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合集下载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源振动产生。

-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

二、声音的基本特征
- 高低: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 强弱:声音大小与声源的振幅大小有关。

- 长短:音调的长短由音符决定,而音符的“长短”由音符的记号决定。

- 音色: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同一音高的声音是不同的。

三、共鸣与共振
- 共鸣:对特定频率的声音,某些物质会发生共振现象,增强声音的音量和音质。

- 共振:当声源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或相近时,物体
会因共振而发生振动。

四、音的组成
- 声部:听觉上能分辨为一个旋律线的声部。

- 和音:指三个或以上的音同时发声的音乐形式。

- 和弦:指三个或以上的音按照特定的关系同时发声,形成的
音乐组合。

五、音的符号表示方法
- 乐谱:用曲谱记号表示音符等符号,来表达音乐声音的学科。

以上为本文档对于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总结,仅
供参考。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所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不仅在人类沟通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章节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进而传递能量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这些介质中,声波会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传递,形成声音的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2. 声音的频率:频率表示声音发生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程,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三、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直线传播:当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是直线。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声音反射定律。

3. 声音的折射: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折射角度。

4. 声音的衍射:声音通过一个障碍物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四、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语言沟通和传递信息。

2. 声音的测量: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和声波传播的原理,可以进行声音的测量和分析,例如使用麦克风进行声音录制和音频信号分析等。

3. 声音的工程应用:声音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音响系统设计、声纳探测、音频信号处理等。

总结: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我们了解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特性。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__最全_经典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__最全_经典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一定会发声,但人耳不一定能听见(比如: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就听不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吊在空气中的乒乓球,可以看到乒乓球会被弹开;把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看到水面溅起水花;把一些纸屑放在正在发声的音箱上面,看到纸屑在跳动;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这种把肉眼看不到的微小变化转化成眼睛看得到的明显的现象叫转换法,转换法是物理探究实验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希望大家记住。

敲锣或者鼓时,用手按住锣面或鼓面,声音就立刻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敲击一次大钟,大钟可以持续响很长时间,余音未止,是因为大钟还在振动而继续发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

振动的物体叫发声体,打击乐器是被打击物体振动发声,弦乐器是弦丝振动发声,管乐器是空气柱振动发声,蚊子叫声是蚊子的翅膀振动发声的,气球爆炸发声是气体振动产生,冬天风吹电线发出呜呜声是电线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为介质传播。

固体传声效果最好。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如在走廊上可以听到教室里有人在大声讲话。

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如水里的鱼会被岸边人的走路声吓跑。

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如我们日常生活听到的大部分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的;总之,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月球上是一片死寂,如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离的很近都无法听到对方的声音,他们要借助无线电来交谈。

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真空罩中的空气,会听到真空罩中正在发声的闹铃的声音逐渐减小,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称为声波。

3、声的传播需要一定时间。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 液体中的声速> 气体中的声速。

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将对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的总结,以供研究参考。

1.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可以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 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约340米/秒。

- 声的传播方式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其中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 声的特性
- 音调:与声音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响度:与声音的强弱有关,声音强则响度大。

- 时长:声音持续的时间长度。

- 色彩:不同的乐器或声源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

3. 声的反射和折射
- 声波在遇到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 声波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声音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4. 声的干涉和衍射
-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干涉现象,即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并叠加。

- 声波在通过障碍物或传播到开阔区域时会发生衍射,使声音改变传播方向和强度。

5. 声的吸收和共鸣
-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被物体吸收,吸收的程度与物体的性质和厚度有关。

- 共鸣是指物体在受到特定频率的声波激励时发生共振现象,声音会变得更响亮。

以上是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声音是一种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传播而产生的感觉, 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在物理学中,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 具有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特性。

本文将就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物理现象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 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跟随振动, 产生类似于波纹的机械波, 这种波就是声波。

声音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振动源、介质和接收器。

在大气中, 声音的传播主要依靠空气分子的振动来传递信息, 因此, 没有空气的地方就无法传播声音, 如宇宙空间。

声音的振动既可以是固体的, 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的, 只不过传播的方式不同而已。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遵循波的传播规律, 包括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

声音在空气中是机械波, 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在常温下, 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除了介质的特性外, 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

此外, 声音是三维传播的, 可以在任何方向传播, 不受空间的限制。

三、声音的反射声音在遇到不同介质界面或物体时, 会发生反射现象。

例如, 当声音遇到墙壁或其他物体时, 会被反射回来, 这就是声音的反射现象。

反射的方向和强度受到反射面的形状、材料和角度的影响。

此外, 声音的反射也可以用于扩声器、回声壁等设备的设计中。

四、声音的折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的界面时, 也会发生折射现象。

在不同介质中, 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当声音由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 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的角度和强度受到介质密度和速度的影响, 与光的折射规律类似。

五、声音的干涉声音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产生的干涉现象。

当两个波峰或波谷相遇时, 会产生增强的声音, 反之则会产生减弱或抵消的声音。

声音的干涉可以用于扩音设备的设计、声波激光器和声波天文学等领域的研究。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对八年级地理第一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总结。

声音的定义和特征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可以传播到听觉器官引起
听觉感觉。

- 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音量、音色和音速。

声音的传播
- 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 在同一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固体 > 液体 > 气体。

声音的反射
-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即从障碍物上反弹回来。

- 声音的反射可以产生回声,如在峡谷中或有反射墙的房间里。

声音的吸收和衍射
- 物体可以吸收声音,特别是松软的材料,如海绵、布料和软木。

-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衍射,即绕过障碍物传播。

声音的共鸣
- 当一个物体与另一个有共同的自然频率的物体发生振动时,
会产生共鸣现象。

- 共鸣可以放大声音,如在乐器和音箱中。

声音的噪声和音乐
- 噪声是随机的声音,没有明确的音调和节奏。

- 音乐是有组织的声音,具有明确的音调和节奏。

聆听与保护听力
- 聆听是主动倾听和理解所听到的声音。

- 保护听力是预防噪音和高音量对听力造成损害的措施。

以上是八年级地理第一章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注意:本文档提供的内容总结是基于已知信息,如有未经证实的内容,请不要引用。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1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1.2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4、声速<光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4篇)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4篇)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第1篇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xxx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xxx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xxx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xxx 。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3、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4、回声的产生: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5、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

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6、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震动的频率决定的,音调高听起来尖细,音调低听起来就低沉。

7、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震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感到的响度就越大。

声现象知识点全面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全面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全面总结声现象的知识点主要涵盖声波的特性、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声学原理、声音的感知和应用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逐一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总结。

声波的特性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物理性质。

声波的特性主要包括频率、波长、速度、幅度、声压、强度、方向性等。

频率指的是声波振动的次数,是声音的音调的基本物理量,通常用赫兹来表示。

波长是指声波中相邻两个振动的间距,与频率成反比。

速度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是介质的性质所决定的。

幅度是指声波振动的大小,直接影响声音的音量大小。

声压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是声音强度的物理量。

强度是声波传播能量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方向性是声波传播方向的特性,不同类型的声源产生的声波具有不同的方向性。

声波的产生声波的产生是指声音的物理原理和机制。

声波可以通过声源产生,常见的声源包括振动物体、气体、液体、固体等。

振动物体通过对周围介质的振动产生声波,而气体、液体和固体则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产生声波。

声波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振幅、声源的方向和介质的性质等有关。

声波的传播声波的传播是指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声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密度、弹性模量等因素有关。

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声波的速度会有所不同。

声波的传播还受到介质中的吸收、散射、衍射等现象的影响。

在传播过程中,声波还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即在介质界面上发生的声波传播方向的改变。

声波的接收声波的接收是指声音被接收器接收到的过程。

常见的声波接收器包括麦克风、耳机、扬声器等。

麦克风能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进而进行信号放大和处理;耳机和扬声器则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波,让人们能够听到声音。

不同类型的声波接收器对声音的接收和转换方式有所不同,但其原理都是基于声波的物理特性进行的。

声学原理声学原理是声现象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声学波动方程、声学场、声学振动、声学共振、声学滤波、声学谐波、声学驻波等方面。

声现象单元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单元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单元知识点总结声现象是物质振动而引起的声波传播的现象。

声现象单元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理解声波的产生、传播、特性与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声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等方面对声现象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声波的产生1. 声源:声波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

常见的声源有弦乐器、膜乐器、空气柱、声响器、电声器等。

2. 声波产生的条件:声波的产生需要声源的振动,声源的振动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发生振动,形成声波。

3. 声波的频率:声波的频率是指声源振动的频率,不同频率的声波对应不同的声音高低。

频率越高的声波对应的声音越高。

二、声波的传播1. 声波的传播方式:声波是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传播的机械波,其传播方式包括纵波和横波。

在空气中,声波以纵波的形式传播。

2. 声波的传播速度: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3. 声波的传播特性: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介质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会影响声波的传播速度。

4. 声波的衍射和干涉: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出现衍射和干涉现象,衍射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弯曲或散射,干涉是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相互叠加或抵消。

三、声波的特性1. 声波的振动参数:声波的振动参数包括频率、振幅、波长和声速等。

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振幅决定声音的大小,波长和声速决定声音的传播特性。

2. 声波的声强:声波的声强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流量,与声波的振幅和频率有关。

3. 声波的频率范围:人耳可以听到20Hz-20000Hz范围内的声波,超出这个范围的声波称为次声波(20Hz以下)和超声波(20000Hz以上)。

4. 音速: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称为音速,通常在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四、声波的应用1. 声音的产生和放大:声波可以通过声响器(如扬声器)放大并传播出去,用于广播、演唱会、讲话等场合。

2. 声波的测距:利用声波的反射原理,可以实现声波的测距,如超声波测距仪。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定义: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4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注意用转化的方法,通过纸屑的跳跃或其他物理的运动来显示发生物理在振动。

6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鼓面和锣面振动而发声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长笛、箫等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吹奏时,用手指将孔全堵上,振动的空气柱最长,孔全打开时振动的空气柱最短。

7定义: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2.理解:①②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③真空不能传声声速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①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②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回声测距离:s=1/2vt1.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4.轮船准备启航时鸣笛,同时开启闪烁灯,对岸的控制台看到闪烁灯后,经过8秒听到了鸣笛声。

这艘轮船与对崖控制台的距离是多远?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1.难点:⑴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如骨传导、助听器等)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认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认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认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声现象的研究内容涉及声波的传播、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以及声音的共振、吸收、干扰等效应。

下面将对声现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声波的传播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是由介质中的分子振动传递而成。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声波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通常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v = √(B/ρ)其中,v为声波的传播速度,B为介质的体积模量,ρ为介质的密度。

另外,声波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当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波速和波长都会发生变化,而频率保持不变。

这一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诸多应用,例如声波在地球大气中的传播,天体观测中的折射补偿等。

2. 声波的反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并且入射波、反射波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这一定律也适用于声波的反射,例如声波在墙壁上的反射,声波在水面上的反射等。

3. 声波的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边缘或小孔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是波动理论的重要特征,它使得声波能够绕过障碍物传播,并在阴影区域形成衍射图案。

衍射现象的产生也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例如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相当,或者孔径尺寸与波长相当等。

4. 声音的共振共振是指当声波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引起物体的振动增幅现象。

共振是一种能量传递的方式,它可使声波的能量转化为物体的振动能量,从而产生更大的声音效果。

共振现象在乐器、声学设备、声波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5. 声音的吸收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被介质吸收,因而声音的强度会逐渐减弱。

声音的吸收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例如介质的密度、粘度、厚度、表面形状等都会影响声音的吸收效果。

控制声音的吸收对于音响设备的设计和声学环境的改善都有着重要意义。

6. 声音的干扰当两个或多个声波在空间中相遇时,它们会产生干扰现象。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不等于我们立刻听不到声音把不明显、不容易观察的实验现象转换为另一个更明显、更容易观察的实验现象。

把物体微小的振动放大。

实验探究方法:转换法二、声音的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探究方法:科学推理。

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温度、状态有关。

2、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3、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4、原声与回声之间相差时间大于0.1s,人就能区分开回声和原声。

小于0.1s 区分不开,但可以使声音更响亮,教室即利用这个原理。

第2节声音的特性一、声音的三大特性特性决定因素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振动的快慢,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Hz)响度(声音的大小或强弱)振幅(振动的幅度)音色材质、结构注:1、音调高不等于响度大。

2、影响响度大小的另一个因素为离发声体的远近二、声的分类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声声音(人耳听得到的部分)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蝙蝠和海豚能发出和听到超声波,大象能发出和听到次声波。

三、常见改变音调的例子1、琴弦或橡皮筋越细,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粗音调越低。

越紧,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松音调越低。

振动部分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长音调越低。

2、空气柱(笛箫类)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长音调越低。

3、鼓皮越紧,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松音调越低。

4、尺子类伸出桌面部分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长音调越低。

5、敲装不同量的水的瓶子(振动的是水和瓶子)装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反之,水越少音调越高。

6、吹瓶子(振动的是空气柱)装的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水越少,音调越低。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二章声现象是八年级物理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涵盖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总结: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

-声音的振动源可以是弹簧、弦、膜等。

-声音的大小与振动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固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慢。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密度越大,弹性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3.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动数、声强和音调等特性。

-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振动数是指声音波动的次数,单位是圈。

-声强是指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dB)。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的传播可以分为发声、传播和接收三个过程。

-发声过程是指声音的产生过程,物体发生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

-传播过程是指声音从振动源传播到接收者的过程,通过空气中的分子相互碰撞传递能量。

-接收过程是指声音到达接收者的过程,接收者的耳朵接收到声音引起耳膜振动,再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

5.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声音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折射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密度的变化,使声波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吸收是指声波能量被障碍物吸收而无法传播的现象。

6.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能量,可以通过声强来表示。

-声音的音量是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大小,与声音强度有关。

-声音的音量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强度来改变。

7.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的振动次数,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音调越高。

-声音的音调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频率来改变。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的,一般来说,只有在频率在20到20000赫兹之间的振动才能产生听觉上的声音。

例如,乐器演奏、人的声音、机械设备的噪音等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振动的基本是周期性和简谐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受到振动的影响而发生压缩和膨胀,形成了声波,这些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并且通过电磁感应产生了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大气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之间的碰撞来传播的,当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声波会引起空气分子的局部振动,这些振动会向周围传播,形成了声音。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大约是每秒343米,而在水中声音的速度大约是每秒1482米。

声音的传播还受到了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声音的传播速度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空气分子的平均速度较大,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会增大;而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影响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还受到了介质的吸收和散射的影响,当声音传播到不同的介质中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吸收和散射,这会影响声音能够传播的距离和清晰度。

三、声音的感知人类的耳朵是感知声音的主要器官,当声音传播到耳朵时,会引起耳膜的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中被解释成声音。

人类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很强,可以通过声音来判断物体的位置、大小、形状等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声音来交流和传达情感。

除了人类之外,很多动物也能够通过声音来交流和感知环境,例如鸟类通过鸣叫来求偶、警告等。

声音的感知还受到了声音强度、频率和音调等因素的影响。

声音的强度越大,人们感知到的声音也越大;声音的频率越高,人们感知到的声音也越高,而不同的频率和音调也会引起不同的感觉和情绪。

四、声现象的应用声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通讯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来进行语音通话、声纹识别等;在医疗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特性来进行听力检测、超声波影像等;在音乐和娱乐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产生和感知来进行音乐演奏、歌唱、录音等;在工程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传播来进行声波测量、声纳应用等。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部分。

无论是我们的交流、欣赏音乐,还是感知周围的环境,都离不开声音。

下面就让我们来系统地总结一下声现象的相关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带动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等)一起振动,从而形成声波。

例如,我们拨动琴弦,琴弦的振动产生了声音;敲鼓时,鼓面的振动产生了鼓声。

需要注意的是,振动的物体不一定能发声,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果在真空中,即使物体振动,也不会产生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例如,在铁轨一端敲击,在另一端能更快地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在固体(铁轨)中传播得比在空气中快。

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在 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米/秒。

但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例如,女高音歌唱家的歌声音调较高,而男低音歌唱家的歌声音调较低。

2、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它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此外,响度还与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

3、音色音色也叫音品,它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我们能够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乐器和人的声音。

四、噪音从物理学角度看,噪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控制噪音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机器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在人耳处减弱,如戴上耳塞。

五、超声波和次声波1、超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叫超声波。

声现象物理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物理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物理知识点总结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源的振动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压缩和稀疏的变化,形成机械波,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就产生了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是最常见的情形,因此我们主要关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传递能量的,当声波到达耳朵时,耳膜振动并将振动传导给内耳,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3.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性。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音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声音的波长和传播速度的乘积等于声音的传播频率。

4. Doppler效应Doppler效应是指当声源和接收者相对运动时,接收者感受到的声音频率会不同于声源的频率,这种现象叫做Doppler效应。

当声源与接收者相向运动时,接收者感受到的声音频率会比实际频率高,这就是著名的Doppler效应。

5. 声音的衰减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声音会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衰减。

这是由于声音能量的损失导致的,当声音传播距离增加时,声音的响度会逐渐减弱。

6. 声音的吸收声音在遇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声音对不同材质的物体有不同的吸收能力,比如软质、多孔质的物体对声音的吸收能力较强,而硬质光滑的物体对声音的反射能力较强。

7. 声音的频率图声音的频率图是描述声音的频率分布情况的图形,它可以反映声音的音调、音色和响度等特性。

通过声音的频率图可以分析声音的来源和性质。

8. 声音的音色声音的音色是由声波的复杂振动所决定的,不同乐器、不同声源产生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

声音的音色受到频率、振幅和波形等因素的影响。

9.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通信、音乐、声纳、超声波检测等。

利用声音进行通信是人类最早的通信方式之一,现在的手机、对讲机等通信设备都是基于声音波的传播原理来进行通信的。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3、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4、声速<光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 s.二、声音的特性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3、乐音和乐器(1)打击乐器(鼓、锣):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弦乐器:弦长、粗、松,音调低;弦短、细、紧,音调高.(3)管乐器: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应用:暖水瓶灌水时,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三、声音的利用1、回声(1)形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小的障碍物会绕过去,遇到较大的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2)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人耳分清前后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听起来更响亮.因此,在一般条件下,我们距离障碍物至少17m才能听到回声.(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3)应用:回声测距,如测海底的深度等等,在利用回声现象求人距离声源的距离时,如果用s表示距离,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声速,则s=vt/22、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听到声音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声源,介质,良好的听觉器官.(2)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了解)(3)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形成听觉;(4)耳聋: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不可能听见声音);(5)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听见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6)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听见立体声);立体声: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至少要将两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 3、其他利用(1)传递信息(交谈,医生查病时的听疹,B超,敲铁轨听声音,回声定位,利用声纳系统探知海洋的深度、探测鱼群,利用回声测距离,雷声预示着雨的到来等等)(2)传递能量(清洗钟表等精细仪器,超声波除结石,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题:1、大雪后,感觉四周寂静,雪多孔,以及会堂,影剧院的墙壁凹凸不平的原因都是: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回声对原声的干扰.2、敲击腹部来判断是否有积水称为叩诊,利用的是声音的音调.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见课本25页.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防止噪声产生:安装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的传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戴耳塞)。

七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人说话时,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声。

-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因为声音可能还在传播过程中)。

2.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 真空不能传声。

例如,在月球上(月球表面是真空环境),即使两个人面对面,也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_{固}>v_{液}>v_{气}。

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二、声音的特性1. 音调-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 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例如,弦越短、越细、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响度-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振幅是指物体振动的幅度。

- 响度还与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 音色- 音色也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特色。

-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例如,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也是因为音色不同。

三、声的利用1. 声与信息-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例如,蝙蝠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医生通过听诊器听病人心肺的声音来诊断病情;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鱼群位置等。

2. 声与能量-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例如,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的定义-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声现象
4.1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
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再通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

练习: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
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速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v
固>v

>v


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钢管、水、空气。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
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4.2乐音(音调、响度、音色)
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是赫兹,记作Hz 。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20000Hz
(1)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特点:频率低,传播距离远,无孔不入等,主要发生于大型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核爆炸等。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特点:频率高,波长短,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B超等。

(3)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与人不一样,比如狗的听觉范围就比人的听觉范围大,猫、蝙蝠、海豚的听觉上限都比人类高。

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次声波。

(4)、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必须要有发声体、介质、良好的听觉器官、足够的响度和一定的频率范围。

4、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强弱。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5、音色:由物体本身材料,结构,方式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6、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音调:B高
响度:A大
声速:A=B
4.3噪声与环保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
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

大于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大于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大于90dB,会破坏听力。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学习和工作,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4、控制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比如摩托车的消声器。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比如城市的隔离墙,公路边的植物等。

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耳机,耳塞等。

4.4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
1、超声波及其利用
(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作超声波。

(2)特点:频率高,波长短,容易会聚,成一束定向发射。

(3)利用:声呐,回声定位,B超,检查金属,击碎人体结实,清洗物品等。

2、次声波
(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作次声波。

(2)特点:频率低,波长长,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远,耳机不易被吸收。

(3)应用:可以预测海啸,火山爆发,雷暴,龙卷风等。

2、声的利用:
(1)利用声来传递信息。

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声音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根据声音返回的时间,可以判断障碍物的位置。

现在人们用来探测海底的“声呐”装置,医学上的“B超”等,都是利用了回声的原理。

(2)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即物体振动的能量可以通过介质以声波的形式传递出去。

如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