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微课教学设计
借物喻人作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借物喻人作文教学设计一等奖《借物喻人作文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借物喻人作文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借物喻人作文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通常在作文中出现,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的借物喻人的文章也不在少数,如三年级的《行道树》、四年级的《花的勇气》、五年级的《梅花魂》、《落花生》、《白杨》,六年级的《桃花心木》等。
如果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就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也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教学目标:1、引导理清学生写作思路,在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2、让学生掌握写物喻人的文章的方法,能做到突出事物特点,以及做到由物及人。
3、通过习作,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课前演讲同学们在第六组“走进西部”这个专题中,我们又学习了四篇课文,课前让同学们选择一篇最感兴趣的文章谈谈自己的学后感悟,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哪位同学愿意展示给同学们听?他演讲的如何?哪位同学能给与评价。
生:他演讲的自然大方,语气非常好。
生:他演讲的语言非常流畅,让我感受到了他对那些像杨树一样无私奉献的人的赞美之情。
一、导入,学习作文提示师:老师也觉得非常不错,“借物喻人”是杨树这一课的写作特点,今天我们也来采用这一方法进行习作,下面请同学们习作要求,边读边思考:如何写好借物喻人的文章习作指南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些平凡的事物常常使我们会有所感悟,深受启发。
请大家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或许你会被它们身上所蕴含的某种精神感染。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借物喻人》精品教案
《借物喻人》内江十小(西区)马俊【教学内容】“借物喻人”知识点【执教年级】五年级【设计理念】该微课是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借物喻人”写作方法进行录制的,主要对“借物喻人”的定义、作用、用法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微课中结合课内阅读课文《梅花魂》、课外阅读《白杨》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层次清晰地对知识点进行了讲解。
【教学目标】1、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及好处。
2、读写结合,尝试着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重难点】学习“借物喻人”写作方法,了解“借物喻人”写法背后的思维路径,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型,学习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通过阅读《梅花魂》片段,导入课题【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熟悉的文章片段,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指引教学方向。
】第二环节:学习新知一、了解什么是“借物喻人”借助《白杨》片段,找出“借物喻人”的特点。
二、感知“借物喻人”写法的好处【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文章片段,结合实际感知“借物喻人”文学知识。
】第三环节:对比统整,探究“借物喻人”背后的思维方法一、揭示思维方法二、举例说明【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达成共识,认识“借物喻人”思维方式】第四环节:进行创作带学生根据思维方法进行“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
【设计意图:借助范本,通过思维描红,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借物喻人构思”思维的理解、构建和运用】5.搭石——如何提高阅读速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提高阅读速度。
2.速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同学,你们好。
欢迎来到语文小课堂。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我们在平时少不了读书看报,改进读书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是现代社会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当我们进入高年级,课内外阅读量逐渐增加,阅读材料的种类不断丰富,掌握并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对于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尤为重要。
借物喻人教案
借物喻人教案教案标题:借物喻人教学目标:1. 通过借物喻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抽象概念。
2.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借物喻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分析和理解借物喻人的例子,并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3. 创造自己的借物喻人的例子,展示在班级中。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3. 笔、纸和其他辅助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解释借物喻人的概念,即通过借用具体物体的特点和形象来形容或比喻人或事物。
2. 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借物喻人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究: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思考并讨论一些常见的抽象概念,如友谊、爱情、勇气等,然后尝试用具体的物体或生活场景来形容或比喻这些概念。
2. 分享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分享他们的借物喻人的例子,并与全班进行讨论和评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每个例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拓展:1. 学生个人练习:要求学生在练习册或工作纸上,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抽象概念,然后用借物喻人的方式进行描述。
鼓励他们尝试用不同的物体或场景来比喻同一个概念,以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多样性。
2. 学生展示:邀请学生在班级中展示他们的借物喻人作品。
可以通过小组展示、个人口头表达或展示海报等形式进行。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强调借物喻人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借物喻人的技巧,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和分析借物喻人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比喻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比喻诗或故事的活动,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和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个人练习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对学生的借物喻人作品进行评估,包括创意性、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微课程设计方案 (借物喻人)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3)找出“物”与人的相似处;
(4)感悟“物”与人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感情。
通过归纳梳理,学生明白在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时要注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赞誉怎么样的人。
4.拓展练习,加强巩固。
这个片段挖掘生活中有象征意义的自然物,让学生着眼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莲花、蜜蜂、青松等,训练学生养成行文前思考的习惯,思考事物背后的象征意义,学会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
实施思路
1.播放微课视频学习,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手法。
2.培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身边事物,发掘其象征意义,叙事中逐步揭示事物深意。
3.熟练将“借物喻人”运用于作文中。
其他。
借物喻人阅读教学设计
借物喻人阅01读教学的意
义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借物喻人阅读 教学方法能够 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文本主 题和深层含义
通过引导学生 分析文本中的 比喻和象征, 提高学生的阅 读分析能力
借物喻人的阅 读教学方式能 够激发学生的 阅读兴趣,培 养阅读习惯
通过借物喻人 的阅读训练, 学生能够更好 地掌握阅读技 巧,提高阅读 效率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鼓励 相互学习和借鉴
借物喻人阅04读教学的评
价与反思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评估学生对文本 主题的理解程度
检测学生是否能 够分析文本中的 象征评估学生能否将 文本中的信息与 实际生活联系起 来
反思教学设计和实施效果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借物喻人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否明确,是否有效实现。
借物喻人阅读教学 能够帮助学生培养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 思维,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
借物喻人阅读教学 能够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培养良好 的阅读习惯和思维 方式。
借物喻人阅02读教学的原
则
精选阅读材料
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 内容有趣、生动,能引起学生兴趣 语言优美、规范,具有文学性 蕴含深刻寓意,能启迪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 验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 神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 应能力
拓展学生思维和想象力
借物喻人阅读教学 能够引导学生通过 观察和思考,拓展 思维和想象力。
借物喻人阅读教学 中,学生通过分析 比喻和象征,能够 更好地理解文本内 涵。
选择恰当的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注重案例分析:在讲解案例时,应注重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案例中所蕴含的深刻 意义和价值。
借物喻人:中班美术活动教案
借物喻人:中班美术活动教案中班美术活动教案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借物喻人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
通过让幼儿观察物品、感受物品的特点,从而学会观察并刻画人物特点。
本文将介绍一场中班美术活动——“借物喻人”,并从内容、实施方法、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分享。
一、活动内容借物喻人是一种以物喻人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幼儿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来感知世界,刻画人物特点。
本次活动将以树叶为例,让幼儿通过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和质地,进而画出自己想象中的人物形象。
二、实施方法1、前期准备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准备好足够的树叶、颜料、画笔和画画纸。
并将树叶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自由观察和摸索树叶的特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些特点。
2、引导思考接着,教师可引导幼儿思考:树叶的形状、颜色和纹理是否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特点?通过这些特点,我们能否想象出某个人的形象?幼儿一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很快就会得出自己的答案。
3、绘画创作在引导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开始组织幼儿进行绘画创作。
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树叶的形状、颜色和纹理运用到绘画中,并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人物形象。
4、分享交流绘画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交流互动。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和引导幼儿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意。
三、教育意义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创作,认知世界,探索艺术。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发扬自己的想象力,锤炼自己的艺术创造力。
同时,他们也更好地学会了观察和刻画人物特点,这是培养幼儿审美素养和绘画技能的重要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应以引导者为主,通过引导和鼓励,让幼儿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分享交流环节,更要以肯定为主,尽可能让幼儿在一个开放、包容和鼓励的环境中成长。
“借物喻人”是一个有趣、富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美术活动,它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和创造力,更能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好的认知世界,探索人生的奥秘。
借物喻人教案 (2)
一、顺应季节,谈话导入: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老师也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万象更新的开始。
(设计目的:从身边的季节或者熟悉的事物导入,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尽快进入情境。
)二、出示开头,设置悬念。
1、多媒体出示:春天来了,我漫步在田野,四周一片静谧,我陶醉在柔柔的春光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突然,我的目光被它吸引了。
(设计目的: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观察做准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吗?下面老师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但是分享之前有个要求,请班里的一半学生低头闭眼,另一半学生观看视频第一幕。
(甲虫视频)2、视频观看结束。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字“叙”,然后,教师问没有观看的同学:你们是不是迫切地想知道他们看到了什么?那我们就请他们来说一说吧!找学生描述观察到的场景。
描述之前,请听老师的提示:观看的学生要把自己观察到的都说出来,没有观看的学生要通过别人的描述,在头脑中行成画面。
教师问没有观看的学生:听完他们的描述,你还想知道什么?没有观看的学生向观看的学生提问,观看的学生回答。
(设计目的: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仔细观察的重要性和认真倾听的重要性。
整个过程充分锻炼学生的组织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相机点评,并且相机板书:仔细观察认真倾听三、全员观看,1、再次播放视频第一幕,全体同学观看,让学生带着任务再次仔细观察视频。
教师提问没观看视频的学生:你自己观看到的,和你听到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然后让第一次没观看视频的学生进行场景的补充描述,教师随机点评。
教师提问:第二次观看视频的同学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吗?(关键词:土坡滚下来遇到困难克服困难)教师再次强调仔细观察和认真倾听的重要性。
四、1、视频还没有结束,你们还想继续往下看吗?播放视频第二幕。
所有学生观看。
蜣螂推粪球的过程中,粪球插在树枝上,蜣螂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让学生继续描述画面。
2、教师:大家描述的画面很精彩,但是光会说不行,最主要的是会写,老师就根据这段视频写了一段话,请大家给老师点评一下。
借物喻人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借物喻人》教学设计福集中心小学校庞华教学目标:1. 在比较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的兴趣。
2. 找出各篇文章相关联的地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 以阅读为平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真切地感悟“借物喻人”表达方式的特点,尝试仿创“借物喻人”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感悟散文中“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1. ppt 课件。
2. 《落花生》《白杨》《桃花心木》《高粱情》的阅读资料。
3. 阅读记录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1. 出示图片,谈论已学课文《梅花魂》。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这是我们才学过的哪篇课文的插图啊?(梅花魂)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物?(梅花)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梅花吗?2. 揭示主题。
师:这篇文章借梅花来赞誉中华儿女的品格,借梅花来表达外祖父对中华儿女以及祖国深深的爱意。
在文章中,像这样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借物喻人。
(板书:借物喻人)二、阅读《落花生》,循文解物1. 请大家打开手中的阅读材料,我们先来阅读本学期教材中第三组课文里的《落花生》。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看看许地山先生写的是什么事物呢?(板书:落花生)3. 学生反馈。
(归纳得真好)那这篇散文只是在介绍落花生吗?请大家再次快速默读文章,这一次,可以选择性地阅读,勾画出写落花生特点的语句,在旁边批注下你的感受,或者写下你的疑问。
4. 循文解物,全班交流: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特点?父亲又是怎样议花生的?引导学生归纳出落花生的特点。
(板书:果实埋在地里,可以榨油)小结: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常常被人忽视的、却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花生虽然没有像桃子、石榴、苹果惹人喜爱的外表,但它一样结果,而且将成熟的果实埋在土里,一点不张扬,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借物喻人教案
“‘借物喻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文章要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在习作中运用表达感受的方法。
2.交流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受,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积累,学以致用,灵活运用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感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并从中受到启发,能在习作中适当地运用。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以“忆”导入:学生回忆小学阶段学过的借物喻人的文章,说出《落花生》等课文,引入新课:“借物喻人”抒情怀。
二、讲出示古诗《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师分析:这首诗的写法,表达的感情。
找一名同学给大家讲讲什么是借物喻人?(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有时也叫托物言志。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读了解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学生拿出阅读材料,开始阅矛盾的《白杨》,郑燮的《竹石》,理解借物喻人的方法四、品借助图片理解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根据你的学习所得,写一个作文片段。
借你喜欢的一种事物,比喻你敬佩或欣赏的某一个(类)人或自己,表达出你钦佩的、喜欢的某一种品质。
注意体现“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五、议学生说说这些古诗和文章借物来赞誉怎样的人?《桃花心木》借桃花心木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
《白杨》借白杨比喻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们。
《落花生》借花生比喻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石灰吟》借石灰比喻为官清正廉洁。
《竹石》借竹子比喻坚强勇敢的人。
《行道树》借行道树比喻默默奉献的人。
《荷叶母亲》借荷叶比喻关爱孩子的母亲。
教师总结:使用借物喻人的方法,作者就是把事物的特点与人物的优秀品格结合起来,要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用事物来赞誉什么样的人。
(板书)六、练学生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情怀。
白杨借物喻人教学设计
白杨借物喻人教学设计引言:在教学设计中,善用生活中的事物来说明抽象概念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以白杨树为例,通过借物喻人的方式,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旨在启发学生对人性的思考,提升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课堂准备1. 教学目标-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 启发学生对人的品格和行为进行思考,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教学材料- 白杨树的相关知识介绍。
- 白杨树的图片或实物。
3. 教学方法- 示范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和讲解来引发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 合作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播放一段与白杨树相关的视频或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白杨树?你们对它了解多少?”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教师对白杨树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等进行讲解,并介绍白杨树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忍耐、坚韧、坚强等。
3. 借物喻人(30分钟)教师告诉学生:白杨是一种既坚韧又柔软的树种,它们能够忍受酷暑和严寒,经受住大风大浪。
请同学们就白杨树的特点思考几个问题:- 我们身边有哪些人也像白杨树一样坚韧不拔,乐观向上?- 我们身边有哪些人也像白杨树一样柔软适应,善于与人合作?- 如果你是白杨树,你如何描述自己的成长历程?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并撰写自己的观点和描述。
鼓励他们用具体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4. 小组分享和总结(2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描述,并由其他小组进行回应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每组分享的观点,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三、课堂延伸1.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以白杨树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描述白杨树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写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借物喻人》部编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借物喻人》这篇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通过描写一种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自然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这些景物,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课文是通过描写哪种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物的品质和特点的?2. 课文中的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和特点?三、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自然景物,尝试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描写出该组成员的品质和特点。
四、分享与展示(5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借物喻人自然景物人物品质特点作业设计: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描写出自己的品质和特点。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运用借物喻人这一写作手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例子和练习,帮助他们掌握这一写作手法。
同时,我还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小组合作”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自然景物,尝试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描写出该组成员的品质和特点。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微课教学设计
《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微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晓借物喻人的含义2.明确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的步骤。
3.尝试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进行写作训练。
【学习过程】一、知晓定义借物喻人的含义。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一一借助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某种品格。
如果在我们作文中也能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那么我们的文章也能变得文采斐然,美不胜收了。
二、明确步骤如何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一共有三步:第一步是关于人的。
确定写作对象,确定要描写的品格。
比如,坚持不懈。
第二步是关于物的。
寻找对应的事物,这个事物要能表现出写作对象相应的性格品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同的事物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精神品格。
比如,用兰花比喻品质高洁的老师。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高洁淡雅的花朵,沁人心脾的香味, 自古以来受人喜爱。
有诗云: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用荷花来比喻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炎炎夏日,荷花立地顶天,不需荷叶的呵护,独挡火辣的阳光,在污浊的泥水中洁身不染,独享高洁。
用梅花给予坚韧不拔的勇士,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傲雪怒放,迎着满天飞舞的雪花,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
用竹比喻有高风亮节的志士。
须竹无论狂风暴雨还是寒风酷暑,无论生长在田地还是山尖。
那饱经风霜而又瘦弱的身躯,迎风傲雪,宇折不弯。
那么用什么事物来表示坚持不懈的品质呢?我们不要局限于动物或植物,广袤的大自然,也是我们写作的大宝库。
成语滴水穿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我们就用水滴来表示坚持不懈的品质吧。
第三步就是喻。
用比喻的形式描写和议论,我们试着围绕坚持不懈的品质来写一个人。
我们可以这样写。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
他的画室里挂着用于自勉的条幅:“不叫一日闲过”。
七年级下册语文借物喻人教学设计
《借物喻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比较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的兴趣。
2.找出各篇文章相关联的地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以阅读为平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真切地感悟“借物喻人”表达方式的特点,尝试仿创“借物喻人”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感悟散文中“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落花生》《白杨》《桃花心木》《梅花》的阅读资料。
3.阅读记录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3分钟)1.出示图片,谈论已学课文《荷叶·母亲》。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这是我们才学过的哪篇课文的插图啊?(荷叶·母亲)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物?(红莲,荷叶)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荷叶护莲吗?2.揭示主题。
师:这篇文章借红莲写子女,借荷叶写母亲。
用荷叶为红莲遮挡自然界的风雨写母亲为子女遮挡人生中的风雨。
像这样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借物喻人。
(板书:借物喻人)二、阅读《落花生》,循文解物(10分钟)1.请大家打开手中的阅读材料,我们先来阅读第一篇《落花生》。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看看许地山先生写的是什么事物呢?(板书:落花生)2.学生反馈。
(归纳得真好)那这篇散文只是在介绍落花生吗?请大家再次快速默读文章,这一次,可以选择性地阅读,勾画出写落花生特点的语句,在旁边批注下你的感受,或者写下你的疑问。
3.循文解物,全班交流: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特点?父亲又是怎样议花生的?引导学生归纳出落花生的特点。
(板书:果实埋在地里,可以榨油)小结: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常常被人忽视的、却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花生虽然没有像桃子、石榴、苹果惹人喜爱的外表,但它一样结果,而且将成熟的果实埋在土里,一点不张扬,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借物喻人》微课设计方案(原华秀)
从《桃花心木》感悟借物喻人的特点:物与人的神似。
体会种树与育人的相似处。
1、那么,在《桃花心木》一课中,种树和育人有哪些相似之处呢?从课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
(种树: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微视频设计脚本
说明:
(1) 内容设计是指那些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
(2) 活动设计包括提问、习题、模拟操作、讨论、设计等多种让学生动脑、动手的互动活动设计。
(3) 课程的教学流程可以由老师设计,不必完全按照导入、讲解、分析、总结的固定模式。
(4) 解说词可选是指如果能够在此写的,可写在此处,若不方便写在此处的,可利用“画面设计策划模板撰写”。
这儿有两个小练笔,请从中选择一个,把句子补充完整。
小结:找准借物喻人的连接点,恰当地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可以使自己的习作立意深远,让人回味。
由蜡烛想到奉献自己、服务他人的老师、医生、警察等等;由蚂蚁想到团结的班集体、震救灾的军民,以及全国的人民……这就是找准了物与人的连接点。你找准了吗?
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种事物。
(种树——经受考验,独立自主——育人)
回顾《落花生》与《白杨》,深入体会物与人的神似。
回顾《落花生》和《白杨》,体会物与人的神似处。
1、想一想,这两篇文章,分别通过落花生和白杨,来比喻什么样的人呢?物和人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课件出示段落:
落花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
借物喻人微课教学设计
借物喻人微课教学设计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借物喻人-----谈《桃花心木》写法山西省长治市城区东街小学侯书平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
2、学习“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的分辨方法。
3、阅读相关材料时,能准确分辨出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和解“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辨析“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桃花心木》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
关于类似的课文,我们也曾学习过,比如《梅花魂》《落花生》和《白杨》,它们写作方法上共同的特点是运用了“借物喻人”。
二、明确概念和作用,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正确运用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那么在平常学习中怎样来分辨哪篇课文运用了借物喻人这种写法呢三、举例说明比如《落花生》中有这样几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个认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
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再比如,《梅花魂》中外祖父通过赞美梅花的精神和气节,实际上在赞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气节;《白杨》中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上在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们。
借物喻人课程设计
借物喻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借物喻人”这一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2.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文本中运用“借物喻人”的例子,理解其表达效果;3. 学生能掌握至少三种不同类型的“借物喻人”句子结构,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借物喻人”手法创作一篇短文,句子通顺,表达清晰;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倾听他人观点,提升团队写作及表达能力;3. 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写作素材的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借物喻人”,激发对母语的热爱,培养文学素养;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独特见解,培养包容和理解的品质;3. 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升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方面的能力。
课程以教材为依据,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对“借物喻人”这一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以五年级语文教材中“借物喻人”相关章节为依据,结合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组织:1. 理论知识:介绍“借物喻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通过对教材中例句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2. 实践应用:选取教材中不同类型的“借物喻人”句子,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掌握句子结构和用法。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学会运用“借物喻人”手法进行创作。
3. 课堂活动:设计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借物喻人”这一修辞手法。
(2)理论知识讲解:讲解“借物喻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结合教材例句进行分析。
借物喻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借物喻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借物喻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意义与目的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人们对于群众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逐渐下降。
为了提高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借物喻人的教学设计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本文将从如何选择适合的物品、如何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等方面来探讨借物喻人群文阅读教学的设计。
二、选择适合的物品:生动引入群文阅读借物喻人是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来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群文作品的内涵。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物品。
这些物品可以是与群文作品主题相关的象征性物品,也可以是具有类比意义的日常用品。
例如,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选择玛瑙作为代表物品,因为玛瑙有着红色的外观,与小说中红楼的主题相契合。
三、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群文的理解1. 物品介绍与探究: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所选择的物品,并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
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玛瑙的颜色、质地等特点,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与红楼梦所表达的情感互通。
2. 引入群文作品:借助所选择的物品作为切入点,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具体的群文作品。
通过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介绍玛瑙的特点后,教师可以引入《红楼梦》中与玛瑙相关的情节,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3. 群文作品阅读与讨论:在学生对群文作品有了初步理解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和小组讨论。
通过分析和解读文本,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群文作品的能力。
四、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细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借物喻人群文阅读教学中,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群文作品的理解,更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况。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 作品阅读笔记: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作品阅读笔记,记录自己对群文作品的思考和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笔记来评价其对群文作品的理解深度。
小学五年级语文 写作小技巧—借物喻人微课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1、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本文借 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
2、找出文章相关联的地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真切地感悟“借物喻人”表达方式的特点,尝试仿创“借物喻人”的文章。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文中“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下面我们就用几首诗来深刻地理解什么是借物喻人。首先我们看到的是:(PPT)
王安石的《梅》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清纯雅洁,王安石用来描写品格高尚的人。
(ppt)郑燮的《竹石》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美岩竹的本性是坚韧顽强,这首诗他赞颂的是美岩竹,其实作者是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教学过程
借物喻人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借物喻人,那什么是借物喻人呢?
Ppt: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回顾我们学过的《落花生》一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里,最大的特点就是耐旱。这正是反映了她不畏恶劣环境,仍能茁壮成长的性格。选择仙人掌送朋友,可以激励其上进。
借物喻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创意写作:学生根据借物喻 人的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培养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教师点评和总结
点评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总结课程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学习经验 布置作业和安排后续学习计划
05
教学评价与反思
学生表现评价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思维活跃度:学生是否能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和见解 表达能力:学生是否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习成果: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和特点
分析文本中物与人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加深对借物喻人群文阅读的理解和 掌握
设计教学流程
导入:通过故事、游戏 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 题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借物喻人的手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 文学作品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借物喻人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 达自己的情感,促进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借物喻人的手法需要学生运用联想和想 象,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改进措施和建议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实际 情况,调整教 学方法和策略, 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课堂互动: 增加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环节, 提高学生的参 与度和积极性。
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 科学化的评价 体系,全面评 价学生的学习 成果和教师的 教学效果。
反思与总结: 对教学过程进 行反思和总结, 找出不足之处, 提出改进措施, 不断提高教学 质量。
06
《白杨》微课设计
《白杨》中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一、导入同学们,又到了我们的幸福微课堂的时间了,这节课,我们将结合《白杨》这篇课文中的一些句子,一起来体会 “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二、授导过程(一)什么是借物喻人呢?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借物喻人时描述的事物的特点, 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二)结合句子,体会“借物喻人”1、体会白杨特点本篇课文就是借助白杨的特点来比喻人的品格,所以我们先来体会一下白杨的特点。
首先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对白杨的描写最详细、最具体?(2) 读一读这个句子,想一想:这个句子写出了白杨外形方面的什么特点?是的,这个句子写出了白杨粗壮的特点。
课文在其他的句子中也有对白杨外形的描写,结合所有的描写外形的句子,我们可以总结出白杨的特点是:高大挺秀。
(2)你还能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出白杨哪些方面的特点?A 、生活环境艰苦。
是啊,在白杨生活的地方,有风沙、雨雪,也有干旱和洪水,环境非常艰苦。
B 、不畏困难,努力生长。
是的,通过这个句子,我们知道了,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白杨树却“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不正是它不畏困难,无私奉献的表现吗?2、寻找人与树的相似之处下面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父亲与白杨树之间的相似之处。
(1)父亲的外貌特点。
请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再联系自己的父亲,想象一下这位献身边疆建设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你想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父与白杨树有没有相似之处?(2)父亲的工作环境。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下能够表现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是的,白杨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而工作在边疆的父亲同样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物喻人
-----谈《桃花心木》写法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东街小学侯书平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
2、学习“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的分辨方法。
3、阅读相关材料时,能准确分辨出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和解“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辨析“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桃花心木》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
关于类似的课文,我们也曾学习过,比如《梅花魂》《落花生》和《白杨》,它们写作方法上共同的特点是运用了“借物喻人”。
二、明确概念和作用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
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那么在平常学习中怎样来分辨哪篇课文运用了借物喻人这种写法呢
三、举例说明
比如《落花生》中有这样几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个认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
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再比如,《梅花魂》中外祖父通过赞美梅花的精神和气节,实际上在赞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气节;《白杨》中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上在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们。
四、总结特点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借物喻人”文章的特点。
一是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赞誉怎样的人。
二是从赞物到颂人两者之间往往有关联性的句子。
五、拓展应用
找找下面的文章,读一读,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茶花赋》作者:杨朔
《白杨礼赞》作者: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