,可采用药物浴治疗。
三、清池操作清池主要是指排泥、换水和清理底泥等操作,这些操作通常在苗种培育的前期进行,为后期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创造更好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鳢(黑鱼)苗种培育技术
新疆乌鳢养殖刚刚起步还未成规模,苗种主要来自内地。
为了满足新疆乌鳢养殖业苗种的需求,我们于1999年5、6月间做了乌鳢鱼苗早繁苗种培育试验。
试验在新疆五家渠猛进水库上渔场的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塑料温棚的水泥池里进行。
催产亲鱼12组,分4批。
第一批4月30日催产。
孵出水花2.5万尾,6月10日育成6~8厘米长的鱼种1.4万尾,成活率56%,这是最好的一批。
最差的是第三批,于6月4日催产,孵出水花鱼苗4万尾,7月10日育成6~8厘米长鱼种0.5万尾,成活率12.5%。
平均成活率28.5%。
现将本次试验的进行情况总结如下:
1亲鱼培育
1.1亲鱼来源:选择我站试验基地池塘自育个体1kg以上达性成熟的亲鱼。
1.2亲鱼培育:催产前1个月左右(即3月底)将亲鱼放在15m2的水泥池里进行强化培育。
放鱼前用漂白粉彻底消毒。
然后加1m深的水。
每平方米水面放鱼2尾(1~2kg/尾)。
亲鱼进池前用4%食盐溶液浸泡鱼体10min左右。
先让鱼适应小水体的环境。
第三天投喂新鲜的鱼肉块,大小以鱼能一口吞吃为度。
分上、下午各喂1次。
池水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临产前一星期提高到26~28℃。
每2~3天换
水1次,同时清除池底沉淀的废弃物。
水源是经过曝气预热的深井水。
池内放置占水面积1/4的水葫芦遮阴。
2人工催产
2.1亲鱼选择:雌亲鱼要选择腹部膨大、用手轻压腹部感觉柔软且有弹性,肛门微突且呈红色。
雄亲鱼则选择腹部稍大、肛门微红、体两侧有明显的暗红色条纹。
临产时雌、雄鱼很易区别。
一般雄鱼个体比雌鱼大。
雌、雄以1∶1配对。
但雌雄鱼个体之间配对时不要悬殊太大,以利发情产卵受精。
2.2催产剂种类和单位剂量:催产剂采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高效催产合剂(RES)和地欧酮(DOM)三种。
其匹配形式及单位剂量如(1)LRH-A2.2ug+RES.5mg/kg鱼;
(2)LRH-A2.2ug+DOM.2mg/kg鱼。
作胸鳍基部腹腔1次注射。
雄鱼剂量减半。
总用量如表所示。
2.3产卵效果:雌、雄按1∶1配对、置于约1~0.5m2小水体中产卵。
当水温在26~30℃时,效应时间为30~36小时,其产卵结果如下表所示。
2.4孵化结果:我们采用“静水法”孵化。
即将产卵时段相隔4小
时以内的卵收集放在水泥池中。
水泥池15m2,水深25~30厘米。
放卵完毕后直到鱼出膜不要去搅动池水。
水温在30℃左右时,36小时左右鱼苗就可孵出。
放卵密度以2~3万粒/m3,溶氧5mg/L以上。
3苗种培育
3.1鱼种发苗塘:鱼苗孵出3天后自身的卵黄囊已吸收完毕,长了鳔能平游时发塘。
发塘池大小以15m2为宜。
放鱼前3天,即鱼苗孵出时就准备发塘池。
经10mg/L漂白粉全池消毒并清洗干净,排去旧水灌进新水,水深30厘米。
孵化池与发塘池温差要<2℃,放苗密度2000尾/m2。
3.2开口饵料:发塘后头两天以60目筛绢过筛挤压制成的鸡蛋黄浆洒喂。
第3天投喂鸡蛋黄和琼脂配合料。
配合料的配方为:水4000g、鸡蛋黄10个、鱼粉275g、豆饼粉25g、棉籽饼粉25g、琼脂50g、明胶10g、酵母粉25g、多维素1g、矿物添加剂5g(供参考)。
其制作方法如:熟鸡蛋黄在4000g水中挤压成浆,放入鱼粉、豆饼粉、棉仔饼粉搅匀,在炉火上煮沸2分钟后加入化过水的琼脂、明胶,再煮沸,提下来不停地搅拌,待其温度降至40~50℃时再加入酵母粉、多维素和矿物添加剂,搅匀后静置4小时即凝成胶状物。
投喂时取适量胶状物配合料,在盛有3~5kg水的盆或桶中用50~60目筛绢挤压过滤即可投喂。
4000g水配制的配合料可供3万尾鱼苗食两天。
日投3~4
次,连喂一星期就可以开始投喂小型浮游动物。
也是日喂3~4次。
3.3鱼苗体长1.5~3厘米阶段的饲养:鱼苗在这个阶段的投饵顺序是:自制配合料(粒径40~50目筛绢过筛)。
小型浮游动物、大型浮游动物、新鲜鱼肉浆。
喂鱼肉浆做到少量多次的原则。
3.4鱼苗体长3厘米以上的饲养方法:进入3厘米体长的鱼苗就开始训吃鱼肉浆,待其已适应吃鱼肉时,逐渐增大鱼肉粒径。
即从投喂鱼肉浆到搅肉机搅过的碎鱼肉块设饵料台。
在喂鱼肉块时适当掺进酵母粉和多维添加剂。
目的是让饵料所含各营养成分较全面、促进鱼苗快速生长。
否则易患营养缺乏症相继死亡。
其症状为鱼苗体色发黑,头大身小,躯干弯成曲线形、游动缓慢、不久即死亡。
3.5苗种分筛:乌鳢是肉食性鱼类、在苗种阶段,当体长出现悬殊分化时,在鱼群中较大的鱼可以残吃体长比它小1/3的鱼。
自相残食影响苗种成活率。
为了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当鱼群中有明显的体长悬殊时,要立即分筛,大小鱼分池培育。
这一工作在培育肉食性鱼类苗种时尤为重要,一定疏忽不得。
3.6水质管理:苗种是在水泥池高密度情况下培育,鱼的排泄物和残饵最易污染水质,水泥池自净能力差。
所以在饲养过程中要勤换水,每2~3天就要换一次水,池底沉积物要彻底排掉,保持池水清
新。
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pH值在8~9之间为宜。
4鱼病防治
根据我们的经验,乌鳢苗种在培育过程中先后出现车轮虫病和小瓜虫病。
下面介绍我们治疗这两种病的方法。
4.1车轮虫病:患车轮虫病的鱼严重时体色发黑,离群独游,反应迟钝。
镜检鱼体表面尤其鳍条上布满了活动的虫体,鳃上也被车轮虫侵袭。
治这种病我们采用0.7×10-6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
头次用药后结合换水,排去全部池水,脱落的虫体也跟排去的水排出池外。
然后再注入新水。
连续2次就可治愈。
4.2小瓜虫病:小瓜虫病是一种较难治的鱼病。
单用某种药物,对它无可奈何。
我们经过试验,总结出一套综合治疗法。
此法是,第一天全池泼洒0.2~0.3×10-6的孔雀石绿。
施药后8~12小时排干池水,扫净池底,另加新水;第二天全池泼洒2.5×10-6硫酸铜。
施药后8~12小时再排干池水扫净,另加新水;第三天全池泼洒30~40×10-6的辣子粉、姜粉合剂(1∶1),将合剂熬成汤,连汁带渣泼洒。
施药后12小时左右排净池水,另加新水;第4天再全池泼洒30~40×10-6的生石灰水。
到第5天观察鱼体小瓜虫全部脱落。
鱼吃食正常、游动活泼,说明已治愈。
有关治这种病在本刊99年第11期上已详细报道。
5讨论和结语
5.1苗种的各批成活率相差较大,主要有二方面的原因:一是饵料,二是病害。
在以人工配合饲料、鱼肉喂养的情况之下,若能配以适量的天然饵料,成活率就高。
如第一批,否则就低,如第三、四批。
所以全价的人工配合饲料尚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水泥池自身自净能力差,所以即时换水、消毒、防病、防止各池水互流,工具用完后消毒是防病的重要手段。
5.2小瓜虫病是乌鳢苗种培育中危害极大的一种病,稍有不慎单池可全军覆没。
我们经过小样试验后,采取综合治疗法,才把这种病治愈。
这种病要早发现、早治疗,才能使死亡率降到最低限度。
5.3乌鳢苗种繁殖在可控的温棚中进行时,催产、孵化的温度可以控制在25~30℃之间。
新疆的北疆地区5、6月的室外池塘水温是达不到这样高的温度的,一般只能达到18~22℃之间。
本次试验我们进行的比较晚,以后可以提前到4月初进行。
苗种在温室里生长到6~8厘米长需要30~40天的时间。
4月初进行催产,5月中旬鱼苗长到8厘米长时,室外池塘水温可以升到20℃左右,这时鱼苗在温棚中经过逐渐降温处理后,可以搬到室外池塘培育。
这时池塘中的水生昆虫和野杂鱼也是大量繁殖季节,乌鳢苗放到池塘后就有了丰富的
天然活饵料,这对乌鳢养殖是很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