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作业-李嘉诚对创业机会的把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队平时作业:

✓请结合案例,谈谈你对创业机会的认识。

✓题目自拟,不少于1500字,第六周交.

✓写上班级、团队成员姓名、学号

✓引用、参考请在最后注明出处.

李嘉诚对创业机会的把握

1940年,11岁的李嘉诚为了逃避日军侵略战火而不得不随家人辗转迁徙香港地区。

14岁,李嘉诚父亲早逝,为了帮助母亲养家糊口,他辍学求职。由于时局动荡,经济不景气,再加上李嘉诚年龄太小,身体单薄,工作并不好找。几次碰壁之后,终于在一家茶楼找到了一份堂倌的工作。在茶楼跑堂时,李嘉诚每天工作长达15小时以上,异常辛苦。此时,他的舅父让李嘉诚到他的中南钟表公司工作,但是李嘉诚不愿受别人太多的荫庇和恩惠,哪怕是亲戚。他认为这样会失去自我的进取。

逆境是改变命运的机会。17岁时,李嘉诚去一家五金厂负责推销镀锌铁桶,成为一名推销员,颇有业绩。此时,他看好了塑胶行业的发展前景,毅然加盟塑胶公司。李嘉诚凭借自己的勤勉和机灵,取得了触类拔萃的销售业绩。18岁那年,李嘉诚被提升为部门经理,两年后,又以杰出的成就,成为塑胶公司的经理。但是李嘉诚选择了离开,因为他心中已有着自己的计划:创办自己的塑胶厂。

把握机会,就得敢于挑战,果断迈出第一步。1950年,22岁的李嘉诚用做推销员积蓄的5万港元,创立了长江塑胶厂,取名“长江”,其寓意为“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足见李嘉诚的胸襟与抱负。创业初期,为了节省成本,李嘉诚到远离市区的地方找廉价的厂房,技工、设计、推销、采购、会计、出纳,几乎什么事都是他一手操持。随着塑胶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他的努力经营下,塑胶厂得到了稳健的发展。

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坚持学习的李嘉诚,居安思危,思考着塑胶厂的未来。他将目光方向全球,一次从《塑胶》英语杂志上看到欧美市场已经出现塑胶原料制成塑胶花的消息,嗅觉敏锐的他立刻意识到机会的到来。他推想,欧美家庭都喜爱在室内户外装饰花卉,但是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无暇种植娇贵的植物花卉,而塑胶花正好弥补这个缺陷。李嘉诚对机会做出判断---塑胶花的面市,必将会引起塑胶市场的一场革命。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善于扑捉机会的李嘉诚迅速出动。1957年,李嘉诚前往意大利学习制造塑胶花的技术。他以购货商、推销员的身份,有时甚至出苦力打短工,一点点地搜集技术资料。

不久,他完全掌握了制作塑胶花的各项步骤和技术要领。返回香港地区后,开始生产当时在香港地区尚属“冷门”的塑胶花,并大肆进行广告宣传。

机会总是青睐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李嘉诚的塑胶花产品很快打入了中国香港地区和东南亚市场。同年底,欧美市场对塑胶花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订单成倍地增长。世界塑胶花市场的这种旺势一直持续到1964年,在前后7年时间里,李嘉诚获得了数千万港元的利润。长江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基地,李嘉诚也以“塑胶花大王”的美誉而名声大噪。

机会是具有失效的,并非永久存在。李嘉诚长远地看到,欧美人天性崇尚自然,塑胶花革命势必不会持久。当塑胶花生产炙手可热的时候,他就预料到这种局面维持不了几年,他相信物极必反的道理。于是,他急流勇退,及早收手。

当一个机会窗口关闭的时候,总会有另一个机会窗口被打开。李嘉诚不知不觉地将生产重点转移到了已逐渐被人们冷落了的塑胶玩具上面,并很快跻身国际市场。一两年后,当所有塑胶花厂商为产品严重滞销而苦不

堪言的时候,曾经是世界最大塑胶花生产基地的长江公司,却正在国际玩具市场中大显身手,每年出口额高达1000万美元,又成为香港地区的“塑胶玩具大王”。

时势造英雄,机会来源于对宏观环境的把握,李嘉诚较早就意识到了香港地区已开始繁荣。1958年,李嘉诚在香港地区的北部购置了一块土地,正式向房地产产业进军,20世纪60-70年代,香港地区的房地产市场看好,长江实业大获其利;1978年他又收购了历史悠久的英资水泥公司青洲水泥,在房产再度兴旺时,李嘉诚连创佳绩,从而巩固了大房产公司的地位。紧接着1979年收购拥有贸易、商业、房地产等诸多子公司的哈奇逊公司,终于在1981年长江集团成为香港地区最大的企业集团。这距李嘉诚创业仅30年的时间。这之后,已经是华人首富的李嘉诚又涉足能源、海外投资、电信传媒等行业,可以称得上建立了一个商业帝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