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创业研究文献综述及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双创”研究文献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双创”研究文献分析

行业视角基于citespace的“双创”研究文献分析叶璇(中共武汉市委党校经管教研室 湖北 武汉 430000)摘 要:为了更好地展现国内外双创研究的发展脉络,本研究选取了Web of Science 和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用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呈现研究热点知识图谱、研究热点聚类视图。

研究结果显示,2015年国内外关于双创的研究进入爆发期。

从研究热点看,国内双创领域的研究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而国外研究更多关注创新创业绩效、企业绩效、知识创造和管理创新等。

关键词:Citespace;双创;热点;可视化中图分类号:F03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921/ki.1009-2994.2021-11-0099-033“双创”的提法源自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简称。

双创”包括创新和创业两个方面:创新是创业的动力源,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市场机会的诞生都会催化出大量创业机会;创业是创新得以商业化的重要条件。

通过创业创建具有发展前景的市场主体,提高市场驱动力,形成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激发创新的良性循环模式。

为了更好地展现国内外双创研究的发展脉络,本研究选取了Web of Science 中SSCI、SSI数据库的外文文献、中国知网CSSCI、北大核数据库的中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出了发文量图、研究热点知识图谱、研究热点聚类视图等,以深入了解国内外双创研究的现状。

一、数据来源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中文文献来源,期刊类别限定为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检索时以“双创+创新创业+创业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题词进行精确检索。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英文文献来源,期刊类别限定为SSCI 和SCI,检索时以“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为主题词进行精确检索。

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因素分析2篇

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因素分析2篇

论文题目: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因素分析篇目一:I. 研究背景和意义A. 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创业浪潮中。

据统计,截至2023年,全国各类大学在校学生创新创业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其中高科技领域的创业团队数量最多,占比超过30%。

B. 大学生创新创业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学生创新创业对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创造、提高产业竞争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积极的贡献。

此外,创业过程中的优秀经验和成果,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无限可能。

C.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因素,为广大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借鉴,同时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有效决策支持。

II. 文献综述A.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定义及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指的是利用知识、技能、资源等开展创意创新和创造性的商业活动。

根据创业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分为科技创业、文化创业、服务创业等。

B. 前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因素的研究前人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因素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创业经验、团队能力、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方面。

C.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现有研究虽然较为全面,但大多数研究是基于少量样本的情况下进行的,缺乏充分的实证研究依据;另外,对于不同创业类型和地域的研究不够深入。

III. 研究方法A. 研究设计及样本选择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网络平台,对全国各类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样本总数为1000份。

B. 数据采集方法利用问卷星等在线调查工具,对样本对象进行信息收集,获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创业成功的因素等相关信息。

C. 数据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IV. 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因素A. 个人因素:教育、经验、创新能力、自信心等教育水平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学历的大学生往往更加擅长发挥自己的优势,聚焦创业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

《员工激励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

《员工激励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

员工激励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们关于激励的研究采用的是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研发人员的激励要素进行分析,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

有学者将激励机制当中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研究模型来对激励问题进行探讨。

Wang X J(2016)提出了创造性要素模型。

该模型由专业知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内在激励组成。

内在激励对于促进专业知识和获取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帮助"。

而反馈及时的外部激励则能积极促进创造性的产生。

Zhu H(2015)则是提出了以个体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和金钱财富四个因素构成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型。

他认为个体成长是首要决定因素,其次是工作自主。

而业务成就和金钱财富的占比相对较低,由此推出工资福利对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Shogren J F(2018)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理论构建出激励机制影响因素的模型,其中的因素包括薪酬保障、人际关系、自我实现三大方面。

Cox J C(2019)在对激励机制进行研究的时候,构建了一个包括个人因素、诱导因素、组织因素等方面因素在内的激励机制管理模型。

Bao L Y(2019)设计了《员工需要自我评价调查表》对员工的需要层次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单位、职务因素、文化因素、年龄因素等在需要等级上存在不同,并由此构建了员工激励模型。

Zhang H J(2017)结合“综合激励模式理论”将各类激励理论综合起来,强调任务本身的内在激励作用,兼顾因完成任务而获取得外在奖酬所引起的激励等等。

Esmaieli M(2018)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如何满足人的需求、需要进行研究,还从人的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入手,构建了基于激励的目的的研究模型。

还有的学者对激励机制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分别研究,通过理论和实践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于激励的影响。

Xie N(2016)等人对于台湾的高科技企业研发人员的激励进行了研究,其结论与玛汉.坦姆仆的相悖,认为激励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物质激励。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800字》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800字》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国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针对企业融资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

中小企业的融资在国外研究者的研究中,被归类于中小企业选题中,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不同的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论点:Meyers在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后,提出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明显。

比如在创业早期阶段,中小企业中的很多企业并未获得外部审计的财务报告,企业盈利能力难以预测和估算。

因此,中小企业在融资时,为快速满足资金筹措需求,会优先选择内部融资渠道,如果选择外部融资渠道,就需要优先选择债务融资方式。

Storey在分析金融机构与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冲突时, 提出中小企业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作为最大的债务性融资渠道。

但因为中小企业自身的资质和发展水平偏低,金融机构提供给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支持力度偏低。

Hairs&Raviv认为企业融资结构是中小企业收入流分配和企业控制权分配的依据,其指出,中小企业之所以很难得到金融信贷支持,主要源于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中,中小企业存在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问题。

Félix Corredera-Catalán等表示中小企业在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其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面对的融资问题不同。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梳理,可从融资和负债角度出发,而不仅限于融资方面。

Liang Kaier认为融资渠道受制、融资制度不完善、政府关注度不高等都是中小企业难的主要原因。

融资难已经威胁到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Barthelmess Benedik等表示中小企业融资需要面对的问题并不仅仅是融资本身,还包含中小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条件问题,融资只是为中小企业注资,保障资金链,但其最终要解决的是,依赖于什么获得市场竞争实力。

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展开分析时,主要从现实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大创前期研究报告

大创前期研究报告

大创前期研究报告大创前期研究报告700字尊敬的评审专家: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科技创新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平台,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旨在通过研究某某领域的相关问题,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探索,同时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实践经验。

二、前期研究内容1. 文献综述在项目前期研究中,我们通过查阅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

根据文献综述的结果,我们确定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指导。

2. 实地考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该领域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

通过与相关企业和专家的交流,我们了解了该领域面临的技术挑战和市场需求,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实践基础。

3. 数据收集在前期研究中,我们还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收集工作。

通过调查问卷、采访等方式,我们获得了大量的原始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了解了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

三、研究计划1. 目标和内容根据前期研究的成果,我们确定了本项目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我们将研究某某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关键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验和仿真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2. 方法和步骤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我们拟采用实验室实验、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等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包括:问题定义、理论分析、方案设计、实验验证、数据分析等。

3. 时间安排为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拟定了详细的时间安排。

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和依赖关系,我们合理分配了各项任务的时间,并制定了具体的进度计划。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论文、专利和软件等。

通过研究某某领域的关键问题,我们预计可以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验证明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同时,通过实践探索,我们还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大学生创业资源整合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大学生创业资源整合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大学生创业资源整合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的出路之一。

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促进就业,还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激发创新活力。

然而,大学生创业面临着众多挑战,其中资源整合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创业资源整合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大学生创业资源整合的概念和意义大学生创业资源整合是指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等,以实现创业目标的过程。

资源整合可以帮助大学生创业者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

同时,资源整合也是创业过程中的重要能力,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大学生创业资源整合的研究现状目前,关于大学生创业资源整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整合理论研究:学者们从资源依赖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等角度,探讨资源整合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机制和路径。

2.资源整合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些成功大学生创业案例的分析,总结资源整合的关键成功因素和策略。

3.资源整合平台建设:一些高校和创业孵化器建立了资源整合平台,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资源对接和整合服务。

4.资源整合能力培养:一些研究关注如何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大学生创业者的资源整合能力。

三、大学生创业资源整合的挑战和对策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者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资源获取困难、资源利用效率低等。

针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大学生创业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加强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资源整合,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3.加强教育培训:学校可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资源整合能力的培养,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提升其资源整合能力。

四、大学生创业资源整合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大学生创业资源整合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数字化资源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创业资源整合将更加数字化,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对接和整合。

文献综述3000字

文献综述3000字

文献综述3000字文献综述——成都沁和布业有限公司融资租赁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推动力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融资困难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持续发展。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难题。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以融资为主线,融资和融物相结合,兼顾金融与贸易的新型金融模式,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推动中小企业广泛使用融资租赁,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促进小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国外研究现状1952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开创了现代租赁的先河。

20世纪70年代末融资租赁业开始高速成长,自此,租赁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继信贷之后的第二大企业融资渠道。

美国在融资租赁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整体研究状况和发展规律如下:第一,国际融资租赁正在受到亲睐:当前,美国融资租赁业有一种向国际融资租赁业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随着资本和商品的输出,发达的融资租赁也步入国际技术贸易领域,并不断扩大,在其金融租赁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第二,融资租赁持续高速发展并且租赁服务趋于全面:(1)融资租赁方式多样,直接融资租赁,杠杆融资租赁等;(2)出租物几乎无所不包,从单一设备到整个机器工厂,甚至某个细小零件;(3)服务对象形形色色。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2第三,多元化的融资租赁经营被普遍采纳:美国企业在开创多元化经营方式时几乎都考虑到了融资租赁业务。

与此同时,融资租赁企业的大批涌现,加剧了融资租赁市场竞争,迫使原有融资租赁企业向其他领域渗透,以保持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国内研究现状我国融资租赁起步于80年代初,荣毅仁先生借鉴国外经验,于1981年4月创建第一家租赁公司--东方租赁有限公司,在我国开创了融资租赁业务。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多,包括股权融资、银行借款、发债、信托等方式,但从中小企业融资效果来看并不尽如人意。

文献综述模板 (1)

文献综述模板 (1)

文献综述题目姓名学号班级日期年月日目录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国内文献综述 (2)2.1.1 国内研究文献介绍 (2)2.1.2 国内研究文献评价 (5)2.2 国外文献综述 (7)2.2.1 国外研究文献介绍 (7)2.2.2 国外研究文献评价 (7)3 评述 (8)参考文献 (9)1 研究目的及意义企业融资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融资结构的有效性不仅决定着单个企业的发展,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

在西方经济学中,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之后出现了诸如MM理论、权衡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下的新融资理论、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和关于股利政策方面的诸多企业融资理论,我们国内的学者也于近些年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对企业的融资结构进行了相关研究。

新技术革命促成信息时代到来之后,在现代经济中出现一种新的趋势,那就是,企业规模缩小、中小企业增多、中小企业在一国经济中发挥作用日益增大。

但是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仍然具有人力资本弱,财力、物力有限,缺少形象力的特点,其中一个最值得我们关注的特点就是它的融资结构与大型企业的区别。

而对中小企业而言,一个合理的融资结构不仅能有效地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同时对企业的融资成本、产权分配、治理结构及整体资源配置都有一定影响。

中小企业在繁荣市场、增加就业机会、技术创新以及为大型企业配套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关乎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资本市场争论的焦点之一。

高科技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但是,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普遍问题。

高科技中小企业具有建设资金少、建成周期短、管理成本低、市场适应性好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创新机制、创新效益方面具有大企业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其所具有的中小企业的普遍特征和他作为创新型企业的高风险性使其发展的融资瓶颈对他的制约也越来越严重。

文献综述 --全球价值链

文献综述 --全球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在发展中国家的创新与升级The Global Value Chain In The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of Developing Countries摘要:升级需创新,创新需学习。

升级和创新是增强国家、地区和企业竞争力必不可少的。

在发达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是被用来解释体系和组织之间的系统地相互影响的重要作用。

对于不发达国家,参与GVC是有利于不发达国家的公司,因为它提供了国际性技术资源。

此文就以中国手机开发商和巴西家具及制鞋业为例,对全球价值链在发展中国家的创新及升级展开研究分析。

Abstract:Upgrade needs to innovation, innovation needs to learning . Upgrading and innovation is indispensable for national, regional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system is used for important role between the system and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to explain the mutual influence. For 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to participate in GVC is beneficial for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company, because it provides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resources. This paper takes China mobile phone developers and Brazil furniture and footwear industry as an example, o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in the innovation and upgrades the developing research analysis.关键字:全球价值链创新升级学习技术能力Keywords: Innovation And Global Value Chain Upgrade Learning Skills当今,所有人都相信知识和创新是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甚至是一个地区、国家、企业集群和公司增长的决定因素这一论点。

《企业盈利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300字》

《企业盈利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300字》

企业盈利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盈利模式的第一个概念是在1980年代的Timmers P(1998)中定义的,当时Timmers P(1998)认为公司盈利模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Michael Rappa (2004)的观点是,盈利模式是可以为公司带来利益的一种方法和模型。

确定公司在行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盈利模式越具有竞争力,它将在行业价值链中更具竞争力、条件更好。

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尔德(Alexander Osterwalder)和伊夫皮格诺(Yves Pigneu)(2002)认为,获利能力模型是公司对利益相关者网络做出贡献的价值,利益相关者网络可以创造,营销和传播利益相关者网络,从而产生可盈利且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鲍勃(Bob,2000)认为,如果一家公司希望拥有良好的盈利模式,则必须证明两点。

一是盈利模式能否指导和确保公司取得稳定的剩余利润;二是盈利模式能否指导和确保公司取得稳定的盈余利润。

第二个是能否合理,及时地更新和完善收益模型。

根据之前的两个标准,提出了关于盈利模式定位的研究,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关注客户选择,如何获得价值,战略控制和业务范围。

Joan Nan(2002)分析了公司利润的来源,产生和生产,并提出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一种业务结构或一种称为业务模型的系统方法,可以帮助公司在生产和业务活动中更有效地获利。

Allan and Christopher(2002)提出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一种方法,公司使用这种方法来合理地建立和使用其自身的资源。

这样,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比竞争公司更大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获利。

Yae S Rob,William P Andrew (2002年)提出了与餐饮业盈利模式有关的区域特许经营权讨论的理论。

他们认为,加盟商与地区加盟商达成协议,允许地区加盟商在支付加盟费的前提下使用加盟商;同时,由于地区加盟商的完全授权,加盟商也失去了对整个加盟体系的控制权在特定的特许经营区域。

创业计划书大学生国外

创业计划书大学生国外

创业计划书大学生国外一、创业项目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去国外留学。

但是在留学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语言沟通的困难、适应异国文化的挑战、生活费用的压力等等。

因此,我们计划推出一项针对留学生的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国外的生活。

二、市场分析1. 目标市场:我们的主要目标市场是那些即将或正在国外留学的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

这些留学生通常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面会遇到较为严重的困难,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

2. 市场需求: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很多留学生对于国外的生活环境和文化存在不了解或误解,需要我们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三、创业方案1. 服务内容:我们打算提供一系列针对留学生的服务,包括文化交流活动、语言辅导、生活支持、心理咨询等。

我们将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并提供语言辅导课程,帮助他们提高语言水平。

同时,我们还将为他们提供生活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适应新的环境。

2. 服务模式:我们计划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通过网站和APP提供在线服务,同时在各大留学生聚集地开设实体办公室,为留学生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我们还将与当地的留学生组织和学校合作,共同举办各种活动,为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 商业模式:我们将采取会员制的商业模式,留学生可以通过支付会员费享受我们提供的各种服务。

同时,我们还将与各大合作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留学生提供优惠和特别服务,增加会员的吸引力和留存率。

四、市场营销1. 宣传推广:我们将通过社交媒体、校园宣传和合作机构推广的方式,宣传我们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关注和参与。

同时,我们还将举办各种推广活动,增加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客户服务:我们将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包括在线客服、电话咨询和门店接待等多种方式,确保客户能够及时获得帮助和支持。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外研究现状 (1)2国内研究现状 (1)2.1关于农户小额信贷作用的研究 (1)2.2关于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现状的研究 (2)2.3关于农户小额信贷发展存在问题的研究 (3)2.4关于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的研究 (3)2.5关于农户小额信贷发展对策的研究 (3)3研究述评 (4)1国外研究现状从上世纪70年代小额信贷业务开始出现,逐渐改变了扶贫方式,通过给穷人发放小额贷款,把传统的无偿使用或低成本的使用变为有偿使用,使穷人自觉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自主创业,增加收入的方式来实现对穷人的救助,很快小额信贷受到发展中国家的热烈欢迎,并很快推广到亚州、非州、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由此,许多专家和学者,开始致力于小额信贷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对于小额信贷的性质作用,学者都认同小额信贷是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方式。

Robert Peck Christen, Timothy R.Lyman和Richard Rosenbeng在《小额信贷规则和监管指导原则》一文中对小额信贷的性质、作用和监管作了详细的描述,肯定了小额信贷在扶贫方面的作用,并提出对不同类别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和正规金融小额信贷组织应予以不同的看待和监管。

Peck Christen和RichardRosenbeng在《监管浪潮—小额信贷的法律框架》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

在小额信贷的实施方式上,《小额医疗保险:乌干达、坦桑尼亚、印度和柬埔寨四个医疗保险项目案例综述》(2000年)中分析了小额信贷机构采取的利于其开发小额保险产品的各种方法。

2国内研究现状2.1关于农户小额信贷作用的研究茅于轼(2005)认为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的经验证明,应正确分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从制度层面上解决所有权问题,结合联合国2005年小额贷款年,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能够真正成功1。

咖啡店文献综述

咖啡店文献综述

下面是一份关于咖啡店的文献综述,其中介绍了咖啡店的发展历史、经营模式、消费行为和市场趋势等方面的相关研究:1. 发展历史- Smith, J. (2010). A Brief History of Coffee Shops: From Origins to Starbucks.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44(3), 535-552.这篇文章回顾了咖啡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咖啡的引入到欧洲,到现代咖啡店的兴起和全球化。

2. 经营模式与成功因素-Chen, C. F., & Chang, H. Y. (2013). Strategies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specialty coffee shops: A case study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32, 185-192.这项研究探讨了台湾特色咖啡店的经营策略和商业绩效,并分析了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Park, S., & Lee, L. (2019). The determining factors of specialty coffee shop success in Korea: Effects of entrepreneurship, operations strategy, and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76, 50-60.该研究探讨了韩国特色咖啡店成功的决定因素,包括创业精神、运营策略和组织能力等。

3. 消费行为与顾客体验- Hwang, J., & Ok, C. (201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cafécustomers' emotions: An empirical study in upscale café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67, 211-222.这项研究探讨了高端咖啡店顾客情感的前因和后果,包括服务质量、环境特征和顾客满意度等方面。

关于大学生创业动机、创业行为与创业绩效的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创业动机、创业行为与创业绩效的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创业动机、创业行为与创业绩效的文献综述【摘要】心理学认为,动机影响行为,行为决定绩效。

大学生创业同样遵循这一规律。

文献研究表明,关于创业动机、行为与绩效的一般性研究是大学生创业动机、行为与绩效关系研究的基础。

因此,今后相关研究应沿着“创业动机-创业行为与绩效-管理对策”的分析框架来开展实地调查,深入探究三者之间的实证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动机;创业行为;创业绩效;文献综述【规划课题】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校生创业动机及其效应(16YB054)”、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高校贫困生就业质量的量化水平、异质性及精准扶助体系”(JC151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生人口精准扶贫与反贫困生研究”(GL1512)的研究成果之一。

近年来,随着创业热潮的兴起,众多大学生投身创业,成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大学生创业问题由此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

心理学认为,动机影响行为,行为决定绩效。

同样,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行为与创业绩效也必然存在某些规律性的联系。

美国学者Stevenson和Jarillo研究发现,目前创业领域的研究主要有三类:创业意愿的产生、创业如何开展、创业的绩效。

这也意味着创业动机研究、创业行为研究、创业绩效研究存在实践逻辑上的连贯性。

因此,以“创业动机-创业行为-创业绩效”为框架,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关于创业动机、创业行为与创业绩效的一般研究作为一个特定的创业群体,对大学生创业动机、行为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其理论渊源是关于创业动机、行为与绩效的一般性研究。

这类研究为探究大学生的创业动机、行为与绩效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创业动机是驱使创业者走向创业,并影响其行为和绩效的核心因素。

Frend认为,本能是驱使个体通过外部的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活动去改变内在状态的“持续压力”,即动机驱使个体采取行动去满足个体需求。

所以,动机是创业行为的前提。

毕业生创业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生创业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生创业研究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选择的职业发展方向。

毕业生创业不仅可以促进就业,还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激发创新活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毕业生创业进行研究文献综述,探讨其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趋势。

一、毕业生创业现状近年来,毕业生创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成为创业人群中的重要一员。

研究表明,毕业生创业的数量逐年增加,创业成功率也在逐渐提升。

毕业生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选择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二、影响毕业生创业的因素1. 教育背景:毕业生的教育背景对其创业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具有创业相关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更容易成功创业,因为他们在创业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2. 创业意愿:毕业生的创业意愿是影响其是否选择创业的重要因素。

一些研究发现,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毕业生更有可能选择创业,而缺乏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则更倾向于选择就业。

3. 创业环境:创业环境是影响毕业生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创业环境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促进其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

而恶劣的创业环境则会给毕业生的创业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三、毕业生创业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创业形式:未来,毕业生创业的形式将更加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实体创业,虚拟创业、平台创业等新型创业形式将会逐渐兴起,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创业选择。

2. 创业教育的普及:随着创业热潮的持续发展,创业教育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普及。

学校、社会机构将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毕业生。

3. 创业政策的支持: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毕业生创业的支持力度,推出更多创业扶持政策,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促进创业环境的持续优化。

综上所述,毕业生创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就业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毕业生创业的研究文献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毕业生创业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为促进毕业生创业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毕业生创业事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创业研究文献综述及分析发布人:厦门市思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2年12月04日发布访问次数:4 [内容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管理学研究的前沿理论之一,创业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

本文通过对国外学者关于创业研究中“创业”和“创业者”的概念、研究焦点和成果、研究框架和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趋势四个方面的文献梳理,分析了国外近三十年来创业研究的成果和动态,旨在为我国起步不久的创业研究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创业研究;文献;综述;作者:经济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创业活动或创业现象是人类较早的实践活动之一,但是到了20世纪后期,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网络经济发展,催生了大量新创企业和小企业,创业活动才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之一,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对创业活动进行系统研究。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创业研究在学术研究中随处可见”①。

本文通过从四个方面梳理和分析国外近三十年创业研究成果和动态,旨在为我国刚刚起步的创业研究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一、关于“创业”和“创业者”概念的定义之争创业者及其创业活动是创业研究的对象。

因此,创业研究是从对“创业”以及“创业者”概念的定义开始的。

英文中表示“创业”概念的有两个单词:“entrepreneurship”和“venture”。

但“entrepreneurship”的最初字面意思是“企业家精神”或“企业家活动”,“venture”一词通常也是指“风险”。

这两个单词的最初字面意义都不是“创业”之义,是人类的创业实践活动使它们有了“创业”内涵。

由于“entrepreneurship”和“venture”最初的字面意义在新形势下已经扩展和延伸,导致了它们的含义变得十分宽泛,以至于学术界至今对创业概念的解释仍各持己见,没有人给出一个反映创业全貌的完整概念。

Shane和Venkataraman(2000)认为“在建构创业研究领域的概念框架中,存在的最大障碍也许一直就是定义的问题。

”②。

国外研究者对创业概念的定义很多,有的定义基于创建新组织和开展新业务活动;有的定义基于识别和捕捉创业机会;有的定义基于创业家个性与心理特质。

Low和Macmillan (1988)建议为了使各学科、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在最宽泛的层面上有一个总体目标和对话平台,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创业定义。

他们提出的创业定义简单明了,认为创业就是创办新企业③。

Singh(2001)持有相同的观点,认为创业需要建立一个新企业④。

但是,德鲁克认为仅仅是开张一家“既没有创造出新的令人满意的服务,也没有创造出新的顾客需求”的熟食店,这种没有创新的企业创建活动不是创业⑤。

Timmons(1999)认为创业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创建企业的概念,在各种形式、各个阶段的公司和组织中都存在创业活动,并提出了一个很宽泛的创业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它不仅要受机会的制约,还要求创业者有完整缜密的实施方法和讲求高度平衡技巧的领导艺术⑥。

Shane和Venkataraman (2000)也提出了基于创业机会的广义定义:作为一个商业领域,创业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的机会是如何出现并被特定个体所发现或创造的,这些人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或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结果①。

面对学术界对创业概念的定义分歧,不少学者试图通过归纳这些定义得出一个综合的概念。

Gartner(1990)通过使用德尔菲法对创业的概念进行了探究,结论认为创业概念的涵义包括创业家的个人特性和创业的行为结果两个方面。

创业家个人特性包括人格特征、创新性、独特性、开拓新事业和谋求发展;创业行为结果则被理解为价值创造、追求利润、成为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以及创建组织②。

Morris(1998)总结了欧美地区创业核心期刊文章和主要教科书中出现的77个创业定义,通过对这些定义内容中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揭示了创业的内涵。

在77个定义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开创新事业,创建新组织;创造资源的新组合,创新;捕捉机会;风险承担;价值创造③。

由于对创业概念的定义存在分歧,作为创业主体的创业者概念的定义也自然存在分歧。

比较狭窄的定义是把创业者视为创办新企业的人。

但也有研究者从广义上把创业者视为发现和利用机会,负责创造新价值过程的人。

这样,创业者不仅仅包括新创企业的创办人,也包括现有企业中具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甚至包括在各种非营利机构和社会组织中具有创业精神的活动家。

国外学术界对“创业”和“创业者”概念的定义分歧,本人认为这是创业研究过程的一个必然现象。

创业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来探视创业这个复杂的现象,必然产生对创业概念的不同解释。

比如,经济学家强调的是创新、风险和信息;心理学家强调的是创业者的个性心理和认知特性;管理学家强调的是资源组织和价值创造。

但是,尽管学术界对创业概念的涵义有不同解释,仍然没有影响学者们在创业研究中的对话交流,更没有使创业研究止步不前。

相反,在一个宽泛的创业概念下,学者们可以在一个更自由的想象空间里研究创业现象,有力地推动了创业研究向纵深发展。

何况不同学者对创业定义的表述虽不同,但对其本质内涵的理解是基本一致的,即创业活动强调创新、把握机会、组织资源、承担风险、价值创造。

本人认为,随着创业研究的不断推进,尤其是随着更多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参与创业研究,必将出现更多的创业和创业者概念定义。

当然,也会有很多学者试图融合各种定义,提出综合的定义,但这将是一件比下定义更棘手的事情。

二、关于创业研究的焦点和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管理学研究的前沿理论之一,创业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

本文具体从创业主体、创业过程、创业环境以及它们三个要素的交集区域四个方面来论述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1、创业主体层面的研究创业主体层面的研究关注的是创业个体或团队的特征及其认知行为、智力资本,不同类型的创业者以及创业者与非创业者之间的比较等问题。

随着创业概念的延伸和扩展,创业主体层面的研究视角从个体或团队创业,到关注公司创业、非营利组织和公共机构创业以至社会创业。

对创业个体或团队,早期研究集中在谁是创业者以及创业者的基本职能、个性特征、行为特征等问题。

因为创业家与企业家之间的渊源关系,这种研究可以追溯到传统经济学里的企业家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Cantillon把“Entrepreneur”一词引入经济学,把创业者视为商品购销过程中市场风险承担者(林强等,2001)。

古典经济学家萨伊提出劳动、土地和资本三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者分别得到工资、地租和利息,而企业家作为协调者按市场价格支付各种投入要素的报酬,其自身的报酬是企业剩余。

奈特(Knight,1921)认为,企业家应该是那些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承担风险并进行决策的人,其报酬就是产出的市场价格与固定支付之间的差价①。

熊彼特(Schumpeter,1934)认为,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学者们从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角度分析了创业者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而分析其认知行为。

有的学者从心理学角度认为创业是创业家特有的一些个性特征或行为,他们试图通过对创业家心理特征和功能方面的描述来解释创业现象。

Kirzner (1979)提出了一个描述创业者心理认知特征的术语——“Alertness”(“创业机敏”,国内也有人译作“敏感”、“洞察力”或“警觉”),认为创业者具有一般人不具有的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机会的“Alertness”②。

Shave和Scott(1991)强调了创业的社会认知理论和归因理论的重要性③。

还有的学者从外部环境来研究创业者个人的社会网络问题,Woodward(1988)认为创业者个人的社会网络可以帮助他在建立和发展企业过程中获得充足而及时的资源,因此成功的创业者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建立个人的社会网络以帮助新创企业的成长④。

Shane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研究创业者存储和使用信息的心智结构,从而说明其创造力和机会识别的基础⑤。

Sternberg提出成功创业者需要实践智能、分析智能和创造智能。

创造智能可以产生新想法,实践智能找出实施这些想法的途径,分析智能来评价这些想法,并决定他们是否值得去做⑥。

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创业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如Schere(1982)和McClelland(1986)等认为创业家普遍具有共同的个性与心理特征⑦⑧。

而另一些学者认为创业家个性与心理特征与其创业决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如Sexton和Bowman(1985)实证研究得出了成就需要与创业决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的结论;Gartner(1985)观察到创业家之间的差别和创业家与非创业家之间的差别一样多。

由于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创业研究令人失望,Baker和Obstfeld得出结论,20世纪90年代以前心理学领域就成功创业家个性与心理特征所共同作出的种种研究并没有生产有价值的观点⑨。

同样,社会学领域的研究也不能说明为什么在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创业家的特征和创业行为方式会千差万别。

随后,因为“创业”概念延伸到了已有公司、社会组织、非营利机构等,学术界对创业主体的研究也从个体层面延伸到群体、组织、社会活动家等多个层面。

其中,理论界对组织层面的创业,即公司创业或内部创业(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简称CE)予以了高度关注。

1983年Miller提出了公司创业的概念,并对公司创业作出了定义①。

随后,公司创业受到管理学界的关注。

Chandler和Lyon2001年分析了创业研究层面的统计数据,他们对9个创业期刊1989-1998年十年内发表的416篇文献进行了分析,其统计结果表明,35%的文献是从企业家层面进行创业研究的,53%的文献则是从公司层面进行创业研究的。

因此,创业主体层面的研究焦点已经从创业家个人的研究转变到对公司层面创业行为的研究上。

理论界普遍认为,作为一个创业型企业,必须能够不断培养及利用内部创业家(intrapreneurs),持续从事产品或过程创新,用来提高和维持公司的竞争地位。

总之,创业者特征和功能的研究已经成为创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学术界通过创业主体层面的研究没有归纳出一个普遍接受的创业者个性心理特征的描述,从而难以揭示创业活动的本质,使得学者转而研究创业活动的行为本身,以创业过程和创业环境为导向的研究成为趋势和主流。

2、创业过程层面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业过程成为创业研究的焦点。

学者们试图归纳创业过程的理性成分,论证创业过程的一般规律,揭示创业现象背后的真正法则。

Gartner(1985)认为创业的本质就是建立新组织,对创业家的研究仅仅只是创建新企业这个复杂过程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