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着力点

合集下载

加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着力点和途径

加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着力点和途径

加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着力点和途径作者:姜凌雯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5年第03期;摘要: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构建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领域实现制度创新的关键和重点。

但以往我们在社会制度中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体制机制都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为此有必要加强对社会治理体制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社会治理;;社会体制;;制度创新一、正确认识社会以及社会体制过去300年在人类历史上是利己主义主导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到了现在这样一个阶段,全世界共同面临着财富差距不断扩大,贫穷问题不断突出,人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一个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双轮驱动的新的发展模式。

所以我们对于社会本质的认识,要从表层走向深层,真正建立起一个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需要的社会主义社会体制。

同样道理,我们要从中国社会体制的不同发展阶段,从国际的社会体制的不同类型,以及从社会本质的特点去看社会体制。

社会体制是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制度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具体体制体现出来的,而社会体制是其中的一个具体制度。

我们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通过完善和创新各种各样的具体制度。

其次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之下,体现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所以社会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表现。

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体制的进一步的阐述,另外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对社会体制的具体内容也做了一个阐述。

首先,社会体制是建立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之上的,它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实际上是说社会体制的背后必须有一套价值来支撑,这个价值就是社会公平保障机制,它体现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二、社会体制创新的着力点和途径目前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个框架,这个基本框架包括两个体制、一个体系以及一个机制。

改善民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

改善民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

带来的社会秩序重构、 资源重组及相伴的各种制度
缺位, 都会导致 民生 问题 突 出并成 为社会关 注的
国经济快速发展 , 民生状况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中也得到 了不少的改善 ,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不小的 提高。然而 , 经济指标 的增长与发展 , 并不意味着 中国民生问题 已经得到全面解决 。我国 目前正处 一、来自民生含义及 问题实质
文化模式、 市民精神等 , 既有物质需求 , 也有精神特 征的整体样态。
我国现实生活中所言“ 民生” 中的“ 是指称 民”

( 民生的内涵 一) “ 民生” t i l odo t ep ) ( e v i o e ol 是一个中 h L eh fh P e 国特色的概念, 是老百姓 日常生产、 生活的具体事
手, 努力使全体公 民学有所教 、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
[ 关键词]创新社会管理; 改善民生 ; 学发展 科 [ 作者简介]唐永文, 中共广西壮族 自治区党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 广西 南宁 502 302 [ 中图分类号 ]C 3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 7 8 2 1 )0— 08— 4 6 2 2 2 (0 1 1 04 0
4 8
家, 也存在于同一国家的不 同地区。在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贫穷落后国家 , 民生更多地体现在基本生活
保障层面 ; 而在发达 国家 , 民生更 多地体现在分配
公 、 失业保障等层面。在我 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 地因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 东部地 区的住房、 就业矛
向的公共服务体制 。因而民生问题与政府社会政 治经济秩序构建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 加快 “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 目标 , 着力解

欠发达地区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着力点——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欠发达地区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着力点——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欠发达地区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着力点
— — — 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杨 平
【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 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 , 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 , 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 , 整合社会管理资源, 建立 健全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社会协调、 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建立与完善这种管理格局 , 是欠发达地区加强和创
为媒介, 把检务公开的触角延伸到基层 , 最大限度地把可能 引发信访的问题解决在基层 , 解决在萌芽状态。 一是以综合 治理为切入点, 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专项整治 。 二 是以延伸监督功能为切入点 , 加强重点人群的帮扶管理 。 三 促进依法规范行政管理活动 。 是以创新监督方式为切入点 , ( 二) 在农村增设环保站。从调查中还发现, 农村没有环 保站。建议在农村增设与农业站 、 林业站规模相当的环保 站。环保员可以承担本乡镇的环保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以 及环保基本常识的普及 , 负责本乡镇的环保信息反馈 , 负责 为本乡镇的发展提供环保方面的咨询服务 , 指导本乡镇所辖 村整治环境。 如, 村民生活垃圾可分片由低保人员负责清 理, 保持村容整洁。 三、 建立健全三项制度, 推进村务公开的科学化水平 ( 一) 健全村务公开的相关法规和民主管理制度 。 从法 律上明确支部、 村委会和村干部的责任 、 权利、 义务, 同时不 断完善村务公开的民主管理制度 。 建立和完善操作性较强 的村民自治章程、 村规民约、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定 、 村民代 表议事规则并建立健全村“两委 ” 干部考核评议制度。 实行 村务公开, 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 参与权、 表达权、 监督权, 健 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 。 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市 杨坪村、 梓龙乡杨桥村等进行了有益探索 。 如, 杨坪村公开 了村干部廉政承诺书、 村民自治公约, 明确了村民委员会工 作职责、 村委会主任职责、 村民小组职责、 村民小组组长职责 和保洁队职责, 成立了志愿消防队、 治安巡逻队, 制定了 “四 会议” 两公开制度、 卫生管理制度、 信访制度等等。 梓龙乡杨 桥村出台了村支两委联席制度 、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民主评 议村干部制度、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 、 突发性事件应急处 置制度、 综治协会委员会联系户制度 、 协会民主参与民主监 督制度、 值班巡逻制度等, 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 、 综合维稳 工作站、 社会救助工作站、 消费者投诉站、 社会救助服务中 心、 法律援助联络点、 综治维稳工作协会等。 进一步健全农 村集体资金、 资产和资源管理制度, 丰富和完善村委会财务 管理制度, 深入开展以村民会议、 村民代表会议、 村民议事为

创新社会管理的目的和着力点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

创新社会管理的目的和着力点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

创新社会管理的目的和着力点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和必然趋势。

所谓社会,是指政府、企业、家庭之外的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

社会管理体制是与经济管理体制、政治管理体制、文化管理体制相并行的一种管理体制。

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社会管理,在广义上是指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统筹管理;在狭义上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权力部门授权对不能划归已有经济、政治和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事务进行的专门管理。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外“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出了一些新理念:由指挥型政府向协调型政府转变,由无限责任政府向有限责任政府转变,由划浆政府向掌舵政府转变,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等。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吸收国际经验,加强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

未来我国社会管理的调整目标应是小政府、大社会。

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创新社会管理,当前需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向基层倾斜。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二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社会管理体制的管理主体由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四部分组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必须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是主体多元化。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单位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

这迫切需要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的社会管理格局。

在新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前提,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

党的领导,是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

论检察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

论检察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
宁公 安 司法 管理 干部 学 院学报
0C Z r 0 LI 0ZH Z0 0墨 H ZH ∽ r r 0 ∽ 0 H , E 嘲 0 0L I n 》 Z0 一 C∽ n
任 文松 。 宋 思平 困 ( 1 . 辽 宁省 高级 人 民检察 院 , 辽宁
沈阳 1 1 0 0 3 2 ; 2 . 辽 宁广 播 电视 台 , 辽宁
平 不 断提 升 。
二 、以适 度进社 会管理水 检 察机 关应当 充分发挥 批捕 、 公诉 等检 深 入 全 面 地 开 展 社 会 管 理 创 新
察 职能 , 严 厉惩 治危害 社会稳 定和 秩序
检 察 机关 应 将 加 强和 创 新 社 会 管
案 为依 托 , 以适 度 延 伸 法律 监 督 职 能 为 法 办案 中应重点 做好 以下工 作 : 一 是严 众 J 益。 载体 。 以 改 革创 新 为 动 力 , 以健 全检 察 工 厉 打击 各种刑 事犯罪 , 积 极维 护社 会和
作机制 为保 障 ,通过充分发挥 和有效拓 谐 稳定 。稳定 是压倒一 切 的工作 大局 ,
辽宁营 口人 。 辽 宁省人 民检察 院法律政策
研 究 室副主任 、 法 学博 士后 , 主要从 事宪
法、 行 政 法 学研 究 ; 宋思平 ( 1 9 8 4 一) , 男 ( 汉族 ) , 辽宁广播 电视 台工会 干事 , 主要 从 事传 媒 法研 究 。
法 律 是 最 为科 学 的社 会 管 理 制 度 形态 , 法 治是 加强和 创新社 会管 理的 重 要 方 式。 作 为专 司监督法 律实施 的检 察 机关 , 应 当广 泛而深 入地参 与社 会管理 创 新 工作 , 推 动社会 管理创 新 沿着法 治 的轨道 进行 。

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管理问题的探讨

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管理问题的探讨

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管理问题的探讨【摘要】面对社会广泛深刻的变化,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才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管理的着力点包括: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各级干部管理社会事务能力、加强各类民间组织管理、提高公众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群众合法利益的保护、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管理、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关键词】创新;城市;社会管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要求。

2010年以来,中央多次对社会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充分表明中央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高度重视。

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摆在各级政府和部门面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性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公共需求急剧增长,人们的思想观念明显变化。

为此,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才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一)社会转型导致新的社会事务大量产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城市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公有制经济改革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壮大,新型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与此同时,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商会等新型社会组织也应运而生。

社会经济基础的深刻变革,“两新”组织的发展壮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重组,造就了企业董事长和股东、职业经理、经纪人、各类自由职业者、农民工等新社会阶层,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

利益不同,诉求不同,不可避免地带来各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说企业劳资纠纷、城市拆迁改造、农村征地拆迁、失业问题或者说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这些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需要有新的社会管理办法与之相适应。

把握六个着力点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把握六个着力点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把握六个着力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从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紧密结合兴业县实际,笔者认为应从六个方面着力解决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加快经济发展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点发展是解决一切社会矛盾并最终实现加强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

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保证,要解决兴业县现阶段凸显的社会问题,那只能是一句空话。

“十二五”时期,兴业县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发展“黄金期”与矛盾“凸显期”,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社会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加快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产业优化升级任务艰巨,社会矛盾易发多发,要解决好这个矛盾,就必须大力开展“工业发展大会战”,促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开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促进城乡一体化;大力开展“转变作风,提升绩效”干部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才能解决诸多社会问题,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二、改善民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在于改善民生。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只有解决好民生民本问题,人民才能幸福安康,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民生民本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二五”时期,兴业县将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惠及民生的社会政策体系,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济上多想办法,多出真招,多办实事。

当前,无论是社会保障、司法公正、反腐倡廉、个人收入、房价调控问题,还是医疗改革、物价调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教育改革问题,都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心理感受和幸福指数,关系和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兴业将每年实施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确保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学、劳、病、老、居”基本保障、基本权益,过上应有的幸福生活。

统一战线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优势ok

统一战线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优势ok

统一战线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

今年初,胡锦涛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四个必然要求”阐明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表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管理将成为党和国家一项重点工作。

统一战线作为党的的重要法宝,在新时期新阶段社会管理创新中,既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又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理应有所作为。

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统战工作是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管理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在本质、目标、任务上具有一致性。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既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总的要求,也是当前统一战线在服务大局中的根本任务。

统一战线只有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进程中,才能体现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实现统一战线自身的价值。

当前,社会管理作为现代化建设中一个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统一战线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应超前思考,主动作为,着力整合社会各种力量资源,凝聚各阶层、各方面的人心,坚持把他们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团结在党的周围,努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

一、统一战线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独特优势从政治意义上看,统一战线是有共同目标的政治力量的联盟,统一战线作为中国特色的政治组织形式,其服务社会管理相较于其他行政部门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一)维护稳定隐形性。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主要着力点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主要着力点
的角 色 , 有利 于避免 社会管 理 中出现越 位 、
公 民缺 乏应 有 的知 情权 及参 与载 体 ,依 法
有 序参 与社 会 管理 渠道 不畅 ,社 会 规范 体 系 不健 全 ,社会 信 任度 不高 ,守 法 意识 薄 弱 。公 民参 与社 会 管理 的志 愿精 神 以及 公
众的 主体 地位 。 公众参与是 根本 。 公众参 与, 就 是要 强化 人 民群 众是 社会 管理 主体 的理 念 ,真心 实意 地 相信 人 民群 众 ,坚定 不移
管 理 、分散 管理 、难 以形 成有 效 合力 的 问 题 没有解 决 。
共服 务 与管理 职 能 。政 府 负责 是 关键 。政 府负 责 ,就是 要强 化 责任 与服 务 、民主 与 法 治 的理 念 ,明确 政府 职 责 ,履行 好政 府 作 为 市场 守夜 人 与公 民守护 人职 能 ,努 力 提供 优 质公 共服 务 ,依法 行政 ,促 进 社会 管理 方 式从行 政强 制 型 向法 治型 、服 务型 转变 ; 强化 政府 的 社会 管理 职 能 ,做 到 要 职 能 到位 ,既不越 位 ,也 不缺 位 。要依 据 现 有 法律 法 规和 规章 ,界 定政 府 履行社 会 管理 职 能的权 力 边界 和职 责 范围 ,合理 划 分社 会 事务 的管理 权 责 ,规 范 政府 在 实施 社会管 理 中的行政 行为 , 以提高 政府效 能 。
加强社会管理的成效与不足
浙江省 委高 度重视 社会 管理 与体 制创 新 ,把 加强 和完 善社 会管 理作 为 党委 和政 府 的重 要职 责 。 着 社会 主 义市场 经 济和 随 工 业化 、城 市化 、信 息化 、全 球化 深 入发 展 ,各种 新 的社 会 问题不 断 出现 。同 社会 主 义市 场经 济体 制要 求 与人 民群 众新 期盼 相 比 ,浙江 省社 会管 理面 临着 一 些亟 待解

加强和创新红河州社会管理工作的着力点

加强和创新红河州社会管理工作的着力点

在民主制度 的框架 内通过对话 、 沟通 、 协商化解社会 矛盾 的理性思维 , 提升了公众关心并积极参 与社会事 务治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四, 积极探 索社会 管理 的有效途径 。通过不 断总结经验 , 把握规律 , 开拓创
调社会关系 ; 规范社会行为; 解决社会问题 ; 化解社会 矛盾 ; 促进社会公正 ; 应对各种风险 ; 保持社会和谐稳 定。因此 , 全州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 民群众必须充 分认识 和深刻领会党 中央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的 新要求 , 把握其精神实质 , 并结合 自 身工作实际 , 才能 努力 提 高 红河 州社 会 管理 的科 学 化水 平 , 实 维护 全 切 州社 会 的和谐 稳 定 。
21 0 1年 9月 第1 2卷 第 5期
中共 云 南省 委 党校 学报 T e o ra o n a rvni mmie c o l fh P h u l f J n Yu nnP o ic l a Co t eSh o eC C t ot
Se 2 p,01 1
中图 分类 号 : 9 61 C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1 2 9 (0 1 0 — 1 0 0 17 — 9 4 2 1 )5 0 5 — 3
红河州长期处于云南省体制 、 机制改革创新的前
பைடு நூலகம்
沿, 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保持在全省各州( ) 市 第 4位次 ,理 应在 加强 和创 新社会 管 理方 面走 在全省 前
收 稿 日期 :0 1 0 — 2 2 1 — 8 1
陈旧; 社会管理主体较为单一 ; 社会管理方式较 为简 单;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较 为滞后 ; 社会管理的政策 、 法 律、 法规建设还不够完善 ; 社会管理效果不佳 , 人民群 众的满意度不高。第三 , 要全 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创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选择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选择

治、 综合治理 ; 要多措并举 、 综合施策 ; 要
相机行事 、 灵活应对 ; 要刚柔并济 、 情法
并重 。
善 于发 挥 “ 会 协 同” 突 出作 用 。 社 的
社 会敏感与实 际危 害之间的关系 , 虽然 两者之间具有一定 的相关性 , 但是社会 敏感的事件未必 实际危害大 , 危害性大
社会组织 , 注重统筹和整合各种社会力
惭探索让城 乡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
果 的新 政 策 、 途 径 、 措 施 和新 服 务 。 新 新
量和社会资源 , 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
问题 , 补充市场和 国家在资源配置和社 会协调方面的不足 , 在市场和 国家都无 法充 分发挥作用的地方 , 发挥排除不和 谐 因素的功能 。 三、 社会管理创新要 以做好基层群
果。社会 管理 , 说到底是对人 的管理 和 服务 , 涉及广 大人 民群众 的切身利 益 。

切社会管理工作在根本上都 是为群众
的事 件未必人们敏感 ; 三是 处理好高发
与高危之间的关系 , 有些 事件的发生概 率很高 , 但危害却未必大 ; 而有些事件 的 危 害性很大 , 但未 必发生概率高 。从构
本的同时提高社会管理 的效率 , 在保持 稳定 的基础上激发社会活力 。这要求在
社 会 管 理 实 践 中 , 加 注 重 培 育 和 引 导 更
建和谐社会 的战略高 度出发 , 对那些高 危、 高发 、 高敏感 的社会风险和社会矛盾
进行科学评估 , 做好预案 和疏导 , 综合施 策, 既未雨绸缪 、 运筹帷幄 , 又驾轻就熟 、 从容镇定 , 从而既避免疏 于管理 , 又避免 过度控制 , 最终有利 于最大限度地消除

管理创新应将着力点放在“人”上

管理创新应将着力点放在“人”上
领 导 激励 目标 激 励 要 求 企 业 建立 一 个 在 员 工需 要 基 础 上 的
企 业 目标 . 样 会使 员 工 自觉 将 企 业 的需 要 转 化 为 个 人 的 需 这
学 的 、 对 自己 或 企 业 诚 心 的都 能 够 成 就 事 业 , 用 徒 者 亡 用 而
要 . 而 提 高 员 工 接 受 和执 行 目标 的 自觉 性 . 够 充 分 发 挥 从 能
的管 理 软 实 力 “ 人” 识 就是 慧 眼 识 人 、 察 识 才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就 是 善 这 选 人 。 选 贤任 能 的 前 提 。 是 只有 选 贤 任 能 , 能 发 挥 人 才 的作 才 用 现 代 企 业管 理 创 新 要 求 企 业 按 照 发 展 需 求 . 各 类 人 才 将 进 行 分 门别 类 的 系统 管 理 . 学 、 态 管 理 企 业 员 工 人 才 库 。 科 动 而且 . 在具 体 识 人 选 才 上 要 做 到 “ 四个 为 主 ” 即文 凭 与 水 平 , , 以水 平 为 主 : 历 与 能 力 。 能 力 为 主 : 史 与 现 状 , 资 以 历 以现 状 为 主: 印象 与实 绩 . 以实 绩 为 主 。 一个 人 , 要应 该 看 本 质 、 识 主 看 主流 、 大节 、 实 绩 , 胆 启 用 在 企 业 改 革 发 展 中 勇 于 开 看 看 大 拓 、 于创 新 . 做 出实 际 成 绩 的 人 。 勇 并 “ 用人 ” 是将 各 类 人 才 用 在 对 的地 方 因才 施 用 , 人 就 把 用 好 且 用 人 一 技 之 长 . 能 充 分 激 发 人 才 的 工 作 热 情 . 他 才 使 们 爆 发 出巨 大 的创 造 力 . 大 限 度 地 发 挥 每 一 个 人 的 长处 为 最 企 业 服 务 就 是 所 谓 的 知人 善 用 。 人 曾子 说 :用 师 者 王 。 这 古 “ 用友者霸 . 用徒 者 亡 ” 讲 的就 是 用 人 的 问 题 。如 历史 上 的 周 , 武 王 、 文 王用 吕 尚 、 伊 尹 , 周 用 就是 用 师 。 桓 公 用 管 仲 , 高 齐 汉

创新城市社区社会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创新城市社区社会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创新城市社区社会管理的对策及建议摘要:面对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和完善城市社区治理,应加强各类民间组织的管理,提高公众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管理,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护,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管理,完善网络舆论导向机制等。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创新城市社区社会管理的紧迫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会管理;措施对策引言:目前,为强化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

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基础上,健全法制体系,有效地整合社会治理资源,为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参与社会管理搭建平台和渠道,从而在制度上保障社会管理大格局中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目标得以实现。

1、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的紧迫性1.1社会转型导致新的社会事务大量产生随着改革开放和新世纪的到来,开放的经济迅速发展,国企的改制和非公有制的发展迅速,各种类型的所有制结构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协会、商会等新兴的社会团体也纷纷涌现。

“两新”组织的产生与发展,促使了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分裂与重组,包括董事长与股东、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各类自由职业者、农民工等。

利益的差异,需求的差异,势必会引起各方的矛盾。

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公司劳动争议、城镇拆迁、土地征收、就业、环境污染等新问题[1]。

1.2社区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当前以某市为例,社会管理体系是“一级政府、二级管理、三级网络”(即指区一级政府、区街道三级管理、区、街道三级网络)。

但是,由于政府职能的不合理,致使街道等部门的角色和功能发生了脱节,出现了事责分离,权责分离,事事分离现象,其城市委员会所承担的责任过大,存在着行政管理的突出趋势,以及缺乏完善的社区民主体制,这在某种意义上限制了社区居民的自治功能,这就是所谓的“行政两难”与“社区两难”[2]。

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2.1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人为本,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以人为本,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经营管理125以人为本,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潘俞彤摘 要:在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以人为本,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关乎着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对我国的建设及政党体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起来。

关键词:创新社会治理 以人为本 人民利益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面对社会需求多样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的新形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的理念,彰显人文情怀,增进人民福祉。

一、创新社会治理体质的意义创新社会治理体质,对于维护最广的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额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安定有着重要意义。

二、社会管理体质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为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机遇,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情况。

一是人民内部矛盾易发多发。

一方面,矛盾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领域,因劳资纠纷、医患纠纷、环境污染、非法集资、股市房市投资受损等引发的矛盾明显增多。

另一方面,矛盾涉及各行各业阶层,既有城镇居民、农民、职工、离退休人员、个体工商业者、学生等等。

二是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问题突出。

一方面,各类社会组织快速增多,截至2015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65.2万个,备案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近50万个。

另一方面, 政社不分现象依然存在,社会组织发展培育不足,活力不强,发挥作用不够。

三是公共安全形势严峻。

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2015年全国发生安全事故35万起,造成7.9万人死亡。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时有出现,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切入点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切入点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切入点作者:王仁宁姜书彬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08期随着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社会管理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

烟台市作为经济发展活力强、对外开放程度高的东部沿海城市,流动人口快速增长,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虚拟社会迅猛发展……这一系列经济社会领域的新变化,导致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在烟台逐渐凸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成为烟台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编制部门作为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切实找准机构编制工作的切入点,树立新理念,明确新思路,开拓新领域,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切实转变机构编制管理理念,确保与先进的社会管理理念保持高度一致机构编制部门作为政府组织架构的设计者,它的管理理念的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行政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影响着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的最终效果。

烟台市编办通过争先创优、学习培训等活动,大力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切实转变作风、转变理念,为提高服务社会管理的整体工作水平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

市编办以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作为机构编制工作新的着力点,寓全市机构编制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二是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

烟台市编办在本轮政府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大力搞好新设机构的审批评估工作,努力把好政府新设机构这一道关。

三是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

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烟台市编办理顺和完善了机构编制与人员、财政预算相结合的管理约束机制,加强了与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了在工作中能正确反映和协调各种利益诉求。

四是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理念。

烟台市编办积极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梳理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并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增强全市机构编制干部依法行政的理念,确保工作中能合法合理地处理相关人群的利益诉求。

着力创新社会管理 科学推进社会发展

着力创新社会管理 科学推进社会发展

主体 上 的 缺 失 。社 会 事 务 纷 繁 复 杂 ,
社 会 问题 各 式 多样 。 会 需 求 千 差 万 社
难 :进 一步扩大社会 保险覆盖 面 , 提
高 社 会 保 障水 平 ; 立 健 全 社 会 救 助 建
体 系等 。
别 , 益 关 系错 综 复 杂 , 要 多 元 化 利 需 的 管 理 主体 , 而 目前 仍 然 存 在 政 府 然 包 揽 一 切 的 情 况 。从 而 出现 越 位 、 错
泛 听 取 意 见 . 估 可 能 出现 的 社 会 风 评
法 律 法 规 的 需 求 较 大 。 目前 一 些 方 但 面 还 存 在 法 律 空 白 。 理 缺 乏 相 应 依 管
发展壮大 ; 支持 工会 、 共青 团、 妇联等
人 民 团 体 依 照 法 律 和 各 自章 程 开 展 工 作 。参 与 社 会 管 理 和 公 共 服 务 ; 鼓 励 和 支 持 各 类 所 有 制 企 业 承 担 社 会
行 , 在 看 来 , 展 起 来 之 后 , 展 快 现 发 发
段 后 对 党 和 政 府 的新 期 待 , 确 保 社 是
会 正 常 运 转 、 对 社 会 矛 盾 凸 显 期 挑 应
在 机 关 、 人 在 工 厂 、 民在 生 产 队 , 工 农
靠 “ 位 ” 行 管 理 , 现 在 社 会 上 出 单 进 而 现 了 越 来 越 多 的 “自由 人 ” “自 由人 ” ,
包括社会 团体 、 业组织 、 行 中介 机 构 、 志 愿 者 团 体 等 在 内 的 各 种 社 会 组 织
社会 管理软” 的问题 。二是科学决策
机 制 。决 策 不 当 是 引发 社 会 问 题 的重 要 因 素 。在 重 大 政 策 制定 、重 大项 目 审 批 、 大 工 程 立 项 、 大 举 措 出 台 重 重 前 , 采 取 咨 询 、 示 、 证 等 方 式 广 要 公 听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举措有什么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举措有什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_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举措有什么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为了进一步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以下是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

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

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

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

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

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试相关答案10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试相关答案10

良好的治安管理
广泛的社区参与(该项是标准答案)
完善的社区服务
优美的生态环境
20、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是()。
技术手段的创新(该项是标准答案)
公共行政的科学化
社会环境的变迁
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
二、多选题 (共 10 题/总 20 分)
已答:0 未答:10 不确
定:0
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性主要包括()。
公益性
社会性(该项是标准答案)
平等性
15、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行时间是()。
1998年
1994年(该项是标准答案)
1985年
2000年
16、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第一阶段其主要情况是()。
颁布了相关法规
出现了一些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行业协会
以“限制”为主
数量急剧膨胀(该项是标准答案)
17、对于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情况描述不准确的是()。
加强党员干部社会管理能力建设(该项是标准答案)
发展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该项是标准答案)
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该项是标准答案)
三、判断题 (共 20 题/总 40 分)
已答:0 未答:20 不确
定:0
1、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我国的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建设进入一个自觉
构建的阶段。
正确
错误(该项是标准答案)
政府的层级职能(该项是标准答案)
政府的基本职能
政府的运行职能
5、下列不属于创新公共服务方式的是()。
强化政府起主导作用的“政治——行政”过程(该项是标准答案)
建立多元化公共服务融资机制
经济引入市场机制
完善公共服务监管体系
6、NGO是指()。

论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概要

论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概要

论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李好臣一、政府是社会管理的行政主体,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责无旁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本质,就是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加强社会管理,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赖以存在的前提。

发挥政府的应有作用,就是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全面履行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一)突出政府的公共性,为社会提供其他组织所不能和不愿提供的具有排他性的公共产品这主要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保障公共安全;发布公共信息,等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二)强调政府的责任性,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作为负责任的政府,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既不能供给不足,又不能为了展现自己的政绩而过度供给;同时政府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边界,凡是分内的准公共产品绝对不能通过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方式随意交给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承担,尤其是在其成熟度不高、担当公共服务责任乏力的情况下,即使是准公共产品也不能随意转移责任。

(三)强调政府的回应性,保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缺位政府必须对社会职能的扩张作出及时回应,加强对虚拟社会的服务与管理,创造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和秩序;加强对新兴经济组织的服务与管理,规范和引导它们的行为,创造和谐的劳资关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政府必须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公共安全形势作出及时回应,加强社会风险管理,保障公共安全。

政府必须对公民利益诉求及时回应,对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提供便捷且人性化的服务。

二、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根据系统论原理,政府发挥应有作用的着力点,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层面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责体系作出整体规划,中观层面完善社会管理的重要机制,微观层面着力解决重要的社会问题。

(一)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责体系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理顺社会管理体制一是合理界定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责范围及实现方式。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意识 障碍 。 ( ) 二 两个 时代 的 来临
1权利时代 的来 临。所谓权利时代 , . 是相对应 于权力时代而言 , 权力时代的本质是特权时代 , 权利 属于少数人 , 而义务属于绝大多数人 , 对广大的人民 群众来说毫无权利可言 , 更多的是一种义务或服从 。 句话 , 权利时代 的本质是权利始终处于优先 的地
进行 社会 管理创 新 的前提 是正 确分 析 当前面 临 的主要 问题 , 合实 际分 析 , 阶段 进行 社会 管理 创 结 现
新亟须 解决 以下三个 方 面 的问题 。 ( ) 新理 念滞后 问题 一 创

方 面 是 因 为 理 念 创 新 是 行 动 创 新 的先 导 ,
点, 那就是及时、 快捷和高效。相对于传统的民意诉 求表 达机制 或 渠道 而 言 , 网络 时 代 给社 会 管理 带 来
的最 大挑 战就 是 除 了现 实 社 会外 , 要 对 虚 拟社 会 还 进行科 学 妥善 的管 理与 规范 。
( ) 三 两个诉 求的 日增
“ 思想有多远 , 我们就能走 多远 ” 另一方 面是 因为 ; 特殊的国情决定 了破除思想 障碍是解决 问题 的关
键 。坚 持 以人 为本 , 重 和保 障 人 的基 本 权 利 是 创 尊
21 02年 7月
哈 尔滨市委 党校 学报
T OUR HE J NAL OF HARBI COMMI EE S N TY CHOOL OF THE CC P
J l. 0 2 uy 2 1
No 4 S f 1 8 . e a. 2 i
第 4期 总第 8 2期
社 会 管 理 创 新 的 路 径 选 择
郭 秫
( 中共成都 市委党校 , 成都 60 1 ) 1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着力点杨宜勇《人民日报》 2011年10月19日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企事业单位加快重组,社会组织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

相对于快速变动的社会结构、快速流动的人口、日趋复杂的利益结构和多元化的群众需求,目前的社会管理体制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就成为党领导社会建设的一个新课题。

今天刊发的这篇文章对“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编者所谓社会,是指政府、企业、家庭之外的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

社会管理体制是与经济管理体制、政治管理体制、文化管理体制相并行的一种管理体制。

“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作出了部署。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旨在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

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既要符合社会管理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我国国情。

社会管理包括“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三项内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创新“管什么”:从大政府、小社会到小政府、大社会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社会管理,在广义上是指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统筹管理;在狭义上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权力部门授权对不能划归已有经济、政治和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事务进行的专门管理。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外“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出了一些新理念:由指挥型政府向协调型政府转变,由无限责任政府向有限责任政府转变,由划桨政府向掌舵政府转变,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等。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吸收国际经验,加强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

未来我国社会管理的调整目标应是小政府、大社会。

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创新社会管理,当前需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向基层倾斜。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二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

创新“谁来管”: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的管理主体由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四部分组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必须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是主体多元化。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单位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

这迫切需要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的社会管理格局。

在新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前提,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

党的领导,是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

在社会管理中,党委领导主要表现为统筹兼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有效促进社会整合。

政府负责,是国家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

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过程中,政府应更加注重发挥在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中的职能作用,负责具体的组织管理——包括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推进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等。

社会协同,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的重要途径。

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配合。

公众参与,既有利于社会管理得到群众支持,又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充分依靠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是我国国家性质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形式。

目前,我国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需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内容和形式。

这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

当前的主攻方向是:在全局性和局域性社会管理中,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创新“怎么管”:完善各种社会互动机制创新“怎么管”,关键在于健全和完善各种社会互动机制,主要是健全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群众权益维护机制,包括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健全利益引导机制,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合法、合理获取利益的观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二是建立健全利益约束机制,约束和规范人们的利益动机和行为,引导人们合理选择利益目标,自觉调整利益需求,科学选择利益行为,正确处理利益关系。

三是建立健全利益调节机制,调整不同利益群体或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整、缩小人们之间的利益差距。

四是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给利益受损的个人或群体提供一定补偿,提高社会公平程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建立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须遵循完整性、便捷性、有效性原则。

完整性是指能够全面准确收集情况;便捷性是指诉求渠道便捷通畅、低成本;有效性是指群众诉求能够到达相应的层面并获得响应。

当前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优化已有的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形成反应灵敏、运作有力、执行高效的工作链条。

具体地讲,就是要让群众有地方及时表达诉求;有关部门对合理的诉求要千方百计地帮助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耐心解释,对不合理的诉求要进行疏导,对一些带有倾向性和重大的问题要及时报告,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发生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二是推行领导干部接待制度,完善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同时适应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利益关系日趋复杂、人民内部矛盾多发的形势,搭建多种平台,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工作网络建设,形成便捷通畅的诉求表达制度安排。

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有关地方和责任部门及单位应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群众利益诉求问题,像分析经济发展形势一样分析群众利益诉求形势,像抓重点工程一样对待群众利益诉求问题。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排查调处矛盾纠纷须做到心中有数、手里有招:开展源头治理,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纠纷;完善各项制度,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全面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全面提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水平。

建立健全权益保障机制。

重点是维护好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一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尤须建立健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

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保制度。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二是保障就业。

将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落到实处,特别是积极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

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加快制定面向全体城乡创业者的优惠政策,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三是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把国家财政新增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尽可能缩小城乡和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四是保障受教育权。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尽快促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

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差距。

五是保障政治参与。

保障公民有序参与社会政治活动,行使民主权利。

比如,发展民主协商,协调各方利益;加强民主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法治,规范公权力的运行范围和使用方向;推进基层民主,保障公民的参与权;等等。

作者简介杨宜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政策、人口与就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研究。

(注:文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