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陕甘会馆的建筑形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陕甘会馆建筑形制

山陕甘会馆总面积为3870.29㎡,建筑面积为1882.51㎡,主要建筑面积(包括大殿、配殿、钟鼓楼等)为887㎡。它同我国古代建筑庭院与组群的布局原则一样,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进行设计的。它坐北朝南,在中轴线上建筑主要建筑(照壁和拜殿等),次要建筑(戏楼和牌楼)。两侧建附属建筑,从南向北,以此为左右翼门,钟鼓二楼,东西配殿和东西跨院。会馆大院共分为五部分,戏楼、牌楼把会馆分为前中后三个庭院,东西跨院又各自成为一个完整封闭性的院落。地势北高南低,由南向北依次增高4%。

木雕、砖雕、石雕号称“会馆三绝”。

1.照壁

照壁位于会馆中轴线南端,对会馆起屏蔽作用。沿街东西向,长16.45米,厚0.65米,高8.95米,青砖砌成,下有高1.24米的青灰石须弥座,台基上下分为上枋、下枋、束腰、圭角、上枭、下枭等6份。座上系壁体,两面皆有砖雕牡丹和回字纹花框,背面花框内砌有18条龙纹砖雕。上部为庑殿顶;覆以绿色琉璃瓦。正脊两端置近于方形的大吻,尾端外卷,背上斜插剑把,无背兽。檐部为仿木结构,砌有砖雕的檐椽和飞檐椽,椽下置檐檩,檩下有雕“寿”字纹的梁头四根,将照壁分为五间。梁头间置有24根龙形耍头。平板枋下,每面有16根垂柱,垂柱之间遍嵌砖雕图案。

2.翼门

翼门位于照壁两侧,好似照壁两翼故名。它与照壁高低错落,组成一个“山”字形态体。

翼门高为10.05米,由抱鼓石、实榻大门和屋顶三部分组成。其中地面高度为7.8米,地下为2.25米,全部重量通过柱子传导至地下。总重量约16吨。屋顶高度为2.20米。檐下密置十一踩斗拱,层层叠叠,挑出承重,将屋顶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具有过渡作用。

斗拱下为实榻大门,高2.52米,门分为两扇,安装于翼门柱之间,分为上中下三槛。在上中槛间置高1.16米的走马板,中槛外侧有外现轮廓呈正方形门簪两个,门扇外观钉有9路7钉的门钉及铺首。门钉表现了不可侵犯的森严,反映了大门的保卫职能。

翼门下为高1.66米的抱鼓石所擎撑,抱鼓石分为门枕石,柱顶石和夹杆石三部分,夹杆石上部有铁箍,使翼门柱和抱鼓石紧密连成一体,坚固异常,分外壮观。

3.戏楼

戏楼,又名歌楼。位于照壁北部中轴线上。它坐南面北,面阔三间,9.72米,进深2间,8.2米。分上下两层,通高9.705米,上层高6.475米,下层高3.23米。下层有一南北向过道,过道两侧依进深每间设一室,门宽1.1米,有双扇门。门道南面,有一抱厦建筑,抱厦下有高2.36米,宽2.19米的双扇板门。即会馆正门(关帝庙之山门)。

戏楼上下两层以楼板分层,在柱间架设承重梁,在柱左右间用间枋,在间枋上架楞木,楞木上铺板,板面进行防水处理。

戏楼还可分为前后两部分,两者中间以木板屏风隔开。台前称为“乐床”,后台名“戏房”;前台用作正式演出,后台专供演员化妆。台前为无正脊的卷棚歇山建筑,前檐7攒,山间4攒,在额枋与平板枋上均施有云纹图案。后台部分为硬山式建筑,五架梁结构,檐部施三踩单翘斗拱,屋顶灰筒瓦覆盖,周围用绿色琉璃瓦“剪边”,正脊南面立高浮雕三组“二龙戏珠”图。南檐额枋和平板枋上,分别雕有鹿、葡萄和云龙形图案,两侧立有山墙,山墙

侧面嵌无雕刻花纹的戗檐砖。南面有檐墙,分为槛墙和槛窗两部分。窗分为三抹头,分为上部格心,下部涤环板两部分。

4.牌楼

牌楼位于会馆中轴线的北部,拜殿南面。牌坊高约10米,下座高出地面约0.30米,东西长10.4米,南北宽5.84米的台基,为一座“三间六柱五楼,柱不出头式”建筑。

彩牌楼坐北向南,其平面布局为三柱一组的形式,左右次间的柱、枋、楼与明间轴线成45°角,起支戗作用,而次间的边柱斜出,向前后呈90°角岔开,形成四个次间。牌坊的承重柱架为六根柱子(两根中柱,四根边柱)和十多根横枋组成,承重框架把上方的主楼、次楼的屋顶荷载依垂直向传递到基地。明楼正脊系用高浮雕四龙纹组成,大吻置两端吞脊前视,中央饰下有券孔的小桥,桥上立攒尖亭子的脊饰件,垂脊为高浮雕花卉纹,戗脊由筒瓦扣合而成。次楼正脊花纹和垂脊与明楼不同外,其结构基本相同。

主楼额枋下,施有透雕的雀替,雀替之上为小额枋,上又为大额枋,二者之间为垫板。宽大的龙凤板中央正面悬挂近2米高的“大义参天”,背悬“流芳千古”匾额。龙凤板上复置额枋,枋上施斗拱,平身科五攒,皆11踩,象鼻昂,外拽瓜拱,耍头为张口龇牙二龙头,主楼前后共有8根垂柱,垂柱上置平板枋,枋上复置斗拱,柱头科三踩,平身科也为三踩。次楼的额枋上也为龙凤板,上绘有8幅“三国故事”彩绘画。枋上置九踩斗拱,平身科三攒。前后每间3根共12根垂柱;其他如柱头科、瓜柱、厢拱做法及施情况皆同主楼。

牌楼的中柱和边柱均为圆形,柱下置有高0.50米、上为鼓镜下为墩的柱础石,中柱的三面(除去向明间的一面),均制作有须弥座的抱鼓石。三角形的柱网结构,从力学上讲十分科学。牌楼的建筑结构、建筑艺术均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具有很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实为河南现存清代牌楼中的珍品。

5.正殿

正殿是山陕甘会馆的主要建筑,位于会馆的最北部,中轴线的顶端。它由三座不同的殿比连而成,从南而北为拜殿、卷棚和大殿,其平面布局如“凸”字形。

拜殿,坐于东西长16.35米,南北宽8.95米,这一宽大的台基上。台基周围置有高1.3米的汉白玉清式栏杆,望柱间安装有简单雕刻的石栏板,栏杆上部有支托扶手的雕刻短柱——荷叶净瓶。卷棚和大殿坐落在同一个台基上,台基宽21.4.米,高出拜殿地幔两个台阶共0.4米。

拜殿面阔三间,12.48米,明间和次间均为4.16米,进深为三间,5.12米。断面为圆形的梁下用随梁枋,七檩前后廊式、歇山式建筑。三架梁、五架梁使用叉手,梁之间用驼峰,柱子有柱侧角,上部额枋、平板枋及五架梁头均布满木雕。平板枋上坐单翘斗拱,每间2攒共10攒。前翘上部置单翘斗拱。四周均置七踩斗拱,用假昂,北侧额枋下装饰有倒挂楣子,其他雕刻与结构同于前檐。屋顶覆绿色琉璃瓦,前坡正中施“黄色枋心,正脊用18节透雕云龙和花卉的琉璃脊件,大吻舌脊前视。山面钉博缝板,中间有悬鱼装饰。前檐及两山面不砌墙而使用木隔扇门,每间4樘,高3.5米,明间施2朵门簪,门为六抹头,裙板高0.8米,上雕牡丹、菊花、水仙、石榴和梅花等多种花卉。

卷棚面阔五间,20.24米,进深一间,4.85米,为六檩卷棚式建筑,南北面分别建有连接两殿的勾连搭,六架梁下用随梁枋。前檐施三彩单翘斗拱,里外拽厢拱,正面做出斜条。随梁枋伸出坐斗成为头翘,卷棚内置有一高0.81米,长2.56米,宽0.87米的供台,南面地面铺有“卍”字纹环绕的垂拜石。屋顶两边用绿石瓦,被拜殿遮挡部分用灰色筒板瓦。

卷棚后的大殿,面阔五间,明间和次间均为4.16米,梢间3.84米,通面阔20.16米,有前后庑廊,通进深达7.20米,为九檩前后廊式的硬山建筑,均不用角背和叉手。檐部施斗拱,为三踩单翘,柱头科一攒,平身科三攒,柱头科中挑尖梁,梁头伸出檐下做成麻叶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