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表格教案

合集下载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表单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表单

教学设计表单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能力1、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

3、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分析提示:可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一、教材分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教材具有不可替代替的作用,原因有:1、在所有的新教材里,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

2、它体现了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的阅读目标:“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3、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

4、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将文言文收编在两个单元中,后面的几册教材也相应地都有了两个单独的文言文单元。

二、文本解说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库中的宝贵遗产,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文),已经成为我国人民雅俗共赏的精彩作品。

《桃花源记》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记述性散文,居单元之首,是单元的重点课文,属初中必背课文。

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世外桃源。

其文描写生动传神,语言精练优美,主题深刻含蓄,很有欣赏价值,因此,学习本文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文质兼美,要让学生多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思想。

三、教法学法新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八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文言文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且相对枯燥一些,教学中需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2、诵读法(反复诵读)3、探究分析法(交流体验)教学重点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2、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表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表
联系作者生平及当时社会背景进行回答。
5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桃花源在哪里?
明确:不在人世间,在世外,所以才会说是“世外桃源”。它在陶渊明心里,是陶渊明社会理想的寄托,也许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言之成理即可,不设统一答案。
6
背诵课文
生背诵
五、
课堂针对训练
10分钟
布置练习、指导
做练习
三、
复习旧知
复习导入(5分钟)
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请个别学生复述文章主要内容,其他学生补充
读课文,解词
复述文章内容
四、
解析文章思想内容
(20分钟)
1
桃花源有哪些特点?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明确:景色优美,与世隔绝,环境宁静。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2
桃花源的村民是些什么样的人?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点拨
二、
自主学习,收集、归纳、整理问题交流。
自主学习(10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对照书下注解,小组合作翻译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个别指导。
收集、归纳、整理问题交流。(15分钟)
将产生的问题汇总,在全班提出寻求帮助。
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拨,板书要点。
教学设计表
学科语文授课年级九年级学校亚尼中学教师姓名施海莹
章节名称
桃花源记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本文原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诗》中的“序”。《桃花源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它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可以自主学习。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新课标第21课《桃花源记》表格式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新课标第21课《桃花源记》表格式教案
重点
课文后三段内容的诵读翻译,理解文中的理想生活。
难点
课文中古今异义词的理解,第三段内容的翻译与诵读。
教法
引导 探究 诵读
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检查背诵,点评作业,导入本节,布置自读第三节,问题导读: 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明确:文章开头讲到“忘路之远近”,可见路途遥远,标志失落是有可能的。
作者的用意在于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
(2)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明确:这一节对桃花源令人向住和不可寻觅作了渲染,增强了表达效果。)
结合课下注释个别回答,明确问题,自由发言,共同概括,桃源的令人神往,神秘而不可求的特点。
组织学生用原文来回答,读读背背这些语句,引导概括,板书关键词--村人热情好客、真诚淳朴。
自由诵读课文一二段,明确作业中问题,自读课文第三节,找出相关语句,读读背背,共同概括。
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与阅读分析能力。
二 问题导读: 1 桃源人为何“不复出”? 2 村人“皆叹惋”,是为什么?点评学生的自由发言,引导明确桃源人的生活及处世态度, 板书关键词--安居乐业,(也反映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厌弃战乱的态度。 点拨本段中的古今导义词-- A 妻子:古义:妻子和子女。
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诵读全文,2 预习《陋室铭》 3 轻巧中92页13-17题。
明确 作业及课下预习。
巩固 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21 桃 花 源 记 三 段: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1 社会风气--村人热情好客、真诚淳朴 2 桃源人的生活及处世态度--安居乐业,厌弃战乱。 古今导义词--A 妻子:古义:妻子和子女。 今义:单指妻。

《桃花源记》表格式教学案(含思维导图)

《桃花源记》表格式教学案(含思维导图)

《桃花源记》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2.感悟陶渊明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寄托着作者自己理想的写作意图,认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自主学习作者与作品【关于作者】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一字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诗人,散文家。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关于作品】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文学常识】各年龄古代称谓各年龄段男子女子出生赤子不满周岁襁褓两岁至三岁孩提三岁至八岁垂髫、总角(特指幼年)始龀、韶年(男孩八岁)九岁不满十岁黄口十岁幼学外傅之年(特指10岁)十二岁金钗之年十三岁舞勺之年豆蔻年华十五岁志学之年及笄十六岁二八碧玉年华二十岁弱冠桃李年华三十岁而立之年半老徐娘四十岁不惑之年五十岁天命之年/(知天命)六十岁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历七十岁古稀之年八十至九十岁耄耋之年一百岁期颐一百零八岁茶寿一百四十岁双稀、双庆补充:1.古代婴儿出生三天有着设宴招待亲友的习俗,因此出生三日后也叫做“汤饼之期”。

2.77岁生日称为“喜寿”,88岁生日称为“米寿”,99岁生日称为“白寿”预计用时分钟实际用时分钟小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黄发垂髫.()妻子邑.()人间(..)隔语.()云诣.()太守刘子骥.()预计用时分钟实际用时分钟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问/今是何世D.后遂无问/津者3.以下三个特指的称呼,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垂髫——花甲——及笄 B.及笄——花甲——垂髫C.垂髫——及笄——花甲 D.及笄——垂髫——花甲例题个数个错题个数个知识点1 段落梳理(一)思维导图知识点2 段落梳理(二)思维导图知识点3 段落梳理(三)思维导图习题1.缘.溪行 2.落英缤纷.. 3.甚.异之4.豁然开朗.... 5.俨然 6.阡陌交通7.黄发垂髫....8..怡然自乐....9.具.答之10.咸.来问讯11.率妻子..邑人12.绝境13.不复出..焉14.无论..魏晋15.延.至其家16.处处志.之17.欣然..前往18.无问津.者19.便扶向..路20.便要.还家2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2欣然规.往23.寻.病终知识点4 词类活用梳理思维导图习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便舍.船 shè屋舍.俨然shěB.为.外人道wèi 捕鱼为.业wéiC.男女衣着.zhuó便要.还家yàoD.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2.下面句中加点的副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问所从来,具.答之D.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3.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桃林没有了,溪水的源头却发现了。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精品表格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精品表格教案
②“皆叹惋”说明了什么?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应说的是秦末以来战乱的历史,桃源人听后,为世上的动乱、黑暗而叹惋,也为世上老百姓过着的痛苦生活而叹惋。
③本段结尾写道“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此语符合村中人的心理,因为他们不愿外面的人来干扰他们宁静、和平、幸福的生活。在情节发展上,则为下文无法找到桃花源理下了伏笔。
2.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
应联系作者所生活的社会时代背景来理解。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那样一个战乱频繁、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黑暗社会里,深感痛苦和不满。但是要想改变社会现状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只好弃官归隐,洁身自爱,安贫乐道。作者用一个似假似真似虚似实的动人故事,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资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人民的理想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桃花源记》既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否定,也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作者也明知这只是一种空想,无非借此寄托自己超然高举之思,开头结尾的写法对此都有所暗示,桃源究竟在何处,没有具体点明,人们想再访也不可得。
(世外桃源:在文中指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二、资料交流(交流学生自己收集到的知识)
1.作者作品: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田园诗人,别号“五柳先生”。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教案

《桃花源记》教案

《桃花源记》教案
《桃花源记》(1)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把握正确的读音及节奏。

2.借助注释及字源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3.梳理常用文言词语与句式,培养文言积累的习惯。

【课前预习任务】
借助注释,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课上学习任务】
1.认真听老师范读,关注老师提示的重点字音,在书上标注自己不熟悉的字音。

2.根据断句提示,跟读第2、3段,明确朗读节奏。

3.借助书下注释,跟着老师的讲解疏通文意,并做好笔记。

4.关注老师讲解的重点字词及特殊文言现象,并做好笔记。

5.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跟着老师大声朗读课文,努力读出情感。

6.理清情节线索,明确课文层次结构。

7.认真听老师的示例讲解,理解积累古今异义的重要性。

8.积累本课的古今异义。

【课后作业】
1.对照注释,借助线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桃花源记》。

2.完成课后“积累拓展”第四题,总结一词多义。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情节线索: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2.一词多义
(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2)便舍.船:放弃,离开。

屋舍.俨然:房屋,客舍。

(3)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乃.不知有汉:竟然。

(4)寻.向所志: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

《桃花源记》表格式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表格式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要求作业题目: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

温馨提示:根据教育部对本项目的要求,切实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

课堂实录能真实的反映“教学实践”,请尽量提交视频格式的课堂实录或课堂片段,坊主在批改作业时将优先考虑视频格式的作业为优秀作业。

作业要求:1.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

2.作品内容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成果资源包。

(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桃花源记姓名:学科年级:一、教学内容分析黄维国八年级工作单位:教材版本:高场镇青云小学人教版《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是一篇虚构的用来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作品。

它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自给自足、鸡犬之声相闻、老幼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图景。

尽管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存在,但从中透露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愿望。

这同陶渊明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

他因厌恶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官场的营私舞弊而三次辞去官职。

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老百姓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心情放松愉快。

《桃花源记》表格教案

《桃花源记》表格教案
教师活动
自备部分








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
六.课堂链本文改写成一篇生动的故事,可以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注意人物的言行和心理的描写。




发现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景色优美)
进入桃花源: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严然、良田美地、
明确: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3.渔人出桃花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刘子骥再寻,“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明确: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教学
方法
1.诵读法2.品味法3.讨论与点拨相结合4、合作探讨。
教学
资源
录音
教师活动
自备部分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文豪——陶渊明,并且来学习他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桃花源记》,感受他的向往和追求。

桃花源记表格教案

桃花源记表格教案
总结明确:
1,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安排材料。
疏导:行踪可以理解为:地点的转移。
2,表示行踪变化的词句:
板书:
一、检查预习:
1展示同学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2请同桌检查对方注音、解词等预习情况。
二、诵读和复述:
1欣赏书法作品,配乐朗读。(教师可以结合书法作品播放录音或自己示范朗读。该部分内容每个页面限时60秒,若没有按键或点击鼠标,60秒后将自动跳入下一页。)
(2)这种社会状况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有何不同?
明确:桃花源的社会状况: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人人生活得安宁幸福等。
作者所处时代: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小结:作者因不满当时的黑暗政治和社会现状,远离官场,隐居田园,一生安贫乐道,追求一种自由安宁生活。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社会理想。
4、写作特色
三,(4—5)离而复寻桃花源。
25分
当堂训练
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生当堂练习。
教师有当堂批改,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0分
课外
作业
1、从读一读,写一写找三个词写话。
2、熟读课文,预习有关知识点。
引导学生明确课下复习目标
1分
教学
后记
领导检查
课题
桃花源记
№2
类型
综合课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5)学生思考:作者塑造这样的生活环境有什么意图。
总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8):听后渔人的讲述,桃花源中的人叹惋表明了什么?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将自己的情况告诉外人?
(8)厌恶战乱,对外人的同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自食其力和平安宁生活的追求。不愿意与外人交往。(与下文作铺垫)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精品表格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精品表格教案
板书设计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良田美池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作业布置
完成《学习辅导》第1--7题
教学后记
本堂课我讲得少,学生读得多,说得多,想得多,练得多。我用适当的点拨,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很快能领会文章的意境之美,能揣摩出文章的一两点妙处来。
课 题
9.桃花源记
教学方法教具
快速阅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课件
“121”
中的
第一

“1”
授课内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简朴的生活。又因他的洁身自好,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陶渊明是晋宋时代著名的大诗人、辞赋散文家,所著诗文一并流传于世,有集八卷。《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饮酒》组诗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学生自主学习
回顾梳理,提出疑难问题
'
四、写作特点
[学生活动]分组研讨,交流发言,教师予以点拨引导。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请简要说明。
[点拨]以时间为顺序。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出而复寻桃花源。
2.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征,淡淡几笔便突出了形象,请具体说明。
3.本文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故事回环跌宕,一波数折,引人入胜。请具体说说跌宕波折处。
课 题
9.桃花源记
课 型
新课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方法与
过程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知识与
技能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精品表格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精品表格教案
环节二:朗读课文,自学积累。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能够流畅的朗读全文。
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小组内组织朗读,后展示朗读,评价指导。
3、学生齐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小组自学:借助课文注释通译全文,并积累归纳重点文言字词。
(2).文中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明确】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真诚淳朴的社会风尚。
(3).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明确】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6.)无论魏晋。 (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
7)豁然开朗( 古:开阔明朗 今: 性格乐观)
8).诣太守,说如此。 ( 古:像这样。今:这样。)
9) 欣然规往。 ( 古:计划。今:规则,成例。)
3、感悟桃源:
请用简介的语言概括作者笔下的桃源世界。思考:桃花胜境是真有实景还是纯属虚构?作者为何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呢?
【点拨】: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
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人人各得其所,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桃花源记》表格式教案

《桃花源记》表格式教案
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
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领略文章优美、简洁、精炼的语言特色。
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积累文言词语。
理清文章线索,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
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能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
课题
《桃花源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目标
知识
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能力
熟读并背诵课文,领悟文章优美、简洁、精炼的语言特色
态度情感
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能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想象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法。
重点
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掌握文中古今异义词。
难点
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环节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学习目标
作家作品
整体
感知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写作活动
问:你能解释“世外桃源”的含义吗?
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ppt展示。
1、教师范读课文。
2、指导朗读。
3、安排学生自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投影相关词语、点拔)。
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提升
板书
设计
桃花源记陶渊明
发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景美:平旷、俨然、良田、美池……
桃花源进入理想社会
人美:种作、怡然、皆出酒食……
再寻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9.桃花源记精品教案(表格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9.桃花源记精品教案(表格设计)
新课展开
新课展开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参考译文:
1.(地上)芳香的野草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2.(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舍整整齐齐。
3.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一词多义
舍便舍船,从口入(动词,舍弃,丢下)
屋舍俨然(名词,房屋)
志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
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
其复前行,欲穷其林(指示代词,这)
既出,得其船(人称代词,他的)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做动词,对……感到惊异)
复前行(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欲穷其林(形容词做动词,穷尽,走到头)
处处志之(名词做动词,做标记)
未果,寻病终(名词做动词,实现)
理解词语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便舍船,从口入(“便”的前面省略主语“渔人”)
便要还家(“要”的后面省略宾语“渔人”)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的后面省略宾语“之”,指代桃花源中人)
读准字音
遂(suì)邑人(yì)间隔(jiànɡé)语云(yù)
俨然(yǎn)阡陌(qiān mò)垂髫(tiáo)刘子骥(jì)
诣太守(yì)舍船(shě)屋舍(shè)怡然(yí)
豁然开朗(huò)便要还家(yāo)
通假字
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精品表格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精品表格教案

《桃花源记》教案的文学家。

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

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

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写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

这时作者归隐田园已经16年了。

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

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改年号为“永初”。

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

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

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但他不愿干预,也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写作来抒写情怀,创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诵读课文(1)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清,仔细记。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朗读要求:①字音要读准。

②句读要分明。

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阡陌交通(qiān mò) 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 刘子骥(jì) 诣太守(yì)(3)指名读,学生或老师进行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桃源意境。

二探究20 分钟三、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1、重点词语解释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平旷:平坦宽广。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孩子。

怡然自乐: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记》表格式教案(2课时)

《桃花源记》表格式教案(2课时)
3.人们根据渔人的标志再去寻找桃花源,结果怎样?
朗读指导
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
教师范读
'
五、梳理结构
全文以什么为线索,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活动]全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2—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明确
“121”
中的
第二

“1”
六、课堂小结
作者写出了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对理想社会的无比向往,反映了东晋时人们希望摆脱苦难过上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的愿望,因此,本文既有逃避现实的局限性,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明确
板书设计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良田美池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作业布置
完成《学习辅导》第1--7题
教学后记
本堂课我讲得少,学生读得多,说得多,想得多,练得多。我用适当的点拨,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很快能领会文章的意境之美,能揣摩出文章的一两点妙处来。
教学方法教具
快速阅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课件
“121”
中的
第一

“1”
授课内容
师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走近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简朴的生活。又因他的洁身自好,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陶渊明是晋宋时代著名的大诗人、辞赋散文家,所著诗文一并流传于世,有集八卷。《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饮酒》组诗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冲中学八年级语文科教案
任课教师:上课日期:教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与备注
教学过程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
花源诗并记》中的“记”。

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
部分。

“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
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
一些补充。

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
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
繁,生灵涂炭。

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
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
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
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
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课文诵读
1、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朗读
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A读准字音,停顿分明,不读破句。

(后附)
1)对偶句、四字句要读出对称感来,如“忽逢/桃花
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带着感情,声音洪亮,读出韵律。

具体是:第一段平缓语气,第二段读出探险及释然惊
讶语气,第三段读出热情和惊叹的语气第四、五段读出感
慨语气。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品
味,进入意境,想像画面。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
读,力求有所提高。

师生评价。

4.全班同学分角色美读课文,要求声音要洪亮、节
奏要准,要读出韵律。

师生评价。

四、学生齐读课文
五、学生再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
意,了解课文大意。

1、字词学习
(1)、辨明字音:
向: 以前寻向所志其:这、那复前行,欲穷其林
对着眈眈相向他的得其船
为: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6)一义多词:
(7)古今异义词:
(8)四个“然”字词:豁然俨然怡然欣然
学生听讲
批注识记
有关知识
学生回忆
联想
学生结合
以前的朗
读技艺再
提高
学生听读
联想想象
学生试读
学生分角
色美读
学生齐读
学生自主
学习在课
本上批注
学生批注
分类积累
万冲中学八年级语文科教案
任课教师:上课日期:教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