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本册教材是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2024)的必修第一册,总共包括了四个单元:集合与常用逻辑、函数与方程、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几何与向量。
接下来将对这四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集合与常用逻辑1.集合与元素-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条件法-集合之间的关系:相等、含于、相交、并集、交集、互补集2.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补集-嵌套集合的化简-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3.常用逻辑关系-全称量词、存在量词-逻辑运算:与、或、非-条件命题、充分条件、必要条件4.命题及命题的逻辑运算-命题的分类:命题主体、命题联结词、命题陈述、命题基础-命题的逻辑运算:否定、合取、析取、蕴含、等价二.函数与方程1.函数的概念-自变量、因变量、函数值-射影函数、指示函数2.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解析式-函数的图像3.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奇函数、偶函数-反函数4.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图像-平移变换、伸缩变换5.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图像-平移变换、伸缩变换-最值、对称轴、零点及判别式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数列的概念-有限数列、无限数列、数列的一般表示2.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通项公式的推导3.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公比-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通项公式及其推导4.递推数列-递推数列的概念及表示-递推公式5.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三个步骤:证明基础、证明步骤、加强归纳前提四.几何与向量1.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定义、表示方法、相等与运算-向量的数量表示-零向量、单位向量2.向量的线性运算-加法、减法、数乘-加减法运算律、数乘运算律3.向量的坐标表示-坐标运算、线性变换4.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点乘、模长及其性质-向量的夹角及性质5.平面向量的应用-共线向量、垂直向量、平行向量-向量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投影-多边形面积与向量运算-向量与几何问题的应用以上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2024)必修第一册》的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课时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2.一般的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3.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
例:世界上最高的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教室里面所有的人……(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例: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例:{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的表示:{…}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1)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a,b,c……}2)描述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R| x-3>2} ,{x| x-3>2}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②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 A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课时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1)定义: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记作:B A ⊆(或B ⊇A)注意:B A ⊆有两种可能(1)A 是B 的一部分,;(2)A 与B 是同一集合。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Chapter 1: Concepts of Sets and nsXXX Sets1.Meaning of Sets: A set is the n of XXX to this whole。
The objects under study are called elements。
and the n of some elements is called a set。
abbreviated as a set.2.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XXX:1) n of elements: If a set is determined。
then it is certain whether an element belongs to this set or not.2) Distinctiveness of elements: XXX elements in a given set are unique and cannot be repeated.3) Unorderedness of elements: The n of elements in a set can be changed。
and changing their n does not affect the set.3.n of Sets: {。
}1) XXX: A = {members of our school's basketball team}。
B = {1,2,3,4,5}.2) Methods of representing sets: listing method and n method.a。
Listing method: List all the elements in the set one by one {a。
b。
c。
}.b。
n method:① Interval method: Describe the common properties of the elements in the set and write them in curly braces to represent the set.x∈R|x-3>2}。
必修1高一数学人教版最全知识点(必须珍藏)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目录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集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集合的基本运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函数及其表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函数的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函数的表示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函数的基本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
【】奇偶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函数周期性和对称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的重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复和梳理相关内容。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数集
- 集合的表示和运算
- 常用数集: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 数集的划分和分类
第二章:集合的运算与应用
-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差集、补集
- 集合间关系的判定和表示
- 集合的应用:概率、分类、调查统计等
第三章:函数基本概念与性质
- 函数的定义和表示
- 函数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值域
- 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周期性等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 一次方程和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第五章:平面坐标系与直线的基本性质
-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使用
- 直线方程的表示和性质
- 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第六章: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
- 向量的定义和表示
- 向量的运算:加法、数乘
- 向量的模、方向和单位向量
第七章: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 向量的数量积定义和性质
- 向量之间的夹角
- 向量的投影和垂直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学生们进行知识回顾和复有所帮助。
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本文将归纳高中数学(新人教版)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
以下是
各个主题的简要概述:
1. 数与式
- 数的分类: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等。
- 代数式:基本概念、多项式、公式等。
- 幂与乘方:指数、乘方、幂等运算。
- 整式的加减法:同类项、整式的加减法规则。
- 分式:基本概念、分式的性质与化简等。
2.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 一元一次方程:基本概念、解方程的方法、应用问题等。
- 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概念、解不等式的方法、应用问题等。
3. 函数及其图像
- 函数与自变量、函数与因变量的关系。
- 函数的表示与性质:映射、函数图像、奇偶性等。
- 一次函数:定义、性质、图像、方程等。
- 反函数与复合函数:定义、性质、求反函数、求复合函数等。
4. 等差数列
-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通项公式。
- 应用问题:等差数列应用于数学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 平面向量
- 向量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法。
- 向量的运算:加法、数乘等。
- 向量共线与共面的判定。
- 向量的数量积与模的概念与性质。
6. 不等式与线性规划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解法。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基本概念、解法、应用问题等。
-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与常见问题。
以上是高中数学(新人教版)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的简要归纳。
详细内容可以参考相关教材或课堂讲义。
希望这份归纳对你有帮助!。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1.集合的描述: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2.集合的三个特性:(1)描述性:“集合”是一个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它同平面几何中的“点”、“线”、“面”等概念一样,都只是描述性地说明.(2)整体性:集合是一个整体,暗含“所有”、“全部”、“全体”的含义,因此一些对象一旦组成了集合,这个集合就是这些对象的总体.(3)广泛性:组成集合的对象可以是数、点、图形、多项式、方程,也可以是人或物等. 3.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确定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即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不能是模棱两可的)判断给定的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这个集合里,二者必居其一. (2)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能重复出现的.(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先后顺序,任意调换集合中的元素位置,集合不变. 4.集合的符号表示通常用大写的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的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5.集合的相等当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时,就说这两个集合相等.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 B=.6.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 A∈,读作a属于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读作a不属于A.7.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如方程21x=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如不等式10x->的解组成的集合.8.常用数集及其记法.(1)正整数集:全体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2)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3)整数集: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5)实数集: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9.集合表示的方法(1)自然语言: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描述集合的方法.如所有正方形组成的集合,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例如,三角形的集合.(2)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其格式是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逗号隔开,然后用花括号括起来.例如,我们可以吧“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把“方程(1)(2)0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表示为{1,2}-.(3)描述法:通过描述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一般格式为{()}x p x ,其中x 是集合中的元素代表,()p x 则表示集合中的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例如,不等式73x -<的解集可以表示为{73}{10}x R x x R x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 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记为A B ⊆或(B A ⊇) 读作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 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可用V e n n 图表示如下:或关于子集有下面的两个性质: (1)自反性:A A ⊆;(2)传递性:如果A B ⊆,且B C ⊆,那么A C ⊆. 2.真子集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A B ⊂≠(或B A ⊃≠), 读作集合A 真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真包含集合A ). 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可用V e n n 图表示如右.3.集合的相等如果集合A B ⊆,且B A ⊆,此时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为 A B =.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可用V e n n 图表示如右. 4.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我们规定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一个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 (1)A ∅⊆(A 是任意一个集合); (2)A ⊂∅≠(A ≠∅).1.3集合的运算1.并集自然语言: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符号语言: {,}A B x x A x B ⋃=∈∈或. 图形语言:(5) A =BA (4)B B(3)A (2)A 与B 没有有公共元素(1)A 与B 有公共元素,相互不包含理解:x A ∈或x B ∈包括三种情况:x A ∈且x B ∉;x B ∈且x A ∉;x A ∈且x B ∈. 并集的性质:(1)A B B A ⋃=⋃; (2)A A A ⋃=; (3)A A ⋃∅=;(4)()()A B C A B C ⋃⋃=⋃⋃; (5)A A B ⊆⋃,B A B ⊆⋃; (6)A B B A B ⋃=⇔⊆. 2.交集自然语言: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读作“A 交B ”). 符号语言: {,}A B x x A x B ⋂=∈∈且. 图形语言:BA(5)A=B,A B=A=B(4)B A,A B=B(3)A B,A B=AA B(2)A 与B 没有公共元素,A B=(1)A 与B 有公共元素,且互不包含理解:当A 与B 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 与B 没有交集,只能说A 与B 的交集是∅. 交集的性质:(1)A B B A ⋂=⋂; (2)A A A ⋂=; (3)A ⋂∅=∅;(4)()()A B C A B C ⋂⋂=⋂⋂; (5)A B A ⋂⊆,A B B ⋂⊆; (6)A B A A B ⋂=⇔⊆.3.补集(1)全集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 (2)补集的概念自然语言:对于一个集合A ,由属于全集U 且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记为UA .符号语言: {,}UA x x U x A =∈∉且图形语言:补集的性质 (1)()UA A ⋂=∅; (2)()UA A U ⋃=;(3)()()()UU UA B A B ⋃=⋂; (4)()()()U U UA B A B ⋂=⋃.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一般地,“若p ,则q ”为真命题,是指由p 通过推理可以得出q .这时,我们就说,由p 可推出q ,记作p q ⇒, 并且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在生活中, q 是p 成立的必要条件也可以说成是: q ⌝⇒p ⌝(q ⌝表示q 不成立),其实,这与p q ⇒是等价的.但是,在数学中,我们宁愿采用第一种说法. 如果“若p ,则q ”为假命题,那么由p 推不出q ,记作/p q ⇒.此时,我们就说p 不是q 的充分条件,q 不是p 的必要条件.2.充要条件如果“若p ,则q ”和它的逆命题“若q 则p ”均是真命题,即既有p q ⇒,又有q p ⇒就记作p q ⇔.此时,我们就说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为充要条件.显然,如果p 是q 的充要条件,那么q 也是p 的充要条件.概括地说,如果p q ⇔,那么p 与q 互为充要条件. “p 是q 的充要条件”,也说成“p 等价于q ”或“q 当且仅当p ”等.1.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全称量词 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常见的全称量词还有“一切”,“每一个”,“任给”,“所有的”等.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量词命题.全称量词命题“对M 中的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 M ∀∈,()p x ,读作“对任意x 属于M ,有()p x 成立”.(2)存在量词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常见的存在量词还有“有些”,“有一个”,“对某个”,“有的”等.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量词命题.存在量词命题“存在M 中的元素x ,使()p x 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 M∃∈,()p x ,读作“存在M 中的元素x ,使()p x 成立”. 2.全称量词命题和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 (1)全称量词命题的否定 全称量词命题:x M ∀∈,()p x ,它的否定:x M∃∈,()p x ⌝.全称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存在量词命题. (2)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 存在量词命题:x M∃∈,()p x ,它的否定:x M ∀∈,()p x ⌝.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全称量词命题.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1.比较原理a b a b >⇔->;0a b a b =⇔-=; 0a b a b <⇔-<.2.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 如果a b =,那么b a =;性质2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 性质3 如果a b =,那么a c b c ±=±; 性质4 如果a b=,那么a c b c =;性质5 如果a b =,0c ≠,那么a b c c=.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 如果a b >,那么b a <;如果b a <,那么a b >.即a b b a >⇔<性质2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即a b >,b c >a c ⇒>.性质3 如果a b >,那么a c b c +=+.由性质3可得,()()a b c a b b c b a c b +>⇒++->+-⇒>-.这表明,不等式中任何一项可以改变符号后移到不等号的另一边.性质4 如果a b >,0c >,那么a c b c >;如果a b >,0c <,那么a c b c <. 性质5 如果a b >,c d >,那么a c b d +>+. 性质6 如果0a b >>,0c d >>,那么a c b d >. 性质7 如果0a b >>,那么nna b >(n N ∈,2n ≥).2.2 基本不等式1.重要不等式,a b R ∀∈,有222a ba 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基本不等式如果0a >,0b >,则2a 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2a b +叫做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叫做正数a ,b 的几何平均数.基本不等式表明: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3.与基本不等式相关的不等式 (1)当,a b R ∈时,有22a b a b +⎛⎫≤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2)当0a >,0b >时,有211a b≤+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3)当,a b R ∈时,有22222a b a b ++⎛⎫≤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已知0x >,0y >,那么(1)如果积x y 等于定值P ,那么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 (2)如果和x y +等于定值S ,那么当x y =时,积x y 有最大值214S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1.函数的概念设A ,B 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的数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 2.区间:设a ,b 是两个实数,而且a b <,我们规定:(1)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 b ; (2)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 b ;(3)满足不等式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表示为:[,)a b , (,]a b .这里的实数a ,b 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4)实数集R 可以表示为(,)-∞+∞,“∞”读作“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 读作“正无穷大”.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用区间分别表示为[,)a +∞ ,(,)a +∞(,]b -∞,(,)b -∞.这些区间的几何表示如下表所示.注意:(1)“∞”是一个趋向符号,表示无限接近,却永远达不到,不是一个数. (2)以“-∞”或“+∞”为区间的一端时,这一端点必须用小括号. 3.函数的三要素 (1)定义域; (2)对应关系;(3)值域.值域随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的确定而确定. 4.函数的相等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分别相同,那么就说这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 5.函数的表示方法 (1)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做解析法.解析法是表示函数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这种表示法从“数”的方面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图象法直观地表示了函数值随自变量值改变的变化趋势,从“形”的方面刻画了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说明:将自变量的一个值0x 作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0()f x 作为纵坐标,就得到坐标平面上的一个点00(,())x f x .当自变量取遍函数的定义域A 中的每一个值时,就得到一系列这样的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函数()y f x =的图象.函数()y f x =的图象在x 轴上的射影构成的集合就是函数的定义域,在y 轴上的射影构成的集合就是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 (3)列表法通过列表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例如,初中学习过的平方表、立方表都是表示函数关系的. 6.分段函数(1)分段函数的概念有些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x 的不同取值区间,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这样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如(1),0,(),0x x f x x x x -<⎧==⎨≥⎩ , (2)22,0,(),0x x f x x x ⎧≤⎪=⎨->⎪⎩. 说明:①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处理分段函数问题时,要先确定自变量的取值在哪个区间,从而选取相应的对应关系.②分段函数在书写时用大括号把各段函数合并写成一个函数的形式.并且必须指明各段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③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所有取值区间的并集,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只能写成一个集合的形式,不能分开写成几个集合的形式.④分段函数的值域是各段函数在对应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值域的并集. (2)分段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有几段,它的图象就由几条曲线组成.在同一坐标系中,根据每段的定义区间和表达式依次画出图象,要注意每段图象的端点是空心点还是实心点,组合到一起就得到整个分 段函数的图象.3.2 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的性质是指在函数变化过程中的不变性和规律性. 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增函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区间D ⊆I .如果∀1x ,2x D ∈,当12x x <时,都有12()()f x f x <,那么就称函数()f x 在区间D 上单调递增.特别地,当函数()f x 在它的定义域上单调递增时,我们就称它是增函数.(2)减函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区间D ⊆I.如果∀1x ,2x D ∈,当12x x <时,都有12()()f x f x >,那么就称函数()f x 在区间D 上单调递增.特别地,当函数()f x 在它的定义域上单调递减时,我们就称它是减函数. (3)单调性、单调区间、单调函数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那么就说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 叫做()y f x =的单调区间.如果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具有单调性,那么就称此函数在这个区间上是单调函数. (4)证明函数()f x 在区间D 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基本步骤如下: ①设值:设12,x x D ∈,且 12x x <;②作差:12()()f x f x - ;③变形:对12()()f x f x -变形,一般是通分,分解因式,配方等.这一步是核心 ,要注意变形到底;④判断符号,得出函数的单调性. (5)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①最大值: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 (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大值.②最小值: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小值. 2.奇偶性 (1)偶函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x I ∀∈,都有x I -∈,且()()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就叫做偶函数.关于偶函数有下面的结论:①偶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也就是说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为偶函数的一个必要条件;②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之也成立; ③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增减性相反. (2)奇函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x I ∀∈,都有x I -∈,且()()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就叫做奇函数.关于奇函数有下面的结论:①奇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也就是说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为奇函数的一个必要条件;②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反之也成立;③如果奇函数当0x =时有意义,那么(0)0f =.即当0x =有意义时,奇函数的图象过坐标原点;④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增减性相同.3.3幂函数1.幂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xα=(R α∈,α为常数)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对于幂函数,我们只研究1α=,2,3,12,1-时的图象与性质.2.五个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4函数的应用(一)略.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4.1 指数1.n 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 (1)方根如果nx a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1n >,且*n N ∈.①当n 是奇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是正数,负数的n 方根是负数.这时,a 的n 表示.②当n 是偶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时,正数a 的正的n 次负的n 次方根用符号. 正的n 次方根与负的n 次方根可以合x 12xx -1并写成0a>).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0=.根式,这里n叫做根指数,a叫做被开方数. 关于根式有下面两个等式:n a=;,,a na n⎧⎪=⎨⎪⎩为奇数为偶数..2.分数指数幂(1)正分数指数幂mna=0a>,m,*n N∈,1n>).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2)负分数指数幂11=mnmnaa-=0a>,m,*n N∈,1n>).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3)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r s r sa a a+=(0a>,r,s Q∈);②()r s rsa a=(0a>,r,s Q∈);③()r r ra b a b=(0a>,0b>,r Q∈).3. 无理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1)无理数指数幂的概念当x是无理数时,x a是无理数指数幂.我们可以通过有理数指数幂来认识无理数指数幂.当x 的不足近似值m和过剩近似值n逐渐逼近x时,m a和n a都趋向于同一个数,这个数就是x a.所以无理数指数幂x a(0a>,x是无理数)是一个确定的数.(2)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适用于实数指数幂,即对于任意实数r,s,均有下面的运算性质.①r s r sa a a+=(0a>,r,s R∈);②()r s rsa a=(0a>,r,s R∈);③()r r ra b a b=(0a>,0b>,r R∈).4.2 指数函数1.指数函数的概念函数xy a=(0a>,且1a≠)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指数x是自变量,定义域是R.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般地,指数函数xy a=(0a>,且1a≠)的图象和性质如下表所示:4.3 对数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xa N =(0,1)a 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N x alog=.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当0a >,且1a ≠时,lo g N xa a N x =⇔=. 2. 两个重要的对数(1)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并把10lo g N 记为lg N .(2)自然对数:以e (e 是无理数, 2.71828e =…)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并把lo g e N 记作ln N .3. 关于对数的几个结论 (1)负数和0没有对数; (2)lo g 10a =; (3)lo g 1a a =.4. 对数的运算如果0a >,且1a ≠,0M >,0N >,那么(1)lo g ()lo g lo g a a a M N M N =+; (2)lo g lo g lo g a a a M M N N=-;(3)lo g lo g na a Mn M =(n R ∈).5. 换底公式lo g lo g lo g c a c bb a=(0a >,且1a ≠,0b >,0c >,1c ≠). 4.4 对数函数1. 对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lo g a y x =(0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定义域是(0,)+∞.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 反函数指数函数x y a =(0a >,且1a ≠)与对数函数lo g a y x =(0a >,且1a ≠)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定义域与值域正好互换.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4. 不同函数增长的差异对于对数函数lo g a y x =(1a >)、一次函数y k x =(0k >)、指数函数xy b =(1b >)来说,尽管它们在(0,)+∞上都是增函数,但是随着x 的增大,它们增长的速度是不相同的.其中对数函数lo g a y x =(1a >)的增长速度越来越慢;一次函数y k x =(0k >)增长的速度始终不变;指数函数x y b =(1b >)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总之来说,不管a (1a >),k (0k >),b (1b >)的大小关系如何,xy b =(1b >)的增长速度最终都会大大超过y k x =(0k >)的增长速度;y k x =(0k >)的增长速度最终都会大大超过lo g a y x=(1a >)的增长速度.因此,总会存在一个0x ,当0x x >时,恒有lo g xa bk x x >>.4.5 函数的应用(二)1.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 f x =,我们把使()0f x =的实数x 叫做函数()y f x =的零点.函数()y f x =的零点就是方程()0f x =的实数解,也是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的公共点的横坐标.所以方程()0f x =有实数解⇔函数()y f x =有零点⇔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有公共点.(2)函数零点存在定理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有()()0f a f b <,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至少有一个零点,即存在(,)c a b ∈,使得()0f c =,这个c 也就是方程()0f x =的解. 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对于在区间[,]a b 上图象连续不断且()()0f a f b <的函数()y f x =,通过不断地把它的零点所在区间一分为二,使所得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给定精确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y f x =零点0x 的近似值的一般步骤如下: (1)确定零点0x 的初始区间[,]a b ,验证()()0f a f b <. (2)求区间(,)a b 的中点c .(3)计算()f c ,并进一步确定零点所在的区间:①若()0f c =(此时0x c =),则c 就是函数的零点; ②若()()0f a f c <(此时0(,)x a c ∈),则令b c =; ③若()()0f c f b <(此时0(,)x c b ∈),则令a c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若a b ε-<,则得到零点的近似值a (或b );否则重复步骤(2)~(4).由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解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二分法来求方程的近似解. 3. 函数模型的应用用函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如下:这一过程包括分析和理解实际问题的增长情况(是“对数增长”“直线上升”还是“指数爆炸”);根据增长情况选择函数类型构建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通过运算、推理、求解函数模型;用得到的函数模型描述实际问题的变化规律,解决有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画图、运算等.。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
---人教版
1. 数的性质与运算
-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的定义和性质
-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法则及性质
- 乘方、开方、指数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的概念及解法
-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解的概念及解法
-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3. 二次根式与二次方程
- 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化简
- 二次方程的定义、解的概念及解法
- 二次方程与二次根式的应用
4.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性质
-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 一些常见几何图形的性质,如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5. 平面向量
- 向量的定义、线性运算及性质
- 平面向量坐标与位移、相等、共线的判定
- 平面向量的加减乘法及其应用
6. 相交与平行
- 相交直线的判定
-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
7. 图形的相似性和尺度
- 图形的相似性的定义和性质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 尺度的概念及应用
8. 三角函数与周期性
- 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常用公式
-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简单应用
9. 数据处理与统计
- 统计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及应用
- 统计图的绘制和数据的分析
以上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以上信息为简要总结,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或课本。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精心整理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说明:(2)(3)(4)3}(1(2(Ⅱ)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3)图示法(文氏图):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5、“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611.反之:集合A2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A B B A且⇔⊆⊆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A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③如果A⊆B,B⊆C,那么A⊆C④如果A⊆B同时B⊇A那么A=B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1.的交集.记作A2、做A,B3B=B∪A.4、(1(2记作:S S(3)性质:⑴C U(C U A)=A⑵(C U A)∩A=Φ⑶(C U A)∪A=U(4)(C U A)∩(C U B)=C U(A∪B)(5)(C U A)∪(C U B)=C U(A∩B)二、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注意:1、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组的(3)义的x(2(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2019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一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可编辑全文】
2019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一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一、知识要点1、空间向量的概念: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注:(1)向量一般用有向线段表示同向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或相等的向量。
(2)向量具有平移不变性2、空间向量的运算定义:与平面向量运算一样,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如下(如图)。
OB OA AB a b =+=+ ;BA OA OB a b =-=- ;()OP a R λλ=∈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 b b a +=+(2)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3)数乘分配律:ba b aλλλ+=+)(运算法则: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行六面体法则3、共线向量(1)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平行或重合,那么这些向量也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a 平行于b ,记作b a//。
(2)共线向量定理: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 ),a //b 存在实数λ,使a=λb 。
(3)三点共线:A 、B 、C 三点共线<=>ACAB λ=<=>OB y OA x OC +=(其中x +y =1)(4)与a 共线的单位向量为4、共面向量(1)定义:一般地,能平移到同一平面内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说明:空间任意的两向量都是共面的。
(2)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p与向量,a b 共面的条件是存在实数x ,y 使p xa yb =+。
(3)四点共面:若A 、B 、C 、P 四点共面<=>ACy AB x AP +=<=>)1(=++++=z y x OC z OB y OA x OP 其中5、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p xa yb zc =++。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3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1.知识网络图复数知识点网络图2.复数中的难点(1)复数的向量表示法的运算.对于复数的向量表示有些学生掌握得不好,对向量的运算的几何意义的灵活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对此应认真体会复数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对其灵活地加以证明.(2)复数三角形式的乘方和开方.有部分学生对运算法则知道,但对其灵活地运用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开方运算,应对此认真地加以训练.(3)复数的辐角主值的求法.(4)利用复数的几何意义灵活地解决问题.复数可以用向量表示,同时复数的模和辐角都具有几何意义,对他们的理解和应用有一定难度,应认真加以体会.3.复数中的重点(1)理解好复数的概念,弄清实数、虚数、纯虚数的不同点.(2)熟练掌握复数三种表示法,以及它们间的互化,并能准确地求出复数的模和辐角.复数有代数,向量和三角三种表示法.特别是代数形式和三角形式的互化,以及求复数的模和辐角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经常用到,是一个重点内容.(3)复数的三种表示法的各种运算,在运算中重视共轭复数以及模的有关性质.复数的运算是复数中的主要内容,掌握复数各种形式的运算,特别是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更是重点内容.(4)复数集中一元二次方程和二项方程的解法.数学教学心得如果以上的表述并不具有数学学科的特点的话,那么加上一个定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进行数学思考。
比如,百货店的促销信息,人们不仅会关注哪个折扣低,还会关注标价的高低。
美国统计学家戴维穆尔的《统计学的世界》一书中有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误以为平均水深就是每一个地方都是这样的水深而溺水死亡,从侧面反映了数学常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地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更高目标。
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倡导的思考方式是具有学科特点的。
看到一幅图画时,别的学科可能关注的是这幅图是多么的美观,但是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图形的组成与分解,引导学生思考的是多边形线的条数等。
这种量化、精确化的思考方式是数学教学最根本的目标价值所在。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高一上册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1)增函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2)图象的特点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A)定义法:(1)任取x1,x2∈D,且x1(2)作差f(x1)-f(x2);或者做商(3)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4)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5)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同增异减”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1)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2)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9.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1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确定f(-x)与f(x)的关系;3作出相应结论:若f(-x)=f(x)或f(-x)-f(x)=0,则f(x)是偶函数;若f(-x)=-f(x)或f(-x)+f(x)=0,则f(x)是奇函数.高一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⑴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加一数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仍为d.⑵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乘以常数k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⑶若{a}、{b}为等差数列,则{a±b}与{ka+b}(k、b为非零常数)也是等差数列.⑷对任何m、n,在等差数列{a}中有:a=a+(n-m)d,特别地,当m=1时,便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⑸、一般地,如果l,k,p,…,m,n,r,…皆为自然数,且l+k+p+…=m+n+r+…(两边的自然数个数相等),那么当{a}为等差数列时,有:a+a+a+…=a+a+a+….⑹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k为取出项数之差).⑺如果{a}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那么,a,a,…,a、a也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d;在等差数列{a}中,a-a=a-a=md.(其中m、k、)⑻在等差数列中,从第一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末项除外)都是它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⑼当公差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增大而增大;当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减少而减小;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等于一个常数.⑽设a,a,a为等差数列中的三项,且a与a,a与a的项距差之比=(≠-1),则a=.⑴数列{a}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数列{a}的前n项和S可以写成S=an+bn的形式(其中a、b为常数).⑵在等差数列{a}中,当项数为2n(nN)时,S-S=nd,=;当项数为(2n-1)(n)时,S-S=a,=.⑶若数列{a}为等差数列,则S,S-S,S-S,…仍然成等差数列,公差为.⑷若两个等差数列{a}、{b}的前n项和分别是S、T(n为奇数),则=.⑸在等差数列{a}中,S=a,S=b(n>m),则S=(a-b).⑹等差数列{a}中,是n的一次函数,且点(n,)均在直线y=x+(a-)上.⑺记等差数列{a}的前n项和为S.①若a>0,公差d<0,则当a≥0且a≤0时,S;②若a<0,公差d>0,则当a≤0且a≥0时,S 最小.高一数学学习方法参考基础是关键,课本是首选首先,新高一同学要明确的是:高一数学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基础。
【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专题01 集合与常用的逻辑用语 (3)知识点一集合的概念 (3)知识点二集合间的关系 (4)知识点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5)知识点四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5)知识点五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6)专题02 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与不等式 (7)知识点一不等式的性质 (7)知识点二基本不等式 (7)知识点三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8)专题03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9)知识点一函数的概念与分段函数 (9)知识点二函数的三要素 (10)知识点三函数的单调性 (12)知识点四函数的奇偶性 (14)知识点六幂函数 (16)专题0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概念、简单性质 (17)知识点一指数运算、对数运算与幂运算 (17)知识点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图像 (18)知识点三比较大小(常与0、1、-1作比较) (18)知识点四函数的零点 (19)专题05 指数型与对数型复合函数的性质 (20)知识点一复合函数简单的单调性与奇偶性问题 (20)知识点二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20)知识点三复合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1)知识点四最值问题(含有参数) (22)知识点五恒成立问题 (22)专题06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3)知识点一任意角和弧度制 (23)知识点二常用的角的集合表示方法 (23)知识点三弧度与弧度制 (24)知识点四三角函数定义 (25)知识点五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26)知识点六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6)知识点七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与诱导公式 (26)知识点八两角和与差公式的基本应用 (27)知识点九辅助角公式 (27)知识点十二倍角公式 (27)知识点十一降幂公式 (27)知识点十二基本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正弦、余弦与正切) (28)知识点十三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 (29)知识点十四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 (30)专题07 三角函数的综合运用 (30)专题01 集合与常用的逻辑用语知识点一集合的概念1.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的描述:我们把研究对象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元素通常用小写字母a,b,c,⋯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A,B,C,⋯表示.(2)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即给定一个元素可以判断该元素在或者不在该集合中。
高一必修一数学每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数学每章知识点近年来,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成为了各个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高中生,我们开始接触更加深入和系统的数学知识。
高一的数学课程中,"必修一"是我们首先接触到的一本教材,本文就将为大家总结和梳理必修一中每章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二次根式与函数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运算,以及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
在学习二次根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平方与开方的基本运算法则,以及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时,我们需要掌握如何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判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以及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
第二章:立体几何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平行线与平面、平行四边形等概念。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概念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另外,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我们还需要了解各种定理,如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定理。
第三章:一次函数与方程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一次函数和一次方程。
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我们需要了解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像以及函数的线性关系等。
在学习一次方程时,我们需要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求解方法,以及两个一次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这一章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次函数和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第四章:平面向量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平面向量的定义和基本运算。
我们需要了解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的运算法则,以及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的定义和性质。
此外,我们还需要掌握平面向量的共线、垂直关系,以及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习这一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面向量的相关概念和定理。
第五章:二次函数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我们需要了解二次函数的标准型和一般型,并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翻折和缩放等变化规律。
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时,我们需要了解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以及判别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和极值等。
高中数学必修一最全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必修一最全知识点汇总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整体,其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常用的数集有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M或a∉M。
集合的表示法有自然语言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集合可以分为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和集合相等。
子集表示为A⊆B,真子集表示为A⊂B,集合相等表示为A=B。
已知集合A有n(n≥1)个元素,则它有2个子集,2^(n-1)个真子集,2^(n-1)个非空子集和2^n-2个非空真子集。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交集、并集和补集。
交集表示为A∩B,并集表示为A∪B,补集表示为A的补集。
补集的性质为A∪A的补集=全集,A∩A的补集=空集。
2.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x|0)的解集为{-aa(a>0)的解集为{xa}。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二次方程类似,可以通过移项、配方法和求根公式等方式求解。
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将$ax+b$看作一个整体,化成$|x|c(c>0)$,$|x|>a(a>0)$型不等式来求解。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通过判别式$\Delta=b^2-4ac$,确定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分类讨论$\Delta>\Delta'$,$\Delta=\Delta'$和$\Delta0)$的根$x_1,x_2$(其中$x_10$和$y<0$的解集。
3.函数及其表示3.1 函数的概念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f:A\to B$。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与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与重难点(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定义域补充】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注意: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注意】(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3、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1)定义域一致;(2)表达式相同(两点必须同时具备)【值域补充】(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
4、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1.2.2函数的表示法【知识要点】1、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1)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曲线最多有一个交点。
(2)函数的表示法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的特征;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注意】解析法:便于算出函数值。
列表法:便于查出函数值。
必修1高一数学人教版全面知识点(必须珍藏)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目录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2)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2)〖1.1〗集合 (2)【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3)【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4)〖1.2〗函数及其表示 (6)【1.2.1】函数的概念 (6)【1.2.2】函数的表示法 (8)〖1.3〗函数的基本性质 (9)【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9)【1.3.2】奇偶性 (11)【1.3.3】函数周期性和对称性 (12)〖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 (14)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15)〖2.1〗指数函数 (15)【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5)【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6)〖2.2〗对数函数 (17)【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17)【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18)〖2.3〗幂函数 (20)〖补充知识〗二次函数 (22)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26)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它有21n-个真子集,它有21n-个非空子集,它有22n-非空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 名称 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交集A B{|,x x A ∈且}x B ∈(1)AA A =(2)A ∅=∅ (3)A B A ⊆ A B B ⊆ BA并集A B{|,x x A ∈或}x B ∈(1)AA A = (2)A A ∅= (3)AB A ⊇ AB B ⊇BA补集U A{|,}x x U x A ∈∉且1()U A A =∅2()U A A U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解集||(0)x a a <> {|}x a x a -<< ||(0)x a a >>|x x a <-或}x a >||,||(0)ax b c ax b c c +<+>>把ax b +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 <,||(0)x a a >>型不等式来求解(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别式24b ac ∆=-0∆> 0∆= 0∆<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O()()()U U U A B A B =()()()UU U A B A B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b b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a b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x k k Z ππ≠+∈.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 的关于x 的二次方程2()()()0a y x b y x c y ++=,则在()0a y ≠时,由于,x y 为实数,故必须有2()4()()0b y a y c y ∆=-⋅≥,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6)映射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映射,记作:f A B →.②给定一个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且,a A b B ∈∈.如果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 叫做元素a 的象,元素a 叫做元素b 的原象.yxo【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函数的性 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函数的 单调性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x 1x 2y=f(X)xy f(x )1f(x )2o(1)利用定义 (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 象上升为增) (4)利用复合函数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y=f(X)yx ox x 2f(x )f(x )211(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 象下降为减) (4)利用复合函数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减;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减. (2)打“√”函数()(0)af x x a x=+>的图象与性质 ()f x 分别在(,]a -∞-、[,)a +∞上为增函数,分别在[,0)a -、上为减函数.(3)最大(小)值定义①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记作max ()f x M =.②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小值,记作max ()f x m =.【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函数的性 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函数的 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 轴对称)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 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1.3.3】函数周期性和对称性一.定义:若T 为非零常数,对于定义域内的任一x ,使)()(x f T x f =+恒成立则f (x )叫做周期函数,T 叫做这个函数的一个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导学一、集合: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每一个对象叫集合的一个元素。
2.元素的三个特性:(1)确定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集合的元素,(2)互异性: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意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判断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①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用一个大括号括起来,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②描述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①语言描述法:如:{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②数学式子描述法:如: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 ∈R|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如:{x|x 2=-5}。
5.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A ⊆B 有两种可能:①A 是B 的一部分,②A 与B 是同一集合,集合 A 不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 或B ⊇/A,(2)相等关系(若5≥5且5≤5,则5=5),如:A={x|x 2-1=0}与 B={-1,1}相等,对于两个集合A 与B,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集合B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即:A=B,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②真子集:如果A ⊆B 且A ≠B,就说集合A 是 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③若A ⊆B 且B ⊆C,则A ⊆C,④若A ⊆B 且B ⊆A,则A=B,(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 空集,记为φ,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6.集合的运算:(1)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 A 且属于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读作A 交B),即A ∩B={x|x ∈A 且x ∈B},(2)并集:一般地,由 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读作A 并B),即A ∪B={x|x ∈A 或x ∈B},(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 ∩A=A,A ∩φ=φ,A ∩B=B ∩A,A ∪A=A,A ∪φ=A,A ∪B= B ∪A,(4)全集与补集:①补集:设S 是一个集合,A 是S 的一个子集,即A ⊆S,由S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S 中子集A 的补集(余集或差集),记作:C S A,即C S A ={x |x ∈S 且x ∉A},②全集:如果集合S 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 来表示,③性质:C U (C U A)=A,(C U A)∩A=φ,(C U A)∪A=U 。
二、函数概念及其性质:1.函数的概念:设A,B 是两个非空数集,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得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称f: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 ∈A),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 ∈A}叫函数的值域,(1)若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3)能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实数x 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4)求函数定义域的主要依据:①分式的分母不为零,②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③对数式的真数大于零,④指数和对数式的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⑤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 的值组成的集合,⑥指数为零底数不等于0,⑦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5)函数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①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这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②两个函数相同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6)值域:①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②熟练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
2.函数图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x ∈A)中的x 为横坐标,函数值y 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函数y=f(x)(x ∈A)的图象,C 上每一个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 为坐标的点(x,y)均在C 上,记为C={ P(x,y)|y=f(x),x ∈A},图象C 一般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或直线),也可能是由与任意平行与y 轴的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的若干条曲线或离散点组成。
3.区间:(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
4.映射:一般地,设A,B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得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记作f:A →B,给定一个集合A 到B 的映射,a ∈A,b ∈B 且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元素b 叫元素a 的象,元素a 叫元素b 的原象,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①集合A,B 及对应法则f 是确定的,②对应法则具有方向性,强调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它与从B 到A 的对应关系一般是不同的,③映射f:A →B 应满足:(1)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2)集合A 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 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3)不要求集合B 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 中都有原象。
5.分段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式的函数,在不同的范围里求函数值时必须把自变量代入相应的解析式,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应写出函数的几种不同解析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分别注明各部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6.复合函数:若y=f(u)(u ∈M),u=g(x)(x ∈A),则y=f[g(x)]=F(x)(x ∈A),称f,g 的复合函数,如:12x y +=,212log x y -=等。
7.函数的单调性:(1)增减性: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x 2时,都有f(x 1)<f(x 2),或当x 1>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区间D 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如果对于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x 2 时,都有f(x 1)>f(x 2),或当x 1>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 上是减函数,区间D 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2)图象特点: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从右到左是下降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从右到左是上升的),(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A.定义法:①任取x 1,x 2∈D 且x 1<x 2,②作差f(x 1)-f(x 2),③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或配方),④定号(判断差f(x 1)-f(x 2)的正负),⑤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 上的单调性),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规律如下表,一起写成其并集。
8.函数的奇偶性:(1)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在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f(x)叫偶函数,(2)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在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f(x)叫奇函数,①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函数可能没有奇偶性,也可能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②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x 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3)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①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②确定f(-x)与f(x)的关系,③作出相应结论:若f(-x)=f(x)或f(-x)-f(x)=0,则f(x)是偶函数,若f(-x)=-f(x)或 f(-x)+f(x)= 0,则f(x)是奇函数,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再根据定义判定,有时判定f(-x)=±f(x)比较困难,可考虑是否有f(-x)±f(x)=0或f(x)/f(-x)=±1来判定,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也可以判定函数的奇偶性。
9.函数解析式:(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求出函数的定义域,(2)求函数解析式的主要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消参法等,已知函数解析式的构造时,可用待定系数法,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时,可用换元法,这时要注意元的取值范围,已知表达式较简单时,也可用凑配法,若已知抽象函数表达式,则常用解方程组消参的方法求出f(x)。
10.函数最大(小)值:①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②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③利用函数单调性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 处有最大值f(b),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 处有最小值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