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当代学习理论(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当代学习理论
第1节学习理论的一般原理
一、中国古代的学习理论
学习过程五阶段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
学习的心理条件:①志向要远大;②注意要集中;③兴趣要稳定;④情感要热烈;⑤意志要坚定。“记住星期一”
二、现代学习理论(西方)
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或模仿来形成与改变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要注意:
1.巴普洛夫(俄国)的条件放射学说(狗唾液分泌)<——开创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理论的先河2.桑代克(美国)的尝试错误学说(猫打开笼子门):①效果律、②练习律、③准备律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说(白鼠压杠杆):注重强化,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
4.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与组织的过程,重视整体性与发现式的学习。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要注意:
1.苛勒的格式塔完形学说(黑猩猩):顿悟或完形学习:洞察问题的整个情境,发现情境中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最后才采取行动;
2.托尔曼的认知目的学说(老鼠走迷宫):设计潜伏学习实验,强化前学习出现;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说:提出①同化、②结构、③程序和④强化原则;
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
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生愉快地、创造性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说为代表。
解释: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要观点:
1、学习有意义、有价值、有好处的材料
2、学习是愉快的,学习负担不能过重、不能强迫
3、懂得怎样学习,即主动发现、运用有效的方法
4、自我评价主要是分析自己,不和别人比较
5、自己决定学什么和自己发动学习活动
6、发展积极情感,使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三者的比较:
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会形成怎样从事某些新行为的观念,并在以后用这种编码信息指导行动。观察者获得的实质上是榜样活动的符号表征,并以此作为以后适当行为表现的指南。
社会学习理论以班杜拉(美)为代表,他认为观察是学习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强调榜样作用。他还提出了“交互决定论”。
解释:“交互决定论”:行为、个体和环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将某因素放在其他因素之上的位置。
第2节学习的心理条件
一、智力因素“记住思想观”
①观察力、②记忆力、③想像力、④思维力和⑤注意力等心理因素的综合。智力水平往往影响着学习水平,并制约着学习方式与学习风格。
智力因素(IQ)与学业成绩的相关表现出随年级的提高相关系数逐步降低的趋势。
二、非智力因素“性感的异性”
①动机、②兴趣、③情感、④意志和⑤性格等,对学习活动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作用。
第3节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知识属于数据结构,由事实即“是什么”组成;技能属于程序结构,由方法即“如何做”组成
一、知识的学习过程
意义的过程。
(这里的“意义”是指一种由符号引起的、通过精确和分化、能够清晰地用言语表达出来的认知内容或意识内容。)
知识学习成效取决于:①内部条件(认知结构和心向)和②外部条件(学习材料应具有逻辑意义)在知识学习中,学习者自身的认知结构、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以及学习者的学习“心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这里的“心向”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把新学习的内容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结果,学生的旧知识得以改造,新知识获得了新的意义。)
知识学习的过程:①获得、②保持、③再现;
①接受学习与②发现学习是知识获得的两种基本学习方式,而把握记忆与遗忘的辩证关系,是知识保持的基本前提。
二、技能的学习过程
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经过练习而学习一种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技能种类:①动作(运动)技能
②心智(智力)技能;
技能学习一般经历①分解模仿、②整体掌握和③协调熟练三个基本阶段,指导、练习和反馈在技能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技能的形成主要靠练习,分布练习优于集中练习。
技能练习存在“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知识和方法的障碍;二是思维障碍;三是情绪和身体上的障碍。
三、知识与技能的迁移
顺向迁移和②逆向迁移、③正迁移和负迁移。
“为迁移而教”,在教育实践中对于优化教材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p117:
1、尽量使用具有较高的高概括性、包摄性、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材。;
2、注重对比练习,防止负迁移;
3、把握学习时间,强调规范训练。
第4节学生的学习差异
一、学习差异与学习风格
,它涉及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率,是因材施教的基本前提。
柯勃把学习风格分为:①发散型、
②集中型、
③同化型、
④顺应型。
二、学习差异与学习策略
标的学习方式。
其特点是揭示学习中各种变量与学习方法的关系。学习策略是可以加以训练的,其训练的过程也就是学会学习的过程。
三、学习差异与因材施教
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组织教学,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
国内外因材施教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按学生的成绩分班
2,按学生的智力分班
3,按学习的内容分组
4,双重进度的教学
5,按单元组织教学
第5节学习理论的最新进展——多元智力理论
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三元论”,智力是由①分析性智力、②创造性智力、③实践性智力组成。
美国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思想简介
1、提出背景:纸笔测验智力的高低。
2、智力的定义:价值标准,解决难题或生产及创造产品
3、智力的性质:多元,相对独立;独特表现方式,多种表现方式。
4、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先天资质、个人成长经历、个人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
5、▲
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和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多元智力理论的教育内涵(启示):
1. 教学观:倡导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
其一,内容、方法和情境同时兼顾八种智力
其二,针对不同学生对症下药。
2. 学生观:倡导积极的学生观。
学生无“差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都可成才。因此,要进行赏识教育,扬长避短,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