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行书赏析模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一体,字形忽大忽小,极其随意,各具姿态,
用笔重者如蹲熊,轻者似掠燕。
开尚意书风之先河
《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 《祭侄稿》是圣哲贤达的风格, 《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 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 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 程碑。
杨凝式
杨凝式(873-954年) 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杨凝式的 字多写在墙上,笔法纵逸遒放。 黄庭坚至洛阳遍观僧院壁间墨迹,他说:“杨 少师书,无一字不造微入妙,当与吴生画为洛 中二绝。”又说:“有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 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 大令尔;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之,少师书口 称善而腹非也。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 马,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此后,书坛以“ 颜杨”并称。 杨凝式留下的墨迹已不多,著名的是《韭 花帖》。
《祭侄季明文稿》解读
在这篇手稿中,他把抑制不住的感情,倾泄
在磅礴迅疾的笔墨中,所以能毫不拘谨地将长期 积累的精湛书艺充分分挥出来,笔墨一气呵成, 因而枯笔极多,愈至后来,愈加纵逸,不仅记录 了这场悲壮的历史悲剧,也传达出书者的激烈情 感,令人难以忘怀。
如果拿《兰亭序》与《祭侄季明文稿》 相比较,可以发现这两种行书的不同风格 ,一书用笔多露锋,侧笔取势,妍媚俏丽
,神气纵逸,提按内恹,而颜书用笔多藏
锋逆入,正锋入笔,下笔厚重,宽博舒展
,顿笔外拓。
3、《 黄州寒食帖》
苏轼其人其书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
山人,是北宋的大文学家,又是书画家。苏轼是文人 画的倡导者,他作诗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 手烦推求”。主张不必泥古,提倡适意,为所谓“宋 人尚意”起了开端,如果把唐宋两代书法整体相比较 ,唐人尚法,楷法精严;宋人崇意,书表心声,故由 楷至行,宋人为先。
《祭侄季明文稿》之由来
755年, 北方广大地区的藩镇军阀安禄山发动
叛乱,很快就南下攻占了东都洛阳。当时任平原太 守的颜真卿他的从兄太守颜杲(gǎo)卿分别在山东 、河北境内起兵讨伐叛军,颜杲卿的幼子季明往来 平原、常山之间做过联络工作。不久常山被叛军攻 陷,杲卿父子被俘,先后被害。所以颜真卿为文致 祭。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 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梓,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 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辩),卜 (再涂一字不可辩)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
《祭侄稿》卷面并不清爽,字迹匆促,涂抹删补之处时时可见。 纵观全篇,悲愤慷慨之气溢于笔端,满纸都是对叛贼的仇恨, 对亲人的痛悼。颜真卿完全是情之所至,开篇书写时,心气尚 显平静,写得大小匀称,浓纤得体;随着言词的深入,行草书 渐趋相杂,至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再 也抑制不住满腔悲愤,像火山迸发,狂涛倾泻,字形时大时小, 行距忽宽忽窄,用墨或燥或润,笔锋有藏有露,至“呜呼哀 哉”,节奏达到了高潮,随情挥洒,任笔涂抹,苍凉悲壮,跃 然纸上。起首的凝重,篇末的忘情,无不是书者心绪自然流露。 真可谓以文哭,以墨哭,血泪滴于笔,浩气充于文。 此帖原系祭文草稿,颜真卿本无意作书。但正因无意作书,不 工而极工。整幅字写得气势凝重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 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祭侄稿》辉耀千古的价 值就在于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不计工拙,无拘无束,纵笔豪 放,一气呵成,血泪与笔墨交融,激情共浩气喷薄。
《兰亭序》之由来
东晋永和九年(353)旧历三月三日,王羲之与
谢安、孙绰等41人,聚会于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 亭,古时风俗,每年这天,人们到水边嬉游,以表示 用水来消除不详,叫做修禊。那天,大家坐在水边随 意取饮,作诗唱和。这些诗集江在一起称为“兰亭诗 ”,由羲之写了一篇序言,这就是著名的书法杰作《 兰亭序》。
绪或漫声细诉,娓娓道来,或放任声腔,孑然饮泣,或凄然 长啸。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 ,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 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
原文: 其一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与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原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戍,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 (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 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扬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 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 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 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 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 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 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
构精致,潇洒飘逸,一气呵成,它集中体
现了王羲之所创造的书法新面貌,并代表
他最高的行书之造诣。
2、《祭侄季明文稿》
颜真卿其人其书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故又称 “颜平原”,官至“鲁郡公”,故亦称“鲁公”。颜真卿 在唐代是一个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书家,相传他少时 家贫乏纸,笔以黄土扫墙学书,其楷书点如坠石, 厚重雄伟,质朴自然,与王羲之追求的妍雅之美截 然不同,他的行书,多为手稿,竟从不经意处发挥, 故显得很自然洒脱。
杨凝式书法作品
《韭花贴》
杨凝式《韭花贴》
王羲之《兰亭序》:“书圣”
总体上来说:刚健儿娟秀,朴素而精巧,直率而蕴藉,飘 逸而端庄,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 到炉火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Leabharlann Baidu
笔画: 各种笔画的起止、转化、顿挫都极其圆熟,各 其宜,各显神采。多数笔画以中锋运笔为主,显得遒劲、 稳健。点画有轻有重,游丝连绵,行笔灵活连贯,像行 云流水一样自然,堪称笔墨舞蹈。 结体:体式变化多端。字的笔画或疏或密,字形或大或小, 顺着字的自然形态来写。 章法:书写时顺势而下,不刻意追求工巧,在率意之中显 出天然之美。 《兰亭集序》笔法更精巧,纤细,《丧乱帖》的笔法更加 率意、天然,这是由书信体的文体特点所决定的。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 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 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 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 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 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三大行书欣赏
三大行书是指《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 、《黄州寒食诗》。 纵观1800多年中国行书发展历史,建立了不朽
地丰碑的是三个杰出的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颜真
卿、苏轼,行书代表作分别是贴兰亭序》、《祭侄文
稿》、《黄州寒食诗》,誉之为“天下三大行书”。
1、《兰亭序》
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 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 “王右军”。他出身于东晋时政治地位显赫的王氏 家族,本人的文学修养很高,他早年曾向女书法家 卫铄(世称卫夫人)学书法,后又博览李斯、曹喜 、梁鹄、蔡邕、钟繇等人的书迹,兼习众法,擅长 隶、楷、行、草诸书体,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 风,被后代尊为“书圣”。其书法潇洒飘逸,圆转 如意,与魏晋士风相表里。古人赞之曰如“清风出 袖,明月入怀”,堪称妙譬。
《黄州寒食帖》之由来
《黄州寒食诗》帖作于元丰五年,是苏轼反王安石变法失
败,政治上失意,谪居湖北黄州后的代表作,此时,苏轼“ 幅贝芒履,与田父野老相从溪间”,第二年(元丰四年), 故友马正卿为苏轼请得城东营防废地数十亩,苏轼垦荒建室 ,耕食其间,自号“东坡居士”,诗中自叙来黄州三年,生
活清苦,每为寒食,清明之雨所苦,眼前觉萧瑟难受,其心
《兰亭序》解读
该贴用行书写成,有几处还有涂改的痕迹,写 得极其自然潇洒。《兰亭序》全篇28行,共计324 字,布局参差错落,点划相应,气脉相通,如第14 行“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这几字,形势倾斜,忽左 忽右,气韵生动,
“趣舍万殊静
躁不同”这几
字,形势倾斜,
忽左忽右,气
韵生动。
总之,《兰亭序》全篇章法自然,结
请用正楷字书写最后一 句话,并赏析。
其二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黄州寒食帖》解读
书法与诗相得益彰,满纸身世颠沛之悲,家
国不宁之沧,字字含泪,令人感受深刻,此贴笔
致自然沉着,笔画粗壮丰满,从一字到一行,从
一行到全篇,上下左右松紧欹侧,错落有致,浑
用笔重者如蹲熊,轻者似掠燕。
开尚意书风之先河
《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 《祭侄稿》是圣哲贤达的风格, 《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 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 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 程碑。
杨凝式
杨凝式(873-954年) 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杨凝式的 字多写在墙上,笔法纵逸遒放。 黄庭坚至洛阳遍观僧院壁间墨迹,他说:“杨 少师书,无一字不造微入妙,当与吴生画为洛 中二绝。”又说:“有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 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 大令尔;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之,少师书口 称善而腹非也。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 马,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此后,书坛以“ 颜杨”并称。 杨凝式留下的墨迹已不多,著名的是《韭 花帖》。
《祭侄季明文稿》解读
在这篇手稿中,他把抑制不住的感情,倾泄
在磅礴迅疾的笔墨中,所以能毫不拘谨地将长期 积累的精湛书艺充分分挥出来,笔墨一气呵成, 因而枯笔极多,愈至后来,愈加纵逸,不仅记录 了这场悲壮的历史悲剧,也传达出书者的激烈情 感,令人难以忘怀。
如果拿《兰亭序》与《祭侄季明文稿》 相比较,可以发现这两种行书的不同风格 ,一书用笔多露锋,侧笔取势,妍媚俏丽
,神气纵逸,提按内恹,而颜书用笔多藏
锋逆入,正锋入笔,下笔厚重,宽博舒展
,顿笔外拓。
3、《 黄州寒食帖》
苏轼其人其书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
山人,是北宋的大文学家,又是书画家。苏轼是文人 画的倡导者,他作诗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 手烦推求”。主张不必泥古,提倡适意,为所谓“宋 人尚意”起了开端,如果把唐宋两代书法整体相比较 ,唐人尚法,楷法精严;宋人崇意,书表心声,故由 楷至行,宋人为先。
《祭侄季明文稿》之由来
755年, 北方广大地区的藩镇军阀安禄山发动
叛乱,很快就南下攻占了东都洛阳。当时任平原太 守的颜真卿他的从兄太守颜杲(gǎo)卿分别在山东 、河北境内起兵讨伐叛军,颜杲卿的幼子季明往来 平原、常山之间做过联络工作。不久常山被叛军攻 陷,杲卿父子被俘,先后被害。所以颜真卿为文致 祭。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 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梓,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 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辩),卜 (再涂一字不可辩)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
《祭侄稿》卷面并不清爽,字迹匆促,涂抹删补之处时时可见。 纵观全篇,悲愤慷慨之气溢于笔端,满纸都是对叛贼的仇恨, 对亲人的痛悼。颜真卿完全是情之所至,开篇书写时,心气尚 显平静,写得大小匀称,浓纤得体;随着言词的深入,行草书 渐趋相杂,至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再 也抑制不住满腔悲愤,像火山迸发,狂涛倾泻,字形时大时小, 行距忽宽忽窄,用墨或燥或润,笔锋有藏有露,至“呜呼哀 哉”,节奏达到了高潮,随情挥洒,任笔涂抹,苍凉悲壮,跃 然纸上。起首的凝重,篇末的忘情,无不是书者心绪自然流露。 真可谓以文哭,以墨哭,血泪滴于笔,浩气充于文。 此帖原系祭文草稿,颜真卿本无意作书。但正因无意作书,不 工而极工。整幅字写得气势凝重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 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祭侄稿》辉耀千古的价 值就在于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不计工拙,无拘无束,纵笔豪 放,一气呵成,血泪与笔墨交融,激情共浩气喷薄。
《兰亭序》之由来
东晋永和九年(353)旧历三月三日,王羲之与
谢安、孙绰等41人,聚会于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 亭,古时风俗,每年这天,人们到水边嬉游,以表示 用水来消除不详,叫做修禊。那天,大家坐在水边随 意取饮,作诗唱和。这些诗集江在一起称为“兰亭诗 ”,由羲之写了一篇序言,这就是著名的书法杰作《 兰亭序》。
绪或漫声细诉,娓娓道来,或放任声腔,孑然饮泣,或凄然 长啸。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 ,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 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
原文: 其一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与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原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戍,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 (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 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扬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 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 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 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 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 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 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
构精致,潇洒飘逸,一气呵成,它集中体
现了王羲之所创造的书法新面貌,并代表
他最高的行书之造诣。
2、《祭侄季明文稿》
颜真卿其人其书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故又称 “颜平原”,官至“鲁郡公”,故亦称“鲁公”。颜真卿 在唐代是一个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书家,相传他少时 家贫乏纸,笔以黄土扫墙学书,其楷书点如坠石, 厚重雄伟,质朴自然,与王羲之追求的妍雅之美截 然不同,他的行书,多为手稿,竟从不经意处发挥, 故显得很自然洒脱。
杨凝式书法作品
《韭花贴》
杨凝式《韭花贴》
王羲之《兰亭序》:“书圣”
总体上来说:刚健儿娟秀,朴素而精巧,直率而蕴藉,飘 逸而端庄,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 到炉火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Leabharlann Baidu
笔画: 各种笔画的起止、转化、顿挫都极其圆熟,各 其宜,各显神采。多数笔画以中锋运笔为主,显得遒劲、 稳健。点画有轻有重,游丝连绵,行笔灵活连贯,像行 云流水一样自然,堪称笔墨舞蹈。 结体:体式变化多端。字的笔画或疏或密,字形或大或小, 顺着字的自然形态来写。 章法:书写时顺势而下,不刻意追求工巧,在率意之中显 出天然之美。 《兰亭集序》笔法更精巧,纤细,《丧乱帖》的笔法更加 率意、天然,这是由书信体的文体特点所决定的。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 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 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 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 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 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三大行书欣赏
三大行书是指《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 、《黄州寒食诗》。 纵观1800多年中国行书发展历史,建立了不朽
地丰碑的是三个杰出的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颜真
卿、苏轼,行书代表作分别是贴兰亭序》、《祭侄文
稿》、《黄州寒食诗》,誉之为“天下三大行书”。
1、《兰亭序》
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 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 “王右军”。他出身于东晋时政治地位显赫的王氏 家族,本人的文学修养很高,他早年曾向女书法家 卫铄(世称卫夫人)学书法,后又博览李斯、曹喜 、梁鹄、蔡邕、钟繇等人的书迹,兼习众法,擅长 隶、楷、行、草诸书体,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 风,被后代尊为“书圣”。其书法潇洒飘逸,圆转 如意,与魏晋士风相表里。古人赞之曰如“清风出 袖,明月入怀”,堪称妙譬。
《黄州寒食帖》之由来
《黄州寒食诗》帖作于元丰五年,是苏轼反王安石变法失
败,政治上失意,谪居湖北黄州后的代表作,此时,苏轼“ 幅贝芒履,与田父野老相从溪间”,第二年(元丰四年), 故友马正卿为苏轼请得城东营防废地数十亩,苏轼垦荒建室 ,耕食其间,自号“东坡居士”,诗中自叙来黄州三年,生
活清苦,每为寒食,清明之雨所苦,眼前觉萧瑟难受,其心
《兰亭序》解读
该贴用行书写成,有几处还有涂改的痕迹,写 得极其自然潇洒。《兰亭序》全篇28行,共计324 字,布局参差错落,点划相应,气脉相通,如第14 行“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这几字,形势倾斜,忽左 忽右,气韵生动,
“趣舍万殊静
躁不同”这几
字,形势倾斜,
忽左忽右,气
韵生动。
总之,《兰亭序》全篇章法自然,结
请用正楷字书写最后一 句话,并赏析。
其二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黄州寒食帖》解读
书法与诗相得益彰,满纸身世颠沛之悲,家
国不宁之沧,字字含泪,令人感受深刻,此贴笔
致自然沉着,笔画粗壮丰满,从一字到一行,从
一行到全篇,上下左右松紧欹侧,错落有致,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