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潮汕的宗祠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7

祠堂文化

宗祠和族谱的修订,据说始于北宋的欧阳修,于今也已一千多年了,这是慎宗追远的优秀文化传统,故历千多年而蔚然风气。

在潮汕各地,尤其是潮汕农村地区宗祠的确不少,可以说是一种很明显的文化现象。这也证明潮汕虽属边远,文化传统与中原地区却是一脉相承的。当然,也有不同之处。

因工作的原因,这些年我经常去农村地区采访,走过不少村落,也看过不少宗祠,对此略有所了解。

似乎可以说,每一个村落,都不止于一个祠堂,这与潮汕地区农村的多个姓氏杂居的特点很有

关系。这是潮汕地区农村跟北方乡村不同的地方。北方农村更多是聚族而居,而潮汕地区移民的特点更为突出。这是其一;其二呢,则是潮汕农村的宗祠,常常占据村居中心的位置,其它建筑都是以此为中心而建设的。这一点在古村落,就越是明显。这说明宗祠地位在潮人心目中的重要性,也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源脉相通的体现。可以说,这么的一种民俗文化心理,其实对我们了解潮人的文化很有帮助。

潮人多是中原移民,当然,这是历史的无可奈

何的抉择。如果可以生活下去,谁愿意背井离乡?而这种无奈却也激发了人们求生、发展的勇气。因此,就有了后来的越走越远,向海外拓展的事实。

其实,移民的生活充满着人们难以想象的艰

略谈潮汕的宗祠文化

林伟光

提要:潮汕地区宗祠,文化传统与中原地区一脉相承的。而由于特殊的情况或环境,同中却也有异。潮汕地区宗祠建设有两个高峰期,都跟文化经济的发展有紧密联系。

关键词:潮汕、宗祠、移民

作者简介:林伟光(1963—),男,广东汕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引导,见贤思齐的文化传统,而且十分突出和鲜明。崇仰圣贤,重视孝道,以及注重对后代子孙的培养、教育,这些都没有任何不同。或者,还要更加的被强调。古语说,礼失求诸野。潮汕地区的偏远,有利有弊,这回却是表现出了利的一面,即交通不便带来的封闭,使这里的传统文化,如语言、习俗、观念、艺术等都保留下不少古代风貌,尤其是中古的风貌。这或者正是令人意料之外的欣喜。我以为,我们观察、研究潮汕文化,乃至考察这里的祠堂文化现象,都不能忽视这一点。

儒家思想的影响,在这里是无所不在的,散落在语言里,或见诸人们的言谈举止中;当然,表现得尤其突出的,还是在宗祠文化之中,例如每次的祭拜活动,几乎可以见证这一点。当然,在近现代一些族中的纠纷,协调地方事宜。潮剧经典《苏六娘》,描写的是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其中美丽、聪慧的女主角苏六娘,很让人喜爱。这是发生在明朝揭阳的一个真实故事,潮汕本土人们,还有散处世界各地的潮人,对此都耳熟能详。可惜的是,据说,他们的结局却不好,苏六娘是被族老决定沉江而死的。照例这类故事,在民间还有更多的似真似假的有关结局的传说。或者,人们出于怜爱和同情,所以善意地又有所演绎的结果。对此,我们可以不管,这里,我们要注意的,乃是祠堂的作用,即兼有议事及评判是非的功能。在所在的那个时代,有所要规范的种种,礼教和规矩,这是族老们依据办事的原则,以此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使祠堂因此蒙上了若干尘霾,为人诟病。

89

祠堂文化

观察潮汕宗祠,其间还是有某些特别之处的:其一,不少乡村里有多座祠堂,为多个姓氏所属。相反的,却有多个姓氏的宗祠和谐共处——固然一些乡里有大姓氏和小姓氏,或者也出现过某些小摩擦,究竟都不算大事。

这种姓氏混杂的情况,在潮汕相当普遍,而能够和谐相处,正是因为大家都是移民,在这充满不可知风险的异地互相帮扶显得尤其重要。

其二,在这里固然一切还是以儒家规范为主,却因为山高皇帝远,在若干方面上,越轨的表现还有不少。如有的祠堂,因倡建者财大气粗,就常常出现若干违规的建设,一些细节方面有大胆的逾越。当然,也有一个原因,即是潮汕宗祠建设的高峰期,首次出现是在清末民国时期。那时有不少到东南亚各国谋生的潮人,他们中有的挣到了钱,就带资回来光宗耀祖,兴建宗祠,或修建祖祠。此时,王纲解纽,封建制度的那些规范,已不再成了约束。

而这种越轨的表现,我以为,还表现在这里建设有不少女性的祠堂,这是潮汕以外的地方,不可思议的存在。

如在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后溪村就有一座独特的女祠叫“祖姑祠”,已有500多年历史。此祠纪念的是一名终身未出嫁、自强不息的姑娘。据考证,祠的主人,谥号端洁,乳名二姑,生于明英宗年间(1437—1464年)。其人从小聪明伶俐,十分孝顺长辈。因面部有胎记,出嫁当天遭受男方乡邻讥讽,个性倔强又无意婚嫁的她,深感委屈,即命回轿返乡,发誓“事亲终老,终身不嫁”。

回家后,性格爽直、敢作敢为的金端洁冲破世俗樊篱,勇敢地自立门户,办酒坊、开商号、买田园、事农耕,亦商亦农,留下殷实家资和百亩良田。金端洁终身不嫁、立志创业的行动感动了父兄

和族人,她的胞兄将一个儿子过继给她。为缅怀金端洁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美德,其裔孙在嘉靖后期至万历年间合力建成了这座“祖姑祠”。

像这样的女祠,在潮汕还不止这一座。在潮州市潮安龙湖寨也有一座宽大气派的“婆祠”。“婆祠”是明末清初时期“家资丰盈甲潮州”的员外郎黄作雨为其生母专建的。

相传黄作雨发迹后,捐巨资建造了黄氏宗祠,供奉列祖列宗神位。但因为他的生母周氏身为妾侍(俗称“阿婆”),按封建礼法死后没有资格入祠。黄作雨见自己掏腰包建造的祠堂竟然连生母都没有资格进入,很不服气,遂重新择地建祠,专门供奉其生母神位,故称“婆祠”。

而在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马料堂村,也有一座黄氏贞义姑寝室,供奉的对象是黄氏六世祖姑。她名由娘,字贞静,生于明朝嘉靖三十年九月,是黄氏五世仕珠公之千金。

传说,当由娘十二岁时,其父不幸遭苏贼陷害而死,十四岁时其母病危疾终。家中就只有他们姐弟二人,无依无靠,孤苦零丁。

由娘十七岁时,婚配游家。于归之日,临登花轿,村中男女老幼,蜂拥争看。当时其幼弟刚六岁,也跟人群挤在其中,因年幼力弱,被人撞倒,颠仆在地,哭声震耳,观者袖手无人上前牵扶。由娘见此状,触景伤情,立即下轿,抱起幼弟,说:“我不嫁了!我无父母,只有幼弟,如今出嫁,弟无所依。”即当机立断,遣轿夫返回游家,并代述情况,婉言恳情,表达她为照料扶养幼弟成长,决心不嫁的决心。

此后由娘在家,姐作兄勤劳纺织,各事皆能。幼弟在其精心照料下成长,成家立业。时逢明末,朝廷腐败,战事不断,丰顺一带深受其害。眼看生灵涂炭,于1609年举家迁居到揭阳县玉湖镇。1631年,由娘八十高寿无疾而终。为纪念由娘,马料堂、西门、埔龙三寨合力出资,于同治三年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