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8521941509第一章---国际财务管理导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48521941509第一章---国际财务管理导论

第一章国际财务管理导论

[授课题目](章节)

一、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二、国际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三、国际财务管理的组织

[学习目的及要求]重点掌握国际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经济条件以及国际企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理解价值链的经济含义及其对国际企业经营特征的影响;理解国际财务管理的特殊内容及其特点。

[重点与难点](1)国际企业产生的路经及其经营特点;(2)国际财务管理概念、内容。

[教学方法与时间分配]

本章以课堂教学为主

本章预计占用4学时

[教学过程]

1、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1.1 企业国际化的历史沿革

1.1.1 国际贸易

早在17世纪,伴随产业革命产生的国内和国际分工,一些国家的企业就己经产生了以商品贸易为主的国际经营活动。

国际贸易这类商业活动由来己久,只是到了17世纪以后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出现。18世纪——19世纪时期的国际贸易特点是:其一,贸易的地域已经发展到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其二,在时间上,商品的交换已经不是间断的,而成为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其三,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上,一切产品都是商品,相当大的一批商品参加国际贸易;其四,19世纪7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形成,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世界贸易总额

1800年1900年增长倍数1950年增长倍数14亿美元201亿美元13倍1141亿美元4.6倍

全世界出口贸易总额1950年为603亿美元,1973年为5740亿美元,23年里增长8.5倍,1995年为40885亿美元,比1973年又增长6.1倍。

国际贸易品种日益增多,国际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很快。

国际贸易是谋求出口产品给特定的国家,或是从国外厂家进口设备、技术,这种企业的国际经营风险较小,利润也薄。

1.1.2 19世纪中叶,西方企业的海外活动重心逐渐由贸易转向资本输出。

初期是间接投资占主导地位(购买外国公债)以及不是以拥有控股权的股票投资。

也有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1867年,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器公司到欧洲进行直接投资;1865年,德国的弗里德里克·贝尔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开设一家制造苯胺的工厂。

二战以后,直接投资占主导地位。1967年投资存量为1050亿美元,1999年此数为86500亿美元。2000年当年外国直接投资全球数127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00年的GDP值。

国际性的商业活动带来革命性变化,20世纪下半叶出现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跨国公司。国际财务管理是以跨国公司为研究主体。

1.1.3 跨国公司产生的路径

①首先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

②进出口贸易时间一长,企业看见了到国外发展的好处(利润高),出现资本输出。

对外经济合作。对外工程承包、对外提供劳务合作。

许可经营。公司提供技术换取某种特殊好处(版权、专利技术、技术决窍、商标)。

特许经营。公司为获得定期收入而提供专业化的销售或劳务策略、技术支持。

合资。

新建境外子公司,跨国并购。

1.2 经济全球化推动力

1.2.1 经济全球化含义

①制度层面:“资本主义本身的普遍化”。有的学者把全球化视为“由美国激发的一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即全球化是“从国际经济向真正全球市场经济的转变,前者被认为是运转方式和管理方式各不相同的民族和地方经济的总和,后者则是由统一的规则体系所控制的。”

②网络层面:经济活动正在通过生产,贸易、金融和资本的跨国网络,以空前的广度、强度和流动速度向全球扩张,使世界上一个地区的时间、行动和决定可以影响到距离遥远的国家、群体乃至个人,整个世界经济空前地联系在一起。

③贸易层面:认为对经济全球化最贴切的理解是以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为

1965年1998年2005年(预计)

将产品出口到原有市场所在国;或者更好地接近国际市场。

②提高生产效率。日本学者小岛清在《对外贸易论》中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对东南亚各发展中国家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当地廉价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现在西方国家对中国投资是为了廉价的中国劳动力外加庞大的中国市场。

③获取技术及信息。日本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论认为:靠引进外资,进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不容易的;依靠购买方式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不容易。需要企业深入到国外经营,更加便捷地取得当地的技术或管理经验。例如德国、荷兰和日本等公司购买美国当地的电器公司获得技术,日本、台湾的一些公司对美半导体行业的高新技术公司进行投资,并将技术成果转移到总公司,缩短技术差距。信息社会中企业需要获得及时准确的信息,抓住机遇,赚取利润。企业正可以利用在海外投资建立的分支机构以及快捷的通讯工具,掌握国际商品和资金市场的动态信息。

④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其他动机。如:充分利用东道国为国外投资者提供的贷款和优惠政策;跟随客户,寻求更多的经营机会;规避汇率风险等。不同的国家的企业,同一国家不同的行业的企业,可能有全球发展的不同动机;某一企业在不同的东道国和地区进行国外直接投资也可能基于多重的战略目标。

1.3.2 国际经营理论

①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来源于国际贸易理论,是以比较成本的原则为判断标准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部分地归结为各国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以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进行投资,使被投资国由于缺少资本、技术和技能没有表现出来的潜在比较优势,得到表现或增强起来。对外贸易是按既定的比较成本进行的,直接投资可以创造新的比较成本。

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具有科技优势、技术优势,而牙买加、墨西哥、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则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具有优势。由于这些优势是不容易转移的,因此,这些国家倾向于在生产是具有相对效率的产品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财务管理中讨论互换的理论基础。

②不完全市场理论。不完全竞争指由于规模经济、技术垄断和产品差别等因素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导致不完全市场。a、商品市场不完全竞争,如价格联盟;b、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特别是技术和知识市场的不完全,提高了技术转让风险和交易剧本;c、政府经济贸易政策的结果形成的不完全竞争;d、由于规模经济、公司生产经营成本降低而形成的不完全竞争。

市场完全有效,生产要素(不包括土地等)会很灵活并可自由转移。如一价定律存在(价格一致、成本一致,收益一致),造成成本和收益均等,并消除了比较成本优势这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基本原理。然正如上所述,现实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