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教案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案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案--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特点。

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刘姥姥在大观园中的所见所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理解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3. 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

2. 把握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红楼梦》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有关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解读、赏析文章。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简要介绍刘姥姥的身份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章节,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刘姥姥在大观园中的所见所闻,关注人物形象和特点。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词语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解析和翻译。

学生通过实例练习,掌握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5. 作品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复习故事情节、重点词语和句式。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刘姥姥在不同场合的表现,如在大观园与其他地方的对比,分析她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对比分析的结果。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3篇)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3篇)

第1篇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小说的结构和内容,整体把握人物形象。

2.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 亲近经典名著,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2. 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 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教学难点:1. 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2. 理解作者通过刘姥姥所表达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 介绍刘姥姥的背景故事,引出课题《刘姥姥进大观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讨论,梳理课文结构,总结主要内容。

三、分析人物形象1. 通过刘姥姥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分析她的性格特点。

2. 小组讨论,分享对刘姥姥性格特点的理解。

3. 教师点评,总结刘姥姥的性格特点:机智、幽默、善良、淳朴。

四、品味语言1. 选取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特色。

2. 学生朗读,体会刘姥姥语言的幽默风趣。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刘姥姥性格特点的短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述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2.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析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二、分析作者用意1.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2. 小组讨论,分享对作者用意的理解。

3. 教师点评,总结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批判封建礼教的虚伪。

三、拓展延伸1.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以及对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

2. 鼓励学生阅读《红楼梦》原著,进一步了解这部经典名著。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

24《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实用教学设计

24《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实用教学设计

24《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实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东方园林概念及其特点;2.理解和感受《刘姥姥进大观园》中艺术形象和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本中的东方园林概念和艺术表达;2.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电子设备(投影仪、电脑等);2.制作好的PPT;3.《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文本;4.纸笔等辅助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讲解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和中心思想,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2.文本解读(15分钟)通过PPT呈现《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文本,解读其中出现的园林、美学和情感表达等关键词语及句子。

教师可以逐段进行解读,结合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展示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3.探究园林的特点和东方美学(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中国古代园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和体会园林的特点,如小巧玲珑、曲径通幽、意境深远等,并引导学生对比西方园林的差异。

4.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的园林和艺术表达对于整个文本的意义和作用,并展示他们的观点。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做好引导,引导学生表达个人见解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5.小组合作写作(15分钟)小组内学生根据前面的讨论和了解,合作撰写一篇关于《刘姥姥进大观园》中东方园林意象和情感表达的短文。

教师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组都有所收获。

6.展示交流(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交流。

教师在展示过程中注意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7.总结概括(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和概括,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反思。

五、教学延伸: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刘姥姥进大观园》中东方园林和情感表达的读后感;3.组织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著名园林,亲自体验园林艺术的魅力。

九年级上册24刘姥姥进大观园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24刘姥姥进大观园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读懂课文,整体把握人物的形象2、学习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通过学习课文,让我们亲近《红楼梦》,加深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了解文意,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2.整体感知本文的结构内容。

3.学习借鉴刻画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其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借鉴刻画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其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1.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对刘姥姥等人的形象有了初步认识。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剩下的部分,接触到更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看看作者是如何巧妙刻画他们的。

二、预习检测1、下面是对《红楼梦》中人物的描写,请说出相应的名字。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王熙凤)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林黛玉)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面若银盆,眼如水杏。

(薛宝钗)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晴雯)2、金陵十二钗都是谁?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巧姐妙玉三、问题引导下的探究学习1、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2、刘姥姥的身世背景?3、找出刘姥姥观赏大观园的线路?4、刘姥姥进大观园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的导演是谁?他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5、鸳鸯和凤姐是如何捉弄刘姥姥的?6、刘姥姥是如何引人发笑的?7、作者是怎样描写众人笑时的情态?请任选一人,说说不同的笑,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8、重点揣摩:在众多的笑声中,又有哪些人未笑?分析其原因。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幽默风格。

(3)能够欣赏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作品内容。

(2)通过合作探讨,分析作品主题和手法。

(3)通过创意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洞察人性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幽默风格。

(3)欣赏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幽默风格的把握。

(2)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 互动探讨法:引导学生合作探讨作品主题和手法。

3. 创意写作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刘姥姥进大观园》文本。

2. 参考资料:相关研究论文、评论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进程1. 简要介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作者、背景等。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主题和手法。

4. 课堂讲解:讲解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幽默风格等。

5.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请结合文本,分析《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的讽刺手法和幽默风格。

2. 请谈谈你对《刘姥姥进大观园》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3. 请参考相关资料,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背景,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拓展阅读相关章节,深入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及《红楼梦》写作艺术。

4.亲近经典名著,加深对传统名著的热爱,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把握小说的结构和内容,整体把握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作者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小组交流,把握文章的情节,探究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2.结合重点语句的理解,分析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1)同学们,你们看看我出示的这幅连环画图片,猜猜是哪部名著的什么情节?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里的片段吗?你知道其中的人物是谁吗?(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的《刘姥姥进大观园》。

板书课题:25*刘姥姥进大观园(出示课件3)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一)文本知识1.作者简介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吗?预设:曹雪芹(出示课件5、6)曹雪芹(约1715—约1763),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生于南京,早年经历过一段富贵繁华的生活,受过良好的文化艺术教养,北迁后家道衰落。

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

代表作《红楼梦》(初名《石头记》)。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他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2.作家作品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谈到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你们对这部作品了解吗?预设:(出示课件6、7)《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清代长篇小说。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红楼梦》的相关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分析刘姥姥的形象特点,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文本、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刘姥姥这一人物的同情与尊重,培养学生的悲悯情怀。

让学生感受《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刘姥姥的形象特点,理解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品味文中幽默风趣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红楼梦》的相关知识和文学常识,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2、诵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点拨法:在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对刘姥姥这个人物有什么印象?”从而导入新课。

2、作者及作品简介介绍曹雪芹及《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

强调《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目的是什么?4、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小组讨论:刘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

归纳刘姥姥的形象特点:朴实善良、聪明机智、风趣幽默、善于迎合。

九年级语文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优秀3篇九年级语文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篇一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这部巨著中,有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她看似与贾府毫不相干,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用她的视野见证了贾府的荣辱兴衰,这个人就是刘姥姥。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曹雪芹的妙笔,看一看刘姥姥在大观园里,上演了一场怎样的好戏。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2)背景链接“刘姥姥进大观园”是活跃在人们口头的俗语。

凡读过《红楼梦》,没有不知道大观园的。

它“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的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真不愧“芳园应锡大观名”。

现存的曹雪芹写作的前八十回中,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基本上是以大观园作为背景的。

它是全书主要人物活跃的舞台,重要情节展开的场景,而人物的思想性格也在它的衬托下得到充分的表现。

如果说《红楼梦》展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大家庭经历的兴衰,那么大观园本身就是个有力的见证,它是《红楼梦》整个艺术构思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曹雪芹所着意创造的一个焕发出特殊光彩的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形象。

我们今天从现实主义创作角度来考察,它也是构成“典型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

2.生难字词(1)字音蓼溆(liǎo xù)撮弄(cuō)发怔(zhèng) 岔气(chà)促狭(cù xiá) 筵席(yán xí)(2)词义【调停】安排处理。

【撮弄】戏弄。

【岔气】指呼吸时两肋觉得不舒服或疼痛。

【发怔】发呆。

【促狭】爱捉弄人,刁钻。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快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明确:本文的结构可分为两部分。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教学想象】《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四篇文章都是从明清小说中节选的精彩片段,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抽象鲜明,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刘姥姥进大观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的生活,经过自主、合作探求的学习方式,引导先生了解白话小说的魅力和艺术特点以加深先生对我国传统名著的热爱,丰富先生的人生体验。

【核心素养】言语建构与运用1.经过人物个性化的言语、动作品析人物抽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文明传承与理解1.理解节选部分在整部《红楼梦》中的作用;2.经过学习本文,加深对我国传统名著的热爱。

思想发展与提升1.疏通文意,概括次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 学习经过人物的言语、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走进名著,进步先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认识浏览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浏览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读懂课文,把握小说的结构和内容,全体把握人物抽象。

2.学习经过人物的言语、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亲近经典名著,加深对祖国言语文字的热爱之情,进步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分析刘姥姥人物抽象。

2.品味众人各具情态的“笑”。

【教学难点】1.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抽象的特点。

2.领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意图。

【教法学法】1.情景导入法。

2.分析讨论法。

【自主预习材料链接】:1.作者链接: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约生于1724年)。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相关知识及作者曹雪芹。

2.梳理文章内容,概括刘姥姥、凤姐和鸳鸯等人的形象特点。

3.品味文中细腻的细节描写和雅俗对比的喜剧效果,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相关章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情节,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场“笑剧” 的内容。

(2)分析刘姥姥、凤姐和鸳鸯等人的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伏笔照应的妙处,理解作者通过这场“笑剧” 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2)感受《红楼梦》的文学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个庞大而真实的封建社会画卷。

今天,我们将学习《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片段——《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起领略其中的精彩。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教师介绍曹雪芹及《红楼梦》的相关知识。

明确: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2.提问:《红楼梦》中有许多经典的人物和情节,你能说出一些吗?明确:学生可能会提到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物,以及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元春省亲等情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教师出示词语:调停(tiáo)发怔(zhènɡ)岔气(chà)大筵席(yán)蓼溆(liǎo xù)摄丝戗金(qiànɡ)麈尾(zhǔ)铁锨(xiān)撮起(cuō)李纨(wán)2.提问:课文围绕刘姥姥进大观园写了哪些事情?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刘姥姥二进贾府,与贾母等人一起进餐,闹出了很多笑话的事情。

四、再读课文,梳理情节1.提问:刘姥姥进大观园后,去了哪些地方?明确:刘姥姥进大观园后,去了潇湘馆、秋爽斋、蘅芜苑、怡红院等地方。

2024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2024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台词编写和表演技巧指导
台词编写
根据原著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编写简洁易懂、富有表现 力的台词。
表演技巧指导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语音语调、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塑造角色 形象,提高表演效果。
互动交流环节设置
问答环节
观众可向演员提问,了解角色内心感受和表演技巧等方面的问题。
点评环节
观众对演员的表演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演员不断提高表演水平。
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篇章 结构和写作技巧,进行简 单的写作练习,提高写作 水平。
相关知识链接和延伸阅读推荐
知识链接
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链接,如 《红楼梦》的背景介绍、作者生平、 其他相关文学作品等,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课文内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跨学科链接
将本课内容与历史、社会、艺术等学 科进行跨学科链接,引导学生从多角 度理解课文内容,提高综合素养。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课文进行改写或续 写,培养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小组讨论
跨学科联系
组织学生就课文中的某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各抒己见,相互启发。
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联 系,如历史背景、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等,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06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鉴赏
通过对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进行赏析,引导学生体会 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巧妙 之处。
模仿创作
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修 辞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篇章结构分析和写作技巧总结
篇章结构
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包 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 尾等部分,让学生理解作 者谋篇布局的思路。

九年级语文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让学生深入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掌握文中重要词语、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从多角度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
3.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社会背景,了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难点
1.文中刘姥姥形象的深入剖析,理解她乐观、善良、勇敢的品质。
1.概括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情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整体的认识。
2.人物分析:详细讲解刘姥姥的形象特点,如善良、乐观、勇敢等,引导学生学习她的优秀品质。
3.修辞手法: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等,举例说明其在文中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刘姥姥的形象,学习她乐观、善良、勇敢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使其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和理解他人。
教学过程:
1.导入: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品质的重要性。
5.结合课文,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6.定期组织课堂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具体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讲述《红楼梦》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兴趣。
2.情境表演:分组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入体验文本,提高课堂参与度。
3.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读后感、分析文章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总结归纳
1.知识点回顾: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难点,巩固学生的记忆。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人生百态,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

本节课以《刘姥姥进大观园》为教学内容,选取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醒世姻缘预示六灾”中的片段。

2.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红楼梦》及《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背景。

2. 学生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选文,理解基本情节。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人生百态,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基本情节。

2. 分析《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其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刘姥姥进大观园》基本情节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思维敏捷性等。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其他经典片段,加深对整部作品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刘姥姥进大观园》为背景的小故事。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作品中的讽刺手法;(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现象;(3)培养学生勇于批判、善于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2)讽刺手法的分析和作品观点态度的把握;(3)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魅力的欣赏。

2. 教学难点:(1)讽刺手法的运用和理解;(2)作品深层含义的挖掘;(3)文学作品欣赏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红楼梦》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地位和意义;(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2)关注人物形象,了解刘姥姥的性格特点;(3)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魅力。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讽刺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讽刺手法的作用和意义。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社会现象;(2)分析作品中的价值观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培养学生勇于批判、善于思考的精神。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文学作品的重要性;(3)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阅读《红楼梦》其他篇章,了解作品的全貌;2. 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写一篇心得体会;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作品中的社会现象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完成情况和对文本的理解程度;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的提升。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红楼梦》的文学地位及相关文学常识。

梳理小说情节,把握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经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封建贵族家庭奢华生活的批判,以及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刘姥姥、贾母、王熙凤等人物形象。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社会风貌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刘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2、作者及作品介绍简单介绍曹雪芹及《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强调《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线索。

4、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刘姥姥的形象找出文中描写刘姥姥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她的性格特点。

(例如:刘姥姥的“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表现出她的幽默风趣、善于迎合。

)讨论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目的,以及她在贾府中的处境。

分析贾母的形象从贾母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她的尊贵地位和雍容气度。

思考贾母对刘姥姥的态度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

分析王熙凤的形象分析王熙凤对刘姥姥的接待方式,体会她的精明能干、善于逢迎。

探讨王熙凤在贾府中的权力和地位。

5、探究主题小组讨论: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情节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引导学生理解封建贵族家庭的奢华生活与底层人民的艰辛形成的鲜明对比。

6、写作手法分析细节描写:文中通过对人物的服饰、饮食、环境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贾府的富贵奢华。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找出文章中的环境描写,把握主要内容。

2. 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重点)3. 分析闹剧原因,感悟主旨。

(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通过人物描写展现的社会风貌。

2.教学难点:理解这场闹剧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手法闻名于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是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将领略到贾府的奢华生活和众多人物的鲜明性格。

二、知识备查1. 作者及作品简介曹雪芹,名露,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红楼梦》是他历经十年创作,五次增删而成的长篇小说。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沉浮,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2.背景介绍本文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刘姥姥是一位来自乡下的老妇人,她与贾府的关系较为疏远。

此次进大观园,是为了感谢贾府的接济。

三、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刘姥姥进大观园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物他们的表现如何明确:刘姥姥看到了大观园的居室威武、布局精致、器物讲究。

文中描写了贾母、王熙凤、鸳鸯、刘姥姥等人物,他们在这场闹剧中有着不同的表现。

2.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简单介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4段):写凤姐和鸳鸯商议拿刘姥姥取笑。

第三部分(第5-11段):具体描写刘姥姥在宴会上的种种滑稽表现,引发众人的大笑。

第四部分(第12段):写闹剧结束后众人的反应。

四、细读课文1. 刘姥姥眼中的大观园具有什么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明确:“吃穿用度,环境中露贫富差距",如“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柜子比一间房子还大、还高”,体现了贾府的奢华。

《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使学生了解名著《红楼梦》的基本情节,理解刘姥姥这一角色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从刘姥姥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大观园中的人物关系和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名著《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

2. 刘姥姥角色分析:刘姥姥是作品中的喜剧性人物,她的进大观园情节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3. 刘姥姥进大观园情节梳理:刘姥姥带着板儿进入大观园,参观各处景点,与贾府众人互动,发生了一系列趣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刘姥姥的视角,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和社会现象。

2. 教学难点:分析刘姥姥角色在作品中的意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刘姥姥进大观园情节中的奥秘。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刘姥姥的奇幻之旅。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红楼梦》和刘姥姥角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刘姥姥进大观园情节梳理:引导学生跟随刘姥姥的脚步,了解大观园中的景点和人物。

3. 分析刘姥姥与贾府众人的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刘姥姥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贾府的人物关系和社会现象。

4. 总结刘姥姥角色意义:让学生谈谈对刘姥姥这一角色的认识,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刘姥姥进大观园情节对自己的启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理解与应用:通过提问和作业,检验学生对刘姥姥角色和《红楼梦》情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思考与感悟: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的分享,了解学生对刘姥姥进大观园情节的思考和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郎溪县实验初中向志国【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1)阅读小说,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2)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与名著阅读体验,大部分同学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词汇,能够独立完成大部头名著的阅读,同时,对欣赏文学名著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与能力,能够结合工具书扫清基础知识障碍。

学生通过观看影视剧,对故事情节大多有所了解。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了解处于较为浅层的阶段,对《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深刻的思想内涵了解不够深入。

3.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所选教材均为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最高峰,而《红楼梦》则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回主要写凤姐和鸳鸯为了取悦贾母,合谋让刘姥姥在吃饭时出洋相,导演了一场独具情态的“笑剧”。

虽是节选,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众人的笑也是各具情态,充分体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读来栩栩如生。

【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概括刘姥姥的形象特点。

2.品读重点语句,体会“笑剧”的用意,感悟作者人物塑造的技巧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阅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概括刘姥姥的形象特点。

难点:品读重点语句,体会“笑剧”的用意,感悟作者人物塑造的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1)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内容,以填空的形式明确片段中的角色分工。

(2)默读课文,小组内复述“笑剧”表演过程。

(3)小组讨论,比较分析刘姥姥的形象特点。

2.针对目标二(1)找出课文中对“舞台”对描写,了解第一处侧面烘托的作用。

(2)品读课文相关语句,在分析刘姥姥形象特点的过程中了解语言动作描写对表现刘姥姥性格特点的重要作用。

(3)重点研读第7自然段,领会烘托手法在塑造人物,展现故事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4)借鉴本文所学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烘托手法尝试写一个片段。

【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刘姥姥,本来是和贾府的关系并不密切,但是作者偏偏设计了这样一个小人物,让她三次走进贾府。

这节课我们就还原到《红楼梦》的文字里,看一下刘姥姥第二次走进贾府发生的有趣故事。

这个故事可不简单,他是经典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这个作者也不简单,他生于繁华,终于沦落;作者的创作经历,也不简单,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故事里的人物啊,那就更不简单了,如芥豆之微,却伏脉千里,仅五次出场,却沸腾贾府。

(二)介绍作者作品1.2.《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们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2.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写内容吗?(明确:凤姐、鸳鸯设局取笑刘姥姥,刘姥姥表演“笑剧”。

)三、深入文本,详解课文(一)了解舞台搭建(环境描写)课文的标题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大观园成了她表演的舞台。

你能找出课文中对“舞台”的描写吗?(明确:是课文的第一段。

“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

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

那柜子比我们那一间房子还大还高。

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

我想并不上房晒东西,预备了梯子作什么?后来我想起来,定是为开顶柜收放东西,非离了那梯子,怎么得上去呢?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

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

”这一段几乎是刘姥姥的独白,以刘姥姥乡野村妇的视角,来巧妙衬托和表现大观园的宏大奢华。

)(二)明确角色分工请同学完成填空:这是一场笑剧,这场笑剧的主角是_____,导演是________________,配角和观众是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刘姥姥,凤姐和鸳鸯,贾母、史湘云、林黛玉、贾宝玉、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三)复述笑剧过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准备小组内复述笑剧表演的过程。

复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层次:1. 凤姐、鸳鸯密谋。

2. 鸳鸯给刘姥姥说戏。

3. “筷子不伏手”。

4. “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5. 夹鸽子蛋。

6. 细说根由。

(四)分析人物性格小说人物,都是带着作者的情感倾向而存在于作品中。

先小组内讨论,看主要人物身上体现着哪些性格特征或情感倾向,并说明理由。

1.先听其言。

请同学们看老师找到的三句话,准备畅所欲言:刘姥姥:(1)“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大智若愚。

对于凤姐和鸳鸯的安排,她其实是心知肚明的。

)(2)“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淳朴节俭)(3)“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里都成了砒霜了。

哪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率真自然)(教师出示三句话,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

)2.再观其行。

(1)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淳朴风趣,憨态可亲。

)(2)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哪里夹得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窘态十足,滑稽可笑。

)(教师明确:刘姥姥:大智若愚,淳朴节俭,率真自然,风趣滑稽……凤姐:聪敏,爱捉弄人……贾母:仁慈……第二处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动词使用很有独创。

可谓经典。

)3.作者寄托:过渡:刘姥姥的这些言行与大观园无疑是格格不入的,曹雪芹在写作时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描写这位市井小民的呢?是嘲笑吗?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描写这位老人。

)过渡:他只是在刻画刘姥姥的形象吗?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不,他还在通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贾府如今的景象。

)教师补充刘姥姥一进大观园的缘由。

这场“笑剧”的背后究竟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刘姥姥是《红楼梦》里出现的一个小人物。

作者对她却情有独钟般地加以塑造。

作者首先是同情她,让她有充分施展自己的舞台,到她解救巧姐,那就不仅仅是同情而是崇敬了;然后是启发我们思考,作者很显然是借着这样一个人物的塑造,对贾府的命运,从穷奢极欲到逐渐衰败,是寄予了深深的鞭挞和批评的。

)(五)剖析作品手法人们都说,《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胸有丘壑,立意高远,层峦叠嶂,妙隐成文”。

单单从节选的课文,我们能够窥见整部作品人物塑造之全豹。

刚才我们对刘姥姥性格形象分析的时候,已经列举不少人物塑造的技巧,下面请同学归纳。

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1.动作描写 2.语言描写 3.烘托手法)表演精彩不精彩,要看观众的反应如何。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观众”的反应。

投影展示——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地大笑起来。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姊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教师明确:为了表现刘姥姥表演的精彩,作者主要采用了用配角人物加以衬托的写法。

)教师归结:从整篇课文来说,本文的手法还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同时还有渲染与烘托的结合。

“笑”里有乾坤贾母:年老位尊,毫不拘束,尽情而笑。

也显出爱孙之情。

宝玉:顽皮、侍宠撒娇的情态。

王夫人:保持着一家之主的雍容与尊贵,心知肚明,动作传神。

薛姨妈:虽是常客,也不便过于放肆;身为长辈,与王夫人关系亲密,也不必憋着。

史湘云:豪放大度,颇有男儿豪放不羁、洒脱之风。

林黛玉:文静节制,体质娇弱。

探春:个性要强,果敢干练,毫无拿捏之态。

惜春:娇柔,年纪最小,有奶姆相伴,不能与宝玉争宠。

丫鬟仆人:笑的勉强,不敢伤俗越礼,还要尽奴才的职分。

一个小小的场面,简单的一“笑”,“笑”出了每个人的身份、地位、性格、体质,也“笑”出了曹雪芹才子的大手笔。

不“笑”之中有玄机凤姐、鸳鸯:笑剧的导演,早有心理准备,“掌着”、“让”只为增加喜剧效果。

迎春、宝钗未写,不好写,故不写,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迎春:信佛,心如枯木,不为闹剧所动。

薛宝钗:要做标准的大家闺秀,言行举止,中规中矩,工于心计,城府颇深,故作端庄之淑女样,思之令人生厌。

(六)学以致用1.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是作文技巧中较高级的技术手段。

下面请同学学习和借鉴本文所学,完成一个由几个人物参与活动的场面描写,运用好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更为关键的是要用好烘托手法。

2.安排学生作品展示。

附:板书设计刘姥姥进大观园曹雪芹语言刘姥姥:大智若愚,淳朴节俭,率真自然,风趣滑稽动作凤姐:聪敏,爱捉弄人烘托贾母:仁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