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要点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
摘要: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使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因此,提高文化软实力在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中医药武术体育传媒与时俱进中医药文化-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药学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独特的文化现象。
主要表现在:(1)历史文化,中医药学源远流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历史演进的脉络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并构成了一门特殊的历史学科——中医药史。
(2)哲学文化,中医是哲学化的学科。
以中国传统哲学为背景的中医学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着眼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学术文化。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和丰富,中医学科体系已成为门类齐全、内容庞博、特色鲜明的医药学学科体系,而且还在不断继续发展完善,显示出极其旺盛的生命力。
中医药要形成中国的软实力,必须始终保持在世界医学学科、世界医学文化中的先进性,为了保持和发展这种先进性就必须创新。
首先,中医药文化创新必须是立足于中医药本质特征、保持其固有特色的创新。
要不断扩展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开发与中医药相关的“养生文化”、“饮食文化”、“种养文化”、“旅游文化”、“图书文化”等。
如在中医科硏机构或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药膳专业;其次,从传播入手,加大传播是提升中医药学的重要手段。
中医药学要形成中国的软实力,就必须扩大自己在世界医学中的影响力。
与世界科技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中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努力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自身的传播和辐射能力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多开展国际中医药学术活动,促进中医文化与世界各地科技文化之间的相互开放、取长补短、共同繁荣;促进各国科学家的合作,共同研究攻克中医药重大科研课题,破译中医理论奥秘,促进中医药科技信息的全球化,加速世界对中医药学的吸收和融合;各国现代教育理论在中医药教育中的应用,现代科技知识在中医药学科中的体现;不同文化背景的科学家对中医的不同诠释和理解等等。
对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几点浅见
对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几点浅见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国文化。
在这个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要想让中华文化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和传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以下是本文对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几点浅见。
第一,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就需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这不仅包括政府间的文化交流,还包括民间的文化交流。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文化交流论坛等活动,来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了解和交流。
也可以与其他国家的文化机构合作,共同举办文化项目,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第二,注重本土文化传承与创新。
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首先要在国内进行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工作。
只有让本土文化在国内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发展,才能够在国际上展现出其魅力和影响力。
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社会的需求。
建立更多的国际化品牌。
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就需要建立更多的国际化品牌。
这些品牌可以是文化艺术类的,也可以是生活方式类的。
通过强化品牌建设和推广,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加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
茶文化、中国画、太极拳等都可以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际化品牌。
第四,注重软实力的塑造。
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就需要注重软实力的塑造。
这包括文化的软实力、品牌的软实力、以及人才的软实力。
通过文化的软实力,可以让中国文化更好地在国际上传播和交流。
通过品牌的软实力,可以让中国的文化产品更受欢迎。
通过人才的软实力,可以让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影响力的人才走向世界。
第五,培养更多的中华文化传播人才。
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就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传播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具备国际化的眼光和语言能力。
他们可以在国际间从事文化交流、翻译、传媒等工作,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第六,借助新媒体和新技术来传播中华文化。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作者:郭景红来源:《对外传播》2016年第06期近年来,中国文化以开放、自信、丰富多样的姿态,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更加紧密,当今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接受更加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倾听“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以其独特魅力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大放异彩。
一、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中国之需、世界之需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历史与现代共生的、丰富而鲜活的文化。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唯一流传至今仍生机勃勃的文明。
中华文化不仅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一以贯之的发展系统,而且长期以来以其文化高度的发展影响着周边的文化。
从纵向来讲,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当代文化是一个整体。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讲话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土壤与基础,“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
中国文化是一个有着智慧的鲜活的文化。
从横向来讲,中国文化不是指汉族文化,而是一种一体多元的文化,这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质,其丰富性多元性世界少有。
中国文化包括了中国大家庭中各个民族的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文化,而中华民族通过多年的努力,处理好了各种文化的协调关系,终于形成了当前的多元一体、历史与现代共生、丰富而鲜活的中国文化。
当前中国经济成为世界重要引擎。
中国在超大地域、超长历史、超多人口的背景下,以爆发性速度完成了西方400年完成的经济发展历程。
这种规模和速度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同时,近几年世界形成新的政治格局,中国展现出新的外交姿态,国家外交实力急速提升。
在此情况下,需要中国文化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为诠释中国政治服务,因此中国文化“走出去”势在必行,是中国之需、世界之需。
提高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政策建议
提高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政策建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不仅能够为经济带来增长,还能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提升人民的文化素质。
然而,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本文将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增加文化多样性。
一、加大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而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融资环境并不理想。
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贷款和投资等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提高投入并解决资金难题。
同时,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鼓励风险资本的投入,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但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人才匮乏,尤其是高层次的人才供给不足。
政府应当加大对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健全专业的培养机制和培训体系,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文化产业人才。
同时,鼓励引进国际上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的人才,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三、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改革。
政府应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内部的创新合作和资源整合。
同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实践,推动文化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当积极引导和扶持一些有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四、加强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和推广。
政府应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拓展市场和增加国际影响力。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合作,推动文化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五、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忽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研究,保护国家级、地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宣传。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思路与策略分析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思路与策略分析一、引言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中国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元素之一。
然而,虽然中国文化在一些细分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然而相较于全面性和深度性,中国文化在国际化进程中仍有待提高。
因此,本文将从思路与策略两个方面来对中国文化走进国际市场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价值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影响的文化之一,其走向世界的历程自然而然地被重视。
实际上,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
首先,中国文化走出国门是推动中国文化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如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日俱减。
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可以带动中国文化在国内的复兴与升华,使其在社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其次,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可以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增强两国之间的人民友谊,这也是增进国际间理解与和谐的重要途径。
尤其是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与哲学思想在深受国际社会的追捧,因此增强文化交流无疑是中外友谊发展的重要现实。
三、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思路分析要想成功的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首要的是制定良好的走出去思路,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两点:1、借助国际传媒打造良好形象在当下社会,传媒已成为各国之间彼此了解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利用国际传媒打造良好形象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
为此,中国需要以独特的文化视觉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广泛传播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发展趋势的吸引力。
2、原汁原味与融合创新相结合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容繁多,其中不乏优秀的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学艺术。
在走向世界时,我们需要将这些优秀的文化元素原则性地推向世界,并与当地文化进行融合创新,以便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口味,并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四、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策略分析在制定好走出去的思路之后,我们还需要对文化走向国际市场的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1、形成系统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不同于国际传媒一把万能的作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建设则需要我们精细化的分析市场需求,并将其量身定制为一个能够反映国家文化价值的产业体系,以提高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深度,使中国文化向世界更好地演绎自我。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最悠久、最深刻、最具有魅力的文化之一,一直备受关注。
因此,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文化交流的一个趋势。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和路径两个方面分析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影响。
一、影响因素1.国家政策支持政府是文化交流的主导者,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能够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包括有关管理、宣传、交流等方面的政策。
例如,中国政府实行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去推动中国文化走向全球。
2.文化交流机构文化交流机构是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为中国的文化“走出去”提供有力的支持。
例如,中国建立了许多的文化中心、文化机构等,来宣传中国的文化元素。
3.传媒和互联网技术传媒和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文化交流,它让信息的边界不断扩散。
因此,它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例如,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中国的文化广告投放到全球的各个角落,从而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4.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也是文化“走出去”的一项重要引擎。
只有通过先进的文化创意产业,才能产生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吸引更多国家的人们去了解中国的文化。
例如,中国功夫电影、京剧、汉服等文化元素已经成为国际影响力最高的中国文化代表。
二、路径分析1.推广中国的文化品牌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品牌,必须不断地去推广和发扬中国的文化品牌。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
如:组织文化摄影展、文化艺术展、文化节等活动。
2.加强人员队伍的培养必须加强中国的人员队伍的培养,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这不仅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而且也能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比如,建立中国文化研究机构等,培养更多的文化工作者。
3.加强文化产品的研发中国必须加强文化产品的研发,推出更具有世界性的文化产品,如电影、动漫、音乐等。
形势与政策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要点
安阳工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社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题目: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摘要:近年来,随着世情、国情的发展变化,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文化市场上,表现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资本的竞争上。
显然“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差距还非常明显,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总体上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规模总量偏小、结构不尽合理、营销手段落后,特别是缺乏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怎样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何让我们的文化产生经济价值,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已经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文化、全球化、走出去、竞争力、经济价值一、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走出去”首先是在经济领域提出的一个战略,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党的十四大。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技术”、“对外贸易多元化”、“跨国经营”、“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等就是“走出去”战略的核心概念。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此次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各个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各种文化之间会加速影响和融合。
在此意义上说,文化也存在一种全球化的趋势,这意味着全世界的各种文化都不能再孤立地发展。
因而文化的重要作用被一再强调,“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1】。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
中国文化走出去
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在21世纪之初所提出的文化建设方针,对于中国文化的觉醒、复兴、整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时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幻、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经之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突飞猛进,不仅在国内开枝散叶,而且香飘海外。
回首这五年,在文化“走出去”方面,我们在取得一些可喜成绩的同时,也仍需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政策助力文化“走出去”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
文化不仅是展示一个国家形象和内涵的载体,而且作为一种产业,会带来强大的经济效益。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提升文化软实力确立为国家战略,文化竞争正在全面升级,文化版图正在重构。
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寻求如何实现更好的文化输出。
我国也不例外,自十八大以来,不断推出促进文化“走出去”的政策,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先后印发,统筹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进文化“走出去”的力度空前加大。
二、三大领域领跑文化“走出去”1、文学作品国外受追捧无论是当代文学还是网络文学,近年来,我国文学领域在走出去的道路上跨出了一大步。
曾几何时,汉学家蓝诗玲感叹过去中国文学在海外出版的窘境——2009年,美国只出版了8本中国小说……然而近些年这一情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2012年以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曹文轩等接连折桂国际文学大奖,中国文学正成为世界文学越来越重要的创造性力量。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中外文学交流愈加深化、中国文学世界影响力显著提高的五年。
五年来,中国作协共组织出访团130多个、近700人次,接待来访作家代表团逾70个;组织参加国际文学节、书展等活动近30次;主办和参与了20次双边和多边文学论坛。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
安阳工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社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论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主持人:课题成员:指导教师:杨利英2011年11月15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摘要: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
加强民族文化自主创新,大力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能力,既是发展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维护民族文化独立性和国家文化安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文化;走向世界;展示;综合国力一、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
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从动刀动枪、师夷制夷、公车上书、毁除科举,再到武装起义,直至满清王朝的覆灭,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
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
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
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
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径与研究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径与研究“文化走出去”是指一国文化走向世界,被接受和认可的过程。
此过程包括文化输出、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
在当今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影响力日益显现,文化输出成为了国家软实力竞争的核心。
那么,中国文化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呢?一、构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实现文化走出去必备的条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但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导致部分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因此,构建中国文化自信是文化走出去的前提条件。
如何构建文化自信?首先,重视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晶,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其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和谐、包容、创新等元素,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通过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我们可以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
其次,加强文化出版和媒体的力量。
在文化输出过程中,新闻媒体和图书出版是重要的文化输出手段,应该借助这两个手段强化对外文化传播,同时还能使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二、寻求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走出去的根本保证。
在当今世界,文化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向。
中国文化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须寻求文化创新。
如何寻求文化创新?可以参考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秀特点,将其进行创新。
比如可以从汉字、书法、诗词等方面创新,通过将古老的文化元素与当代文化相结合,制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更加适合走向世界。
同时,我们可以充分发掘中国民俗文化中的特点,参考日本、韩国、泰国等国的文化创新成功经验,将民俗文化进行创新,制造出适合当代市场的文化产品。
三、发扬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中国文化的发展要结合国际社会的需求与中国自身文化特点相结合。
文化走出去实施方案
文化走出去实施方案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走出去已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为了更好地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国际合作交流。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文化机构、艺术团体和文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举办文化活动、展览和演出,推动本国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同时,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吸引外国优秀文化产品引入,丰富本国文化市场,提升国际文化影响力。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建立国际文化交流人才库,吸引海外优秀文化人才来我国工作和交流,同时加大对本国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懂得国际规则、具备国际视野的文化人才,为文化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持。
另外,我们需要加强文化产品的国际推广。
通过建立国际化的文化产品推广渠道,将本国优秀的文化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提升本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加强对外文化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的国际文化交流政策体系,为文化走出去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签订文化交流协议,共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文化走出去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览和演出,展示本国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成就,提升国际社会对本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宣传推广工作,提升国际社会对本国文化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总之,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加大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文化产品的国际推广,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政策支持,加强文化走出去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本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际文化影响力,实现文化走出去的目标。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和路径两个方面,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进行分析。
影响因素:一、经济因素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购买力,吸引着全球文化产业的目光。
中国企业的增长和海外投资也增加了中国文化在海外市场的曝光度。
二、政府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输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力保障。
设立了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通过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推动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政府还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在海外扩展业务,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文化软实力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传统艺术、文学作品、历史遗迹等,在国际舞台上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成为吸引外国人了解和学习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四、科技进步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
中国文化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
在海外华人的努力下,中国文化的传播网络也更加庞大和完善。
路径分析:一、外交途径外交途径是最传统和直接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径。
通过文化交流和合作,增加其他国家了解和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举办艺术展览和表演、推广中医等,都是外交途径的常见方式。
二、商业途径商业途径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路径之一。
中国企业通过与海外企业的合作,将中国文化产品引入海外市场。
中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票房收入持续增长,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在全球市场上也越来越受欢迎。
三、数字途径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途径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
中国文化通过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传播到全球各地。
中国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在国外的用户中获得了很高的人气,中国的网络小说和漫画也在海外市场上受到热捧。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华 民族 有 着 悠久 的历史 与灿 烂 的文 明, 在 长期 发 展 中形 化 的扩 张 中表 现 出接 受与退 却 的弱势 。 成 了自己独 特 的文化价 值 体系 , 但 在 世界文化 体 系中, 中华 文化
一
长期处于边缘地位 , 中华 文化 的 竞 争力 、 影响力、 贡 献 力与 中 的征程 , 但 中华文化 的文化吸引力还 明显不足。目前, 各地过 国的 国际 地 位 、 丰厚 的文 化 资源 不 相 适 应 。 因此 , 我 们 应 坚 定 分 注 重 文化 产 业化 进 程 , 忽 视 文化 传 播 的 内容 、 文化产 品的质 不 移地 推 进 中 国文 化 “ 走 出去 ” 战略, 提 升 中国 文化 的世 界 影 量 , 造 成 文 化产 品质 量 滑 坡 、 缺少 创造 性 , 这 成 了我 国国 际文 响 力。 化 交流 中 的 “ 短板” 。 中华文化 “ 走 出去 ” 应 以版 权输 出和 高 附
三是当代精神总结不足 。 中国文化 “ 走出去” 战略实施过 国家文化吸引力的根本。 美国的文化产业是非常发达 , 其 核心 程中真正有影响力的文化软实力应该是国家制度中的价值观、 则是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价值观 , 以及新教与资本主义结合 的伦
界和 平与 发展 。
勾画 “ 中华文化” , 缺少中国文化的精神母体, 没有体现中华文
j
1 7 2 人 民 论 坛. P E O P L E ・ S T R I B U N E
l
化的文化价值、 民族精神。
文 化 自强是 文化 “ 走 出去 ”的根 本 出路 。 文 化 自强 是 增 强
断深入 ,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碰撞、 竞争日趋激烈, 西方价值 合 作平 台, 文 化产 业 发 展 目渐 成 熟 , 逐步 形 成 了 “ 借 船 出海 ” 、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 困境及对策建议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不同民族会创造出不同的文化。
民族之间的交往既是人口与商品的交流,又是文化和观念的交流。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和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
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走向改革开放,在外国文化和科学技术等进入中国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开始敞开国门走向世界。
并且,随着我国成为经济大国,我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如何塑造好中国形象,便成为当今中国思想界和文化界的重要议题。
我国政府也把中国文化的输出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就中国文化走出去所面临的现状、困境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困境和问题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文化走出去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文化产业贸易发展迅速。
影视、动漫、出版、新媒体等等已经形成规模,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
从2001年到2021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规模分别增长了2.8倍和8.7倍,图书版权的进出口比例也从2021年的9:1下降到了2021年的3:1。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 052亿元,占同期gdp的2.75%,而在2021年第九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提到我国2021年的文化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3.9万亿元,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3%。
这些都表明我国的文化对外贸易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和丰硕成果。
看到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当忽视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产业链不完善、创新能力不强、中国文化特有属性有待凸显。
从横向来看,中国的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远不如美国、日本等国家,取得的成就也还无法扭转我国现在文化贸易逆差较大的现状。
在文化内容层面上,我国有着五千年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带有独特的中华印记。
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也是将中华文明传递出去。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机会和挑战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机会和挑战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中国国力的崛起,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元素被引入全球,成为各国热捧的对象。
然而,这一路上,中国文化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
机会1:中国品牌形象的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为中国的品牌形象带来了更加宽广和深刻的定位,打造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比如,随着《创造101》等综艺节目的大火,中国偶像娱乐产业的影响力迅速扩大,从而让越来越多的海外观众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同感,提升中国品牌形象和声誉。
机会2:加速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已开始逐步国际化,在全球文化大时代中切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猎场》、《了不起的挑战》等国内热门电视剧还成为了海外华人的收视热门,打响了中国综艺的知名度。
崭新、时尚的中国文化深受世界各地年轻人的喜爱,也推动了中国的文化创意业的进一步蓬勃发展。
这一切,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
机会3:挖掘古典文化的深度中国文化的历史悠久,厚重而深刻。
近年来,一些中国古典文化的元素也被运用到一些国际影视作品中,比如日本的动画《刀剑神域》就加入了写经和古诗的角色,十分有内涵。
这种应用不仅大大增加了古典文化的知名度,同时也重新启示了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让世界发现中国古典文化的价值与魅力。
挑战1:语言和文化差异中国文化想要在国际社会获得成功,必须要面对如何“通用语言和文化差异”这一挑战。
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因此,中国文化要想成功地走出去,必须适应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细微差别,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挑战2:认知的改变直面巨大的外部压力,需要全社会一起行动,还需要彻彻底底地改变自身认知与理念。
中国文化不能借助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加速才能走远,而因其小时候的耐心、恰当的道德导向、认知上的坚实基础而是接受和甚至受了西方文化影响的人最好的受众群体。
挑战3:保护文化产业中国文化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版权保护难度较高,现在,中国文化产业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必然会遇到有人侵权造假等问题。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
中华文化拥有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古代建筑、文物、古迹等,这些遗产对于研究人类 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
中华文化的经济价值
中华文化的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和特色品牌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03
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现状
中华文化在欧美的传播。
中华文化在其他地区的传播
中华文化在其他地区的传播主要以华侨华人社区为主,这些社区通过传承和发扬中 华文化,促进了中华文化在其他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在其他地区,中华文化的代表元素包括中国传统节日、中国菜、中医药等,这些元 素在其他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
其他地区通过与中国的交流和合作,加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进一步促进了 中华文化在其他地区的传播。
06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未来展望
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
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随着 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全球范围内对中华文化的关注和研 究将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强国际交 流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中华文化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稳 定和繁荣的重要力量。
中华文化在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促进 世界文化多元化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举 办各类文化活动、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等方式,推动中华文 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知和理解存在偏差。
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既面临 机遇也面临挑战,需要制定切实 可行的战略和措施,促进中华文
如何让传统文化走出去
如何让传统文化走出去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让传统文化走出去,展现其独特魅力与价值,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智慧的结晶以及深厚的情感。
然而,要让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并非易事,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努力和创新。
首先,深入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资源是基础。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众多领域。
但其中仍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整理。
我们需要组织专业的团队,对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濒临失传的传统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系统性整理。
比如,对古老的民间技艺、传统的民俗活动、独特的地方戏曲等进行记录和研究,建立起完善的文化档案。
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采集和存储,为后续的传承和传播提供丰富的素材。
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当将传统文化纳入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设置相关的课程和教材,让年轻一代从小就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如故事讲述、实践体验、文化研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校开展传统文化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通过教育,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他们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创新表达方式是让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关键。
传统文化不能固步自封,而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的审美和需求相结合。
在艺术创作方面,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的影视、音乐、舞蹈、绘画等作品中,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艺术精品。
比如,以传统神话故事为蓝本创作动漫作品,以古诗词为灵感谱写现代歌曲,以传统服饰为元素设计时尚服装等。
在传播方式上,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通过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等形式,让传统文化以更加便捷、直观、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
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举办传统文化展览、演出、讲座等,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对策
文化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对策随着文化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竞争愈益激烈,中国文化“走出去”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塑造中国和平发展的良好国际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也愈加明显。
标签:文化;走出去;对策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一、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文化“走出去”,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是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形态;其二是指国际贸易中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出口。
正如约瑟夫·奈在《软权力与硬权力》一书中指出,“如果该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具有吸引力,则其他国家更愿意追随其左右。
”(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文化贸易已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
正如美国学者沃尔夫所言:“文化、娱乐——而不是那些看上去更实在的汽车制造、钢铁、金融服务业——正在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轮。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的自然资源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文化底蕴极为深厚,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因此,文化走出去,能够提升经济中的文化因素,大力发展文化贸易和文化产品出口,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应对文化竞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作为东亚汉文化的起源国家,我国在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有缺失。
例如韩国申报江陵道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又提出了若干违反历史的论题:中医乃是韩国人发明,称为“韩医”,老子和孔子据说都是韩国人,王羲之的《兰亭序》是用韩国高丽纸写的,还要改书法为韩国的书艺,甚至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又说莫言是韩国人等等。
面对这种情况保护、传承好我国传统文化,建设好我国现代文化,是应对文化竞争,并进一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迫切需要。
(三)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对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几点浅见
对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几点浅见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是一个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
如何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是当前重要的一个话题。
根据个人的经验和所学所知,笔者谨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浅见:一、保持中华文化的本质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保持中华文化的本质特点,既不应该浪漫化、神化,也不应该失去其重要的文化价值。
例如,在文学、戏曲、绘画等方面的表现,我们应该执着于中华文化内在价值的传承和创新。
二、突出中华文化的时代特色走出去需要根据目标受众和对方文化的背景,注重中华文化在时代上的特色表现。
如,在文化传播中讲述中国制造的成功经验,可以在中外合作项目交流中强调“中国速度”和“中国质量”;在艺术文化交流中,可以突出中国文艺复兴的特质和中国潮流文化的魅力等等。
三、创新中华文化的包装形式包装形式是传播的一种手段。
传统的包装形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人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中华文化的包装形式,让它更符合时代潮流,更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和兴趣。
例如,可以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融入新媒体技术,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优势。
四、在语言交流中加强互通有无在语言交流中,要加强互通有无。
这是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声誉的关键所在。
只有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才能真正做到与全球范围的文化交流和互通。
尤其对于非汉语国家受众,要注重文化输出的本质,把文化特点进行差异化营销和推广,提高受众的文化兴趣,从而培养受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信仰。
五、创造更多中外文化交流机会要创造更多中外文化交流机会。
无论是利用互联网还是品牌活动,都必须突出中华文化特有的传承背景和文化价值。
同时,让外方听众自发地多阅读、多质疑、多分享,让文化自然的滋长并交融。
总之,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用心经营和不断创新,才能使中华文化真正传播和发扬光大。
新形势下文化工作思路和对策
新形势下文化工作思路和对策第一篇:新形势下文化工作思路和对策面对文化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其思路和对策有以下几方面:1、实现三个转变,夯实文化发展基础。
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调整传统模式,实现从文化事业“一元”向文化产业“多元”的转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从管理向经营的过渡转变。
2、从实际出发,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加强文化基础本文树立现代大文化大经济意识,以宇达集团、东升彩印、司马光包装公司等文化企业为龙头,创建紧密与松散相结合的文化产业群,做大规模,进行大制作、大推广、大营销,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3、积累人力和信息资源。
要以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平台,在现有县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室的基础上,面向全县构建全县信息联网,吸纳人才,为文化发展开辟更大空间。
第二篇:文化工作思路(模版)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1、搞好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文化活动。
按照小型、分散、多样的原则,组织各街道开展节日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
2、开展科技之春文化下乡活动。
配合全区科技之春宣传月,开展图书下乡、文化政策咨询等活动。
3、广泛开展夏季纳凉群众文化活动。
组织各街道结合实际开展自乐班演出、文艺演出、读书活动、电影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4、完成好市文化局组织的各种艺术比赛的选拔推荐工作。
二、加强基层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建设,为基层群众参与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
1、抓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对已建成的农家书屋采取定期检查指导、结合图书馆业务开展延伸服务等形式,加强管理,开展活动,使农家书屋真正发挥作用,成为农民群众看书学习的好地方。
对已向市新闻出版局申报的农家书屋,加强前期建设的指导工作,做好配送图书资料的发放、管理。
同时结合我区农村的实际,对建设成熟的村活动室做好上报申批工作。
2、做好文化器材的配送工作。
按照省、市业务部门的安排,做好文化器材配送村的申报、器材发放及后期管理工作,确保配送的器材不流失、不搁置,在农村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阳工学院
《形势与政策》课程
社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题目: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情、国情的发展变化,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文化市场上,表现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资本的竞争上。
显然“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差距还非常明显,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总体上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规模总量偏小、结构不尽合理、营销手段落后,特别是缺乏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怎样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何让我们的文化产生经济价值,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已经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文化、全球化、走出去、竞争力、经济价值
一、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
“走出去”首先是在经济领域提出的一个战略,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党的十四大。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技术”、“对外贸易多元化”、“跨国经营”、“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等就是“走出去”战略的核心概念。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此次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
”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各个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各种文化之间会加速影响和融合。
在此意义上说,文化也存在一种全球化的趋势,这意味着
全世界的各种文化都不能再孤立地发展。
因而文化的重要作用被一再强调,“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1】。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
”因而在经济领域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不久,文化领域也明确提出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宣
传当代中国改革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大力传播当代中国文化,以打入国际主流社会和主流媒体为主,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和现代传播方式,树立当代中国的崭新形象,把我国建设成为立足亚太、面向全球的国际文化中心。
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
世界需要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
我国文化“走出去”要更多地展示我国现实情况,展示我国各族人民当代精神风貌。
客观地说,当前我国“走出去”的更多是传统文化,其结果是外国人,主要是西方人记住了熊猫、中国结、舞狮子、气功武术等中国符号,却依然对中国社会存有偏见和误解。
因此,我国文化“走出去”应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当代的中国,一个发展中的中国。
我国文化“走出去”是一个长期发展、逐步积累的过程,必须科学谋划,制定长期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文化传播和交流。
在路径方面,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梯度扩展。
亚洲地区特别是周边国家,与我们血脉相连、文化相近,可以作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首选目的地。
非洲、拉美国家可以作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第二级目的地。
我国与欧美国家文化交流的重点应放在有效展示、沟通理解、求同存异上。
我国文化“走出去”,要遵循市场规律和文化传播规律,有针对性、讲究策略。
要研究如何克服文化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以其他国家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能够理解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媒介开展文化传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加快我国传媒全球覆盖步伐,提升我国传媒的话语权。
我国文化“走出去”,要与经济“走出去”齐头并进,形成“双轮驱动”、互补互促的良好局面。
要把经济“走出去”的每个企业、每个自然人都视作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把所有国际经贸交往活动、项目都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
我国文化“走出去”,要统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执行统一的文化“走出去”策略,充分发挥文化、外交、商务、旅游、体育等部门及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
我国文化“走出去”,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勇敢地参与国际文化竞争,不断壮大力量、扩大影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三、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一、整合国内文化资源,展示中国文化的新面貌
我们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应当确定的是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出去。
我们在以往对外文化交流中,往往偏重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四大发明、琴棋书画、武术气功在世界上已众所周知,甚至广为流传。
但我国文化创新成果的宣传和弘扬缺极度缺乏,许多国家对改革开放的中国尚存有偏见或片面了解甚至不了解。
许多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还停留在物资馈缺、社会保守动荡的旧社会时代。
每每来旅游的外国游客,为中国鳞次栉比的一片繁荣而惊讶感叹之时,我们除了骄傲之外,还应感到惭愧。
我们辛辛苦苦创造的新世纪新文明并未被世界有目共睹。
因而,向世界全面推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要重视介绍中国文化的繁荣与创新,树立当代中国新形象。
为了使世界人民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进而更充分地了解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我们必须全方位向世界展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与当代文化成果,介绍和传播我
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更多地推出题材扩展、技法创新、风格新颖、内涵丰富的当代优秀文艺作品,既要让人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更要让人体会到当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全面介绍中国的文化创新来反映当代中国的繁荣与进步,进而塑造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新形象。
二、要加强政府、企业与民间对外的文化交流
为了深入与群众的文化交流,中国政府应大力鼓励和支持设立公共和民间、私人文化推广基金会,以增强文化推广的资金投入和文化推广项目的具体实施。
为民间文化的发扬广大,为政府、企业与民间的密切交流,给予最大的支持【3】。
对外文化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单靠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对外文化交流政府、企业、民间并举的新格局【4】。
其实,文化本身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很多文化的遗迹、真传都还保留在民间,尚未被宣传。
政府、企业都应深入群众、充分发挥民间开展文化交流的积极性,为其开辟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6】。
可喜的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民间机构、企业和个人有能力、有兴趣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政府就应该多给予他们机会,积极鼓励、引导、整合,支持民间文化资源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的效力。
三、鼓励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
文化产品走出去关键是企业走出去,要制定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性文件。
政府应加强对走出去文化企业的支持,放宽行政审批。
一方面扶持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立足海外市场,另一方面更应鼓励民间从事文化事业的私营民营企业走出去。
这些企业自负盈亏,不吃国有的大锅饭,在国外的成活率高,应放宽对这些企业的政策。
同时,就像在全国各省市设立招商引资服务中心一样,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中国企业走出去或出口服务中心,帮助中小文化企业加强走出去的业务。
除了政府领导之外,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应当给予走出去的文化企业以最大的扶持。
应象美国和加拿大一样,加强和加大进出口银行和进出口保险对走出去企业的服务,以帮助解决走出去企业的所面临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还应加强走出去企业与所在国海外中国文
化中心、中国驻外使领馆和商务处的直接联系,以便及时获取本国的文化发展信息,并可帮助中国驻外机构获悉海外市场文化最新动态,积极促进互动交流。
结束语:总之,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一项方兴未艾的伟业。
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的大潮中,中国在全球软实力的建设必须匹配,中国文化开始走出去的时代已经到来!
谢词:感谢我们的老师,她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们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她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们无尽的启迪。
感谢我的组员们,在这短短的两星期里我们开始了独立的学习和试验,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让我们头脑中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使自己非常稚嫩作品一步步完善起来,每一次改进都是我们学习的收获,每一次试验的成功都会让我们
兴奋好一段时间。
从中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了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要与意义。
参考文献:【1】《以新的理念认识文化地位作用》齐东向来源:2011.10.15 《经济日报》【2】《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来源:2007.11.22 《云南日报》【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来源:2011.8.30 《人民日报》【4】《让齐鲁文化“走出去” 2011.10.21 》来源:《大众网》【5】《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 2011.11.1 来源:《光明日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