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适用专业:护理

适用阶段:高职阶段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直接关系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即要求毕业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护理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

2.设计思路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必修基础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融“教、学、练”为一体,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高职教育特点,以技术应用为第一要素使学生“学其所用,用其所学”。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同时学会协作。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的教育,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1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基本功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

1.2熟练掌握WINDOWS7的基本操作,包括资源管理器、文件及文件夹的创建、复制、移动及删除,WINDOWS7的个性化设置等。

1.3熟练掌握OFFICE2010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使用WORD进行文字编辑、使用EXCEL对表格进行数据处理、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

1.4 熟悉浏览器的使用以及常用网络软件的使用,熟练掌握电子邮件的收发。

2.知识目标

2.1使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一些计算机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

2.2 理解Windows操作的主要功能和操作环境,理解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

2.3 了解OFFICE办公软件的主要功能和基本知识。

2.4 理解网络基本知识,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3.素质目标

3.1认识计算机基础操作学习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把握计算机基础操作的整体知识结构,发展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3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围绕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结合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充分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当简化计算机基础知识如计

算机组成、计算机病毒、网络知识的介绍,加强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与操作技能。

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四、实施建议

1.教材编写

1.1内容选取上,坚持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尽可能将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术体现在教材中,让学生学到的就是当前最流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术。

1.2在教材内容深浅程度上,把握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大实验、实训内容比例,由浅入深,讲究实用、结合实际,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

1.3根据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1.4在教材结构上,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理论知识和实训。

2.教学方法与手段

2.1 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将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以使学生借助教师的指导能够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杂而且多,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单元为主,按照教学内容设立单元项目,把护理专业学生关于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分为(Windows7)操作系统、(Word 2010)文字处理、(Excel 2010)电子表格应用、(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制作、计算机网络初步等六个单元项目,涵盖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点,同时确定了每一个单元项目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根据能力的要求,将每个单元项目又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项目划分好后,教师要进行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在每一个单元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自己先将项目设计开发出来,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

2.2 教学方法

在项目实施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工作,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意义与作用,引导学生上网欣赏优秀的作品,收集相关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完成项目开发的兴趣。针对项目的难度不同,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操作系统等项目的实施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而针对网络技术、网络交流、网页制作等稍大的项目成立项目小组,推选小组负责人,制定计划,并落实分工,参考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个人能力,确定小组成员(一般4-5人)。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且进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2.3 教学手段

在教学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模拟软件、实物设备等多种教学资源,把传统的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学课件的动画效果,化解教学中的难点,以利学生对其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掌握。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效果,更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考核与评价

3.1 评价主体: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3.2 评价方式:考核分为上机考试和技能考试两部分,上机考试利用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进行考试,考试内容以客观题为主,操作题为辅;技能考试以学生完成的项目做为衡量学生完成课程目标的标准。

3.3课程成绩形成:成绩=理论考核成绩×50%+技能考核成绩×30%+平时成绩×20%。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1 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

4.2 开发试题库。

4.3 使用计算机等级模拟考试软件。

4.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全国计算等级考试官方网站、无忧考试网。

……

五、其它说明

1.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2.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基础操作知识的需求,注意与有关课程相配合,把握好“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还要适当兼顾专升本学生所需知识点的教学。

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4.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习题课、单元测验的安排和习题的选择。督促学生及时、独立完成课外作业。

5.学中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中向学生多多介绍该学科当前的主流技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6.要注意课内外结合,有条件地开展些与计算机基础操作技术相关的实验实训项目,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知识。

7.在教育教学中挖掘人文艺术因素,做到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