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诗词曲鉴赏精选题-(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诗词曲鉴赏精选题-(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诗词曲鉴赏精选题-(含答案)小升初诗词曲鉴赏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古诗鉴赏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是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B.诗歌前两句写景,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

C.“人尽望”三个字,写诗人想象自己把天下所有人都看个遍。

D.“不知秋思落谁家”用一种委婉的语气发出疑问,表达了思念之情。

2.“中庭地白树栖鸦”使用了______的写作手法,明写______,暗写_______。

古诗赏析《白云泉》。

白云泉[唐]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3.由“云自无心水自闲”中的“闲”字看不出泉水具有怎样的特点()A.从容奔流B.自由奔泻C.清澈见底4.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的画面不可以用下列哪一个词形容()A.娴静雅致B.逍遥惬意C.从容自得D.大气磅礴5.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此时白居易政务十分繁忙,很不自由,面对白云泉水,不禁产生羡慕之意。

由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A.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的思想。

B.反映了诗人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

C.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思想。

D.表达了诗人对能够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的渴望。

6.下列对本诗内容分析错误的是哪一项()A.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达坦荡淡泊的情怀。

B.此诗描绘了一幅线条明快简洁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淡墨山水图。

C.句中连用两个“自”字,只为了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得其乐。

D.诗人十分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其中重点摹画了白云与泉水的神态。

7.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______ ________8.课外阅读。

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022-202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诗词曲鉴赏达标练习卷-(含答案)

2022-202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诗词曲鉴赏达标练习卷-(含答案)

小升初诗词曲鉴赏达标练习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课外美文欣赏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宜将剩勇追穷寇”句中“剩”的正确读音是_________。

2.诗中“百万雄师”指的是_________,“大江”指的是________。

3.诗歌的哪两句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的气势,可称为全诗的总纲?()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4.“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句用了何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明新鲜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诗中“霸王”指哪一位历史人物?你能说出与其有关的历史事件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8.翻译后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蕴含着什么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①。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①。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

雪山:指祁连山。

①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方盘城。

①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0.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①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②,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断雁:失群的雁,这里是失群孤雁的叫声。

②侵晓:破晓(1)诗中________、________等物象表明这是一首羁旅诗。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案】(1)断雁;家书、或者旅馆(2)抒发作者羁旅的孤寂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诗人羁旅他乡,没有亲人作伴,只能面对着“寒灯”,听着“断雁”的鸣叫声,内心很是忧伤,旅途的孤寂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更是在半睡半醒、迷迷糊糊中见到了家乡美丽的风光,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分析】(1)诗中的具体物象有很多,如“旅馆”,“寒灯”,“断雁”,“家书”等。

(2)这是羁旅怀乡之作。

离家久远,目睹旅馆门外的渔船即加以艳羡。

幽恨乡愁、委实凄绝。

颈联“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

首联与颔联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

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

颈联与尾联看似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

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通读全诗,具体物象较多。

(2)此题考查诗歌表情达意。

做此类题,可以抓住重点诗句或词语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情感。

(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诗词曲鉴赏拓展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诗词曲鉴赏拓展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诗词曲鉴赏拓展训练-(含答案)小升初诗词曲鉴赏拓展训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课外阅读。

咏煤炭凿开混沌①得乌金,藏蓄阳和②意最深。

爝火③然回春浩浩④,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⑤元赖⑥生成力,铁石⑦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⑧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混沌:世界开辟前的状态,这里指大地。

②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指炭所蓄藏的热能。

③火:小火炬。

④浩浩:广大的样子。

⑤鼎:烹饪工具。

⑥元赖:依赖。

⑦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埋藏地下变成的。

⑧苍生:百姓。

1.读一读诗句和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______ _____2.“铁石犹存死后心”中的“心”指的是诗句“_,”这是作者在托物言志,表达自己___的心愿和志向。

3.于谦是一身浩然正气的父母官,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是不畏强敌的民族英雄,曾击退入侵的外敌。

他就是“混沌”中的_______,他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奉献出来,如煤炭“_________意最深”。

于谦也曾被贪官陷害至下狱论死罪,但他始终不肯低头折节,最终被诬杀;而受他护佑的百姓们永远铭记他的功绩,纪念他。

他真可谓是“_,”(用《石灰吟》中的名句赞颂他)读古诗,完成各题。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此诗的作者是______,这是一首(填序号)_____A.送别诗B.田园诗C.咏物诗5.“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头需要经过_____和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

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的态度是______,表现了石灰的_________。

6.此诗使用__________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7.“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所体现的石灰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小升初诗词曲鉴赏过关练习-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附答案)

小升初诗词曲鉴赏过关练习-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附答案)

小升初诗词曲鉴赏过关练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诗词曲鉴赏课外阅读。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①向日金鳞开②。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③易水,霜重鼓寒④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⑤为君死。

【注释】①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②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③临:逼近,到,临近。

④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⑤玉龙:宝剑的代称。

1.解释加点字。

(1)黑云压城城欲摧.。

( )(2)甲光向.日金鳞开。

( )(3)霜重鼓寒声不起.。

( )2.用原句填空。

(1)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_。

(2)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_____________的《易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课内阅读。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吟”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

6.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友情诗和哲理诗)(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友情诗和哲理诗)(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友情诗和哲理诗)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词曲鉴赏阅读。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_______”,展示了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_______”,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2.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表现手法),进一步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桃花潭。

“_________”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尾一句的抒情作了伏笔。

3.桃花潭的水真的有“千尺”深吗?诗人把潭水和什么相比?4.结尾句“不及汪伦送我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前两句是叙事,展示一幅离别画面。

B.第一句表明李白乘舟待发,第二句写送行者,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C.后两句是抒情。

第三句描写潭的特点,照应起句。

D.结尾用拟人手法抒发作者难忘汪伦的深厚情意。

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解释词语:辞:________________烟花:________________7.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__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______;故人的去向:________________;以及送别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个填空用自己的语言)。

8.这首诗中“之”的意思是___________,“故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唯”的意思是___________。

9.后人评说此诗是:千古丽诗。

请结合诗歌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阅读。

峨眉山①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②,影③入平羌④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①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

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开头写“杨花”与“子规”点明什么季节?有何用意?(2)结合诗的背景和内容,说说诗人因为何而“愁”。

【答案】(1)暮春。

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2)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解析】【分析】(1)“杨花”即柳絮,每年春末,杨絮开始漫天飞舞。

杨花本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别的花都在枝头,绿叶相扶,格外妖娆,而杨花却要离开枝头,漫天飞舞,这给春天增加了一种况味,杨花的漫天飞扬,也就预示着百花将凋、春天将逝,杨花这一意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惜春伤感的象征。

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这种鸟春末时从南方飞来,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据此理解和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据此可知诗人“愁”的原因是: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故答案为:⑴暮春。

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⑵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点评】⑴本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

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1)深秋晚景图(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分析】(1)根据“枯藤”“夕阳”“西风”可知是深秋的傍晚写照。

(2)“枯藤老树昏鸦”属于悲凉景象,“小桥流水人家”属于喜景,二者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的思乡情深。

(3)直接抒情,可以映照在重点词语上。

断肠,就是一种内心苦楚的倾诉。

(4)“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种他乡的乐景描写,这反而加重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属于以乐景写哀情。

故答案为:(1)深秋晚景图;(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意象、意境的赏析能力。

一系列深秋的荒凉意象,表达了一种深秋的凄清和孤寂景象。

(2)本题考查对古诗写作技巧的理解。

作者有时以乐写乐,以悲写悲,但也能以乐衬悲,悲则更悲,本诗就是这样的情形。

(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作者写尽人间的悲欢离合,结尾用“断肠人”三个字倾诉了内心的思乡苦痛。

南京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南京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南京市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盛、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玩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1)① 满溢(满);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

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盛、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玩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1)① 满溢(满);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

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

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

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

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什么?(2)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①萧瑟(萧索)、荒凉;②映衬,以景衬人(背景与主体相映衬)。

或:寓情于景,以悲景写悲情。

(2)孤寂愁苦,思念家乡。

【解析】【分析】(1)一问,考查对这首曲子所描绘的图景的概括能力。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泸州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

泸州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

泸州市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

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

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

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退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来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引”是古代的一种诗体。

(1)一,二两句,写出了秋天________的特点。

(2)评“孤客”二字,“使无限情思,溢于言表”。

这“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萧瑟凄凉(2)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

【解析】【分析】⑴考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特点。

“何处秋风至?萧萧退雁群”: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发潭州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拟归洛阳,终因时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惟以舟为家,漂泊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

本诗作于大历四年离潭州赴街州时。

(1)古人的诗作中常常提到“酒”,下列诗句所表达的饮酒心情与本诗中诗人心情最接近的一项是()A.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C.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D.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2)诗的颔联写景很有特色,试从景与情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1)B(2)岸花风吹滑落,樯桅春燕作语,这本事极普通的现象,但是人以我观物,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有力地渲染了一种悲凉冷落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是人对自己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

【解析】【分析】(1)本诗写于杜甫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以舟为家,四处漂泊之际,表现了诗人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愁绪。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表现了诗人因不堪回首的往事黯然神伤的心境。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写出了李白在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时,内心更加烦忧苦闷的心境。

二者心情最接近。

而A项表达的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的豪情,C项是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D项抒发苏轼由打猎激发起来的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故选B。

(2)“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表面是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只有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他,一种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

岸上风吹落花,樯桅春燕作语,这原本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送客”、“留人”,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冷落的气氛,这种气氛生动地表现了世情的淡薄,人不如岸花樯燕;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题训练:诗歌鉴赏 (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题训练:诗歌鉴赏 (含答案)

2020年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诗歌鉴赏1.对《送元二使安西》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 诗的一,二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

“浥”是润湿的意思。

B. “西出阳关无故人”,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别后无人相伴、寂寞孤独生活的牵挂。

C. 这首诗先抒情,后写景,情景交融,情真意切。

D. 这首诗是送别诗,表达了淡淡的忧郁之情。

2.对《泊船瓜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A.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B. 一个“绿”字,充满了色彩感,而且又包含了动感,增加了生动性,着意创造了一种意境。

C. “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只隔一条江水。

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隔了几层山,还比较远,无法回去。

D. “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采用疑问的形式,进一步加深了思乡之情。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仔细细地观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1)“粗心的小朋友”指________。

(2)“许许多多的知识”指________。

(3)仿照例词写一写。

很多很多、________、________许许多多、________、________(4)写出反义词和同义词。

粗心——________ 粗心——________(5)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写一写。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到刚劲端庄的方块字里,感受“水浒”“三国”的英雄豪气;乙:到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丙: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女娲、大禹的故事萦绕耳畔;丁:在爷爷的臂弯下蹒跚学步,冬子、雷锋的脚印引我向前。

丙:丁炎黄子孙,中华儿女,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

(1)诗中提到的两部古典名著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附答案)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以下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怀。

)B. 首句写景兼点季节,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动听,令人心旷神怡。

C. “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困难,也包括了诗人对友人的惦念和惋惜之情。

D.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作善解人意的人,寄望了诗人对友人的和怜悯。

E.诗歌想像奇异,表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光景?衬着了如何的氛围?(3)从哪些诗句能够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僻?(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感情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1) B,C(2)杨花和子规鸟。

衬着了无穷悲凉感慨的氛围。

(3)“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4)拟人。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愁、关心之情。

【分析】【剖析】( 1)本题考察理解内容和挑选信息。

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季节,衬着悲凉忧愁的氛围。

B 项“突出了杨花的漂亮和子规啼叫的动听,令人心旷神怡。

”有误;“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困难。

不着沉痛之语,而沉痛之意自见。

C 项““过五溪”,五溪为湘黔交界处偏僻边远的穷山恶水,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说明诗人旅途之困难,也包括了诗人对友人的惦念和惋惜之情。

”有误。

(2)本题考察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

要经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重点字词来理解、推测、斟酌语句的意思。

杨花落尽,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叫声哀婉悲凉,甚至啼血。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闻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僻要经过五溪。

光景是杨花和子规鸟。

衬着了无穷悲凉感慨的氛围。

(3)本题考察理解诗歌内容。

小升初诗词曲鉴赏检测卷--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小升初诗词曲鉴赏检测卷--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小升初诗词曲鉴赏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诗歌鉴赏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敌人。

1.《送元二使安西》这个题目的正确朗读节奏是哪一项?()A.送元二使/安西B.送元/二使/安西C.送/元二使安西D.送/元二/使安西2.关于诗的前两句,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点明了送元二的时间和地点B.写到的景物有客舍、朝雨、轻尘。

C.朝雨映照出客舍的青和柳色的新。

D.构成了色调清新明朗的送别环境。

3.诗中写临别饮酒为什么是“更尽”而不写“更饮”?阅读诗歌,完成问题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何当”在诗中意思是。

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一、二两句给读者描绘出了空旷荒凉、高拔险峻的边疆景色。

B.“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并冠以“快走”二字,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C.“何当”说明作者想要驰骋疆场,建树功勋是遥遥无期的,饱含无限期盼与无奈之情。

D.从诗名看是咏马,实际上是直抒胸臆,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课内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创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6.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爱国诗人杜甫“初闻涕泪满衣裳”,他的泪水包含着()(多选)。

A.国家平定了安史之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

B.诗人回想战乱期间,乾坤疮痍,黎民受苦,因此感怀。

C.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不禁喜不自胜,高兴得哭了。

D.52岁的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苦日子,痛定思痛,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7.“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的意思是()。

A.春天。

B.美好的时光。

C.年轻的朋友。

D.春天的歌。

8.“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远的距离,而诗人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让我们体会到。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50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50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50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词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来的?(2)“路转溪桥忽见”写的是哪里的景象?(用词中的一句调整语序后问答)(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中的景物描写都反映了夜行人怎样的心情?【答案】(1)夏季。

从“鸣蝉”“蛙声”“稻花”可以看出。

(2)社林边(的)旧时茅店。

(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明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

可是小溪上的石桥,再拐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

)(3)反映出了夜行人平静、欢快的心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体味意象。

这首词的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写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描写的景象。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的路径尽管很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3)本题考查体会诗词抒发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 (及答案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以下问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钓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挥手,怕得鱼惊不该人。

【说明】① 纶,钓丝,“垂钓”即垂钓。

② 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这里是写小儿采纳了一个安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诗歌前两句中“学垂钓”“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描绘出一个 ________的小儿。

(2)诗歌三,四两句可见小儿是什么心态?联合详尽字词简要解析。

【答案】( 1)一本正经、认真、灵巧、聪敏(2 )慎重也许惧怕被打搅(惧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

从“遥挥手”“不该人”可以看出来,他惧怕垂钓被打搅(鱼儿吃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挥手表示,不回应路人的咨询,从而看出小儿慎重。

【解析】【解析】( 1)此题观察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解析能力。

解析一个人的形象时,必定要依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绘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要点。

从“学垂钓”“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可以看出“小儿”认真聪慧、一本正经的形象。

(2)此题观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三四句诗的意思是: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挥手,惧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从“遥挥手”“不该人”可以看出小儿惟恐鱼儿被惊吓的当心慎重心情。

故答案为:( 1 )一本正经、认真、灵巧、聪敏;(2)慎重也许惧怕被打搅(惧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

从“遥挥手”“不该人”可以看出来,他惧怕垂钓被打搅(鱼儿吃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挥手表示,不回应路人的咨询,从而看出小儿慎重。

【讨论】人物形象的解析能力。

解析一个人的形象时,必定要依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绘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要点。

2.阅读下边的诗歌,完成以下小题。

汉①上晚步(宋)赵长卿哪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

一著画难成,雪霁②乱山无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诗词曲鉴赏练习卷(有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诗词曲鉴赏练习卷(有答案)

小升初诗词曲鉴赏练习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诗词曲鉴赏朗读古诗《游园不值》,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

,一枝红杏出墙来。

1.补充古诗。

2.看拼音,写词语cāng tái( )lián xī( ) chái fēi( )3.解释词语。

(1)应怜:____________________(2)屐齿: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扣:____________________(4)柴扉:____________________4.古诗赏析(1)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 ),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2)诗歌题目中的“值”是______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游园不值》是_____ (朝代)诗人_____ 所写,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诗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______________(4)与《游园不值》中的蕴含哲理的诗句一样,还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______,______ 。

和杨万里《小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泊船瓜洲》②《滁州西涧》③《游园不值》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叶绍翁( ) (2)王勃( )(3)韦应物( ) (4)王安石( )6.在下列古诗句中填上合适的花名,你一定行!人闲( )落,夜静春山空。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 )蘸水开。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7.请用“∕”划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8.写出下列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吾:_____淡墨痕:_________夸:_____满乾坤:_________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①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②,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断雁:失群的雁,这里是失群孤雁的叫声。

②侵晓:破晓(1)诗中________、________等物象表明这是一首羁旅诗。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案】(1)断雁;家书、或者旅馆(2)抒发作者羁旅的孤寂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诗人羁旅他乡,没有亲人作伴,只能面对着“寒灯”,听着“断雁”的鸣叫声,内心很是忧伤,旅途的孤寂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更是在半睡半醒、迷迷糊糊中见到了家乡美丽的风光,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分析】(1)诗中的具体物象有很多,如“旅馆”,“寒灯”,“断雁”,“家书”等。

(2)这是羁旅怀乡之作。

离家久远,目睹旅馆门外的渔船即加以艳羡。

幽恨乡愁、委实凄绝。

颈联“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

首联与颔联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

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

颈联与尾联看似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

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通读全诗,具体物象较多。

(2)此题考查诗歌表情达意。

做此类题,可以抓住重点诗句或词语进行分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

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诗歌前两句中“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描绘出一个________的小儿。

(2)诗歌三,四两句可见小儿是什么心态?结合具体字词简要分析。

【答案】(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从“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可以看出“小儿”认真聪明、一本正经的形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三四句诗的意思是: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小儿生怕鱼儿被惊吓的小心谨慎心情。

故答案为:(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点评】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3.阅读下面的古诗后,完成下列小题泛吴松江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1)诗中“________”一词透露出天色已晚;“________”一词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

(2)诗歌的三四两句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斜阳;半日(2)那一只只鹭鸶仿佛能理解我的心情,似乎在听着我的吟诵,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感。

或:诗人把鹭鸶当作知音,抒发了诗人向往热爱大自然的返璞归真之情。

(能结合三四句意思,言之有理)【解析】【分析】(1)“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的意思是:太阳西斜,点点胭红的光亮洒落到搭着稀疏的苇蓬的小船里,我独自吟诗了大半天却还是没有过江。

表示天色已晚的词是“斜阳”,强调泛江已久的词是“半日”。

(2)本诗中“惟有鹭鸶知我意”的意思是:能够理解我心意的恐怕只有江面上的鹭鸶鸟了。

诗人把鹭鸶当作知音,正反映了他摆脱官场后,向往热爱大自然的返璞归真之情,也可以看出诗人孤寂、苦闷的内心。

故答案为:⑴斜阳;半日⑵那一只只鹭鸶仿佛能理解我的心情,似乎在听着我的吟诵,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感。

或:诗人把鹭鸶当作知音,抒发了诗人向往热爱大自然的返璞归真之情。

(能结合三四句意思,言之有理)【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结合题意进行准确回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要求考生整体理解诗歌,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进行感悟作者的情感思想。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王维这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2)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答案】(1)两首诗都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

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2)《鹿柴》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反衬”,以“人语”反衬其静,用“返景”反衬其幽暗。

《山居秋暝》则是运用烘托手法并兼用比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体味诗歌的意境。

《鹿柴》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

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

“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两首诗都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

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鹿柴》“但闻”二字写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

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

《山居秋暝》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故答案为:(1)两首诗都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

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2)《鹿柴》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反衬”,以“人语”反衬其静,用“返景”反衬其幽暗。

《山居秋暝》则是运用烘托手法并兼用比兴。

【点评】(1)本题考查体味诗歌的意境。

答题时应注意,比较阅读是将两篇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诗歌,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

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鹿柴》和《山居秋暝》两首诗都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

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答题时应注意,《鹿柴》写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

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

《山居秋暝》中间两联同是写景,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运用烘托手法并兼用比兴。

5.阅读诗歌《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 “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 “生”与“入”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 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阔”是本诗的传神之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A(2)C(3)同意。

“阔”字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4)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故选A。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妙处。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生”字“入”字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故选C。

(3)本题考查炼字。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4)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