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汉语的“半A半B”式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框式词条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框式词条《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入了34个框式词条,这些词条有其自身独特的性质。
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框式词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收入存在不足。
本文结合“框式结构”理论,以问题探讨的方式进行描述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以求进一步完善词典建设。
标签:《现代汉语词典》框式词条词典建设一、前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设有一些特殊的词条,如,[爱…不…]、[半…半…]、[大…大…]、[一…一…],等。
这些不同于一般的词条,他们是由一个个框架组成。
我们把它们叫作“框式词条”。
邵敬敏(2008)提出“框式结构”这一术语,而李振中(2008)在支持此术语下并提出了单独研究“框式结构”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本文所涉及的框式词条乃是“框式结构”中的一个分支。
邵敬敏把它们叫作“双项双框式”。
框式词条本身有许多的子集。
其子集由常项和变项两个部分组成。
以下材料来自《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四八]分别用在两个意义相近的词或词素的前面,表示各方面:~面~方,~通~达,~平~稳。
如“四面八方、四平八稳、四时八节、四通八达”等。
在框式词条“四A八B”中,“四、八”为框架,是常项,是固定成分,具有固定不变性。
A、B为空位,是变项,是由固定成分搭配而成的空位中有待嵌入的自由成分,具有自由可变性。
“四面八方”“四平八稳”“四时八节”“四通八达”是框式词条“四八”的子集。
二、《现代汉语字典》中框式词条收录的不足《现汉》之所以设立这样的框式词条,是基于以下考虑:一些常在人们口语中出现而定性又不十分强的类固定语,没有资格作为词汇单位设立条目,便用框式词条以纲带目地使之出现。
设立这种框式词条的目的是引导人们用某种架构去类推创造出新的类固定语。
这种想法是很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现汉》中框式词条的收入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准入词典的条件探讨词典设立框式词条,是为了人们以此为架构去类推创造新的准四字格式的类固定语服务的。
实际语言中的框式词条并不只是《现汉》所收的这34条。
现代汉语语音学部分
使用教材:《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大纲:自编《现代汉语教学大纲》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要通过语音来传递信息进行交流。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的物理性质具有四个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来决定的。
声波每秒振动的周期次数就是声波的频率。
语音的高低,则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此外,同一个人发音时声带的松紧不同,声音也有高低之别。
汉语的声调,主要是由不同的音高构成的。
2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振幅的大小决定的。
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
词语中的轻重音主要是音强的不同形成的。
并且,声音的强弱在普通话中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如“地道”中的“道”,分别读为轻声和非轻声时,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3音长指声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时间长,音长就长;时间短,音长就短。
在普通话和多数汉语方言中,在语句感情的表达上有一定作用。
轻声音节中的音长较短。
例如:读单字“亮”与读轻声词“月亮”的“亮”是有差别的,“月亮”里的“亮”音长较短。
4音色指声音的特色,是由声波的不同形状决定的。
它是每个声音的本质,所以也叫音质。
发声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共鸣器的形状不同,都会造成音色的不同。
在任何语言中,音色是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生理性质。
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语音的区别。
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肺和气管2.喉头和声带3.口腔和鼻腔三.语音的社会性质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具备社会性质。
语音的社会性是它的本质属性,突出地表现在语音和语义的联系上。
在不同语种或方言中,同一个意思会用不同语音来表示。
此外,各语种或方言都有自身独特的语音系统,这也是语音社会性的表现。
即使从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上看完全一致的语音单位,在不同语种或方言中也可有不同地位或作用,因而形成不同的语音体系。
现代汉语知识点
现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语言?内部(结构) 既是以语言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外部(作用.功能) 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的为社会成员服务二.语言的表现形式口语形式:受限制,通俗自然,简洁生动,结构不严谨书面语形式:结构严谨,语句雅正文学语言:加工规范的书面语,高级的书面语口语形式的文学语言〉〉〉促动了口语的发展,促使其规范化三.现代汉语的形成1.民族共同语: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2,普通话的形成: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四,方言概况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不是相互对立,同时又不以方言的消亡为前提1,北方方言:⑴华北,东北方言⑵西北方言⑶西南方言⑷江淮方言2,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6,闽方言;闽东;福州话为代表闽南;厦门话为代表7,粤方言;以广东话为代表五,现代汉语的特点㈠语音方面⑴没有复辅音⑵元音占优势⑶有声调㈡词汇方面⑴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⑵双音节词占优势⑶新词的构成广泛使用词根复合法㈢语法方面⑴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形态;指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⑵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⑶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⑷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六,汉语的地位①历史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②使用人数最多③联合国六种正式语言之一,国际上影响大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一,国家的重视1,50年代初期国家制定的语言文字工作三大任务;促动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2,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促动汉语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与实施的意义首次明确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为增强语言文字使用的管理和促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法律依据4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升’工作;①成为教学语言②成为宣传工作的规范语言③成为工作语言④成为全国的通用语言第三节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1,语音的含义;是指人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只有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语音性质:物理属性;产生于物体的颤动生理属性;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社会属性;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㈠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色,音质)⑴音高;,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在一定时期内颤动的快慢即颤动次数的多少,这叫做“频率”。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梳理
施事主语:主语是行为、动作的发出者。主语和谓语的语义关系是“主动者+动作”。例如:
02
鸟在水草边梳理 那晃眼的羽毛。
表情抓住了每个观众的视线。
注意:A 从语法关系上看,这里所说的施事是广义的,既包括动作的发出者,又包括了不能发出动作的事物。如例②。
05
B 主语是施事的句子叫施事主语句。这是汉语最常用的句式,句子中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一般要求带上受事的成分。
01
副词作状语。程度副词“很、极”也可以作补语。
03
就、仅、单单、只等表示范围的,如:
05
才、就、好、大概、恰好等,如:
02
副词一般修饰谓词,有的可以修饰名词性成分。
04
今天就你一个淘气。光书就有十箱。
06
用了恰好50元。花了才五天。
2、副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即单独成句,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刚好、刚刚、的确”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独成句。
2
任指:表示任何人或事物。
3
谁也听不懂他说什么。(谁=任何人)
4
他哪儿也不想去。(哪儿=任何地方)
5
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如:
6
别管是谁的,横竖我领情就是了。(不知道、不想说和说不出的)
7
信上说,谁谁谁当了运输大队长------(不必具体说明的对象)
8
车厢里堆满了鸡鸭鲜鱼什么的(列举不完全)
9
01
汉语语法知识结构图
语素的概念
语素 语素的种类(单音节、多音节/自由、半自由、不自由
语素与汉字的关系(一字一素/一字多素/多字一素)
词语的概念 词语的种类(实词、虚词) 词语 词语的结构(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 词语的意义(同义词、近义词、熟语、成语) 词语的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能愿动词,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表示趋向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的词。
例如: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平常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
《现代汉语》上册黄廖版
(一)、现代汉语一、什么是语言(熟记)1.从结构上讲,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声音(“语言”一词的声音)意义(“语言”一词的意义)2.从功能上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类所独有;诸多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没有阶级3.从人与文化的关系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性,人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二、什么是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广义: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仅指普通话。
※文学语言(名词解释)文学语言是经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三、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判断)雅言(先秦)——通语(汉代起)——官话(明代)——国语(辛亥后)四、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与现代方言的关系(简答)1.现代汉语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2.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或地方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又叫地域变体,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3.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仍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或变体,与共同语同时存在,并且接受共同语的影响。
4.七大方言区:(熟记)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五、现代汉语的特点(熟记)(一)语音方面的特点1.没有复辅音复辅音,指两个或者三个辅音连在一起的情况,如英语“study”、“act”中,“st”、“ct”都是复辅音。
汉语音节中没有类似复辅音。
像“zhuáng”这类音节中的“zh”“ng”是两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不是复辅音。
2.元音占优势汉语中,元音占优势,元音在音节中可以多到连续3个(iào ),至少也必须有一个。
而辅音却可以没有。
元音多,意味着乐音多。
元音占优势,乐音成分多,使汉语具有音乐的美质。
“半”类词语性质和功能考察
“半”类词语性质和功能考察作者:曾常红白水振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6年第03期摘要:文章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考察“半”“一半”和“一A半”等“半”类词语的性质和功能。
“半”有数词和副词的性质,并无量词的功能。
副词“半”是数词“半”语法化的结果,对“半”的多功能的分化和“一”的虚化促成了“一半”的产生。
副词“多/大半”是词组“多/大半”词汇化的结果,同样,对“A半”多功能的分解也促使“一A半”的出现。
在现代汉语中,与数词“半”对立分布的“一半”是数词;与副词“A半”主要处于对立分布状态的“一A半”也是数词。
虚化了的“一”在“一”类词语中不宜再看作数词。
关键词:“半”类词语“一半”“一A半” 多功能的分化“一”的虚化一、关于“半”的词性的多种看法“半(bàn)”在《现代汉语词典》①中有5个义项:①数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尺|一斤~|~价|过~|一年~载。
②在……中间:~夜|~路上|~山腰|~途而废。
③表示很少:一星~点儿|一鳞~爪。
④副不完全:~新的楼房|房门~开着。
⑤(Bàn)名姓。
《现代汉语八百词》把“半(bàn)”分为“数词”和“副词”两类②。
[数]二分之一。
a)半+量+[+名]。
b)数+量+半+[+名]。
数词为个位数,或者是带有个位数的多位数;量词主要是度量词、时间量词、容器量词或“倍”。
“半”和名词之间可加“的”。
个体量词只有“个”常见,其他少用,“半”与名词之间不能加“的”。
c)“半+量”常和否定词语配合使用,表示量很少。
有夸张的意味。
d)一A半B。
A、B为同义或近义的单音节名词或量词。
表示不多。
多为固定格式。
[副]一半程度,不完全。
a)用于形、动前。
b)半A半B。
A、B为意义相反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表示相对立的两种性质或状态同时存在。
多为熟语。
c)半A不B。
A、B为意义相反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现代汉语》第二章知识点:语音
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以交际的声音,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要通过语音来传递信息进行交流。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首先是一种声音,它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性质。
语音的物理性质具有四个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来决定的。
声波每秒振动的周期次数就是声波的频率。
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就高;振动的次数少,频率就低,声音就低。
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与发音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张力等因素有关。
发音体长的、大的、松的、厚的一类,振动慢,频率低,发出的声音就低,反之则高。
语音的高低,则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人的声带是不完全相同的。
一般成年男子声带长而厚,成年女子声带短而薄,因而听起来男性比女性声音略低。
此外,同一个人发音时声带的松紧不同,声音也有高低之别。
汉语的声调,如普通话里的dū(督)、dú(独)、dǔ(赌)、dù(度),主要是由不同的音高构成的。
2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振幅的大小决定的。
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
敲鼓时,用力大,音强就强,发出的声音就大;用力小,音强就弱,发出的声音就小。
普通话里的“孝子”和“儿子”里的“子”音强不同,前一个“子”音强比较强,后一个“子”音强比较弱。
词语中的轻重音主要是音强的不同形成的。
并且,声音的强弱在普通话中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如“地道”中的“道”,分别读为轻声和非轻声时,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3音长指声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时间长,音长就长;时间短,音长就短。
英语中元音的音长与否,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ship(船)和sheep(羊)的区别,主要是其中元音[i]的音长不同。
sheep里的[i:]音长长,ship里的[i]音长短。
在普通话和多数汉语方言中,音长对于区别字词的意义作用不大,但在语句感情的表达上有一定作用。
现代汉语知识点集(上)
现代汉语(上)绪论一.现代汉语1.定义: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2.分类:①方言:北方、吴、湘、赣、客家、闽、粤方言②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1.定义: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有意义的声音。
2.属性:(1)物理属性:①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②音强: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③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④音色:又叫音质,指声音的特色,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根本的特点。
取决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发音体、发音方法、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2)生理属性:①呼吸器官(肺、动力)②喉头和声带(嗓子、声源)③咽腔、口腔和鼻腔(共鸣)(3)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二.语音单位(一)音素1.定义: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分类:①元音: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
②辅音: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二)音节1.定义: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断,是听觉上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注:汉语一个音节用一个汉字来表示,儿化一个音节用二个汉字表示。
(三)声、韵、调1.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222.韵母:位于音节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293.声调: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型式。
4(四)音位1.定义:音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辨义功能)划分出来的,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社会属性是决定音位的重要依据。
2.①韵母写成er,用作的尾的时候写成r。
儿童ertong,花儿huar。
②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③u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④ü行的韵母。
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ü改成u⑤ü行的韵母跟声母j、q、x拼的时候,ü上两点也省路;但是跟声母n、l拼时,仍写成ü⑥ iou,uei,uen 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 ,gui(鬼) ,lun(论)。
论ABB式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和构成
论ABB式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和构成王玉梅【摘要】与性质形容词相比,ABB式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具有独特性,体现在A的性质和ABB的构词形式两个方面,A既可是单音节的形容词、动词、名词,也可是一些半自由、不自由语素,这说明ABB式形容词具有词义的丰富性、构词的复杂性和用法的灵活性等特点.【期刊名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2(024)005【总页数】4页(P695-698)【关键词】ABB式形容词;语法功能;构成;A的性质;构词形式【作者】王玉梅【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苏,淮安,22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6.1现代汉语形容词中,有一类构词形式为ABB,如“干巴巴、空洞洞、阴沉沉、红彤彤、亮堂堂”等,这类词不表示事物的属性,但能增加语言的音乐美,还能描声绘色、摹形状物,表示程度的加深以及附加的爱憎情绪,朱德熙先生称之为“状态形容词”。
ABB式形容词不同于性质形容词,也不同于状态形容词的其它几种类型,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这类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和构成有其独特之处。
一、ABB式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之所以将ABB式词语归为形容词,是因为它具有形容词的许多特点,如:可以作定语:绿油油的庄稼可以作状语:气呼呼地说带上“的”作谓语:村子里的早晨冷清清的。
带上“的”作补语:脸晒得红扑扑的。
但ABB式形容词又是一种特殊的形容词,通过与性质形容词的比较,可以看出这类形容词具有特殊的语法功能。
(一) ABB式形容词与性质形容词1、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而ABB式形容词不能。
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是判断是否是形容词的一个重要语法特征,ABB式形容词缺乏这样的功能。
我们可以说“很轻松”、“很容易”,但不能说“很白嫩嫩”、“非常绿油油”,因为ABB式形容词或是表情态的,或是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所以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例如:(1)这双手摸上去凉冰冰的,一点热气都没有。
《现代汉语》(增订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现代汉语(第四版)》(黄廖本)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绪论”思考和练习一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
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
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
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
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
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第二章语音”习题答案“语音”思考和练习一四、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语音”思考和练习二二、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各包括哪几种?请画成一个总表把声母填上。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七种。
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看,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从声带是否颤动看,包括清音、浊音两种;从气流的强弱看,包括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种。
“A不A”结构的语用分析
“A不A”结构的语用分析“A不A”结构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常用句式结构。
本文将从语用角度对“A 不A”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此结构的基本用法及其变化形式,并着重用话语标记理论对这种形式进行分析。
标签:“A不A”结构变化形式语用话语标记“A不A”结构是指“好不好”“知道不知道”这类句式结构。
这是一种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比较常见的结构,这种句式多用于反复问句,但由于A的词性的不同以及该结构在句中的位置变化,也会出现其他情况。
本文将从语用角度对“A 不A”结构进行分析,并重点探讨该结构作为话语标记时所出现的情况。
一、“A不A”结构(一)“A不A”结构中A的基本类型“A不A”结构常用于反复问句,其中A的选词范围比较宽泛。
A可以是动词、形容词、介词,也可以是词组,像能愿动词、助动词、趋向动词以及判断词“是”都可以用在“A不A”句式中表示疑问,并使整个句子成为反复问句。
可以在“A 不A”句式中出现的词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1)“好罢,”觉民答应了一声,又回头问剑云道:“你走不走?”(巴金《家》)(2)这样又舒服,又安静,比往戏园子里钻强不强?(老舍《赵子曰》)例(1)中的A是动词,例(2)中的A是形容词。
(3)天下穷人是一家,不管乡亲不乡亲,穷帮穷,理应当。
(周立波《山乡巨变》)例(3)中的A是名词,在这一例中还可以发现,“A不A”结构在有些情况下并不是反复问句的用法。
(二)“A不A”结构的基本用法及其变化形式1.“A不A”结构的基本用法在多数情况下,当“A不A”式中的A为动词或形容词并居于谓语位置时,常构成反复问句。
例如:(4)“我就是要问问董事长,对于我们工人的条件,究竟是答应不答应?”(曹禺《雷雨》)值得注意的是,当“A不A”式充当主语、定语或在主谓短语中作句子成分时,就常常不表示疑问,而是表示说话人所提出的肯定否定两种现象以供选择,整个句子应是陈述句而不是反复问句。
例如:(5)你究竟打算怎么办?现在不是谅解不谅解的问题。
现代汉语重点知识汇总
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一, 现代汉语1, 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一般话2, 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及狭义两种说明:广义的说明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运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一般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一般话二,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北京话), 吴(苏州话), 湘(长沙话), 赣(南昌话), 客家(广东梅县话), 闽(福州话), 粤(广州话)三, 现代汉语的特点1, 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 乐音较多,加上声调凹凸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详细表现如下:(1)没有复辅音(2)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3)有区分意义的声调(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2, 词汇方面(1)⒈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3)双音节词占优势3, 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记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2)语法(词法, 句法)结构具有一样性(3)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4)词语组合受语义, 语境的制约(5)量词, 语气词非常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微小差别第二章语音一, 语音的物理性质(四要素)1, 音高就是声音的凹凸,确定于声波的频率。
声调主要由音高构成,声调的凹凸能区分意义2,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确定于声波的振幅。
一般话里的轻声及音强有关。
3,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确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音长在重音, 轻声和语调中有确定作用。
4,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是不同的声音能够相互区分的最基本的特征,它确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二, 语音单位:音素, 音节, 声母, 韵母, 声调, 音位1, 音素(1)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一般话中的“他tā”和“踢tī”都各是一个音节,两者声母相同,声调相同,但是ɑ, i不同,即韵母不同,发音就不一样,ɑ, i 再不能往下分了,它们就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就是音素。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修改版]
第一篇: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原则与方法★汉语语音声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汉语语音韵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汉语语音声调特点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外国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专业待写论纹请加Q扣一五六六贰零伍★初级阶段留学生语音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新词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网络词语的特点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词的色彩意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及研究述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与方法★汉语被动句式研究及在对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汉语存现句研究及在对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汉语“是”字句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论对外汉语中“被”字句教学★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语义指向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序教学★韩国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日本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现代汉语“了”字句学习偏误分析及对策★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字句偏误研究★否定副词“别”“不”使用上的差异及其偏误分析★结合“有”字句的特点分析“有”字句使用中的偏误★“差点儿(没)VP”格式意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设想★“V+介+NP”与“介+NP+V”结构中介词的语法特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原则与方法★从汉字构件角度谈汉字教学★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从汉字的理据性对对外汉字教学★浅谈汉字性质与对外汉字教学★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外国留学生汉语写作常见错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写作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分析★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汉语成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汉语委婉语的用语特征★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对比★汉语数词的文化蕴义★对外汉语教学法初探★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初探★面向未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新形势下的对外汉语专业建设★新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态语★语感培养与第二语言教学★语气与语调的关系与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与前瞻★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对外汉语教师综合素质浅议★近十年来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综述★论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编写★试析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中的一些文化误差★汉文化价值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渗透★跨文化交际与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英汉礼貌策略对比研究★论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中介语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浅谈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对外汉语教学与其它语言教学的异同★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及其比较★语言测试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本体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论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对外汉语教学★网络应用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模式和原则★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心理研究★学习动机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论社会礼貌原则的民族性★中外社会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分析★中外文化禁忌语比较★中西方姓名宗法与宗教信仰异同★从十二生肖中看中外文化对比及翻译策略★中韩建交后韩国汉语教科书选用问题研究(或其它国家)★汉语大赛与留学生的教学标准★对外汉语教学与湖湘文化传播★对外汉语教育市场发展研究★从楹联艺术看中韩文化交流★宋瓷中的儒道互补精神★从古代瓷器看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对外汉语语段教学的评估设计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的偏误分析与教学★关于字本位何次本位争议的思考★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难点问题探析★浅议零起点班短期汉语教学★外国学生汉语听力偏误分析★任务型教学理论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浅谈趣味性原则在对外儿童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语素教学法”初探★汉语和英语音系特点的对比研究★汉语和英语构词特点的对比研究★汉语何英语句法特点的对比研究★汉语跨文化交际异同点的研究★汉语和韩语音系特点的对比研究★汉语和韩语构词特点的对比研究★汉语和汉语句法特点的对比研究★汉韩跨文化交际异同点的研究★汉语日语对比研究★浅谈表比较的“有”字句★“太”作程度补语时的特征分析★从认知角度看虚词“与”的语法化★现代汉语外来词的规范化★“谁”的非疑问用法★“你”和“我”在固定词组中的语法意义★浅谈汉字中的错别字★现代汉语方位词“内外”的语法语义使用特点分析★从汉语教学角度看语境的岐义★趋向动词“上去”与“下来”的状态意义比较★浅谈范围副词“都”★汉语中颜色词“黄”的文化意义探析★论汉语中“红”文化意义产生的原因★量词“双”“副”“幅”浅探★从“碧血”“救火”“吃水”等着词语超常搭配★论“好”作状语和作不予的异同★试论“很+V+了/过+数量成分”★从夫妻称谓语中管窥夫妻之间的地位★字母词规范及相关问题研究★浅谈“主语省略”和“主语缺失”★“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探析★汉语礼貌语的语用功能探析★论新词与汉文化★“务必+VP”的语法和语义分析★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类及其语用制约★浅析“连”字句中“都”与“也”的差异★时间词“刚”“刚刚”与“刚才”★谈“半A半B”的语义关系及语义类型★关于“了”的用法浅析★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浅论★“吃食堂”类动词短语的认知研究★从与数词有关的成语误用中谈文化内涵★浅谈汉字在信息时代的几点优势★程度补语的多维思考★“开”的句法语义特点浅析★“数词+名词”结构探析★谈汉语的委婉语★女性社交称谓的文化心理解析—以“小姐女士夫人”等为例★论中国古代文学中梅(竹.兰.菊)形象(选一)★从古诗看古人的消暑方法的情趣★四大名著中的饮食文化比较研究★试论古代考试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湖南花鼓戏的文化意蕴研究★从《傲慢与偏见》看当时英国社会的价值观★《圣经》与英语文化★《诗经》和《楚辞》中的“鸟”意象及其文化透视★汉民族民间迎接新生命习俗及其文化探析---以吴越地区从新生命诞生至满月时间段为例★文化情境中神话与民俗的互动---以月亮神话为例★“下来/下去”二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浅析汉英指示代词在语篇中的对比★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比较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汉英女性亲属称谓语比较★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语序篇误及原因分析★个案研究--韩国留学生中介语类型分析★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和提高留学生汉语修辞能力★悲沉叹末世,辛辣讽时弊--浅谈晚唐赋体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夷坚志>与<聊斋志异>的人鬼恋故事分析比较★金庸小说中的美女文化★鲁迅作品中的方言动词★娜拉与繁漪——悲剧命运的分析与比较★汉语自称的词语选择及语用意义★关于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法的几点思考★论安妮宝贝作品中的矛盾性★对《红楼梦》中的“呢”的分析★谈“前面”、“上面”和“以上”的非指示与指示用法★周报副刊的新进路★汉语学习者的情感需要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外汉语口语课中的词汇教学问题★英语国家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副词“都”的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教学语文重复现象分析★多媒体技术在汉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韩国留学生汉语习得中的比较句偏误分析★试论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试论不同宗教信仰对个体心理及行为的影响——从晴雯与简爱抗争的不同命运谈起★唐风建筑与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演变★中外家庭教育差异下的下一代创新意识培养初探★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漫误读★★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着”的语法意义采用及难点分析★秦文君〈男生贾里〉系列作品的语言分析★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内容及策略★《山海经》、《伊利亚特》战争神话叙述差异——兼论神话资源的文化产业化★浙江三个饮食风俗区节令食俗研究★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以富阳的传统手工造纸为个案研究★议初学汉语的韩国留学生课余听说训练★宁波地区传统婚俗的现代开发——以宁海“十里红妆”为分析个案★现代汉语“制作”类动词研究★“副词修饰名词”现象述评与思考★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论文化差异在外语听力教学中的影响★“超人”哲学与社会主义的交融与碰撞——浅谈杰克·伦敦创作思想中的矛盾★论武士道精神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韩国山台剧与中国贵州傩堂戏演出面具的比较研究" ★论《荆棘鸟》中的菲奥娜与梅吉母女的爱情悲剧★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独立汉字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探访人的隐秘心灵——《我的名字叫红》简析★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生词编写的建议★守望者——《飘》主要人物诠释★越中窥“蚕”——杭嘉湖地区蚕文化探究★唤名叫魂的灵魂信仰及其仪式秩序★从中国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看乌镇旅游开发★颜色词“黑”及其文化涵义★留学生汉语报刊阅读课的文化障碍归因及对策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运用自编语料提高汉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性★成功与失败——金庸武侠小说中爱情模式的两大类型★论多媒体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不同的经历,同样的抗争——于连、贾宝玉形象对比分析★关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用语问题的探讨★燃烧的复仇烈火——《呼啸山庄》和《原野》的比较阅读★共同的命运共同的悲剧——《红与黑》与《马丁·伊登》主人公悲剧命运对比分析★论《紫钗记》对《霍小玉传》的改编★关于蚩尤战败封神的研究——兼论神话人物形象的政治利用★从岁时民俗谈余杭地区的门文化★“接连”、“一连”和“连连”的比较研究★“乱世佳人”与“荆棘鸟”——斯佳丽和梅吉形象的精神解读★金华旅游景点英译名称英译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先秦、秦汉时期火信仰政治化演变★形容词重叠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麻将的中国文化心理特征分析★十字军战争与欧洲文明进程★韵律语法在汉语词层面上的研究与运用★关于义乌公交站名英文翻译报站的调查★汉英语“体”语法范畴的比较★余姚地名的构成及其地域文化★浅谈任务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现代汉语重动句的语义分析★留学生使用名量词的偏误及教学对策★“别说”句式浅析★明清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在同异文化圈中的不同表现及比较★消逝的童年:现代化视角中的儿童游戏★“V+到+N”与“V+到+N+去”句法、语义、语用分析比较★副名组合的语义阐释★汉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政治讲话的英译——以《温家宝在2007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为例★葛兰言《诗经》研究对传统注释的突破及其意义★论网络文学是对传统文学的叛逆与颠覆★多项定中结构中“的”字隐现的规律★关于非洲留学生汉语课堂适应情况的调查★对外汉语中的熟语书面语习得调查与分析★汉英委婉语交际功能对比分析★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日常用语的影响★对日本留学生的汉字教学策略★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的文学性阐释★对外汉语短期强化口语教材研究★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小议《诗经》的玉文化与儒家的君子品格★目光语与对外汉语教学★试论中高级对外韩语中的惯用教学★新闻标题的民族文化渗透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美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比较浅析★"试论中西文化在海外宁波帮企业中的融合——以叶氏家族为个案" ★对外汉语初级听力教材研究与分析★诺斯替主义与道教比较研究★高级汉语教学阶段中文化教学内容的设计★浅谈汉语双音节复合词教学★"家族文化与生态家园营造——以浙江武义郭洞何氏家族为例" ★《倩女离魂》和《井筒》中的“魂旦”形象的文化比较★少儿英语教学对海外少儿华语教学的启示★清风吹拂的人生——李渔、林语堂的生命哲学对其文学创作影响之比较★论先秦文学作品中的古人体态语★“爱V不V”格式研究★林黛玉与简·爱的文化人格比较★从日本动漫看日本文化的传播★辅助性教学手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两套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的分析★中非体态语的基本特征及文化差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并列连词分析★杭州地名命名特征及其文化保护★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异化的批判★从觉醒到反抗——小说《一九八四》简析★高校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及其对策★现实生活秩序的重构——艾特玛托夫《断头台》主人公形象解析★韩国留学生趋向补语偏误分析★温州鼓词表演艺术传承模式探讨★国际汉语热下的对外汉语新认识★浅析语境教学与对外汉语阅读教学★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用汉语语篇思维学地道汉语★浙江海宁盐官镇海神信仰——以海神庙为研究个案★林语堂《吾国与吾民》的对外文化传播策略分析★论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汉英颜色词对比研究★日本建筑与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日本文化与神道——关于靖国神社参拜问题上日本国民的立场分析★春晚小品中陈佩斯和赵本山的言语风格差异★"海盐“滚灯”表演民俗及其演变" ★宁波帮新生代初探★由净琉璃本《曾根崎心中》看日本的耻文化★爱的凌迟与救赎——读张爱玲《心经》★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内涵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以华文小学为例★日本神道教与武士文化——由“靖国神社”引发的思考★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用文化教学★国际商务人际交往的跨文化差异★英汉社会称谓的差异问题及教学对策★试论台词在戏剧表演中的魅力体现★清代文字狱中的语言避讳现象与语言禁忌★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口语教学对策★从“林译小说”探近代中国西方文化传播★论《诗经》之婚恋诗所表现的周代婚恋习俗及婚制★从个体本位与集体本位析中美女性主义差异——比较《律政佳人》《欲望都市》★女人为“人”——比较波伏娃与张爱玲女性意识★韩南研究——以《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一书为例★中国茶馆文化与英国酒吧文化的对比★论跨文化婚姻中的跨文化交际★婺剧的传承与发展——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孔子“和而不同”和谐理念的对外传播★浅析美国学生反文化运动的消亡及其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初探——以文化差异为中心的文化导入★论余华小说的死亡情节★浅谈戏曲界的“活化石”——松阳高腔★对外汉语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面向海外的青少年汉语教材研究★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湖州含山镇蚕桑民俗文化述论★现代汉语双音节介词形成途径及原因探析★浙江象山石浦古镇渔民俗文化述评★黄岩柑橘民俗文化演变及其复兴与展望★略论宁波帮的经营思想——以宁波帮在上海的发展为背景★任务与情节模式分析——海岩小说走红探问★媒体语言方言化分析——以杭州媒体为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交际文化义★林语堂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塑造的孔子形象对外汉语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2、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原则与方法3、汉语语音声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4、汉语语音韵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5、汉语语音声调特点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6、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7、外国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8、高级水平留学生语调偏误与教学对策9、初级阶段留学生语音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11、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与方法12、新词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13、网络词语的特点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14、词的色彩意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15、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16、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17、“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18、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19、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及研究述评2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21、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与方法22、汉语被动句式研究及在对外语教学中的应用23、汉语存现句研究及在对汉语教学中的应用24、汉语“是”字句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25、论对外汉语中“被”字句教学26、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27、语义指向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28、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序教学29、韩国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30、日本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31、现代汉语“了”字句学习偏误分析及对策32、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字句偏误研究33、否定副词“别”“不”使用上的差异及其偏误分析34、结合“有”字句的特点分析“有”字句使用中的偏误35、“差点儿(没)VP”格式意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设想36、“V+介+NP”与“介+NP+V”结构中介词的语法特征37、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38、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原则与方法39、从汉字构件角度谈汉字教学40、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41、从汉字的理据性对对外汉字教学42、浅谈汉字性质与对外汉字教学43、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44、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45、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46、外国留学生汉语写作常见错误分析47、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写作教学48、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49、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分析50、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52、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53、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54、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55、汉语成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56、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57、汉语委婉语的用语特征58、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对比59、汉语数词的文化蕴义60、对外汉语教学法初探6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62、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初探63、面向未来的对外汉语教学64、新形势下的对外汉语专业建设65、新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趋势66、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67、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态语68、语感培养与第二语言教学69、语气与语调的关系与第二语言教学70、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与前瞻71、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72、对外汉语教师综合素质浅议73、近十年来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综述74、论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编写75、试析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中的一些文化误差76、汉文化价值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渗透77、跨文化交际与肢体语言78、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79、英汉礼貌策略对比研究80、论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81、中介语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82、浅谈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83、对外汉语教学与其它语言教学的异同84、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及其比较85、语言测试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86、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87、汉语本体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88、论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对外汉语教学89、网络应用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模式和原则90、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心理研究91、学习动机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92、论社会礼貌原则的民族性93、中外社会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分析96、中西方姓名宗法与宗教信仰异同98、从十二生肖中看中外文化对比及翻译策略99、中韩建交后韩国汉语教科书选用问题研究(或其它国家)100、汉语大赛与留学生的教学标准101、对外汉语教学与湖湘文化传播102、对外汉语教育市场发展研究104、从楹联艺术看中韩文化交流105、宋瓷中的儒道互补精神106、从古代瓷器看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107、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108、对外汉语语段教学的评估设计研究109、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的偏误分析与教学110、关于字本位何次本位争议的思考111、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难点问题探析112、浅议零起点班短期汉语教学113、外国学生汉语听力偏误分析114、任务型教学理论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115、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116、浅谈趣味性原则在对外儿童汉语教学中的应用117、“语素教学法”初探118、汉语和英语音系特点的对比研究119、汉语和英语构词特点的对比研究120、汉语何英语句法特点的对比研究121、汉语跨文化交际异同点的研究122、汉语和韩语音系特点的对比研究123、汉语和韩语构词特点的对比研究124、汉语和汉语句法特点的对比研究125、汉韩跨文化交际异同点的研究126、汉语日语对比研究127、浅谈表比较的“有”字句128、“太”作程度补语时的特征分析129、从认知角度看虚词“与”的语法化130、现代汉语外来词的规范化1。
现代汉语中文句子基本结构分析
现代汉语中文句子基本结构分析现代汉语中文句子基本结构分析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划分是学好中文的基础。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到的现代汉语中文句子基本结构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文句子结构分析:单句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
包括:①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如今天‖星期五。
她‖身份特殊。
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等等。
②非主谓句(由其他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句子),如:呀!好漂亮的彩虹呀!快一点吧!禁止吸烟!去吧。
嘿!等等。
③特殊单句,句式特点比较特殊的句子。
主要是:(1.把字句:用“把”(或“将”)将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
把字句在结构上有:“把+宾语”作状语。
语义上,把字句表示主动。
主语是施动者,发出动作,处置某一对象。
处置的对象是指定的或已知的事物。
如:A 我们把豹子打死了。
B 你简直把我吓死了。
C 不要把自己做的坏事赖在别人身上。
(2.被字句:用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并且表达被动语义的句子。
被字句的典型格式是:主语+被+被的宾语+动词短语。
语义上,被动句表被动。
主语是还艘动者,接受动作。
如:A 凶手被警察抓住了。
B 小鸟被他们吓跑了。
C 玻璃杯被小王子打碎了。
(3.连动句: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是:连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共同陈述一个主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有先后、目的、方式或手段关系;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
如:A 他上街买书去了。
B 他拿了东西走了。
C 他们正下河游泳呢。
D 小李今天坐电车回家。
(4.兼语句: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
其主要特点有:它的谓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
如:“叫、让‘派、使、请、教、劝、命令、禁止、任命、号召、选举”等等。
有是还用“有”。
如:A 我请周恩来同志来解释。
B 你让他下午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C 蔚蓝的天宇中正有一群大雁飞过。
简析汉语ABAC成语构式
简析汉语ABAC成语构式摘要:abac成语构式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其特殊的结构形式、表义功能和使用规律。
本文基于《辞海成语词典》39188条成语进行穷尽性筛选,从中获取498个abac式成语,对其进行详细统计和定量分析。
关键词:abac成语构式; 构成; 语义; 句法作者简介:沈小燕(198707—),女,汉族,湖北省荆门市人,四川外语学院2010级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向。
汉语中有一种固定的四字格abac,结构特殊、表义精练、音节和谐,是现代汉语里存在相当普遍、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类词法重叠构式,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
一、abac成语构式的特点(1)结构类型方面。
①abac为四字结构,一三音节字同,二四音节字异。
abac成语构式的第一层语法结构包括并列关系、主谓关系等,其中并列结构构成的四字格所占的比重最大,是分析abac成语构式特点的主要依据。
并列关系,如问长问短、杂七杂八、如火如荼;主谓关系,如各就各位、活灵活现、破罐破摔。
②abac成语构式的第二层语法结构包含了现代汉语中的大部分结构关系,如偏正(定中、状中、定中状中兼有)、动宾、主谓等,其中偏正关系的数量最大,动宾关系居第二位,主谓结构虽居第三位,动补、并列等关系极少。
偏正关系,如多才多艺、直来直去、破罐破摔;动宾关系,如有头有尾、有声有色、谢天谢地;主谓关系,如自作自受、自言自语、手高手低。
(2)构成语素方面。
一 abac 式的构成abac 式四字语,由于a 和bc 为不同的词性或不同的语素,而有以下几种不同构成形式。
1 1 a为名词或名词性语素, bc 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性语素。
例如:今生今世虎头虎脑人山人海古色古香群策群力潮涨潮落花开花落秋收秋种人见人爱土生土长国内国外1 2 a为动词或动词性语素, bc 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方位词、数词、代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性语素。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习题答案参考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习题答案参考第⼀节现代汉语词汇概述(P116)练习题⼀、请运⽤“同形替代法”来鉴测哪些是语素,哪些不是语素。
语素:研、究、沙龙、汪、洋、仿佛、荒唐、荒、原、精、密、玻璃⼆、请区别下列语素属于哪⼀种: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
成词语素:的⼠、琵琶、啊、过、⾛、最、清、从不成词语素:微、阿、者、们、晰、⾔定位语素:啊(语⽓词)、过(助词)、阿、者、们、最、从(介词)、晰不定位语素:啊(叹词)、的⼠、琵琶、微、过(动词)、⾛、清、⾔三、现在⼀种⼥式厚底鞋,有不同的名称:“⾼底鞋”、“松糕鞋”、“长⾼鞋”、“增⾼鞋”,请从⽂化的⾓度对这些名称加以解说。
“⾼底鞋”不叫“厚底鞋”的原因与“长⾼鞋”、“增⾼鞋”的名称来由⼀样,都体现了中国⼥性极⼒追求⾼挑的审美⼼理。
“松糕鞋”的名称融⼊了鞋的喻体,该喻体新颖独特,反映了当代社会求新求异的⽂化⼼理趋向。
四、判断下⾯这些词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表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明戏”是20世纪初指具有西⽅现代意识的戏剧(还有⽂明结婚、⽂明棍)。
“武⼯队”是指抗⽇战争时的敌后武装⼯作队,“⽀前”是指解放战争时期⽼百姓⽀援前线的⾏为,“保家卫国”是抗美援朝时期出现的词,这后三个词语都表现了当时⼤敌当前,⼈民积极备战的时代风貌。
“卫星⽥”指在浮夸风指导下的虚假的⾼产⽥好⽐放了卫星上天、“⼤跃进”则是1958年是的⼀种不顾客观实际冒进左倾的群众运动,这两个词都是20世纪50年代⼤跃进时期的词语,反映了当时的⼀种极左思潮。
“⼯宣队”、“关⽜棚”、“插队落户”、“⽂攻武⽃”是“⽂化⼤⾰命”时期的词语,表现了⼗年动乱期间颠倒⿊⽩、⼀派混乱的时代特征。
“国格”、“⼩康社会”、“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三陪⼩姐”、“追车族”是改⾰开放以后出现的词,有些体现了把发展经济放在⾸要位置的时代特征,还有些则反映了改⾰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些不良现象。
五、同样是“狗”,中国⼈常常说:狗仗⼈势、狗急跳墙、狐朋狗友,⽽欧美⼈则对狗情有独钟,请从⽂化⼼理上加以分析。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语素:是构词的要素,它是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相结合的单位。
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音单位。
eg:“美好”——两个语素囫囵、玲珑、蜘蛛——连绵词(一个字无意义,只有组合才有意义)——一个语素(多音节语素)语素分类:所含意义的虚实:1)实语素:2)虚语素(妻子)音节多少:1)单音节语素(美好)2)多音节语素(囫囵)#单音节语素:是现代汉语的基本形式,是构词的基础。
语素在运用上的自由与否: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一)、1)自由语素:能独立运用,自立成为词,也能够和别的语速组成词2)只能独立运用,不能和……eg:“很”、“不”二)半自由语素:本身不能独立成词,但能和别的语素组成词“民”三)不自由语素:和别的词语音合时候位置是固定的,没有自由移动的能力,从语法上说是一种虚语素。
eg:“第…”,“老”(老师、老虎、老乡),“化”(美化)#多音节语素:联绵词:蜘蛛、玲珑——双声联绵词彷徨、腼腆——叠韵联绵词蝙蝠、珊瑚——既不…也不…辗转——既…也…确定语素方法(同形代替法):eg:“礼貌”“馄饨”,就看能不能用别的有意义的语音单位来替换其中的一个成分,加入替换后仍然有意义,那么被替换的单位就是一个语素,否则就不是语素。
语素、音节、汉子的关系:一个语素由一个音节表达,写成一个汉字——单义字几个语素由一个音节表达,写成一个汉字——多义字,同音字(白纸,白跑一趟)几个语素由一个音节表达,但分成很多个不同的汉子——同音字、多音多义字#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结构单位词是有意义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根据词的不同内部构造:单纯词、合成词单纯词:一个语素,由语素独立成词书、笔、走、说、好、美、长……1)、联绵词;2)、口语词:溜达、囫囵、蘑菇、嘀咕、吩咐3)、音译词:克隆、咖啡、葡萄、沙发、拷贝…合成词: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1、重叠词:1)AA:姐姐、妈妈、爸爸…2)AABB:大大咧咧、形形色色、花花绿绿…2、1)前缀+词根:阿姨、老虎、老师、老板…2)词根+后缀:椅子、桌子、狮子、前头、后头、花儿、鸟儿…3)词根+中缀+词根:对得起、对不起、来得及、来不及、土里土气、古里古怪…语素和词:能否独立运用短语和词1)从表义上看,词的意义比较凝固,往往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而短语的意义往往可以从构造成分和意义关系上加以解释。
“半A半B”框式结构的句法研究
“半A半B”框式结构的句法研究作者:郑弘洁来源:《文学教育》2019年第09期内容摘要:本文在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半A半B”格式的句法方面进行探究。
本文认为进入“半A半B”格式的A、B必须是属于同一词性的单音节语素或词,同时A、B的位序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以及人类认知顺序的制约。
关键词:半A半B 句法位序现代汉语中的框式结构“半A半B”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由固定成分“半…半…”和替换成分“A、B”构成,这种结构形式简洁但能产性很高,研究这种框式结构有助于使用者更好的运用这种格式。
“半A半B”作为本身具有一定凝固性的框式结构,这就要求进入结构的A、B必须是单音节语素或词,若双音节或多音节语素或词想要进入“半A半B”格式,就需要这些语素或词进行拆分或者进行其他调整来顺应结构的变化。
进入“半A半B”格式的A、B可以同时是语素,而且这两个语素通常都是一个并列合成词,如“半隐半现”、“半遮半掩”中,隐现、遮掩、都是并列合成词,拆分开来看都是单个的语素。
进入“半A半B”格式的A、B也可以都是词,如“半真半假”、“半明半暗”、等。
1.名词性语素或词。
主要用来陈述事物的状态和性质,如:(1)少奇同志的旧居,就坐落在炭子冲口,坐东朝西,背靠青山,半茅半瓦的土砖房,门前有一口大水塘。
(1998年人民日报)2.动词性语素或词。
常见于描述行为者的动作,如:(2)为了逗笑制造热闹,不惜借助无聊的噱头,或者出点洋相,比如拿爹妈老婆嘲骂开玩笑,扮半跪半爬的小男人相匍匐在角色女性脚下喊“姑奶奶”,叫观众起鸡皮疙瘩。
(2000年人民日报)从搜集的语料来看,A、B都是属于同一性质的语素或词,分属不同性质语素或词的情况极其罕见,表明“半A半B”格式中 A、B具有语法一致性。
“半A半B”作为框式结构,结构中A、B的位序排列具有必然规律,不是说话者随意排列的。
游淑娟(2009)曾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原则解释A、B的位序排列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现代汉语的“半A半B”式
人文艺术学院
汉语言文学一班
11411020131
陈小艳
摘要:《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1984)认为:“半A半B”里,A,B为音节相反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表示相对独立的的两种性质或状态,同时存在,在句法上它可以充当定语、状语、谓语和宾语。
故对“半A半B”式做进一步考察。
关键词:“半A半B”式,A,B类型,“半A半B”格式。
一. A.B的类型及意义关系
1. A,B的类型。
“半A半B”里,A,B常见的是单音节动词,其次是单音节的形容词或名词。
A,B的词性一般是相同的。
例如:
A,B均为单音节动词:半工半读,半疯半醒,半开半掩。
A,B均为单音节形容词:半真半假,半明半暗,半红半白。
A,B均为单音节名词:半人半鬼,半粮半菜,半水半雾。
但,需要注意的是:(1)“半A半B”限于粘合结构,不包括“半是…半是…”“半带…半带…”等形式。
(2)“半”用在量词前,这是基本用法。
(3)A,B 不一定都是单音节的,也可以是双音节或多音节的。
(4)A,B的语法类别大多是相同的,但也可以不同。
2.A与B的意义关系。
A与B的意义关系,有三种情况,并不限于“意义相反”一种情形:
A、B意义相反:半睁半合,半真半假,半推半就。
A、B意义相近:半遮半掩,半昏半迷,半心半意。
A、B意义相差:半黑半黄,半躺半坐,半师半友。
二.“半A半B”格式的构成基础
1.“半”的意义及其数值域。
《现代汉语八百词》(1984,54页)认为“半A半B”的“半”是副词,表示“一半程度,不完全”的意义。
“半”表示“部分”的意义(包括“一半,不完全”)。
部分是相对于整体来说的,如果把整体记为1,那么“半”的数值域在0—1之间,即“0<半<1”,处于混沌的数量状态。
“半”的数值有三种可能:0<半<0.5;半=0.5;0.5<半<1.这三种状态在句子中都有可能存在。
如:
箱中的猫死去和活着的概率相等,即猫的状态概率分布为(死:活)=(1/2:1/2)。
这就意味着猫的生死未卜,当你打开箱子,发现猫还活着,这时猫的状态概率分布就变为(死:活)=(0:1),于是,半死半活的猫就变成活猫了。
2.细节义的交叉性与涵盖义的对立性。
一个实词的意义,可以分为两大类别,即涵盖义与细节义,涵盖义的抽象,概括了整体意义,细节义是构成整体意义的方方面面。
涵盖义是细节义的综合或
融合,是人们对词所代表的对象进行“完形”感知的结果。
例如:“死”的涵盖意义是“生命失去”,“活”的涵义是“生命的存在”。
“死”和“活”在涵盖以上是完全对立的,不能有中间状态。
三.“半A半B”的格式涵义与A,B的语义匹配
1. “半A半B”的融合性。
作为特定的结构式,“半A半B”表示“融合性“的意义,即A的一部分性
“半状或动作的细节与B的一部分性状或动作的细节融合成一个新的整体。
例如:
跪半坐”“跪”的细节是两膝弯曲,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坐”的细节是臀部支撑身体重量。
如果臀部着地,一个膝盖也着地,就是“坐”和“跪”的部分细节的融合,即“半跪半坐”的状态。
“半A半B”的融合性,是指A,B部分细节的概念,在融合后的细节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的涵盖意义,既不同于A,也不同于B,但与A,B的细节联系密切,即“说A不A,说B不B”如:唇上两撇稀疏半黄半黑的小胡子,显得滑稽。
(谈歌:《笔记三题》,《小说选刊》.1999.2.84页)
2.整体认知与“半A半B”的内部依存性。
“半A半B”是融合性的,是一个整体,完形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整体往往比部分更显著,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也更容易处理和记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只有把握住整体才能把握住部分。
3.相邻原则与A、B的语义匹配。
句法结构的第一条规则是属于一起的东西总在一起,这条规则凌驾在其他所有规则之上,形式上在一起或比较靠近的两个成分,语义上往往是相近相邻的。
反过来说,相邻相近的两个成分,倾向于组成一个单位,这就是所谓的认知语言学上的“相邻原则”。
“半A半B”里A、B的匹配,虽然受词性,音节等因素的影响。
但主要受相邻原则支配。
<一>A、B属于同一层范畴成同一语义领域。
<二>相同,相反,相对,相似,相交,相近,相邻的事物总有一些相关性。
例如:走:喝→半走半喝,走:挖→半走半挖,走:推→半走半推。
四.相关格式比较
与“半A半B”意义密切相关的是“半X”,尤其是当X时A或B时,“半A半B”与“半X”的意思十分接近,但,“半X”并不能完全代替“半A半B”。
能进入“半A半B”的词语,未必能进入“半X”。
例如:“半拖半拽”。
“半卖半送”,“半惊讶拌冷漠”。
如果“半X”里的X,是“半A半B”里的A或B,“半A半B”仍然有不同于“半X”的表意作用。
“半X”是单向显示,突出X的不完全性;“半A半B”是双向限定;突出A,B细节的融合性。
例如:有次,女电焊工还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厂里都说我们有名堂呢。
(阙迪伟:《热天》、《人民文学》1998.9.91页)
结语
“半A半B”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和系统功能。
语言记录现实世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使每一个对象都有自己的名称,可以用相关的词作为参照,并用它们构成组合式来记录对象。
如:“半递半收“的状态。
相关的A,B,在涵盖义上是对立的,但在细节义上是可以交叉、融合的。
“半A半B”格式的存在,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半A半B”所表示的性状或动作,不全是A,也不全是B,正是汉民族这一传统认知的生动体现。
参考文献:
储泽祥,刘街生1997 “细节显现”与“副+名”,《语文建设》第六期,北京。
桂诗春 1991 实验心里语言学纲要,湖南教育出版社,长沙
吕叔湘 1982 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北京。
沈家煊 1991 《类型和个性》评介,《国外语言学》第3期,北京。
张德鑫 1999 “半”解,《语言文字应用》第2期,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