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第一篇 自然观
第一篇自然观预读范例•我们人类是如何看待我们所居住的这个自然界的呢?•×××坐的飞机在地球某地上空突然失事,他靠降落伞掉到一个小岛上。
小岛上居民对于自然界的看法根本不同,他们相信每一个动植物都有一个主宰它们的神灵,认为森林有树神,水有水神,他们敬畏它。
每一个类都有自己的一个神秘世界。
整个世界是浮在一个盛装汪洋的水盆里,而这个水盆也是由一个神灵托着的。
总之,这里的居民认为他们周围到处都有神灵,因此,他们过着一种敬畏神灵的生活,有着各种繁杂的敬神仪式。
而且那里的人因为他是从空中落下来的,也把他当作了天神崇拜。
•而×××则把自然界看作是由物理的四种力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无神世界,自然界一切都是经过长期的自然而然的自发演化而来的。
人类是自然界生命发展到现在为止的最高级的生命形式。
人类因此可以支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
例如,我们创造了各种人工制品,创造了城市,改变了人类的居住环境。
问题•为什么同处一个地球的人类的不同部族对自然界的看法与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有如此之不同的“对自然的看法”呢?•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历史上的我们的同族对自然的看法与我们现代的看法相同吗?•进一步的,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对自然界的看法都一样吗?你问过别人的看法吗?•进一步的,你童年或少年时对自然界的看法与现在的看法一样吗?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进一步的,有一个客观的、独立于我们之外的自然界吗?•更进一步的,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广阔无垠的自然界是从来如此呢,还是逐渐演化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呢?*•自然观:通俗——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自然观:严格——是一种系统的体系,即人们关于自然界的存在、演化的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本质及其发展演化规律的根本观点和系统理论。
本篇内容介绍•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本篇内容框图本篇教学重点*•一、了解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第一编:自然观
观感性的、猜测思辨的;它从总体上把握自然界,把 物质归结为一种具体形态,缺乏实验科学基础,这是 主要的缺陷。
第二节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公元五世
纪至十五世纪)
• 一、宗教简介: •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
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 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392年, 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封 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
元七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半岛。它是由伊斯兰教的先 知穆罕默德所创,目前世界上有10亿多信徒,他们大 多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中非、北非、中亚、西亚、 东南亚和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有些国家还以伊斯 兰教为国教。
佛教
• 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
世纪古印度的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 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 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 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自西向东 传入我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 色的中国佛教(Chinese Buddhism)。由于传入的时间、 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 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 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第一章自然观1
• 商品经济和开拓市场的需要导致人们把眼光 投向更大的世界——远航探险和地理大发现 (麦哲伦1519-1522年环球航行、哥伦布 1492年发现美洲新大陆); • 天文知识和地理知识的需要导致数学和力学 的发展,从而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背 景下发生了一场以天文学为先导的科学革命。
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
• 关于惯性
他在宣判后仍然喃喃的说:可是地球仍然在转动! 247年后,即1980年罗马教会宣布当年(1633年) 对伽利略的裁判是错误的,为伽利略平反。
2.4其他成果:
• (1)磁与流体力学:[英]吉尔伯特(1544-1603) 《论磁》(1600)开创磁学研究;[意]托里拆利、 [法]帕斯卡等研究了真空问题,[德]盖里克的马 德堡半球真空实验(1654)演示了大气压力(16 匹马)。 • (2)[荷]惠更斯(1629-1695):摆钟研究与波动 说。钟的发明的社会和思想意义。
恩格斯对于古希腊自然哲学的评价
•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 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 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 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二、 16、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 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16、17世纪自然科学 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万物的本原:
• 泰勒斯(约前624~前547),水,万物始基——水 是万物不可须臾离开的;如胎儿生活在羊水中,如 生命离不开水。 • 赫拉克利特(约前540~前480),火,逻各斯是万 物的本源。 • 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61),原子,机械性。
• 重要特征:大都承认万物本原的物质性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西方古代科学的特点
自然观的演化
• 生物学方面: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
– 细胞学说:30年代末,施莱登、施旺,揭开 了有机体产生、成长及其构造的秘密。 (生命界动植物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 – 进化论:1859,达尔文《物种起源》,说明 了物种之间的联系,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 的适应性和进化作了正确的解说,摧毁了 各种唯心主义的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 变论。“证明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为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提供了自然史的 基础”。(生命在演化中)
二.中国古代自然观
• 春秋战国(前770—221)学术繁荣、百
家争鸣,初步奠定中国古代知识体系。正 好与古希腊的繁荣交映生晖。 • 百家争鸣,主要有:儒、墨、道、法、名、 阴阳。最重要:儒、墨、道三家。 • 两汉到明清,总体儒道交融,墨学中绝。 儒学主导,道学延绵。元气论、阴阳五行 学说对中国古代科学影响很大。
2.道自然观
老子(约前580—前500)开创。 庄子(约前369—前286)继承、发扬。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 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 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有物混成,先 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 不殆。 – 通于天者,道也。 – 道者万物之所由也,…… –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英国地质学家赖尔《地质学原理》 ( 1883 ),提出“渐变论”—— 力图从自然的原因来解释自然,驳 斥了“灾变论”和“神创说”。 – “地”在演化之中,也是打破形而 上学自然观的重要科学根据。
•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电磁理论
3.第一篇:自然观
• 排斥,是指物体或系统要素间的离、散、 分的变动趋势。 • 吸引和排斥是一切运动的基础,一切运 动都包含吸引和排斥这一对矛盾。
2.化合与分解
• 在包含大量要素的系统中,要素之间的吸 引和排斥作用,会使得若干要素组合成新 的子系统或新的物态,而这些新的子系统 或物态又会分解为要素。
• 静止是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阶段中或在一定层次 上的特殊表现: • A.物体相对于某一参考系是静止的,而相对于另一参考 系则是运动的; • B.物质系统处于量变阶段,只有数量的变化而没有性质、 结构和功能的质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静止的,然而 量变也是一种变化,量变的积累会引起质变; • C.物质系统在某一层次上不具有某种运动形式,而在另 一层次上则具有另一种运动形式,例如,物体可以不作 宏观机械运动,而在微观层次上进行着活跃的分子热运 动。 • 总之,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而静止则是有 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二、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 物质的运动存在于各种运动形式中,运动形 式是物质系统中相互作用的表现类型。运动 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概括为若干基本类 型。 • 恩格斯首先提出了物质运动基本形式的概念, 并且根据当时的科学成果,把物质运动分为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物运动 等四种基本形式,再加上人类社会运动,共 五种基本形式。
•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发现把时间的方向性 引入了物理学,揭示了嫡总是自发地增 加,直至极大值为止。时间带上单方向 的箭头,事件就有了演化过程。不过, 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表明的是自然界物质 系统从低墒到高墒、从有序到无序的演 化,是自然界演化中的退化方向和趋势。
• 然而,在18世纪就已经出现的太阳系形成的 星云说,在19世纪出现的地质渐变说,有机 化学分子的合成,细胞学说特别是生物进化 论,都表明自然界演化还有另一个方向和趋 势,即进化的方向和趋势。自然界现有的物 质系统都有由低级到高级,由无序到有序进 化的历史过程。由于进化过程中的分叉和进 化速度与质变关节点不同,形成了今日世界 从低级系统到高级系统各种各样的系统和各 种运动形式并列的局面。
第一篇自然观
• 在近代,“Nature”则主要指存在者之整体,即自然物 的总和或聚集。在这个意义上,它与“自然界”同义 (广义与狭义之分: 见后说明)。
• 在现代,鉴于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哲学家提出作为生态 系统的自然概念;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存的各部分 组成的生命共同体。认为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 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 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 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 当的(《沙乡年鉴》)。
近代前期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为近代自
然科学诞生提供了动力和条件
•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为近代自 然科学的诞生提供了文化条件和思想基 础;
• (3)实验方法的确立和科学团体的形成 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基础 和组织保证。
4.
• 新的盖天说
• 可是,新盖天说仍难以回答旧盖天说所遇到的那 个问题:如何解释…….
• 新旧盖天说的共同要害是只承认半个天球,这就 破坏了宇宙的和谐、对称……
• 浑天说:
• 宣夜说:
难题:为何
?
• 地动说
墨家战国时的一个学派,创始人墨子
• 裴秀,魏晋,绘制了十八篇《禹贡地域图》
中国古代:《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 一、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 二、从黑格尔的辩证法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原始社会 石器时代
奴隶制社会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奴隶社会
文字的发明与应用
自然哲学
石器时代
1第一章 自然观
• 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世界上的事物是处在一种
运动和变化之中,只不过这样一种运动和变化是 无序状态的,而宇宙有一种绝对的力量来改变这 种无序化,那种绝对的力量就是理念。
• 柏拉图自然理论的价值:承认物质世界的变
化和运动,同时这种物质变化要有某种原因性, 这就使现象世界的变化可以得到理解,发现了世 界是作为某种规律而存在的;另一方面,他看到 了事物的本质关联,发现了事物的共相存在。
•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理论
代表了古希腊哲学自然理论 的最高成就。亚里士多德认 为自然是事物的本性, “‘自然’是它原属的事物 因本体(不是因偶性)而运 动和静止的根源或原因”。
• 柏拉图在探讨世界之时, 已经着眼于主体与客体之 间的关系,这在西方哲学 后来的发展中成为一条很 重要的线路。
• 柏拉图论述“时间”:时间就是变化,而
在我们所知的那些变化的东西存在之前,任何 东西都是永恒的,所以没有时间。只有现象产 生之后,时间才存在。理念是永恒的,而它们 的各种
一、古希腊早期的自然观 • 包括荷马与赫西俄德的神学自然观、米 利都学派的本原学说、毕达哥拉斯学派 的数、赫拉克利特的火、留基伯与德谟 克利特的原子论、埃利亚学派的存在学 说等。
• 古希腊早期的神学自然观主要是由荷马与赫西俄德 来完成的。在《伊利亚特》与《奥德塞》中,荷 马描绘了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过着和地上人们相似的生 活。虽然荷马用人形来描绘众神,但也暗示了自然界中 有一个严格的秩序“命运”,众神也要服从它。赫西俄 德则强调宇宙的道德非人格化的动作。在《神谱》中, 宇宙在创始之前是处于一片混沌状态的,天地产生于混 沌之中。
1-1古代自然观
2014-12-20
12
欧洲中世纪自然观 :
创世说 原罪说 救赎说 来世惩罚说 天启说
2014-12-20
13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
一、 古代自然哲学
§ 1. 0 原始思维与哲学思维
古代自然哲学是作为远古蒙昧时期的原始宗教和 原 始 思 维 的 对 立 面 而 产 生 的 。 1、原始思维 神话 哲学思维
基本点:
(1)探讨了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及宇宙万物都是由某 种基本东西演变而来的(如水、土等,柏拉图的理念 世界含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分别形成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 (2)关于物质的构成,认为物质世界的万物都是由水、 火、气、土四物构成(四元说,种子说,原素说)。 (3)关于运动的一般认识,认为世界是相互作用和联系 的一个整体,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 (4)对于天体和宇宙的认识,提出了宇宙模型,包括地 心说、日心说的萌芽。 (5)关于生命的起源,提出了许多猜测性的很有见解的 思想。
意义:
从自然本身寻找本原。而不是用神话来
解释。 从“多”中寻求“一”。以简单的原则 来解释世界上的杂多事物。
2)毕达哥拉斯学派
试图寻找一种超越于任何事物,又是具体事物 所固有的,确定的一种东西作为世界本原。 宇宙是和谐、有秩序的 数即万物(数—点—线—面—立体—万物) 数服从一定的规律; 园、球形是最完美的; 突出了数学方法在哲学和科学思维中的意义。
第一章 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自然界的本体论构成 自然界的结构与秩序 人与自然的关系
存在图景
自然界的演化发展及原因 演化图景
自然图景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 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包括: a)物质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 性在 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可分的、有结构 与层次。 b)运动观:物质世界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 和运动是不可分的,运动状态是可以转换的。 c)时空观:物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运 动的。 d)系统观:物质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结构 的统一体。
02第二讲人类自然观的历史演变1(北林版)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 霞
第一篇 自然观
第二讲
人类自然观 的历史演变(Ⅰ)
2
第一篇 自然观
第 一 篇
1
人类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自 然 观
2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2016/9/30
4
“自然如不能被目证那就不能被征服”
丹皮尔 最初,人们尝试用魔咒 来使大地丰产, 来使家禽牲畜不受摧残, 来使幼小者降生时平平安安。
原始社会时间
埃及和巴比伦: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 3000年进入奴隶社会 印度:公元前3000年---前2500年进入奴隶社 会 中国:约在公元前2100前进入奴隶社会。 中国的原始社会,止于 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
170万年前的元谋人
一、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 人类文明的历史,首先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历史。 “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 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 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 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 区别的还是劳动。”
地球进化 ——生命起源于何时?
15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 45亿年前- 太阳系形成,地球 形成 35亿年前- 化石记录 生命起源于45-35亿年之间
问:人类出现在什么时间?
人类在自然史中的位置
目前科学家所了解到的整个宇宙,其半径 大约为150亿光年左右。 太阳系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是大约 45亿年前形成的。目前正处在“壮年期”,不 过到了它的寿命的晚期,地球将会被太阳所吞 噬,整个太阳系最后会变作一颗走向衰亡的红 巨星。
1929年9月于多塞特郡希尔费尔德
人类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篇
四、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
(一)层次结构的基本特征 1、层次结构 :由若干系统要素经相干性关系构成 的系统再通过相干关系而构成的新系统的逐级构成 的结构关系 2、特点 低层次系统对高层次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纵向关 系] 同层次系统之间带有相干性关系[横向关系] 相干性[横向关系]使得[纵向关系]可以向更高层次 发展。如H O H2O
二、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结构统一性 宇宙万物在化学元素上具有统一性(碳、氢、氧、 氮四种基本元素,在不同生命物质中98%) 宇宙万物在基本粒子和夸克层次上具有统一性(6 夸克,6氢子,107化学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和质量转化定律证实了统一性 物质多样性来源于演化 实物和场具有统一性: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相互 联系
(2)演化 非细胞生命——细胞 单细胞——多细胞 多细胞——动物-无脊-有脊-人 植物-菌藻-苔藓-蕨-裸子-被子
二、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 (一)可逆与不可逆性 (二)时间之矢与不可逆性 (三)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 退化:不可逆性如果发生在近平衡附近,不 可逆过程的确是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 进化:若不可逆过程发生在远平衡的非线性 平衡区,则起到重要建设作用,产生有序结 构
(四)、系统的稳定性 1、涨落 由于要素性能偶然变异,要素耦合关系偶然起伏或 外界环境的随机干扰使得系统整体状态的宏观量很 难始终保持在平衡中。这种宏观量对平均值的起落, 叫涨落。 2、稳定 对涨落的不变性。涨落发生后,能够自动地恢复到 原来状态 3、涨落与稳定总是实现于一定条件下
3、根据人对自然的参与程度上分 天然系统 人工系统——人造系统,各种机器、交通工 具等 复合系统——部分地改造、参与:农业系统、
第一章自然观
3、现代哲学对物质概念认识的走向 、
——从本体论到认识论 从本体论到认识论
♦ 随着研究的深入,当代科学哲学已经从传统的
本体论研究转向了科学认识论层次,具体表现 在弱化物质实体,而强化关系实在,退却的路 径之一是:由物质论到客观实在,再由客观实 在的“属性”到“关系”: 神七火箭 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关系 物质与测量的关系 物质存在与演化的关系
按生命特征分两类,即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 按聚集状态分七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 态、超密态、真空场、反物质。 按是否由实体粒子构成分为实物和场。 按基本粒子的自旋不同分两种:自旋为1/2奇数倍 的粒子为费米子;自旋为整数的粒子为玻色子。 按粒子的性质可分为四大家族:光子族、轻子族、 重子族、介子族。
第一篇 自然观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自然辩证法》 中的自然观。所谓自然观,亦即自然哲 学,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性认识,是 关于自然系统的构成、性质和生成、演 化、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根 本看法。学习自然观,通过了解“自然 界的实在的发展规律”,即客观辩证法, 向我们展示自然界演化发展的生动图景, 为我们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服务, 同时有助于我们活跃思想、开阔视野, 培养自己的理论思维的能力。
——摘自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3
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
在20世纪,一方面唯物主义哲学(它 把物质说成是唯一真实的实在)不仅在世 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现行官方世界观的组 成部分。而且即使在西方哲学中,譬如 在所谓身心讨论的范围内,也常常处于 支配的地位.但是另一方面,恰恰是物质 这个概念始终是使这个世纪科学感到最 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
♦ ♦ ♦ ♦
11
4、科学家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基本信念
第一篇 自然观
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
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 特、道尔顿 利用一台显微镜,可以 看到在水中悬浮的尘埃 粒子以非常不规则的随 机的方式运动。爱因斯 坦利用这一“布朗运动” 来显示,水是由原子组 成,为原子论提供了一 个重要的物理学证据。
汤姆逊使用 一种和现代 电视显像管 相当类似的 装置证明了 称为电子的 物质粒子存 在 1911年,卢 瑟福最后证 明物质的原 子确实有内 部结构
强核力:将质子和中子中的夸克束缚在一起,并将原 子中的质子和中子束缚在一起。 强核力具有色禁闭的性质:他总是把粒子束缚成不带 颜色的结合体。(红+绿+蓝=白,夸克+反夸克)
第一章 系统层次观
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
什么是系统;系统的普遍性;系统 与联系的区别;结构与功能;系统的主 要特征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性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层次;自然 界物质系统层次之间的关系 ;
自然辩证法:
第一篇:自然观
第二篇: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三篇:科技观
第一篇 自然观
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包括人与自然
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自然观是历史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关于自然界在存在方式上的系统层次观; 关于自然界在演化发展上的进化历史观; 关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观。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实际上所有粒子都是波动的, 粒子的能量越高,则其对应的波动的波长越短。 我们能对这个问题给出的最好的回答,取决于我们 的设想中所能得到多高的粒子能量,因为这决定了 我们所能看到的多小的尺度。 这些粒子的能量通常以称为电子伏特的单位来测量 (一个电子从一个伏特的电场所得到的能量即是一 个电子伏特) 19世纪初,几电子伏特,原子 卢瑟福,几百万电子伏特,a粒子 电磁场,几百万,几十亿电子伏特,更小粒子
我的自然观
我的自然观第一篇:我的自然观当代自然观当代自然观是指在社会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的思想观念,不是指单单爱护自然,更深的是指自然与社会共同发展与和谐生存。
在唯物主义的观点上的一个变化。
把当代人们所追求的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的观念。
在自然的发展之初,经过规律的演化,渐变。
由原始自然的一系列的发展,进化,并且适应人们的发展。
在共同生存的前提下和谐共处。
在和谐的同时进行维护,并且在科学的发展下进行。
在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促进自然的发展。
把单一的保护变成有效的利用。
把消极的保护变作积极的探索,将相互之间的依存提高到另一个境界。
在完全没有屏除唯心主义的条件下,人们的另一种对自然观的看法,在充分揭示自然界本质、结构及其辩证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人化自然观,再加入唯物主义的思想论证加以协调就形成了当代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基础:(1)天文学:康德的太阳起源演化学说:星云说。
《宇宙发展史概论》(1755)第一次说明了世界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不是从来如此的。
【其中包含了辩证唯物的思想】(2)地质学:赖尔的地球渐变论(1830),说明地壳是逐渐形成的,不是从来如此的。
(3)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物理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说明了运动形态是可以转化的,物质运动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统一性。
(4)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施旺(1839)、施莱登(1838)发现了细胞,细胞学说说明了多种多样生物的统一性(统一于细胞);达尔文(1859)的进化论说明事物是连续发展的,不是从来如此的。
(5)化学:道尔顿的原子论(1808);米勒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1824-1828),打破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界限,说明了事物是有联系的;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的发现(1869)。
基本内容:(1)它指出了自然界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和系统。
在该系统中,从星球到原子以至更小的粒子形成了一个无穷系列和层次;【世界是物质的】(2)相互联系的物体由于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物质是运动的】(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四种基本形式(恩格斯根据当时科学发展提出)为:机械运动、生物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运动的多样性】(4)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的规律性】我的自然观一.什么是自然观何谓自然观,自然观作为一种观念意思形态存在于我们的意识当中,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自然观
(二)系统的特点
系统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 系统都有一定的结构;
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时空混合结构
系统作为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 系统都离不开环境;
首先,环境提供物质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 其次,物质系统的功能只有在环境中才能实现; 再次,环境对物质系统具有调控作用
8
(三)系统的分类
23
(二)进化和退化
进化:是指物质客体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向
高序的趋势和过程。
退化:是指物质客体演化中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 低序的趋势和过程。
注意 a: 有两种‘有序’的理解:
‘死的有序’;‘活的有序’
↓
↓
平衡结构中 耗散结构中
b:并非所有有序程度的提高的过程都能 称为进化。
24
进化与退化的特点:
系统就是:“相互作用着的诸元素的综合体”。
W.R.艾什比:艾什比提出把系统看成一个“黑箱”的观念。他认为只要研 究输入和输出的信息的变化情况,便可推测系统的整体结构,而不必去打开 “黑箱”认识系统的详细情况。这样一来,一般系统论可以看成“按控制论 的研究轨道发展的一门学科”。
钱学森:“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合成的具有特定功 能的有机整体,而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份”。 __《组织管理技术》钱学森《文汇报》1979年9月27日
所以稳态对涨落而言,它的独立性是有一定范围的,超出这个范围,涨落将 支配系统的行为。如果这种涨落被一定条件巩固,那么新的稳态就出现了。
控制参量的变化,系统呈现出:从稳态→失稳→再稳定的演化历程。
12
三、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
(一)自然界的基本层次 1.非生命系统的基本层次
第一篇 自然观.
2012年9月27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好奇号 火星车日前发回的图像显示,一些火星岩石中含 有古老的河床和碎石。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好奇号任务合作研究人 员威廉·迪特里希据此推断:火星表面确曾有水 流淌过,且仅从砾石块的大小推断:火星远古河 床上的液态水流动速度为3英尺/秒(0.91米/ 秒),深度位于人类裸关节和臀部之间。在此之 前,大多数的研究论坛提到:火星上存在沟渠的 痕迹,但都是基于液态水存在为前提的不同假设。 本次发现也是我们首次看到火星上存在液态水流 冲刷的痕迹。下图为“好奇”号火星车传回的图 像,显示火星上有与地球河床类似的迹象。
1. 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前 提,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和基本态 度。它主要研究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演化 发展的规律;人和自然的关系等问题。(人与人:生产关系)
2. 科技观主要研究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 的一般规律,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的看法。它 主要考察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自然科学、应用 科学、技术创新、工程技术);科学技术自身内 部发展的规律性;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或范式; 并深刻揭示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这一本质属性; 科技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辩证关系。
华莱士,英国生物学家,1854~1862年 他独自在马来群岛采集动植物标本,1858年2 月受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人口论》影 响(在有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条件下,人与 人之间必然要激烈的竞争,因为这些社会财富是 按算术级数增长的,而人口则是按几何级数增长 的,所以必须限制人口的增长 ),撰写了《论 变种极大地偏离原始类型的倾向》。
1-1第一篇 自然观
• 物质系统层次的无穷性,意味着物质的 无限可分性。物质无限可分的“分”, 不是单纯的量的分割,也不是无限重复 某种特定的分割方式。各个物质系统层 次之间具有质的差别,其分割方式也有 所不同。物质系统层次是无穷的,物质 无限可分的“分”,也具有无穷多的方 式。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 2.什么是系统? 3.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含义。 4.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何? 5.如何理解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性? 各层次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
三、物质系统层次的无穷性
• 物质系统层次的无穷性或无限性,是整 个物质世界在空间上的无穷性和时间上 的无穷性的重要表现。从整个自然界的 空间层次结构看,物质系统层次上不封 顶,下不闭底,其物质系统层次是无穷 无尽的。从整个自然界发展过程的层次 结构看,物质系统层次的发展从无穷的 过去,走向无穷的未来,其发展过程的 层次也是无穷无尽的。
一、物质是自然界的本原
• 自然界的涵义 ——广义: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总 和。 ——狭义:是指自然科学研究的总体 对象。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自然界的物质性,是指自然界一切 事物本质上都是物质。物质是自然 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基础和本原。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作为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 象的本原,和精神相比,它的唯一 “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即它 是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之外的。
二、物质系统层次之间的辩证 关系
• 多种多样的物质系统层次之间,并非是 彼此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的。每一物质系统层次,和上下左 右或近或远的物质系统层次之间,有着 纵横交错的相当复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从而使整个自然界的物质系统层次 形成立体网络结构。
• 各种不同的物质系统层次之问,又是相 互包含和相互转化的。其中;高层次的 物质系统包含着低层皮的物质系统,并 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低层次的物质系统; 而低层次的物质系统,则包含着构成高 层次物质系统的因素,并在一定条件下 发展为高层次的物质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真实地反映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自然界物质系统具有层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自然界物质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还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其演化和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科学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它的创立为技术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前提。
人类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它经历了从古代朴素自然观、17—18世纪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到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科学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科学化。
20世纪以来在总结概括现代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与发展。
第一节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形成一、古代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把自然看成是自发组织和自我运动的有机整体,认为自然界具有统一性、统一于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之中,认为阴阳、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推动力,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二、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点1.立足于对自然的整体性考察2.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3.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自发结合o 古代自然哲学的自然观虽然能从总体上勾画出一个本质上正确的自然界的总画面,但是在细节方面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因而仅仅是一个笼通、模糊、粗糙的画面。
明显的局限性:o 第一,它的唯物论带有自发的性质,而辩证法带有朴素的性质。
当它把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自然界的本原时,在说明万物形成的机制问题上就遇到了科学和直观相矛盾的难以克服的困难。
o 第二,对自然界各部分和细节的认识是不清晰的,这使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在认识上既带有整体性,又带有笼统性。
o 第三,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是对直观经验的思辨、猜测为认识论基础,缺乏对实验方法的广泛运用,因而不能充分、深入和有效地获得关于自然界本质及规律的认识。
第二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一、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一)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 1.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近代天文学的诞生2.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二)经典力学的建立 1.伽利略对动力学的基础研究2.牛顿经典力学的综合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基本内容完善的机械自然观的形成——1、机械论自然观是其建立的前提基础: 2、机器的自然图景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命题。
3、人与自然的关系观:自然被当作可以征服的对象来统治和压迫,人类甚至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
评析:o 这种机械论的自然观,其本质特征是唯物论的、还原论的、机械决定论的和形而上学的。
特别是它演化的后期,其形而上学的特征更为明显。
o 恩格斯客观地评价了这种方式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依对象的性质而展开的各个领域中是合理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都迟早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会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
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记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记它们的产生和消逝;看到它们的静止,忘记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贡献与局限性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贡献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巨大的进步,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
他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这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的意义。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和实证的方法,主张用分析化验的方法去研究对象,把对象分析、还原为它的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在思想中把这些因素重建为一个整体。
这种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完全必要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各种自然过程和自然对象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400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的条件。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性质与局限性第一,机械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
他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他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
第二,形而上学性。
第三,不彻底性。
评析: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具有历史必然性。
但是,这种自然观是以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分离为特征的,在其本质上是不科学的。
用这种自然观作指导不仅禁锢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且常常导致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
由于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性、形而上学和不彻底性,缺少辨证思维,不能理解自然界的辩证本性,在一些根本问题上最终无法坚持唯物主义而倒向唯心主义和向宗教神学妥协。
“哥白尼在这一时期之初给神学下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次推动这一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
”——恩格斯——第三节现代辩证自然观的确立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历史必然性(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1.天文学——“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2.地质学——“渐变论”3.物理学——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电磁理论4.化学:原子论、元素周期律5.生物学——进化论和细胞学说(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自然哲学2.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的批判和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革命改造,批判地吸取了他的合理内核,消除了它的神秘主义的形式,在对以往的自然哲学进行扬弃的过程中,完成了哲学史上从形而上学复归到唯物辩证法的伟大使命,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用于创立其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
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著作4、基本思想(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o 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o 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
o 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的这一过程的一部分。
(2)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o 科技与生产:科学是生产的重要因素;科学本身发展有不断加速的趋势。
o 科技与社会:科学是唯物主义哲学和社会革命的基础;科学进步最终会导致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引起产业革命;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必然发生整个社会关系的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o 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是彼此相互制约的。
第一个前提: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生产劳动使之与动物区别开来。
第二个前提:进行物质资料再生产。
第三个前提:人类自身的生产。
o 人周围的自然界是整个历史发展的产物。
自然科学的发展依赖于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4)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o 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
o 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
o 科学分离出来成为与劳动相对立的、服务于资本的独立力量。
(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①自然科学与哲学:辩证自然观的基本点:“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
问题只在于他们愿意受什么样的哲学的支配。
②辩证法③运动的基本形式和科学分类④数学与各门自然科学内容的辩证性质⑤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自然观与历史观是统一的。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和特点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能动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从总体上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最大的特征是强调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性和永恒演化性。
这个新的自然观是:唯物地、辩证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重大意义:第一,是人类自然观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第二,为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第四,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节当代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一、系统自然观1.普遍联系的系统自然观: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局域化的,既是随机的又是系统的。
这就是新型的关注普遍联系的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2.演化发展的自组织自然观:正视演化,重视演化的时间箭头,成为20世纪后半叶的革命性思想,也是20世纪辩证自然观的越来越显著的特征之一。
二、生态自然观1.生态自然观源于解决生态危机的迫切需要。
——当代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四个方面的生态危机2.生态学的生态理念和生态规律,构成了生态自然观的重要理念和科学根据。
3.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4.生态自然观的基本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为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有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意识,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思考:在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那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如何理解生态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人类已经开始爱护环境了,尊敬环境了,那么从这个角度,和自己的专业和科技的发展,进行思考。
目前的技术体系完全是人为的,社会体系是完全没有自然的,因此造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割裂、不能统一的局面。
要解决这一难题,正确做法“不是退回到自然,而是前进到自然,即朝向一种根据人的需要和利害关系的宽广范围而有意识地构造的一种总体性”田。
在这里,“总体性”就是要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体系中要始终贯穿着自然的价值和人的责任。
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错,科技进步与生态平衡也并不截然对立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