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外重大改革

合集下载

专题15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讲练)-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部编版)

专题15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讲练)-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部编版)

②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
②形式: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的全体社员共同所有、共同经营
包给农民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即:“包产到户,
的农村经济管理格局。
自负盈亏”。)( 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土地的所有权归
③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吃“大锅饭” 集体,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习汉礼
(4) 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孝文帝
魏主下诏,认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上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 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本命公孙鞅,因为他是战国时期的卫国人,所以又叫卫鞅。
线索一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


(1)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

(2)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鲜卑贵族统治,顺应民族大融合历史潮流。

(3)内容:494年他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
(4)结果:收到一些成效,如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水利得到修建;但最终被废除
(5)败因: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 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 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

人教版初三历史山西省中考专题复习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人教版初三历史山西省中考专题复习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
列宁新经济政策、苏联(赫、 戈)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性质
中外
改革
社会性质根本性变化
商鞅变法、大化改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明 治维新、戈尔巴乔夫 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洋 务运动、戊戌变法、 改革开放、新经济 政策、罗斯福新政、 赫鲁晓夫改革
2
国运---改革走向
工业潮流的追赶者----俄国和日本
买。
体现
性质
是俄国近代历史上重大转折点,使俄国进入资 是日本历史重大转折点,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
本主义社会;但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主义的道路;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对外侵略
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异同点?
(背景、目的、性质、内容、影响)
对比改革
相同点 1.背景: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都面临内忧外患。 2.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影响: 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局限性: 改革都不彻底。
不同点
1. 背景中资本主义发展所受的阻碍不同,俄国是农奴制,日本是幕府 统治,且面临民族危机。 2. 内容不同:俄国是废除农奴制,日本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多方面。 3. 目的不同:俄国旨在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沙皇的统治,而日本是 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中考例题:
(2015年山西中考)12.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明治维新
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大国崛起》
材料三:《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
日时数,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了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禁止雇佣童工。

中考历史--近现代中外重大改革【精】

中考历史--近现代中外重大改革【精】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 间的矛盾。 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生产的相对过剩) 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生产的相对过剩) 背景: 背景:1924年~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 年 年 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 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这一繁荣的 背后孕育着危机。 背后孕育着危机。 范围:美国股市出现危机,迅速扩散到金融、工业、 范围:美国股市出现危机,迅速扩散到金融、工业、 农业等领域,并从美国扩散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农业等领域,并从美国扩散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近现代中外的重大改革
地主阶级改革: 地主阶级改革: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改革:俄国 年农奴制改革、 资产阶级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年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美国罗斯 福新政 社会主义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20世 社会主义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 世 纪五、六十年代苏联、 纪五、六十年代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 家改革、 家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上述改革的历史背景、 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上述改革的历史背景、 特点、科学地评价改革的作用, 特点、科学地评价改革的作用,认识其进 步性和局限性
我们现在正用新 经济政策来改正 我们的许多错误
列宁
邓小平
我们惟一值 得恐惧的是 恐惧本身
罗斯福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 次革命; 次革命; 发展才是硬道理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苏俄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相同背景 都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相同影响 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都巩固了本国现有制度 利用市场和商 利用市场和商 开创了资本主 中国特色的 中国特色的 各 自 品货币关系扩 义国家大规模 品货币关系扩 社会主义改 认识:不同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 认识:不同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 特 色 大生产、发展 干预经济发展 大生产、 革开放 短;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从国情出发, 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从国情出发, 的新模式 经济 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改革要勇于创新等 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改革要勇于创新等 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成功原因 调整生产关系,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调整生产关系,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认识

2020广东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中外重大改革 (共26张PPT)

2020广东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中外重大改革 (共26张PPT)

(3)根据材料三判断,“那个东方的岛国”正在进行什么 改革?改革的结局如何?
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 强兵,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为了应对材料四中提到的“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 采取的哪一项政策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五年计划模 仿的成功范例? 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 什么? 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上述三则材料各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何相似之 处? 商鞅变法、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都促进了经 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都实现了社会性质的 转变。
(2)材料一的改革确立了封建制度,实现了社会性质的转 变。结合所学知识,再举出一例同样性质的改革。 大化改新。
(3)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改革对社会性质产生的共同影 响是什么?都有何局限性?
材料四 (苏联) 五年计划(1928—1932年) 引起了全世 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 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 仿。 材料五 4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9.9%,2016年已经达到 11.2万亿美元,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16.3%,达到了 3.7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由大约200美元达 到8 900美元左右。
都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不彻底,都保留 了大量封建残余。
【革命促发展】 材料四 英国的此次革命,为英国的强大可谓是作了巨 大的贡献,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 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个情况下,英国率先走向工 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 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材料五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 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 国际间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部编版2020届山东济南中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封建性质的改革
关于改革的认识★★
1、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

2、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必将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3、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会阻力重重,因此需要改革者周密布局。

4、改革也是一把双刃剑,改革不当也会激化社会矛盾,引发政治危机。

5、改革的成功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有强大的政治力量,是否与本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改革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2020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5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

2020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5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

题 知
(续表)

时期 制度或政策

具体内容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

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
能 要
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地方实行郡县制 专制主义中

古代
西汉汉武帝推行“推恩”和建立刺史制度,削弱诸侯王势力;

央集权制度



|要点一|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题 知
3.中国现代重大改革
识 网
事件
具体内容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能 要
土地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改革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

要 点
古代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 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

分封制 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项 提
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要点三| 中国历史上的制度或政策创新


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
意义

而持久的影响,迈出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第一步

中考历史第二部分 专题二 中外重大改革课件(33ppt)

中考历史第二部分 专题二 中外重大改革课件(33ppt)

9.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 了生机,市场的商店又开始有商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 这种现象说明新经济政策( B ) A. 解决了帝国主义对苏俄经济的封锁 B. 适应了客观经济规律的内在性要求 C. 调整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失衡的关系 D. 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承和创新
3.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 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很快走上了 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 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年。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增强了 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 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开始。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在改革中腾飞。 2. 新经济政策:1921年开始。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 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 经济稳步发展。
中华皇帝”。“他”的改革( B )
A. 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B.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C.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 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 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646年,日本向唐朝学习,
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成为日本社会发展的转折点。
这表明日本由此进入了( C )
A. 奴隶社会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 保守势力和大商业领袖抨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 批评罗斯福抛弃了自由政策。不过,广大中下层民众热情讴歌了 “新政”,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 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 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 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专题02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学设计)-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学历案教学设计课件测试背诵清单

专题02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学设计)-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学历案教学设计课件测试背诵清单

专题02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教学设计】
课后小结
历史上,不同国家境遇迥然,改革也异彩纷呈,但总的来说,改革有以下几种情况:(1)改革是社会形态转变的一种形式。

如商鞅变法、大化改新,分别使秦国和日本步入封建社会;明治维新和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使日本和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巩固统治、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改革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一种改良运动,如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

(3)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如中国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

无论哪种形式的改革都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国情,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否则,容易激发社会矛盾,甚至导致国家解体,如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教后反思亮点:
1.注重中外历史对比,形成历史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2.注重用表格形式对知识进行类比和拓展,方便学生识记和理解。

不足:对学生课堂复习后基础知识的掌握监督力度不够,影响复习效果。

课后补充
专题: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作业与板书设计】
【1.作业设计】
1、如图所列是某位同学整理的一位皇帝施政政策要点。

这些政策的结果应是( )
A.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
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一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一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2012年初三专题复习一: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一)概述: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二)【考点梳理】1、世界古代史的改革(1)日本: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力主改革的重要人物是中臣镰足)P25(2)西欧:查理·马特改革(8世纪前期)P28—P292、中国古代史的改革(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洋务运动(19世纪60到90年代)P28—P304、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戊戌变法(1898年)(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P117(3)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P118(4)罗斯福新政(1933年)P235、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2)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改革的重点。

(三)认识:(1)所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或变法,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国情,制定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措施;(3)改革是曲折的,但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四、练习题1.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2.在中国追求近代化的进程中,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

与洋务运动相比较,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戊戌变法是为了()A.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B.抵抗侵略、救亡图存C.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下列是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措施,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有()①建立经济特区②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渡④农村建立人民公社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4.观察下面两幅图,你认为深圳出现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A.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B.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俄国1861年改革根本目的()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C.解放农奴提供自由劳动力D.维护沙皇专制统治6.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以下改革既顺应了历史发展方向又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的是()A.日本明治维新B.俄国农奴制改革C.罗斯福新政D.戈尔巴乔夫改革7.如果请你为《赫鲁晓夫的改革》这篇调查报告进行修改,你会将下列哪个调查结果挑出来改正()A.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切弊端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革D.改革首先从农业领域开始的8.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东欧发生剧变,而中国却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A.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控制B.中国改革开放比东欧早C.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D.中国反对资产阶级取得成功9.仔细阅读,回答问题:“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春天的故事》歌词。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常考专题研究专题九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常考专题研究专题九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已不适应 苏维埃俄 国经济社 会的发展
1921 年春开始实 从苏俄的国情 施,以征收粮食 出发,利用市 税代替余粮收集 场和商品货币 制;实行自由贸 关系,巩固了 易;实行按劳取 工农联盟 酬的工资制等
国家 主要事件 事件背景 事件概况
苏联模式
弊端日益
苏联 赫鲁晓夫 暴露,严
国家 主要事件 事件背景
中国 社会主义 改革
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 后,党和政 府实行改革 开放政策
事件概况
影响
在农村实行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在城市进行 城市经济体 制改革
促进了经济的 发展,增强了 我国的综合国 力,人民生活 水平大幅提高
观点1: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观点
常考专题研究篇
专题九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锐意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线索梳理
·线索1 中外封建性质改革 ·线索2 资本主义性质改革 ·线索3 社会主义性质改革
线索1 中外封建性质改革
线索2 资本主义性质改革
线索3 社会主义性质改革
国家 主要事件 事件背景 事件概况
影响
苏联 (俄)
(俄) 改革
重阻碍了
苏联的发

批判斯大林 个人崇拜, 进行经济改 革
影响
没有从根本上 解决苏联模式 的弊端
国家 主要事件 事件背景 事件概况
影响
苏联 戈尔巴乔 (俄) 夫改革
1985 年开始,先实施 国家权力分散, 经济改革,效果不佳, 加速了苏联的 后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解体 取消苏共领导地位, 实行多党制
国家 主要事件 事件背景 事件概况
影响

初三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三-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初三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三-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 (4)过程:具有曲折性、艰难性。 (5)实质:调整生产关系。
2 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
(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2)是否采取了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措施。 (3)是否有强大的政治力量做后盾,得到统治者和民众的支持。 (4)是否有支持改革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5)改革者的政治素质和意志是否坚定。
6 改革的启示
(1)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2)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3)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措施行之有效,并不断深
化,改革要有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4)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
返回
第二部分 整合专题 提升应用
THANK YOU
(1)顺应改革趋势,改革措施不当; (2)改革领导人个人的局限性; (3)国际环境对改革不利; (4)改革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5)旧势力强大; (6)国家最高领导人态度不坚定。
5 改革成功的影响
(1)缓和了社会矛盾,克服了社会危机; (2)改革推动了社会大发展和进步; (3)改革使社会稳定,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改善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 (5)巩固了国家统治。
1.按照时间划分
时期
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20世纪70~ 80年代
中国改革开放
时间
影响
1985年 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1978年
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 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
2.按照改革性质划分
性质
改革事例
地主阶级改革
中国——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中外重大改革3篇

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中外重大改革3篇

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中外重大改革3篇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外重大改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考历史知识点:中外重大改革一、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洋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清朝地主统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

(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

(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4)内容: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③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陆续创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5)评价:①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②洋务运动创办企业、培养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注意: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一)戊戌变法1、国内背景: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

国际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

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4、内容:①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背景:①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俄国的落后,使俄国各种矛盾激化,由此,统治者为解救统治危机,进行了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

(2)时间:1861年;(3)人物:亚历山大二世;(4)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2015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专题9 中外重大改革(共12张PPT)

2015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专题9 中外重大改革(共12张PPT)

性 质Leabharlann 评价 经济恢复,人 民生活改善; 稳定了资本主 义制度;加强 了对经济的宏 观控制与管理; 增强了美国联 邦政府的权力
罗 斯 福 新 政
资 产 阶 级 改 革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九 中外重大改革
【历史感悟】 (1)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 但是如果改革脱离实际,措施不当,会引起动荡甚至以失败 而告终。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改革会付出流血和牺牲。 (2)国外改革对中国的启示:①改革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 国之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②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坚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 物质文化需要。③改革要注意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 明三个文明一起抓。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在农村,实 经济特区—— 行家庭联产 沿海开放城市 承包责任制; ——沿海经济 在城市,进 开放区——内 行国有企业 地,一个全方 改革。中国 位、多层次、 建立社会主 宽领域的对外 义市场经济 开放格局 体制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九 中外重大改革
二、世界历史重大改革 1.日本改革
原因
人物
内容
性质
影响 使日本逐步转 变为资本主义 国家,摆脱了 沦为半殖民地 国家的命运, 是日本历史的 重大转折点。 日本走上了对 外侵略扩张的 军国主义道路
“废藩置县”;鼓 资产 明 幕府统治危 治 机;美国等 明治 励发展近代工业; 阶 维 西方国家的 天皇 提倡“文明开化”, 级改 新 入侵 努力发展教育 革
失败
作用
洋务 运动
它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北洋舰队 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 全军覆没 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 化开辟了道路 戊戌 政变 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 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 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

08
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
09
意义。
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
罗斯福新政:
的恢复和发展。
3
1921年苏俄在列宁领导下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
2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02
03
04
05
06
01
内容:首先: 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
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者: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中国现代史改革:
改革开放
中国古代史改革:
中国近代史改革:
管仲改革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01
02
03
04
05
世界古代史改革:
背景: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
内容: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影响:齐国国富兵强。后来齐桓公成为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05
改革的启示: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是在时代呼唤下的伟大社会 实践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回答有关改革的如下问题: (1)下面四位伟大人物,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 A B C D (2)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事件是 ;开辟了 道路,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 (3)历史上有许多改革不是补偏救弊的局部调整,而是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变革, 例如世界近代史上的 。有些改革同时又是思想解放运动,例如中国近代史 上的 。 (4)20世纪以来的三次重要改革:美国: 苏俄 中国 : (5)如果你们班准备编辑以“改革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历史手抄报,让你完成其中 “感悟改革”的栏目,请结合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留给人们的启示,把你感受最深的写 出来,完成这一栏目。(要求:不得摘抄本题中已有的结论;感受至少写出两条,不 少于150字) (6)今年是中国建国60周年,结合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你认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应 如何进行?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的不 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4分)
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人教版
2. 改革是除旧布新,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谈 谈今天你们应该培养哪些素质才能成为国家合格 的接班人?
1.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要有创新意识。
经过了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 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 强的封建国家。
·人教版
二、夯实基础,归纳要点
·人教版
三、联系热点 以史为鉴
·人教版
(一)、改革割肉论
·人教版
材料一 :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 1.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最让“宗室贵戚多 怨望”? A: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统一度量衡
·人教版
四、链接中考
2013年中考
1.材料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 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中国模式”从经济体制方面看指什么?分析“中国模式” 的成功给世界带来的影响。结合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 你认为应如何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人教版
改革的含义:
指对现有的政治、经济等 各项制度进行的调整与变革。
·人教版
你能说出中外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改革吗?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戊戌变法 4、土地改革 5、三大改造 6、改革开放
1、日本大化改新 2、俄国1861年改革 3、日本明治维新 4、美国罗斯福新政 5、苏联赫鲁晓夫改革 6、苏联戈尔红利论

专题01 中外改革(课件)-2023年中考历史易考内容专题归纳课件

专题01  中外改革(课件)-2023年中考历史易考内容专题归纳课件
专题01 中 外考考 改 革
01
02
目录
CONTENTS
03
04
0
01
中国的改革
01
一、商鞅变法 1、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实行了变法。其中以秦国的商__鞅__变___法__ 效果 最为显著。 2、公元前356年, _秦__孝___公__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 确立___县__制_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 _井__田__制___,允许土地 自由买卖;鼓励 __耕__织_____;统一 _度__量__衡____;奖励 _军___功__。
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D.加强了社会经济控制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
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 C )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十次代表大会召开,苏俄政府开始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A)
A.新经济政策
B.两个五年计划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5、“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
迎,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巩固。”材料主要论述
了新经济政策( D)
A.实施的原因 B.实施的措施 C.实施的过程 D.实施的意义
经济特区的设立, 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 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 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9、_1__9_9__0__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外重大改革专题综述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例如洋务运动、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例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从结果上看,有成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也有失败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苏东改革。

知识精要一、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洋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清朝地主统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

(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

(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4)内容:前期、后期。

(5)评价: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一)戊戌变法1、背景国内: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

国际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

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文化教育。

5、影响:戊戌变法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6、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时间:1861年;(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5)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6)评价: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最积极意义是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局限性:一是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二是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但必竟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三)日本明治维新(1)时间:1868年;(2)人物:明治天皇;(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5)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改革性质);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

(6)影响: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②保留封建残余,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理。

(7)对中国的影响:一方面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国开始向政治近代化方向迈进,中国的维新变法正是学习日本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四)罗斯福新政(1)时间:1933年;(2)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3)“新”的表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说明: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4)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发生产过剩,从而加强政府的控制与调节。

(5)影响:①新政取得显著成效。

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②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一)前苏联的历次改革1、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1)背景:三年内战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和平建设时期发展。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

(2)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农民向国家交了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大型企业由国家管理,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3)“新”的表现: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这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做出的最主要的探索,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苏联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1)含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政治体制:个人高度集权)。

(2)形成的标志:1936年通过新宪法。

(3)评价:①它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情况下形成,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

②它也有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第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产量,使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拿农民东西太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农民无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4)给我国的启示:①制定政策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③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

3、评价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根本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4、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没有取得成果;后以“政治改革”为重点,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5、苏联解体(1)“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了加速苏联解体的催化剂:1991年在“新联盟条约”即将签署之际,为阻止联盟解体趋势引发“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下台,“叶利钦”控制全局。

(2)苏联解体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僵化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②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民族矛盾激化,是社会动荡不安;③西方势力(和平演变)的影响。

(3)苏联解体说明的道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我们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6、列举世界历史上俄国国名的演变:沙皇俄国(1917年3月以前)、俄国(1917年3-11月)、苏维埃俄国(1917年11月-1922年)、苏联(1922年底-1991年底)、俄罗斯(1991年底至今)(二)东欧改革1、背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欧各国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

代表:匈牙利改革。

结果:东欧改革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东欧剧变。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后,中国改革进入一个新时期。

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的改革走上了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之路。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病,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分单一等缺点。

这种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

大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影响:①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在社会主义改革不断受挫的情况下,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也向世人证明: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1)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2)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3)要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积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对外来文明不能照搬照抄,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5)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

经验总结1、改革的基本要素:原因、目的、内容、方式、性质、特点、结果、作用、影响,这成为进行两种或多种改革比较的比较项。

(1)根本原因: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2)根本目的: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

(3)领导力量和方式:国家、政府的行为,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

(4)过程:具有曲折性、艰难性。

2、对改革持肯定或否定评价的依据:(1)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

(2)坚持历史的标准。

(3)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4)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其一,改革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如洋务运动尽管是地主阶级主持的改革,而且是失败的,但它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符合工业革命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具有进步性,对此应该持肯定态度。

其二,改革是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如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捍卫了美国民主制,因此它值得肯定。

(5)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

3、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依据,要看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

4、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2)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如戊戌变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