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课件

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明
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其父夏允彝,其师陈子龙,均 是文名卓著、讲求气节的英雄。
夏允彝 夏完淳像
夏完淳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
神童之称。夏完淳被清廷捕获,洪承畴想软
化他,夏坚贞不从,还把洪奚落一番,便从
容就义,年仅十七岁。
诗歌诵读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颈联写死别。作者已知此次是死别,和前 次别不同。前次离别故乡,是怀着慷慨的 心情参加抗清队伍,别还容易,而此次却 难了,此去必当一死,死后家乡如何,父 老如何,慈母、妻子如何,都令人依恋忧 虑。 尾联写别后。作者别后成了鬼魂,也还关 心着故乡,还要归来在空中看后继者率领 部队起来抗清。
相关介绍
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
自见功力。作者对杜甫的诗用力甚深,其风
格亦颇相近,即于质朴之中见深厚之性情, 可以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词的内容,赏析词语言。
2.能够体会词人深沉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夏完淳】(1631—1647),
颔联: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作者在此抒发了英雄失路之悲。
颈联: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作者在此已抱定杀身成仁的决心,但又
难以告别家乡和亲人,表现出了作者情感和
心理的矛盾,抒发了依恋故乡之情。
尾联: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这里表现出了作者誓死不屈、战斗不 止的决心。
文章详解
诗围绕哪个字抒情述怀?全诗是如何抓 住这个字进行抒情述怀的?
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
南北两路。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诗歌赏析


全诗追叙作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涯,抒发了作者

拨 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表现了作者誓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诗歌赏析

首联叙事。“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从师起兵抗清到
歌 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 鉴
赏 简洁的概括。
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大明江山支离破碎,
诗歌赏析
颈联上句化用杜甫《春望》中的名句“国破山河在”, 下句化用丁令威的“城郭如故人民非”,写祖国山河永存 与城郭一时沦陷,突出了作者对收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 元军的蔑视,蕴含着深厚真挚的爱国之情和自信心。
尾联表明作者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说得斩钉截铁、 大义凛然,而且有实际行动,表现了宁死不屈的决心和至 死不渝的民族气节。


受,表现了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对元军的蔑
视以及决心饿死殉国、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歌赏析


首联略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写梅花不是写实景,
鉴 赏
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
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颔联抒写了行程中作者的悲苦心情,两个“出”字
和两个“归”字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诗歌理解
·

张养浩(1270—1329),字
者 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
背 人,元代文学家。代表作有《三 景 事忠告》《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相传公元前206 年,项羽攻
入咸阳,放火焚毁阿房宫。张养
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山
坡羊·骊山怀古》这首曲。
诗歌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新人教版12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新人教版12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梅花南北路, 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比归! (文天祥《南安军》)2.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 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3.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4.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二、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诗句的填空。

5.《南安军》中,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了作者亡国之痛的句子是“山河千古在, 城郭一时非”。

6.《别云间》中,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无限山河泪, 谁言天地宽”。

7.《山坡羊·骊山怀古》中,描写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景象的句子是“只见草萧疏, 水萦纡”。

8.《朝天子·咏喇叭》中,揭露宦官装腔作势、狐假虎威嘴脸的句子是“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三、古诗词阅读。

(一)阅读《南安军》,回答问题。

1.“风雨湿征衣”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描绘出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兵败后就擒被押往大都受审的诗人及兵丁的征衣的凄凉景象。

表达了诗人兵败被俘的沉重心境。

2.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或:将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二)阅读《别云间》,回答问题。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高度概括了诗人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

B.颔联抒写了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C.颈联袒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D.尾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痛苦。

2.“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中,作者“难”在何处?“难”在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无法尽孝;妻子孤守,生死不得相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共116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共116张PPT)

颈联: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作者在此已抱定杀身成仁的决心,但又
难以告别家乡和亲人,表现出了作者情感和
心理的矛盾,抒发了依恋故乡之情。
尾联: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这里表现出了作者誓死不屈、战斗不 止的决心。
文章详解
诗围绕哪个字抒情述怀?全诗是如何抓 住这个字进行抒情述怀的?
全诗围绕“别”字抒情述怀。 首联写再别。作者过去三年别家乡是为
过庐陵,没有能死在家乡。
又过了三天,在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 开始进食。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
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
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表示了不 投降的决心。“饿死真吾事”,说得斩钉截 铁,大义凛然,而且有实际行动,不是徒托 空言,感人肺腑。
课堂小结
这首诗化用社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 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
南安军
写作背景
帝昺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 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
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岭, 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南北两路。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
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 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
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
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悲凉袭上 了他的心头。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
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共6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共64张PPT)
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结尾显示了一位封建文人
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
【诗歌大意】 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 当时的繁华富貌,现在在哪里?只看见了荒凉的草,
水流回旋弯曲。到现在留下的遗憾像烟花一样。列
国的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了土;
输了的,都变成了土。
【诗歌主旨】 这首小令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兴亡, 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 的命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取政权而
【作者名片】
张养浩(1270—1329),汉族,字希孟,号云庄,
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 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写作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 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
小令。前三句回顾骊山的历史,六、七句讽刺后人都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薇在首阳山头。
【全诗主旨】 这首诗抒写了自己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 国的节操,表现出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显示出崇高
的民族正气。
【名句赏析】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这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他出之以言, 继之山行,于是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而在绝食第五 天时,即已行过庐陵,没有能死在家乡。又过了三天,在 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始进食。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 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 采薇而食,以致饿死的故事,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 “饿死真吾事”,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凛然,而且有实际 行动,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
2.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只见草萧疏,水萦 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
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疏通文意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在校生都选择去打工。准备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但是,目前社会上寒假招工的陷阱很多
在骊山上四处张望,阿房宫已经被一 把火烧没了,当年的繁华之景,现在在哪 里?只见荒草疏落,凄水回旋弯曲。到现 在,那些憾恨已消散于烟雾弥漫的林间。 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赢了的, 都变成一抔黄土;输了的,1279年),南宋最后一 个据点崖山被元军攻陷, 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 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 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 所在今江西大庚)时写下 此诗。
疏通文意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尾联运用典故和想象,感情由悲而壮, 格调由低沉而高昂,表现出了作者誓死不屈、 战斗不止的决心。
诗歌赏析u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在校生都选择去打工。准备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但是,目前社会上寒假招工的陷阱很多
诗中围绕哪个字抒情述怀?全诗如何抓住这个 字进行抒情述怀?
全诗围绕“别”字抒情述怀。 首联写再别。作者过去三年别家乡是为作“羁旅客”而 别,即为抗清事业而奔走。而今天是作为被捕囚犯而别的。 颔联写别情。因前后“别”时的处境不同,所以心情也
写作特色
(1)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到圆熟,成语 典故信手拈来。 (2)诗意流畅,语词率真豪壮。 (3)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梅花南北路, 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比归! (文天祥《南安军》)
2.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 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
3.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4.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二、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诗句的填空。

5.《南安军》中,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了作者亡国之痛的句子是“山河千古在, 城郭一时非”。

6.《别云间》中,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无限山河泪, 谁言天地宽”。

7.《山坡羊·骊山怀古》中,描写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景象的句子是“只见草萧疏, 水萦纡”。

8.《朝天子·咏喇叭》中,揭露宦官装腔作势、狐假虎威嘴脸的句子是“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三、古诗词阅读。

(一)阅读《南安军》,回答问题。

1.“风雨湿征衣”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描绘出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兵败后就擒被押往大都受审的诗人及兵丁的征衣的凄凉景象。

表达了诗人兵败被俘的沉重心境。

2.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或:将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二)阅读《别云间》,回答问题。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联高度概括了诗人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

B.颔联抒写了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C.颈联袒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D.尾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痛苦。

2.“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中,作者“难”在何处?
“难”在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无法尽孝;妻子孤守,生死不得相依。

(三)阅读《山坡羊·骊山怀古》,回答问题。

1.“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通过战争的输赢对比,表现出作者对封建王朝无论输赢成败都逃脱不了灭亡命运的深沉感慨。

2.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

请分析《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小令从什么角度表现了什么样的主旨。

这首小令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

作者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以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的现象。

(四)阅读《朝天子·咏喇叭》,回答问题。

1.这首散曲表面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处处写的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地位低下,“腔大”比喻宦官仗势欺人,“水尽鹅飞”则比喻宦官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

2.这首散曲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语言通俗易懂,讽刺性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