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的急救处理

多发伤的急救处理
多发伤的急救处理

多发伤的急救处理

1.多发伤的概念

多发伤指同一致伤因素所致人体两个以上严重损伤。这一概念包括以下三个内涵:

(1)损伤由同一致伤因素引起,主要指机械力所致的损伤,如交通事故、坠落、火器等。多发伤与复合伤是不同的概念,复合伤由不同致伤因素引起,如机械伤复合冲击伤、烧伤复合冲伤、烧伤复合放射伤。

(2)损伤必须是两个以上。按简明创伤分级(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标准,人体分为9个解剖部位:头部、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及盆腔、脊柱、上肢、下肢、皮肤。多发伤指上述9个解剖部位中有两个以上部位受伤。同一部位内的多个脏器损伤或同一脏器的多处损伤也称为多发伤,但须冠以部位或脏器名称,如胸部多发伤、腹部多发伤、小肠多发伤、脑多发伤等。

(3)损伤必须是严重的,对伤员生命构成威胁,需要急诊处理。严重损伤的定量标准一般指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6。

2.多发伤的临床特点

(1)损伤机制复杂同一伤员可能有不同机制所致损伤同时存在,如在一交通事故伤员可由撞击、挤压等多种机制致伤,高处坠落可同时发生多个部位多种损伤。

(2)伤情重、变化快多发伤具有加重效应,总伤情重于各脏器伤相加。伤情发展迅速、变化快,需及时准确的判断与处理。

(3)生理紊乱严重由于多发伤的伤情复杂,多伴发一系列复杂的全身应激反应,并互相影响。易发生休克、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颅内压增高、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4)诊断困难、易漏诊误诊多发伤病人多个损伤同时存在,可能互相掩盖,造成漏诊。合并颅脑损伤的伤员因意识障碍而不能准确表达,增加诊断的难度。医生的专业局限性也是造成漏诊误诊的重要原因。

(5)处理顺序与原则的矛盾由于多个损伤需要处理,其先后顺序可能发生矛盾。不同性质的损伤处理原则不同,如颅脑伤合并内脏伤大出血,休克治疗与脱水治疗的矛盾。

(6)感染与并发症多多发伤由于组织器官广泛损伤、破坏,失血量大,对全身生理扰乱严重,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机体免疫、防御系统破坏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3.多发伤的初步评估与现场救护

在创伤急救中,时间是第一重要因素,目标是使伤员在伤后最短时间内开始接受急救处理,以最快的速度将伤员送到医疗机构,尽快接受恰当的确定性治疗。迅速有效的现场救援直接关系到抢救效率和质量,关系到伤员的生命安危。

对创伤伤员伤情的准确评估是制定正确治疗决策的前提,在一个伤员的治疗过程中至少要进行三次伤情评估:在现场数分钟内进行的初次评估,到达医院后进行的全面的二次评估和抢救治疗过程中的再次和反复评估。

(1)伤员脱险事故发生后,首先进行的是现场脱险,将伤员从事故现场中安全移出,以避免进一步的损伤。移动伤员时要轻柔,避免鲁莽的动作。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可能发生的脊髓损伤,或使原有的损伤加重,对可疑伤员要由2名以上急救员同时行动,移动前颈部固定,移动过程中保持头颈脊柱成一直线。

要注意判断现场的危险程度,注意有无引起施救者伤亡的情况,如着火、爆炸、触电等。

(2)检伤分类与初步伤情评估检伤分类的目的在于区分伤员的轻重缓急,使危重而有救治希望的伤员得到优先处理。检伤分类由医务人员或经专门训练的急救员进行,通过看、问、听及简单的体格检查将危重伤员筛选出来。伤员的分类以标志醒目的卡片表示,多数国家采用红、黄、绿、黑四色系统。红色表示立即优先,伤员有生命危险需立即进行紧急处理。黄色表示紧急优先,伤情严重但相对稳定,允许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处理。绿色表示延期优先,指轻伤员,不需紧急处理。黑色表示无救治希望者或死亡者。这种分类系统的优点是按处理的紧急程度进的,使救护者根据卡片颜色即知救治顺序。

初步伤情评估多在受伤现场进行,在数分钟内快速判定有无直接威胁伤员生命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气道:确定气道是否通畅,有无气道梗阻及梗阻的性质和原因。如口腔内有异物,应立即清除,如有舌后坠阻塞气道则置口咽通气管,如有颌面部伤或气道本身损伤影响气道通畅,行气管插管或环甲膜切开。

(2)呼吸:判断伤员有无自主呼吸及呼吸频率和深度。如自主呼吸停止或减弱,予以人工呼吸或吸氧,如张力性气胸,立即行穿刺放气或闭式引流。

(3)循环:观察心跳强弱,血压是否正常。有无四肢体表明显外出血,如有则予以包扎或止血带止血,下肢或骨盆损伤可应用抗休克裤。休克伤员应立即快速补液。

(4)意识状态:伤后出现的意识变化常提示脑损伤的存在,注意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的变化,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5)脊柱脊髓:初次评估要特别注意脊髓损伤的可能,更不可因急救行为加重损伤或造成新的损伤。对怀疑颈椎损伤的伤员必须妥善以颈托固定,限制颈椎活动。怀疑胸腰椎损伤者,应使伤员保持躯干直线位。

(3)现场医疗急救现代救援医学要求对立即威胁生命的损伤进行现场处理,然后才可送至医院。

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现场急救的首要任务。及时清除口腔异物,对窒息、昏迷病人应行气管插管或环甲膜切开。

止血:创伤后大出血直接威胁伤员生命,对于四肢的外出血应及时用止血带进行止血,伤口包扎,下肢损伤可用抗休克裤。

胸腔穿刺或置管:对张力性气胸伤员应在现场进行穿刺放气或置闭式引流管,然后再后送医院。

四肢固定:对四肢骨折伤员进行妥善固定,可采用木板,树枝或其它材料将整个肢体固定。

颈椎、脊柱固定:怀疑或肯定有脊髓脊椎损伤应立即进行固定,颈椎用颈托限制颈椎活动,胸腰椎损伤者平卧位保持躯体直线位。

静脉输液:主要用于休克伤员。现场可输入高渗氯化钠溶液(7.5%)200ml,然后输入普通电解质溶液,有条件可行现场输血。

给氧:危重伤员应给予吸氧。

现场心肺复苏:心跳呼吸停止伤员应在现场进行复苏,心跳未复跳者不得后送。具体方法略。

4.多发伤的全面评估与诊断

4.1 病史采集、全面体检与初步诊断伤员经过初次评估和必要的紧急处理后送至医院。二次评估是对创伤伤员从头到脚的全面检查和评估。应按照解剖部位的顺序和诊断学的要求全面检查,尤其是无反应和不稳定的伤员,有遗漏创伤部位的潜在可能性。全面地、无遗漏地体格检查至关重要,医生可以按自己的习惯决定体检顺序。详细的受伤过程的了解和损伤机制的分析对完整准确的医学评估非常重要。选择应用辅助检查和实验检查也在这个阶段进行。

创伤医师应具备进行创伤机制分析的物理学知识,这在交通伤的判断中非常有用。汽车的类型、撞击的方向、速度、车辆有无翻滚、伤员是否抛出、车内伤员的位置、身体与撞击处的位置、撞击方向等都可帮助判断受伤类型和程度。询问病史时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医师根据检查和评估的结果决定治疗和进一步检查的方案,而不能依赖于特殊检查的结果。特别是在当前各种先进的诊断仪器广泛应用的时代,不可忽视最基本的物理诊断技术。

创伤伤员的二次评估要回答:(1)伤员的全身情况(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2)伤员有无损伤?(3)损伤的严重程度?(4)是否需要和允许进行辅助检查,如X线、B超、CT等?(5)采取何种治疗方案?是否急诊手术?

在创伤救治过程中,随时对新情况或原有病情的变化进行评估,调整诊断治疗方案。对创伤伤员反复评估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多发伤复杂伤伤员,创伤对生理扰乱大,变化复杂,须随时修正诊断,调整治疗方案。对是否急诊手术的判断也会随着病情变化而改变,评估必须反复进行。对二次评估后遗留的问题,如由于伤情不稳定而未进行的检查也要及时补充。

4.2 诊断技术与实验室检查创伤伤员经过初次评估、二次评估以后,医师对伤员的全身情况和主要损伤的可能性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有些情况下,医师可以直接根据评价结果决定确定性治疗方案,特别是在情况紧急时。在伤情允许时,可以选择辅助性诊断技术。选择辅助诊断技术应考虑到伤员的全身情况及诊断技术对治疗决策的影响。(1)穿刺:简单、快速、经济、安全,准确率达90%,可反复进行。可有假阳性,假阴性,对腹膜外血肿准确性差。可作为胸腹创伤首选方法。

(2)诊断性腹腔灌洗:简单、方便,可在床边进行,阳性率达95%,可反复进行。可有假阳性,腹膜外血肿准确性差,可造成医源性损伤。用于腹部创伤。

(3)X线:简单、方便,无创,费用低。有些部位准确性不高,孕

妇应用有潜在危害。为骨关节伤的首选方法,也常用于其他部位伤。(4)B超:简单、方便,可在床边进行,可反复进行,对腹腔积血、实质性脏器损伤和心包填塞准确性高。空腔脏器和腹膜后损伤准确性差。主要用于腹部创伤。

(5)CT:实质性脏器损伤可以定性,血肿准确性高,颅脑、胸腹创伤意义较大。但费用高,费时。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伤员。

(6)MRI:多角度、多层面成像,软组织分辨率极高。但操作复杂,费用高,金属异物影响检查。主要用于脑脊髓伤。

(7)血管造影:可以同时进行诊断和治疗,能够判定出血来源。但费用昂贵,费时。在特定情况下有意义,用于腹部盆腔创伤。

(8)内镜技术:可以同时进行诊断和治疗。费用昂贵,费时。在特定情况下有意义,用于胸腹创伤。

4.3 创伤严重程度的定量评估对创伤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是创伤医学的重要进展,不但可以评价创伤的严重程度,还可以评价治疗效果,估计预后,评价医院和医师治疗水平。

(1)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为评价脑外伤最常用的方法。GCS=睁眼评分+语言评分+运动评分(见表1)。表1

(2)

确(表2)。

表2 改良创伤评分

5.多发伤的确定性治疗

伤员到达医院后按伤检分类进入不同的流程,轻伤员(绿色标志)按损伤部位到各科门诊进一步检查处理,以下论述危重伤员在医院的急救。

治疗与诊断应同时进行,不可等诊断结束后才开始治疗。给氧,呼吸支持,静脉通道补液,备血,置导尿管等初步治疗必须在伤员进入抢救室后立即完成。

严重创伤威胁伤员生命的主要是失血和颅脑损伤。以颅脑损伤为主的伤员则应首先输入20%甘露醇溶液以降低颅压,然后再进行CT等检查。以失血为主的伤员,如实质性脏器破裂,血管损伤,骨盆或长骨骨折等,要立即快速输液。伤员至少应有两条大静脉通道,以保证液体和血液的快速输入。7.5%氯化钠溶液(高渗溶液)有较好的复苏效果,可作为首选液体,用量200ml/次。然后快速输入乳酸林格氏液、林格氏液或其他电解质溶液,尽量少用含糖溶液。在可供选择的液体种类较多的情况下要注意不同液体的特点,如果没有多种选择,任何液体(包括含糖液体)都可应用。注意速度是第一考虑,其次才是液体种类。同时尽快完成配血,最好10分钟内开始输血。两条通道血液和液体同时输入可以达到最好的复苏效果。紧急手术治疗是创伤抢救的确定性治疗之一,对以失血为主的伤员,手术是复苏的一个环节。液体复苏与手术止血同时进行,试图先行复苏,达到血流动力

学稳定后再手术的观点是错误的。颅内占位性损伤也应尽早手术清除以降低颅压。对于多发伤应按对伤员生命威胁程度决定手术顺序,两处损伤都威胁生命则同时进行手术。

现代创伤救护原则要求对每一个伤员作出准确的评价,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法。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B超、CT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伤员能够在术前明确损伤性质和程度,从技术上使非手术治疗成为可能。

腹部实质性脏器伤采用非手术治疗最早应用于儿童脾脏损伤,以后又应用于肝脏损伤。最近美国大宗病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实质性脏器损伤的伤员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比例呈增多趋势;(2)创伤中心比非创伤中心较多采用非手术疗法;(3)从不同的创伤类型可以确定哪些病人采用非手术治疗。(4)采用非手术治疗后伤员预后与手术疗法相同。

肝脾损伤非手术治疗适应症:(1)血流动力学稳定;(2)损伤经CT 诊断;(3)无合并肠或腹膜后损伤;(4)无腹膜刺激征;(5)输血量不大;(6)有较好的监护治疗条件。

颅内血肿非手术治疗指征:(1)伤员意识清楚;(2)CT扫描血肿小于40ml;(3)中线移位小于12mm;(4)环池无明显受压;(5)血肿位于幕上。

非手术治疗需要良好的监护治疗条件,治疗费用有可能多于手术治疗,同时要求能在非手术治疗失败时及时迅速地采取手术治疗。

6.严重创伤治疗的损伤控制原则

传统的创伤外科手术原则是暴露、探查、止血和重建,但在现代社会大量高能、多器官、复杂损伤的时代,有些原则已不适用。广泛的多脏器损伤伤员往往处于休克状态,持续出血,并发凝血功能障碍,复杂、耗时的修补重建手术只会加重伤员的生理紊乱。在这种情况下,损伤控制原则(damage control principle)可能是唯一的选择。损伤控制原则以往仅限于严重肝脏损伤,1980年代以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而成为严重创伤伤员的一种基本处理方案。

6.1病理生理机制

(1)外科手术是对创伤伤员的进一步打击。在严重肝脏损伤或骨盆骨折伤员,直接止血非常困难,出血可能有多个来源。

(2)大量输血导致低温和凝血病,手术加重热量丢失。腹腔手术中伤员体温如果低于32°C,死亡率将达100%。输血、手术、低温均可导致凝血机能障碍,血液稀释和低血压也可促进凝血病的发生。(3)组织灌注不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血管通透性增高和大量液体复苏导致组织水肿。低温、凝血病和酸中毒互相促进,构成严重创伤伤员病理生理紊乱的危险三角。

6.2 适应症

(1)创伤伤员伴有低温、凝血病,为避免进一步加重生理紊乱,必须快速结束手术。在凝血病发生之前结束手术可以改善预后。失血>4升,中心体温<34°C,Ph<7.25是决定结束手术的指征。

(2)不能直接用结扎、缝合及血管修补等方法止血,必须用填塞止血。

(3)组织严重水肿,缝合困难。

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决定必须在手术开始数分钟内对损伤作出评价后立即作出。其依据主要是损伤类型,而不是生理紊乱明显后再作决定。严重肝损伤、严重腹腔血管损伤、严重胰头损伤、复杂骨盆骨折等都是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指征。

6.3 手术方式

在严重伤员决定实施有计划再手术后,必须迅速结束手术,手术方式要求简单有效。常用的方式有:肝损伤以纱垫填塞,胆道损伤作简单引流,胰头伤简单清创,肺损伤不规则切除,脾肾伤快速切除,非重要血管结扎,重要血管作腔内分流,关胸腹仅缝单层皮肤。

6.4 术后处理

损伤控制性手术后的首要任务是伤员的复温,使其中心温度达到35°C 以上,否则凝血功能难以恢复。多数病人术后一段时间(数小时)内继续出血,可能加重凝血障碍。腹腔间隔综合征是计划性分期手术的致命性并发症。由于失血、肠扩张、组织水肿等,使腹腔压力升高,影响组织器官血流,导致肾衰,心输出量减少。

6.5 二次手术

经过病人手术后ICU的监护治疗,伤员生理紊乱趋于稳定后进行二次手术,对损伤脏器进行确定性治疗。二次手术的时机可能在24~48小时,也可以是48~96小时,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决定。

作为现代创伤复苏概念的扩展,损伤控制性原则注重伤员的生理紊乱。完整的损伤控制性方案包括抢救室复苏-损伤控制性手术-ICU复苏

-确定性手术的-系列过程。

多发伤急救

多发伤的急救 一、多发伤的概念 多发伤定义:是指单一致伤因素造成的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如交通车辆撞击伤、高空坠落伤)。单一解剖部位的多处损伤不应使用“多发伤”一词,必须冠以解剖部位命名,如“腹部多脏器伤”、“多发骨关节损伤”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致伤因素如热压伤、烧冲伤、放冲伤、爆炸伤也常常造成多部位多脏器损伤,但从概念上归属于复合伤的范畴。 二、院前急救 1、快速伤情评价与分类 按损伤程度分类: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将伤员分为以下五类: (1)轻微伤:皮肤的小檫伤和轻微挫伤; (2)轻伤:意识清楚,多处软组织损伤,短骨干、手指及脚趾骨折、关节脱位等; (3)重伤:需手术治疗,但可顺延一定的时间(数十分钟或小时),如严重大面积撕脱伤、长骨干骨折、视力听力丧失、内脏破裂、非大量内出血等;(4)危重伤:因窒息、大出血、休克导致伤员有死亡危险,需立即手术来控制出血和改善通气功能,如呼吸道梗阻、胸部吸吮性伤口、不易控制的大出血等; (5)致命伤:直接导致死亡的损伤。现场/基层医院处理的重点是生命受到威胁的危重伤、重伤伤员,其次是轻伤。 2、急救处理 2.l初步评价后立即进行治疗分类:

①立即复苏的伤员:中、重度休克伤员应立即送进行复苏(如大量失血、多处伤、复合伤、股骨粉碎性骨折、严重挤压伤,复苏到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必要时在复苏的同时手术,主要是有严重的腹腔内出血,严重的腹腔脏器伤或脏器脱出,心脏心包伤等胸内大出血; ②立即手术的伤员:呼吸道阻塞或有窒息危险的颌面颈部伤,胸腔内脏伤(有开放性气胸、大量血胸、心包积血、张力性气胸等征象的);严重的内出血(腹腔内出血、进行性颅内血肿等)需要在手术的同时进行复苏。 ③第二批手术的伤员,包括内出血不多的腹腔脏器伤,如胃肠道伤,胆道系统伤,泌尿系统伤;没有窒息威胁的胸部伤,有进行性意识障碍的闭合性颅脑伤;四肢血管伤,上过止血带的肢体伤;以及需要清创的伤员。 2.2紧急救治措施:优先处理有呼吸道阻塞、大出血、张力性或开放性气胸的伤员。 ①呼吸困难的伤员,立即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和异物,进行气管内插管,或作气管切开术。 ②除去止血带,未停止的活动性出血,根据情况用纱布填塞、止血钳钳夹或结扎血管。 ③有进行性意识障碍的颅脑穿透伤,用咬骨钳扩大颅骨孔排血,消除血肿压迫;记录伤员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情况。 ④对开放性气胸伤员补作密封包扎,张力性气胸伤员穿刺排气或作闭式引流,大量血胸或心包积血的伤员穿刺排血,或作闭式引流。浮动胸壁的伤员包扎固定,纵隔气肿的伤员切开排气等。

多发伤的急诊急救

多发伤的急诊急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交通、建筑、意外伤害等原因引起的多发伤病人逐年增加,已成为40 岁以下青壮年死亡的首位原因。因此,如何及时、有效救治多发伤,对降低多发伤病死率、减少社会矛盾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发伤(multiple injuries) 的定义 多发伤的定义为同一伤因致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属于较严重的创伤。1994 年全国首届多发伤学术会议上,学者们建议多发伤命名如下:多发伤是指单一因素造成的2 个或2 个以上解剖部位(根据AIS-90 版所指的9 个部位)的损伤,严重程度根据其ISS 分值而定,ISS 大于16 分为严重多发伤。多发伤的特点是多发、伤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二、需与多发伤鉴别的几个概念 多处伤:同一部位或同一脏器的多处损伤。如腹部肝脾损伤,小肠多处穿孔,体表多处裂伤等。 复合伤(combined injuries) :两种以上杀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如核爆炸时既有放射线引起的放射伤,也有烧伤以及爆炸时冲击波引起的冲击伤。

联合伤:(united injuries)指同一致伤因素所引起的两个相邻部位的连续性损伤,如胸腹联合伤(膈肌破裂),眶颅联合伤。 三、伤后死亡高峰及原因 表1多发伤后不同死亡高峰死亡原因分析 四、多发伤的病理生理

创伤应急微血管调节的器官差异:皮肤胃肠道血管被动调节,血流量减少,而心脑血管自动调节,维持血流量。 五、多发伤的救治思路 虽然多发伤创伤部位不一样,但抢救流程是一致的。由于病情危重,抢救时需要争分夺秒,故不能按照常规疾病那样先诊断后治疗,而要遵循“先处理后诊创伤救治的ABCDE法则呼吸道是否通畅(Airivay) 呼吸狀况(Breathing) i'自'环状况(Circulation) 断、边处理边诊断”原则,快速确定、处理可迅速致死的严重状况,如通气障碍、循环障碍、未制止的浅表大出血。目前倡导按照创伤救治ABCDE法则进行救治,即在保护颈椎的同时,医师迅速评是否有神经功能障碍(Disability)充分暴露(Exposure) 估病人呼吸道(Airway )是否通畅、呼吸(Breathing )和循环

多发伤概况与急救

多发伤的概况与急救 目的:1能快速识别多发伤 2能够对多发伤病人进行初步评估 3能给于多发伤病人正确及时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减少多发伤的死亡率。 多发伤在急诊在急诊是非常见的,死亡率非常高的一类病,我们急症科在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 多发伤有三个死亡高峰。 第一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数分钟内,为即时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脑、脑干、高位脊髓的严重创伤或心脏主动脉等大血管撕裂,往往来不及抢救,居统计占50%;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6~8小时之内,这一时间称为抢救的“黄金时间”,死亡原因主要是脑内、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骨盆及股骨骨折及多发伤大出血。如迅速及时,抢救措施得当,大部分病人可免于死亡。这类患者是抢救的主要对象30%;第三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数天或数周,死亡原因是严重感染或器官功能衰竭。无论院前或院内抢救多发伤患者,都必须注意预防第三个死亡高峰10%。80%就在我们急症科。 定义: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子作用下,引起身体两处或两处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其中至少有一处损伤可危及生命。多发伤不同于多处伤,前者是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遭受严重创伤,后者是同一部位或脏器有两处以上的损伤。 病因:常见于交通事故、爆炸性事故、矿场事故、高出坠落等,某些患者在平地跌倒、从自行车上跌落时也会出现多发伤。多发伤创伤部位多、伤情严重、组织破坏严重,常伴失血性休克或创伤性休克,免疫功能紊乱,高代谢状态,甚至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与损伤的部位密切相关,如头部创伤主要表现为神志的变化,严重者可出现昏迷;面、颈部创伤可以引起气道阻塞,引发窒息;胸部创伤最常见的表现为肋骨骨折,血气胸和肺挫伤;腹部多发伤常见于实质性脏器破裂引起的内出血,以及空腔脏器破裂形成的腹膜炎等。除此以外,多发伤容易引起失血性休克或创伤性休克、严重低氧血症、心脏压塞、创伤性心肌炎、感染、MODS等。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如下。 特点:1、不同器官可以相互影响,加重损伤反应。 2.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 多发伤严重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机体处于全面应激状态,其数个部位创伤的相互影响很容易导致伤情迅速恶化,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而危及生命。多发伤的主要死亡原因大多是严重的颅脑外伤和胸部损伤。 3、低氧血症发病率高。 4.伤情严重、休克率高 多发伤伤情严重、伤及多处、损伤范围大、出血多,甚至可直接干扰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而威胁生命,特别是休克发生率甚高。 5.伤情复杂、容易漏诊和误诊 多发伤的共同特点是受伤部位多、伤情复杂、明显外伤和隐蔽性外伤同时存在、开放伤和闭合伤同时存在、而且大多数伤员不能述说伤情,加上各专科医师比较注重本专科的损伤情况、忽略他科诊断而造成漏诊。 6.伤情复杂、处理矛盾

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

一、多发伤的概念 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复合伤:两个以上的致伤因子引起的创伤称复合伤,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物理、化学、高温、放射等因子所引起的创伤是一个典型的复合伤。多处伤:是指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两处以上的创伤,联合伤:联合伤从狭义上讲是指胸腹联合伤,从广义上讲联合伤亦称多发伤。 二、多发伤临床特点 1)应激反应严重:由于神经—内分泌反应,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动力循环、高血糖、负氮平衡状态,内环境严重紊乱。2)休克发生率高: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尤其是胸腹联合伤。3)早期发生严重低氧血症:合并严重胸外伤者常见。4)感染发生率高:创伤应激激发SIRS(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机体易感性增高伤口污染严重,肠道细菌移位,以及侵入性导管的使用,感染发生率高。易产生耐药菌和真菌的感染。5)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衰竭的脏器数越多,死亡率越高。 三、多发伤的急救措施 1.现场急救:现场急救的关键是气道开放,心肺复苏,包扎止血,抗休克,骨折固定及安全地运送到医院。 2.生命支持:在急诊抢救室对多发伤伤员进行生命支持,首先对伤员进行迅速全面的粗略检查,迅速判断伤员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注意伤员是否有呼吸道梗阻、休克、大出血等致命征象。心搏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神志昏迷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观察记录神志,瞳孔、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3.多发伤的再估计与进一步处理:在伤员的致命征象窒息、休克及大出血得到初步控制后,就必须进行进一步检查与处理,重点查明:腹膜后脏器损伤,继发颅内、胸内腹内出血等。当伤员生命体征稳定或基本稳定后,应进一步处理各系统脏器的损伤。 四、多发伤的护理观察要点 1.颅脑损伤为主的护理观察要点: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②使用冰帽、冰袋、冰毯以降低大脑耗氧量,注意有无中枢性高热或去大脑强直、抽搐、躁动不安等症状。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并加床栏保护,防止意外坠落。③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及对光反射,头痛呕吐情况,观察肢体运动与感觉的变化,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及格拉斯哥评分并及时记录在重病护理单上。④观察伤员的昏迷程度、精神状态,注意防止脑疝情况发生。⑤注意观察有无口、耳、鼻腔溢血溢液,并观察性质、颜色、量,及时记录,切忌用棉球、纱布进行堵塞,防止返流,造成颅内感染。⑥准确及时应用激素、抗生素及脱水剂,也可应用白蛋白、血浆提高胶体渗透压,减轻颅内高压。 2.胸部创伤为主的护理观察要点:①由于胸部受挤压,可发生创伤性窒息,应紧急排除呼吸道血块、分泌物或异物,建立人工气道,保证供氧。②出血性休克的抢救,应迅速建立二条静脉通路或深静脉穿刺行CVP 监测、血流动力学、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监测,指导输液,纠正休克。③对有张力性气胸、血气胸情况及时做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解除心肺受压,并观察引流液性状、颜色、量,如置管后一次引出1 000-1 500 ml以上的血量或每小时血性引流液超过200ml连续3小时有剖胸探查指征,紧急做好术前准备。④有连枷胸、反常呼吸严重时伴有低氧血症者,对活动的胸壁进行肋骨牵引固定术,或加压固定包扎,以减少反常呼吸,并及早采用气管插管,使用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并行血气监测与血氧饱和度监测。⑤如遇胸部开放性损伤,伤口与外界交通,应立即封闭伤口,使开放性伤变为闭合性伤,置胸腔闭式引流,再清创(较大缺损者须先行气管插管),修复缺损,遇有心脏挫伤及心功能不全者及严重肺挫伤者,最好用Swan Ganz导管进行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 3.腹部外伤为主的护理观察要点:①吸氧,开通二路静脉通道,给予生命体征、心电、CVP、SPO2监测。 ②判断休克程度,一看,看面色、粘膜、皮肤颜色及紫绀程度,二摸,摸脉搏,摸肢体温度,三测压,测血压,进行血压监测,采用床边B超、床边摄片,减少搬动。③应密切注意腹部体征。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反跳痛,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情况,如在B超或腹穿得以证实有腹内出血或空腔脏器穿孔者,应及时行剖腹探查术,切不可为等待诊断明确而贻误手术时机。④给予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颜色

批量突发多发伤 群体伤抢救应急预案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 批量突发多发伤、群体伤抢救应急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来本院就诊的批量多发伤、群体伤患者的应急医疗救治。一、启动流程 院前急救或急诊科接到急救电话后,在救护车紧急出动的同时,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汇报。 二、相关职能部门职责 (一)业务院长全面负责多发伤、群体伤患者抢救工作的组织、协调,对集体讨论的重大抢救方案和措施作出决策。 (二)医务科、门诊部、总值班人员主要负责抢救医疗组、会诊、手术、急救药品、用血、医技科室辅助检查等的协调工作,做好接待大批伤病员的准备。根据应急规模,启动人员紧急替代程序,调动一、二、三梯队人员。(三)专家组成员主要负责多发伤、群体伤员抢救患者的诊疗,提出专科方面的诊疗抢救方案,落实抢救措施。 (四)护理部主要负责人员的调配及护理相关工作的协调等。 (五)后勤服务中心:病床、被褥、电、水、暖等的保障。 (六)器械科:提供一次性医疗用品、氧气、点滴架、仪器、治疗车等。(七)保卫科负责维持现场抢救秩序,保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负责与派出所、110的联络。 三、检诊、分诊体现优先服务原则 (一)指定外科高年资医师负责检诊、分诊。验伤标志:要求一律在伤病员左上肢。 黑色--死亡;红色--危重;黄色--中度;绿色--轻度。 (二)病员登记:急诊科护理指定专人进行病员基本信息、伤情、急救措施、去向等信息登记。 (三)抢救分类 1、特重度:1次伤病亡50人以上,或死亡20人以上; 2、重度:1次伤病亡20~49人,或死亡10~19人;

3、中度:一次伤病亡6~19人,或死亡3~9人; 4、轻度:一次伤病亡5人,或死亡2人以下。 (四)需急诊手术救治的患者,启动《严重创伤急诊患者手术诊治流程》 实施手术

整理多发伤的急诊急救word版本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多发伤的急诊急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交通、建筑、意外伤害等原因引起的多发伤病人逐年增加,已成为40岁以下青壮年死亡的首位原因。因此,如何及时、有效救治多发伤,对降低多发伤病死率、减少社会矛盾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发伤(multiple injuries)的定义 多发伤的定义为同一伤因致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属于较严重的创伤。1994年全国首届多发伤学术会议上,学者们建议多发伤命名如下:多发伤是指单一因素造成的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根据AIS-90版所指的9个部位)的损伤,严重程度根据其ISS分值而定,ISS大于16分为严重多发伤。多发伤的特点是多发、伤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二、需与多发伤鉴别的几个概念 多处伤:同一部位或同一脏器的多处损伤。如腹部肝脾损伤,小肠多处穿孔,体表多处裂伤等。 复合伤(combined injuries) :两种以上杀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如核爆炸时既有放射线引起的放射伤,也有烧伤以及爆炸时冲击波引起的冲击伤。 联合伤:(united injuries)指同一致伤因素所引起的两个相邻部位的连续性损伤,如胸腹联合伤(膈肌破裂),眶颅联合伤。 三、伤后死亡高峰及原因 表1 多发伤后不同死亡高峰死亡原因分析 精品文档. 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小1 肝脾破裂死亡——黄金时器官功能衰感染、第三高峰数天至数周 20 竭 四、多发伤的病理生理

创伤应急微血管调节的器官差异:皮肤胃肠道血管被动调节,血流量减少,而心脑血管自动调节,维持血流量。 ABCDE 创伤救治的法则精品文档. 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 法则是什多发伤救治的ABCDE 三感觉”三个步骤又么?“一问、二看、是什么? 五、多发伤的救治思路 由于病情危重,但抢救流程是一致的。虽然多发伤创伤部位不一样,抢救时需要争分夺秒,故不能按照常规疾病那样先诊断后治疗,而要遵循“先处理后诊断、边处理边诊断”原则,快速确定、处理可迅速致死的严重状况,如通气障碍、循环障碍、未制止的浅表大出血。目前倡导)Breathing(Airway)是否通畅、呼吸(即在保护颈椎的同时,按照创伤救治ABCDE法则进行救治,医师迅速评估病人呼吸道,Exposure)最后,(Circulation()状况,以及是否有神经功能障碍Disability),脱去病人所有衣服以充分暴露(和循环并用毯子给病人保暖以免体温过低。医生来到病人身边时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都必须简单、迅速、敏捷,不能因为询问病史或体格检查而耽误抢救,可流程应立即采通过“一问、二看、三感觉”三个步骤迅速判断病人的一般状况,如发现有威胁生命的情况,按照ABCDE取治疗措施。一问:“你叫什么名字?”“你哪里痛?”等,如果病人反应良好,发音正常,则可提示该病员呼吸通畅,大脑供血和通气状况良好。二看:胸廓运动是否存在、是否有呼吸急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全身何处有血迹、有无活动性出血等。三感觉:倾听、感觉口鼻腔有无气流、有无痰鸣音等。如有通气、循环障碍、未制止的浅表大出血,则先立即采取救命措施。经过初步抢救、病情稍稳定后,进一步按照头、颈、胸、腹、骨盆、脊柱、四肢顺序迅速查体,刺激、按压、了解有无疼痛、对疼痛的反应以及有无反常运动(是否有骨折)。通过这三个步骤,结合病员的症状、生命体征,医生可大致判断病员一般情况及病情危重程度,并作出下一步救治方案。以下是我院危重伤救治流程图,供参考。多发伤救 治流程图精品文档. 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

多发伤急救预案演练脚本

护理应急急救培训资料 项目:护理应急急救情景演练(2016培训版) 内容:多发伤患者的应急急救预案演练脚本资料来源:三病区 审核:预期目标:达标率100% 一、演练目的:通过情景模拟演练,提高护理应急小组成员对出现多发伤患者的应急处理能力,熟练掌握 多发伤的处理流程,。 二、演练时间:2016年7月15日12点10 分 三、演练地点:护理示教室 四、演练内容:多发伤患者的应急急救预案 五、演练事件:急诊接到3人以上群体伤事件,启动应急预案,护理应急小组参与抢救多发伤患者,根据多发伤应急处理流程,配合抢救。 六、演练模式:模拟演练 七:参演人员: 参加人员:护理应急小组第二组 八:物品、药品准备: 物品:输液架、治疗车1辆、病历夹1本、心电监护仪1台、输液用物、体检用品、抢救车1辆、呼吸皮囊1个、转运箱1只、换药包1只、小棉球1袋、复合碘500ml 1瓶、纱布1包、鼻导管1根、面罩1个、吸氧装置1套、加压输液袋1个、治疗盘1个、胸部固定带1根、骨盆固定带1根、手术衣1套、一次性真空采血器8个、动脉采血器1个、采血针2个等 药品:林格氏液500ml 2袋、羟乙基淀粉500ml 1袋、生理盐水250ml 1袋、白眉蛇毒血凝酶针1支、生理盐水10ml 1支等 九:工作职责: 1.施XX:负责担任值班医生职责,负责患者病情评估,开具医嘱(含口头医嘱);负责担任患方(家属及患者)职责 2.于XX:A位抢救护士 3.文XX:B位抢救护士 十、演练场景:(案例解读) 演练背景:急诊接120通知,某工地发生群体伤事件,即将送至我院急诊,急诊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群体伤)应急预案,护理应急小组启动,参与抢救。 12:10患者张XX,女,45岁,工人,因“工程塌方挤压致胸部、下腹部疼痛半小时”。120送入急诊科。预检分诊评估病情重,予安排抢救室2床,应急抢救第二小组接诊。 简要病史:患者半小时前施工时被重物挤压,数分钟后脱离现场,患者神志清,精神软,感胸部、 下腹部疼痛,搬动时、深呼吸时明显,不能翻身。无胸闷、无头痛、恶心、呕吐,稍有头晕,两便未解。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外伤史。 (一)医嘱: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3L/分,建立静脉通路,林格氏液500ml 1.护士A:确认患者身份,心电监护,安抚患者情绪 2.护士B:鼻导管吸氧气

多发伤急救流程(急救技能比赛)

多发性创伤的包扎、固定与搬运流程【三名队员列队入场。】 A:“报告评委,一组选手参加创伤急救操作比赛,准备就绪,请指示。”评委:“开始” A:“是” 【A观察周围环境(上、下、左、右四个方向)】 A:“现场环境安全”(走向患者右侧,跪于患者身旁) A:“我是医生,为您急救,不要紧张,请您配合,请问哪儿不舒服?”患者:“肚子、右小腿疼痛” A:(检查受伤部位后,面向助手,介绍病情)“患者因车祸致伤,自觉下腹部、右小腿疼痛,检查腹部可见肠外溢,右小腿活动受限、可见畸形。请按多发伤处理!” B:“是” A:(观察患者双上肢)“患者双上肢无疼痛、无畸形”, A:(展开患者双臂,暴露腹部伤口)“暴露腹部伤口”。 【B走向患者左侧,将物品从急救箱中拿出,将生理盐水及无菌辅料交于A,B测血压,屈健肢。C将脊柱板置于患者右侧后,牵引伤肢。A按无菌原则取大块敷料,用生理盐水加湿后,覆盖伤口。 A用三角巾做环形圈;B取治疗碗,消毒碗口,扣于环形圈上,与C配合用三角巾宽带将治疗碗固定于腹部;B于患者左侧打结,打结处垫敷料,同时,A 将三角巾底边叠边后横放在腹部,A将患者右侧的三角巾底角绕过患者腰部后交与B,B在左侧打结,A同时在会阴部放置大块敷料,整理三角巾后,将顶角由两腿间拉向患者左侧,由B于两底角连接处打结。】 B:”血压120/80,心率80 。”

【A进行全身检查】: A:(查头)“头面部无外伤,无出血” A:(查瞳孔)“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A:(口腔)“口腔无异味” A:(查耳)“双耳无外伤,无出血” A:(查颈部)“颈后部无压痛,无出血、气管居中” A:(查胸部)“胸部无外伤、无出血” A:(查背部)“背部及脊柱无压痛,无出血” A:(查腹部)“腹部可见肠外溢,已进行包扎” A:(查上肢)“双上肢无外伤无出血,末稍循环好” A:(查骨盆)“骨盆挤压试验阴性,无外伤、无出血” A:(查左下肢)“左下肢无外伤无出血,足背动脉搏动好” A:(查右下肢)“右大腿无外伤、无出血,足背动脉搏动好,右小腿可见畸形” A:“准备固定” B:“是” 【B打结并汇报血压、心率后,将约束带固定于脊柱板上,准备夹板。A放置五条带状三角巾:骨折断端两侧、膝部、足踝部、股骨中段。双下肢并拢,空虚处加棉垫填实,患肢外侧放置夹板,膝、踝处加棉垫保护;先“8”字固定踝部,再固定膝关节,然后行断端两侧固定,最后固定股骨中段。趾端外露,检查末梢循环。】 A:“末稍循环好,准备搬运。” B:“是” (C右前臂放于患者颈后部,左前臂放于患者腰部;B右前臂放于患者臀部,左前臂放于患者小腿后方;两助手均手心向上,A手心向下分别与两助手左手、右

等级评审急诊急救模拟演练脚本(多发伤).doc

等级评审医院急诊急救模拟演练(多发伤) 演练脚本及标准 角色扮演:模拟人一人 编 情景总分注意事项 号 1、立即上前迎接(即时)(护理) 0.5 分 注:一定要判断大动脉搏动及呼吸,否则扣分 患者张某某,男, 35 岁,高2、查生命体征,判断病情(即时)(医疗、护理) 1 分及时通知相关医生(医生到急诊室时间)(医疗) 0.5 分 处坠落致头胸部及右肩部疼 1 8 急诊流程合理,标志灯光醒目,抢救车道通畅(医疗) 1.5 分 痛约半小时,工友将其送到 3、开通绿色通道(具体开通措施)(医疗) 1.5 分 急诊科 4、病人处置(输液规范,监护设备完好,吸氧等)(护理) 1.5 分 5、二级医院使用条形码管理,使用腕带(护理)0.5 分 6、通讯、呼叫系统通畅(总务) 1 分

采集病史(由主考官提供病 史:患者半小时前在工地干 活时不慎从约 4 米高处摔 下,头部及右侧肢体着地, 当即昏迷,约 10 分钟后意识7、病史采集规范,体格检查准确(胸廓挤压征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转清,诉头痛,右侧肩部及肛门指检及足背动脉搏动)(医疗) 5 分 胸部疼痛,伴胸闷气促,无 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 明显腹痛,伤后,精神软, 大小便未解。既往体健) 体格检查(先由被检查者规 10、急诊病历书写符合要求(医疗) 3 分 范体检,重点突出,然后由 注:演练结束后所有病历记录上交 主考官将体检资料给被查 24 2 者) 11、与病人或家属知情谈话(告知诊断)用患者易懂的方式和语言履行告知 得出初步诊断—多发伤:① 义务,并注意方式和态度,知情同意告知内容详尽(所有知情谈话均需考核)头部外伤②胸部外伤③右肩 (行政) 4 分 外伤(由家属扮演者打分) 开具辅助检查项目:血常规、12、留取标本规范,及时送检(护理) 2 分 血型、血交叉、输血前检查、 13、采集及送检标本有时间记录(护理) 2 分 备血、急诊生化、心肌酶谱、 14、与相关检查科室联系(护理) 2 分 动脉血气分析 15、对患者进行药物等相关治疗及处置:如留置导尿、留置胃管、胸带包扎、 患者出现呼吸急促、血压下 骨盆带包扎、液体容量复苏等(医疗、护理) 2 分 降,医师下达口头医嘱:补 16、护士应对口头医嘱完整、重述确认,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护 液扩容,增加一路输液通道 理)2 分

最新整理多发伤急救预案演练脚本教学文稿

一、演练目的:通过情景模拟演练,提高护理应急小组成员对出现多发伤患者的应急处理能力,熟练掌握 多发伤的处理流程,。 二、演练时间:2016年7月15日12点10 分 三、演练地点:护理示教室 四、演练内容:多发伤患者的应急急救预案 五、演练事件:急诊接到3人以上群体伤事件,启动应急预案,护理应急小组参与抢救多发伤患者,根据多发伤应急处理流程,配合抢救。 六、演练模式:模拟演练 七:参演人员: 参加人员:护理应急小组第二组 八:物品、药品准备: 物品:输液架、治疗车1辆、病历夹1本、心电监护仪1台、输液用物、体检用品、抢救车1辆、呼吸皮囊1个、转运箱1只、换药包1只、小棉球1袋、复合碘500ml 1瓶、纱布1包、鼻导管1根、面罩1个、吸氧装置1套、加压输液袋1个、治疗盘1个、胸部固定带1根、骨盆固定带1根、手术衣1套、一次性真空采血器8个、动脉采血器1个、采血针2个等 药品:林格氏液500ml 2袋、羟乙基淀粉500ml 1袋、生理盐水250ml 1袋、白眉蛇毒血凝酶针1支、生理盐水10ml 1支等 九:工作职责: 1.施XX:负责担任值班医生职责,负责患者病情评估,开具医嘱(含口头医嘱);负责担任患方(家属及患者)职责 2.于XX:A位抢救护士 3.文XX:B位抢救护士 十、演练场景:(案例解读) 演练背景:急诊接120通知,某工地发生群体伤事件,即将送至我院急诊,急诊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群体伤)应急预案,护理应急小组启动,参与抢救。 12:10患者张XX,女,45岁,工人,因“工程塌方挤压致胸部、下腹部疼痛半小时”。120送入急诊科。预检分诊评估病情重,予安排抢救室2床,应急抢救第二小组接诊。 简要病史:患者半小时前施工时被重物挤压,数分钟后脱离现场,患者神志清,精神软,感胸部、 下腹部疼痛,搬动时、深呼吸时明显,不能翻身。无胸闷、无头痛、恶心、呕吐,稍有头晕,两便未解。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外伤史。 (一)医嘱: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3L/分,建立静脉通路,林格氏液500ml 1.护士A:确认患者身份,心电监护,安抚患者情绪

多发伤的急诊急救完整版

多发伤的急诊急救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多发伤的急诊急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交通、建筑、意外伤害等原因引起的多发伤病人逐年增加,已成为40岁以下青壮年死亡的首位原因。因此,如何及时、有效救治多发伤,对降低多发伤病死率、减少社会矛盾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发伤(multipleinjuries)的定义 多发伤的定义为同一伤因致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属于较严重的创伤。1994年全国首届多发伤学术会议上,学者们建议多发伤命名如下:多发伤是指单一因素造成的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根据AIS-90版所指的9个部位)的损伤,严重程度根据其ISS分值而定,ISS大于16分为严重多发伤。多发伤的特点是多发、伤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二、需与多发伤鉴别的几个概念 多处伤:同一部位或同一脏器的多处损伤。如腹部肝脾损伤,小肠多处穿孔,体表多处裂伤等。 复合伤(combinedinjuries):两种以上杀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如核爆炸时既有放射线引起的放射伤,也有烧伤以及爆炸时冲击波引起的冲击伤。 联合伤:(unitedinjuries)指同一致伤因素所引起的两个相邻部位的连续性损伤,如胸腹联合伤(膈肌破裂),眶颅联合伤。 三、伤后死亡高峰及原因 表1多发伤后不同死亡高峰死亡原因分析 四、多发伤的病理生理

创伤应急微血管调节的器官差异:皮肤胃肠道血管被动调节,血流量减少,而心脑血管自动调节,维持血流量。 创伤救治的ABCDE法则 多发伤救治的ABCDE法则是什么“一 问、二看、三感觉”三个步骤又是什么 五、多发伤的救治思路 虽然多发伤创伤部位不一样,但抢救流程是一致的。由于病情危重,抢救时需要争分夺秒,故不能按照常规疾病那样先诊断后治疗,而要遵循“先处理后诊断、边处理边诊断”原则,快速确定、处理可迅速致死的严重状况,如通气障碍、循环障碍、未制止的浅表大出血。目前倡导按照创伤救治ABCDE法则进行救治,即在保护颈椎的同时,医师迅速评估病人呼吸道(Airway)是否通畅、呼吸(Breathing)和循环(Circulation)状况,以及是否有神经功能障碍(Disability),最后,脱去病人所有衣服以充分暴露(Exposure),并用毯子给病人保暖以免体温过低。 医生来到病人身边时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都必须简单、迅速、敏捷,不能因为询问病史或体格检查而耽误抢救,可通过“一问、二看、三感觉”三个步骤迅速判断病人的一般状况,如发现有威胁生命的情况,按照ABCDE流程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一问:“你叫什么名字”“你哪里痛”等,如果病人反应良好,发音正常,则可提示该病员呼吸通畅,大脑供血和通气状况良好。二看:胸廓运动是否存在、是否有呼吸急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全身何处有血迹、有无活动性出血等。三感觉:倾听、感觉口鼻腔有无气流、有无痰鸣音等。如有通气、循环障碍、未制止的浅表大出血,则先立即采取救命措施。经过初步抢救、病情稍稳定后,进一步按照头、颈、胸、腹、骨盆、脊柱、四肢顺序迅速查体,刺激、按压、了解有无疼痛、对疼痛的反应以及有无反常运动(是否有骨折)。通过这三个步骤,结合病员的症状、生命体征,医生可大致判断病员一般情况及病情危重程度,并作出下一步救治方案。 以下是我院危重伤救治流程图,供参考。 多发伤救治流程图 注: [1]严重状况:通气障碍:有无舌根后坠堵塞喉头、口腔内有无异物、有无大量分泌物阻塞气道等。此时应托起下颌使舌根上抬、取出异物、吸出分泌物等。循环障碍:主要为低血容量、心泵衰竭和心搏骤停,若有心搏骤停,则心肺复苏。 未制止的大出血:浅表活动性大出血,可通过钳夹、加压包扎等止血。 [2]VIPC: V(Ventilation):保证病人有通畅的气道及保持正常的通气和给氧 I(Infusion):用输液、输血扩充血容量及功能性细胞外液,以防止休克的发生或恶化

多发伤病人的急诊急救与护理策略

多发伤病人的急诊急救与护理策略 龚春萍,张宏宇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伤病人的急诊急救与护理策略,以期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32例严重多发伤病人通过快速判断伤情、畅通绿色通道、准确执行急救程序。[结果]抢救成功119例,死亡13例。[结论]多发伤病人急救过程中,急救意识的强化、准确的判断伤情、急救程序的科学应用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多发伤;急诊;急救;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5.036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9A-2352-02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机械性致伤因素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较严重的损伤[1],具有伤情复杂、变化快、休克发生率高、低氧血症发生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在急诊科早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可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而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显得很重要。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急诊科抢救132例多发伤病人,现将急救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急诊科抢救多发伤病人132例,男93例,女39例;年龄7岁~8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93例,高空坠落伤19例,刀砍伤9例,其他11例;受伤部位:颅脑伤合并骨折54例,颅脑伤合并胸外伤15例,颅脑伤合并腹部伤13例,胸腹联合伤9例,胸外伤合并骨折12例,多处骨折15例,颅脑、胸合并骨折5例,胸腹合并骨折6例,颅脑、胸腹合并骨折3例;病人就诊时间为伤后15min至2h;创伤后损伤定级标准—损伤严重度评分(AIS-ISS,2005)均≥16。1.2 结果 13例在急诊室抢救无效死亡,119例抢救成功,送入手术室或重症监护病房(ICU)。 2 急诊急救与护理策略 2.1 快速评估伤情 护士接诊后立即简单询问病史,按ABC-DE顺序气道情况(airway,A)、呼吸情况(breathing,B)、循环情况(circulation,C)、神经系统状况—意识水平(disability,D)、暴露和环境控制(environment control,E),迅速进行伤情评估,作出护理诊断,明确抢救重点,主动采取抢救护理措施。医生到达后,协助医生按CRASHPLAN方案[2],即心脏、呼吸、腹部、脊髓、头颅、骨盆、四肢、动脉、神经进行体格检查,全面评估伤情。在配合体格检查时,既要注意充分暴露,避免漏诊,也要避免过度暴露,尽量减少病人体热的丢失。应及时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要牢记病人的体温比医护人员的方便来得重要[3]。 2.2 畅通呼吸道,维持有效通气 创伤所致气道阻塞及呼吸障碍是导致死亡的最快速原因[4]。应迅速清除病人口鼻腔的分泌物、呕吐物,根据病情给予吸氧,氧流量为4L/min~6L/min,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以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4%左右。对以颅脑外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时,即配合医生早期进行气管插管,以减少病人呕吐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的风险,也可降低转运时的风险。对开放性气胸或张力性气胸病人,立即封闭开放伤口,协助医生进行胸腔闭塞引流术。对心包填塞的病人立即进行心包穿刺引流术。 2.3 迅速开放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多发伤病人入院后护士应立即采用16G~18G留置针建立1条或2条外周大静脉通道,同时抽取各种血标本作必要的血液检查。血管穿刺以颈外静脉和肘关节处的静脉为佳,避免患侧穿刺。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深静脉穿刺,并可配合使用加压输液器进行加压输液,以保证快速补充血容量。补液采用先晶后胶的原则或一晶一胶进行,晶体为复方氯化钠溶液,胶体为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万汶)。补液最好经加温后输入,研究表明,加温至36℃~37℃液体用于静脉输液安全、可靠和舒适,尤其是已存在休克和低温的病人(脑外伤病人除外),输注加温的液体可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5]。统计显示,严重多发伤病人中,低温发生率高达16%[1],而低体温已被认为是严重创伤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6],而加温输液可有效预防低温发生[7]。此外对出血未控制的病人,补液应严格遵守损伤控制性复苏理念,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应根据病人的血压、心率、尿量等随时调节输注速度。对以颅脑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人,合并休克时,先予贺苏250L,再予胶体补足血容量,避免输注大量晶体加重脑水肿。对血红蛋白≤70g/L的病人应立即输血抢救。在急诊急救早期就要预防和纠正低温、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即致死三联症的发生。2.4 紧急控制出血 对表浅的活动性出血伤口应立即结扎止血;对广泛渗血的创面可用无菌纱布或棉垫覆盖后进行加压包扎;对四肢毁损伤在包扎止血的同时加用驱止血带有效止血并用夹板妥善固定,避免二次损伤;对腹腔脏器破裂的病人尽早进行损伤控制性手术。 2.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护士应利用多功能监护仪动态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变化;呼吸的节律及深浅变化;严重多发伤病人常规留置导尿,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对胸腔闭塞引流者要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引流的量和性质;对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应妥善固定导管,监测呼吸机参数,及时处理报警。 2.6 重视心理护理,提高抢救效果 多发伤病人平时体健,突遭意外,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在抢救时除了语言上的安慰,更多的是对病人进行支持性心理护理。抢救时动作麻利、技术娴熟,医护配合密切,沉着、冷静、严肃有序地进行抢救,给病人以安全感,使其消除恐惧心理,稳定情绪,以积极配合抢救。应同情关心病人家属,主动与其沟通,及时提供抢救信息,力求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 2.7 启用绿色通道,安全转运 多发伤病人接诊即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先抢救后付费的原则,各项检查都事先电话联系,保证随到即做。常规将病人安置在备有过床易的推车上,以减少搬运给病人带来的痛苦,特别是脊柱骨折的病人,更可避免搬运不

多发伤急救应急演习总结

多发伤急救应急演习总结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多发伤急救应急演习总结 为检验和提高我院应对多发伤急救的组织协调和处置能力,于9月7日9时组织多发伤急救演练。 患者9:10转送到医院后,9:01急诊科医生、护士完成了患者基础生命体征检测。9:02医生询问受伤时间、受伤机制及现场情况,为病人进行体格检查。9:17护士建立两组静脉通路,抽血进行各项检查。 9:20请胸外科、骨科医生进行紧急会诊,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医生对患者做出初步诊断,并给予外科固定、包扎、压迫止血。9:23各科会诊医生抵达急诊科抢救室,了解病情,各自进行检查查体,共同协商检查,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进行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输血、CT检查。10:10护士及会诊医生将病人送至CT室进行检查,得出CT诊断。经多科会诊后综合意见,准备去手术室行剖胸探查手术。10:45麻醉科医生会诊,向家属交代病情。同时为患者进行各种术前准备。11:00由急诊护士、手术科室医生及麻醉师共同送病人到手术室。应急演练结束。 11:00演练结束,随后考评组对模拟演练进行点评,从演练总体运行、抢救处理流程、急诊科医务人员抢救应对、各科室配合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价,同时指出了演练过程中暴露的细节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宋宏志副院长现场给予点评,对于此次应急演练给予肯定,从病人的接诊,检查治疗,会诊抢救,绿色通道的畅通等方面给予点评,各相关科室密切配合。整个演练场面逼真感人,演练过程医护

人员严肃认真、反应迅速、沟通协调各环节衔接紧密,并指出对于多发伤的抢救,不仅仅是医疗护理人员配合,同时还应包括外科、检验科、放射线等科室的密切配合。院长认为本次演习与要求还有差距,逐个就急救场面进行分析,找出不足提出要求,要求各急救环节能够更加细化,更加有序。此次模拟案例演练,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处置多发伤急救应急能力和救援水平,增强了全院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能力,基本实现了完整的急救生命链的无缝衔接。 下面就此次演习中存在的不足,医疗、护理、感控给予点评,总结如下: 1.在演练中,实际操作欠熟练,体格检查顺序应按照多发伤查体顺 序进行。 2.患者在体格检查后身体暴露时间过长,人文关怀不足。 3.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且多组同时建立,根据患者病情随时调整 输液速度,注意补液量及针头型号。 4.抢救时对于医生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及时记录。 5.沟通时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尽量少用医学术语。 6.个人防护意识欠缺,无菌观念不强,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不清。

多发伤的现场急救

多发伤的现场急救 一、多发伤的概念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创伤也可能危及生命。 一般来说,对生命不构成严重威胁的伤情如单纯的四肢骨折不伴休克或单纯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等不属多发伤范畴。 二、多发伤的临床特点 (一)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多发伤的主要死亡原因大多是严重的颅脑外伤和胸部外伤。(二)伤情严重、休克率高。 (三)伤情复杂、容易漏诊。 (四)伤情复杂、处理矛盾。 (五)抵抗力低、容易感染。 三、现场急救 三大任务:第一是迅速作出伤情评价;第二是快速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如休克、窒息、心肺复苏、止血等;第三是迅速决定转送医院。 (一)脱离现场:急救时首先必须使伤员迅速脱离现场,以免再度损害或继发性损害。(二)保持良好通风:现场急救首先要注意危及生命的呼吸问题。 (三)心肺复苏:对疑为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试行心肺复苏。 (四)止血:多发伤伤员的出血是非常常见的,现场急救时的止血是十分重要的。如压迫、加压包扎、抬高伤肢等办法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五)包扎:现场急救的包扎十分重要。它不但可以减轻疼痛,还可以帮助止血和保护创面减少感染。包扎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清洁毛巾、衣服、被单、布类等均可。(六)固定:固定可以减轻疼痛和休克,并可避免骨折移位而导致血管和神经损伤。(七)止痛:可选用哌替啶等药物。 (八)休克的急救:休克的早期抢救是快速、适量扩容治疗。 (九)颅脑创伤的急救:尽量平稳移动,避免摇动头部,若有呕吐时,头应偏向一侧。(十)烧伤的现场救护:急救原则是消除致伤原因,迅速脱离现场,尽量减轻伤情 (十一)四肢骨折的现场急救:首先应包扎伤口,并用夹板固定。 (十二)脊柱损伤处理:搬动时要小心谨慎,应注意保持整个躯干呈平稳姿势,平直抬上平板或担架,翻动时应沿躯干纵轴平行滚动,以免扭曲而加重损伤。 (十三)异物处理:除异物压迫气道危及生命外,均不应在现场拔除异物,而应转送至有条件的医院后进行手术摘除,以免盲目拔除后引起大出血。 (十四)腹部外伤现场急救 四、转送 转送原则:1.优先运送伤情严重但救治及时可以存活的病员。2.运送途中应不间断地实施维持生命的救护。3.运送伤员要注意正确体位。4.保持创面清洁,尽量减少感染机会。5.注意骨折的固定和伤肢的血运情况。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医疗记录,并保管好医疗档案。

多发伤的急救处理

多发伤的急救处理 1.多发伤的概念 多发伤指同一致伤因素所致人体两个以上严重损伤。这一概念包括以下三个内涵: (1)损伤由同一致伤因素引起,主要指机械力所致的损伤,如交通事故、坠落、火器等。多发伤与复合伤是不同的概念,复合伤由不同致伤因素引起,如机械伤复合冲击伤、烧伤复合冲伤、烧伤复合放射伤。 (2)损伤必须是两个以上。按简明创伤分级(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标准,人体分为9个解剖部位:头部、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及盆腔、脊柱、上肢、下肢、皮肤。多发伤指上述9个解剖部位中有两个以上部位受伤。同一部位内的多个脏器损伤或同一脏器的多处损伤也称为多发伤,但须冠以部位或脏器名称,如胸部多发伤、腹部多发伤、小肠多发伤、脑多发伤等。 (3)损伤必须是严重的,对伤员生命构成威胁,需要急诊处理。严重损伤的定量标准一般指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6。 2.多发伤的临床特点 (1)损伤机制复杂同一伤员可能有不同机制所致损伤同时存在,如在一交通事故伤员可由撞击、挤压等多种机制致伤,高处坠落可同时发生多个部位多种损伤。 (2)伤情重、变化快多发伤具有加重效应,总伤情重于各脏器伤相加。伤情发展迅速、变化快,需及时准确的判断与处理。

(3)生理紊乱严重由于多发伤的伤情复杂,多伴发一系列复杂的全身应激反应,并互相影响。易发生休克、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颅内压增高、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4)诊断困难、易漏诊误诊多发伤病人多个损伤同时存在,可能互相掩盖,造成漏诊。合并颅脑损伤的伤员因意识障碍而不能准确表达,增加诊断的难度。医生的专业局限性也是造成漏诊误诊的重要原因。 (5)处理顺序与原则的矛盾由于多个损伤需要处理,其先后顺序可能发生矛盾。不同性质的损伤处理原则不同,如颅脑伤合并内脏伤大出血,休克治疗与脱水治疗的矛盾。 (6)感染与并发症多多发伤由于组织器官广泛损伤、破坏,失血量大,对全身生理扰乱严重,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机体免疫、防御系统破坏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3.多发伤的初步评估与现场救护 在创伤急救中,时间是第一重要因素,目标是使伤员在伤后最短时间内开始接受急救处理,以最快的速度将伤员送到医疗机构,尽快接受恰当的确定性治疗。迅速有效的现场救援直接关系到抢救效率和质量,关系到伤员的生命安危。 对创伤伤员伤情的准确评估是制定正确治疗决策的前提,在一个伤员的治疗过程中至少要进行三次伤情评估:在现场数分钟内进行的初次评估,到达医院后进行的全面的二次评估和抢救治疗过程中的再次和反复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